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課件_第1頁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課件_第2頁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課件_第3頁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課件_第4頁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概說

李某,25歲,已婚,1989年4月10日初診。近兩天來惡心,嘔吐,甚至吃什么吐什么,疲倦乏力,頭昏,怕冷,口渴欲飲,不欲食,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緩滑。末次月經2月12日。尿妊娠乳膠試驗(HCG)陽性。

妊娠惡阻[原文1]問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y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提要]論述妊娠的診斷及惡阻輕者的證治平脈:平和無病之脈象尤怡“陰脈小弱者,初起胎氣未盛,而陰方受蝕,故陰脈比陽脈小弱?!盵病機]胚胎初植胞宮,陰陽氣血暫時失調,胎氣上沖,胃失和降[治療]輕者:無需治療,飲食調養(yǎng)重者:調和陰陽,安中和胃方藥:桂枝湯“有故無殞,亦無殞?!?/p>

“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為化氣調陰陽?!贝藶槿焉飷鹤瑁岁庩柌缓退?。處方:桂枝10克,白芍、大棗各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日1劑,水煎服,藥用2劑,惡心嘔吐止,口渴解,遂以四君子湯善后。[原文6]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提要]論述胃虛寒飲惡阻的證治干姜——溫化寒飲半夏——降逆止嘔人參——益氣安胎丸——便于受納,和緩補益“半夏得人參,不惟不礙胎,且能固胎”功用:溫中散寒,蠲飲止嘔[病機]脾胃虛寒,寒飲上逆林某某,26歲。停經二月,開始胃納不佳,飲食無味,倦怠嗜臥,晨起頭暈惡心,干嘔吐逆,口涎增多,時或吐出痰涎宿食,認為惡阻乃妊娠常事,未加適當處理,延時將近一月,漸至水飲不入,食入則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澈,動則頭暈,眩掉時嘔吐增劇。診其脈雖細,但滑象明顯,面色蒼白,形容憔悴,羸瘦衰弱,無力以動,唇舌色淡,苔白而滑,口中和,四末冷,二便如常而量少。脈癥合參,一派虛寒之象。遂擬干姜、半夏各4.5克,黨參9克,水煎,日一劑。連服三劑,嘔吐大減,略能進食稀粥和湯飲;再服三劑,嘔吐停止,但飲食尚少,繼以五味異功散調理而安。七月后順產一男嬰。妊娠腹痛[原文3]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fā)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提要]論述妊娠陽虛寒甚的腹痛證治少腹如扇:形容小腹寒冷較甚,如扇冷風入腹之狀其胎愈脹:腹部脹滿甚于平時弦——陰氣盛,主寒主痛發(fā)熱——陰寒內盛,迫虛陽外浮腹脹——寒凝氣滯少腹如扇——陽虛不能溫煦胞宮腹痛惡寒——小腹惡寒,屬里證[病機]陽虛寒盛[治療]溫陽散寒,暖宮安胎方藥:附子湯炮附子——溫陽暖宮人參——溫補元陽白術、茯苓——健脾除寒濕芍藥——和血通痹

王某,35歲。懷孕7月,忽感腹部疼痛綿綿不休,經多方治療痛反益甚。余診時已延月余,畏寒,腹部更甚,口中和,喜熱飲,泛清涎,脈弦而無力;先以逍遙散加味以調肝安胎,無效,不得已乃用附子湯原方:附子、茯苓、白芍各15克,黨參、白術各25克,連服三劑而愈,至期產一男嬰甚壯。

[原文5]

婦人懷妊,腹中朽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提要]肝脾不和而致的妊娠腹痛的治法芍藥——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通調氣血川芎——活血通經當歸——補血活血養(yǎng)血疏肝苓、術、瀉——健脾益氣淡滲利濕[治法]養(yǎng)血疏肝,健脾利濕[病機]肝脾不調,肝郁脾虛[辨證要點]腹中拘急,綿綿作痛,小便不利,足腫等。李某,36歲。妊娠八個月,頭暈耳鳴,小腹脹痛,腰膝酸痛,納呆,下肢微腫,二便如常,舌質紅,苔薄白,脈虛細。婦科檢查為臀位。此屬脾虛肝郁,治宜健脾補腎,柔肝養(yǎng)血。藥用:歸身、白術、茯苓、川斷各10克,黃芪12克,白芍15克,澤瀉、川芎、枳殼各6克,川樸3克,連服四劑,胎位轉正。

邵某某,眭某某兩女,均患少腹作痛。邵腹痛,白帶多,頭暈,診斷為慢性盆腔炎,予當歸芍藥散作湯用:當歸9克,白芍18克,川芎6克,白術9克,茯苓9克,澤瀉12克。數(shù)劑后腹痛與頭暈基本消失,白帶少見。眭某某長期少腹作痛,小腹重墜,白帶多,頭目眩暈,投當歸芍藥散作湯用,三診,腹痛白帶均減。改用少腹逐瘀湯治其白帶?!对烂乐嗅t(yī)案選》妊娠下血

[原文2]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提要]論述癥病與妊娠的鑒別,及癥病下血的治法

癥妊娠跳動感在臍上胎動在小腹或平臍停經不到三月五月左右方有胎動腹硬,壓痛腹部按月增大,腹軟[病機]瘀血內阻,血不歸經[治療]活血化瘀消癥[方藥]桂枝茯苓丸桂枝:辛溫,溫通血脈。茯苓:健脾和中安正氣芍藥:調營益陰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臨床應用]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癥、產后惡露不盡、腸息肉等。

1977年深秋,嘉興市郊一農婦,年屆三十,婚后五年不孕,經各地診治,未見療效,故前來我處就診?;颊呓浶泻笃?,少腹疼痛,經水色紫有塊,量少。切其脈澀,望其舌苔薄白邊有瘀點,此屬瘀阻胞宮,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不能攝精成胎,故投以桂枝茯苓丸加味活血化瘀。

方用:桂枝4.5克,茯苓12克,赤芍9克,丹皮9克,桃仁9克,當歸9克,川芎4.5克,紅花4.5克,失笑散12克(包煎)。囑患者于每月月經來潮之前先服此方5劑以活血化瘀,連服三個星期。至1978年冬,來信告知已生育一子,欣喜非常。[原文4]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xù)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提要]婦人常見的三種下血的證治胞阻——妊娠下血,兼腹痛[病機]沖任虛損,陰血不守,寒氣凝滯[治療]調補沖任,養(yǎng)血溫宮,祛寒止血方藥:膠艾湯阿膠——養(yǎng)血止血艾葉——溫經暖宮四物湯——養(yǎng)血和血甘草——調和諸藥清酒——溫經和血[臨床應用]

功能性子宮出血、先兆流產、宮外孕、產后子宮復舊不全、潰瘍病出血。楊某某,31歲。妊娠四月,無故下血,量不多,腹不痛,脈滑無力,此因勞累傷脾,肝不藏血,脾不統(tǒng)血。治宜養(yǎng)血溫宮,祛寒止血。方用膠艾湯,阿膠(烊化)、艾葉、白芍、當歸、續(xù)斷、焦杜仲、人參各9克,生地15克,川芎3克,黃芩、甘草各6克。服藥三劑后下血減少,仍以原方繼服五劑,血止病痊。妊娠小便難

[原文7]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提要]妊娠血虛熱郁的小便難證治飲食如故:病在下焦小便難:血虛熱郁[治療]養(yǎng)血清熱利濕方藥:當歸貝母苦參丸當歸——補血和血,活血貝母——利氣解郁清肺,上焦通則下焦自通苦參——清熱利濕妊娠水氣病

[原文8]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

[提要]妊娠水氣的證治

小便不利:胎兒妨礙膀胱氣化功能有水氣:水濕不能下泄身重:水氣泛溢于肌膚惡寒:水氣抑遏衛(wèi)陽頭眩:清陽不升[治療]通陽利水方藥:葵子茯苓散葵子:性甘寒滑,滑利通竅,消水氣茯苓:淡滲利水安胎養(yǎng)胎[原文9]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提要]論述血虛濕熱胎而致胎動不安的治法當歸、芍藥——補肝血川芎——和血舒肝白術——健脾除濕黃芩——堅陰清熱功用:養(yǎng)血健脾,清熱安胎[病機]肝脾不足,血虛濕熱

一婦,年30余?;蚪涀。虺尚挝淳?,其胎必墮。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反食氣傷精故也,因令住經第二個月用黃芩、白術、當歸、甘草,服至三月盡,止藥,后生一子。[原文10]妊娠養(yǎng)胎,白術散主之。[提要]脾虛寒濕胎動不安的證治

白術——健脾燥濕川芎——和血疏肝蜀椒——溫中散寒牡蠣——收斂固澀[病機]脾虛寒濕

丹溪治一婦,有胎至三個月左右即墮,其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乃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濃煎白術湯,調黃芩末3克,服之至90—120克,得保全而生。小結妊陽虛寒甚溫陽祛寒附子湯娠脾胃虛弱溫補脾胃干姜半腹寒飲內?;嬛箛I夏人參丸痛沖任虧損溫經暖宮膠艾湯

瘀血內停祛瘀除癥桂枝茯苓丸娠

癥病已成下

血沖任虛寒溫經暖宮膠艾湯

目的要求1、了解婦人妊娠病的范圍,概念2、熟悉妊娠小便難的證治3、掌握妊娠嘔吐、下血、腹痛的證治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種類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臟細胞腫脹,是世界上流傳廣泛,危害很大的傳染病之一。1908年,才發(fā)現(xiàn)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將原來的傳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稱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稱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類首次檢測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學術文化領域百家爭鳴,(df高血壓958心臟病983u6糖尿病87fr)特別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為中醫(yī)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性進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陳無擇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一書,(45傳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提出三因學說;并產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學派,劉完素倡導火熱論;張從正力倡“攻邪論”;李杲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論;朱震亨創(chuàng)造性地闡明了相火的演變規(guī)律。編輯本段明清時期(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紅血球gdf55m白血球fd2)是中醫(yī)學理論綜合匯編、深化發(fā)展,臨床各科辨證體系豐富、提高階段。如明代樓英的《醫(yī)學綱目》和王肯堂的《證治準繩》,清代吳謙等編著的《醫(yī)宗金鑒》和陳夢雷主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等。王清任著《醫(yī)林改錯》,注重實證研究,(df高血壓958心臟病983u6糖尿病87fr)糾正了古醫(yī)籍中關于解剖知識的某些錯誤,肯定了“腦主思維”,發(fā)展了瘀血理論。溫病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標志著中醫(yī)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吳有性著《溫疫論》,葉天士著《溫熱病篇》,吳鞠通著《溫病條辨》等,在藥物學研究方面,(45傳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藥物學研究的成就。醫(yī)的診察疾病能參考現(xiàn)代醫(yī)學的微觀分析,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實現(xiàn)宏觀與微觀的統(tǒng)一,使中醫(yī)診斷客觀化,即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引入中醫(yī)理、法、方、藥的研究,使二者有機結合,互相借鑒、補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這將有利于中西醫(yī)學的優(yōu)勢互補,“和而不同”,多元發(fā)展。近年來,中醫(yī)藥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發(fā)揮的獨特作用也證實了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肯定的臨床療效。編輯本段東西方醫(yī)學交融不管是中醫(yī)學還是西醫(yī)學,從二者現(xiàn)有的思維方式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均是走向現(xiàn)代系統(tǒng)論思維,中醫(yī)藥學理論與現(xiàn)代科學體系之間具有系統(tǒng)同型性,屬于本質相同而描述表達方式不同的兩種科學形式??赏诂F(xiàn)代系統(tǒng)論思維上實現(xiàn)交融或統(tǒng)一,成為中西醫(yī)在新的發(fā)展水平上實現(xiàn)交融或統(tǒng)一的支撐點,希冀籍此能給中醫(yī)學以至生命科學帶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進而對醫(yī)學理論帶來新的革命。編輯本段現(xiàn)代中醫(yī)史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y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y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fā)現(xiàn)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tǒng)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shù)理陰陽;中醫(y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shù),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shù);分形藏象五系統(tǒng)-暨心系統(tǒng)、肝系統(tǒng)、脾系統(tǒng)、肺系統(tǒng)、腎系統(tǒng);中醫(y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fā)展史,近代中醫(y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yī)結合史,中醫(yī)中藥史等.六種類型的病毒性肝炎遺傳因子不同,除乙型肝炎遺傳因子是DNA外,其余幾型肝炎遺傳因子均為RNA。其中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疫苗。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無明顯癥狀,但肝臟已有病理改變,發(fā)病前往往有短期內大量飲酒史,有明顯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全身倦怠乏力,發(fā)熱,腹痛及腹瀉,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癥狀。體征有黃疸,肝腫大和壓痛,同時有脾腫大,面色發(fā)灰,腹水浮腫及蜘蛛痣,食管靜脈曲張。從實驗室檢查看,有貧血和中性白細胞增多,紅細胞容積測定(MCV)大于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