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于闐河的交通_第1頁
論于闐河的交通_第2頁
論于闐河的交通_第3頁
論于闐河的交通_第4頁
論于闐河的交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于闐河的交通

塔里木盆地南緣的新疆和新疆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因其位于中西交通要沖,系橫跨歐亞大陸的絲路南道重鎮(zhèn);而且它還地扼南北交通孔道,北可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天山南北各地相連,同時南越昆侖,既可通西藏,亦可至印巴次大陸,為各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于闐繁盛多時,使絲道與其支線縱橫交錯,在促進經(jīng)濟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近年對于絲路東西交通論著甚多,與其相關的南北往來,則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擬就文獻資料及實地調(diào)查所得,試作論述,以求教于方家。一、由皮山至姑墨今新疆阿邊州,新唐前至對策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闊約400余公里。在此面積約33.7萬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流動沙丘占85%,氣候極端干旱,內(nèi)部年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面對環(huán)境嚴酷的瀚海,有人認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死亡之海”。其實并非如此。歷史上特別是唐宋以前,聯(lián)接塔里木盆地南北緣的主要交通路線,并不是目前沿盆地東西兩側(cè)的路線,而是穿越大漠腹地的幾條綠色走廊。于闐河即今和田河下游走廊,是古代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南北通道。匯合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的和田河,年徑流量44.8億立方米,每年7—9月汛期,洪流滾滾,直奔塔里木河,沿河兩岸寬窄不等的林帶、谷地以及枯水季節(jié)的河床,成為便利行人的南北通道。這條通道千百年來隨著河流的變遷,本身也有不小變化?!稘h書·西域傳》載:“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边@是關于于闐河最早的歷史記載?!吨軙ぎ愑騻鳌酚涊d更為詳細:于闐城東二十里有大水北流,號樹枝水,即黃河也;城西十五里,亦有大水名達利水,與樹枝俱北流,同會于計戍。”無疑,城東二十里之大河,即今之玉龍喀什河;城西十五里之大河,即喀拉喀什河。目前,這兩條河匯合于和田市北130公里的闊什拉什,稱為和田河繼續(xù)北流,注入塔里木河。而隋唐以前,河道走向并非如此,《周書》稱兩河“同會于計戍”,即兩條河同時北流匯入稱為計戍河的今塔里木河。對此,《通典》卷一九二于闐條注云:“名首拔河,亦名樹枝河,或云即黃河也。北流七百里,入計成水,一名計首水,即蔥嶺南河,同入鹽澤?!庇嫵?《周書》作計戍,《北史》作計式,均指塔里木河。當時沿河谷而行的南北通道,見于《漢書·西域傳》的并非一條路線,而是有二條:(皮山)“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姑墨)“南至于闐馬行十五日”。上述喀拉喀什河獨自北流的故道,在今衛(wèi)星影象圖片上可以找到:一條古河道從和田市西,今墨玉縣即古皮山境內(nèi),向北穿越大漠,通過麻扎達格和喬喀達格兩山之間,與葉爾羌河匯合,注入古稱為計戍河的塔里木河?!端?jīng)注》云:“自置北流,徑于闐國西,……又西北流注入河,即經(jīng)所謂北注蔥嶺河也”。這里蔥嶺所出河系指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注入后,繼續(xù)東流,又同注入塔里木河。沿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谷的兩條南北通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公元6世紀后,于闐至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境)的路線仍不斷出現(xiàn)于史籍,直至清代仍為聯(lián)系南北交通的重要道路;而皮山至姑墨的路線,卻久已湮沒無聞。其所以消失,主要由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高,東北低,所以向西北流的喀拉喀什河不斷向東擺動,終于在麻扎達格之南與玉龍喀什河匯合,成為于闐河的干流繼續(xù)往北。所以,公元5世紀酈道元注《水經(jīng)》時,仍沿襲《《漢書》姑墨“南至于闐馬行十五日”的記載,《魏書·西域傳》亦云龜茲“南去于闐一千四百里”,而未言及姑墨至皮山的捷徑。《新唐書·地理志》據(jù)賈耽《邊州四夷道理記》所提供的資料,對姑墨即撥換城穿越大漠至于闐的路線,作了詳細的介紹:“自撥換南而東,經(jīng)昆崗,渡亦河,又西南經(jīng)神山、睢陽、咸泊,又南經(jīng)疏樹,九百三十里至于闐鎮(zhèn)城?!鄙鲜龅孛?今雖難以全部考定,揆之實際,并與其它史籍相較,路線和距離大體正確,行程次序稍有差異。如“經(jīng)昆崗,渡亦河”,北宋樂史編撰的《太平寰宇記》則作“又從撥換正南渡思渾河,又東南經(jīng)昆崗、三義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闐大城,約千余里。”這條沿和闐河谷而行的南北通道,多沙灘草地,便于人畜通行,像一條紐帶把昆侖北麓和天山南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測算,從和田出發(fā),沿“和田河下游走廊至庫車,比繞道喀什近550公里,比繞道巴楚近350公里。由于路程縮短,所以歷代行人不絕。千百年來,曾有許多著名的僧侶、商隊以及其他人員通過,不少重要的軍事行動亦皆通過此捷徑進行。歷史上經(jīng)過此道最早留下記載的是晉朝名僧法顯。東晉隆安古代于闐的南北交通三年(399),法顯與慧景、道整等結(jié)伴到天竺求法,通過白龍堆經(jīng)鄯善到焉耆后,向于闐進發(fā),“遂得直進西南行,路中無居民,涉行艱難,所經(jīng)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闐”。無疑,法顯“直進西南”是沿古于闐河而抵這個南道佛教中心的。唐代僧人悟空從印度返回時,亦由于闐沿河北上而抵撥換城(今阿克蘇一帶)的?!段蚩杖塍糜洝贩Q:“次至于闐,……次威戎城,亦名缽浣國,正曰怖汗國?!崩忎健⒉篮古c撥換均為一音之轉(zhuǎn),同指撥換城。反映宋初僧侶西行情況的敦煌寫本《南天路競》載:“割鹿國(姑墨)又西南十日至于闐國”。據(jù)《宋史·天竺傳》載,以行勤為首的157名僧侶前往印度取經(jīng)亦行此道。由于軍事行動兵貴神速,所以從漢代以來常有千軍萬馬經(jīng)這條路線來往于塔里木盆地南北緣之間。東漢班超在西域進行統(tǒng)一活動,常通過這條捷徑往來于南道于闐、莎車與北道姑墨、龜茲之間。唐朝阿史拉社爾平定龜茲,行軍長史薛萬備率輕騎沿河直奔于闐,說服于闐王伏阇信歸順唐朝。唐咸亨三年(670),吐蕃合于闐兵沿河而下攻取撥換城。安史亂后,吐蕃乘虛進占塔里木盆地,在于闐城北180公里的麻扎達格駐軍鎮(zhèn)守,此兀立在于闐河畔被稱為神山的南北交通咽喉,在歷史上系著名的軍事重地,為于闐國北境要塞,不僅是連接塔里木盆地南北緣的重要孔道,而且東南通坎城,西達疏勒、西南抵莎車,在新疆歷史上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近代于此曾陸續(xù)發(fā)現(xiàn)大批文物,包括于闐文、藏文、回鶻文、阿拉伯文和漢文文書。1908年斯坦因沿和田河北行,曾在麻扎達格攫取大量文物。1929年黃文弼途經(jīng)麻扎達格古戍堡考察時,在古道旁發(fā)現(xiàn)唐代錢幣及當?shù)孛褡逦淖值哪竞?說明這里決不僅是戍兵守望之所。沿河走廊作為連接南北的最捷便的通道,清代以后行人仍絡繹不絕。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麻扎達格就曾遇見擁有上百頭牲畜的商隊南來北往。清末編纂的《新疆圖志》曾對這條路線的里程作過這樣記述:“(和闐)城北四十里素巴爾明,三百一十里伙什拉什欄桿,七百四十里抵溫宿新卡,接溫宿南境支路?!?917年楊增新統(tǒng)治新疆后,為加強行政管理,發(fā)展商業(yè)貿(mào)易,力主充分利用這條捷徑,特派員逐段履勘,據(jù)稱“自庫車起程由小路二十二日即抵和城,較之大道之迂遠,車馬之勞頓,可省途程不止一半,便利實多,……計自和城起,至阿克蘇河口止,一千一百二十余里,又自阿克蘇河口起,至庫車南鄉(xiāng)止四百余里,擬每七十里安一驢站,合兩驢站安一馬站,按站修蓋房屋五間、馬棚五間,大門一間,左右偏房各一間”。楊增新當時采取的措施,曾產(chǎn)生積極效果。1929年黃文弼從沙雅出發(fā),沿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考察,據(jù)其記述:“在子里河西岸叢樹林中有一小道,為庫車、沙雅、阿克蘇人至和闐之徑路,初為商販所行,后經(jīng)修筑,沿河設站掘井,近已成為官商往來大道”。說明這條路線在采取上述簡陋的設施后,在南北交通中已起了顯著的作用。《漢書·西域傳》載龜茲(庫車)“南與精絕”、“西南與扜彌”接。扜彌(今策勒縣東北)和龜茲關系密切,扜彌王太子賴丹曾為質(zhì)于龜茲?!百E師將軍李廣利擊大宛,還過扜彌,扜彌遣太子賴丹為質(zhì)于龜茲。廣利責龜茲曰:‘外國皆臣屬于漢,龜茲何以得受扜彌質(zhì)?!磳①嚨と胫辆煛!钡靥幩锬九璧乇本壍凝斊澟c扜彌相隔大漠,如繞盆地聯(lián)絡事宜,中途阻礙甚多。賴丹迅速返回隨李廣利入京,肯定兩地之間有穿越大漠的徑路可通,這便是從后來史書上得到證實的克里雅河谷道。這條現(xiàn)年徑流量7.01億立方米的荒漠內(nèi)陸河流,不見于漢魏史籍,唐《賈耽四道記》才出現(xiàn)“于闐東三百九十里,有建德力河”的記載。建德力河河道在今克里雅河之西,據(jù)衛(wèi)星照片顯示,它成為媲摩(今策勒達瑪溝一帶)與龜茲之間的交通線,曾通過著名的丹丹烏里克遺址。由于昆侖北麓地貌的演變,“表現(xiàn)在西側(cè)的相對上升和東側(cè)緩慢沉降”。所以11世紀以后,在文獻資料上得到的反映是,不斷搖擺的河道東移約有40公里左右,導致扜彌綠洲的衰廢和克里雅綠洲的興起,南北交通線的東移。從馬爾瓦則和隨后馬可波羅行程的距離看,扜彌或克里雅綠洲的中心已有東移的跡象,不過地名仍有不同的稱呼。明確記載此河能注入塔里木河,從而河道沿線能起南北通道作用的是16世紀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所著的《拉失德史》。在這部中亞史的名著中,首次明確提到了東移后的克里雅河,它和葉兒羌河、于闐河一樣,通過塔里木河,都注入“沙漠地帶的大湖”即羅布泊中。唐代的建德力河即東移后的克里雅河,原有大量河水向下游輸送,加之于闐河支流向東北流,可能與克里雅河匯合于沙雅以南,注入塔里木河。克里雅河“北流歸入大河”的情況,直到19世紀初葉成書的《回疆通志》中尚有明確記載,稍后徐松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查寫成的《西域水道記》,亦稱其“北流三百里入大河”。不過清代以后,隨著克里雅綠洲的開發(fā),人口增長,截流引水增多,河水流程乃逐漸縮短而終沒于大漠之中。現(xiàn)北距沙雅有160公里,克里雅河尾閭沖刷而成的三角洲低地不斷顯露擴大,便是這一變化的明證。最先發(fā)現(xiàn)克里雅河已不能注入塔里木河的是英國人福賽斯。他來于闐等地活動后,在《1873年赴葉爾羌使團的報告和該地區(qū)歷史地理的概況》中說:“克里雅河注入到克里雅湖,該湖沒有出口”。1896年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行,據(jù)記載當時河水可流至喀拉墩北100公里處。原先由于克里雅河綠色走廊的存在,于闐、庫車之間能直接交道往返,“于庫商販,近多出于是途。若得地方官按站辟設欄桿,不難成一南北交通間道之通途”。隨著河流流程的縮短,尾閭沒于大沙漠中,這條徑路也就逐漸失去南北通道的作用。清末編纂的《新疆圖志·水道》引《于闐鄉(xiāng)土志》記載:“克里雅河至庫木洛可北,已沒于沙并不及庫車南境”。同時行人路線也只能到庫木洛可,再北瀚海流沙,已難見行人足跡,“城北四十里博斯坦,五十里帖瓦額黑勒,六十里瑪雜,五十五里塔卡哈,五十里卡斯坎,六十里密沙奈,四十五里畢欄干,五十里玉汪昆,四十五里阿克恰持,四十里塔什肯,四十五里和什卡瓦什提,五十里托巴克威力根,四十里辟恰里克,五十里玉吉格得多可,五十五里博斯坦托和拉克,四十五里窩托奇,四十里昆木庫多克,四十五里吉格德庫多克,四十五里克恰什,五十里庫木洛可達庫車境”。由于小流沒于大漠,不及塔里木盆地北緣,行人罕至,故這時僅牧民來往于斯途。不僅古代抒彌有路可達龜茲,精絕(今民豐縣北)與龜茲亦有捷徑相通?!稘h書·西域傳》稱龜茲“南與精絕”接,這兩個南北遙遙相對的綠洲城國,據(jù)佉盧文資料,大漠亦不能阻隔其間有行人來往:沙伽牟韋和善愛逃出左多莊園,私奔龜茲國,彼等現(xiàn)長期居住龜茲國。(621號)不得提各種要求,至于彼在龜茲當難民時欠下的債務……。(629號)沙迦牟耶上奏,彼和彼妻確實曾逃往龜茲國。受朕,偉大的國王感化,彼等才返回此地……。(632號)精絕居民能直接逃至龜茲,肯定是沿穿越大漠的河谷而行。其境內(nèi)今有尼雅河北流,但年徑流量僅1.987億立方米,流程有限,行人不可能依恃遠行龜茲。建德力河或克里雅河東北流,尼雅河尾閭西北流,兩河可能相交或距離甚近,行人可先后沿這兩條河道北奔龜茲。古代塔里木各綠洲地曠人稀,人力資源可貴,所以沙迦牟耶受國王“感化”,返回故土時受到各種照顧。精絕在公元4世紀后,由于干旱缺水,湮沒于大漠之中,這條交通線自然也就不再存在。據(jù)上所述,在漢代穿越塔克拉瑪干的南北通道有四條,即:姑墨——于闐;姑墨——皮山;龜茲——扜彌;龜茲——精絕。隨著河道的變遷和環(huán)境的惡化,至唐代已并成兩條:撥換城即姑墨至于闐和媲摩即扜彌至龜茲。至18世紀初,和田河與克里雅河仍能注入塔里木河,意味著連接南北的這兩條綠色長廊仍舊存在。爾后,克里雅河流程逐漸縮短,消失于大漠之中。所以20世紀后,只有和田河谷的通道仍不斷行人。沿和田河谷的這條南北通道,至今仍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通過它可以把昆侖山北麓與天山南麓兩個經(jīng)濟區(qū)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向北可以穿越山區(qū)與天山以北伊犁以及中亞諸地相通,向南可以穿越山區(qū)直達西藏,也可以與境外克什米爾等地往來,因此在歷史上它不僅是一條重要的貿(mào)易通道,而且也一直是重要的軍事通道。當前維護和充分利用這條通道,有重大的經(jīng)濟、軍事意義。而作為交通線的和田河綠色走廊,對于防止沙漠移動、調(diào)節(jié)氣候、保持水土,亦有著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如今塔里木盆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惡化,威脅這條綠色走廊的存在和發(fā)展,接受歷史經(jīng)驗,在大漠腹地中,如何維護這條僅有的綠色通道,亟宜引起人們注意。二、皮山至賓—塔里木盆地南緣與印巴各地的交通季羨林先生在《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在紀元前后幾世紀內(nèi),和闐和印度的交通一定是很暢達的?!边@條暢達的路線當時怎樣走法?季先生沒有說,筆者試圖探索并回答這個問題。據(jù)《漢書·西域傳》介紹,西漢政府通過塔里木盆地和罽賓有密切交往。漢魏時的罽賓,唐稱迦濕彌羅,即今克什米爾及拉瓦爾品第等地?!缎绿茣の饔騻鳌贩Q箇失蜜,據(jù)說開元以后“職貢有常”,和我國中原地區(qū)經(jīng)常往來。漢時皮山是前往廚賓的交通樞紐?!稘h書·西域傳》稱:皮山國“西南至烏秅國千三百四十里,……當罽賓烏弋山離道。”《后漢書·西域傳》亦云:“自皮山西南經(jīng)烏秅,涉懸度,歷罽賓,六十余日行至烏弋山離國?!睂τ谶@條路線的沿途情況,班固通過杜欽的對話作了具體的介紹:起皮山南,更不屬漢之國四五,斥候士百余人,五分夜擊刀斗自守,尚時為所侵盜。驢畜負糧,須諸國稟食,得以自贍。國或貧小不能食,或桀黠不肯給,擁強漢之節(jié),餒山谷之間,乞丐無所得,離一二旬則人畜棄捐曠野而不反。又歷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驢畜盡然。又有三池、盤石阪,道狹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二千余里乃到懸度。畜隊,未半阬谷盡靡碎,人墮,勢不得相收視。險阻危害,不可勝言。從皮山向南,多系崇山峻嶺盜匪出沒之地,除距皮山西南1340里之烏秅為必經(jīng)之地外,所經(jīng)其它地方,主要有大小頭痛山、三池、盤石阪及懸度等,其方位與具體情形如下:頭痛山?!锻ǖ洹肪硪痪湃d,頭痛山在渴槃陀西南一帶,即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頭痛乃高山反應所致,皮山南之喀喇昆侖山,海拔7000米左右,氣候惡劣,行人高山反應非常嚴重。16世紀叱咤風云的賽德汗在遠征克什米爾返回途中,即由于高山病而喪生于皮山南的素蓋提峽谷中。文中所謂頭痛山,不能排除是指這帶地方。三池。《北史·西域傳》載,在缽和西南、賒彌之北的波知國。《宋云行紀》稱波斯國即波知國,“其國有水,昔日甚淺,后山崩截流,變?yōu)槎?毒龍居之,多有災異?!瘪T承鈞在《西域地名》中以為,波知在今阿富汗東北瓦罕谷西頭闊克恰河下游的澤巴克(Zebak),沙畹在《宋云行紀箋注》中則認為在Zebak與Tchitral之間。奇特拉爾(Tchitral)即乞特拉爾(Chitral),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按《宋云行紀》之行程時間計算,波知與賒彌相距甚近。賒彌即《大唐西域記》中的商彌,據(jù)考定,“其地當在今馬斯圖吉(Mastuj)和乞特拉爾()之間,北與缽和(護蜜,今瓦罕)、東南與小勃律相鄰?!睋?jù)此,以沙說近是,波知的三池,當在奇特拉爾附近一帶地方。盤石阪與懸度?!稘h書·西域傳》載,皮山至烏秅1340里,烏秅至罽賓2250里,二者相加,皮山至罽賓為3590里。而皮山“二千余里乃到懸度”。如是,懸度在皮山赴罽賓途中。據(jù)《法顯傳》記述:從陁歷“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蛆,崖岸瞼絕。其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投足無所。下有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躡懸緬過河,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譯所絕,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群颖愕綖跞O國。烏萇在《宋云行紀》中作烏場,在《大唐西域記》中作烏仗那,其位置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流城(Swat)。由此可知,懸度的位置應在陀歷(Darel)至斯瓦特河之間。至于盤石阪,《水經(jīng)注》云:“磐石之瞪,道狹尺余,行者騎步相持,橋相引,二十許里,方到懸度,險阻危害,不可勝言?!钡杉蹿嬉?其位置當距懸度不遠。由于《漢書·西域傳》記述含糊不清,杜欽所述皮山以南至罽賓的路線,近人有不同解釋:“這條路線大約是從今皮山向西南經(jīng)克里央、蘇蓋提,再向南越喀喇昆侖山口而至克什米爾。”由于清代以后,這條路線行人較多,更增加了這樣解釋的合理性。但無法說通的是,《漢書·西域傳》稱自皮山西南經(jīng)烏秅而后才能抵廚賓。烏秅在哪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決不在上述這條路線上。周連寬在《大唐西域記史地研究叢稿》中認為烏秅在“澤普拉善河上游Raskam河以北地區(qū)。”而馮承鈞則認為烏秅系渴盤陀的又一譯音,為今塔什庫爾干地,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東南,塔什庫祖克山南麓。陳戈則提出在葉城縣西南約70公里左右的阿孜干薩和莫莫克一帶。由于烏秅的位置是弄清上述路線的關鍵,所以中外學者研究甚多。不過諸家說法盡管不同,論證的主要根據(jù)還是《漢書·西城傳》有關內(nèi)容:皮山條:“西南至烏秅國千三百四十里?!睘醵g條:“北與子合、蒲犁,西與難兜接?!绷Y賓條:“東至烏秅國二千二百五十里?!睋?jù)上述,烏秅在皮山西南,與蒲犁、子合南緣相接,在懸度、罽賓東北,距后者2250里。結(jié)合近代交通情形分析,《漢書·西域傳》所載皮山至廚賓的路線應是:從皮山向南至賽都拉折向西行,至寵和托一(即宗章戛爾)分為兩道:一為西北行,經(jīng)烏魯克(今塔什庫爾干南)至伊力格蘇,南行過紅其那甫,而后經(jīng)坎巨提至目的地;另一條路,由寵和托一西行,越星峽爾大坂至坎巨提,而后抵目的地。前者雖繞道西北,但路途平坦易行;后者路程直捷,但翻越冰大坂,險惡難行,所以行者仍多走前路,經(jīng)過烏魯克一帶,繞道而至坎巨提。千百年來,自然條件并無顯著變化,交通線路亦基木一致。漢代烏秅的方位,應位于烏魯克至坎巨提一帶崇山峻嶺之中。漢晉時期,從于闐或皮山經(jīng)子合向西南的路線,須經(jīng)過烏秅即權于摩國,如《法顯傳》載,法顯從于闐“進向子合國,……南行四日,入蔥嶺山到于摩國”,而后經(jīng)竭叉國向北天竺進發(fā)。清光緒十五年(1889),英人楊哈思班從拉達克出發(fā),經(jīng)賽都拉至坎巨提活動,沿途亦曾行此。據(jù)云:宗章戛爾“亦有屋冶田塍舊跡,樹有杏李。塔克敦巴什人向耕于此”。他途遇俄人康穆才甫斯基同行,“西上伊里蘇山口,頗易過,從此無壁立之山,即入帕米爾”。在他行近坎巨提時,見居民以石為屋,“屋村各為堡,四面壘石為圍”,與漢代烏秅“累石為室”情況相似。烏秅為皮山至廚賓必經(jīng)之地,如據(jù)上述,皮山向南經(jīng)喀喇昆侖山口至克什米爾,即《西域傳》所云至廚賓的路線,距烏秅甚遠,與之毫無關系,故此說難以存立。另有一種說法是,《漢書·西域傳》所載皮山至廚賓的路線,也就是法顯、宋云經(jīng)塔什庫爾干西南至罽賓的路線。唐杜佑在《通典》》中即沿用《西域傳》》中杜欽所述,而謂系宋云、法顯所經(jīng)之處。但此說亦難令人信服。《漢書·西域傳》所載至廚賓的路線,系由皮山南行,而不是由距皮山300公里的塔什庫爾干即渴槃陀南行?!斗@傳》也明確記載,法顯一行在于闐“既過四月行像,僧韶一人隨胡道人向罽賓,法顯等進向子合國?!闭f明法顯與僧韶分道揚鑣后,僧韶由于闐循直趨廚賓的路線南行,而法顯等則進向子合。僧韶所行路線,可能即《西域傳》所載路線。由于皮山向南,崇山峻嶺,氣候惡劣,行人高山反應嚴重,而且盜匪肆擾,無安全保障,故漢魏以后逐漸冷落,再不見史書記載。唐宋時期,北道轉(zhuǎn)盛,從塔里木盆地至印巴次大陸已多從喀什噶爾南行。反映10世紀大寶于闐國情況的敦煌文書記載,行人自于闐出發(fā),至勃伽夷城(勃野)或皮山故城,行八日至喀什噶爾,后抵渴盤陀即色勒庫爾今塔什庫爾干后,再經(jīng)識匿、瓦罕、吉爾吉特,通過水路達斯利那加。1759年清朝統(tǒng)一新疆后,塔里木盆地南緣至克什米爾的貿(mào)易再度興盛,但這時交通路線與《漢書·西域傳》所載已有較大差異,基本上沿襲5世紀慕利延和16世紀賽德汗南征的路線,即由葉兒羌、皮山或和闐諸地南行至賽都拉后,向西南越喀喇昆侖山口,至拉達克的中心列城,再折向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由賽都拉西行越星峽兒大坂經(jīng)坎巨提至克什米爾的那條路線,由于坎巨提一帶盜匪猖獗,行人視若畏途,乃逐漸冷落。盜匪甚至越過星峽兒大坂至賽都拉劫掠行人,致使葉兒羌、皮山南下商旅有時不得不將路線東移,行昌器利滿道。通過拉達克至廚賓的路線,其行程在漢魏史籍上沒有翔實記述。《北史·吐谷渾傳》記載,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慕利延率軍從于闐南征罽賓,曾至女國,后遣使向宋劉義隆求援,“獻女國金酒器”。女國即《唐書》所稱之東女國,位于今拉達克一帶地方,為于闐、皮山通過克什米爾至罽賓的重要中轉(zhuǎn)之地。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曾不止一處記載于闐人“逾雪山”和迦濕彌羅(廚賓)發(fā)生密切往來的各種傳說。公元16世紀初,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所著《拉失德史》在記述葉爾羌汗國南征克什米爾時,對包括退擺特(拉達克)在內(nèi)的沿途各地曾有具體介紹。據(jù)稱皮山南的桑株山口,系從塔里木盆地南緣通過退擺特至克什米爾大道上的邊陲城堡。這條道路不僅曾通過米兒咱·阿巴·癿乞兒以及賽德汗的軍隊,而且也是民間貿(mào)易的重要通道。賽德汗大軍南征克什米爾原擬循米兒咱·阿巴·癿乞兒前行的路線,即從于闐沿玉龍喀什河至黑山,再轉(zhuǎn)入現(xiàn)近所謂昌器利滿道。這條山間險徑據(jù)《和闐直隸州鄉(xiāng)土志》載,光緒四年(1878),董福祥追剿白彥虎殘部,派兵擇最險處毀路鑿壘,蹊徑遂絕。光緒三十二年(1906),斯坦因來和田活動,曾至黑山探險,尋訪舊跡,不果而還。近代和闐至拉達克的路線,已轉(zhuǎn)移沿喀拉喀什河南下,經(jīng)浪入、普薩、康西瓦至蘇蓋提即素蓋提后,向東南經(jīng)康瓦克、松名下,阿不多闌干、阿吉闌干,再轉(zhuǎn)南經(jīng)古子布拉克、塔勒塔什至昌器利滿達坂,由此西行即往克什米爾地區(qū)。向東南則可進藏(關于于闐和西藏之間的交通路線及往來關系,另有專文論述)。據(jù)1873年福賽思使團成員比達爾夫計算,從拉達克出發(fā),走昌器利滿道至賽都拉需時31天,全長330哩。總的說來,從和闐直接南行至拉達克遠比從皮山桑株那條路線困難,所以當年賽德汗聽從勸告,仍舊從和闐折回皮山,沿米兒咱·海答兒所走桑株的路線前進。即從桑株大坂至喀喇昆侖山口,經(jīng)賽賽大坂(薩西爾大坂)沿努布拉河抵今以列城為中心的拉達克一帶地方。當這位叱咤風云的大汗,再由列城出發(fā)經(jīng)薩西爾山口返回葉爾羌時,由于氣候惡劣、高山反映嚴重,終于在素蓋提峽谷病卒。1873年英國福賽思使團從列城到薩西爾山口,據(jù)說越過一條15英里的冰川,然后到達賽都拉。福賽思據(jù)沿途所見曾說:“印度北部的山口看來過去有很多軍隊走過?!?759年清朝統(tǒng)一新疆后,塔里木盆地南緣葉兒羌、皮山、和闐諸地,通過克什米爾和印巴次大陸的貿(mào)易興盛,有關交通路線的記述也就越來越多。從皮山出發(fā)向南的大道,據(jù)光緒三十四年(1908)編制的《皮山縣鄉(xiāng)土志》及《新疆圖志·道路志》載,有兩條路線:一為克里陽線:“城南九十里合什塔、三十里司馬曬、二十里克里陽卡。八十里阿克受、五十里拉木籠、五十里居什肯、折東南繞西上達坂、南行下達坂約百里抵土古里克、折東南四十里波思塘、四十里阿瓦未克、折西南四十里托里蘇、十里賽的拉合渾、三十里素蓋提。一百二十里過蘇蓋提達坂、一百二十里奇里布、六十里阿合塔黑、折南行十五里密立克、下三十里特哇孜色立克、五十里哇普知里皆、五十里巴陽斯折西南六十里哈拉哈拉木達坂(即卡拉胡魯木與條拜提交界)。”素蓋提卡為皮山東南門戶,清代凡赴拉達克或至印度貿(mào)易、伊斯蘭教徒至麥加朝圣,冬春多經(jīng)克里陽達坂。夏秋則多走第二條路線:經(jīng)桑株達坂,出入桑株卡,皮山“城東九十里木吉驛、折南行九十里桑株莊、五十里伯孜、六十里阿卡孜、三十里桑株達坂。折西南一百三十里過達坂抵塔烏孜卡,四十里而立尼則合渾、三十里瓦未克、四十里托克蘇、三十里素蓋提,與前路會?!睆钠ど缴V杲?jīng)素蓋提穿喀喇昆侖山口的這條路線,從16世紀特別18世紀清統(tǒng)一新疆以后,行人一直不斷。據(jù)英人馬繼業(yè)記述:“由喀什噶爾騎馬南行經(jīng)葉城縣出克里陽卡共二十日至賽都拉,再一站至素蓋提,再兩日至喀喇闊隆達板,再七日至揸爾隆,再向南順努布喇河至蘆洪,經(jīng)堯克湖過卡爾洞冰達坂,再一站條拜提,由揸爾隆至此約七日程,由此轉(zhuǎn)向西行,十八日至克什米爾都城?!边@條商道與至麥加朝拜的路線,直至近現(xiàn)代仍經(jīng)常有人通過。筆者在和田工作期間,曾參與這方面的調(diào)查,在了解沿途情況并核實了當?shù)乇4娴挠嘘P資料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通行的路線和16世紀賽德汗南征及清代通行的路線基本一致。據(jù)此,可以追溯古代這條交通線的詳實途程:從皮山乘汽車至買提土達。70公里,該地有少數(shù)居民。桑株,20公里,通汽車,有村民。康凱,20公里,通馬車,有營房。阿克卡孜,30公里,兩旁高山對峙,路窄不平。庫爾良,40公里,路窄單馬通行,需渡河23次。曲谷達克,20公里,渡河9次,氣候寒冷。蒙古包,30公里,途中經(jīng)桑株達坂,山路崎嶇。騎牦牛越崇山峻嶺,瘴氣彌漫,上下山需9小時。⑧賽都拉,30余公里,路尚可行,有營房。⑨蘇蓋提,10余公里,有營房。⑩庫特里克,20公里左右,經(jīng)蘇蓋提達坂,山路難行,有瘴氣。(11)密立克下,40公里,由此與葉城線會合。蘇蓋提不僅是皮山兩路會合之地,而且還與和田南行的路線會合:和田南行40公里至普吉牙——30公里至艾什伯克阿克孜——70公里至庫拉克——30公里至帕拉克——40公里至阿爾卡克—35公里至普薩——40公里至康西瓦。由此有兩線至拉達克:1.康西瓦西北50公里至瓦卡卡,20公里至薩杜拉南10公里至蘇蓋提,與皮山葉城路會合。2.克氏原螯地南緣海達克地區(qū)50公里至黑大義大坂,10公里至沙果斯考里、40公里至阿克賽欽考里、40公里至蓋提也列、35公里至沙日吉拉尕甫里即至空喀山口,新疆、西藏和印度交界處。再南行至印度境內(nèi)楚舒勒,折向西北經(jīng)達布克可到列城,路途艱險難行。1759年清政府統(tǒng)一新疆后,塔里木盆地南緣以葉爾羌為中心的各綠洲城鎮(zhèn)對外貿(mào)易興盛,葉城至拉達克的商路行人增多,其行程及沿途情況,有如下述:(從葉城出發(fā),32公里至拜什提熱克。29公里至庫克牙。12公里至普薩。32公里至阿克米其特(住有塔吉克族牧民)。40余公里至鞏木(路面寬處1.5公尺,窄處1公尺,單馬可通行)。40余公里至哈喇斯坦。35公里至庫代(過哈喇斯坦河,河寬有20多公尺,水沒至膝,河自東向西流去,涉水多次,11月份開始冰凍,最難行,時有冰破陷入的危險)。⑧35公里至特則克。⑨40公里至于齊艾格孜。⑩24公里至庫奴爾地,瘴氣重,一路通瑪扎達爾邊卡,另一路通拉達克(路窄處只有單馬可以通行,開始有瘴氣,氣候酷寒,多風暴)。(11)32公里至庫克阿特,向東至賽都拉,西南去拉達克(上述路程除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無風外,其余季節(jié)有大風)。(12)30公里至阿亞合吉尼麻爾洪。(13)30公里至巴西吉尼麻爾洪。(14)30余公里至哈普隆,有瘴氣。(15)45公里至阿克塔赫,有瘴氣。(16)45公里至買合蘇布拉格,瘴氣嚴重,50年前有數(shù)十名朝拜者死于此處,尸骨盈野。(17)40公里至尼買爾澳爾德,瘴氣甚重,前行抵喀喇昆侖山頂,海拔5542公尺高。通過喀喇昆侖山口后至列城的路線:40公里至內(nèi)斗克,瘴氣嚴重,寒風刺骨。40公里至庫孜爾亞,氣候嚴寒。庫孜爾亞倫塔,多大石、尸骨??投蛄?有瘴氣。15公里至窮塔石,兩山之間崎嶇難行。有兩路都可到列城,向南經(jīng)下由克,向西經(jīng)賽賽大坂,下為向南路線:15公里至卡阿曲希昆。40公里至卡爾尕爾。⑧30公里至恰爾巴合。⑨20公里至冬牙宜拉克,道路較平。⑩40公里至羌唐吉力尕。(11)35公里至下由克,有村莊、警所。(12)至榮10公里,道路較平。(13)15公里至都爾古特,路平,有居民,馬食毒草必死,駱駝無事。(14)15公里至蘇爾塔合。(15)20公里至沙赫提,路平,有一大坂。12月至次年3月大雪封山,不能通行。(16)35公里至蘭比波繞,有藏民居住,氣候溫暖。(17)35公里至市鎮(zhèn)。向西路線由窮塔石西行,經(jīng)賽賽大坂到列城,全程300余公里,較東路略近,馬程需13—14天,原4—9月行西路,冬季走東路(近曾被水沖壞,斷絕行人),其沿途各站如下:21公里至賽賽大坂,需涉水30—40次,有居民,賽賽大坂高5333公尺,終年積雪,路而平窄。22公里至土提亞熱拉克。36公里至西坂古,崎嶇難行,過大坂路平。南行20公里至帕納米克,有居民耕地。21公里至塔哈爾。25公里至蘇木爾提。至卡爾東。⑧16公里斯潘切廟,途中經(jīng)卡爾東冰大坂,高5290公尺,山路崎嶇,高山反應強烈,西路最難走的一段。⑨平坦易行,32公里至列城。上述塔里木盆地南緣至拉達克進而抵克什米爾的路線,全程約1300余公里。各段旅程和沿途情況,雖系近人行記,但對于了解歷史上的交通情形,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弄清上述交通路線頗有意義,因為它在歷史上對中印經(jīng)濟、文化交流曾起過重要作用。古代于闐是西域最早傳入佛教的綠洲城國,一般認為,在公元前1世紀已有僧徒至此,以后漸成為絲路南道佛教中心。據(jù)藏文于闐國史記載,佛教傳入塔里木盆地南緣即由包括健馱羅、坦叉斯羅在內(nèi)的古罽賓,通過上述路線,率先傳入皮山桑株一帶。于闐第一座佛寺即在皮山(Car—ma,俗稱古瑪)建立。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除有上述類似的記載外,還不止一處透露出位處昆侖北麓的于闐和迦濕彌羅、坦叉斯羅之間關系密切,兩地居民有著血緣上的聯(lián)系。坦叉斯羅(今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一帶)“諸豪世祿移居雪山東北沙磧之中”,成為于闐王室的宰輔大臣,而當時的于闐(瞿薩旦那)也流傳著同樣的傳說,被錄入《大唐西域記》中:“昔者此國(于闐)佛法未被,而阿羅漢自迦濕彌羅至此林中,宴坐習定”。阿羅漢毘盧折那即從迦濕彌羅(克什米爾)來于闐弘揚佛法的第一位高僧。對此,藏文于闐國史中記述得更為詳細,據(jù)稱這位高僧毘盧折那(Vairocana)來此“宴坐習定”之地就是皮山。最初佛事活動多集中于皮山,后來于闐佛法大興,在文化藝術上有著獨特的健馱邏風格,甚至微小的蝕花石珠,都和坦叉斯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通行于健馱邏地區(qū)的佉盧文字也在精絕、于闐一帶流行,這都和通過上述交通線的頻繁往來有關。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密切的文化交往還伴隨著兩地的物資交流。第一個來于闐傳播佛法的昆盧折那正是跟著商隊而來。公元前1世紀新疆的于闐玉即在坦叉斯羅出現(xiàn)。塔里木盆地南緣至遲在東漢末年,已經(jīng)使用棉織物。公元5世紀左右,中國的養(yǎng)蠶繅絲技術通過于闐傳入克什米爾及印度其它地方。新疆的物資,包括從中原運來的物資如絲綢、漆器、鐵器,皮毛、玉石等,不斷地通過于闐、皮山諸地運往南亞次大陸。米兒咱·馬黑麻·海答兒在《拉失德史》中,曾詳細介紹了通過拉達克的印藏之間的貿(mào)易情況,從中也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