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蟲-蟋蟀類_第1頁
地下害蟲-蟋蟀類_第2頁
地下害蟲-蟋蟀類_第3頁
地下害蟲-蟋蟀類_第4頁
地下害蟲-蟋蟀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害蟲—蟋蟀類園林病蟲害防治蟋蟀類代表種:大蟋蟀BrachytrypesportentosusLichtenstein

大蟋蟀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西、云南、臺灣等省區(qū)。雜食性,林、果及多種經濟作物都受其害。成蟲和若蟲均咬食切斷寄主植物的幼莖,造成斷垅缺苗。丘陵山地新栽種的柑桔、桃、李等果樹幼苗,常被咬斷嫩莖或頂梢,影響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形態(tài)特征大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成蟲(圖2)體長30-40毫米,暗褐色或棕褐色。觸角絲狀,長于體。翅革質,棕褐色,前翅花紋復雜。后足腿節(jié)發(fā)達。卵圓筒形,微彎,長約4.5毫米,淺黃色。若蟲外形與成蟲相似,3齡翅芽顯露。若蟲共7齡。大蟋蟀

BrachytrypesportentosusLichtenstein

生活史及生活習性每年發(fā)生1代,以若蟲在土穴內越冬。5-6月成蟲開始羽化,9月為產卵盛期。雌蟲產卵穴中,堆產。初孵若蟲群棲母穴中,不久就分散自行營建洞穴獨居。穴深一般30-50公分,也有超過1米者。每個洞口必堆積一堆新鮮松土,易于發(fā)現(xiàn)。

若蟲歷期7-9個月,經七次脫皮變?yōu)槌上x。大蟋蟀是典型的夜出性昆蟲,尤其是悶熱無風的夜晚,外出覓食最為活躍,雨天一般不外出活動。油葫蘆

GryllustestaceusWalker綜合治理方法(1)人工捕殺。(2)毒鉺誘殺。用炒過的花生麩或米糠作餌料,取鉺料5公斤,90%晶體敵百蟲50克,用適量熱水將敵百蟲溶解后拌入鉺料中,使鉺料成豆渣狀,即成毒鉺。選擇悶熱無雨的傍晚,在各個大蟋蟀洞穴口的松土堆上放一?;ㄉ状笮〉亩俱s,當大蟋蟀一出洞取食就被誘殺,效果顯著。用南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