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_第1頁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_第2頁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_第3頁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_第4頁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解析)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檢測

(一)基礎知識

1.中國書法歷經演變而產生不同的字體,如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請賞讀這幅書法作品,說出其字體,并用楷體將“少年易老學難成”的下一句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在田字格內。

字體

2.下面加點詞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硯冰(yàn)耄老(mào)嗜學(shì)俟其欣悅(sì)

B.碩師(shuò)裘葛(qiú)逾約(yú)既加冠(guān)

C.皸裂(jūn)叱咄(duō)凍餒(něi)負篋曳屣(qièxǐ)

D.媵人(yǐng)容臭(chòu)為贄(zhì)以衾擁覆(qīn)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

擎蒼()貂裘()鬢微霜()

千騎()酒酣()何妨()

譴馮唐()麾下()炙()

了卻()

4.選出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

A.二者不可得兼得兼:同時得到

B.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C.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D.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加什么

5.對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換)

B.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樣子)

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平民)

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感謝)

6.下列語句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B.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C.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D.豈他人之過哉

7.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余/因得/遍觀群書。B.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D.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二)古詩文名句默寫

8.按要求默寫。

(1)塞下秋來風景異,。

(2),八年風味徒思浙。

(3)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4)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描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的句子是:,。

(5)秋瑾《滿江紅》中,表述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的句子是:?!

(6)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運用典故,正面揭示了和征人們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三)綜合性學習

9.孝心是連接親情的橋梁和紐帶,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你所在的班級開展“孝親敬老”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1)任務一:請你根據上圖,用簡潔的語言表述甲骨文“孝”字的造字本意。

(2)任務二:下面是“孝”字不同的字形,選項中與字形依次相匹配的一項是()

A.楷書草書隸書行書B.行書隸書草書楷書

C.隸書楷書行書草書D.草書行書楷書隸書

(3)任務三:小高和小新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在看上面資料時,兩人聯(lián)想到《儒林外史》和《水滸傳》并進行了熱烈討論,請你幫忙完成下面的對話。

小高:我對《儒林外史》中的郭鐵山印象很深刻,從他風餐露宿,尋找父親幾十年;找到后,已經出家的父親拒絕認親,他卻就地住下侍奉父親,父親去世后背他的骸骨回鄉(xiāng)安葬等事例能看出他很孝順。

小新:我覺得《水滸傳》中的李逵也很孝順,因為a。

小高:《水滸傳》中的b也是一個孝的人,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為重,冒險回村接父親上梁山避禍。

(4)任務四:在“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一回中,宋江和公孫勝都顯出了為人子的一片孝心,但兩人盡孝時的動機又各有不同,請你簡要分析。

10.學校舉行“走近蘇軾”的主題活動。閱讀下面相關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1)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擅長寫行書、楷書。下面是同學們對蘇軾的《寒食帖》的賞析,請選出理解正確的一項()

A.字體方正穩(wěn)健,用筆雄健有力,猶如錚錚鐵骨。

B.字體古樸典雅,字形修長,筆畫圓潤。

C.字體大小參差,筆勢高低起伏,痛快淋漓。

D.行文疏密有度,筆畫連綿,如驟雨旋風。

(2)蘇軾不僅是詩文大家,在對聯(lián)方面也造詣頗深。下面是蘇軾的對聯(lián),在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將這副對聯(lián)補充完整,正確的一項是()

舞袖翩翩,①搖千尺龍蛇動。

歌喉婉轉,②撼③風雨寒。

A.①影②聲③云霄

B.①影②聲③半天

C.①聲②影③云霄

D.①聲②影③半天

(3)王國維提到的“屈子、淵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學家,“子美”是的字,“子瞻”是蘇軾的字。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議論性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為什么經典值得反復品讀?

①經典是說不盡的。對于經典,人們總要追問,何謂經典?哪些是經典?經典是怎樣確立的?又是什么時候被確認的?這些,自然是見仁見智了。然而我們又不能不對經典的含義尋找出一種共識。

②在關于經典的多重含義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進入了文化史、文學史,并在文化發(fā)展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劃時代意義以及永恒藝術魅力的作品。它們往往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完美的體現(xiàn),按先哲的說法,它們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③我們不妨拿出幾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經典小說文本,說明它們是如何從不同題材和類型共同敘寫我們民族心靈史的。

④看《水滸傳》,我們會感到一種粗獷剛勁的藝術氣氛撲面而來,有如深山大澤吹來的一股雄風,使人頓生凜然蕩胸之感。剛性雄風,豪情驚世,不愧與我們民族性格中陽剛之氣相稱。據我所知,在世界小說史上,還罕有這樣傾向鮮明、規(guī)模宏大的描寫民眾抗暴斗爭的百萬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簡單評判的小說。

⑤《西游記》是一部顯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說。吳承恩寫了神魔之爭,但又絕不嚴格按照正與邪、善與惡劃分陣營。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時把愛心投向魔,又不時把憎惡拋擲給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在他犀利的筆鋒下,神、道、佛從神圣的祭壇上被拉了下來,顯現(xiàn)了它的原形?!段饔斡洝凡皇且徊咳珓偱渴降男≌f,諷刺和幽默貫串全書,我想,只有心胸開朗、熱愛生活的人,才會流露出這種不可抑制的幽默感。應當說,吳氏是一位溫馨的富于人情味的人文主義者。

⑥《儒林外史》在當時的小說界也是別具一格。吳敬梓在小說中,強烈呼喚人們在民族文化中擇取活力不斷的源泉,即通過知識分子群體的、批判的自我意識,來掌握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把沉淀于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結構中沒有任何生命力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形態(tài)——八股制藝和舉業(yè)至上主義——特別是那些在下意識層面還起作用的價值觀念加以揚棄,從而笑著和過去告別。

⑦經典的閱讀同樣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初讀經典與重讀經典、淺讀經典與深讀經典的過程,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經典名著經過了時間的淘洗和歷史的嚴格篩選,本身的存在證明了它們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復閱讀;也不僅僅因為隨著我們人生閱歷的積累和文學修養(yǎng)的不斷提升而需要重讀、深讀、精讀,以獲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體驗。

⑧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沖破禁區(qū),經典名著重印,給讀書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氣。然而,這里仍然存在一個閱讀和重讀以及如何重讀經典的問題。不可否認,經典對一些讀者也許只是被知曉的程度,或只限于了解書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對作品本身卻知之甚少。即使讀過,有時也只是淺嘗輒止。而重讀或深閱讀卻絕非“再看一遍”,如果僅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無用的重復。

⑨事實是,讀書是純個體活動。我們讀一本書,讀得再深再透也只是個人的視角和體驗。而一部經典名著,當然不是給一個人、一群人看的,無數人都會讀它,這就會有千千萬萬種不同的讀法、不同的心靈體驗。在閱讀這個領域倒不妨借用這句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⑩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的經典,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對它的核心價值應深懷敬畏之心。

當然,事情還有另一面,時代的喧囂與浮躁風氣,使商業(yè)因子太多地滲入到閱讀世界。人們不妨看看大大小小的書店里那“經典”的盛況:“經典小說”“經典美文”“經典抒情詩”……可以說濫用“經典”之名已然成風;而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解讀”經典也隨風而生。這種功利虛幻癥的蔓延,令人感嘆。今天,我們呼喚閱讀經典,乃是一種文化上的渴望。在商業(yè)大潮和浮躁氛圍下,我們更需要精神的滋養(yǎng)、心靈的脫俗。文學藝術是最貼近人類靈魂的。我們的使命是把閱讀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因為閱讀經典已經進化成了我們生命的一種欲望。

1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論述突出了兩個重點:一是論述了經典作品是如何從不同題材和類型共同敘寫我們民族心靈史的。二是論述了要在反復的閱讀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

B.④——⑥段主要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證明了經典作品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書”。

C.本文倡導我們走出經典閱讀的誤區(qū),培育健康閱讀心態(tài),獲得和別人一樣的閱讀體驗。

D.文章采用問題式標題,喚起閱讀興趣,引人深思。

12.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3.經典名著中有一些“真假難辨”的情節(jié),通過比較閱讀我們可以有更深入的認識。請你根據表格的相關內容填上空。

真假牛布衣真假美猴王真假黑旋風

出處《儒林外史》《西游記》《水滸傳》

人物真詩人:牛布衣假詩人:①真美猴王:孫悟空假美猴王:②真黑旋風:李逵假黑旋風:③

情節(jié)梗概④冒充唐僧師徒取經,與孫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⑤

閱讀心得心得一:⑥心得二:假的真不了,邪不壓正!心得三:原來李逵也有善良、孝順的一面!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

14.漢語詞義豐富,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義可能完全不同。請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詞語語境一語境二

奉:①侍奉;②供給;③接收今為妻妾之奉為之:侍奉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也(《送東陽馬生序》)(1)(填序號)

本:①原來的,固有的;②本來,原來;③本源此之謂失其本心:(2)(填序號)臣本布衣(《出師表》):本來,原來

15.把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16.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使文章富有趣味,請任選一例,具體談談其有何作用。

17.孟子的“本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下面的鏈接材料,田英是否可以作為本文“勿失本心”的賢者的論據呢?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佛盻①于中牟②叛,召大夫而盟曰:“從我者賞之,不從我者罰之?!碧镉⒃唬骸拔崧劻x死者不辟鐵鉞③之威,義窮者不受軒冕④之賜。無義而生,不如有義而死。吾不從也?!奔跋遄英菁葟椭心仓眩勌镉⒘x,召而賞之。英辭不受,曰:“一人受賞,眾人有慚色。英若受賞,則中牟之士盡愧矣?!?/p>

①佛盻(bìxī):人名。②中牟:地名。③鐵鉞(yuè):兵器名,形狀像大斧,用于行刑。④軒冕:卿大夫的車乘和禮服。借指官位爵祿。⑤襄子:即趙襄,人名。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師川外甥奉議①:別來無一日不奉思。春風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棄人事,盡心于學。前承示諭:“自當用十年之功,養(yǎng)心探道?!泵吭亣@此語,誠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刷前人之恥②。然學有要道,讀書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不虛用功。又欲進道,須謝去外慕,乃得全功。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則言下理會。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識潁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

(節(jié)選自黃庭堅《與徐甥師川》,有刪改)

①奉議:官名。②恥:羞愧之心。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父母歲有裘葛之遺遺:

(2)非天資之卑卑:

(3)前承示諭諭:

(4)誠能如是誠:

1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懸()

A.令諸生學于太學盡心于學

B.足以追配古人皆以美于徐公

C.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自當用十年之功

D.豈他人之過哉以其境過清

20.用“/”中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三處。

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1.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

(2)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跪走

22.兩文中的兩位長輩就“怎樣才能學有所成”的問題,分別給出了建議。其中文建議,文建議。

(六)詩歌鑒賞

23.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兩首詞都是豪放詞的代表作,請結合兩首詞的具體意象,談談你對豪放詞中“豪放”一詞的理解。

(七)寫作

24.作文。

中國夢,若耀眼的火炬,點燃我們奮斗的激情;像深邃的星空,激發(fā)我們奮進的壯志;似皎潔的皓月,照亮我們拼搏的征途……也許逐夢的歲月異常艱苦,逐夢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們心底深藏夢想,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止,夢想之花就一定會絢爛綻放。

請以“我從未停止追夢的腳步”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書寫要正確、規(guī)范、美觀。

1.

試卷第8頁,共9頁

試卷第1頁,共9頁

參考解析:

1.隸書,一寸光陰不可輕或一寸光陰不可輕。

此題考查學生對書法作品的賞析能力以及規(guī)范書寫漢字的能力。仔細觀察這幅書法作品,發(fā)現(xiàn)字體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故判斷出為隸書。“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說明人生到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漢字的書寫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現(xiàn)在的許多中小學生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連筆畫的先后順序都沒掌握。筆劃要清楚,要寫成方塊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適。此題要注意“陰”“輕”的結構要安排好。

2.D

D.媵人(yǐng)——(yìng),容臭(chòu)——(xiù);

故選D.

3.zhàngyānqiāngqíngdiāoqiúbìnjìhānfángqiǎnhuīzhìquè

關于字音,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注意通假字的讀音,要讀所通之字的讀音。注意“嶂”“鬢”“擎”“騎”“酣”的讀音。尤其注意“騎”是多音字,在這里讀“jì”。

4.D

本題考查詞語理解。

D.句意為: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何加:什么好處(利益)?

故選D。

5.D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D.句意為:秦王面露膽怯之色,直身跪著,向唐雎道歉。謝:道歉;

故選D。

6.A

A.“支”通“肢”。

7.C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這句話的意思是: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游。根據語意及語法結構,正確朗讀節(jié)奏應是: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故選C。

8.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歌殘終破楚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雁、殘、蹴爾、屑、的盧、霹靂、莽、衫、濁、燕然”等字詞容易寫錯。

9.(1)“孝”上半部分是朝天豎起的長發(fā),代表長者;下半部分“子”代表年輕人,意思是年輕人背著老人。

(2)C

(3)a.他落草梁山之后,長途跋涉接母親上山享福,母親被老虎吃掉后更是怒殺四虎。b.宋江(及時雨)

(4)宋江回老家接老父親上山的一個重要動機是他要制造一個“天授神權”的故事,證明自己才是梁山泊寨主。公孫勝以借看老娘為名離開梁山是因為他看清了宋江的真實用心和晁蓋宋江之間的矛盾,決定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1)考查漢字知識。根據平時積累作答?!靶ⅰ笔菚庾帧S^察材料一,最右側的“孝”字,上半部分是朝天豎起的長發(fā),代表長者;下半部分“子”代表年輕人,“老”在上,“子”在下,會合其字,再結合是年輕人背著老人的畫面可知,“孝”意思是年輕人背著老人,父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須子女背著代步,其中充滿著感恩、報恩、關懷之意。

(2)考查對書法字體特征的了解和掌握。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輕重頓挫富有變化;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草書結構省簡、筆畫糾連,書寫流暢迅速;行書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既有草書筆勢流動的特點,又有楷書的端正平穩(wěn)的特點。

第一個“孝”字:結體扁平、工整精巧,輕重頓挫富有變化,是隸書;

第二個“孝”字:形體方正,筆畫平直,是楷書;

第三個“孝”字: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既有草書筆勢流動的特點,又有楷書的端正平穩(wěn)的特點,是行書;

第四個“孝”字:結構省簡、筆畫糾連,書寫流暢迅速,是草書;

故選C。

(3)考查對名著內容的理解。

第一空,李逵跟著宋江上了梁山,看見別人都把家人接上山來吃好喝好,不禁思念起自己的老母來,遂下山接母。他有一兄,與其甚為不睦,因早年李逵犯過事情,有官司在身,其兄長知其回家后打算告官發(fā)一筆財,情急之下李逵背母出走,不料母喪虎口,李逵悲憤至極,端了虎窩,遂有李逵殺四虎的故事。

第二空,聯(lián)系“他迫不得已在梁山落草后,仍以老父安危為重,冒險回村接父親上梁山避禍”的內容可知,b是宋江。宋江不聽晃蓋勸阻,回家搬取老父,被官軍追趕,在玄女廟里躲避。九天玄女用酒、棗相待宋江,又賜三卷天書,贈四句詩。天明欲回。李逵來救,晃蓋又派人接宋太公上山,與宋江相會。

(4)考查對名著《水滸傳》的閱讀積累與評價。

宋江回老家搬取老父親上山理由有兩個:一是恐老父存亡不保。江州劫法場,攻打兩州城后,朝廷必然要追究主犯宋江的責任,并連累家中老父。搬取老父上山,這是盡孝之舉,人倫中的大事。二是絕自己掛念顧慮。搬取老父上山,可以安心在山,與兄弟們聚義,一起干一番事業(yè)。宋江說要盡孝,自己躲到過道村去尋那無字天書去了。是晁蓋率眾人全力而為才保了他的命,才有了他與父親在梁山團聚,才有了梁山大擺了三天宴席,以表現(xiàn)慶賀,可見晁蓋為人厚道、真誠、講情義??伤谓f:今日父子團圓相見,皆賴眾兄弟之力也!不見他對晁蓋一絲感激之情,可見他眼中沒有晁蓋這個大哥。他其實最重要的動機是他要制造一個“天授神權”的故事,證明自己才是梁山泊寨主。

宋江接老爹上梁山,引出公孫勝也要盡孝。公孫勝借看老娘為名,要離開梁山,是個好理由,但另有隱情,公孫勝看清了宋江的真實用心和晁蓋宋江之間的矛盾,決定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明白宋江葫蘆里的藥,但不能講。當宋江說:先生何不將帶幾個人去,一發(fā)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孫勝回道:老母平生只愛清幽,吃不得驚唬,因此不敢取來。公孫勝這話表述了他內心的真實,是他怕宋江才一走了之,如何敢接母親來梁山。

本題解析不唯一,簡要分析出即可。

10.(1)C(2)B(3)杜甫

(1)《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述了蘇軾當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寫的。書法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逗程吩跁ㄊ飞嫌绊懞艽螅环Q為“天下第三行書”。

A.“字體方正穩(wěn)健”賞析有誤;

B.“筆畫圓潤”有誤;

D.“筆畫連綿”有誤;

故選C。

(2)根據對聯(lián)的內容“舞袖翩翩”,后面①空應是“影”;下聯(lián)“歌喉婉轉”,②空應用“聲”。上聯(lián)中的“千尺”,下聯(lián)中③空應用“半天”來對。故選B。

(3)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11.C12.補充論述,結合當下閱讀氛圍,呼吁把經典閱讀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升華主題。13.牛浦郎或牛浦六耳獼猴李鬼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當時已經去世的一位詩人牛布衣的詩集,就冒充牛布衣,搖身一變成了著名詩人。李逵識破假冒自己的李鬼,初因其謊稱家有老母而心生惻隱,后撞破其奸計,怒殺假黑旋風讀書人的互相欺騙,不學無術,后果不堪設想。

1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誤,根據第⑩段“我們的使命是把閱讀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因為閱讀經典已經進化成了我們生命的一種欲望”可以看出本文提倡閱讀經典,而并非走出經典,因此選項“本文倡導我們走出經典閱讀的一誤區(qū),培育健康閱讀心態(tài),獲得和別人一樣的閱讀體驗”是錯誤的。

故選C。

12.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

根據第段“當然,事情還有另一面,時代的喧囂與浮躁風氣,使商業(yè)因子太多地滲入到閱讀世界”可以看出這是對于之前論證的一個補充,屬于補充論證:這種功利虛幻癥的蔓延,令人感嘆。結合“今天,我們呼喚閱讀經典,乃是一種文化上的渴望。在商業(yè)大潮和浮躁氛圍下,我們更需要精神的滋養(yǎng)、心靈的脫俗。文學藝術是最貼近人類靈魂的。我們的使命是把閱讀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因為閱讀經典已經進化成了我們生命的一種欲望”可以看出“把經典閱讀看成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放在當下來看,結合的是當下的閱讀氛圍,再次深化中心論點,并且將主題進行了升華。

13.本題考查名著積累。認真研讀表格信息,根據提示進行信息匯總與篩選。

第①空由出處定位到《儒林外史》篇章,本空考查人物,《儒林外史》里的“真假牛布衣”指的是出身貧苦人家少年牛浦,不愛勞作,一心要往上爬。為了結交官老爺,不惜冒了已死名士牛布衣的名,到處招搖撞騙。后來真牛布衣的老婆牛奶奶尋上門向他要丈夫,兩人吵到縣衙,鬧出了個大笑話。依據此劇情,這空應填寫牛浦或者牛浦郎。第⑥空填寫對這一情節(jié)人物的閱讀心得,它告訴我們讀書人之間互相欺詐,不專心研究學問,會自食其果,引發(fā)的后果將不堪設想。第②空,根據積累可知,假美猴王是六耳獼猴。第③空,由出處定位到名著《水滸傳》,根據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為了讓母親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親上梁山。途中路過一片險惡的松林。在樹林里,李逵遇到了一個冒充自己的面黑如炭的大漢在此攔路搶劫,李逵識破了他的陰謀,就要動手殺掉他,對方卻謊稱自己因老母饑餓才出此下策,李洼心軟,放了他。這時饑餓的李逵也想找處吃飯恰巧遇到一戶人家,沒想到卻是那冒充李逵的惡徒的家,他們想在飯中放藥把李逵毒死,恰好被李逵聽見,李逵將其殺死,并燒掉了賊窩??梢缘玫舰劭諔罾罟?,以上情節(jié)進行梳理概括可得處第⑤空的解析。

14.②①15.(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16.示例一: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表明了人們在所喜愛的兩種事物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擇優(yōu)而取的心理。

示例二:排比。如三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為之”,闡述了人要堅守本心,不能見利忘義。這樣描寫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的力量。17.示例:可以。①面對不義之事,田英寧愿受懲罰,也要堅守道義,這舍生取義的壯舉是其明辨是非之心的體現(xiàn);②在叛亂平定后,不接受賞賜,免讓眾人羞愧,具有惻隱之心。這符合孟子“本心”中的是非之心和惻隱之心。

1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翻譯。

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為: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口體之奉,指吃穿的供給,因此在這里取②的意思;

②句意為: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本,固有的,因此在這里?、俚囊馑肌?/p>

1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

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辯,同“辨”,辨別;何加,有什么益處。

16.本題考查對文章修辭手法的分析。

根據文中“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可以看出,將“生與義”比作“魚和熊掌”,將“舍魚而取熊掌”比作“舍生而取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在兩者不可同時得到的情況下,要取最優(yōu)選擇;根據文中“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可以看出,連用三個“鄉(xiāng)為……今為……”,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人不可以失去羞惡之心,要保持本心,從“宮室之美”到“妻妾之奉”再到“所識窮乏者得我”,層層深入進行論證,句式整齊劃一,增強了語勢。作答本題時,注意區(qū)分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即可。

17.本題考查補充論據。

根據文章論點“勿失本心”即不能丟失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論據應當能夠論證文章的論點。在鏈接材料中,根據“無義而生,不如有義而死。吾不從也”可以看出,田英認為沒有道義地活著,不如有道義地死去。他在面對叛亂面對不義之事時,選擇了堅守道義,舍生而取義,因此可以看出他明辨是非,堅守了本心。符合論點;根據“一人受賞,眾人有慚色。英若受賞,則中牟之士盡愧矣”可以看出,田英在面對封賞時,為了不讓他人感到羞愧,因而拒絕一人接受賞賜,能夠看出他擁有惻隱之心,沒有丟失本心。符合論點。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因此,人們所追求的有超過生命的,人們所憎恨的有超過死亡的。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佛盻在中牟縣發(fā)動叛亂,召集士大夫們締結盟約說:“順從我的人(我就)賞賜他,不順從我的人(我就)懲罰他?!碧镉⒄f:“我聽說為了合乎正義的事情而(甘愿)受死的人不躲避砍頭的威懾,為了合乎正義的事情而甘愿窮困的人不接受官位爵祿的賞賜。沒有道義地活著,不如有道義地死去。我是不會順從的?!钡鹊节w襄已經平定了中牟的叛亂后,聽說了田英的義舉,召見(田英)要獎賞他。田英推辭不肯接受,說:“一個人受到賞賜,(會讓)很多人有慚愧的臉色。我如果接受賞賜,那么整個中牟縣的士人全部要感到羞愧了?!?/p>

18.給予、贈送低下告訴確實、的確19.A20.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21.(1)不必像我那樣親手鈔寫,向別人借來才能看到。

(2)讀書時先要將房間打掃干凈,點上香,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22.甲專心致志地學習乙主動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問題;拒絕外界的各種誘惑,靜心學習

1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

(1)句意: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遺:給予、贈送;

(2)句意:(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卑:低下;

(3)句意:不久前你告訴我說。諭:告訴;

(4)句意:確實要能這樣。誠:的確,確實。

19.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意義與用法。

A.都是介詞,在;

B.動詞,夠得上/動詞,認為;

C.代詞,他們/助詞,的;

D.名詞,過錯/副詞,過于。

故選A。

2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結合“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分析,“少年志氣方強”是主謂短語,故在“強”后斷句;“時能如此”中省略了主語,“時”是定語,“能”是謂語,“如此”是賓語,成分完整,故在“此”后斷句;“半古之人”充當“時能如此”的補語,故在“人”后斷句;再結合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氣剛強,若能經常如此,只要花費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斷句為: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做到詞達句順。

(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若(像),手錄(親手鈔寫),假(借),諸人(別人)”要正確理解;

(2)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凈室(將房間打掃干凈),心意(精神,注意力),跪走(分散)”要理解正確。

22.本題理解概括文章內容。

結合文“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可知,認為太學生中如果學業(yè)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yǎng)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不如用心專一(專心致志),不能說是別人的過錯;據此可知,針對“怎樣才能學有所成”的問題,提出了專心致志地學習的建議;

結合文“然學有要道,讀書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不虛用功。又欲進道,須謝去外慕,乃得全功。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則言下理會”可知,認為學習要有恰當的方法,讀書必須一字一句地仔細琢磨,自己去尋求解析,才可以體會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這樣就不會白用功。要想進一步地深入鉆研,就得拋開學習之外的各種貪戀,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讀書時要先把居室打掃干凈,點燃盤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對書中之言心領神會。據此可知,針對“怎樣才能學有所成”的問題,提出了主動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問題;拒絕外界的各種誘惑,靜心學習的建議。

參考譯文:

如今的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yè)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獲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后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yè)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yǎng)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師川外甥:別后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風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雙親的余暇,一定能夠拋開人世間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學習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說:“自己應當用功十年,修養(yǎng)心性,研討學問?!蔽颐棵繉Υ速潎@不已。真要能這樣,那就足以追趕上古人的造詣了。然而學習要有恰當的方法,讀書必須一字一句地仔細琢磨,自己去尋求解析,才可以體會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這樣就不會白用功。要想進一步地深入鉆研,就得拋開學習之外的各種貪戀,這樣才能獲得成功。讀書時要先把居室打掃干凈,點燃盤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對書中之言心領神會。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氣剛強,若能經常如此,只要花費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資聰穎,一定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詳細地說了這些。

23.示例1:豪放表現(xiàn)在塑造了勇武且充滿了豪情壯志的人物形象?!督亲印分?,詞人左手牽著黃犬,右手舉著蒼鷹,戴著華麗的帽子,穿著皮衣,英姿勃發(fā),又寫到他要親自馬前射虎,要和孫權一決高低,還寫到他心胸開闊、膽氣豪邁,充滿豪情。《破陣子》中,詞人醉酒后挑亮燈芯,看著寶劍,想回到吹著號角的軍營,在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還寫到想象中他在戰(zhàn)場上騎著快馬,拉著弓,所向披靡,形象勇武,充滿豪情壯志。

示例2:豪放表現(xiàn)在壯闊的景象?!督亲印分?,寫到狩獵的隊伍像風一樣卷過平坦的山崗,速度快、浩浩蕩蕩,場面壯闊;《破陣子》中,寫將士們在享用酒食,意氣風發(fā),軍營里響起粗獷的軍樂,秋天正在校閱軍隊,軍容整肅,畫面也很壯闊,還寫到了戰(zhàn)場上飛快的駿馬、發(fā)出響雷般巨響的弓箭,表現(xiàn)出了所向無敵之勢。

本題考查詩歌的風格。兩首詞都是豪放詞的代表作,都與殺敵報國有關?;卮鸫祟}需結合兩首詞的具體意象,意象是用來承載詩人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從人物形象來說: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詞人描寫了“黃”“蒼”“帽”“裘”“胸膽”“鬢”“雕弓”等意象?!白鬆奎S,右擎蒼。錦帽貂裘”描繪出詞人左手牽著黃犬,右手舉著蒼鷹,戴著華麗的帽子,穿著皮衣,英姿勃發(fā)的形象;“胸膽尚開張”寫出詞人心胸開闊、膽氣豪邁,充滿豪情;“雕弓”“親射虎,看孫郎”又寫到他要親自馬前射虎,要和孫權一決高低,抒發(fā)了詞人老當益壯、壯心不已的豪情。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詞人描寫了“燈”“劍”“角”“營”“馬”“弓”等意象?!白砝锾魺艨磩?,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寫詞人醉酒后挑亮燈芯,看著寶劍,夢中回到吹著號角的軍營,起筆便充滿豪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描繪戰(zhàn)馬飛奔,強射彎弓的戰(zhàn)斗場面,寫詞人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形象勇武,充滿豪情壯志。

從詞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