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_第1頁
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_第2頁
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_第3頁
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_第4頁
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一、研究提出的背景與價值當前,我國教育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甑別于選拔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比绾芜m應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教育評價體系,就成為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反思我國高中具體教育教學評價未能真正理解評價的意義和作用,導致教育評價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一是評價主體單一,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評價活動幾乎限于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自我、教師自我的評價缺乏。教學本來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多邊活動,教學過程的展開要以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活動為載體。二是評價功能單一,我們對評價功能的理解是甄別與選拔,較少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三是評價途徑單一,教師對學生評價主要強調陳述性知識的回憶。通過一張試卷的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途徑,缺乏對學生情感和學生的參與情況的關注,缺乏對學生學科知識形成過程、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關注。四是評價內容單一,教師對學生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基本知識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簡單知識的再現(xiàn)。而對于思維、技能、品質、作品等對于學生具有啟發(fā)性的方面沒有評價。五是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方式大多時候還是依據(jù)分數(shù)、考試、和簡單的問答來實現(xiàn),形式方法單一。不重視教育評價的作用,教師關心的是自己教學方案的按計劃完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被淹沒在浩瀚的題海中,教學評價被當作目的與終結。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實踐研究,正是處于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提出的。二、課題實驗的理論依據(jù)1.國家有關基礎教育改革文獻對于學生評價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都提出相關的學生發(fā)展性評價內容,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制定評價目標時,必須以此為理論依據(jù)。2.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評價觀念作以下理解:(1)在評價功能上,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fā)展。(2)從評價對象上,從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轉向關注對過程的評價。(3)在評價主體上,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的多源化,重視自評、互評的作用。(4)在評價結果上,不只是關注評價結果的準確、公正,而是更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有狀態(tài)的改進。(5)在評價內容上,強調對評價對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考察。(6)在評價方法上,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尤其注重把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結合起來,以質性評價統(tǒng)整量化評價。(7)在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關系上,強調平等、理解、互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以上理念對明確和制定評價目標,形成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有重要指導意義。3.先進的國內外教育理論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給我們實施新課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課程實施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是學生在自身的經(jīng)驗、信念和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而實現(xiàn)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師生互動,而且是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中心應該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教學過程應該關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此,我們認為,新課程評價應該把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不是一系列評價的消極應付者,而是主動參與者。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引導學生成為自律學習者,使其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的共同作用下前進。2).后現(xiàn)代主義關于教育的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思想強調多元、崇尚差異、主張開放、重視平等、推崇創(chuàng)造、否定中心和等級、去掉本質與必然、尊重個性,強調學生的個別差異,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鼓勵教師和學生發(fā)展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破除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后現(xiàn)代主義為我們實施新課程評價提供了新的和更為廣闊的視野。三、課題實驗的目標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意味著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是學生身體、智慧、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社會適應性的全面提高與和諧發(fā)展。這正體現(xiàn)了教育要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社會需要,即黨和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家長的需要與社會需要大體一致,學生本人的需要則是滿足其生理、心理的需要,比如,被賞識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獲取成功的心理需要等等。因此,目標不僅要涉及到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更要突出學生多種能力、態(tài)度、興趣等方面的基礎性發(fā)展目標。1.主動發(fā)展目標利用評價手段,讓學生獲得主動發(fā)展的機會.主動發(fā)展既是一種個性教育,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認為,由于人的個體先天素質、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的不同,學生的素質結構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實施評價過程時把發(fā)展學生個性列為重要目標,提倡讓學生主動發(fā)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學生潛在素質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2.學習能力目標。利用評價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愿望與興趣,學生能運用各種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習水平,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習慣;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和技能,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具有初步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3.交流與合作能力目標。利用評價手段,促進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讓學生能與他人一起確立目標并努力去實現(xiàn)目標,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與處境,能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綜合地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4.全方位發(fā)展目標通過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結果將會更客觀、更豐富、更真實,使教師、學生、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數(shù)學的學習歷程,同時也有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四、課題研究的原則1.導向性原則。學習的評價應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體現(xiàn)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的正確導向,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2.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因此,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的基礎和年齡特征出發(fā),投其所好,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fā)展。3.可行性原則。教學評價的目標要多元性,評價方法要多樣性。但它們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評價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在保證科學性、針對性、發(fā)展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簡便易行。4.差異性原則。學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發(fā)展上是存在差異的,要求沒有差異就意味著不要求發(fā)展。我們要尊重這個差異,應該讓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為學生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足夠的空間,實現(xiàn)不同的人都獲得不同的發(fā)展。5.激勵性原則。評價首先要對學生的作業(yè)或學習做出正面評定,肯定他們的學習成績或進步,使學生的自尊和需要得到滿足,從而喚起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古人云“數(shù)子之短,不如贊子一長”。6.趣味性原則。有效的學科學習來自于學生對學科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卻與學生學習時產(chǎn)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學生對該學科知識或作業(yè)感興趣,他就學得認真,做得用心;因此,在設計作業(yè)時,要符合學生特點,要有趣、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五、課題實驗的主要做法一)注重子課題的研究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尋找一條適合的評價途徑,真正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教學等功能,構建一種新的學科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激勵發(fā)展性學習評價等框架。期望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新課程評價實踐價值的評價體系。為了認真地開展課題的實驗研究,我們必須先從一些子課題開始研究,探索“評價”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我們確定了十一個二級子課題,每個子課題都分二步開始研究。第一步,研究子課題“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內容與標準”;第二步,研究子課題“各學科各模塊認定量化標準方案”。通過二級子課題的研究,探索“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研究”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模式,讓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真正地起到“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fā)展的作用。二)組織與任務成立了以分管教學的江振武副校長為該課題研究組長,以教務主任林晴嵐為副組長的課題領導小組。組織形式(1)領導小組的基本任務是:課題研究的整體規(guī)劃;各研究階段研究任務與目標的研制;研究工作的展開;研究進程的指導;成果的總結和推廣。課題研究組和上級主管機關的聯(lián)絡、課題組人員和時間的調配;經(jīng)費與后勤保障。(2)以相關年段相關學科教研組為基本研究小組,教研組成員為參與人。實踐組長為召集人,相關學科教研組長或副組長為指導員。指導員的任務是:關注課題研究的進展;協(xié)助解決研究中出現(xiàn)的學科專業(yè)方面的困難,組織有關教師對某些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和集體把關;組織本教研組教師對研究成果提出評價意見。召集人的任務是:參與領導小組工作;組織本課題小組成員開展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記錄,及時提交研究結果。參與者任務是:按時參加小組活動,保質保量完成小組分配任務,及時總結自己的研究心得。(3)組成8個實踐小組,各司其職,開展工作。附:課題組成員名單主要任務(1)各專題小組開展學習有關“高中新課程”的一系列文件。(2)對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內容與標準進行研制設計。(3)科任教師根據(jù)研制設計的評價方案組織各學習領域進行階段性評價實踐。(4)各學科各模塊學分認定量化標準方案研制,召集人和科任教師根據(jù)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積累的經(jīng)驗,重新修訂方案。(5)教務處對編制出的各學科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內容與標準的完整方案進行審核,形成學校各學習領域的學生激勵發(fā)展性評價實施方案。(6)寫出經(jīng)驗總結、體會和論文。三)把課題研究當作教學研究的主心軸學校進行了全員性的達標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活動。通過此項活動為契機,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真地參加了講課、聽課、評課,結合自己的教學,認真觀察分析教師們的課堂評價方式方法以及課堂的效率等方面,總結了經(jīng)驗教訓,主要有: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是評價主體,不僅有老師的評價,還應該有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的時間與空間;一定要注意過程性的評價,不要只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更要觀察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時候,是否積極參與談論,是否幫助他人,是否傾聽他人的發(fā)言;評價形式要多層次、多形式,應該按照學生原有的基礎分層,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中肯的評價,多給中下游學生以鼓勵,使他們在原有素質基礎上有所進步,樹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強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必須做到:(1)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評價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2)課堂教學必須是能動的課堂,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實踐和交流中,要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3)要鼓勵學生在評價時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能中肯地指出自己的不足。(4)教育學生要相互鼓勵,相互包容,對每個學生的自評,能給予恰當?shù)?、實在的、可行的建議。這些措施,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有了可行的保障。四)用制度保障課題研究的連續(xù)性和嚴肅性為了讓課題研究具有實效性,連續(xù)性和嚴肅性,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參與課題實驗的教師要做到四個必須:(1)每一學段寫課題研究的筆記;(2)每學年有關于課題研究的案例進行交流;(3)每學年上一節(jié)關于課題的研討課,而且課后要有相應的反思;(4)每學年有關于課題實驗后有關問題學生問卷反饋的統(tǒng)計表,用來了解課題研究的效果。對在課題研究中認真探索與積極實踐的老師,在年度評優(yōu)、評先中作為重點考慮。對在課題研究中不能完成學校任務的教師,規(guī)定年度不能評優(yōu)。由于有制度作保障,老師們的課題研究積極性很高,并且認真地完成了課題研究各階段的任務。五)以案例為載體,探索評價模式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主要以案例為載體來進行探討。課題組成員根據(jù)本學科特點進行“學生學習中自我評價”的研究,通過制定研究方案,并在實踐中修改和完善方案,然后收集案例,通過一個個的案例分析,來發(fā)現(xiàn)我們在課題研究中的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也找到在研究過程中具有實效性的、可操作性的東西,使課題研究做到了“從案例入手,探索共性,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成模式”的研究思路。如:體育與健康的模塊評價評價范圍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評價等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總評優(yōu)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體能測驗觀察雙臂屈伸(男)、立臥撐(女)的成績與進步1500米跑的成績與進步運動知識與技能測驗觀察技能評定等籃球規(guī)定動作:傳接球—全場運球—行進間投籃技術的掌握與運用比賽運用:在半場或全場比賽中各項基本技戰(zhàn)術的掌握與運用特長展示:學生自選個人擅長運動技能的展示學習態(tài)度觀察問卷問答等體育與健康課的出勤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在體育與健康課的表現(xiàn)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喜歡程度喜歡較為喜歡一般不太喜歡不喜歡每周參加校外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3次以上3次2次1次無情感意志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問卷對體育活動與學習的自信程度自信較為自信一般不太自信不自信在實現(xiàn)體育學習目標中的成功體驗程度強較強一般不太強不強在體育學習與活動中的意志品質堅強較堅強一般不太堅強不堅強在體育學習與活動中的情緒穩(wěn)定程度穩(wěn)定較穩(wěn)定一般不太穩(wěn)定不穩(wěn)定在體育學習與活動中遵守活動規(guī)則的表現(xiàn)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與同伴一起完成體育學習與活動任務的合作表現(xiàn)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在體育學習與活動中愛護體育器材的表現(xiàn)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健康行為觀察記錄、問答等平時是否有吸煙、酗酒從不偶爾一般不經(jīng)常經(jīng)常平時的飲食習慣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平時遵守作息制度的情況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平時的個人衛(wèi)生情況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平時愛護公共衛(wèi)生的情況好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說明:(1)體能的評價:學習開始時,測驗學生的原始成績;記錄學生平時體能發(fā)展變化的情況;考核時教師先對學生的每一項體能進行測試,并在“評價等級”相應的方格中記錄具體的成績。學生自己根據(jù)體能測試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進行等級評價;同伴根據(jù)該生的體能測試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對其進行等級評價。(2)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學習開始時,測驗學生的原始成績;記錄學生平時運動技能的進步情況;評定時教師先對學生的相關運動技能進行測試和評價,并在“評價等級”相應的方格中記錄測試和評價成績,然后,學生自己根據(jù)測試成績、技評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進行等級評價;同伴根據(jù)該生的體能測試成績、技評成績、進步幅度和表現(xiàn),并參照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等級對其進行等級評價。(3)教師根據(j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所給出的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的等級數(shù)量比例,最終給出總評成績,如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所給出的優(yōu)、良、中,則總評成績?yōu)榱?。六)嘗試采用多樣的、實用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法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尋找一條適合的評價途徑,真正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教學等功能,構建一種新的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框架便是一項急迫的研究工作。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的設計要著力圍繞激勵、發(fā)展的評價理念,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嘗試,評價方法與工具是為評價目的服務的。通過課題的研究,積極的進行學生學業(yè)評價改革,取得一些的效果。在課題初期研究的基礎上,該課題還要向著縱深化的方向進一步深入研究,期望通過實踐探索形成,形成一套具有新課程評價實踐價值的評價體系。嘗試在教育實踐中采用多樣的、實用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法。(1)激勵性綜合評語評價激勵性綜合評語評價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及意義。其一、它找到了一種促進個別化教育的好形式。為每一位同學畫像,為每一位同學指出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其二、它發(fā)揮了評語的教育功能。在以往的評語中,教師給學生的評語比較苛刻,較多的是學生的不足和缺點,輕易不講優(yōu)點。改革后的評語,基本架構是“激勵+期望”。激勵的評語,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優(yōu)點;期望的評語則委婉地提出了學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從進步和缺陷兩方面進行評定,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既不至于因為成績而自滿,也不會因為缺點而自卑。其三,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過去學校對學生品德的評價一般是在學期的終了進行,時間跨度比較長。這既不能及時反映學生在某方面的進步或不足,也容易喪失對學生進行優(yōu)點強化和缺點糾偏的最佳時機。學校在改革期末評語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評語形式——學科喜報評語、作業(yè)評語、家長喜報評語等,針對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評價。(2)班級綜合評價班級是實施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元,班集體了良好發(fā)展是新課程教育開展的基礎,為進一步加強班集體建設,學校開展了班級綜合評價(即文明班級的評比)的實踐與研究,班級評價報包含了德育、智育、體育、個性發(fā)展等方面,根據(jù)每一個方面的得分進行量化的評價。將班級的各項活動分解到具體的目標體系中,全面地考核班級發(fā)展。(3)道德品質發(fā)展性評價學生道德品質發(fā)展性評價的實踐研究依據(jù)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積極探索高中學生道德品質評價的操作模式、實踐載體和操作策略,在關注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理念指導下,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評價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把激勵性作為評價的靈魂,通過主體互動、內容多元、過程動態(tài)的評價,為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學科激勵發(fā)展性評價評價與學科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評價為了更好的學習,與激勵更好的教學。學校依據(jù)新課程多維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在各學校教學上也積極探索激勵性評價,如嘗試成長檔案袋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在學生活動開展中實施表現(xiàn)性評價、在各學科中開展多維激勵發(fā)展性評價的實踐、再考試評價中積極嘗試綜合考評、面試等評價措施。七)關注評價過程,讓學生在評價中發(fā)展成長評價的過程包括了學生的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的評價三部分。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探討評價的內容、標準、方式、方法,以達到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開展了《過程性評價案例研究》——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認真收集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存入“成長記錄袋”。《發(fā)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的案例研究》——要實現(xiàn)評價的發(fā)展性,就必須將激勵性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所以在課題研究時,注重激勵性評價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性,并探索激勵性評價的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過程評價中發(fā)現(xiàn)功能案例研究》——學生自評的三大好處:一是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二是學生能對自己進行公正的評價,也培養(yǎng)學生自信、實事求是的精神;三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形成性評價案例研究》——就是不采用百分制,采用激勵性評價;評價內容注意選擇性,要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評價內容的多樣性,注重考察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的東西。同時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自身發(fā)展,我們把課題研究作為一個平臺,讓教師在這個平臺上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研究過程中做到及時反思,及時總結。八)建立學生發(fā)展性學科評價的策略。(1)知識技能目標評價與發(fā)展性目標評價相結合。如在數(shù)學學科各模塊評價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方面密切聯(lián)系和有機結合。我們?yōu)閷W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以反映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進步歷程,以增強他們學習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學生的成長袋中的材料,如:學生本人滿意的數(shù)學作業(yè)、試卷、自制學具、各模塊學分認定評價材料等。(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每學段進行一定定量的學習質量形成性評價和一次學習質量終結性評價,將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的作業(yè)分析、口頭評價、檔案袋等評價有機結合,全面而動態(tài)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3)實行書面評價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我們在考慮整體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考慮的,因此,評價除了書面的測試評價外,更應有實踐操作性評價,這樣才能全面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如學習了數(shù)學必修模塊中的統(tǒng)計知識后,讓學生回家統(tǒng)計家庭一周丟棄塑料袋的個數(shù)等。(4)實行必答與選答相結合。新課程的評價要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個性思維,因此,學科學習質量評價必須增強選擇性。(5)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學生學習質量評價必須實行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學生、同學、家長、教師四位評價主體,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狀況。(6)評價途徑多元化。過去的應試教育的評價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研討評價的途徑時,我們采用了①作業(yè)分析。從學生課內外作業(yè)中考查學生三方面目標達成情況。②課情分析。即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xiàn)分析。③學習質量形成性評價。④學習質量終結性評價。六、課題實驗的相關成果經(jīng)過兩年多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的探索與實踐,實驗者對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有了深刻的體會,同時也逐步建立各學科教學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的體系,并取得比較好效果。一)將課題研究與新課程的學分認定相結合,在學分認定過程中注重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學校制定了《三明九中高中新課程模塊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工作具體實施意見》,兩年多來對實施意見實踐后再進行調整。實驗學科也相繼對相應學科的模塊學習發(fā)展性評價方案進行了設計,并在實踐研究中不斷的調整(詳見材料)。二)07年數(shù)學科、化學科根據(jù)本學科評價設計方案在實施后開展了學生問卷調整;08年再對新一批進入新課程學習的600多名中51.8%的學生,開展新課程各學科綜合評價后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各學科設計的評價方案基本能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比較符合學生的發(fā)展實際(詳見下面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表)。過程性評價調查問卷(學生)問題選擇項選擇ABCD你覺得等級考試困難嗎?太難了,壓力很大有些難,有點壓力比較簡單,沒有什么壓力很簡單,一點壓力也沒有你覺得等級考試能體現(xiàn)你的水平嗎?能基本能基本不能不能等級考試得高分的同學,和平時學習表現(xiàn)是否一致?很一致大部分一致大部分不一致很不一致你認為評價指標合理嗎?很合理比較合理有些合理很不合理你能看懂評價標準嗎?全都能基本能基本不能都不能你希望評價標準由學生自己設定嗎?希望全由學生自己設定希望有一部分自己設定有沒有無所謂最好全由老師設定你希望什么時候知道評價標準?開始做項目或活動之前在做項目或活動過程中在項目或活動做完后隨便什么時候都可以你是怎樣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根據(jù)評價標準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根據(jù)自己的感覺隨便評評你評價別人時公正嗎?非常公正比較公正有時公正看別人和自己關系你能公正地評價自己嗎?能基本能有時能不能你認為別人對你的評價公正嗎?很公正比較公正,但偏高比較公正,但偏低很不公正你認為教師對你的評價公正嗎?很公正比較公正有時公正很不公正對于過程性評價,你有什么話想說?對于等級考試,你有什么話想說?2008年三明九中新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調查問卷(學生)統(tǒng)計表題號選擇項(結果)學生數(shù)A(人數(shù)/占比例)B(人數(shù)/占比例)C(人數(shù)/占比例)D(人數(shù)/占比例)16118.0%20660.8%5616.5%164.7%3392298.6%24271.4%5014.7%185.3%339310430.5%14241.6%5817.0%3710.9%3414349.9%22465.3%6819.8%175.0%34359728.6%19156.3%4212.4%92.7%339612136.1%19859.1%113.3%51.5%335715745.6%11433.1%4513.1%288.1%344810129.6%18153.1%4713.8%123.5%341912737.5%17952.8%308.8%30.9%339107221.2%21864.3%4011.8%92.7%339117923.3%16649.0%8625.4%82.4%3391210831.9%13640.1%7923.3%164.7%339(采用抽取六個班學生,共抽取339名學生,占學生總數(shù)的51.8%)三)制定了《三明九中高中各學科模塊學習過程性評價量表》。如:1、數(shù)學學科的相關評價表(一)學生的課堂學習自我評價表___年___月___日班級姓名能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能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強能與他人合作樂于表現(xiàn)自己學習活動中投入、認真作業(yè)認真、仔細、整潔能對他人進行評價能積極思考問題并能提出不同的見解能聽取別人的發(fā)言能與他人交流注:用△、√、☆分別表示一般、好、優(yōu)。表(二)高中數(shù)學模塊學習過程性評價量表模塊:年級:班級:學號:姓名: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ABCDABCD學習能力學習目標明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yè)。認真觀察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逐步形成濃厚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積極優(yōu)化學習方法。自覺養(yǎng)成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綜合應用能力。重視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拓展視野。交流能力認真參加數(shù)學學習活動,積極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解決問題。逐步提高數(shù)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積極參加數(shù)學探究、數(shù)學建?;顒?,加強數(shù)學文化的學習。合作意識積極參加數(shù)學合作學習,樂于助人,積極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積極體驗數(shù)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公平、公正地進行自評和互評,評價過程認真、負責,有誠信。探究活動積極嘗試、體驗數(shù)學研究過程。善于觀察分析數(shù)學事實,提出有意義的數(shù)學問題,猜測、探求適當?shù)臄?shù)學結論和規(guī)律,給出解釋和證明。其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轉變數(shù)學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出勤備注:A:優(yōu)秀;B:良好;C:一般;D:有待提高和改進表(三)課堂觀察表模塊:年級:班級:學號:姓名:項目123說明觀察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空間與圖形、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1=參與有關活動2=初步理解3=理解觀察學生是否認真優(yōu)化學習方法(反思、作業(yè))1=積極;2=一般;3=不認真觀察學生是否自信、積極(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并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與交流)1=經(jīng)常;2=一般;3=很少觀察學生是否善于與人合作(聽別人意見、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1=能;2=一般;3=很少觀察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能有條理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1=強;2=一般;3=不足觀察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總評2、物理學科相關評價表(表一)必修模塊過程評價表:評價對象:學號自述時間:年月日第周星期自述內容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自評成績小組評定ABCDE學習品質1有計劃、主動進行課前預習。2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積極自覺。3努力尋找與自己適應的學習方法4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內容,自學能力提高。5樂于與人協(xié)作,有探究精神。6能寫出比較好的小論文、小制作7對學習有強烈持續(xù)的熱情。課堂表現(xiàn)1認真聽課,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2課堂筆記能及時記錄、條理清晰。3踴躍發(fā)言,積極回答問題。4積極參與課堂小組討論。5認真完成課堂練習作業(yè)情況1課后認真復習。2自主、及時完成相關作業(yè)3按時交作業(yè),主動配合作業(yè)的檢查。4大膽提出個人見解,課后就某問題與老師或同學展開討論。階段測試10月月測、期中考、12月月測考試成績。80以上70-8060-7050以下自評分(占30%)小組評分(占30%)教師評價(占40%)最后總分:最后等級:ABCD組長確認簽名:科任老師確認簽名:說明:1)過程性評價采用A、B、C、D四個檔次的等級分評價體系,由學生自評(占30%)、學生小組評價(占30%)和老師評價(占40%)三部分組成。2)評價表內評價項目分成四大項,能完全滿足五點要求的,獲得“A”成績;能完全滿足四點要求的,獲得“B”成績;能完全滿足三點要求的,獲得“C”成績;能完全滿足兩點要求的,獲得“D”成績;只能達到一點要求的,獲得“E”成績。自評時,在自己認為符合的成績欄下畫“Ο”。3)小組評價結束后,由各組長根據(jù)各組員對該同學的評分結果進行累計,并取平均分,作為小組對該同學的評價結果。4)得出最后總分后,按標準轉換等級:85—100分為A等;70—84分為B等;60—69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5)將評價結果,載入學生個人檔案。(表二)必修模塊小組評價表:小組評議表(請按上表的要求為你小組成員做出真實的評價)評價項目小組成員學習品質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階段測試總評3、高中英語學習策略的形成情況評價表注意:評價采用5分制.根據(jù)做得好的程度打分,依次從高到低分別為5,4,3,2,1.總分115分,每項5分.。學號_____________年級______班級_______姓名_________自評總分_________同伴評價總分__________策略項目策略分類具體操作項目自我評價同伴評價認知策略注意策略課前預習聽課專注記筆記記憶策略及時復習總結歸納完成作業(yè)在學習中積極思考有自己的記憶方法思維策略知道抓重點元認知策略計劃當天學的當天記會利用時間有自己的學習計劃監(jiān)控建立錯題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調整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情感策略意志遇到困難堅持學習動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學習隨時學英語興趣對英語有興趣閱讀課外的東西自我管理能力有好的學習習慣有問題就問敢于用英語表達,不怕出錯.總分評價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評價項目所占的學生比例1)課前預習:9%2)聽課專注:72%3)記筆記82%4)及時復習總結歸納18%5)完成作業(yè)54%6)在學習中積極思考72%7)有自己的記憶方法72%8)知道抓重點72%9)當天學的當天記27%10)會利用時間18%11)有自己的學習計劃36%12)建立錯題集18%13)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63%14)有自己的學習方法54%15)遇到困難堅持學習82%四)在高一、高二兩個新課程實驗年段建立學生檔案袋工作制度。五)學生方面:(1)學生對待評價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對待學習不再僅僅注重結果,而是更重視平時的積累。(2)學生對待學習的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3)激勵發(fā)展性評價關注全面評價,使學生學會了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學會了找出自己的特長、潛能與不足,使學生充滿自信,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更客觀、公正地評價同學、教師,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六)教師方面:通過學分認定、新課程教學、課題研究等途徑的體驗,教師逐漸意識到激勵發(fā)展性、過程性教育評價的重要,在強調教學過程的同時,能逐步樹立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觀念,能把重視教學過程和重視教學結果逐步統(tǒng)一起來,認識到只有保持過程和結果的平衡,才能真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發(fā)展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發(fā)表的論文有:《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展高中數(shù)學各模塊終結性評價與學分認定工作》-----------林晴嵐2008年8月《科技信息》《過程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韓小芳2007年3月省新課程研討會《高中英語新課程評價改革的幾點體會》----------王雪嬌2008年1月《科技信息》《對高一新課程的思考》------------------聶長鈴2008年1月《中學生學習報》等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獲獎的有:韓小芳教師在省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翁艷琴教師在2008年市基礎教育新課程物理學科設計二等獎;在市教育局安排的與省級新課程專家進行同課異構三明市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開設公開課的教師有:韓小芳、吳進弟、張智勇、蔡晨芳、盧介平,在三明市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研訓會上分別作了相關學科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設計等方面講座的教師有:紀全有、江振武、韓小芳、林晴嵐、張道聰。七、存在問題與反思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與“取得成效”一樣重要,因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我們在實踐和思考,意味著正以積極態(tài)度、負責的精神推進課題研究工作開展,意味著前行目標的明晰化,通過研究與實踐有以下一些問題還需要引起教師的繼續(xù)關注和進一步思考研究。1.觀念的改變問題: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很深,思想一時難以轉變過來。教學評價仍然是以平時考試作為特別重要的手段,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和表現(xiàn)的考察,以及非智力因素(如態(tài)度、情感、意志等)的考察。因此,要真正做好實驗研究工作,就要強化對教師的指導培訓工作,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讓教師真正領會到學生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情感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激勵發(fā)展性評價就需要教師掌握較多有關評價的專業(yè)知識,教師要能確定評價的重點,制定和掌握適當?shù)脑u價標準。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應加強教師培訓,否則可能會偏離研究的方向。2.評價標準規(guī)范問題由于過程性評價更多地采用了開放的、即時的評價方式,特別對情態(tài)領域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所收集的資料和判斷的標準可能都會因時而變、因人而異。即使對學習表現(xiàn)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質性的方法,如開放式或表現(xiàn)式的評價,標準無法做到完全統(tǒng)一,評價的過程和程序無法做到完全規(guī)范。3.強度把握問題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始終,那么評價的強度應該是多大才恰當,比較難以把握。如果過于強調過程評價,或過程評價的份量過重,很容易導致評價的過于頻密繁瑣,以致學生和教師不堪其煩。4.研究制度的建設問題課題研究的制度建設仍處在實踐與探索階段。從整體上看,剛性有余,彈性不足,注重預設,強制推行,而對制度的自我生成實驗教師關注不夠。5、反思:1)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評價改革倡導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要把所有的內容都納入評價指標體系,顯然存在很大的困難。在選擇內容和標準時,先不要急于構建一個大而全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體系,可以引入抽樣的觀點,從學校、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眾多的評價指標中選擇出數(shù)量合適的關鍵性指標,作為評價的內容。2)對同一種素質的評價也可以選用不同的內容。如果每次都運用同一種內容,既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能增加他們的預判能力,從而降低評價的效度。3)要用具體、明確的語言表述評價內容和標準。一個好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具體的、明確的、容易操作的。如果一個評價工具的內容和標準含混不清,就很可能導致收集的信息不能有效反映要評價的內容。4)當評價內容和標準確定以后,就要考慮怎么評價的問題,也就是開發(fā)或選擇評價的方法。教師在開發(fā)或選擇評價方法及其組合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的實際狀況,拿出最適合學生的評價方法及其組合,盲目照搬他人的經(jīng)驗并不合適的。評價方法能否切實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fā)展或學校的進步,是衡量評價方法好壞的重要指標。5)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與反饋是深化評價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從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來看,呈現(xiàn)的內容不僅要有定量化的分數(shù)信息,而且要有描述性的質性的過程分析與改進建議;在呈現(xiàn)的形式上要體現(xiàn)對評價對象的尊重與關懷,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要充滿激勵,要構建一種有利于溝通和發(fā)展的心理氛圍。同時,從評價結果的反饋來看,特別要關注細節(jié)。6)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評價中,要關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要依據(jù)過程性的資料提出改進的建議,因此,收集與分析相關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非常重要。在不同的評價方案中,收集數(shù)據(jù)和資料的渠道各不相同,可以使用傳統(tǒng)的觀察、訪談和問卷等方法,也可以使用成長記錄袋、表現(xiàn)性測驗等新方法。用發(fā)展的眼光,審視評價對象發(fā)展的過程,發(fā)現(xiàn)評價對象的優(yōu)勢與不足,診斷形成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最后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簡便易行、可操作的方案。7)個案研究①、對照各學科的特點和階段性的評價內和標準的調整,經(jīng)前后比較,提出在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標準中對學生個體產(chǎn)生哪些不同的發(fā)展性差異,并簡要說明產(chǎn)生的理由。②、各學科階段性提出對本學科評價系統(tǒng)中內容、標準和方法的取舍和調整的意見,并說明理由。八、結束語我們知道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科教學,為了促進我們的學科課堂教學充滿和諧、生動、有效,我們進行了各學科的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的探索。新課程激勵發(fā)展性教育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處境與需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發(fā)展與變化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具有學習的自信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突出評價的激勵發(fā)展功能。因此,在評價內容上除了學科學習之外,還應包括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容。具體包括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個性與情趣,力求評價內容的全面性。經(jīng)過兩年多的研討、實踐、探索新的評價內容體系,逐步改變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思想中原有的關于教育評價的舊觀念,形成一些較為成熟的教育評價操作,完善、豐富學校層面的教育評價領域的實踐與研究。參考文獻:[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2]周衛(wèi)勇主編,《走向發(fā)展性課程評價》,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趙德成,李靈,《新課程實施中的學生評價改革》,《中小學管理》,2003(6);[4]侯光文著,《教育評價概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唐曉杰等編著,《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陳玉琨著,《教育評價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8]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寫,《新課程與評價改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9]趙希武等,《關于學生評價改革的幾個問題》,《基礎教育改革動態(tài)》,2002(19);[10]鐘啟泉,《課程評價:從量化評價到質性評價》,《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張祥明,《教育評價制度的意義、類型和特征》,《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1(3);2024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總結報告一、問題的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我國目前的小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大面積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難看到,大部分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首先是陳舊的教學觀對教師的影響根深蒂固。教學觀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也就是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的認識。目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仍然受到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觀的禁錮。1、教學教育活動目標單一:教師仍然把知識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缺乏對目標全方位的認識和掌控,忽視了諸如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興趣的培養(yǎng)等其他方面的目標。2、教學活動過程乏味:教師內容、教法單一,往往是復習、講解、練習等循環(huán)往復;習題呈現(xiàn)的素材也是常年不變,千篇一律。3、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教師過于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往往是單向施動,學生被動地按教師要求參與活動。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當然也就不可避免,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往往導致課程的表面達成現(xiàn)象,這種表面達成現(xiàn)象的最終結果是產(chǎn)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謂人才。而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鑿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們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現(xiàn)今,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關于“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相關課題研究在國內外有很多。而我們提出的“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旨在使學校教學在科學的先進的理論指導下得以優(yōu)化,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并在認真總結現(xiàn)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揭示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努力追求教學理論上的自覺和實踐上的高效、優(yōu)質,為大面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經(jīng)驗。 二、研究目標:①通過課題的研究,調查分析影響小學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樹立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樹立課堂教學反饋矯正意識,樹立課堂教學的情感意識。②通過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師生關系,優(yōu)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優(yōu)化學習心理,優(yōu)化學習習慣。③通過課題的研究,建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評估標準,努力使評估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從“重教”轉向“重學”,從“形式”轉向“效果”;努力使評估手段客觀、準確、科學,真正成為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三、研究內容本課題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導向,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為重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1、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策略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2、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即在教師的"教"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知識是媒體;在學生的"學"中,學生是主體,知識是客體,教師是媒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四、研究過程及成果經(jīng)驗:本課題研究采用整體構思與單因子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時總結,層層推進,分步論證,不斷積累創(chuàng)新,保證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開展。大體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步驟:前期工作:(2**年10月)1、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全組的學習討論和調查研究,摸清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和文獻資料法進行研究2、召開課題組會議,制定并健全了學習交流制度。本階段主要采用討論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請學校領導及一些有經(jīng)驗的教師提出了修改方案,并進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分析,最終完善了實施方案。本階段主要采用討論法。具體實施階段:(**8年11月——200**年8月)第一階段:(20**年11月)召開全組成員,召開了開題報告,并進一步論證、完善了課題的研究方案,提出課堂實施初步策略。本階段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討論法及行動研究法。第二階段:(20**年11月——200**年3月)1、課題組成員按計劃展開活動,并對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效果進行互動點評和反思,對課題研究中產(chǎn)生的問題作了明確的闡述。本階段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2、如開全組會議,舉行課題研究中期匯報,對前一階段的工作做一總結,檢驗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調整的方案,最后大組整體探研。本階段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第三階段:(20**年4月——200**年8月)課題組成員為全鎮(zhèn)教師作了示范課,展示了課題研究的心得,受到了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本階段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經(jīng)驗總結法。成果總結階段:(20**年9月——**年10月)召開課題組會議,商討結題工作。課題組全體成員著手整理資料??偨Y經(jīng)驗:(一)、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策略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1、開端引趣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對新課導入進行了一些探索,主要著眼于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因為興趣可以使一個人超潛能的發(fā)揮,怪不得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育界中公認的道理。也正因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數(shù)學教學應當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成為我們數(shù)學教學無可推卸的首要任務。那么如何由新課導入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嘗試:(1)巧設懸念導入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2)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恰當,巧妙地利用音樂,幻燈,錄音等電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爐,來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故事激趣導入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同化理論,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教者可以把它當成連接新、舊知識的紐帶和橋梁。把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4)運用猜想導入在眾多引入新課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獨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其情緒高漲,思維活路,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步入學習的最佳境地。2、參與競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中,由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3、刻意求新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jié)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點點。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xiàn)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學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要使教學有新意,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營造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帶著微笑進課堂。教師的微笑是對學生的尊重,帶著微笑進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藹、寬松、愉悅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敞開心扉與教師溝通、對話,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個體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喜悅。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松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那種不民主的、壓抑的教學氣氛是窒息創(chuàng)新火花的主要因素。(2)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依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開發(fā)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shù)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課程資源對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施課堂改革中,必須建立和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數(shù)學課程資源,為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力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與發(fā)展空間。具體地我們要從教材、教師、學生、家長等方面去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主體性是作為活動主體的人在同客體相互作用時由自身一定的素質結構所產(chǎn)生的功能表現(xiàn),是人的本質屬性的最高層次,是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體性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發(fā)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承認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我們進行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面向全體,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F(xiàn)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即在教師的"教"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知識是媒體;在學生的"學"中,學生是主體,知識是客體,教師是媒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xiàn)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2、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yè)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工作實踐中,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1)、給學生制定合適的規(guī)矩,使每天的學習活動都有規(guī)可循,讓學生知道規(guī)矩意味著什么。(2)、在目標、要求明確的情況下,給學生選擇的余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維來做,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興趣。(3)、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專心學習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心情才會自然平靜下來,自覺主動配合教師完成一次活動。(4)、根據(jù)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不斷調整要求,分類提一些明確統(tǒng)一的規(guī)則。(5)、提供經(jīng)過認真設計的挑戰(zhàn),鼓勵學生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慶賀。(6)、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努力和學習的過程上,而非成績上。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就能輕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三)、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