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人教語文必修下冊同步練習(xí)2燭之武退秦師(原卷+解析)第一單元
2燭之武退秦師
一、語言運用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D)
A.且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B.夜縋而出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C.若不闕秦闕:侵損、削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
“微”,非,無,沒有。句意:(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伊之狐言于鄭伯曰且貳于楚也
B.敢以煩執(zhí)事闕秦以利晉
C.子亦有不利焉將焉取之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都是表對象,對。B介詞,拿/連詞,來;C語氣詞,可不譯/疑問副詞,哪里;D使動用法,使……成為疆界;名詞,疆界。
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之”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A)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過也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來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晉,何厭之有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
①無意義,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為:我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②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為:這是我的過錯。③無意義,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為:鄰國的勢力變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④無意義,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⑤無意義,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為:您是知道的。⑥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原句為“有何厭”。句意為: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⑦代詞,他。句意為:依靠人家的力量反過來傷害人家。⑧代詞,指這件事。句意為:損害秦國的利益來有利于晉國,希望您好好考慮考慮這件事。⑨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為:沒有那人的力量,我不能到達這個地步。因此,①③④⑤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⑨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⑥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⑦⑧都是代詞。
4.下列句中加點詞名作狀最多的一項是(D)
A.既東封鄭夜縋而出視為止道芷陽間行
B.燭之武退秦師鄰之厚,君之薄也范曾數(shù)目項王共其乏困
C.沛公軍霸上吾得兄事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越國以鄙遠
D.良庖歲更刀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常以身翼蔽沛公
項伯夜馳之沛公軍
A.“既東封鄭”,東:在東邊,名詞作狀語。句意:(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夜縋而出”,夜:在夜晚,名詞作狀語。句意:在夜里用繩索拴住燭之武從上往下放,出了城門;“視為止”,視:眼睛,動詞活用為名詞。句意:眼睛集中到一點;“道芷陽間行”,間:秘密地。句意:選擇了通往芷陽的小路秘密地走。B.“燭之武退秦師”,退,使……撤退,使動用法。句意:燭之武使秦國的軍隊撤退;“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變雄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句意:鄰國的勢力變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使眼色,名詞活用為動詞。句意: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句意:(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C.“沛公軍霸上”,軍,駐軍,名詞活用為動詞。句意:沛公在霸上駐軍;“吾得兄事之”,兄,像對待兄長一樣,名詞作狀語。句意:我得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稱王,名詞活用為動詞。句意: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guān)中王;“越國以鄙遠”,鄙,把……當(dāng)作邊邑,名詞活用為動詞。句意: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dāng)作邊邑。D.“良庖歲更刀”,歲,每年,名詞作狀語。句意:技術(shù)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在早上,名詞作狀語。句意:在早晨剛剛渡河回國,在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名詞作狀語。句意: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沛公;“項伯夜馳之沛公軍”,夜,連夜,在夜晚,名詞作狀語。句意:項伯連夜趕到劉邦的軍營。
5.下列語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
例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A.是寡人之過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佚之狐言于鄭伯
D.晉軍函陵
例句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君有益”。A.判斷句,“是……也”表判斷。B.“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到不了這個地位”。不是特殊句式。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鄭伯言”。D.省略句,應(yīng)是“晉軍(于)函陵”。
6.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B.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紀(jì)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D.“秦晉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聯(lián)姻,是國家之間的聯(lián)合,但后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秦晉之好”。
“紀(jì)傳體史書”錯?!蹲髠鳌肥蔷幠牦w史書。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燭之武顧全大局。面對鄭國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個人恩怨,毅然擔(dān)負(fù)起出使秦國的重任。
B.燭之武反客為主。他對秦穆公說,滅亡鄭國是讓秦賠上自己的鄰國來增加晉國的勢力并削弱自己。
C.燭之武富于謀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許諾,愿為秦國提供好處;一面利用秦、晉矛盾,施行離間之計。
D.燭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國家危亡之時出使,不卑不亢,從容辭令,說服秦國退兵護鄭,不失本國尊嚴(yán)。
“燭之武反客為主”錯誤,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燭之武圍繞著秦、晉、鄭三國的利害關(guān)系,離間秦、晉的聯(lián)合行動,他先坦言鄭國亡定了,接著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與鄭相隔遙遠,晉、鄭卻是近鄰,滅掉鄭國無形中增加了晉國的土地和實力,而相對削弱了秦國國力,這不能不讓秦穆公對伐鄭是否損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問,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秦國不會幫助晉國成就霸業(yè)而使自己國力相對削弱。所以這里燭之武并沒有“反客為主”。
8.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答: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dāng)作邊邑,您知道這一定很困難啊。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晉國)增加土地呢?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答:如果放棄攻打鄭國,把鄭國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往時,(鄭國)就能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④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例句: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B.越國以鄙遠
C.晉軍函陵
D.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例句:“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乏的東西。句意: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狈Φ臇|西。A.“東”,名詞作狀語,在東邊。句意: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B.“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此處指鄭國。句意: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C.“軍”,名詞作動詞,駐扎。句意:晉軍駐扎在函陵。D.“賜”,動詞作名詞,恩惠。句意: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D)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是寡人之過也
B.以其無禮于晉/吾其還也
C.以其無禮于晉/以亂易整,不武
D.以其無禮于晉/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A.“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句意: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爸?,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這是寡人我的過錯。B.“其”,代詞,指代鄭國。句意: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捌洹保Z氣副詞,可譯為“還是”。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C.“以”,副詞,因為。句意: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耙浴保樵~,用。句意:用混亂相攻取代和諧一致。D.“于”,介詞,對。句意: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于”,介詞,對。句意:佚之狐對鄭文公說。
1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C)
A.追溯晉國曾背叛秦國的歷史,瓦解秦晉聯(lián)盟,是燭之武說服秦國撤軍的策略之一。
B.晉文公拒絕了子犯請求攻擊秦軍,并說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還也”,表現(xiàn)了他對秦穆公當(dāng)年幫助自己回國當(dāng)上國君的答謝,也有面對秦軍違約撤退的無奈。
C.秦晉因“利”聯(lián)合共伐鄭國,盟約在前,但秦軍又因鄭國“利”誘而單方面撤軍,違背了“禮”。由此可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在逐“利”之時已完全不受“禮”的約束。
D.燭之武對鄭文公的請求先“辭”后“許”,雖有對自己有才華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了他在重兵壓境、國家危難的情況下,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
“由此可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在逐‘利’之時已完全不受‘禮’的約束”說法錯誤。從晉公的話“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可以看出,春秋中有的君主還是比較注意“禮”的。
12.請把文中畫線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譯文: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兩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工事,這是您所知道的。
13.本文的對話描寫極具藝術(shù)效果,不僅暗示了事件的發(fā)展,還滲透了的褒貶,請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
答:在燭之武與鄭公的對話中,燭之武對自己早年不受重用進行了抱怨,而后為了國家還是同意去秦營游說秦伯。從中可以看出對燭之武以國為重的贊許,也對鄭伯勇于認(rèn)錯的態(tài)度的肯定。而在燭之武與秦伯的對話中,通過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強調(diào)滅亡鄭國并不符合秦國的利益,而秦伯欣然同意撤軍,從中可以看出秦伯見利忘義的嘴臉。而在子犯與晉公的對話中,則是表現(xiàn)出晉公注重“禮義”,暗含了對晉公的贊美。
?閱讀提升練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乙)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晉大臣,欲入重耳。晉許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文公使人殺子圉。子圉是為懷公。其秋,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于晉、秦。秦繆公①將兵助晉文公入襄王,殺王弟帶。二十八年,晉文公敗楚于城濮。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晉亦罷。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
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繆公問蹇叔、百里奚,對曰:“徑數(shù)國千里而襲人,希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不可?!笨姽蛔硬恢参嵋褯Q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繆公聞,怒曰:“孤發(fā)兵而子沮哭吾軍,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倍贤?,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于殽厄矣?!比甏?,秦兵遂東,更晉地,過周北門。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北粱嵷溬u賈人弦高,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jǐn)修守御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鼻厝龑④娤嘀^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睖缁;?,晉之邊邑也。當(dāng)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遂墨衰绖②,發(fā)兵遮秦兵于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
(節(jié)選自《史記·秦本紀(jì)》)
①秦繆公(?—前621),也作秦穆公。②衰绖(cuīdié):古代喪服。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B.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C.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D.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吾”作為“決”的主語,不能斷開,排除A、D?!鞍倮镛勺用厦饕暋滓冶睘椤皩ⅰ钡闹髡Z,“將兵”前面不能斷開,排除B。
15.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文公當(dāng)時為侯爵,故稱“晉侯”;秦穆公當(dāng)時是伯爵,故稱“秦伯”。
B.《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C.《左傳》是一部紀(jì)傳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和《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D.“君”“子”用作尊稱,相當(dāng)于“您”;“執(zhí)事”用作敬稱,稱對方,相當(dāng)于“您”;“孤”用作古代王侯的自稱,相當(dāng)于“我”。
“《左傳》是一部紀(jì)傳體史書”錯誤,《左傳》是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燭之武臨危受命,分清利害,指出滅掉鄭國不僅會利晉而無益于秦,還會給秦國留下隱患,最終說服秦君退兵,保全了鄭國。
B.秦穆公重利輕義,相機而行。秦穆公先是助晉圍鄭,認(rèn)清利弊之后棄晉而與鄭結(jié)盟,但后來有人出賣鄭國時,又不惜勞師襲遠攻打鄭國。
C.燭之武和弦高都以言辭使秦師退兵。燭之武語氣謙卑,委婉曲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弦高語氣恭敬,柔中帶剛,看似委婉的言辭中含有對秦國的警告。
D.甲乙兩文都介紹了燭之武退秦師這一事件。甲文敘述詳細(xì),重在分析因果,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乙文敘述較簡單,重在介紹過程。
“重在分析因果”“重在介紹過程”錯誤。應(yīng)該是甲文重在過程,乙文重在因果。甲文指出亡鄭于秦?zé)o益,但接著又退一步說,緊接下去就緊逼一步說明亡鄭對秦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最后風(fēng)波終于平息。重在過程。乙文,結(jié)合乙文“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分析,側(cè)重分析因果。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文:削減秦國土地來使晉國得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2)遂墨衰绖,發(fā)兵遮秦兵于殽。
譯文:于是把喪服染成黑色,發(fā)兵在殽山阻截秦軍。
18.根據(jù)材料甲,請簡要概括燭之武的人物形象,注意分析出人物的多面性。
答:(1)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2)知難而上的勇士;(3)機智善辯的辯士。
參考譯文:
乙
二十四年春天,秦國派人告訴晉國大臣,要送重耳回國。晉國答應(yīng)了,于是派人護送重耳回到晉國。二月,重耳登位成為晉君,這就是晉文公。文公派人殺了子圉。子圉就是晉懷公。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借助狄人的軍隊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鄭國。二十五年,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通告了發(fā)生禍難的情況。秦繆公率兵幫助晉文公護送周襄王回朝,殺死襄王的弟弟帶。二十八年,晉文公在城濮打敗楚軍。三十年,繆公幫助晉文公包圍了鄭國。鄭國派人對繆公說:“滅掉鄭國,其結(jié)果是使晉國實力增強,這對晉國是有利的,而對秦國卻無利。晉國強大了,就會成為秦國的憂患?!笨姽谑浅奋?,返回秦國。晉國也只好撤軍。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去世。
鄭國有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說:“我掌管鄭國的城門,可以來偷襲鄭國。”繆公去問蹇叔、百里奚,兩個人回答說:“路經(jīng)數(shù)國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襲擊別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說,既然有人出賣鄭國,怎么知道我國的人就沒有把我們的實情告訴鄭國呢?不能襲擊鄭國。”繆公說:“你們不懂得,我已經(jīng)決定了?!庇谑浅霰?,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shù)和白乙丙率兵。軍隊出發(fā)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對著軍隊大哭??姽犝f了,生氣地說:“我派兵出發(fā),你們卻攔著軍隊大哭,這是為什么?”二位老人說:“為臣不敢阻攔軍隊。部隊要走了,我倆的兒子在軍隊中也將前往;如今我們年歲已大,他們?nèi)绻貋硗砹?,恐怕就見不著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來對他們的兒子說:“你們的部隊如果失敗,一定是在殽山的險要處?!比甏禾?,秦國軍隊向東進發(fā),穿過晉國,從周朝都城北門經(jīng)過。周朝的王孫滿看見了秦國的軍隊以后說:“秦軍不懂禮儀,不打敗仗還等什么!”軍隊開進到滑邑,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準(zhǔn)備去周朝都城出賣,碰見了秦軍,他害怕被秦軍殺掉或俘虜,就獻上他的牛,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認(rèn)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準(zhǔn)備,還派我?guī)Я耸^牛來慰勞貴國士兵?!鼻貒娜粚④娨黄鹕塘空f:“我們要去襲擊鄭國,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去也襲擊不成了?!庇谑菧绲艋??;厥菚x國的邊境城邑。這時候,晉文公死了還沒有安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我國的滑邑?!庇谑前褑史境珊谏l(fā)兵在殽山阻截秦軍。晉軍發(fā)起攻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晉軍俘獲了秦軍三位將軍返回都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燭之武退秦師(節(jié)選)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jié)選自《左傳》)
(乙)觸龍說趙太后(節(jié)選)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注]為質(zhì),兵乃出?!碧蟛豢?,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碧笤唬骸袄蠇D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痹唬骸袄铣冀裾呤獠挥?,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碧笤唬骸袄蠇D不能?!碧笾俳?。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褀,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dāng)?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碧笤唬骸熬粗Z。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碧笤唬骸罢煞蛞鄲蹜z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注]賢于長安君?!痹唬骸熬^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弊髱煿唬骸案改钢異圩樱瑒t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p>
左師公曰:“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碧笤唬骸爸Z,恣君之所使之?!庇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
長安君:趙太后的幼子,趙國公子。燕后:趙太后的女兒,嫁給燕王做了燕國王后。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B.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C.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以膏腴之地”作“封”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吧搅瓯馈笔侵T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語,“長安君”作后一句的主語,之前或中間不斷開,排除A。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執(zhí)事,辦事的官員,文中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用事,指執(zhí)政、擁有權(quán)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種意思。
C.黑衣,戰(zhàn)國時,趙王宮中值宿警衛(wèi)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衛(wèi)士。
D.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車萬乘,諸侯千乘,大夫百乘。
“文中是第二種意思”錯,文中“用事”為執(zhí)政、擁有權(quán)力的意思,是第一種意思。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秦急攻趙,趙向齊求救,而齊要求讓長安君作人質(zhì)才肯出兵。趙太后堅決拒絕,一意孤行,拒不納諫,表現(xiàn)出她作為母親溺愛少子、護犢心切的一面。
B.觸龍面對怒氣沖沖的太后,先表述自己對太后想念關(guān)切之意,再詢問太后的飲食,從感情上消除了太后對進諫的抗拒心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
C.觸龍在和太后敘家常中巧妙地接近主題,觸龍請求太后為幼子安排職位,對幼子的關(guān)愛之情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進而談到為孩子做長遠打算的事。
D.觸龍之所以能讓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大臣的意見,是因為他能動之以情,更能曉之以理,愛孩子就要為孩子長遠考慮,要讓孩子在磨難中增長才干。
“要讓孩子在磨難中增長才干”錯,文中觸龍勸諫趙太后,是讓長安君為國立功,增加政治資本,以便將來在趙國站得住腳。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譯文: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之后,又想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土地呢?
(2)日食飲得無衰乎?
譯文: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23.燭之武與觸龍勸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點?
答:二人有效勸告的共同原因是:從對方最在意的點入手,進而曉之以理。
參考譯文:
(乙)
趙太后剛剛掌權(quán),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作為人質(zhì),才出兵?!壁w太后不同意,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明白地對身邊近臣說:“有再說讓長安君為人質(zhì)的,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對太后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nèi)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跑,很長時間沒能來拜見您了。我私下原諒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貴體有什么不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后說:“我也是腳有毛病全靠坐車走動?!庇|龍說:“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就喝點粥罷了?!庇|龍說:“老臣近來特別不想吃東西,還是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點食欲,身體也舒適些了。”太后說:“我做不到像您那樣?!碧蟮哪樕晕⒑途徚诵?/p>
左師公說:“犬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愛他,希望您能讓他補充黑衣衛(wèi)士的人數(shù),來保衛(wèi)王宮。我冒著死罪來稟告太后!”太后說:“答應(yīng)您!年齡多大了?”觸龍回答:“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來托付給您?!碧笳f:“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婦人愛得厲害些?!碧笮χf:“婦人更厲害?!庇|龍回答:“老臣認(rèn)為您疼愛燕后超過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您送燕后出嫁時,握著她的腳后跟對著她哭泣,惦念、傷心她的遠嫁,這也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每逢祭祀您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這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子孫相繼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p>
左師公說:“現(xiàn)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xiàn)在讓他有功于國,一旦您百年之后,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rèn)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rèn)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后?!碧笳f:“您說得對。任憑您指派他吧!”于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做人質(zhì)。齊國才出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諸將以劉縯、劉秀兄弟威名益盛,陰勸更始劉玄除之??t部將劉稷勇冠三軍,更始以稷為抗威將軍,稷不肯拜。更始乃與諸將陳兵數(shù)千人,先收稷,將誅之,縯固爭。李軼、朱鮪因勸更始并執(zhí)縯,即日殺之。劉玄以族兄光祿勛賜為大司徒。秀聞之,自父城馳詣宛謝。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交私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縯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慚,拜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更始遣王匡攻洛陽,京兆諸縣及城中共起兵殺王莽。更始將都洛陽,以劉秀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更始北都洛陽,分遣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fù)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風(fēng)耿況迎,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
更始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jié)北度河,鎮(zhèn)慰州郡。
大司馬秀至河北,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fù)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南陽鄧禹杖策追秀,及于鄴。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毙阈?,因留宿間語。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shù)。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聽斷。諸將皆庸人屈起,志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毙愦髳偅蛄钣沓K拗褂谥?,與定計議。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三十九卷》)
2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
A.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
B.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
C.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
D.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
“建節(jié)銜命”為并列結(jié)構(gòu),作“使君”的謂語,中間不斷開,排除A、C;“郡國”是“莫不延頸傾耳”的主語,中間不斷開,排除A、C;“恂”是“叱左右”的主語,中間不斷開,排除B、C。
2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京兆,是長安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古稱,為漢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稱。
B.大司馬,商時開始設(shè)置,位列三公,西漢時是行政最高官職的稱呼。
C.持節(jié),節(jié)是“符節(jié)”,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到外國或者地方出使。
D.牛酒,指的是牛和酒,是古代用來當(dāng)作饋贈、犒勞、祭祀的物品。
“西漢時是行政最高官職的稱呼”錯。大司馬是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行政最高官職的稱呼是大司徒。
2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更始帝利用劉稷不肯接受任命一事,逮捕了劉稷、劉縯,并趁機在當(dāng)天就殺了他們,同時任命同族兄長光祿勛劉賜為大司徒。是否要為兄長報仇,成為擺在劉秀面前的一道難題。
B.劉秀去宛城向更始帝請罪,他不夸耀自己的戰(zhàn)功,不和其他官員說私心話,不敢為劉縯服喪,只是一直責(zé)備自己有罪。實則是不打草驚蛇,是劉秀圖謀大業(yè)前的蟄伏。
C.使者在上古郡巡行時,收下太守耿況的印信,但是言而無信,過了一夜還不歸還。功曹寇恂先禮后兵,勸說使者無效后,吆喝左右的隨從召喚耿況,強取印信給耿況戴上。
D.劉秀作為大司馬,鎮(zhèn)守慰問河北各州郡時,懲處奸邪之人,平反冤案,釋放無罪的囚徒,廢除王莽的苛政。同時,他深謀遠慮,招攬了許多英雄豪杰,獲得了百姓的愛戴。
“他深謀遠慮,招攬了許多英雄豪杰”錯,結(jié)合原文“禹進說曰:‘……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可見招攬英雄豪杰是鄧禹給劉秀的建議。
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
譯文:劉秀于是設(shè)置了屬官,寫了公文,設(shè)立了從事史來督促、察舉工作。
(2)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
譯文:我可以獨立封官拜爵,您遠道而來,難道想當(dāng)官嗎?
28.鄧禹從哪三個方面勸說劉秀圖謀大志?請作分析。
答:①亂軍四起,天下未定。②更始帝沒有才華,獨斷專行。③諸將平庸短視。
參考譯文:
將領(lǐng)們因為劉縯、劉秀兄弟威名日盛,秘密建議更始帝劉玄除掉他倆。劉縯的部將劉稷,勇冠三軍,劉玄任命劉稷當(dāng)抗威將軍,劉稷不肯拜受這一任命。劉玄于是與將領(lǐng)們部署數(shù)千軍隊,先逮捕劉稷,準(zhǔn)備誅殺。劉縯堅持反對。李軼、朱鮪趁機建議劉玄同時逮捕劉縯,并于當(dāng)天跟劉稷一齊斬首。劉玄任命堂兄光祿勛劉賜當(dāng)大司徒。劉秀聽到這個消息,從父城騎馬趕回宛城,向劉玄請罪。司徒所屬官員迎接劉秀,表示哀悼,劉秀不與他們談一句私話,唯有深自責(zé)備而已,不曾自己夸耀保衛(wèi)昆陽的戰(zhàn)功,又不敢為劉縯服喪,飲食言談歡笑跟平常一樣。劉玄因此慚愧,任命劉秀當(dāng)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更始皇帝派王匡帶兵攻打洛陽,京兆各縣及長安城中豪強都起兵攻殺王莽。更始皇帝準(zhǔn)備在洛陽建都,任命劉秀為司隸校尉,派他先到洛陽修建宮殿、官府。劉秀于是設(shè)置了屬官,寫了公文,設(shè)立了從事史來督促、察舉工作。一切均按照漢朝舊章辦理。
更始皇帝定都洛陽后,分別派遣使者到各郡各封國巡行,宣布:“率先投降的可以保持原有的封爵和官位!”使者到了上谷郡,上谷太守扶風(fēng)人耿況迎接他,上繳了印信。使者收下了,但過了一夜還沒有歸還的意思??すΣ芸茆П菀娛拐?。請求歸還印信,使者不給,說:“我是皇帝的使者,你想威脅我嗎?”寇恂說:“我不敢威脅您,只是為您考慮的不周而感到傷心,現(xiàn)今天下剛剛安定,您手持符節(jié)奉皇帝使命來到,各郡國沒有不伸長脖子洗耳恭聽的,可是一開始到上谷就毀掉了誠信,還怎樣去對其他郡國發(fā)號施令呢?”使者不回答。寇恂吆喝左右隨從,用使者的命令召喚耿況。耿況來到后,寇恂取來印信給耿況佩戴上。使者無可奈何,只好按皇帝旨意下詔書任命耿況,耿況受命后告辭而歸。
更始皇帝命劉秀行使大司馬的權(quán)利,(劉秀)帶著符節(jié)北渡黃河,鎮(zhèn)撫慰問河北各州郡。
大司馬劉秀到了河北,經(jīng)過各郡縣時,考察官吏的政績,提升賢能者,懲處奸邪者,平反冤案,釋放無罪囚徒,廢除王莽的苛政,恢復(fù)漢朝的官名。官民都很高興,爭先恐后地拿著牛肉美酒迎接慰勞,劉秀一律不接受。
南陽人鄧禹執(zhí)鞭驅(qū)馬追趕劉秀,到鄴縣才追上。劉秀說:“我可以獨立封官拜爵,您遠道而來,難道想當(dāng)官嗎?”鄧禹說:“我不想當(dāng)官?!眲⑿阏f:“既然如此,你想做什么?”鄧禹說:“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遍及全國,我能在您的屬下效一點力,使我的功名能記在史書上?!眲⑿阈α似饋?,于是留他住下,私下交談。鄧禹建議說:“現(xiàn)在山東不安定,赤眉、青犢隊伍有數(shù)以萬計的人在活動,更始皇帝是個庸才,遇事自己不聽勸說獨斷專行,將領(lǐng)們都是平庸的人,靠著時運而占據(jù)高位,其目的是追求財務(wù),爭著利用權(quán)勢,圖一時的快樂罷了;沒有一個是忠善明智、深謀遠慮、忠于朝廷、安定百姓的人。當(dāng)今之計,不如招攬英雄豪杰,使百姓心悅誠服,建立漢高祖那樣的大業(yè),拯救萬民的性命。以閣下的深謀遠慮,天下不難平定。”劉秀特別高興,就叫鄧禹住在軍營中,隨時與他計議。第一單元
2燭之武退秦師(原卷版)
一、語言運用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且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B.夜縋而出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C.若不闕秦闕:侵損、削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伊之狐言于鄭伯曰且貳于楚也
B.敢以煩執(zhí)事闕秦以利晉
C.子亦有不利焉將焉取之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之”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過也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來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晉,何厭之有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
4.下列句中加點詞名作狀最多的一項是()
A.既東封鄭夜縋而出視為止道芷陽間行
B.燭之武退秦師鄰之厚,君之薄也范曾數(shù)目項王共其乏困
C.沛公軍霸上吾得兄事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越國以鄙遠
D.良庖歲更刀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常以身翼蔽沛公
項伯夜馳之沛公軍
5.下列語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A.是寡人之過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佚之狐言于鄭伯
D.晉軍函陵
6.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B.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紀(jì)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D.“秦晉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聯(lián)姻,是國家之間的聯(lián)合,但后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秦晉之好”。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顧全大局。面對鄭國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個人恩怨,毅然擔(dān)負(fù)起出使秦國的重任。
B.燭之武反客為主。他對秦穆公說,滅亡鄭國是讓秦賠上自己的鄰國來增加晉國的勢力并削弱自己。
C.燭之武富于謀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許諾,愿為秦國提供好處;一面利用秦、晉矛盾,施行離間之計。
D.燭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國家危亡之時出使,不卑不亢,從容辭令,說服秦國退兵護鄭,不失本國尊嚴(yán)。
8.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④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p>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B.越國以鄙遠
C.晉軍函陵
D.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是寡人之過也
B.以其無禮于晉/吾其還也
C.以其無禮于晉/以亂易整,不武
D.以其無禮于晉/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1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追溯晉國曾背叛秦國的歷史,瓦解秦晉聯(lián)盟,是燭之武說服秦國撤軍的策略之一。
B.晉文公拒絕了子犯請求攻擊秦軍,并說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還也”,表現(xiàn)了他對秦穆公當(dāng)年幫助自己回國當(dāng)上國君的答謝,也有面對秦軍違約撤退的無奈。
C.秦晉因“利”聯(lián)合共伐鄭國,盟約在前,但秦軍又因鄭國“利”誘而單方面撤軍,違背了“禮”。由此可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在逐“利”之時已完全不受“禮”的約束。
D.燭之武對鄭文公的請求先“辭”后“許”,雖有對自己有才華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了他在重兵壓境、國家危難的情況下,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
12.請把文中畫線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13.本文的對話描寫極具藝術(shù)效果,不僅暗示了事件的發(fā)展,還滲透了的褒貶,請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
答:
?閱讀提升練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乙)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晉大臣,欲入重耳。晉許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文公使人殺子圉。子圉是為懷公。其秋,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于晉、秦。秦繆公①將兵助晉文公入襄王,殺王弟帶。二十八年,晉文公敗楚于城濮。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笨姽肆T兵歸。晉亦罷。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
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笨姽珕栧渴?、百里奚,對曰:“徑數(shù)國千里而襲人,希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不可?!笨姽蛔硬恢参嵋褯Q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繆公聞,怒曰:“孤發(fā)兵而子沮哭吾軍,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倍贤?,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于殽厄矣?!比甏?,秦兵遂東,更晉地,過周北門。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北粱?,鄭販賣賈人弦高,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jǐn)修守御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鼻厝龑④娤嘀^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睖缁??;?,晉之邊邑也。當(dāng)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遂墨衰绖②,發(fā)兵遮秦兵于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
(節(jié)選自《史記·秦本紀(jì)》)
①秦繆公(?—前621),也作秦穆公。②衰绖(cuīdié):古代喪服。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B.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C.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D.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fā)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shù)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15.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文公當(dāng)時為侯爵,故稱“晉侯”;秦穆公當(dāng)時是伯爵,故稱“秦伯”。
B.《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C.《左傳》是一部紀(jì)傳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和《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D.“君”“子”用作尊稱,相當(dāng)于“您”;“執(zhí)事”用作敬稱,稱對方,相當(dāng)于“您”;“孤”用作古代王侯的自稱,相當(dāng)于“我”。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臨危受命,分清利害,指出滅掉鄭國不僅會利晉而無益于秦,還會給秦國留下隱患,最終說服秦君退兵,保全了鄭國。
B.秦穆公重利輕義,相機而行。秦穆公先是助晉圍鄭,認(rèn)清利弊之后棄晉而與鄭結(jié)盟,但后來有人出賣鄭國時,又不惜勞師襲遠攻打鄭國。
C.燭之武和弦高都以言辭使秦師退兵。燭之武語氣謙卑,委婉曲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弦高語氣恭敬,柔中帶剛,看似委婉的言辭中含有對秦國的警告。
D.甲乙兩文都介紹了燭之武退秦師這一事件。甲文敘述詳細(xì),重在分析因果,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乙文敘述較簡單,重在介紹過程。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文:
(2)遂墨衰绖,發(fā)兵遮秦兵于殽。
譯文:
18.根據(jù)材料甲,請簡要概括燭之武的人物形象,注意分析出人物的多面性。
答:
參考譯文:
乙
二十四年春天,秦國派人告訴晉國大臣,要送重耳回國。晉國答應(yīng)了,于是派人護送重耳回到晉國。二月,重耳登位成為晉君,這就是晉文公。文公派人殺了子圉。子圉就是晉懷公。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借助狄人的軍隊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鄭國。二十五年,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通告了發(fā)生禍難的情況。秦繆公率兵幫助晉文公護送周襄王回朝,殺死襄王的弟弟帶。二十八年,晉文公在城濮打敗楚軍。三十年,繆公幫助晉文公包圍了鄭國。鄭國派人對繆公說:“滅掉鄭國,其結(jié)果是使晉國實力增強,這對晉國是有利的,而對秦國卻無利。晉國強大了,就會成為秦國的憂患?!笨姽谑浅奋?,返回秦國。晉國也只好撤軍。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去世。
鄭國有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說:“我掌管鄭國的城門,可以來偷襲鄭國。”繆公去問蹇叔、百里奚,兩個人回答說:“路經(jīng)數(shù)國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襲擊別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說,既然有人出賣鄭國,怎么知道我國的人就沒有把我們的實情告訴鄭國呢?不能襲擊鄭國?!笨姽f:“你們不懂得,我已經(jīng)決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shù)和白乙丙率兵。軍隊出發(fā)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對著軍隊大哭??姽犝f了,生氣地說:“我派兵出發(fā),你們卻攔著軍隊大哭,這是為什么?”二位老人說:“為臣不敢阻攔軍隊。部隊要走了,我倆的兒子在軍隊中也將前往;如今我們年歲已大,他們?nèi)绻貋硗砹?,恐怕就見不著了,所以才哭?!倍焕先送嘶貋韺λ麄兊膬鹤诱f:“你們的部隊如果失敗,一定是在殽山的險要處?!比甏禾?,秦國軍隊向東進發(fā),穿過晉國,從周朝都城北門經(jīng)過。周朝的王孫滿看見了秦國的軍隊以后說:“秦軍不懂禮儀,不打敗仗還等什么!”軍隊開進到滑邑,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準(zhǔn)備去周朝都城出賣,碰見了秦軍,他害怕被秦軍殺掉或俘虜,就獻上他的牛,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認(rèn)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準(zhǔn)備,還派我?guī)Я耸^牛來慰勞貴國士兵?!鼻貒娜粚④娨黄鹕塘空f:“我們要去襲擊鄭國,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去也襲擊不成了。”于是滅掉滑邑。滑邑是晉國的邊境城邑。這時候,晉文公死了還沒有安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我國的滑邑?!庇谑前褑史境珊谏?,發(fā)兵在殽山阻截秦軍。晉軍發(fā)起攻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晉軍俘獲了秦軍三位將軍返回都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燭之武退秦師(節(jié)選)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jié)選自《左傳》)
(乙)觸龍說趙太后(節(jié)選)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注]為質(zhì),兵乃出?!碧蟛豢希蟪紡娭G。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p>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碧笤唬骸袄蠇D恃輦而行?!痹唬骸叭帐筹嫷脽o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婦不能?!碧笾俳?。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褀,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dāng)?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碧笤唬骸熬粗Z。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碧笤唬骸罢煞蛞鄲蹜z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碧笮υ唬骸皨D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注]賢于長安君?!痹唬骸熬^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弊髱煿唬骸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p>
左師公曰:“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碧笤唬骸爸Z,恣君之所使之?!庇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
長安君:趙太后的幼子,趙國公子。燕后:趙太后的女兒,嫁給燕王做了燕國王后。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B.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C.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執(zhí)事,辦事的官員,文中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用事,指執(zhí)政、擁有權(quán)力,也指起兵、使用武力,文中是第二種意思。
C.黑衣,戰(zhàn)國時,趙王宮中值宿警衛(wèi)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衛(wèi)士。
D.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車萬乘,諸侯千乘,大夫百乘。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急攻趙,趙向齊求救,而齊要求讓長安君作人質(zhì)才肯出兵。趙太后堅決拒絕,一意孤行,拒不納諫,表現(xiàn)出她作為母親溺愛少子、護犢心切的一面。
B.觸龍面對怒氣沖沖的太后,先表述自己對太后想念關(guān)切之意,再詢問太后的飲食,從感情上消除了太后對進諫的抗拒心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
C.觸龍在和太后敘家常中巧妙地接近主題,觸龍請求太后為幼子安排職位,對幼子的關(guān)愛之情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進而談到為孩子做長遠打算的事。
D.觸龍之所以能讓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大臣的意見,是因為他能動之以情,更能曉之以理,愛孩子就要為孩子長遠考慮,要讓孩子在磨難中增長才干。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譯文:
(2)日食飲得無衰乎?
譯文:
23.燭之武與觸龍勸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點?
答:
參考譯文:
(乙)
趙太后剛剛掌權(quán),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作為人質(zhì),才出兵?!壁w太后不同意,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明白地對身邊近臣說:“有再說讓長安君為人質(zhì)的,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對太后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nèi)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跑,很長時間沒能來拜見您了。我私下原諒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貴體有什么不適,所以想來看望您?!碧笳f:“我也是腳有毛病全靠坐車走動?!庇|龍說:“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就喝點粥罷了?!庇|龍說:“老臣近來特別不想吃東西,還是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點食欲,身體也舒適些了?!碧笳f:“我做不到像您那樣?!碧蟮哪樕晕⒑途徚诵?。
左師公說:“犬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愛他,希望您能讓他補充黑衣衛(wèi)士的人數(shù),來保衛(wèi)王宮。我冒著死罪來稟告太后!”太后說:“答應(yīng)您!年齡多大了?”觸龍回答:“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來托付給您?!碧笳f:“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婦人愛得厲害些?!碧笮χf:“婦人更厲害。”觸龍回答:“老臣認(rèn)為您疼愛燕后超過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弊髱煿f:“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您送燕后出嫁時,握著她的腳后跟對著她哭泣,惦念、傷心她的遠嫁,這也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每逢祭祀您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這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子孫相繼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p>
左師公說:“現(xiàn)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xiàn)在讓他有功于國,一旦您百年之后,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rèn)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rèn)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后?!碧笳f:“您說得對。任憑您指派他吧!”于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做人質(zhì)。齊國才出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諸將以劉縯、劉秀兄弟威名益盛,陰勸更始劉玄除之??t部將劉稷勇冠三軍,更始以稷為抗威將軍,稷不肯拜。更始乃與諸將陳兵數(shù)千人,先收稷,將誅之,縯固爭。李軼、朱鮪因勸更始并執(zhí)縯,即日殺之。劉玄以族兄光祿勛賜為大司徒。秀聞之,自父城馳詣宛謝。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交私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縯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慚,拜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更始遣王匡攻洛陽,京兆諸縣及城中共起兵殺王莽。更始將都洛陽,以劉秀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更始北都洛陽,分遣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fù)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風(fēng)耿況迎,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苯裉煜鲁醵ㄊ咕ü?jié)銜命郡國莫不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fù)何以號令他郡乎使者不應(yīng)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
更始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jié)北度河,鎮(zhèn)慰州郡。
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專業(yè)車庫租賃與物業(yè)管理合同
- 服裝批發(fā)市場垃圾清運合同
- 2025年度多人共同經(jīng)營網(wǎng)店借款及利潤分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玉器珠寶市場拓展與區(qū)域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無憂型個人租房合同
- 2025年度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改造補貼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員工心理健康關(guān)懷上班協(xié)議合同全新版
- 2025年度文化場館設(shè)施維護勞務(wù)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影視演員場記助理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xùn)聘用合同
- 2025年佳木斯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新版
- 2025年施工項目部《春節(jié)節(jié)后復(fù)工復(fù)產(chǎn)》工作實施方案 (3份)-75
- 礦山安全生產(chǎn)工作總結(jié)
- 小學(xué)教師培訓(xùn)課件:做有品位的小學(xué)數(shù)學(xué)教師
- U8UAP開發(fā)手冊資料
- 監(jiān)護人考試20241208練習(xí)試題附答案
- 證券公司裝修施工合同工程
- 人教版PEP三年級到六年級單詞以及重點句型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中建總承包項目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含計算書
- 酒店住宿服務(wù)合同三篇
- 學(xué)校疫情防控學(xué)校傳染病疫情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