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教師編制考試教育教學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及答案—、單選題1.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jīng)常性活動是班級管理是(
A
)
A.常規(guī)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標管理
2.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是(
D
)
A.德育
B.班級活動
C.教研活動
D.教學
3.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屬于(
B
)
A.談話法
B.講授法
C.演示法
D.討論法
4.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并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是(
A
)
A.課程實施
B.教學過程
C.課程評價
D.課程標準
5.道德認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學者所提出?(D
)
A.加涅
B.柯爾伯格
C.班杜拉
D.皮亞杰
6.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是(
B)
A.學生會
B.班級
C.小組
D.團委
7.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zhì)量標準叫做(
D
)
A.道德行為標準
B.德育內(nèi)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標
8.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從下列哪一種角度來進行劃分的?(C
)
A.從課程功能的角度
B.從教育階段的作用
C.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從課程核心組織角度
9.根據(jù)一節(jié)課所完成的任務,課的類型一般可分為(
A
)
A.新授課和鞏固課
B.講授課和練習課
C.單一課和綜合課
D.理論課和實踐課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學生
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C.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D.統(tǒng)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1.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C
)
A.
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fā)散思維
D.聚合思維
12.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
D
)
A.生活焦慮
B.擇友焦慮
C.缺錢焦慮
D.考試焦慮
13.
發(fā)現(xiàn)學習是屬于(
A
)
A.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B.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
C.個別化的教學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學策略
14.
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個目標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叫做(C)
A.
注意
B.需要
C.動機
D.興趣
15.
人的健康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
C
)
A.
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習慣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頓悟?qū)W說的理論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學家提出的(
A
)
A.
苛勒
B.斯金納
C.桑代克
D.布魯納
17.
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可分為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
B
)
A.
計劃策略
B.組織策略
C.調(diào)節(jié)策略
D.監(jiān)視策略
18.
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叫做(
D
)
A.
發(fā)現(xiàn)問題
B.理解問題
C.問題檢驗
D.問題解決
19.
一般認為,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jīng)歷三個階段:依從、認同和(
B
)
A.
行動
B.內(nèi)化
C.執(zhí)行
D.泛化
20.
如果將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視為總結性評價,那么對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測驗的解釋就是(
A
)
A.
形成性評價
B.定性評價
C.定量評價
D.考查性評價
21.師生關系中最基本的一種關系是(A)。
A.工作關系B.心理關系C.道德關系D.個人關系
22.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B.熱愛學生C.團結協(xié)作D.以身作則
23.以無序、隨意、放縱為特征的師生關系模式屬于(B)。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
24.對學生的發(fā)展最有利的師生關系模式是(D)。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
25.在哪種師生關系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C)。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
26.哪種師生關系模式容易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B.放任型C.專制型D.民主型
27、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并伴有適當?shù)谋砬椋箤W生產(chǎn)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
B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28、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于心理健康表現(xiàn)的有
(
B
)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huán)境中的偶發(fā)事件
C、將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于學生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29、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
A、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
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30、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31、現(xiàn)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
①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個別教師不允許班上學習差的學生參加考試、隨意占用學生的上課時間、指派學生參加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商業(yè)慶典活動等。這些行為主要侵害的是學生的(
C
)
A、健康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33、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D
)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fā)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jiān)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zhì),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jīng)告戒、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nèi)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4、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35、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chuàng)新
C變革
36、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
A發(fā)揮
B發(fā)展
C發(fā)揚
37、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38、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39、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C)環(huán)節(jié)。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40、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D、為了一切學生
42、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fā)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
43、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44、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zhì)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45、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C、人的全面發(fā)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6、課程不是教學的(A)。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
47、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48、對待師生關系上不應當強調(diào)(A)。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
49、教師是學習的(D)。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50、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A、1/3
B、2/3
C、1/2
D、1/4
51、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
52、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C、學習、討論、創(chuàng)新
D興趣、發(fā)現(xiàn)、研討
53、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
)
A、針對性、因材施教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chuàng)造性
54、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
(
A
)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zhì)提高
56、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jù)是
(
C
)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fā)展特點
C國家課程標準
D課程改革綱要
57、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
A國家、自治區(qū)、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xiāng)三級課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58、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C
)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C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59、下列對教材理解正確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書
B教材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教學資源
C教材就是課程
D教學參考書不屬于教材
60、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是
(
A
)
A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動、合作、改革
D提高、發(fā)展、創(chuàng)新
61、下列關于多元智能理論論述正確的是
(
B
)
A人類至少有7種以上的智能,每一種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評價應該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評價的。
C每一個人的智力都有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形式,每一種智力都有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存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
D各種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們有共同的發(fā)展規(guī)律。
62、關于教學策略的認識正確的是
(
D
)
A教學策略即教學方法
B制定教學策略就是做好教學計劃。
C能夠找到統(tǒng)一的適用于所有的教學的教學策略
D教學策略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典型的靈活性
63、下列關于教學設計的論述錯誤的是
(
B
)
A教學設計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B教學設計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中包括學習目標、內(nèi)容、學生特征、教學策略、教學評價
D教學設計需要用系統(tǒng)的方法進行設計
64、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fā)生轉變正確的是
(
A
)
A.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B.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推廣者。
C.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模仿者。
D.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的獨立的教師。
65、在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fā)生變化中正確的是
(
A
)
A.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diào)反思
B.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diào)權威、批評
C.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diào)教導、答疑
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diào)獨立自主精神
66、面對新教材,教師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師要從課程整體設計高度、從學科知識技能整合視角、從教材知識技能的體系編排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④研究學生特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7、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師對教科書的忠實取向
B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恰當?shù)倪x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
C不需要教師重新學習,并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引入教學
D只需掌握具體性的專業(yè)知識,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專業(yè)知
68、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屬性是
(
D
)
A
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B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課堂統(tǒng)一
C讓學生學會知識
D師生的交往互動
69、體現(xiàn)今后考試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試的診斷、選拔和發(fā)展功能
②考試的內(nèi)容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體現(xiàn)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
③改進考試的方式,倡導靈活多樣、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的原則
④考試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0、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問題性
B開放性
C過程性
D綜合性
71、新一輪課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導理念是(
C
)
A.科學、人文融合的理念
B.終身學習、教育的理念
C.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D.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
72、新課程改革中,學科課程目標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構成
(
C
)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
②德育目標
③過程與方法目標
④能力目標
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73、新課改中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觀的轉變
②教師觀的轉變
③學生觀的轉變
④教學觀的轉變
⑤評價觀的轉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4、新課程改革從價值取向上看: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其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
(
C
)
①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②
由學科知識本位走向?qū)W生發(fā)展本位
③
由側重知識層面走向關注整體素質(zhì)④
由統(tǒng)一、硬性規(guī)定走向開放、靈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75、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明顯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學目標上只規(guī)定知識方面的內(nèi)容②內(nèi)容偏難、深、窄、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要求過高
③只強調(diào)教學過程,忽視課程的其他環(huán)節(jié)④“剛性”太強,缺乏彈性和選擇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76、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是(
D
)
①教材編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教師必須領會和掌握本學科課標的基本思
想和內(nèi)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體現(xiàn)。
②課標是教材的編寫指南和評價依據(jù),教材是課標的主要載體。
③課標只是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對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chuàng)造、再組織。
⑤教材的編寫和實驗可以檢驗課標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7.下列關于課程改革的背景的論述中正確的是(D
)
①知識經(jīng)濟初見端倪②國際競爭日益激烈③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面臨困難④我國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⑤我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發(fā)達國給我國教改的啟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8、新課程結構區(qū)別與現(xiàn)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征及調(diào)整原則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綜合性
③選擇性
④系統(tǒng)性
⑤實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9、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nèi)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fā)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80.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81.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
A
)幾部分。
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B、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技術
C、勞動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實踐,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D、信息技術教育,合作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8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于語文教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即(
D)。
A、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創(chuàng)新精神、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B、課程內(nèi)容、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C、課程資源、課程內(nèi)容、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D、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yǎng)、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83.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盡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
A
)。
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B、辯論
C、合作性討論
D、
異步討論(如BBS、電子郵件討論等)
84、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diào)的現(xiàn)象,教師采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知覺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孔子這句名言體現(xiàn)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說服教育法
C、榜樣示范教育法
D、實踐鍛煉教育法
86、古漢語形容“多”或“少”時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義的成語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兩語
D、三番五次
87、新課程結構明確小學階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
A
)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C、以分科課程為主
D、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相結合
88、新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發(fā)展性
互補性
B、均衡性
綜合性
選擇性
C、針對性
發(fā)展性
綜合性
D、針對性
整合性
自主性
89.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黨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0.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C
)
A改革開放
B“三個有利于”標準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和平與發(fā)展
91.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C)
A小康社會
B信息化社會
C學習型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92、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是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
B
)
A、課程性質(zhì)
B、基本素養(yǎng)
C、教學原則
D、評價建議
93、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zhì)量的基本依據(jù),其核心部分是(
B
)
A、課程內(nèi)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xiàn)的課程理念是(
B)
A、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收獲
B、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C、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D、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
95、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生觀是(
D
)
①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單純抽象的學習者
④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6、創(chuàng)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②樹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
④完善個性,展現(xiàn)個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7、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B、進行雙基教學
C、以學科為主教育
D、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98、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國家課程統(tǒng)一使用管理
B、以省級課程管理為主
C、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D、全部下放權力,實行校本教材教學為主
99、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01、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傳統(tǒng)是把(
C
)放在中心位置。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教師和學生
10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對于教育工作者,特別是(
A
)意義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師
C.校長
D.教研組長
102、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根據(jù)具體的
,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構建廣闊的活動空間。(C
)
A.教學目標
B.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C.教學要求
D.教學過程
103、(
B
)是樹立正確學生觀的基礎。
A.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
B.關注每一位學生
C.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D.信任學生
104、課堂不僅是傳遞知識的殿堂,更是(
D
)的圣殿。
A.情感體驗
B.師生交流
C.學生成才
D.人性養(yǎng)育
105、(
A
)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B.關心學生
C.以人為本
D.鼓勵學生
106、“教師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斌w現(xiàn)出(
A
)的發(fā)展觀。
A、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B、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C、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107、(
B
)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
A、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B、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
C、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108、新評價觀強調(diào)評價主體應具有(
B
)。
A、單一性
B、多元性
C、動態(tài)性
109、“新的評價體系打破唯一,倡導多元和創(chuàng)新?!斌w現(xiàn)出評價體系(
B
)的特點。
A、科學性
B、靈活性
C、有創(chuàng)意
110、基礎教育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進發(fā)展
B、甄別與選拔
C、展示激勵
111、課程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可分為(
C
)。
A、定量評價法與定性評價法
B、目標評價法和目標游離法
C、自評與他評
112.教育的根本任務是(C)。
A.傳授知識B;增強技能
C.教書育人
D。學會認知
E.學會做人
113.(B)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
A、國務院
B、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
C、全國人大
D、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
114.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
B
)。
A、紀律處分
B、行政處分
C、經(jīng)濟處罰
D、警告處分
115.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yè)務培訓,改善教師的
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的D地位
。
A、政治
B、經(jīng)濟
C、法律
D、社會
116.
教師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
B
)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A、學校行政部門
B、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
C、學校工會
D、學校黨組織
117.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yè)學校、技工學校、職業(yè)高中文化課、專業(yè)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
C
)。
A、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及其以上資格
B、高等師范專科學?;蛘咂渌髮W??飘厴I(yè)及其以上學歷
C、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
D、大學??飘厴I(yè)及其以上學歷
118.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取教師資格,必須通過(
B
)考試。
A、國家學歷水平
B、國家教師資格
C、普通話水平
D、計算機等級
119.中小學教師資格由(
A
)教育行政部門認定。
A、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國務院
C、各級地方人民政府
D、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120.教師的(
A
)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jù)215.當個體接受一個小的要求后,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項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
A)
A.“登門檻”效應
B.低球技術
C.留面子效應
216.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B
)
A.連續(xù)性特點
B.創(chuàng)造性特點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217.教師的根本任務是(C
)
A.教書
B.育人
C.教書育人
218.人的情緒與情感是以什么為中介的反映形式(A
)
A.需要
B.動機
C.態(tài)度
D.認知
219.教師由“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钡闹饕獥l件是(
C)
A.堅持學習課程理論和教學理論
B.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
C.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220.心理學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種選項的科學(
A)
A.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
B.心理過程C.認識過程
D.心理特征221、教學的中心任務是(B)
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B.使學生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D.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心理
222.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該做到(B
)
A.充分地傳授知識
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
C.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程
223.主體教育在教學領域里的實踐,最相關的一項是(A
)
A.
主體性教學
B.
嘗試教學
C.
反思教學
224.
“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C
)
A.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B.將學生按優(yōu),中,差分班教學
C.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fā)揮
D.大力培養(yǎng)單科獨進的尖子生
225.教師分析研究所教學科的教材及課標(大綱),變革與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從問題出發(fā),開展專題性的課題研究,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是屬于教師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
教育工作
B.
教學過程
C.
教育科研
D.
管理與組織
226.小組學習屬于新課程倡導的哪一種學習方式(
C)
A.
自主學習
B.
探究學習
C.
合作學習
D.
接受學習
227.當團體中所有的人都能達到目標時,個體才能達到目標是指(B
)
A.競爭目標結構
B.合作目標結構C.個別化目標結構
228.主體性教學與下列哪一教學策略有著高度的相似性(A
)
A.
自主學習
B.
合作學習
C.
探究學習
D.
發(fā)現(xiàn)學習
229.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qū)W習行為傾向是(C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替代強化
230.在形式上,嘗試教學強調(diào)教與學的先后順序,下列屬于其特征的是(D
)
A.
先提出教學目標
B.
提出問題、學生鉆研
C.
學生讀書、教師指導
D.
先練后講、先試后導
231.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B
)
A.
針對學習自主性
B.
人際交往,相互促進
C.
個性張揚
232.發(fā)現(xiàn)教學法重視問題的認知屬性,其認識起點是(
C)
A.
教學的情感應力
B.
學習的心理動力C.
問題刺激的閾值水平
D.
問題數(shù)量的多少
233.教師通過自己長期的辛勤工作,使學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養(yǎng),完善了知識與能力,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些事實集中反映了教師哪一方面的能力(A
)
A.
教育能力
B.
教學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兩個學生,他們各自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的成績預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1分。結果,兩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B)
A.
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
B.
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
兩生一樣大
D.
無法判定
235.智力活動轉向頭腦內(nèi)部,借助言語來作用于觀念性對象的階段是(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內(nèi)化
236.在教學中,下列哪一說法或行為體現(xiàn)了教育民主(
B)
A.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絕對權威
B.
學生參與教學評價過程
C.
學生按班主任意圖主持班會
D.
學生不完成教師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隨練習而提高的一般趨勢是(A
)
A.隨練習次數(shù)而提高
B.隨練習次數(shù)而降低
C.初期進步快,以后漸慢
238.在教學中,下列哪一說法體現(xiàn)了問題鏈教學(
C)
A.
學生領會課文意思
B.
以學習小組形式討論學習
C.
通過材料感知產(chǎn)生疑問
D.
學生遇到問題不能解決
239.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沒有哪一個人是由別人教育出來的,他必須自己教育自己?!边@句話直接與下列哪一思想、學說相支持(B
)
A.
實用主義教育
B.
人本主義教育
C.
建構主義教育
D.
信息技術教育
241.下列哪一說法與新課程教育思想一致(
B)
A.
潛能外顯化過程不需要教師的參與
B.
學業(yè)評價是為了促進發(fā)展
C.
考試是為了鑒別素質(zhì)優(yōu)劣
242.下列哪一項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的常用方式(
A)
A.
素質(zhì)成長記錄袋
B.
學具展覽
C.
計算機動畫制作
D.
學科競賽
243.成就動機理論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約為以下哪個數(shù)值的學習任務,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達到最佳動機水平(B
)
A.70%
B.50%
C.30%
244.“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對當代教師崇高職業(yè)操守的概括。為師的含義是(A
)
A.
傳道、授業(yè)、解惑
B.
培養(yǎng)優(yōu)生,轉化差生
C.
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
D.
努力工作,愛崗敬業(yè)
245.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專著是(C)。
A.《教育沒話》
B.《教育學》
C.《學記》
D.《雄辯術原理》
E.《論語》
246.(
B
)年4月12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建立教師資格考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八號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247.“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的教育內(nèi)容,下列著作不屬四書范圍的(D)
A.《大學》
B.《中庸》C.《論語》
D.《春秋》
248.一個社會的教育發(fā)展進程與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之間的關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B.教育滯后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D.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發(fā)展狀況
249.教育者要在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fā)展具有(B)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C.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250.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A)
A.地方
B.中央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
251.“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D)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C.循序漸進的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B)
A.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B.全面了解學生C.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班風
D.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對于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究竟以誰為主問題上存在爭論,一種理論是形式教育論,另一種理論是(C)
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C.實質(zhì)教育論
D.現(xiàn)代課程論
254.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D.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B)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C.杜威
D.洛克
256.贊科夫在《教學與發(fā)展》一書中提出五條新的教學原則,不在此列的一條是(D)
A.高難度原則
B.高速度原則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25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教育將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現(xiàn)出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滯后于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D.教育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于奴隸社會
258.體育的根本任務是(B)
A.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強學生體質(zhì)
C.向?qū)W生傳授體育和衛(wèi)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D.向國家輸送優(yōu)秀運動員
259.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xiàn)代學制被稱為壬寅學制;正式實行的第一個現(xiàn)代學制被稱為(B).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260.“教學相長”這一提法(C)
A.最早出現(xiàn)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
261.學校實現(xiàn)德育內(nèi)容、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
C.各科教學活動D.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學習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最為經(jīng)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響,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D.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263.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A.觀察法
B.問卷法C.談話法
D.調(diào)查法
264.現(xiàn)代教育史上,提出“結構主義”學說并倡導“發(fā)現(xiàn)學習”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贊科夫
B.蘇霍姆林斯基C.皮亞杰
D.布魯納
265.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他們,不論他們的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yè)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翻其中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边@種觀點過于低估了下列哪種因素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A)
A.遺傳
B.環(huán)境C.教育
D.教師
266.在古代歐洲,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種旨在培養(yǎng)多方面發(fā)展的人的和諧教育,它是(B)
A.斯巴達教育
B.雅典教育C.教會教育
D.騎士教育
267.普及義務教育始于(C)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268.我國學制沿革史上,借鑒美國教育體制,初次確立了“六、三、三”的學習階段和年限的學制是(D)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269.教材包括(D)
A.教科書
B.CAI軟件C.教學參考書
D.以上三者皆是
270.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與行的矛盾B.外界多種良莠摻雜的教育影響之間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D.學生的上進心與情性之間的矛盾
271.課外校外教育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B)
A.延展
B.必要補充C.深化
D.變革
272.狹義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國民教育制度
B.社會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學校教育制度
273.“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古代什么時期的教育特征?
(
B
)
A.中國
B.埃及
C.希臘
D.羅馬
274.以培養(yǎng)有文化修養(yǎng)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D
)
A.斯巴達
B.埃及
C.希臘
D.雅典
275.以培養(yǎng)忠于統(tǒng)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為教育目的是古代
(
C
)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內(nèi)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比較靈活為特征的是古代
(
D
)
A.希臘
B.埃及
C.斯巴達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Again Please)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8的乘法口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京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少年中國說》說課稿 北京課改版
- 16 麻雀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8 木蘭詩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 折彩粽(說課稿)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001
- Unit 4 My home Part B Lets learn(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5樓房承包合同協(xié)議模板
- 2025家居裝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文
- 2025房地產(chǎn)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物業(yè)管理服務應急響應方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如何撰寫護理科研標書》
- 風車的原理小班課件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全冊數(shù)學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屆數(shù)學高二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六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題及答案(六套)
- 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第一章 電和磁整章思維導圖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