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1.gif)
![2023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2.gif)
![2023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3.gif)
![2023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4.gif)
![2023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6130256c58b2067c2234b35fffc6460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目次TOC\o"1-2"\u1總則 1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23基本規(guī)定 64總體設計 74.1一般規(guī)定 74.2平面布局 74.3斷面 75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 95.1一般規(guī)定 95.2系統組成與設置 95.3聯動控制 10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 116.1一般規(guī)定 116.2系統組成與設置 116.3聯動控制 127滅火系統 147.1一般規(guī)定 147.2超細干粉滅火裝置 147.3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 167.4熱氣溶膠滅火系統 207.5泡沫滅火系統 218消防應急照明及逃生 268.1一般規(guī)定 268.2系統設計 268.3逃生設備 289供配電與系統布線 299.1供配電 299.2系統布線 2910滅火救援設施 3110.1一般規(guī)定 3111施工與驗收 3211.1一般規(guī)定 3211.2工程施工與驗收 3212維護管理 3412.1維護 3412.2資料 34
ContentsTOC\o"1-2"\u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23Generalrequirements 64OverallDesign 74.1GeneralRequirements 74.2Planlayout 74.3Section 75Combustiblegasdetectionandalarmsystem 95.1GeneralRequirements 95.2Systemcompositionandsetup 95.3Linkagecontrol 106Designofautomaticfirealarmsystem 116.1GeneralRequirements 116.2Systemcompositionandsetup 116.3Linkagecontrol 127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147.1GeneralRequirements 147.2Ultra-finepowderfireextinguisher 147.3Highpressurewatermistextinguishingsystem 167.4Thermalaerosol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207.5Foam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218Fireemergencylightingandescape 268.1GeneralRequirements 268.2Systemdesign 268.3Escapeequipments 289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andsystemcabling 299.1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 299.2Systemcabling 2910Firefightingandrescuefacilities 3110.1GeneralRequirements 3111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3211.1GeneralRequirements 3211.2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3212MaintenanceManagement 3412.1Maintenance 3412.2Data 34
1總則1.0.1為合理設計綜合管廊消防設施,保證其施工質量,規(guī)范其驗收和維護管理,制定本規(guī)程。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城市干、支線綜合管廊建設工程中的消防設施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管理。1.0.3綜合管廊消防設施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管理,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0.1綜合管廊消防設施fireequipmentinutilitytunnel綜合管廊(主體)中設置的用于火災報警、滅火、人員疏散、防火分隔、滅火救援等設施的總稱。2.0.2可燃氣體flammablegas由甲類氣體或甲、乙類可燃液體氣化后形成的可燃氣體或可燃蒸氣。2.0.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automaticfirealarmsystem探測火災早期特征、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為人員疏散、防止火災蔓延和啟動自動滅火設備提供控制與指示的消防系統。2.0.4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fireemergencylightingandevacuateindicatingsystem為人員疏散和發(fā)生火災時仍需工作的場所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的系統。2.0.5防火分區(qū)firecompartmentation綜合管廊內部采用防火墻、防火門、阻火包等防火分隔設施進行防火分隔,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其余區(qū)域蔓延的局部空間。2.2符號2.2.1超細干粉滅火裝置計算M——超細干粉滅火劑實際用量;M1——超細干粉滅火劑設計用量;M2——超細干粉滅火劑噴射剩余量;M3——單具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額定充裝量;A1——計算面積;C——滅火設計濃度;CA——單位面積設計用量;K1——配置場所危險等級補償系數;K2——防護區(qū)不密封度補償系數;N——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數量;V1——防護區(qū)容積;δ1——滅火裝置噴射剩余率。2.2.2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計算Q設——系統的設計流量;Q總—系統總設計流量;Q—管道的流量;A——滅火分區(qū)的長度;B——滅火分區(qū)的寬度;K——噴頭的流量系數;L—管道計算長度;N——滅火分區(qū)噴頭的計算數量;Ni—第i個滅火分區(qū)噴頭的設計數量;P——噴頭的設計工作壓力;Pf—管道的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Pt—系統的設計供水壓力;Pe—最不利點處噴頭與儲水箱或儲水容器最低水位的高程差;Ps—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S——滅火分區(qū)的保護面積;V——儲水箱的設計所需有效容積;W——噴霧強度;d—管道內徑;f—摩阻系數;n—同時啟動分區(qū)個數;q——噴頭的設計流量;qi——第i個分區(qū)的設計流量;t——系統的設計噴霧時間;ρ—流體密度;Re—雷諾數;μ—動力黏度;Δ—管道相對粗糙度;ε—管道粗糙度。2.2.3泡沫滅火系統計算A1——單個防護區(qū)面積;CN—泡沫破裂補償系數;CL—泡沫泄漏補償系數;H—泡沫淹沒深度;K—泡沫產生裝置的流量系數;K1—氣液混合比;Ls—泡沫破泡率與水噴頭排放速率之比;M1—撲救一次火災的泡沫混合液設計用量;P—泡沫產生裝置的噴嘴設計工作壓力;Q—空壓機排氣量;Q1—泡沫混合液流量;Qs—系統的設計流量;Qy—預計動作的最大水噴頭數目總流量;R—泡沫最小供給速率;R1——泡沫混合液供給強度;Rs—噴水造成的泡沫破泡率;S—防護區(qū)地面面積;T—淹沒時間;T1——泡沫混合液系統供給時間;V——系統管道內泡沫混合液剩余量;V1—泡沫滅火劑用量;V2—淹沒體積;V3—固定的機器設備等不燃物體所占的體積;k—系統的設計流量安全系數;n—泡沫產生裝置數;qi—泡沫產生裝置的設計流量。
3基本規(guī)定3.0.1綜合管廊消防設施的配置應綜合分析綜合管廊的火災危險性及火災特性、設計防火目標、保護對象的特征和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確定,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3.0.2綜合管廊艙室火災危險性分類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當艙室內含有兩類及以上管線時,艙室火災危險性類別應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管線確定。3.0.3綜合管廊消防設施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綜合管廊內應在沿線、人員出入口、逃生口等處設置滅火器材,滅火器的配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的有關規(guī)定。滅火器宜選用ABC類干粉滅火器。2干線、支線綜合管廊含電力電纜的艙室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3干線綜合管廊中容納電力電纜的艙室,支線綜合管廊中容納6根及以上電力電纜的艙室宜設置自動滅火系統。3.0.4綜合管廊選用的消防產品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消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要求。3.0.5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控制柜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且滅火設施聯動組件劉敏:感煙探測器等因其探測器機理,無法達到IP54。按照建議修改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劉敏:感煙探測器等因其探測器機理,無法達到IP54。按照建議修改
4總體設計4.1一般規(guī)定4.1.1綜合管廊中的艙室布置、斷面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4.1.2500kV電壓等級的電纜應獨立成艙敷設,且每個艙內電纜線路不宜超過2回。4.1.3110kV、220kV電壓等級的電纜宜獨立成艙敷設,且每個艙內電纜線路不宜超過10回。4.1.4綜合管廊的防火分隔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4.1.5綜合管廊的安全疏散和逃生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多艙室綜合管廊可通過夾層或安全通道轉換、逃生口宜合并設置。1.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1.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4.2平面布局4.2.1綜合管廊的每個艙室應設置人員出入口、逃生口、進風口、排風口等。4.2.2綜合管廊人員出入口、逃生口、進排風口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1.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1.蔣博士:這條沒必要單獨說,第三章總說一下,xx還需滿足GB50838的規(guī)定即可4.2.3天然氣管道艙室與周邊建(構)筑物間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的有關規(guī)定。4.2.4天然氣管道艙室的各類孔口不得與其他艙室連通,并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4.3斷面4.3.1天然氣管道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燃氣工程項目規(guī)范》GB55009、《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和《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4.3.2天然氣管道艙內的電氣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有關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2區(qū)的防爆規(guī)定。4.3.3熱力管道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的有關規(guī)定。4.3.4電力電纜應采用阻燃電纜或不燃電纜,通信線纜應采用阻燃線纜。通信線纜和電力電纜不應在同一線槽敷設。綜合管廊內的電纜防火與阻燃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guī)范》GB50217和《電力電纜隧道設計規(guī)程》DL/T5484及《阻燃及耐火電纜塑料絕緣阻燃及耐火電纜分級和要求第1部分:阻燃電纜》GA306.1和《阻燃及耐火電纜塑料絕緣阻燃及耐火電纜分級和要求第2部分:耐火電纜》GA306.2的有關規(guī)定。4.3.5綜合管廊內的電力電纜宜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電纜接頭處宜設置自動滅火裝置。
5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5.1一般規(guī)定5.1.1綜合管廊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5.1.2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接入綜合管廊統一管理平臺。5.1.3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安裝與接線技術要求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guī)范》GB50493、《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有關規(guī)定。5.2系統組成與設置5.2.1綜合管廊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和聲光警報器等組成。設備應選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可燃氣體探測器》GB15322規(guī)定和有關市場準入制度的產品。5.2.2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宜通過現場總線方式接入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探測器總線應采用獨立回路。5.2.3可燃氣體探測器應采用二級報警。第二級報警信號應作為聯動觸發(fā)信號。5.2.4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可燃氣體探測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艙室的頂部、管道閥門安裝處及其他易聚積天然氣的節(jié)點處應設置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2艙室內沿線設置間隔不宜大于15m,設置線型可燃氣體探測器的保護區(qū)域長度不宜大于100m,安裝距艙室頂部不宜大于0.3m。3當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安裝于管道閥門處時,探測器的安裝高度應高出釋放源0.5m~2.0m。5.2.5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聲光警報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內每個防火分區(qū)的人員出入口、逃生口和防火門處應設置聲光警報器,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2個。2每個防火分區(qū)內設置的聲光警報器聲壓級不應小于60dB;在環(huán)境噪聲大于60dB的區(qū)域,其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5.2.6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的信號傳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宜采用獨立傳輸網絡。2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的報警信號應上傳至監(jiān)控中心統一管理平臺。3管道閥門釋放源處、綜合管廊內天然氣容易積聚處的可燃氣體探測器的實時濃度數據宜上傳至監(jiān)控中心統一管理信息平臺。5.3聯動控制5.3.1天然氣報警第一級報警濃度設定值不應大于其爆炸下限值(體積分數)的20%。當天然氣管道艙室內任意一只天然氣探測器探測濃度超過第一級報警濃度設定值時,可燃氣體報警聯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啟動事故段防火分區(qū)和監(jiān)控中心的聲光警報器;2應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啟動含天然氣管道艙室事故段防火分區(qū)及同艙室相鄰防火分區(qū)蔣博士:應給出管廊防火分區(qū)的術語定義防火分區(qū):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樓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1.蔣博士:應給出管廊防火分區(qū)的術語定義防火分區(qū):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樓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1.鄭涵:在綜合管廊內部采用防火墻、防火門、阻火包等防火分隔設施進行防火分隔,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其余區(qū)域蔓延的局部空間。3應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切除事故段防火分區(qū)非相關設備的電源;4應向視頻安防監(jiān)控系統發(fā)出聯動觸發(fā)信號。5.3.2天然氣報警第二級報警濃度設定值不應大于其爆炸下限值(體積分數)的50%盧洲:5.3.2條天然氣報警第盧洲:5.3.2條天然氣報警第二級報警濃度設定值不應大于其爆炸下限值(體積分數)的50%。建議按照《GBT51274-2017城鎮(zhèn)綜合管廊監(jiān)控與報警系統工程技術標準》第8.3.2條復核修改。2.沈消所鄭涵:建議還是選取50%,這樣跟GB15322和GB50493的條文要求吻合,數值設置的稍微高一些,也可以減少實際運行時誤報幾率。5.3.3監(jiān)控中心可燃氣體聲光警報器發(fā)出報警后,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能記錄報警的具體時間和位置。2聲報警可手動關閉,光報警應持續(xù)至人員現場確認并采取措施后復位。
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6.1一般規(guī)定6.1.1綜合管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和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城鎮(zhèn)綜合管廊監(jiān)控與報警系統工程技術標準》GB51274的規(guī)定。6.1.2城市綜合管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形式,報警區(qū)域及探測區(qū)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根據城市綜合管廊的規(guī)模和管理模式,宜選擇集中報警系統或控制中心報警系統。2綜合管廊艙室內的報警區(qū)域宜按排煙系統或滅火系統劃分確定。1.同泰鄒麗:設有自動滅火系統的區(qū)域應按照滅火系統分區(qū)進行劃分報警區(qū)域。【通風區(qū)段一般為個自動滅火系統分區(qū)】1.同泰鄒麗:設有自動滅火系統的區(qū)域應按照滅火系統分區(qū)進行劃分報警區(qū)域。【通風區(qū)段一般為個自動滅火系統分區(qū)】2.劉敏:同意??梢孕薷臑閳缶瘏^(qū)域按排煙系統或滅火系統的聯動需要確定(參考GB501163.3.1.2)31.劉敏:電纜接頭處宜單獨劃分探測分區(qū)電力電纜艙室火災探測區(qū)域宜將電纜接頭區(qū)和其他區(qū)域分開,電纜接頭處宜單獨劃分探測分區(qū)。1.劉敏:電纜接頭處宜單獨劃分探測分區(qū)4每一臺火災報警控制器保護綜合管廊艙室的區(qū)域半徑不宜大于1000m。6.1.3綜合管廊應設置消防控制室,且消防控制室應與監(jiān)控中心控制區(qū)合用。6.1.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與綜合管廊統一管理平臺聯通。6.1.5綜合管廊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的兼容性和通信協議的兼容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兼容性要求》GB22134的有關規(guī)定。6.2系統組成與設置6.2.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現場部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容納電力電纜的艙室應設置分布定位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宜設置圖像火災探測器;其它防護區(qū)域宜設置圖像火災探測器或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圖像火災探測器宜同時具備火焰、煙霧及高溫探測功能;分布定位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宜采用差定溫感溫探測器,并宜采用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2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應采用接觸式的敷設方式對隧道內的所有動力電纜進行探測;應采用“S”形布置在每層電纜的上表面,或應采用一根線型感溫探測器保護一根動力電纜的方式,沿動力電纜敷設。當采用“S”形布置時,應采用能響應火焰規(guī)模不大于100mm的線型感溫探測器。3電纜接頭處設置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應保證有效探測長度,并應具有測溫、預警等功能;否則,應增設測溫式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4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艙室應在每個防火分區(qū)的人員出入口、逃生口、防火門處設置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火災聲光報警器,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2套。5當綜合管廊具有多個艙室且共用出入口時,設置有火災報警系統的艙室在進入共用出入口的防火門外側應設置火災聲光報警器。6.2.2重點防護區(qū)域設置的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探測距離不應大于50m。6.2.3設有火災報警系統艙室的防火門應接入防火門監(jiān)控系統,消防控制室應設置防火門監(jiān)控器。6.2.4消防專用電話可與綜合管廊內設置的固定語音通信系統合并,且應為獨立的網絡。6.2.5消防控制室應能接收并顯示綜合管廊內消防設備的工作狀態(tài)。6.2.6宜設置用戶信息傳輸裝置,且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消防遠程監(jiān)控系統第1部分:用戶信息傳輸裝置》GB26875.1的有關規(guī)定。6.3聯動控制6.3.1需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的滅火系統(裝置),其聯動觸發(fā)信號應采用同一滅火分區(qū)內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或一只火災探測器與一只手動報警按鈕報警信號的“與”邏輯組合。6.3.2收到火災聯動觸發(fā)信號時,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執(zhí)行下列聯動控制:1.同泰鄒麗:缺少自動滅火系統聯動1.同泰鄒麗:缺少自動滅火系統聯動2.劉敏:可以增加。1關閉著火分區(qū)及同艙室相鄰防火分區(qū)通風機及防火閥。2啟動著火分區(qū)及同艙室相鄰防火分區(qū),及其進入共用出入口防火門外側的火災聲光警報器。3啟動著火分區(qū)及同艙室相鄰防火分區(qū)的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并應關閉火災確認防火分區(qū)防火門外上方的安全出口標志燈。1.同泰鄒麗:管廊內基本上是對管廊較為熟悉的運維人員,是否有必要設置疏散指示?2.1.同泰鄒麗:管廊內基本上是對管廊較為熟悉的運維人員,是否有必要設置疏散指示?2.劉敏:可以討論。但目前很多項目都設置4聯動出入口控制系統解除著火分區(qū)及同艙室相鄰防火分區(qū)出入口控制裝置的鎖定狀態(tài)。5控制防火門監(jiān)控器關閉著火分區(qū)所有常開防火門。6啟動自動滅火系統。6.3.3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作為觸發(fā)信號,應能聯動控制視頻安防監(jiān)控系統顯示現場圖像,判斷監(jiān)視火災情況。6.3.4消防控制室應能手動啟動自動滅火系統、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設施,當設備距離消防控制室超過1000m時,可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網絡與總線遠程控制。6.3.5防火門監(jiān)控系統、防煙排煙系統、火災警報系統、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有關規(guī)定。6.3.6消防聯動控制裝置,應同時具備自動、手動、機械應急的啟動方式。
7滅火系統7.1一般規(guī)定7.1.1綜合管廊滅火系統的設計應依據設定的消防目標,結合保護對象的功能、幾何特性和火災特性,合理選擇系統類型。7.1.2城市綜合管廊消防系統的使用環(huán)境溫度應大于管廊的運營環(huán)境溫度。設計時應優(yōu)先考慮管廊所處地理環(huán)境、海拔、常年環(huán)境溫度范圍,地域及氣候等因素。7.1.3各類滅火系統所設防護區(qū)應滿足:1防護區(qū)內應設置火災聲報警裝置及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2防護區(qū)的入口處外側應設置火災聲、光報警裝置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等;7.1.4滅火系統的控制主機與設備之間宜通過專用線路進行數據傳輸。7.1.5電力電纜的接頭區(qū)域宜采用全淹沒式滅火系統。7.1.6綜合管廊艙室內發(fā)生火災時,發(fā)生火災的防火分區(qū)及相鄰分區(qū)的通風設備應能夠自動關閉。7.2超細干粉滅火裝置7.2.1局部應用方式的設計可采用面積法或體積法。當保護對象的著火部位是平面時,宜采用面積法;當采用面積法不能做到使所有表面被完全覆蓋時,宜采用體積法1.同泰鄒麗:福建省DB35T-1153-2011-《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設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中4.1.7:采用局部應用方式時,保護對象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應大于2m/s。管廊內是否適合采用局部應用方式?。1.同泰鄒麗:福建省DB35T-1153-2011-《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設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中4.1.7:采用局部應用方式時,保護對象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應大于2m/s。管廊內是否適合采用局部應用方式?7.2.2局部應用方式的設計采用面積法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保護對象計算面積,應取被保護表面的垂直投影面積。采用多具滅火裝置,以噴頭正方形保護面積組合排列。滅火裝置至保護對象的距離不應小于1m。2保護對象計算面積應按被保護面積四周外擴1m計算。3噴頭布置應使計算面積內不留空白。4超細干粉滅火劑用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同泰鄒麗:該公式采用的是局部保護方式,根據規(guī)范DB35T-1153-2011《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設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全淹沒應用方式的設計用量C取值0.12,局部取值0.5。采用局部方式設計的藥劑量小于全淹沒應用方式。1.同泰鄒麗:該公式采用的是局部保護方式,根據規(guī)范DB35T-1153-2011《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設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全淹沒應用方式的設計用量C取值0.12,局部取值0.5。采用局部方式設計的藥劑量小于全淹沒應用方式。M≥M1+∑M2M1=A1×CA×K1M2=M1×δ1式中:M——超細干粉滅火劑實際用量,單位為千克(kg);M1——超細干粉滅火劑設計用量,單位為千克(kg);M2——超細干粉滅火劑噴射剩余量,單位為千克(kg);A1——計算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CA——單位面積設計用量(取0.50kg/s·m2),單位為千克每平方米(kg/m2)K1——配置場所危險等級補償系數,單位為無量綱。7.2.3超細干粉滅火裝置采用全淹沒應用方式時,其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所采用的超細干粉滅火裝置宜具備溫控啟動和電引發(fā)啟動裝置。2超細干粉滅火裝置的有效噴射時間不應小于5s,噴射剩余率不應大于5%,防護區(qū)全淹沒滅火時間不應大于20s。3管廊艙室的滅火劑全淹沒設計濃度不應低于0.12kg/m3,廠家宜根據產品設計濃度,選擇適宜的滅火設計濃度。4全淹沒滅火方式超細干粉滅火劑設計用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M≥M1+∑M2M1=V1×C×K1×K2M2=M1×δ1式中:M——超細干粉滅火劑實際用量,單位為千克(kg);M1——超細干粉滅火劑設計用量,單位為千克(kg);M2——超細干粉滅火劑噴射剩余量,單位為千克(kg);V1——防護區(qū)容積,單位為立方米(m3);C——滅火設計濃度(按表7.2.3-1取值),單位為千克每立方米(kg/m3);δ1——滅火裝置噴射剩余率,(取5%),單位為百分比(%);K1——配置場所危險等級補償系數(按表7.2.2取值),無量綱;K2——防護區(qū)不密封度補償系數(按表7.2.3-2取值),無量綱。5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的數量應按下式計算:N≥M/M3式中:N——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數量,單位:具;M3——單具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額定充裝量,單位:kg。6超細干粉滅火裝置的安裝間距應根據滅火裝置的產品特性決定,不宜超過4m。7.2.4超細干粉滅火裝置的設置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干粉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347的規(guī)定,系統采用的超細干粉滅火劑應符合現行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超細干粉滅火劑》XF578的規(guī)定。1.同泰鄒麗:是否規(guī)范內標明:什么場景適合用全淹沒,什么場景適合用局部應用?1.同泰鄒麗:是否規(guī)范內標明:什么場景適合用全淹沒,什么場景適合用局部應用?7.3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I系統選型7.3.1在選擇綜合管廊細水霧滅火系統類型時,應根據管廊斷面形式、防火分區(qū)長度及幾何尺寸等要素選用合適的系統。7.3.2泵組系統的供水裝置、過濾器、系統管道和水質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的規(guī)定。II系統設計7.3.3滅火系統的保護面積應按下式計算:S=A×B式中:S——滅火分區(qū)的保護面積(m2);A——滅火分區(qū)的長度(m);B——滅火分區(qū)的寬度(m)。7.3.4噴頭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q式中:q——噴頭的設計流量(L/min);K——噴頭的流量系數[L/min/(MPa)1/2];P——噴頭的設計工作壓力(MPa)。7.3.5滅火系統噴頭的計算數量應按下式計算:N=Q設/q式中:N——滅火分區(qū)噴頭的計算數量;Q設——系統的設計流量(L/min);q——噴頭的設計流量(L/min)。7.3.6滅火分區(qū)系統的設計流量應按照噴霧強度和保護面積確定,計算公式如下:Q設=W×S式中:Q設——系統的設計流量(L/min);W——噴霧強度(L/min.m2);S——滅火分區(qū)的保護面積(m2)。7.3.7系統總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Q總—系統總設計流量;qi— 第i個分區(qū)噴頭的設計流量(L/min);Ni—第i個滅火分區(qū)噴頭的設計數量;n—同時啟動分區(qū)個數:采用全淹沒系統時n=1;采用分區(qū)應用系統時n≥3;采用局部應用系統時,n≥1。7.3.8滅火系統儲水箱的設計所需有效容積應按下式計算V=Q總×t式中:V——儲水箱的設計所需有效容積(L);Q總——系統總設計流量;t——系統的設計噴霧時間(min)。7.3.9高壓細水霧系統的工作壓力應按照系統最不利點所需工作壓力進行水力計算確定。管道的水頭損失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規(guī)定計算。式中:Pf—管道的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MPa);Q—管道的流量(L/min);L—管道計算長度,包括管段的長度和該管段內管接件、閥門等的當量長度(m);d—管道內徑(mm);f—摩阻系數,根據Re和Δ值按照《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確定;ρ—流體密度(kg/m3),根據《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確定;Re—雷諾數;μ—動力黏度(cp),根據《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確定;Δ—管道相對粗糙度;ε—管道粗糙度(mm),對于不銹鋼管,取0.045mm。其系統管道流速不宜大于10m/s,不應超過20m/s。建議取值7m/s。7.3.10管道的水頭損失應按照《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計算。7.3.11系統的設計供水壓力應按下式計算:式中:Pt—系統的設計供水壓力(MPa);Pf—管道的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MPa);Pe—最不利點處噴頭與儲水箱或儲水容器最低水位的高程差(MPa);Ps—最不利點處噴頭的工作壓力(MPa)。III設計參數及設備選型7.3.12開式全淹沒系統、開式分區(qū)應用系統、開式局部應用系統的噴霧強度、噴頭的布置間距、安裝高度和工作壓力,宜經實體火災模擬試驗確定,也可根據噴頭的安裝高度按表7.3.12-1,7.3.12-2確定系統的最小噴霧強度,并由此確定噴頭的布置間距。表7.3.12-1開式全淹沒應用系統、開式分區(qū)應用系統
的噴霧強度、噴頭的布置間距、安裝高度和工作壓力對應表應用場所噴頭工作壓力(MPa)最小噴霧強度(L/min·m2)噴頭安裝高度(m)噴頭最大安裝間距(m)噴頭最小安裝間距(m)綜合管廊的電力電纜艙室、綜合艙室的電力電纜>1.2且≤3.52.0≤5.02.51.5油浸變壓器室、柴油發(fā)電機房、燃油鍋爐房等2.0≤7.52.51.5綜合管廊的電力電纜艙室、綜合艙室的電力電纜≥102.0>4.5且≤5.03.01.51.75>4.0且≤4.51.5>3.5且≤4.01.25>3.0且≤3.51.0≤3.0油浸變壓器室,渦輪機房等1.2≤7.53.01.5液壓站,柴油發(fā)電機房,燃油鍋爐房1.0≤5.03.01.5控制大廳,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等弱電設備用房工作層1.0≤5.03.01.5地板夾層0.3≤0.57.3.12-2開式局部應用系統的
噴霧強度、噴頭的布置間距、安裝高度和工作壓力對應表應用場所噴頭工作壓力(MPa)最小噴霧強度(L/min·m2)距離保護對象最大距離(m)距離保護對象最小距離(m)綜合管廊的電力電纜艙室、綜合艙室的電力電纜≥101.53.00.5室內油浸變壓器室本體1.53.0不小于帶電設備的安全距離油枕1.52.00.5油坑2.51.00.5液壓站,柴油發(fā)電機房,燃油鍋爐房1.51.50.57.3.13應根據綜合管廊的尺寸、火災特點選用相應的開式噴頭。7.3.14采用開式局部應用系統保護時,噴頭噴放角度宜調整到最佳,確保細水霧對保護對象包絡覆蓋。7.3.15開式系統的響應時間不應大于30s。1.同泰鄒麗補充1.同泰鄒麗補充7.3.16應根據計算的細水霧滅火系統流量進行泵組選型。泵組的流量不應小于系統流量,揚程不應小于系統計算工作壓力。IV附屬設備7.3.17系統的管道宜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奧氏體不銹鋼鋼管,或其他耐腐蝕和耐壓性能相當的金屬管道。管道的材質和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14976、《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焊接鋼管》GB/T12771的有關規(guī)定。系統管道連接件的材質不應與管道發(fā)生電化學腐蝕。7.3.18系統的管道應采用氬弧焊焊接或法蘭連接,也可采用專用接頭連接,或符合系統壓力要求的承插壓合連接,焊接質量應能達到規(guī)程要求的質量等級。7.3.19泵組至噴頭之間系統組件、管道和管道附件的公稱壓力不應小于系統最大設計工作壓力。水泵吸水管及管道設備、管配件的公稱壓力不應小于1.0MPa。7.3.20系統用水的水質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的要求;并且過濾精度應滿足噴頭噴霧的能力。7.3.21系統供水方式應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市政增壓供水、水箱(池)增壓供給方式之一。V操作與控制7.3.22每個滅火分區(qū)應設分區(qū)控制閥,宜采用電動或電磁啟動,并應具有自動、現場手動、遠程手動和現場機械應急控制方式。7.3.23對于高壓細水霧開式全淹沒系統保護的管廊,應按防火分區(qū)對應劃分報警區(qū)域。對于高壓細水霧開式分區(qū)應用系統或開式局部應用系統保護的管廊,應按高壓細水霧分區(qū)控制閥保護區(qū)域劃分報警區(qū)域7.3.24火災報警聯動控制系統應能遠程啟動泵組、開啟分區(qū)控制閥,并應能接收泵組的工作狀態(tài)、分區(qū)控制閥的啟閉狀態(tài)及細水霧噴放的反饋信號。7.3.25系統應設置備用電源,系統的主備電源應能自動和手動切換。7.4熱氣溶膠滅火系統7.4.1熱氣溶膠滅火裝置宜均勻布置在管廊的防火分區(qū)內,單臺保護容積及多臺布置間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370中的相關規(guī)定。7.4.2熱氣溶膠滅火裝置設置應符合噴口前1m,裝置的背面、頂部0.2m內不應設置或存放設備、器具等。7.4.3熱氣溶膠的滅火設計濃度和滅火劑用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370中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并不應小于生產單位標稱滅火濃度的1.3倍。7.4.4懸掛式熱氣溶膠宜安裝在管廊的頂部,宜居中均勻布置。7.4.5同一防護單元內設置多具熱氣溶膠滅火裝置時,任意一臺熱氣溶膠滅火裝置的啟動裝置動作后,應能同時聯動本單元內所有熱氣溶膠滅火裝置在2s內全部啟動。7.4.6懸掛式安裝的單臺熱氣溶膠滅火裝置的滅火劑質量不宜大于8kg。7.4.7滅火裝置應具有接地裝置。7.4.8綜合管廊的每個防火分區(qū)采用熱氣溶膠滅火(裝置)系統時,應設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兩種啟動方式。7.5泡沫滅火系統I系統選型7.5.1管廊泡沫滅火系統宜選用泡沫噴霧滅火系統、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或使用A類泡沫滅火劑的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7.5.2泡沫噴霧滅火系統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泡沫噴霧滅火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51的規(guī)定。2泡沫噴霧滅火系統宜為固定式。3當系統采用泡沫預混液時,其有效使用期不應小于3年。7.5.3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51的規(guī)定。2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應為全淹沒固定式,且宜按防火分區(qū)劃分防護分區(qū)。3采用全淹沒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時,可兼顧利用管廊通風口,并為該滅火系統留一定安裝空間,其位置應避免燃燒產物或其它有害氣物回流到泡沫發(fā)生器進氣口。4通風出口在滅火系統工作時應自動、手動開啟,其排氣速度不宜超過5m/s。當泡沫發(fā)生器布置在管廊外頂部時,應增設泡沫進入口。5高倍數泡沫淹沒深度應按管廊凈空高度確定。II系統設計7.5.4泡沫噴霧和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的泡沫混合液設計用量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泡沫滅火系統撲救管廊一次火災的泡沫混合液設計用量,按下式計算,并應按防護區(qū)保護面積用量、管道剩余量二者之和最大的防護區(qū)確定:M1=A1×R1×T1+V式中:M1——撲救一次火災的泡沫混合液設計用量(L);A1——單個防護區(qū)面積(m2);R1——泡沫混合液供給強度(L/min.m2);T1——泡沫混合液系統供給時間(min);V——系統管道內泡沫混合液剩余量(L)。7.5.5泡沫滅火劑用量:V1=M1×泡沫液混合比×安全系數式中:V1—泡沫滅火劑用量(L);M1—撲救一次火災的泡沫混合液設計用量(L);泡沫液混合比指泡沫液在泡沫混合液中所占的體積百分數(%);安全系數一般宜取1.05~1.10;7.5.6系統泡沫混合液應有不小于5%的裕度。7.5.7泡沫產生器、泡沫噴頭等泡沫噴射裝置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宜按下式計算,也可按制造商提供的壓力-流量特性曲線確定。q式中:q—泡沫產生裝置的設計流量(L/min);K—泡沫產生裝置的流量系數[L/min/(MPa)1/2];P—泡沫產生裝置的噴嘴設計工作壓力(MPa)。7.5.8系統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Q式中:Qs—系統的設計流量(L/min);n—泡沫產生裝置數;qi—泡沫產生裝置的設計流量(L/min)k—系統的設計流量安全系數,宜取1.05~1.10。7.5.9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淹沒體積應按式計算:V2=S×H-V3式中:V2—淹沒體積(m3);S—防護區(qū)地面面積(m2);H—泡沫淹沒深度(m);V3—固定的機器設備等不燃物體所占的體積(m3)。7.5.10高倍數泡沫最小供給速率應按下式計算:RR式中:R—泡沫最小供給速率(m3/min);T—淹沒時間(min);CN—泡沫破裂補償系數,宜取1.15;CL—泡沫泄漏補償系數,宜取1.05~1.2;Rs—噴水造成的泡沫破泡率(m3/min);Ls—泡沫破泡率與水噴頭排放速率之比,應取0.0748(m3/L);Qy—預計動作的最大水噴頭數目總流量(L/min)。7.5.11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空壓機選型應按下式計算:Q=Q1×K1式中:Q—空壓機排氣量(L/min);Q1—泡沫混合液流量(L/min);K—氣液混合比,5:1~7:1??諌簷C壓力設定需滿足空氣與泡沫混合液混合時,空氣壓力值高于泡沫混合液壓力值0.02~0.1MPa,才能保證泡沫很好形成。III設計參數7.5.12管廊采用泡沫噴霧系統時,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持續(xù)噴霧時間應不少于10min。2泡沫液供給強度不應小于6.5L/(min?m2)。3噴頭最大安裝高度5m。4噴頭設計工作壓力不低于0.35Mpa。5噴頭應帶過濾器,其工作壓力不應小于其額定工作壓力,且不宜高于其額定工作壓力0.1Mpa,噴頭的發(fā)泡倍數不應小于3倍。7.5.13管廊采用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時,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其淹沒時間宜由試驗確定。若缺乏數據參數其淹沒時間不宜超過5min,系統自接到火災信號至開始噴放泡沫的延時不宜超過1min;當超過1min時,應從上述規(guī)定中扣除超出的時間。2淹沒體積的保持時間宜由試驗確定。若缺乏數據參數其時間應大于60min。3系統泡沫液和水的連續(xù)供應時間應超過25min。4宜采用發(fā)泡倍數為300~500倍的泡沫發(fā)生器。5泡沫發(fā)生器宜布置在管廊外頂部,其布置間距應根據試驗確定,當缺乏數據時,宜每隔30-60m配置1臺泡沫發(fā)生器。7.5.14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泡沫液宜采用1%或3%混合比。2泡沫混合液與空氣混合比宜為1:7~1:5。3泡沫混合液設計噴灑強度為5L/min.㎡,噴灑時間30分鐘,系統啟動時間≤60s。4噴頭最大安裝高度不超過5m。5噴頭設計工作壓力不低于0.35Mpa。IV附屬設備7.5.15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裝置)、泡沫液壓力儲罐、泡沫產生裝置、火災探測與啟動控制裝置、控制閥門及管道等系統組件,應采用經國家級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的產品。管道和管件的公稱壓力不應小于系統的最大工作壓力,且應具有耐腐蝕性能。7.5.16管廊采用泡沫滅火系統時,泡沫液及其系統組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51的相關規(guī)定。7.5.17系統供水裝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系統應設置備用泡沫消防水泵或泡沫混合液泵,其工作能力不應低于最大一臺泵的能力。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不設置備用泵:非水溶性液體總儲量小于5000m3,且單罐容量小于1000m3;水溶性液體總儲量小于1000m3,且單罐容量小于500m3。2泡沫消防泵站的動力源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一級電力負荷的電源;二級電力負荷的電源,同時設置作備用動力的柴油機;全部采用柴油機;不設置備用泵的泡沫消防泵站,可不設置備用動力。3泡沫滅火系統水源的水質應與泡沫液的要求相適宜;水源的水溫宜為4℃~35℃。當水中含有堵塞比例混合裝置、泡沫產生裝置或泡沫噴射裝置的固體顆粒時,應設置相應的管道過濾器。4配置泡沫混合液用水不得含有影響泡沫性能的物質。5泡沫滅火系統水源的水量應滿足系統最大設計流量和供給時間的要求。6泡沫滅火系統供水壓力應滿足在相應設計流量范圍內系統各組件的工作壓力要求,且應有防止系統超壓的措施。7.5.18系統比例混合裝置宜采用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裝置,并應符合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7.5.19管廊采用泡沫噴霧滅火系統時,其泡沫噴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保護面積內的泡沫混合液供給強度應均勻。2噴頭周圍不應有影響泡沫噴灑的障礙物。3泡沫噴頭工作壓力不應小于其額定壓力,且不應高于其額定壓力0.1MPa。4泡沫噴頭布置應能保證噴放均勻并完全覆蓋保護區(qū)域。7.5.20管廊采用泡沫噴霧滅火系統時,管道宜采用耐腐蝕和耐壓性能不低于304材質的金屬管道,連接方式宜采用承插壓合或專用接頭連接。V操作與控制7.5.21啟動高倍泡沫滅火系統時,應使管廊防護區(qū)出風口風閥處于開啟狀態(tài)。7.5.22對于泡沫滅火系統,應按報警探測分區(qū)對應劃分滅火控制區(qū)域。7.5.23管廊采用泡沫滅火系統時,其控制設備應具有下列功能:1監(jiān)控泡沫消防泵的啟、停狀態(tài)。2監(jiān)控雨淋報警閥、泡沫控制閥的開啟狀態(tài),監(jiān)視雨淋報警閥、泡沫控制閥的關閉狀態(tài)。3監(jiān)控電動或氣動控制閥的開、閉狀態(tài)。4監(jiān)控主、備用電源的自動切換。8消防應急照明及逃生8.1一般規(guī)定8.1.1綜合管廊內應設置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宜選用集中電源控制型系統1.盧洲:8.1.1和第六章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統一,1.盧洲:8.1.1和第六章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統一,若綜合管廊均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則8.1.1條應改為“應選用集中電源控制型系統”。答復:干線、支線綜合管廊含電力電纜的艙室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含電力電纜的艙室并非必須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故這里采用宜選用集中電源控制型系統8.1.2綜合管廊消防應急照明系統設計應遵循系統架構簡潔、控制簡單的基本設計原則,包括燈具布置、系統配電、系統在非火災狀態(tài)下的控制設計、系統在火災狀態(tài)下的控制設計。8.1.3系統設計前,應以綜合管廊防火分區(qū)為基本單元確定各水平逃生區(qū)域的逃生指示方案,宜按照最短路徑逃生的原則確定各分區(qū)的逃生疏散指示方案。8.1.4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設計、施工除應符合本技術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的有關規(guī)定。8.1.5系統產品應選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GB17945規(guī)定和有關市場準入制度的產品。8.2系統設計8.2.1消防應急燈具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選擇額定工作電壓為36V的A型消防應急燈具。2應采用LED等高效長壽命節(jié)能光源的燈具,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光源色溫不應低于2700k。3消防應急標志燈具應根據管廊高度選擇標志燈具型號規(guī)格。4消防應急燈具及其連接附件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標志燈的面板或燈罩不應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質。5管廊內宜選擇帶有米標的方向標志燈。6消防應急燈具應急電源持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小于60min,光源應急點亮的響應時間不應大于5s。8.2.2消防應急燈具的布置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設置應保證為人員在管廊內疏散路徑及相關疏散區(qū)域的照度,消防應急疏散照明地面水平最低照度不應低于5lx。2消防應急標志燈具的設置應保證人員能夠清晰地辨識疏散路徑、疏散方向、安全出口位置。出入口和各防火分區(qū)防火門上方應設置消防應急安全出口標志燈具。消防應急方向標志燈應設置在距地坪高度1.0m以下或距地坪高度2.5米以上,間距不應大于10m。3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宜安裝在管廊頂棚上;消防應急標志燈具的標志面宜與疏散方向垂直。8.2.3消防應急燈具采用集中電源供電時,燈具的主電源和蓄電池電源應由集中電源提供,燈具主電源和蓄電池電源在集中電源內部實現輸出轉化后應由同一配電回路為燈具供電。集中電源的輸出回路不應超過8路。集中電源額定輸出功率不應大于1kW,當燈具總功率大于1kW的系統,應分散設置集中電源。8.2.4任一配電回路配接燈具的范圍不宜超過1000m,配接燈具的數量不宜超過60只,配接燈具的額定功率總和不應大于配電回路額定功率的80%,配電回路的額定電流不應大于6A。8.2.5應急照明控制器、集中電源、應急照明配電箱應安裝于管廊上層設備間內;每個集中電源、應急照明配電箱供電范圍不宜超過3個防火單元段。8.2.6應急照明配電箱或集中電源的輸入及輸出回路中不應裝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輸出回路嚴禁接入系統以外的開關裝置、插座及其他負載。8.2.7在非火災狀態(tài)下,系統主電源斷電后,集中電源或應急照明配電箱應聯鎖控制其配接的非持續(xù)型照明燈的光源應急點亮、持續(xù)型燈具的光源由節(jié)點點亮模式轉入應急點亮模式;燈具持續(xù)應急點亮時間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且不應超過0.5h。8.2.8在火災狀態(tài)下,系統應由火災報警控制器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的火災報警輸出信號作為系統自動應急啟動的觸發(fā)信號,控制系統所有非持續(xù)型照明燈的光源應急點亮,持續(xù)型燈具的光源由節(jié)電點亮模式轉入應急點亮模式。8.2.9系統的配電線路應選擇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耐火銅芯線纜。系統的通信線路應選擇耐火線纜或耐火光纖。8.2.10安裝在天然氣管道艙內的消防應急燈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的有關規(guī)定,并采用防爆型應急照明燈具。8.3逃生設備8.3.1逃生口防火蓋板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1逃生口防火蓋板應具有快速開啟功能;手動快速彈起時間不大于2s彈起角度≥10°,最大開啟角度≥80°,推開蓋板的力≤100N。2逃生口防火蓋板的耐火完整性大于3小時,耐火隔熱性大于2小時。3逃生口同時應具有防煙密閉功能,防火蓋板內外兩側壓差為20Pa時,其在標準狀態(tài)下(20°C,101325Pa)的漏煙量不應大于0.2m3/(m2?min)。4.防火蓋板應具有防澇功能,蓋板關閉后蓋板外加500mm水高度的壓力(約5kPa),保持120min,蓋板本體結構無滲漏。5.防火蓋板設置在垂直連通的人員應急逃生口或活動式卸料口,兩者合用時用于逃生的防火蓋板部分須明顯區(qū)分或設反光標志。8.3.2用于會產生H2S、沼氣等有毒有害及可燃氣體艙室的防火門應具有防煙密閉功能。8.3.3綜合管廊內各防火分區(qū)宜設置空氣呼吸器。
9供配電與系統布線9.1供配電9.1.1綜合管廊的消防用電應按二級負荷供電,供電電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052規(guī)定。9.1.2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配電箱應獨立設置,其配電設備應設有明顯的標志。其配電線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區(qū)劃分。備用消防電源的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小于60min。9.1.3消防水泵控制柜、風機控制柜等消防電氣控制裝置不應采用變頻啟動方式。9.1.4消防控制室內的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和金屬管、槽等應采用等電位連接。9.2系統布線9.2.1火災時仍需繼續(xù)工作的消防設備的供電線路、消防聯動控制線路應采用耐火銅芯線纜1.盧洲:耐火線纜應明確耐火等級(B1.盧洲:耐火線纜應明確耐火等級(B1、B2)。2.鄭涵:耐火線纜的耐火級別分為一、二、三、四級,各級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煙氣毒性和煙密度方面,與本條要求的保證供電連續(xù)性的關聯不大,因此不做具體耐火級別要求;B1、B2是區(qū)分材料的燃燒性能,B1是難燃,B2是可燃;9.2.2供電線路暗敷時,應穿管并應敷設在不燃性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供電線路明敷時,應穿金屬導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金屬導管或封閉金屬槽盒應采用防火保護措施;當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時可直接明敷。9.2.3消防設施各系統宜單獨布線。除設計要求以外,不同回路、不同電壓等級、交流與直流的線路,不應布置在同一管內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內。9.2.4線纜在管內或槽盒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線纜應在接線盒內采用焊接、壓接、接線端子可靠連接。9.2.5接線盒和線纜的接頭應做防腐蝕和防潮處理;具有IP防護等級1.盧洲:9.2.5建議明確防護等級。2.1.盧洲:9.2.5建議明確防護等級。2.鄭涵:具體IP等級需要根據系統部件的IP等級確定,系統部件要求各不相同,所以無法簡單明確接線盒和線纜接頭的IP防護等級?;蛘呖梢栽谝?guī)程的總則方面明確用于綜合管廊的系統設備的IP防護等級。9.2.6從接線盒、管路、槽盒等處引到系統部件的線路,當采用可彎曲金屬電氣導管保護時,其長度不應大于2m,且金屬導管應入盒并固定。9.2.7安裝在天然氣管道艙室內的供電線路不應有中間接頭,線路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和《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的有關規(guī)定。9.2.8系統布線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上述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的相關規(guī)定。
10滅火救援設施10.1一般規(guī)定10.1.1綜合管廊應在逃生口附近設置滅火救援場地。10.1.2救援場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救援場地邊緣距逃生口中心點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10m。2救援場地與逃生口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滅火救援操作的障礙物。3救援場地的長度和寬度分別不應小于15m和10m,場地的坡度不應大于8%。4救援場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結構、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5救援場地宜在兩端通過消防車道與其他車道處連通,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高度均不應小于4.0m,坡度不宜大于8%。10.1.3當逃生口臨近的街道或場地滿足10.1.2中要求時,可不另行設置救援場地。
11施工與驗收11.1一般規(guī)定11.1.1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施工應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并應與綜合管廊其他施工協調。11.1.2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施工項目質量控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施工標準的規(guī)定,并應建立滿足質量控制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驗收制度。11.1.3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應按照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施工圖施工;當需變更設計時,應按照相應程序報審,并應經相關單位簽證認定后實施。11.1.4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施工前應進行施工現場檢查、管線預埋配合,安裝環(huán)境、安全用電、其他機電設備安裝等均滿足要求后方可進場施工。11.1.5安裝材料、設備應進行報驗,設備應開箱檢驗。安裝設備所帶軟件應通過出廠測試。11.1.6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調試、試運行、變更設計等進行相關記錄。11.1.7施工過程中和工程移交前,應對設備、材料及裝置采取有效防護措施。11.1.8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應通過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1.2工程施工與驗收11.2.1消防設施的施工應對施工過程質量進行控制。11.2.2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guī)范》GB/T50493、《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及本規(guī)范第五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66和本文件第六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4超細干粉滅火系統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干粉滅火系統規(guī)范》GB50347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5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6熱氣溶膠滅火裝置系統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3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7泡沫滅火系統的施工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泡沫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81和本文件第7章的有關規(guī)定。11.2.8應急疏散照明及逃生設施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B51309和本文件第9章的有關規(guī)定。滅火器的配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的有關規(guī)定。11.2.9供配電與系統布線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58、《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303和本文件第10章的相關規(guī)定。11.2.10滅火救援設施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和本文件第11章的相關規(guī)定。11.2.11消防設施竣工驗收應在各子系統驗收合格后進行。11.2.12消防設施竣工驗收應提供下列文件:1移交清單;2竣工驗收申請報告;3設備、主要材料的驗收報告、合格證、說明書;4竣工圖、變更設計、洽商記錄及相關文件;5安裝與質量驗收記錄;6測試與調試記錄;7操作使用手冊;8培訓記錄;9設計總結報告;10深化設計總結報告;11監(jiān)理報告;12開工報告。11.2.13竣工驗收過程應記錄并存檔。
12維護管理12.1維護12.1.1綜合管廊投入運行前,應具備完善的消防設施系統,并經驗收合格。12.1.2綜合管廊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包括值班、巡查、檢測、維修、保養(yǎng)、建檔等工作。12.1.3綜合管廊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25201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標準》GB51354的規(guī)定。12.2資料12.2.1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維護過程中,應對消防設施和系統檔案資料的存放、保管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12.2.2綜合管廊消防設施和系統建設期間的檔案資料應由建設單位負責收集、整理、歸檔。建設單位應及時移交相關資料。運行維護期間,由綜合管廊消防設施和系統日常管理單位收集、整理、歸檔。12.2.3綜合管廊消防設施進行維修、更換或改造后,應將維修、更換或改造后的技術資料整理、歸檔。
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技術規(guī)程條文說明
3基本規(guī)定3.0.1關于消防設施配置的規(guī)定:本條規(guī)定了城市綜合管廊消防設施配置的基本原則。城市綜合管廊各類艙室的敷設的管線類型、材質、附件等有很大差別,應根據管廊艙室內敷設的管線類型、材質、附件確定其火災危險性,并結合管廊環(huán)境特征,合理配置消防設施。3.0.5關于消防設施防護等級的規(guī)定:綜合管廊長期處于溫濕度較高環(huán)境,要求其中的電氣設備具有一定的防護等級。因此,本條規(guī)定了綜合管廊消防設施控制柜、滅火設施聯動組件和火災報警設備的防護等級,以確保消防設施的防塵、防水性能,減少出現誤動作和故障的概率,保障其可靠性。
4總體設計4.1一般規(guī)定4.1.2關于500kv電壓等級的電纜獨立成艙的規(guī)定:500kV電壓等級的電纜線路一般均為重要線路,本條參照《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地下綜合管廊(電力部分)建設指導原則》設置。4.1.3關于110、220kv電壓等級的電纜獨立成艙的規(guī)定:參照《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地下綜合管廊(電力部分)建設指導原則》設置,同時,在部分地區(qū),供電部門要求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纜應獨立成艙敷設,依據本條開展工程設計和建設時,應注意與當地供電部門要求相匹配。4.1.5關于安全疏散和逃生設計的規(guī)定: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838-2015中第5.4.4和5.4.8條規(guī)定。同時,鑒于綜合管廊一般位于市政道路下方,疏散口和逃生口的設置有較多限制因素,露出地面的孔口數量宜符合精簡原則。4.3斷面4.3.5關于電力電纜設置電器火災監(jiān)控系統的規(guī)定:參照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68-2018和電力行業(yè)標準《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定》DL/T5221-2016規(guī)定?!峨姎庋b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較2006年版新增第7.3節(jié)“電纜線路在線監(jiān)控系統”,因此本條文規(guī)定綜合管廊內的電力電纜宜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冻鞘须娏﹄娎|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定》第9.4.3條規(guī)定,“在電纜隧道的進出口處和接頭區(qū)內,宜設置消防設備”,從實踐經驗看,電纜接頭處為電纜火災事故的易發(fā)區(qū),故規(guī)定“在電纜接頭處宜設置自動滅火裝置”。
5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5.2系統組成與設置5.2.2關于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的規(guī)定:可燃氣體探測器可分為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和線型可燃氣體探測器。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適用于管道閥門等固定點泄漏可燃氣體的探測;線型可燃氣體探測器主要用于大空間開放環(huán)境泄漏可燃氣體的探測。含天然氣管道的艙室需依據“點線”結合的探測方式,選用并設置不同類型的可燃氣體探測器。
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6.2系統組成與設置6.2.1關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現場部件設置的規(guī)定:1根據現行國家規(guī)范《鋼鐵冶金企業(yè)設計防火標準》GB50414A.0.2及《火力發(fā)電廠及變電站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97.1.6/7.1.7/7.1.8的條文說明,差定溫感溫探測器能更可靠、快速報警。根據現行國家規(guī)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5.3.3規(guī)定:纜隧道等區(qū)域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分布定位式線型感溫探測器可指示報警點準確部位,適合綜合管廊消防管理需求。2實際項目中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計、安裝方式差別很大,嚴重影響火災探測的可靠性。為此,有必要在本標準中進行比較詳細的指導規(guī)定。電纜接頭是火災探測的重點部位。3電纜接頭是火災探測的重點部位,本條參照現行國家規(guī)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GB50116中第12.3.1條的有關規(guī)定。6.2.6關于設置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規(guī)定:根據原公安部消防局2017年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指導意見(公消〔2017〕297號)的要求,加速推進現代科技與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火災防控和滅火應急救援工作轉型升級。
7滅火系統7.1一般規(guī)定7.1.2關于消防系統影響因素的規(guī)定:應該考慮防護對象可能存在的火災特性、防火性能目標、防護空間的幾何尺寸、環(huán)境風速或通風狀況、噴頭的性能及管道、噴頭的布置方式、最高或最低環(huán)境溫度、防護區(qū)圍護結構的耐壓性能。7.1.4關于控制主機與設備之間傳輸功能的規(guī)定:由于管廊常年處于無人值班狀態(tài),鼓勵廠家?guī)涸O備設置自檢功能7.2超細干粉滅火裝置7.2.1關于局部應用方式設計的規(guī)定:局部應用的設計方法分為面積法和體積法,這是國內外標準比較一致的分類法。面積法適用于著火部位為平直表面的情況,體積法適用于著火對象是不規(guī)則物體的情況。綜合管廊內宜采用面積法。7.2.2關于局部應用方式的設計采用面積法時的規(guī)定:1保護對象應按投影面積計算,當多具裝置保護一個對象時,應確保保護對象處于噴頭的保護范圍內。2保護對象計算面積應向保護面積向四周外擴1m,是為了增加保護的可靠性。3為保證可靠滅火,規(guī)定噴頭的布置應使計算面積內不留空白的原則。通常噴頭采用等距布置的方法,使保護面積被有效滅火的超細干粉霧完全覆蓋。由于單具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噴頭保護面積為圓形,正方形保護面積指圓內正方形,其計算方法:正方形保護面積=(圓形保護面積×2)/π。4配置場所危險等級補償系數K1可根據表1取值表1配置場所危險等級補償系數危險等級補償系數K1嚴重危險級2中危險級1.5輕危險級1.27.2.3關于超細干粉滅火裝置采用全淹沒應用方式時的規(guī)定:3滅火劑設計濃度可根據表2取值。表2滅火設計濃度應用場所滅火設計濃度C(kg/m3)其它防護區(qū)≥0.12圖書、檔案、文物等易燃場所≥0.15石油、液化氣等易燃易爆場所≥0.154本條參照國內外同類滅火裝置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了全淹沒滅火形式超細干粉設計用量的計算公式和參數的確定方法。防護區(qū)不密封度δ可根據表3取值。表3防護區(qū)不密封度補償系數防護區(qū)不密封度δ(%)補償系數K2δ≤51.15<δ≤101.310<δ≤151.57.3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7.3.1關于綜合管廊細水霧滅火系統類型選擇的規(guī)定:根據目前已有國內外綜合管廊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經驗,一般可根據綜合管廊艙室體積來決定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應用方式。每只噴頭有一定的保護范圍,因此艙室凈寬直接決定了噴頭的總體保護面積和個數。根據測算,當艙室體積<1800m3時,可選用開式全淹沒系統或開式局部應用系統;當艙室體積≥1800m3時,可選用開式分區(qū)應用系統或開式局部應用系統。限于技術和經濟原因,細水霧滅火系統泵房有固定的服務范圍。為達到滅火效果,應將管廊長度作為系統選型的重要因素。根據工程實際經驗。當管廊長度≤1km時,可選用中壓或高壓細水霧系統;當管廊長度>1km時,應選用高壓細水霧系統,宜選用≥10MPa的高壓細水霧系統,細水霧粒徑宜滿足Dv0.99<100
μm。當泵組的保護半徑超過3km時,宜增設一套高壓細水霧系統。7.3.12關于開式全淹沒系統、開式分區(qū)應用系統、開式局部應用系統的規(guī)定:當表7.3.12-1,7.3.12-2未體現保護對象或場所的相關參數時,應經實體火災模擬試驗確定相關參數,并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認可后作為設計依據。實體火災模擬試驗應根據《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guī)范》GB50898中附錄A執(zhí)行。7.3.13關于開式噴頭選擇的規(guī)定:可選用K=0.5、0.7、1.0、1.2等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開式噴頭進行保護。7.3.16關于細水霧滅火系統泵組選型的規(guī)定:當系統的設計工作壓力大于泵組工作壓力時,應增設高壓細水霧泵組,且每套高壓細水霧泵組的保護半徑不應大于3km。7.3.18關于系統管道連接的規(guī)定:連接件的材質應與連接管道的材質相同。不銹鋼管采用氧弧焊接并采用相配的焊絲,316L不銹鋼管的焊絲應采用H00Crl9Nil2Mo2;抗震要求較高建筑內的接頭,其管道連接應采用適應地震移動的撓性連接裝置。且高壓管道及管配件應進行防腐處理。7.3.21系統供水方式的規(guī)定:1市政直接供水方式:當市政供水為兩路水源且壓力大于或等于0.2MPa,在征得市政供水部門同意后,可選用直接從市政管網吸水的供水方式。該供水方式由進水閥、Y形過濾器、放水閥(檢查水質)、壓力表等組成。2市政增壓供水方式:當市政供水為兩路水源但壓力小于0.2Mpa,在征得市政供水部門同意后,可選用市政增壓供水方式。該供水方式由進水閥、Y形過濾器、放水閥(檢查水質)、增壓泵、壓力表、橡膠軟接頭、止回閥、出水控制閥等配件等組成。3水箱(池)增壓供給方式:若只能提供一路市政供水時,應設置消防水箱(池),并采用水箱(池)增壓的供水方式。7.5泡沫滅火系統7.5.1關于管廊泡沫滅火系統的規(guī)定:泡沫滅火系統按系統結構可分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動式;按發(fā)泡倍數分為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中倍數泡沫滅火系統、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按系統形式分為全淹沒系統、局部應用系統、移動系統、泡沫-水噴淋系統和泡沫噴霧系統;管廊發(fā)生火災應重點關注電力艙的防火滅火,電力艙火災主要有以下特點:起火因素較多如(短路、過載、接觸不良導致電阻過大、外部火源);管廊內電纜敷設密集,起火后散熱困難,易導致管廊內溫度迅速上升;電纜著火后會形成火流,沿纜線快速蔓延并影響鄰近區(qū)域;火災燃燒較為迅速,同時產生大量有毒氣體。撲救困難等特點。管廊若采用泡沫滅火系統,根據其系統形式劃分宜采用泡沫噴霧系統,系統結合了水噴霧系統和泡沫系統的優(yōu)點,發(fā)揮了泡沫滅火和水噴霧冷卻、控火的優(yōu)勢,既可通過泡沫遮斷氧氣有效滅火,又可通過水氣蒸發(fā)窒息而防止復燃;既可節(jié)省泡沫混合液,又可保證安全性。因而具有極強的滅火能力和較高的環(huán)保性。相比泡沫-水噴淋系統對電氣設備影響?。涣硗?,管廊的火災特性與隧道有較多的相似性,借鑒國內成功案例如上海翔殷路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等工程的應用經驗,管廊泡沫滅火系統可采用泡沫噴霧滅火系統。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管廊滅火系統采用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由于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在電纜溝、電纜隧道、煤礦巷道滅火有許多成功的應用案例,結合管廊與其相似性,提出也適合采用高倍數泡沫滅火技術,故制定本條條文,兩種系統形式確定應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綜合確定。7.5.3關于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的規(guī)定:管廊屬于地下封閉空間,一般按200m劃分防火分區(qū),并由防火墻、門分隔,故當管廊某個防火分區(qū)著火時,會局部形成一段密閉空間,由于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特別適用于大面積有限空間的A類和B類火災的防護;封閉空間愈大,高倍數泡沫的滅火效能高和成本低等特點愈顯著。故結合其特點,規(guī)定系統應為全淹沒固定式,且宜按防火分區(qū)劃分防護分區(qū)。3利用防護區(qū)域外部空氣發(fā)泡的高倍數泡沫產生器,向封閉防護區(qū)內輸入了大量高倍數泡沫時,由于泡沫攜帶了大量防護區(qū)外的空氣,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蘇教版
- 現代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驅動的商業(yè)模式探索
- 校園網中的網絡通信協議與優(yōu)化實踐
- 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與老虎種群增長的關系研究
- 環(huán)保意識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體現
-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說課稿 新人教版
- 法律常識職場新人的防騙必修課
- 現代物流行業(yè)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
- 生產工藝流程的環(huán)境友好型設計
- 現代單身公寓的隔音與舒適度提升技巧
-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簡便計算》練習題(310題-附答案)
- 2024年河南省《輔警招聘考試必刷500題》考試題庫及答案【全優(yōu)】
- 安全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
- 地理標志培訓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業(yè)商學研究報告-銀發(fā)經濟專題
- 培訓如何上好一堂課
- 高教版2023年中職教科書《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教案全冊
- 2024醫(yī)療銷售年度計劃
- 《化妝知識講座》課件
- 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