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1頁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2頁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3頁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4頁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ac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1低氧空氣燃燒技術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全球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嚴重。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工業(yè)窯爐,面臨著節(jié)能和降低排放污染的重要課題。節(jié)約能源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基礎,降低有害氣體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緩解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的一個必然途徑。高溫低氧空氣燃燒技術,(HighTemperatureAirCombustion,簡稱為HTAC),最早是由日本學者田中良一等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一種全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燃燒技術。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工業(yè)化國家的鋼鐵、冶金、機械、建材等工業(yè)部門的各種工業(yè)燃燒爐中,HTAC技術的應用呈現(xiàn)迅猛發(fā)展的勢頭,到1995年底統(tǒng)計,國際上已有800臺窯爐采用了這項技術。受到了國際工業(yè)界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2低氧燃燒技術在傳統(tǒng)的工業(yè)爐中,利用高溫廢氣預熱爐內(nèi)的空氣或燃料的方法有換熱器和蓄熱器兩類。近幾十年來,蓄熱式燃燒技術有了很大進展。高溫低氧爐的頭一步,必須是一個高效的蓄熱爐。實現(xiàn)極限熱回收和燃燒空氣的高溫預熱。由此,提高了燃燒溫度。擴大了穩(wěn)定燃燒邊界。加速了燃料蒸發(fā)、裂解、自燃過程。空氣預熱溫度越高,爐內(nèi)溫度場分布愈均勻。由于提高了反應和燃燒的速度,擴大了寬熱值范圍燃料可適應性。所以,高溫低氧燃燒爐首先是一個高溫空氣燃燒爐,并隨著進排氣換熱效率的提高,進排氣切換對爐內(nèi)溫度控制波動影響的減小,而漸進地進入高溫低氧燃燒工況。高溫低氧燃燒爐的另一特點是實現(xiàn)了超低NO燃燒技術。為降低高溫燃燒產(chǎn)生的高NO的產(chǎn)生。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燃燒空間中氧的濃度,創(chuàng)造貧氧燃燒條件。當高溫預熱氣體進入燃燒爐時,將抽引燃燒室內(nèi)的煙氣形成貧氧氣流。實際上是在燃燒室內(nèi)燃氣的復燃技術,從而降低了NO的生成。即高溫低氧燃燒可以改變高溫空氣燃燒爐的大風燒大火而實現(xiàn)小風燒大火,從而降低了NO的排放。由于由高溫空氣燃燒而逐步發(fā)展高溫低氧燃燒實現(xiàn)了熱效率的充分利用。因而使燃燒爐內(nèi)的節(jié)能率大大提高,不但節(jié)省了能源,而且使燃燒爐內(nèi)燃燒產(chǎn)生的CO2大大降低。由此可在大范圍內(nèi)降低了CO2的排放。3高氧燃燒技術的重要部件和影響因素3.1蓄熱器的壓損采用堇青石材料的蜂窩狀蓄熱器。蜂窩狀蓄熱器比表面積大,壓損低,阻塞問題較少,但強度和壽命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堇青石材料作為蓄熱器還是比較先進的。3.2更換閥四通切換閥,切換煙氣與空氣,可實現(xiàn)自動控制。要求切換閥有一定耐壓、抗沖擊能力。3.3低氧燃料燃燒燃料的設計采用了熱物理所自行研制的貧氧燃燒器,這樣除了用高溫預熱氣抽吸燃燒室內(nèi)煙氣形成貧氧氣流,燃燒器本身造成的射流和回流,也可以造成低氧的混氣。中間的噴嘴供給燃料后,形成低氧燃燒,保障了低NO生成與排放。為確保燃料在低氧濃度下燃燒,必須對燃燒器噴口的形狀和尺寸、燃料供給通道、噴口位置等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設計。這主要是靠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來確定。4u3000計算方法因為一般的高溫低氧燃燒爐,都可以看作一軸對稱射流火炬的燃燒模式,爐內(nèi)燃燒室,可近似假設為一個有氣體流動環(huán)型燃燒室。因此,高溫低氧燃燒的數(shù)值模擬可用常規(guī)的計算模型來進行。(1)采用k-ε模型描述高溫低氧燃燒爐的湍流流動,在柱坐標下,二維時均方程組可寫成以下通用形式:??x(ρuφ)+1γ??x(ρvrφ)=??x(ΓΦ?φ?x)+1γ??γ(γΓΦ?φ?x)+SΦ??x(ρuφ)+1γ??x(ρvrφ)=??x(ΓΦ?φ?x)+1γ??γ(γΓΦ?φ?x)+SΦ其中:Φ是通用變數(shù);ΓΦ是輸運系數(shù);SΦ是源項。其具體物理量含義如下:方程ΦΓΦSΦ連續(xù)方程100軸向動量方程μμe-?Ρ?x+??x(μe?u?x)+1r??r(rμe?v?x)軸向動量方程μμe??P?x+??x(μe?u?x)+1r??r(rμe?v?x)徑向動量方程vμe-?Ρ?r+??x(μe?u?r)+1r??r(rμe?v?r)-2μevr2徑向動量方程vμe??P?r+??x(μe?u?r)+1r??r(rμe?v?r)?2μevr2湍動能kμeσkGΚ-ρεkμeσkGK?ρε湍動能耗散率εμeσεεk(C1GΚ-C2ρε)εμeσεεk(C1GK?C2ρε)能量方程hμeσhqR組分方程YSμeσYWS其中∶μe=μΤ+μ?μΤ=Cμρk2/εGΚ=μΤ[2(?u?x)2+2(?v?y)2+(?u?y+?v?x)2](2)采用EBU-Arrhenius模型描述湍流燃燒。當采用液化石油氣時,可近似用甲烷進行計算,其燃燒反應:CH4+2O2→CO2+2H2OCH4的氣相反應速度率:WCΗ4=-min[WCΗ4?Arr?WCΗ4?EBΟ]WCΗ4Arr=ACΗ4ρ2YCΗ4YΟ2exp(-ECΗ4RΤ)WCΗ4EBΟ=CΖBUρεΚmin[YCΗ4YΟ2BCΗ4]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WΗ2Ο=3616[WCΗ4]WCΟ2=4418[WCΗ4]WΟ2=6416[WCΗ4](3)NO2生成計算模型,用擴展的Zeldovich機理描述反應中熱力型NO的生成,考慮下列三對反應:Ν2+ΟΚ1?Κ-1Ν+ΝΟΟ2+ΝΚ2?Κ-2ΝΟ+ΟΝ+ΟΗΚ3?Κ-3ΝΟ+W其中:由Arrhenius定律,K=Bexp(-E/RT)(4)輻射傳熱的計算模型采用熱流法:微元體界面上復雜的半球空間熱輻射,簡化為垂直的界面均勻輻射熱流法。由于是軸對稱二維空間,采用熱流法中四熱流模型:QR=2Ka(qx+qr-2Eb)式中:QR—輻射換熱率;Ka—氣體吸收系數(shù)。輻射熱流控制方程組可寫成一般的表達式:??x(aρuφ)+1r??r(aρvrφ)=??x(Τ?x?Φ?x)+1r??r(rΓΦ?Φ?r)+SΦ其中:Φ、ΓΦx、ΓΦr、SΦ各物理含義如下:方程aΦΓΦxΓΦrSΦ軸向Οqx1ag+SgΟ-ag(qr-Ζb)徑向ΟqyΟ1?g+Sg+1r-ag(qr-Ζb)軸向與徑部輻射熱流qx、qr的控制方程:ddx[1ka+ksdqxdx]=ka(qx-Ζb)1rddx[1r(ka+ks)+1dqrdr]=ka(qr-Ζb)根據(jù)Stephen-Boltzmann定律:Eb=σ0T4其中:σ0—Boltzmann常數(shù);T—氣體溫度。輻射換熱率QR的計算要和能量方程聯(lián)立,迭代求解。(5)模型常數(shù)給出了計算中k-ε數(shù)學模擬的模型常數(shù);化學反應動力學常數(shù);比熱隨溫度變化的常數(shù)。(6)控制方程組的邊界條件①入口,②出口,③軸對稱,④壁面條件,⑤壁面函數(shù),⑥輻射熱流控制方程組的邊界條件。(7)控制方程組的數(shù)值解法氣體控制方程組和輻射控制方程組具有相同形式,即對流項=擴散項+源項。采用有限迎風差分格式,對源項作線化處理,在控制體內(nèi),得變量在結點P處差分方程一般形式。apΦp=azΦz+awφw+αNφN+asφs+aTφT+b其中:b=SCΔV,ΔV=ΔxΔy為控制單元體體積;ap=aE+aW+aH+aS+aT-SpΔV+(FE-FW+Fn-FS);SC和Sp是源項;Sφ為負斜率線化處理后的相應項,Sφ=SC+SPφP方程中的系數(shù)分別為:aE=De+[|-Fe,0|]aw=DW+[|FW,0|]aw=DN+[|-Fn,0|]as=Ds+[|-Fs,0|]其中∶De=Γe(δx)e?Fe=ρueDW=Γw(δx)w?Fw=ρuwDn=Γn(δx)n?Fn=ρunDs=Γs(δx)s?FS=ρus式中:Δx為控制體x方向長度;Τ˙v<˙v=e.w.n.s>,為控制面上擴散系數(shù);δX˙V(˙v=e.w)δy˙v(˙v=n.s)為網(wǎng)格諸點間距離。對氣相控制方程組的差分方程采用P-V修正的SIMPLEC算法,求解過程為:(1)估計壓力場P,設初值U,V,K,ε,μ。(2)計算各差分方程的系數(shù)和源項。(3)用TDMA求解軸向和徑向的動量方程。得到速度U,V。(4)用TDMA求解壓力修正方程,得到P*,修正壓力場P=P*+P1。(5)修正速度場Ue=U*e+de(P1p-P1Ζ)Ve=V*e=dn(P1Ρ-P1n)(6)用TDMA求位于標量節(jié)點上的值為Y,K,ε,h。(7)重復2~7步,直致所需精度。對輻射熱流求解qx、qR差分方程用TDMA迭代求解Φ˙V-1=Ρ˙V-1φ˙V+Q˙V-1第一步用系數(shù)遞推公式依次求出Ρr?Q˙V(˙v=1?2???Ν)第二步用變量遞推公式依次求出Q˙v(˙v=Ν?Ν-1???2?1)由于各變量的耦合性,對各變量與輻射熱流的耦合性條件需迭代進行。(8)計算程序框圖(見圖1)5高溫空氣燃燒特性研究1982年,英國HotworkDevelopment公司和BritishGas公司在一玻璃窯爐上合作開發(fā)國際上第一套RCB系統(tǒng)(RegenerativeCramicBurnex)蓄熱式陶瓷燃燒系統(tǒng)。由于采用了快速切換,接近實現(xiàn)了高溫低氧燃燒。美國Arkansas玻璃器皿公司,1986年采用高溫低氧燃燒技術對一座玻璃窯爐進行改造,燃料節(jié)約達58%,大大減少了工業(yè)有害氣體的排放。美國Morion鋼鐵公司在一加熱爐上采用高溫低氧燃燒技術后,大大提高產(chǎn)量。中國包頭鋼鐵公司,采用高爐煤氣高溫低氧燃燒技術,也大大節(jié)約了能源,達41%左右。高溫低氧燃燒技術基礎研究方面:Gryung-MinChovMasashiKatsuki“使用高溫預熱空氣先進的低NO燃燒技術”發(fā)表于2001年4月2日(EnergyGonversionandManagement)。艾元方、蔣紹堅、彭好義等“高溫空氣在燃燒和氣化中的應用”,發(fā)表于《新能源》2000年第12期。劉日新,劉廣林“蓄熱燃燒技術及其在冶金工業(yè)爐中的應用”發(fā)表于《工業(yè)爐》2000年第2期。蔣紹堅、彭好義,艾元方等“高溫低氧氣氛中氣體燃料的火焰特性”發(fā)表于《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第31期,“高溫空氣燃燒新型鍋爐及特性分析”發(fā)表于《熱能動力工程》2000年第15期。GvuptaAshwanikToshiadiHasegawa“高溫空氣燃燒:火焰特征要求和最優(yōu)化”發(fā)表于《高溫空氣燃燒論文集》,北京1999年。高溫低氧燃燒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蕭澤強、蔣紹堅、周子民等“高溫低氧空氣燃燒過程實驗研究和數(shù)值計算”,是利用英國AEA公司提供的CFX計算流體力學和燃燒分析軟件,對高溫空氣燃燒火焰的特征,全輻射式鍋爐內(nèi)部火焰流股結構及換向瞬間爐膛內(nèi)熱工特性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和分析。對湍流流動采用k-ε模型,燃燒采用混合模型,并耦合蒙特卡洛輻射傳熱模型,NOx生成采用Zeldovich模型,并考慮了DeSoete模型描述的NO2生成的快速反應,選用甲烷燃料。計算結果給出了溫度場,NOx的濃度場及切換瞬間的速度場分布。李宇紅、祁海鷹、苑峻等“預熱溫度影響甲烷高溫空氣燃燒特性的數(shù)值分析”,應用Simplec方法將全湍流k-ε方程與擴散燃燒模型和熱力NO生成模型結合,對高溫空氣燃燒火焰特性進行了數(shù)值計算,給出了高溫低氧燃燒技術的關鍵參數(shù),即空氣預熱溫度及氧濃度對燃燒特性和NO濃度排放的影響規(guī)律。但計算中沒有考慮氣體輻射的影響。李偉、祁海鷹、由長福“蜂巢蓄熱體傳熱特性的數(shù)值研究”采用商業(yè)軟件FLUENT5.2,對蜂巢蓄熱體的傳熱特性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得到了蓄熱體內(nèi)的溫度場和速度場分布。YuanJ,NaruseI.“ModelingofcombustioncharacteristicsandNOxemissioninhighlypreheatedanddilutedaircombustion”應用FLUENT商業(yè)軟件對高溫空氣燃燒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其中,對湍流燃燒采用PDF模型,對輻射采用區(qū)域傳熱模型,對soot的形成采用二步Tesner模型。計算結果揭示了空氣預熱溫度、氧濃度對燃燒及排放的影響。GuptaAshwaniK,ToshiakiHasegawa.“Hightemperatureaircomblstion:flamecharacteristicschallengesandopportanities”對丙烷高溫低氧燃燒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對湍流采用k-ε模型,對輻射采用區(qū)域換熱法,化學反應考慮單步反應,揭示了火焰體積隨預熱空氣溫度升高和氧濃度降低而增大。綜上所述,在對高溫低氧氣體燃燒數(shù)值模擬中,湍流采用k-ε模型,熱力型NO采用Zeldovich機理描述,而燃燒模型的選用則各不相同。由于爐內(nèi)溫度高,而且分布均勻,故計算中應考慮輻射換熱的影響。帶有蜂窩陶瓷蓄熱體的高溫低氧燃燒實驗爐:(1)進行了實驗和改進。測試方法:用熱球風速儀測速度場,熱電偶測溫度場,使用煙氣分析儀測煙氣及NO的濃度場。(2)對堇菁石材料的蜂窩換熱器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