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_第1頁
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_第2頁
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_第3頁
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_第4頁
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的新發(fā)展

20年前,當我們談論比較語言時,我們會覺得這是一門“勃然大怒,千里之外的命運”的血流科學。在西方,其名稱的提出雖然是在1941年1,但真正為人所知是在上世紀50到60年代,到了60年代末以后,似乎就開始淡出了主流語言學的視野。在中國,在1977年呂叔湘先生作了《通過對比研究語法》2報告以后,對比語言學似乎也紅火了一陣子,但隨著80年代初出版的幾本著作遭到批評后3,到80年代中后期也一度影響式微。但到今天我們再回過頭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已經(jīng)有了根本的變化。在西方,對比語言學逐漸擺脫了“語言學中的灰姑娘”的處境,重新躍上了歷史舞臺,出現(xiàn)了一批有影響的著作;在中國,對比語言學更成了一門“顯學”,它的研究方法論正在對包括漢語研究與普通語言學研究這樣的主流研究起著影響,而在實踐層面,它對諸如語言教學和語際翻譯的指導作用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對于對比語言學的認識和定位起了變化,對比語言學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實際上是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對比研究4作為流星學科,其閃爍的時期在東西方都只有十來年光景(西方從1957年到60年代末,中國從1977年到80年代末),當時對其基本定位是,它是二語教學的基礎,對比研究可以“預測”學生在學習外語時的難點和重點,從而可以作為教師編寫教材、教學大綱和練習冊的依據(jù)。這一定位有兩個致命弱點,其一是把對比研究僅僅局限于為二語教學服務,而兩者的聯(lián)系又過于直接,把語言間的“異—同”等同于學習者的“難—易”;二是以教師為中心,無視學習者自身的差異。因之,隨著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其“預測”能力并不如設想的那么成功,以及60年代末教學理論開始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這一研究方法的衰落就可以說是必然的了。有人把對比研究的衰落歸結為作為其理論基礎的結構主義語言學與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失勢,其實并不盡然。因為作為對比研究的開山之作、拉多(RobertLado)的《跨文化語言學》,與引起語言學“革命”的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發(fā)表于同一年,而對比研究的黃金期正好也是作為結構主義語言學對立面的轉換生成語言學的黃金期。中國對比研究的興衰更與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興衰無關。更重要的是,如果對比研究的失勢是因為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衰落,那么今天對比語言學的重新奮起是否也意味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重振呢?顯然這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對比語言學的興衰還是要從其自身找原因,我們認為這就是其自身的定位,其衰落既然是因為定位不當,則其重振也是因為定位起了變化。事實也正是如此。在西方,這一轉折點出現(xiàn)在1980年。這一年,西方出版了3部有影響的著作,一部是美國學者詹姆斯(CarlJames)的《對比分析》,一部是德籍英國學者哈特曼(ReinhardR.K.Hartmann)的《對比篇章學》,還有一部是波蘭學者菲齊亞克(JacekFisiak)主編的《對比語言學的理論問題》。這3部著作從不同層面突破了原先的“對比分析”的狹隘視野,為新生的對比語言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除了正面批評指望對比研究解決二語教學問題不切實際之外,詹姆斯的最主要貢獻是,第一次提出了宏觀對比語言學和微觀對比語言學的區(qū)分。他說:現(xiàn)在有必要進一步區(qū)分出微觀語言學與宏觀語言學。除了弗斯(1951)等少數(shù)例外,20世紀的語言學的研究目標只是對語言符號的描寫,而不關注這些符號的使用,也不關注這些符號所承擔的信息如何受到語境的影響。對比分析采取的也是這樣的研究方式。但是最近人們卻越來越注意到語境對信息及其意義的決定作用,越來越關注宏觀語言學。這里我不想對這一重點的轉移作出解釋,但不妨指出,這一轉移與人們對語義學、對社會語言學、對話語分析、對言語行為理論與對民族學方法論的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是同步的。(James,1980:27)詹姆斯還提出了要從“縱向”和“橫向”來拓寬對比語言學:上節(jié)所述可以使我們看到宏觀語言學的某些特點:1)關注交際能力而不是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2)試圖從語言外部來描寫語言行為;3)尋找語言組織中比句子大的單位??偠灾秶臄U大從縱向來看是尋找大的單位,而從橫向來看是將語言與社會文化背景相結合。這一擴大已在兩個方面取得了成果,其一是在形式層面,討論句子如何組成更大的、超句子單位亦即篇章的問題,其二是在功能層面,觀察人們?nèi)绾问褂谜Z言,這就是話語分析的領域。(James,1980:101-102)菲齊亞克在波蘭波茲南(Poznan)地區(qū)的亞當·米基維奇大學(AdamMickiewiczUniversity)先后擔任系主任、院長和校長,對于對比語言學作出了非常特殊的貢獻。他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對比語言學研究所,建立了第一個對比語言學系(英波對比研究系),發(fā)起并主編了第一家以對比研究為宗旨的雜志——《對比語言學論叢》(PSiCL,或PapersandStudiesinContrastiveLinguistics),從1971年起主持了近30屆對比語言學國際會議,特別是從1980年到1990年主編了4本具有重要影響的對比研究論文集,可說是30年來對比研究在國際語言學界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作為東歐對比語言學界的領袖,他特別注重對比語言學的學科建設,最早提出要區(qū)分理論對比語言學和應用對比語言學,并將前者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1980年他主編出版的第一本對比語言學論文集書名就叫《對比語言學的理論問題》,在論文集的前言里他指出,應用對比語言學屬于應用語言學(西方特別是歐洲的應用語言學主要指語言教學),而對比語言學還有更重要的方面,這就是理論方面。從歷史上看,理論對比應該是主流。由于50年代應用對比在美國的畸形發(fā)展而且最后歸于失敗,使人們幾乎忘了對比研究還有理論方面,這正是現(xiàn)在應該特別強調(diào)的地方。他說:將對比語言學從被迫為應用語言學服務的境況中解救出來,成為比較語言學下的一個獨立學科,這一趨勢現(xiàn)在正在形成。(Fisiak,1980:3)如果對比語言學從必須為教學服務的境遇中解脫出來,它就能更自由地開發(fā)它的理論原理,從而從總體上為語言學作出更大的貢獻。對比語言學理論上的結論有助于語言類型學和語言普遍性的研究,對具體語言和語言結構的對比描寫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具體語言及其結構特性。(Fisiak,1980:4)如果說詹姆斯和菲齊亞克更注意從理論上為對比語言學進行正名和開拓,則哈特曼在對比語言學的應用層面作了最全面的開拓。他的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張把篇章語法(textgrammar)與話語分析(discourseanalysis)結合起來,通稱“篇章話語學”或“篇章學”(textdiscoursetheoryortextology),再與注重差異的對比語言學相結合,形成“對比篇章學”(contrastivetextology)。第二部分討論對比篇章學的應用范圍。作為兩部分的過渡,他提出了一個“整理”(codification)的概念。然后,以描寫(description)、整理、應用(他稱之為remediation)為橫軸,以語言社團(community)、語言群體(group)、語言個人(individual)為縱軸,他列出了一個矩陣,說明對比篇章學(CT)應用的10個方面:依他的解釋,CT1是運用洪堡特和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進行不同語言特別是相距較遠的語言間的類型對比;CT2適用于社會和地域方言對比,如各種英語變體;而CT3主要是針對“理想的說話人和聽話人”這一教條的;CT4指在整體語言對比的基礎上制訂國家的語言規(guī)劃;CT5是對比語言學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編一本萬能的雙語辭典的幻想;CT6指在語言對比基礎上個人在使用不同語言的場合組織話語或篇章的技巧;CT7是在認識到語言不是自足獨立的系統(tǒng),而是在互相接觸、互相滲透的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的混合體的基礎上認識和處理語言問題;CT8是翻譯;CT9和CT10是個人語際現(xiàn)象,兩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從正面著眼,相當于翻譯,后面從反面著眼,更注意外語學習中的干擾。在具體的論述中,他特別詳細地討論了對比語言學的4個應用方面,即語言教學、一般翻譯、文學翻譯和雙語辭典的編纂。作為辭典編纂家,他特別提出雙語辭典的編纂(其他人很少強調(diào))并不使人意外,但作為翻譯理論家(他是著名翻譯理論家BasilHatim的博士學位導師),他將文學翻譯與一般翻譯區(qū)分開來,分別論述對比研究對之的意義,卻是意味深長,值得我們深思。1980年以后,對比語言學在西方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著作。例如特別注重理論研究、詳盡討論對比中立項(Tertiumcomparationis)的克爾采斯佐斯基(Tomasz,P.Krzeszowski,1990),注重修辭和書面語對比的孔納(UllaConnor,1996),注重語義的斯奈爾-杭貝(MarySnell-Hornby,1983),注重語用的奧列克賽(WiesawOleksy,1989),以及注重意義和功能的切斯特曼(AndrewChesterman)。特別是切斯特曼的《對比功能分析》(ContrastiveFunctionalAnalysis,1998)一書,可說是20年來西方對比語言學的集大成著作,將西方對比語言學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切斯斯曼的書是對西方對比語言學傳統(tǒng)的全面繼承和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對比語言學的一個總結。這本書討論了1980年以來西方對比研究所涉及的幾乎所有方面,包括上面提到的對比基礎、對比篇章學、對比話語分析、對比語用學等,特別是把一向不受西方對比語言學界重視的對比修辭學也納入他的框架,可說是一個創(chuàng)舉。如果說上述諸人的研究還是偏重于某一側面的話,切斯特曼成功地將這些都納入了一個綜合性的研究框架里,這是很不簡單的。說明他對對比語言學應有的范圍,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第二,是上世紀40年代以來西方兩種“對比研究”的首次合流。西方的對比研究實際上有兩個傳統(tǒng),一個是40年代沃爾夫提出的“對比語言學”,一個是50年代從拉多等開始發(fā)展到迪·皮德婁的“對比分析”或“對比語言學”。由于沃爾夫?qū)Ρ日Z言學的哲學基礎是語言相對論或者說個別語言觀,而除拉多之外的“對比分析”主流派的理論基礎是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或者說普世語言觀。因此這兩者之間在本質(zhì)上是對立的,這也成了西方對比語言學發(fā)展的一個死結。因為正是從沃爾夫的個別語言觀導出了進行對比研究的必要性;而從普世語言觀的立場看,世上所有語言的深層結構都是同樣的,了解一種外語,根本不需要對比,只要通過熟悉自己的母語就可以推導出來了(參見Krzeszowski1990:7-8所引Preston1975的話),這就從根本上取消對比語言學。這一悖論使幾十年來的西方對比語言學始終處于“語言學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inLinguistics)的地位,無法與其他語言學爭一日之短長,同時對沃爾夫的名字和他的主張諱莫如深。切斯特曼的不平凡之處,就在于經(jīng)過這么多年之后,終于正面提到了這兩種語言觀的沖突,并且試圖提出折衷調(diào)和的意見。他的觀點一方面是主張“普世性”(universalbase)有3個層次:形式層、語義層、認知層(formal,semantic,cognitive)(1998:48),從而比語義深層更前進了一步;其次,認為“語言相對論”本身也是“相對”的,而且不必用“(語言)決定(文化)”這樣強的字眼,可以采用德國哲學家波普爾的說法,“彈性地控制”(plasticcontrol)(同上:52)。同時,運用他自己的“相似性”理論,不把對比的基礎建立在“相同點”(samenessoridentity)上,而是通過比較“原型”(prototype)來觀察其“重合”(overlap)程度。對沃爾夫的回歸就使人們終于有可能來討論對比語言學建立的宗旨——探討語言背后人類的思維方式的差異,更好地實現(xiàn)求同存異。第三,是上世紀20年代以來“從意義出發(fā)”的比較方法的復蘇。50年代開始的“對比分析”,由于沒有沃爾夫那樣的理論追求,因此總是自甘于“應用”的地位,作其他語言學的附庸。因而其研究方法也總是在別的語言理論的指導下,從體系、從規(guī)則,或者從什么“對比中立項”出發(fā)。這情況直到1983年才打破,那一年德國學者斯奈爾·杭貝(1983)鮮明地提出了不從任何現(xiàn)成語言理論出發(fā)、而從語言事實出發(fā)、從意義出發(fā)進行對比的觀點。切斯特曼比她更進了一步,明確指出從意義出發(fā)或從事實出發(fā),是對20年代法國學者布魯諾(Brunot,1922)、丹麥學者葉斯柏森(Jespersen,1924),特別是90年代芬蘭學者穆斯塔約基(Mustajoki,1993;1995)的觀點的繼承,并表明他所主張的“功能”應該理解為“意義的表達”,而他的研究角度是“從意義到形式”(Chesterman,1998:1)。在此基礎上他明確宣布,這是一種“非生成”的語法,其關心的不是如何將意義“編碼”為形式或編制出什么“運算程序”,而是跨越語言內(nèi)各個平面如句法、詞匯、構詞法、韻律學之間的障礙,具體指出意思表達的各種可能(1998:71)。這一方法不僅對于當代西方的對比研究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西方整個語言學研究,都具有革命性的改造意義,因為它將徹底告別喬姆斯基以來的演繹主義,重新走上腳踏實地的經(jīng)驗研究。第四,在前人基礎上進行了更深的開拓。八九十年代的西方對比語言學研究,是以詹姆斯的“縱向”(篇章)和“橫向”(話語分析)拓展、以及菲齊亞克區(qū)分“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為標志的。切斯特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外向”(發(fā)展到語用學)和“內(nèi)向”(探索語言使用者的心理)拓展的建議,從而實現(xiàn)了對比研究的新突破。他的“內(nèi)向”拓展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科一些重要概念的哲學思索,例如全書開頭對作為對比研究和翻譯研究基礎的“相似性”(similarity)的深刻探討,可說超越了以往的任何研究,從而全書打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認知理論的基礎。二是從心理出發(fā)對對比研究模式作了深入探索,特別是第一次真正探討了對比研究的操作程序。他最后針對以往總認為一旦進行了對比,問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的想法,強調(diào)指出,其實并非如此,“對比的結果只是有希望提出一個更好的假設,僅此而已”。(1998:60)這是富有哲理性的啟示意義的。在中國,對比語言學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始于1990年。這一年的標志性事件是楊自儉、李瑞華主編的《英漢對比研究論文集》一書的出版。從今天的角度進行回顧,這部書的出版至少有3個意義:第一,這是對上一時期(1977—1989)的對比研究的集中檢閱,使“英漢對比”作為一門新的研究領域深入人心;第二,呂叔湘為這本論文集題詞:指明事物的異同所在不難,追究它們何以有此異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恰是對比研究的最終目的。(呂叔湘,見楊自儉、李瑞華,1990a)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它是呂叔湘從自己半個世紀的對比研究中悟出來的道理。如果說“指明事物的異同”是對以往研究的總結的話,則追究“它們何以有此異同”就是對后來者寄托的希望,而這“恰恰是對比研究的最終目的”。自那以后的對比研究,可說確實循著這一題詞的精神在走;第三,楊自儉、李瑞華在為論文集寫的《英漢對比研究述評》一文中,劈頭第一句就引了趙元任的一句話:所謂語言學理論,實際上就是語言的比較,就是世界各民族語言綜合比較研究得出的科學結論。(引自楊自儉、李瑞華,1990b:1)5據(jù)我們所知,在洪堡特以后,中外語言學家中還沒有一個人把語言對比提到這么高的地位的。這句話也成了1990年以后中國對比研究的主旋律,許多有成就的學者、有影響的著作都是本著這個精神來進行對比研究的。而從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上看,1990年也是個飛躍年。1991年和1992年,劉宓慶和許余龍先后出版《漢英對比研究與翻譯》和《對比語言學概論》,從而揭開了當代中國對比語言研究的序幕。劉著(1991:緒論)強調(diào):“本書是一本以對比語言學為基本理論導向和基本理論依據(jù)來研究翻譯、在研究中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著作?!闭叫紝Ρ妊芯繑[脫了原先過于貼近二語教學的狹窄視野。他同時在書中最早構筑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表層形式對比的漢英對比研究體系,產(chǎn)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許著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對比語言學的教材,第一次對對比語言學的定義、分類、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敘述。我們說在世界上也是第一部,這是因為在國際上對于對比語言學是否是一個獨立的語言學部門始終存在著不同意見,甚至不愿堂而皇之地提出“對比語言學”這個名稱(甚至包括西方對比語言學的巔峰之作、切斯特曼的《對比功能分析》在內(nèi))。這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對比語言學的發(fā)展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后中外、特別是英漢對比研究的著作在中國的出版如雨后春筍,據(jù)上引王、鄭(2004)的統(tǒng)計,從1995年到2003年,關于英漢對比的專著和論文集就出版了124部。與此同時,也是在1990年,以劉重德為首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學者發(fā)起籌建“英漢比譯學會”,從事英漢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研究。在呂叔湘的支持下,學會改名“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于1994年正式成立,劉重德出任第一任會長。十多年來,這個學會起到了團結凝聚國內(nèi)從事英漢對比研究力量的作用。學會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接連出版了6集《英漢語比較與翻譯》和3集《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在學會的推動下,英漢對比研究如火如荼地開展,已成為90年代以來中國語言學研究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90年代以來國內(nèi)對比研究與國外相比,有著共同點,也有著自己的特色。共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3個方面:(1)改變了前一階段“對比分析”為二語教學服務的單一局面,在研究和應用的范圍方面都大大拓展,前者拓展到語篇、語用、語義、文化,后者則拓寬到教學、翻譯和雙語詞典的編纂;(2)在區(qū)分理論和應用的同時,理論意識和學科意識大大增強;學科建設成了這一時期研究考慮的一個中心課題;(3)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對“對比分析”以前的對比研究傳統(tǒng)的回歸,在西方,這一回歸追溯到了沃爾夫和葉斯柏森;在中國,這一追溯直到19世紀的洪堡特以及中國20世紀上半葉自身的研究傳統(tǒng)。而與西方相比,中國對比語言學的特色更加明顯。由于西方的對比研究大多在印歐語言內(nèi)部,或者雖不是印歐語卻也同屬于形態(tài)語言的芬蘭等語言間進行,與沃爾夫提出的對比語言學應該在“相距遙遠的語言間”進行這一設想距離較遠,而且在沃爾夫看來,“均質(zhì)印歐語”(StandardAverageEuropean)是“語言相對論原則中的一個特例”(Whorf,1940:214),因而在印歐語內(nèi)部的對比研究很難驗證這一假設,因而不易達到他所主張的對比語言學的理論目標:“旨在研究不同語言在語法、邏輯和對經(jīng)驗的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區(qū)別”(Whorf,1941:240)。而在中國,由于漢語在語言類型上及研究傳統(tǒng)上與英語等西方語言相距十分遙遠,更符合對比語言學對于所比對象的要求:當語言學家能夠用一種批評的、科學的態(tài)度去檢驗許多模式差別很大的語言的時候,他們的參照基礎便得到了擴展;在此以前被認為具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其普遍性已被打破;一種全新的意義秩序進入了他們的視野。(Whorf,1940:212)因而漢語言天然地更適合用對比語言學的方法去研究,也更適合追求沃爾夫等人的理論目標,并檢驗“以前被認為具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在這一領域就有可能比西方同行們走得更遠、開掘得更深。實際上也確實如此,90年代以來國內(nèi)的對比研究在某些方面確實超過了西方同行:第一,更強烈的學科自覺意識。與西方同行相比,中國對比語言學者的學科自覺性更強。如果說在西方多數(shù)人把自己的研究謹慎地稱為“對比研究”而不大敢亮出“對比語言學”的旗號的話,則在中國,把自己的研究稱為“對比分析”或“對比研究”的反而是少數(shù)的例外,因而對學科的名稱、性質(zhì)、范圍等的討論也更熱烈。第二,更明確的學科定位。西方學者在學科史的追溯中一般只到沃爾夫,有的雖然上溯到了19世紀末格朗根特(C.H.Grandgent,1892)寫的一本書(DiPietro,1971:9;Fisiak,1980:2),但沒有指出其意義。中國的對比學者卻一直上溯到了1820年洪堡特寫的一篇重要論文(潘文國、譚慧敏,2005),并且發(fā)現(xiàn),洪堡特主張的“比較語言研究”(實即現(xiàn)在所說的對比語言學)與他所建立的“普通語言學”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這一認識更由于上引中國語言學大師趙元任的話而得到了強化。由于把對比語言學看作普通語言學的組成部分,因而對比語言學在中國不但沒有成為“灰姑娘”,反而在近些年更成為語言研究中的一門“顯學”,受到廣泛的關注。第三,更強調(diào)學科的哲學基礎。上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的對比研究往往把自己定位在應用語言學的一部分,1980年以后開始強調(diào)理論和應用的區(qū)分,但即使在理論研究部分,也往往把自身定位在比較語言學的組成部分。這兩種定位都有求于更高層次的理論語言學的支撐,因而西方學者關心的往往是哪一種理論語言學更適合作對比研究的基礎,先后提出過的有生成語言學、篇章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只有對比修辭學強調(diào)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是其研究的基石(Connor,1996:28)。而中國的對比研究由于強調(diào)是普通語言學的組成部分,因而更關注的不是以何種具體的語言學理論作其支柱,而是語言哲學本身。沃爾夫提出對比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他的語言相對論,由于中國學者將對比研究史上溯到了洪堡特,因而其提出的哲學基礎更上升到了語言世界觀理論。第四,更強調(diào)理論目標的追求。在開展?jié)h外對比研究的過程中,中國學者提出了對比研究分3個層次的思想:英漢對比研究應分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語言表層結構,第二個層次是語言表達方法,第三個層次是語言哲學。我這里說的宏觀研究,就是這第二、三兩個層次的研究。表達法表現(xiàn)一個民族認知世界的方法和規(guī)則。要考究這種語言的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