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探究文獻綜述3400字】_第1頁
【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探究文獻綜述3400字】_第2頁
【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探究文獻綜述3400字】_第3頁
【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探究文獻綜述3400字】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頁(共4頁)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目錄TOC\o"1-2"\h\u436幼兒園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 120282一、文獻綜述 112438(一)國外研究現狀 110221(二)國內研究現狀 317432二、查閱中外文獻資料目錄 4摘要:圍繞幼兒告狀行為,研究者查閱了相關著作、雜志,并通過電子資源導航檢索相關文章,發(fā)現國外對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但由于幼兒告狀行為的產生是由于原告與被告處于一種不和諧狀態(tài),即指他們之間有矛盾、有沖突,所以幼兒告狀行為產生與同伴沖突行為是相關的,同時幼兒之所以向老師告狀,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向權威的服從、求助,為此研究者針對同伴沖突行為、求助行為和幼兒告狀行為進行了檢索,查找與此相關的文獻。關鍵詞:幼兒;幼兒告狀;告狀行為一、文獻綜述(一)國外研究現狀80年代初、中期,國外開始對同伴沖突行為進行較為集中的研究。在這一階段,C.U.Shantz,b.H.Hay,N.Eisenberg(2004)等人對兒童沖突的性質、持續(xù)的時間、沖突行為的起因、策略和結果進行了探索;國內的孫華平和張文新提出了沖突行為的心理價值。1.關于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性質E.Caplan(2008)也對一歲到兩歲孩子在小群體中的沖突及解決方式進行了研究,結論與Hay大致相同。他認為,嬰兒早期的互動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在互動過程中,社會因素對互動的控制作用超過了物理情境因素。在生命的前兩年,就已經出現了如何獲得玩具的策略,而且與一歲兒童相比,兩歲兒童更易從同伴的行動中理解他們對玩具的意圖。2.關于同伴沖突行為持續(xù)的時間關于沖突的持續(xù)時間,有關研究通過觀察發(fā)現,學前兒童沖突的持續(xù)時間一般很短,每次沖突的平均持續(xù)時間為24秒。在一項言語沖突的研究中,N.Eisenberg&Garvey(2010)指出,兒童之間的交流遵循以下模式:92%的沖突事件的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0個回合,66%的情況下少于5個回合。后來其他的一些研究者也發(fā)現了類似的結果,發(fā)現2-5歲兒童之間的言語沖突平均持續(xù)5個回合5。3.關于同伴沖突行為的起因、策略和結果Brenner&Mueller(2010)指出,兒童之間沖突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兩種:(1)對物品的擁有和使用,由此引起的沖突在兒童的沖突中所占比例最大。(2)行為不當或行為缺失。隨著年齡的增長,引發(fā)兒童沖突的原因會隨之發(fā)生一些規(guī)律的變化,因物品引發(fā)的沖突所占的比例逐漸下降,而由社會性動因引發(fā)的沖突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當兒童比對手的地位高時,就更傾向使用單向策略,如命令、要求等。當對方地位高時,兒童更傾向于使用雙向策略,如請求、協(xié)商等。Shantz(1987)對一些關于沖突結果的研究進行了總結,結論如下:(1)在沒有成人干預的情況下,學齡前兒童的絕大部分沖突由他們自己解決了。(2)那些由兒童自己解決的沖突都有十分明確的成敗結果。也就是說,沖突勝敗是很清楚的。(3)沖突雙方的行為以及反應之間高度相關,“以牙還牙”的情況經常發(fā)生。4.國外對求助行為的研究從文獻來看,對本土中國人心理求助行為的研究還剛剛起步。檢索“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僅得文獻13篇。近年出現的少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學生心理求助的傾向性和態(tài)度,另有一項研究涉及本土中國人和生活在美國的華裔求助行為的比較。在理論性探討方面,有個別文獻對中國人的“求一助”文化做出了分析。國內研究者關注的問題大致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對象面對心理困擾時的一般求助傾向,二是影響他們求助的原因。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研究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傮w來說,這些研究還明顯處在初步的試探性工作階段??v觀國內外對求助行為的研究,他們的研究:(1)較多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角進行研究,較少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視角進行探討。(2)較多關注影響求助行為的因素以及求助行為的文化研究,而忽略對求助行為的方式的研究(3)在研究對象上,過分集中于大學生,對兒童的求助行為研究較少。(二)國內研究現狀1.幼兒告狀行為的特點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分析幼兒告狀行為的特點多集中在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決定其告狀特點。有研究者對某一階段的幼兒告狀行為進行了研究:鄭名在研究中指出“4-5歲幼兒的告狀行為與幼兒道德發(fā)展的特點有關、與幼兒的活動類型有關、與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有關、與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王春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其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淺析幼兒告狀行為的年齡特點:(1)小班幼兒的告狀主要表現在“爭搶玩具”的糾紛中;(2)中班幼兒的告狀主要表現在“引起成人注意”;(3)大班幼兒的告狀主要表現為“表達思想分歧”。2.探討了幼兒告狀的原因在探討幼兒告狀的原因方面,我國學者從多個視角對之進行了探討:鄭名《4-5歲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幼兒告狀是由于幼兒人際關系的變化引起的,因為從3歲開始,幼兒的人際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主要和成人的關系,開始向同齡人關系過渡。這種人際關系的變化容易出現人際沖突,引發(fā)幼兒告狀行為”,其研究表明幼兒告狀行為是由道德感激發(fā)的。3歲后幼兒的道德感發(fā)展起來,3-5歲的幼兒比較明顯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當同伴的行為不符合道德標準時會引發(fā)幼兒的告狀行為;王春燕《對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2014)的研究認為“幼兒告狀是由于缺乏交往技能和解決糾紛能力、由于嫉妒和同伴間的競爭引起的;邢少穎《3-7歲兒童告狀行為的初步研究》(2014)在其研究中表明“幼兒告狀是幼兒接觸生活,尋求心理平衡的表現;是幼兒認識社會,解決疑難問題的方式;也有研究表明幼兒告狀是為了“尋求保護”,可以看出他們都從幼兒自身的內部因素探討幼兒告狀的原因。3.如何對待和解決幼兒告狀行為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多,但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改變教育方法等方面;如要從“幼兒告狀的性質”、“幼兒告狀的內容”、“被告幼兒的行為表現”、“告狀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等幾方面提高對“幼兒告狀”的分析評判能力;要具體分析幼兒告狀,從孩子的告狀中,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其他孩子的活動狀況,然后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和心理需求,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己有的研究揭示了幼兒告狀行為的一些基本特點和規(guī)律,但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多從經驗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總結、歸納,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在對幼兒告狀行為原因分析方面對幼兒的心理探析方面較多,其實幼兒告狀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特點還與幼兒生理、后天社會文化環(huán)境及成人的教育教養(yǎng)方式有關。(2)從心理學、教育學探討幼兒告狀行為比較普遍,其實“幼兒告狀行為是我國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特有的一種比較典型的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常見的行為之一?!?“但從社會學、文化因素的角度研究的幼兒告狀行為較少。(3)在對幼兒告狀行為特點整體研究方面,偏重年齡特點特別是某一年齡階段,而對幼兒告狀行為特點系統(tǒng)研究尚不多見。這種研究現狀對于我們深入、準確地把握幼兒告狀行為—這一我國幼兒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現象是不夠的,本研究通過將搜集到的案例用定量描述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特點進行系統(tǒng)研究。二、查閱中外文獻資料目錄[1]C.U.Shantz,b.H.Hay,N.Eisenberg,lkvyo.ThePowerStrategiesofJapaneseChildrenInInterpersonalConflict:EffectsofAge,Gender,andTarget.JourmalofGeneticPsychology.Sep90.2004.349-350[2]E.Caplan.AnEthologicalStudyofPeacefulAssociativeOutcomestoConflictinPreschoolChildren.ChildDeveloopment.2004.55.1098-1102[3]N.Eisenberg&Garvey.D.MandMintz.L.M.Maleroleandgenderroleconflict:Relationstohelpseekinginmen.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08,6,295-300[4].Brenner&Mueller.Inpress.Thefirsttwoyearsofschool:Teacher-childrelation-shipsanddiretionsinchildren’sclassroomadjustment.DevelopmentandPsychology.2010[4]鄭名.4-5歲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調查與研究,2014.1[5]工春燕.對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山東教育,2014.7,8[6]邢少穎.3-7歲兒童告狀行為的初步研究.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4.1[7]鐘曉蘭.幼兒“告狀”行為分析與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5):250.[8]劉瑩琦.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與指導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68-169.[9]陸麗萍.幼兒告狀行為狀況及其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0):111-112.[10]李雨姝.小班幼兒告狀行為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05):186-187.[11]莊碧穎.淺議幼兒告狀行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3):96.[12]張博南.教師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2):53-54.[13]李雪玉,汪亞男.幼兒告狀行為之解析與應對策略[J].知識經濟,2015,(03):132.[14]呂紀增.幼兒園幼兒受到攻擊后告狀行為的發(fā)生與發(fā)展[J].心理研究,2013,(05):81-85.[15]莊文婷,劉昌仁.不同寬恕水平的幼兒告狀行為的比較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9):188-189.[16]韓曉.淺談幼兒的告狀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2012,(08):154.[17]韓欣燁.知幼兒,懂幼兒,才能育幼兒--淺析幼兒[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