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種植與養(yǎng)殖技術實施方案_第1頁
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種植與養(yǎng)殖技術實施方案_第2頁
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種植與養(yǎng)殖技術實施方案_第3頁
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種植與養(yǎng)殖技術實施方案_第4頁
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種植與養(yǎng)殖技術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中藥材種植技術 2一、種子種苗的消毒處理技術 2二、耕作整地技術 3三、種子種苗的采種繁育技術 3四、生產(chǎn)基地的選擇技術 5五、施肥技術 7六、栽種技術 12第二節(jié)栽培技術 15一、品種選擇 15二、選地整地 16三、繁殖方法 16四、田間管理 17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8第三節(jié)種植管理 21一、按規(guī)程管理 21二、基礎設施 21三、田地整理和清理 22四、投入品使用 22五、灌溉水污染 22六、施肥、灌排 22七、病蟲草害防治 22八、農(nóng)藥施用 22九、鄰地農(nóng)藥影響 23十、突發(fā)性災害處理 23十一、野生撫育管理 23第四節(jié)常見中藥材種植技術規(guī)程 23一、半夏—根及根莖類藥材 23二、藥用玫瑰-花類藥材 27三、黃連種子種苗生產(chǎn)技術 30四、玉竹栽培技術 35五、佛手種植技術 40六、白芨的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 48七、黃芪的栽培技術 51八、冬花的栽培技術 53九、連翹的栽培技術 55十、柴胡栽培技術 57十一、白芷的栽培技術 59十二、虎杖栽培技術 62十三、掌葉覆盆子栽培技術 66十四、秦艽栽培技術 69第一節(jié)中藥材種植技術一、種子種苗的消毒處理技術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增強發(fā)芽勢、預防病蟲為害,必須挑選當年新產(chǎn)種子,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1.精選和曬種。對純度低、雜質(zhì)多的種子應進行精選,保證種子純凈飽滿,減少病、蟲、草害。播種前1~2天曬種,也能促進酶的活性,提高種子的活力。2.浸種催芽、機械損傷、化學藥劑處理等方法,能打破種子休眠,增加種皮透性,促進種子吸水,早發(fā)芽。3.消毒。能預防病蟲為害。用25%或50%多菌靈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l%,或用藥液浸泡,蘸無性繁殖材料.二、耕作整地技術中藥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厘米的耕層,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層,深耕具有增產(chǎn)作用。但深耕因品種而不同,黃芪、甘草、牛膝等深根類,應深耕30厘米以上。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淺,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種耕深20厘米左右。適當翻耕,在不耽誤種植的前提下,最好把土曬白,整平耙細,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實。結(jié)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對土壤進行消毒,每公頃用50%辛硫磷乳油1.5公斤,拌細砂或細土375公斤~450公斤,將藥土施入,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打除草劑除草,防止草害,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農(nóng)家肥、復合肥及生物有機肥。三、種子種苗的采種繁育技術中藥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無性兩種。有性繁殖,用種子播種,繁殖系數(shù)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黃芪、黃芩、望江南、紅花、紫蘇、薏苡、白芷、柴胡、防風及十字花科、莧科的多種藥材。無性繁殖利用莖、葉、芽、根等營養(yǎng)器官進行繁殖,是母體階段發(fā)育的延續(xù),能保持母體的優(yōu)良性狀,可提早開花結(jié)實,而且發(fā)芽率達95%以上。中藥材大約有35%采用無性繁殖,如采用鱗莖繁殖的有貝母、百合;球莖繁殖的有藏紅花;根狀莖繁殖有款冬、薄荷;塊莖、塊根繁殖有半夏、地黃;分根繁殖有芍藥、玄參等。它們的栽種期,一般在休眠期或幼芽開始生長前。此外,還可以采用枝條作扦插、壓條和嫁接等。在休眠期栽種容易操作,且栽后遇到適宜溫濕度就能及時生根發(fā)芽,出苗茁壯。而生根發(fā)芽以后再栽,容易碰傷根和芽,操作不便,出苗弱,加上晚栽,生長期短,產(chǎn)量也不高。一般無性繁殖比用種子繁殖生長快,產(chǎn)量高,生長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優(yōu)良種性,如銀杏用種子繁殖約20年才能結(jié)果,如用良種嫁接后,5年左右即可結(jié)果,山茱萸種子繁殖需10年左右結(jié)果,采用嫁接,一般3~5年可開花結(jié)果,同時最大產(chǎn)量高。建議初學種藥者盡量采用種苗種植,以免因種子不發(fā)芽造成經(jīng)濟損失。在自然條件下,有的中藥材只能進行有性繁殖,如人參、西洋參、桔梗、白芥子、決明子等,而有的只能進行無性繁殖,如番紅花、川芎等。還有一部分中藥材既能進行有性繁殖,又能進行無性繁殖,如地黃、玄參、牡丹、芍藥、甘草、知母、貝母等。1.播種量應根據(jù)播種方式、種植密度、千粒重、發(fā)芽率、土壤條件等靈活掌握。2.播種期多數(shù)中藥材宜春播或秋播。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蘇、決明子、紅花、荊芥宜春播。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黃芪、桔梗、黃芩等適宜春播,也可夏播。3.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穴播等,生產(chǎn)上多為條播,其優(yōu)點是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齊,通透性好,也便于田間作業(yè)。硬粒種子可以機播,節(jié)省人工,播種質(zhì)量好。4.播種深度播種深度決定播種的成敗,多數(shù)中藥材種子細小,芽拱土能力弱,宜淺播。一般原則: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3~5倍,約為1~2厘米,播后一定要壓實,并澆出苗水。四、生產(chǎn)基地的選擇技術土壤條件好壞,直接影響藥材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多數(shù)中藥材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力高,酸堿度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莖類藥材,適宜沙壤土種植,黃芪和甘草等根系深的,還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質(zhì)不適宜,即便深耕也會使根系生長不良,影響商品質(zhì)量。選地還應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如砷、汞、鉛、銅的含量,參照綠色蔬菜生產(chǎn)的標準,不能超標。忌選鹽堿、低洼、易澇地塊。1.盡量避免選用高產(chǎn)農(nóng)田,這不僅是要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的是這些田地的農(nóng)藥等污染可能較嚴重,不宜綠色藥材的種植。2.如不是種植木本藥材,就不要選擇坡度大的山地,國家嚴令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進行除林木以外的種植業(yè)。多數(shù)中藥材也只有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才能較好地生長。3.要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地方,如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荒地,避開工業(yè)“三廢”,避開公路主干道。土層宜深厚,排水要良好。因為多數(shù)藥材喜歡這樣的土壤。除少數(shù)品種外,黏性太重、過于偏酸偏堿的地不宜選用。4.在平原與山區(qū)的過渡地帶,這一類土地資源較多。如安徽的繁昌一帶就有成片的荒崗地,有數(shù)十萬畝。坡度很小,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長年無人耕作,基本上沒有污染,可謂建設大型綠色中藥材基地的理想場所。5.根和根莖類藥材,適宜選擇土質(zhì)深厚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性壤土或壤土種植;6.花、草、葉類藥材,宜選土質(zhì)肥沃、排灌方便的濕潤土地種植;7.果實、種子類藥材,適宜選擇庭院、山坡地種植。肥力高的土壤是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基礎,所以通過興修水利,深翻細作,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使土壤肥力不斷提高,并促進潛在肥力轉(zhuǎn)化為有效肥力。(1)土質(zhì)質(zhì)地分沙質(zhì)土:保水能力差,容易受旱,施肥需少量、多次。(2)粘質(zhì)土:保水保肥能力強,但透氣差,濕時粘性重,不易耕作,平時結(jié)塊易皸裂,不利于種子發(fā)芽和植株生長。壤質(zhì)土:介于粘質(zhì)土與沙質(zhì)土之間,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能良好,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易耕作,適于大多數(shù)藥材生長。土壤的酸堿度:中藥材對土壤的酸堿度各有一定的適應范圍,超過了適應范圍就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多數(shù)中藥材適宜在中性、弱堿性的土壤中生長。土壤酸堿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通過適當?shù)拇胧┲饾u轉(zhuǎn)變。中藥材種植要看土壤,土壤分幾種,如純沙、半沙土、黃土、東北黑土、黏土等。1)純沙土,如果沒有水種啥都不好,熱情的沙漠如果有點水,還是可以發(fā)展的,如新疆的甘草。2)沙土,含沙性土壤,河灘、季節(jié)河的河床,能種莊稼的話,就可以種中藥材了,以根類藥材品種為主,如桔梗、防風、射干、知母、黃芩、黃芪、板藍根等,很多品種都喜歡含沙性土壤,利于根部生長,多施肥,產(chǎn)量高。3)黃土,一般品種都可,根類、花葉子類都可種,北方多黃土,有水利條件最好。4)東北黑土地,是多年的腐殖質(zhì)土壤,野生就有很多中藥材品種,如桔梗、黃芪、關防風、柴胡、黃芩、遠志等,盡可選定好行情品種發(fā)展。5)黏土,不利于根部生長,根部入藥品種不種為好,可選藥用地上部分的品種,以植株、花朵、葉子、果實入藥的品種就可,如紫蘇、蒲公英、紅花、金銀花、枸杞、藿香、巨麥、地丁等。五、施肥技術中藥材生長發(fā)育需要多種營養(yǎng)元素,氮、磷、鉀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種類喜肥的規(guī)律也不同,施肥的總原則是:1~2年生全草類藥材,苗期應多施氮肥,促莖葉生長,種子果實類藥材施磷、鉀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莖類藥材,整地時要施足有機肥;生長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發(fā)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進入休眠前還要重施越冬肥。適當深耕土壤中的礦物質(zhì)所含藥用植物需要的養(yǎng)分多為不溶解的形態(tài),必須通過適當翻耕、曬土,加速風化,才能把營養(yǎng)元素釋放出來,為藥用植物所吸收。增施有機肥,有機肥可使土壤肥沃、疏松、保墑,特別是施用纖維多的粗肥,可防止土壤板結(jié)和鹽漬化。配方施肥通過土壤肥力測試,氮、磷、鉀合理配方,同時注意科學補施鋅、鉬、硼、鈣、硒等微量元素。葉面噴施在配方施肥的同時,提倡葉面噴肥,既不易使土壤鹽漬、酸化,又能追施養(yǎng)分提升土壤肥力??茖W栽種,因土制宜,合理輪作、間作、套種,使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jié)合,均衡利用土壤中的養(yǎng)分,使土地“永葆青春”。合理排灌曬田后灌水,有機態(tài)氮易被分解,氨氮明顯增加。而旱地漬水呈澇害,缺水則土壤中的養(yǎng)分也難于被藥用植物吸收。只有合理排灌,才能發(fā)揮土壤肥力。搞好中耕,中耕能使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加強,利于土壤有效養(yǎng)分的釋放與轉(zhuǎn)化,增加土壤肥力。所以,中耕必不可少。秸稈還田,將秸稈和農(nóng)作物莖葉斬短切碎撒拋在土壤地表,然后,深翻埋入土壤中,使之腐爛分解轉(zhuǎn)化而釋放有效養(yǎng)分,提高土壤肥力。養(yǎng)土保墑,免深耕以養(yǎng)土保墑,同時通過煉土即日曬雨淋,使土壤表層鹽分溶解至深層;采用膜下滴灌,防止土壤板結(jié)。結(jié)合改良對潛育化田地要開溝排水,增施磷、鉀肥,水旱輪作等進行改造;對酸性土壤可施石灰來中和,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有機質(zhì)分解轉(zhuǎn)化,促使肥力提升。1.砂質(zhì)土壤:要重視有機肥如廄肥、堆肥、綠肥、土雜肥等,摻加黏土,增厚土層,增強其保水保服能力。追肥應少量多次施用,避免一次使用過多且流失。2.粘質(zhì)土壤:應多施有機肥,結(jié)合加沙子,施爐灰渣類,以疏松土壤,創(chuàng)造透水通氣條件,并將速效性肥料作種肥和早期追肥,以利提苗發(fā)棵。3.兩合土壤:此類土壤兼有沙土、粘土的優(yōu)點,是多數(shù)中藥材栽培最理想的土壤,施肥以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jié)合,根據(jù)栽培品種的各生長階段需求合理地施用。(1)有機肥料:又稱農(nóng)家肥料,如堆肥、餅肥、綠肥等,其來源豐富廣泛,含有大量氮、磷、鉀及其他多種營養(yǎng)元素,長期施用能增進土壤的團粒結(jié)構(gòu),改良土壤性質(zhì),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通氣性,具有遲效、速效和肥效長的多方面結(jié)合而發(fā)揮作用的特點,對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莖類中草藥如山藥、細辛、人參、桔梗等施用效果較好?,F(xiàn)將幾種有機肥料的使用分別介紹如下:1)餅肥。餅肥對中藥的品質(zhì)有較好的作用,腐熟的餅肥可適當多用。一般高氮油餅不含有毒物質(zhì),作為肥料只要需粉碎就能施用。含氮量低的油餅常含有皂素或其他有毒物質(zhì),做肥料時需先經(jīng)發(fā)酵,清除毒素。含毒素的油餅有菜籽餅、茶籽餅、桐子餅、蓖麻籽餅、柏子餅、蒼耳子餅、花椒干餅和椿樹子餅等。2)人、畜糞尿。人、畜糞尿必須要經(jīng)過貯存、腐熟后才適宜施用。嚴禁在中藥植株上澆不腐熟的人、畜糞尿。原因有三:一是新鮮人、畜糞尿含多種病菌病毒;二是新鮮人、畜糞尿難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且不易被土壤所保蓄;三是新鮮人、畜糞尿所含鹽分和養(yǎng)分濃度過高,會使土壤養(yǎng)分分布不勻而影響作物的生長。3)綠肥。我國肥源豐富,目前已栽培利用和可供栽培利用的綠肥植物就有200余種,是中藥材GAP種植中有待開發(fā)利用的重要天然肥源。在我國南方各省主要利用冬閑田栽培紫云英、金花菜、箭舌豌豆、肥田蘿卜以及蠶豆、豌豆和油菜等作為來年主要作物的肥源,而北方各省區(qū)以一年生綠肥居多,種類有箭舌豌豆、草木犀、綠豆等。4)稈肥。是重要有機肥源之一,作物秸稈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為作物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在適宜條件下通過土壤微生物或牲畜消化的作用,可使營養(yǎng)元素返回土壤,被作物所吸收利用,稱作秸稈還田。秸稈還田可采取堆漚還田、過腹還田(牲畜糞尿)、直接翻壓還田、覆蓋還田等多種形式。操作時秸稈要直接翻入土中,注意與土壤充分混合,不要產(chǎn)生根系架空現(xiàn)象,并加入含氮豐富的人、畜糞尿、也可用一些氮素化肥,調(diào)節(jié)還田后的碳氮比為20:1.5)微生物肥料。是用特定微生物菌種培養(yǎng)生產(chǎn)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制劑,具有無毒無害,不污染環(huán)境的特點,對減少中藥材硝酸鹽含量,改善中藥材品質(zhì)有明顯效果,可用于拌種、做基肥或追肥時使用。6)葉面(根外)肥料是噴施于植物葉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可含少量天然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一般是由天然有機物提取液或接種有益菌類的發(fā)酵液配加維生素、藻類、氨基酸等營養(yǎng)元素制成,也有一些是微量元素肥料??墒┯?次或多次,但最后一次須在收獲前20天噴施。7)其他肥料。如鋸末、刨花、木材廢棄物、不含防腐劑的魚渣、骨粉、骨膠廢渣、家禽家畜加工廢料、糖廠廢料、城市生活垃圾等。使用前一定要經(jīng)過無害化處理,達對標準后才能使用,而且每年每公頃農(nóng)田限制用量黏性土壤不超過45噸,沙性土壤不超過30噸。(2)無機肥料:又稱化學肥料,如尿素、過磷酸鈣、氨水等。這類肥料僅含一種或兩種無機肥效成分,有效養(yǎng)分高,肥效快,但易造成土壤板結(jié),有些肥料還對植物和土壤有選擇性。全草類、葉類、果實種子類、花類中草藥植物,可適當施用化肥,但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3)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酸、硫酸鋅、硫酸銅等,多用來浸種成根外施肥。使用此類肥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濃度和用量,在確保肥效和藥效的情況下,可結(jié)合病蟲害防治,將肥料與農(nóng)藥混合噴施。追肥以速效肥料為主,且在非雨天施用為好。為了及時而充分地滿足中藥材在生長發(fā)育進程中對養(yǎng)分的需要,必須在其生長發(fā)育的不同時期,分期、分批施用。多年生中藥材常于返青、分蘗、現(xiàn)蕾、開花等不同時期施用。以種子和果實為藥的中藥材,在蕾期和花期追肥為好;以根、根莖、鱗莖類為藥的中藥材,在地下部膨大期追肥可獲高產(chǎn)。一年多次收獲的中藥材應在每次收獲后及時追肥。追肥時應留意肥料的品種、濃度和用量,免得引起肥害。六、栽種技術1.土地準備:包括耕翻、整地、作畦等,翻地時要施基肥,尤其對根類藥用植物更為重要,翻地后細碎土塊,以防種子不能正常發(fā)芽,根據(jù)植物特性和當?shù)貧夂蛱攸c,進行作畦,如南方種植根類藥材多采用高畦,一般為30厘米左右,寬度以便于操作管理為準,一般以.5米為宜。周圍主排水溝應為深40厘米,寬30厘米左右。土地一般整為龜背形,以便排灌。2.播種期:植物特性各異,播種期很不一致。但通常以春、秋兩季播種為多。一般耐寒性差,生長期較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沒有休眠特性的木本植物宜春播,如薏苡、紫蘇、荊芥、川黃柏等。耐寒性強,生長期長或種子需休眠的植物宜秋播,如北沙參、白芷、厚樸等。由于我國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同一種藥用植物,在不同地區(qū)播種期也不一樣,如紅花在南方宜秋播,而在北方則多春播。每一種藥用植物在某一地區(qū)都有適宜播種期,如當歸、白芷在秋季播種過早,第二年易發(fā)生抽苔現(xiàn)象,造成根部不能藥用,而播種過遲,則影響產(chǎn)量甚至發(fā)生凍害。在生產(chǎn)過程中應注意確定適宜播種期。3.播種方法(1)有穴播、條播、撒播三種方法,在播種過程中要注意播種密度,覆土深度等。如大粒種子深播,小粒種子宜淺播,黏土宜淺,沙土宜深。(2)移栽:仲、黃柏、厚樸、菊花、白術、黨參、黃連、射干等,采用先在苗床育苗,然后移栽于大田。育苗移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管理方便,便于培育壯苗。(3)種苗栽種:一般采用穴栽或抽行栽種。如白術采用穴栽,玉竹采用行栽一過倒排種法。(4)播種時間:以晴天和陰天為好。若土地干燥,應及時澆灌,以利出苗。月份可以種植品種備注1白術、桔梗、玄參、白芍、牡丹、金銀花、沙參、半夏、蔓荊子、柴胡、薄荷、丹參、防風、川烏等北方,不宜種植2杜仲、厚樸、金銀花、木瓜、玄參、半夏、魚腥草、黃柏、銀杏、蔓荊子、山芋、吳茱萸、皂角、梔子、花椒等。北方,不宜種植3天冬、木瓜、梔子、瞿麥、丹參、射干、魚腥草、防風、桔梗、瓜蔞、白術、玄參、半夏、天南星、黃芩、黃芪、沙參、徐長卿,生姜、生地等黃金季節(jié)南北皆宜4羅漢果、湘蓮、丹參、半夏、天南星、半枝蓮、菊花、生地、知母、射干、紫苑、瓜蔞、桔梗、黃芩、黃芪、柴胡、遠志、白術、瓜蔞等黃金季節(jié),南北皆宜5黃連、板藍根、薏米、急性子、菊花、半枝蓮、荊芥、黑豆、柴胡、桔梗、甘草、黃芩、黃芪、防風、丹參等。南北皆宜6黃連、板藍根、薏米、急性子、荊芥、澤瀉、黑豆、柴胡、桔梗、決明子、知母、蒲公英、射干、貓爪草、菊花、西紅花等。南北皆宜7板藍根、澤瀉、桔梗、夏枯球、丹參育苗、牛膝、荊芥、西紅花等。南北皆宜8玉竹、太子參、天冬、黃花菜、澤瀉、西紅花、知母、夏枯球、白芷、牡丹、白芍等。南北皆宜9玉竹、百合、射干、天冬、黃花菜、瞿麥、白芷、白芍、牡丹、桔梗、蘆巴子、紫苑、白術、丹參、王不留行子、桔梗、紅花、太子參、知母、牡丹苗、夏枯球等。黃金季節(jié),南北皆宜10玉竹、元胡、百合、射干、黃花菜、梔子、金銀花、瞿麥、白芷、白芍、牡丹、太子參、西紅花、桔梗、白術、蘆巴子、紅花、王不留行、夏枯球、川烏、知母等。黃金季節(jié),南北皆宜11種苗:玉竹、元胡、玄參、射干、木瓜、梔子、金銀花、白術、白芍、牡丹、半夏、丹參、桔梗、知母等。種子:紅花、葫蘆巴、夏枯球、桔梗、王不留行、黃芩、柴胡等。南北皆宜12種苗:玉竹、玄參、射干、川烏、薄荷、蔓荊子、金銀花、桔梗、半夏、白術、白芍、牡丹、丹參,天南星、何首烏、土貝母等。種子:桔梗、柴胡、北沙參、白術、防風等。南北皆宜第二節(jié)栽培技術一、品種選擇(一)核桃紋(懷牛膝1號)藥農(nóng)當家品種。特征特性:株型緊湊,主根勻稱,蘆頭細小,中間粗,側(cè)根少,外皮土黃色,肉白色;莖紫色,葉圓形,葉面多皺;畝產(chǎn)1000公斤,頭肥平均比例高達68%。(二)風箏棵(懷牛膝2號)為傳統(tǒng)的藥農(nóng)品種。特征特性:株型松散,主根細長,蘆頭細小,中間粗,側(cè)根較多,外皮土黃色,肉白色;莖紫色,葉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面較平。畝產(chǎn)600-900公斤,頭肥比例60%。二、選地整地(一)牛膝系深根作物,宜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地下水位較低的砂壤土。(二)深翻土壤60cm以上,畝施用腐熟廄肥3000kg、過磷酸鈣25-40kg、菜子餅50kg,共同混拌均勻,堆漚數(shù)日,分層或均勻地于表土層,然后再耕翻一次。(三)作寬1.3米的高畦或平畦;高畦畦溝40cm,四周開較深的排水溝。三、繁殖方法(一)種子繁殖:采種1.霜降后選擇優(yōu)良植株去掉地上部,保留蘆頭(芽)。取蘆頭下20~25cm根部即為牛膝薹,在陰涼處挖坑深30cm,垂直放入牛膝薹,填土壓實越冬。2.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按株行距60cm×75cm植入牛膝薹,苗高20~30cm時,每株施尿素150g適量澆水。也可在收獲時選優(yōu)良植株的根存放在地窖里,次年解凍后再按上述方法栽培、栽種。秋后種子成熟后采種即為秋子。(二)播種時期:以7月中、下旬為播種時期。1.播前處理:播前,將種子放入20℃溫水中浸泡12-24小時,撈起晾干后,再與火土灰、人畜糞水拌和均勻,撒播于畦面,用耙輕輕摟動土面,使種子下沉入土,再撒蓋一層細土(或細沙),厚約1~1.5cm。最后,畦面再撒蓋一薄層谷殼,以利出苗。2.用種量:每畝用種量0.5~0.75kg,可適當增加。四、田間管理(一)保苗、間苗、補苗1.播后一般5~7天出苗。2.幼苗初期生長柔弱,若遇干旱天氣,應及時澆水保苗。當苗高5~6cm時,開始第1次間苗,去弱留強,保持苗距5~7cm。缺苗時,選陰天進行補苗。3.苗高15-17cm左右,按行株15×15cm或株距13cm定苗。(二)中耕除草、追肥1.齊苗后,進行第1次除草,結(jié)合稀薄人畜糞水拌火土灰,撒施;2.定苗后,結(jié)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5㎏加10~15㎏硝酸鉀,腐熟有機肥1000kg;(三)打頂在植株高40cm以上,長勢過旺時,應及時打頂,以防止抽薹開花。(四)排灌水1.幼苗期至8月上旬,應控制用水,促使主根下扎;2.8月中旬后,主根不再伸長,灌水量可大些,以促主根發(fā)育粗壯。3.生長后期停止灌水4.雨季及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水。五、病蟲害及其防治(一)葉斑病1.8-11月份均有發(fā)病,基部葉片先發(fā)病。7-8月份雨水多,發(fā)病重;干旱氣候條件下,發(fā)病輕2.防治方法:(1)適時適量澆水,雨季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2)發(fā)病初期,先噴灑80%比克600倍液預防,間隔10天左右,若病情發(fā)展,再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二)白銹病1.在春秋低溫多雨時容易發(fā)生。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背面引起白色苞狀病斑,少隆起,外表光亮,破裂后散出粉狀物,為病菌孢子囊。2.防治方法(1)清除菌源收獲時,收集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量。(2)適時防治在適宜發(fā)病期,噴灑80%比克600倍液預防。在發(fā)病初期,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三)根腐病1.根部變褐色,呈水漬狀,逐漸腐爛,地上逐漸枯死,雨季多發(fā)。2.防治方法:(1)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保持通風透光,增強植株抗病力;(2)發(fā)病前后,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7天1次,連噴3~4次。(四)線蟲病1.使根產(chǎn)生瘤狀蟲癭。2.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最好水旱輪作;(2)土壤在整地時進行消毒處理:每畝可施用3%甲基異硫酸5kg,撒于畦面,翻入土中。(五)蟲害1.尺蠖有偽裝性和假死性。防治方法:利用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2.紅蜘蛛、椿象5~6月發(fā)生。防治方法:用40%樂果1000倍液噴殺。3.豆芫青6月下旬至8月中旬發(fā)生位。白天取食。防治方法:(1)秋季深翻以殺傷越冬蟲。(2)用1.5%甲基對硫磷粉劑,或2%殺螟松粉劑,每畝施2~2.5kg。噴霧用80%敵敵畏乳油或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第三節(jié)種植管理一、按規(guī)程管理我司按照制定的技術規(guī)程有序開展中藥材種植生產(chǎn),根據(jù)氣候變化、藥用植物生長、病蟲草害等情況,及時采取措施。二、基礎設施我司配套完善灌溉、排水、遮陰等田間基礎設施,及時維護更新。三、田地整理和清理及時整地、播種、移栽定植;及時做好多年生藥材冬季越冬田地清理。四、投入品使用采購農(nóng)藥、肥料等農(nóng)業(yè)投入品應當核驗供應商資質(zhì)和產(chǎn)品質(zhì)量,接收、貯藏、發(fā)放、運輸應當保證其質(zhì)量穩(wěn)定和安全;使用應當符合技術規(guī)程要求。五、灌溉水污染應當避免灌溉水受工業(yè)廢水、糞便、化學農(nóng)藥或其他有害物質(zhì)污染。六、施肥、灌排科學施肥,鼓勵測土配方施肥;及時灌溉和排澇,減輕不利天氣影響。七、病蟲草害防治我司根據(jù)田間病蟲草害等的發(fā)生情況,依技術規(guī)程及時防治。八、農(nóng)藥施用我司按照技術規(guī)程使用農(nóng)藥,做好培訓、指導和巡檢。九、鄰地農(nóng)藥影響我司采取措施防范并避免鄰近地塊使用農(nóng)藥對種植中藥材的不良影響。十、突發(fā)性災害處理突發(fā)病蟲草害等或者異常氣象災害時,根據(jù)預案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中藥材生產(chǎn)的不利影響;要做好生長或者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地塊的標記,單獨管理。十一、野生撫育管理我司按技術規(guī)程管理野生撫育中藥材,堅持“最大持續(xù)產(chǎn)量”原則,有計劃補種、封育、輪采。第四節(jié)常見中藥材種植技術規(guī)程一、半夏—根及根莖類藥材(一)半夏繁殖方式1.塊莖繁殖: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月、8月、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0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作種,小種莖作種優(yōu)于大種莖。將其拌以干濕適中的細沙土,貯藏于通風陰涼處,于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chǎn)量低。每畝用種量80~100Kg.2.珠芽繁殖:夏秋間利用葉柄下成熟的珠芽進行條栽,行距10~16cm,株距6~10cm,開穴,每穴放株芽3~5個,覆土厚1.6cm。同時,施入適量的混合肥,既可促進珠芽萌發(fā)生長,又能為母塊莖增施肥料,有利增產(chǎn)。3.種子繁殖:二年生以上的半夏,從初夏至秋冬,能陸續(xù)開花結(jié)果,此法在種苗不足或育種時采用。從秋季開花后約10d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種子,放在濕沙中貯存。(二)育苗新技術—組織培養(yǎng)擴繁(三)林-藥套種栽培模式1.林地條件:由于泰半夏較耐陰,但若光照嚴重不足亦難以生存。故宜選擇樹木幼林期、未完全郁閉前期栽培泰半夏。遮陰度以50-70%為宜。2.合理密植:成熟組培半夏苗植株可長至高15-30cm,葉2-5枚,因此種植時可以適當密植。組培半夏每叢帶2-3株,栽植時按行距15-20cm,株距8-10cm,畝林地用苗量以2.3-3萬株為宜。3.種植方法:在林下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5-20cm開溝,深6-10cm。按株距8-10cm將組培苗排入溝內(nèi),覆土,與畦面平齊。栽植后及時灌水,以保成活。4.追肥與培土:及時追肥培土是保證泰半夏珠芽及地下塊莖發(fā)育獲得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組培苗春季種植,6-7月間珠芽生長期追施每畝硫酸鉀復合肥10-15Kg,尿素10Kg,并及時培土2-3cm。培土時,以蓋住珠芽為度,勿覆蓋葉片,以免影響半夏生長。自發(fā)現(xiàn)珠芽至收獲一般需要培土3-4次。為保證地下塊莖的營養(yǎng)供應,如發(fā)現(xiàn)有佛焰苞出現(xiàn)要及時摘除,以免阻礙地下塊莖生長。夏季種植半夏組培苗再次萌出新葉時,及時追施硫酸鉀復合肥每畝10-15kg,并結(jié)合灌水。秋季移栽半夏,在氣溫下降倒苗前,每畝追施人畜糞水1500-2000Kg或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10-15kg,以提高半夏苗的抗性。5.病蟲害防治:科學的田間管理能有效防止半夏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在防治上遵循以生物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應保持林下整潔,并注意科學合理施肥,禁止未腐熟的農(nóng)家肥直接施人田中。半夏連作2-3年后,注意輪作倒茬,半夏收獲后,及時深翻林下土壤,降低半夏本身分泌物造成的毒害,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組培半夏較少病、蟲害發(fā)生,主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6.根腐病:一般在雨季和排水不暢地塊發(fā)生。發(fā)病時,地上莖葉枯萎,地下球莖腐爛。雨季注意排水,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病株,病穴處撒施石灰粉,并用5%的石灰水澆灌病穴,防止病菌蔓延。二、藥用玫瑰-花類藥材玫瑰(RosarugosaThunb.)是薔薇科薔薇屬的落葉灌木,品種繁多,花色豐富,香氣濃郁,不僅是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植物材料,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香料植物之一,是香水、化妝品等化工產(chǎn)品的香料來源和食品、飲品工業(yè)、保健行業(yè)的重要添加原料,還是珍貴的中藥材,其花、根等均可入藥,是集觀賞、綠化、藥用、美容、美食于一身的名貴花木。(一)栽培技術1.選地:陽光充足、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適宜藥用玫瑰種植。2.整地:整地作畦,畦面寬2.0米,兩側(cè)按照寬0.6m,深0.5m做排水溝,保證畦面龜背型,種植田排水暢通。3.苗木選擇:選取2-3分枝以上玫瑰苗,無病蟲害、健壯苗木。4.種植季節(jié):以春季芽萌動前種植成活率最高。也可以在秋季落葉后即10-11月份種植。5.種植密度:初植密度按照行距0.7米,株距0.7米進行定植,后期玫瑰苗側(cè)枝增多地上部分樹冠膨大時,每隔一行進行間苗,保持行距1.4米左右。這樣既能在玫瑰小苗期有效利用土地,又方便了大苗期的管理。6.整形修剪:要達到高產(chǎn)高效,整形修剪是關鍵。在整個生長季,主要修剪兩次:第一次在5月底6月初玫瑰第一季花期結(jié)束后,修剪方式是適度短截、疏剪。短截長度根據(jù)植株情況具體而定。短截主要針對細弱枝、發(fā)白老枝、過密枝、病蟲枝,從而起到粗發(fā)新枝的目的。這樣,可以誘導枝條上側(cè)芽的萌發(fā),在第二季產(chǎn)生更多側(cè)枝,形成更多花蕾。第二次在秋末冬初,葉片全部脫落,植株進入休眠期時,剪除枯死枝、細弱枝、病蟲枝、過密枝和三年以上老枝,回縮多年生枝,促發(fā)新枝。(二)病、蟲害防治1.主要病害及防治白粉病、銹?。合募靖邷丶竟?jié)易發(fā)病害。2.栽培措施:(1)合理密植定時修剪,提高通風透光度;(2)冬季修剪后將枯枝、多余枝全部清理出玫瑰種植區(qū);(3)補施磷、鉀肥,增強玫瑰植株的抵抗力。(4)防治方法:如發(fā)生病害,以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一周噴灑一次,連續(xù)噴藥3次。3.主要蟲害及防治(1)紅蜘蛛:病發(fā)初期,可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三氯殺螨砜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隔15天噴一次,噴施2-3次;(2)玫瑰莖葉蜂:發(fā)現(xiàn)嫩枝條被侵害,及時剪除銷毀;在低齡幼蟲期,可以選擇用生物農(nóng)藥進行防治,可噴施含量為16000IU/毫克的Bt可濕性粉劑500至7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800至1000倍液。三、黃連種子種苗生產(chǎn)技術(一)種子采收和處理1.種子采收于5月中旬左右采收移栽后4年~5年(即5年~6年生)黃連植株所結(jié)的種子。當果實外表變成黃綠色或紫綠色,果尖裂孔略大于3mm,種子的胚乳為黃色濃乳狀時收成。采收時將果穗摘下置于室內(nèi)陰涼處,經(jīng)2d~3d后熟,待果實完全開裂后脫粒。2.種子質(zhì)量種子要求飽滿,無病蟲害,千粒重≥1.1g,種子發(fā)芽率≥65%。3.種子處理(1)攤晾將黃連種子攤放于陰涼潮濕的地上,厚約3cm,每天翻動3次,經(jīng)7d~8d后,種子變?yōu)辄S褐色,除去雜質(zhì),即可貯藏。(2)保濕保鮮貯存采納種子3倍量的濕沙拌混,用透氣布袋或其它透氣容器中陰涼通風處,于2℃~6℃的溫度下貯藏5~6個月。種子貯存期應隨時檢查水分,以拌沙后的種子在手中能捏之成團,松開即散為宜。使用外源赤霉素處理可加速種子后熟。(二)種苗培養(yǎng)技術1.育苗時刻黃連的育苗時刻分為夏季(立夏前后)和秋季(霜降至立冬)。16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區(qū)可在夏季育苗。2.選地與整地(1)選地選擇坡度在20度以內(nèi)的陰山或半陽荒地作育苗地。土壤肥沃、腐殖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2)整地荒地在播種前保留部分的邊樹木,除去雜草,將枯枝、落葉、雜草等燒成灰以作肥料;熟地輪作期為6年以上。挖地深度為23cm~30cm,揀去樹根、石塊等,并按等高線方向做好排水橫溝和背溝。播種前碎細土塊,整平土面作廂,廂寬1m,高15cm,廂溝寬33cm左右。(3)遮蔭采納搭棚和林間育苗兩種模式,蔭蔽度達80%左右。搭棚育苗在整地后進行,棚架由棚樁、順桿、橫桿組成,棚高65cm~80cm,上用遮陽網(wǎng)或樹枝、玉米稈平均覆蓋。林間育苗選擇半陰陽、近溝邊的林地。(4)播種播種時將種子與20倍~30倍量的細腐殖質(zhì)土拌勻后撒播于畦面,播后蓋0.5cm~1cm的干細腐熟有機肥。冬季洪澇時,蓋一層草保濕。開春化雪后將覆蓋物去除。每667m2用種量為2kg~3kg。(5)苗期治理1)施肥培土第一次追肥在第一年幼苗長出2片以上真葉時,每667m2用清淡腐熟人畜糞尿水1000kg或撒施尿素(含氮量46%)5kg。第二、三次追肥與培土一起進行,每667m2用腐熟干燥過篩的有機肥粉150kg和餅肥100kg,并拌入經(jīng)細過篩的腐殖質(zhì)土125kg,混合后平均撒于廂面。第二年春季,施清淡腐熟人畜糞尿水1000kg或撒施純氮2.3kg一次,5月~6月選苗移栽。2)除草黃連苗床應及時拔除雜草。3)勻苗連苗過密時需勻苗,于植株達3~4片葉時進行,苗間距以1cm為宜,以后依照出苗和生長情形,進行多次勻苗。4)水分治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40%。應側(cè)重于防澇,保持地塊四周排水良好。(6)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學安全合理應用化學防治。要緊病蟲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白絹病、銅綠麗金龜、蛞蝓等。1)農(nóng)業(yè)防治種植前完全清除雜草,排除苗圃積水,冬季清園集中燒毀枯枝落葉。2)物理防治人工捕殺銅綠麗金龜?shù)群οx成蟲;在育苗地安裝殺蟲燈誘殺害蟲;及時挖除感病病株。3)生物防治愛護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敵,選用生物農(nóng)藥防治病蟲害。4)化學防治施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農(nóng)藥使用應符合DB51/337規(guī)定。①白粉?。喊l(fā)病初期選用2%春雷霉素或10%多氧霉素500倍液~1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隔7d~10d噴1次,視病情連續(xù)防治2~3次。②根腐病:發(fā)病初期選用2%春雷霉素或10%多氧霉素500倍液~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或灌窩,隔7d~10d噴1次,視病情連續(xù)防治2~3次。③白絹?。喊l(fā)覺病株,帶土移出黃連棚深埋或燒毀,并在病穴及其周圍撒生石灰粉消毒。田間發(fā)病時,用50%石灰水澆灌,或用50%退菌特(1∶500~1000倍液)噴射,每隔7d~10d噴1次,連續(xù)噴3次~4次。④銅綠麗金龜:用50%辛硫磷100g兌水20kg浸泡青筍葉10kg,于傍晚撒于廂面上防治幼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1500倍液灌窩。⑤蛞蝓:棚樁鄰近及其四周撒石灰粉;或用6%密達殺螺顆粒劑0.5~0.6kg/667m2毒土防治。(7)起苗養(yǎng)苗1.起苗于育苗第二年的2月~6月起苗。起苗以陰天或晴天早晚為宜。起苗時將苗連根拔起,每100株左右捆成一把。黃連宜邊起邊栽。2.養(yǎng)苗對不能及時移栽的要做好養(yǎng)苗工作。養(yǎng)苗地選擇在陰濕、背風的房屋、檐溝或土溝等處,將根部著地,苗緊靠,潮濕后用細土蓋住外圍根部。養(yǎng)苗時刻不宜超過7。3.種苗質(zhì)量種苗要求高6cm~8cm,葉片數(shù)4枚~5枚,葉色綠,須根多,健壯,無病蟲害。四、玉竹栽培技術玉竹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肉質(zhì)黃白色,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面綠色,下面灰色?;ㄒ干ǔ?~3朵簇生。原產(chǎn)我國西南地區(qū),但野生分布很廣。耐寒,亦耐陰,喜潮濕環(huán)境,適宜生長于含腐殖質(zhì)豐富的疏松土壤。玉竹的根莖可供藥用,中藥名亦為玉竹,秋季采挖,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切厚片或段用。(一)生長習性玉竹種子為上胚軸休眠類型。胚后熟期要求25℃左右的溫度,上胚軸需要低溫階段才能打破休眠。種子播種后,第1個夏季只長根,不出苗,直至次年4月才長苗。玉竹根狀莖存活時間為3年或4年,超過這個時間則會腐爛。秋季栽種的玉竹,于次年3月--4月萌芽,萌芽后至出苗的這一段時間,生長較為緩慢,莖稈也較弱。5月--6月,氣溫逐漸回升,莖葉生長迅速,并能現(xiàn)蕾開花。7月高溫季節(jié),地上部分生長減弱,而根狀莖生長加快。種植后的第2年,植株長勢弱,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差,經(jīng)不起高溫季節(jié)直射陽光的照射。第3年,植株長高,莖稈有所增長,根狀莖發(fā)育較快,生長力較強。第4年,地上莖稈增多,生長很快,郁閉度增大,根狀莖在地下縱橫交錯。(二)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玉竹耐寒,耐陰濕,忌強光直射與多風。喜陰濕、涼爽氣候,種植地宜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砂質(zhì)土壤。忌在土質(zhì)黏重、瘠薄、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地段栽培。忌連作,以防止病蟲害發(fā)生。前茬最好是豆科植物。選地后,先施入有機肥作基肥,每畝用量為2500千克--3000千克,均勻地撒在地面上,將土深翻30厘米,細耙做畦,畦寬1.0~1.30米,溝寬25~30厘米、深15厘米。除凈雜草,讓烈日暴曬。2.種植方法玉竹用種子和根狀莖繁殖,繁殖速度很快。用根狀莖繁殖,因其遺傳性較種子穩(wěn)定,能確保豐產(chǎn),且生長周期短,故目前生產(chǎn)上都采用此法。在收獲時,從莖稈粗壯的植株中選取無蟲害、無黑斑、無麻點、無損傷、顏色黃白、頂芽飽滿、須根多、芽端整齊、略向內(nèi)凹的肥大根狀莖作種用。瘦弱細小和芽端尖銳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發(fā)芽,不宜留種;否則營養(yǎng)不足,生活力不強,影響后代,品質(zhì)差,產(chǎn)量低。也不宜用主莖留種;因主莖大而長,成本太高,同時去掉主莖就會嚴重影響質(zhì)量,不易銷售。要隨挖、隨選、隨種。遇天氣變化不能及時栽種時,必須將根芽攤放在室內(nèi)背風、陰涼處。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莖200~300千克。將選好的種莖浸入盛有50%多菌靈500倍液的桶中,藥液應浸沒種莖,浸泡30分鐘后,撈出晾干備用。一般于7月--11月進行栽種。穴栽或條栽。穴栽:畦面栽種3~4行,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厘米、穴深8~10厘米。每穴交叉,放種栽3~4個,芽頭向四周交叉,不可同一方向。條栽:在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30厘米開深6厘米--15厘米的溝。種植時,將玉竹根狀莖切成長約3厘米--7厘米的小段,在溝底按株距7厘米--17厘米縱向排列,芽頭朝同一方向放好,覆蓋豬糞或土雜肥。根狀莖用量為每畝250千克--300千克。(三)田間管理栽后當年不出苗,翌春出苗后,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土壤干燥時用手拔除,切勿用鋤,以免碰傷根狀莖,導致腐爛。下雨后或土壤過濕時不宜拔草。以后在5月和7月分別除草1次。第3年,只宜用手拔除雜草。施足基肥,結(jié)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00~3000千克。種栽覆土后,于穴邊畝施焦泥灰200千克或復合肥30~35千克。施肥在春季萌芽前進行,以促進莖葉生長。苗高7~10厘米時,667平方米澆施稀薄人糞尿800~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在玉竹進入休眠時進行施肥,施用腐熟豬糞和磷肥,施后覆土厚5厘米--7厘米。玉竹生長2年后,根狀莖分枝多,縱橫交錯,易裸露于地表而變綠,影響商品外觀和質(zhì)量,易遭受凍害,因此更要及時覆土。玉竹最忌積水,在多雨季節(jié)到來以前,要疏通水溝以利排水。培土每年冬季結(jié)合施肥,在畦溝取土進行培土3.0~4.5厘米,玉竹種栽要用稻草、樹葉或茅草覆蓋。以后每年的初冬,玉竹莖葉干枯時要蓋青草,上面再蓋一層泥土。(四)病蟲害防治1.病害(1)葉斑病葉面上長出褐色圓形病斑,邊緣呈紫紅色,常于夏、秋兩季發(fā)生。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續(xù)2次--3次。(2)銹病葉面上長有黃色圓形病斑,背面生有黃色的環(huán)狀小粒。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穴內(nèi)撒生石灰消毒。(3)爛根病發(fā)病時根狀莖腐爛,最終導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做好排水工作,降低土壤濕度,控制病害蔓延。2.蟲害主要是棕色金龜子、黑色金龜子、紅腳綠金龜子等,主要危害根部。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或追肥;用米或麥麩制成毒餌,于傍晚時撒在畦面上誘殺;蟲害發(fā)生嚴重時,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澆注根部。(五)采收及加工1.采收一般于栽種后的第3年收獲。南方于秋季采收,北方于春季采收,以便與栽種時間銜接。地上部分枯萎后,在春季植株萌芽前,選晴天及土壤比較干燥時收獲。采挖時,先割去地上莖稈,挖起根狀莖,抖去泥土,防止折斷。留作種的根狀莖另行堆放。2.加工將挖出的根狀莖,按長、短、粗、細劃分等級,分別晾曬。夜晚,待玉竹涼透后加覆蓋物。切勿把未涼透的玉竹裝袋,以免發(fā)熱變質(zhì)。一般曬2天--3天后,玉竹的根狀莖就會很柔軟而不易折斷。然后除去須根和泥沙,再將根狀莖放在石板或木板上搓揉。搓揉時要先慢后快,由輕到重,直到將粗皮去凈,玉竹根狀莖無硬心,呈金黃色半透明狀,用手按有糖汁滲出時為止,再曬干即可。在東北地區(qū),對野生玉竹采用先揉后曬的加工方法,重復3次--4次,直至干燥為止。也有人采用蒸揉結(jié)合的加工方法,即先將鮮玉竹曬軟后蒸10分鐘,用高溫促其發(fā)汗,使糖汁滲出,再用不透氣的塑料袋裝好,約30分鐘以后,用手揉或整包用腳踩踏,直到玉竹呈黃色半透明為止,然后取出攤曬。加工時要防止搓揉過度,否則色澤會變深,甚至變黑,影響商品質(zhì)量。五、佛手種植技術佛手又名佛手柑、五指柑、佛手橘,為蕓香科柑橘屬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實。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適宜于海拔700米以下、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的丘陵、平原或山地栽種。佛手的栽培歷史悠久,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藥材現(xiàn)行規(guī)格按產(chǎn)地主要分為廣佛手、川佛手、浙佛手和建佛手,其中川佛手平喘效果較好。我國佛手的藥用歷史悠久,始記載于《本草綱目》。藥味辛、苦、酸,性溫,入肝、胃、肺經(jīng)。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等癥狀。傳統(tǒng)的中醫(yī)認為佛手能治療飲食不振、胸腹脹滿、胃痛嘔吐等癥狀,有理氣和體、化痰止咳的功效?,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佛手具有抑菌、保護正常細胞、延緩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抑制癌細胞等的作用。而有關藥理試驗也表明,佛手有解痙與中樞抑制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抗過敏和抗炎等作用。可見佛手的藥用價值非常的高,適用范圍廣泛。佛手不僅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其果實形狀奇異并具有芳香氣味,被用于園林美化和做盆景;其揮發(fā)油成分則可被用于食品和化妝品行業(yè),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開發(fā)利用價值。佛手果實除藥用外,還可提取揮發(fā)油及加工成糖果蜜餞等多種果脯和保健食品,如佛手解酒茶、金佛手戒煙糖等。佛手藥材以片大,外皮黃綠色,果肉黃白色,香氣濃者最佳。目前佛手的種植地分布范圍非常廣,對于不同產(chǎn)地佛手藥材質(zhì)量的優(yōu)劣評價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川佛手品質(zhì)優(yōu),川佛手片小、質(zhì)厚、不平整、綠邊白瓤,稍有黃色花紋,氣清香。生長習性:佛手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不耐嚴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qū)栽培為宜。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適宜,年日照時數(shù)1200~1800小時為宜。適合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沙壤土或粘土壤中生長。(一)繁殖方法佛手扦插、嫁接、高壓繁殖均可。1.扦插繁殖插條準備:扦插時間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應選7~8年生健壯的母樹,剪去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老健枝條,剪除葉片及頂端嫩梢,截成長17~20厘米的插條,扦插的成活率在90%以上,苗子生長也很健壯。凡幼樹枝條或徒長枝,不可用。因這類枝條栽后常常不易結(jié)果。也可用長枝扦插,取3~4年健壯枝條,剪成長50厘米作插穗。2.整地:苗床最好選擇土壤較厚的沙土,以便將來取苗。地選好后,深耕耙細,施人畜糞水,作成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約30厘米,深約20厘米。3.種植季節(jié):春季2~3月及秋季8~9月均可扦插,以秋季扦插最好。秋季扦插當年就可長根,第二年春季發(fā)芽后生長迅速;4.扦插:插時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3~27厘米;按株距15~17厘米將插條插入溝入,切不可插倒。通常每畝約需插條12000~15000根。插后覆土壓實,使先端一個芽苞露出土面,土干要淋水。5.苗期管理:插后要隨時澆水灌溉;并要搭棚遮蔭,雨水多時要做好排水工作。苗高7~10厘米時,將叢生的弱苗除去,每株只留壯苗一根。及時除草,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或硫酸銨3~4次,培育一年即可移栽。(二)嫁接繁殖在春秋兩季進行。用香櫞或檸檬作砧木較好。砧木一般用扦插或播種繁殖.嫁接方法有:1.靠接法:8~9月上旬進行,砧木選莖部直徑2~3厘米,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的4~5年生植株,在莖基部分枝的下面切去分枝,僅留一個分枝,再在切去分枝部位的一邊向下削去一些皮層,然后選上一年春季或秋季發(fā)生的枝條作接穗,粗細和砧木相似,長5~7厘米,在接穗下部的一邊亦削去下面的部分皮層,再將砧木的切面靠在接穗的切面上,使兩面密合、中部用塑料薄膜縛緊,約一周后即能愈合。愈后后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部分。2.切腹接法:在3月上、中旬將砧木在地面以上5~7厘米處剪平,用嫁接刀削光,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zhì)處作斜切面,深1~1.5厘米。接穗要留2~3個芽,并將下端削成1~1.5厘米長的楔形,然后將砧木切口一邊與接穗切皮對直,緊密地插入砧木之切口內(nèi),用塑料薄膜捆扎,一般半月后就愈合并抽芽出長。這時須松土除草。45~60天后,開始抽梢,此時須將包扎物除去,否則新梢易彎曲。(三)整地定植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一年后,幼苗高達50厘米時,春秋兩季都可定植,以2月份氣溫開始轉(zhuǎn)暖,新芽即將萌發(fā)時較好。一般熟地,先理好四周排水溝,按株行距各約3米挖窩,若利用田邊地角栽種可稍密,窩徑50厘米左右,深30厘米,窩內(nèi)泥土要細,最好用三角形排列。每窩栽苗一株,必須栽正,須根向四面伸展,用細土壅根,向上輕提數(shù)次,使根與土壤緊接,再覆蓋細土踩實,最后覆土稍高于地面。一般畝植佛手約60株。(四)田間管理1.施肥佛手施肥應根據(jù)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三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后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采果后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并加入磷鉀肥或復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佛手在未進入結(jié)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fā)春梢、夏梢、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nóng)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kg雞牛糞拌勻后,結(jié)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厘米,深25厘米的環(huán)狀溝施下,覆土蓋嚴。9月份后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佛手種后第二年就可進入結(jié)果期,可連續(xù)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kg;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kg、尿素150g;第三次在“小暑”前后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chǎn)量,每株施復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kg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kg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第四次施采果肥;9~10月份采果后,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厘米,深40厘米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kg,復合肥1kg與混合后回坑。2.清園冬季清除落葉、殘枝。生長期隨著摘除嚴重的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的再次侵染。3.開溝排水地在佛手園四周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增強土壤的通透性。4.梳花疏果佛手周年開花,3~4月下旬開始的花為春花,其結(jié)的果實大,外觀及品質(zhì)較好,應保留這次的花。佛手花量大時,為減少對植株的消耗,應及時疏除,每叢花序只保留1~3朵即可,要留健壯和朵大的花朵。佛手結(jié)果后須根據(jù)樹形大小和樹體強健來定所留幼果,一般可留20~30個果。5.保葉保果葉面噴氮、磷、鉀肥及微肥和綠芬威,始花期和盛花期噴施硼砂,提高葉片的壽命和光合能力,促進枝條成熟和養(yǎng)分積累,增強植株抗性,增加產(chǎn)量。6.修枝為保證佛手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必須做好樹形、樹勢的調(diào)整及花、果枝條的合理修剪。整形最好選擇自然開心形或自然圓頭形,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光能。修剪一般在采果后或3月萌芽前進行,剪去交叉枝、衰弱枝、病蟲枝和徒長枝,但注意不能太遲,以免影響當年產(chǎn)量。當年栽當年結(jié)果的不宜讓其開花,要及早摘去花芽,以促使樹形的粗生長和擴冠生長。進入花果盛期的樹體一般在3月萌芽和秋冬果實采收后進行修剪。調(diào)控花果時應注意摘除早花,即春末初夏開的花,此時開的花多數(shù)為雄花不能結(jié)果。對雌花期枝條上萌生的多余腋芽也須抹摘,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改善生長條件,達到減少落花、多結(jié)果的高產(chǎn)目的。自然開心形7.搭支架佛手結(jié)果后,隨時間的推移,果實逐漸長大。為了預防損失,應及早搭好支架,將佛手用布條逐個分期分批和樹梢捆綁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以免搖晃和碰撞,減少損失。(五)病蟲害防治1.病害(1)黃龍病秋冬干旱季節(jié)發(fā)病最多,由寄生于韌皮部的類細菌引起。防治方法:剪掉病枝,并集中用火燒毀。在病害初期以5L煙葉浸出液(煙葉500g),加50g辣椒水、15g氯霉素及15mL901農(nóng)用增效展著劑混合過濾,隔6天左右噴1次。(2)炭疽病由真菌引起。防治方法:減除病枝后,用70%托布津粉劑1000倍液+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進行全園噴霧。(3)瘡痂病由真菌引起。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油漬狀黃白色斑點,病斑擴大后木栓化,病組織隆起外突,呈圓錐狀瘡,病斑多時葉片畸形扭曲。防治方法與防治炭疽病相同。(4)煙煤病又稱煤污病,由真菌引起。防治方法:噴1:0.5:150倍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2.蟲害(1)柑橘紅蜘蛛危害幼苗和大樹。受害葉片初期呈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逐漸轉(zhuǎn)黃脫落,使幼苗生長不良。防治方法:冬季清園,燒毀枯枝落葉;果實萌發(fā)前噴1~2波美度石硫合劑1~2次,夏季再補0.2—0.5波美度石硫合劑1~2次。(2)柑橘潛葉蛾以幼蟲危害嫩梢、嫩葉表皮。防治方法:冬季刷白,堵塞樹干裂縫。在植株和地面噴灑5%西維因粉。(3)吹棉介殼蟲若蟲和成蟲危害枝葉。防治方法:噴灑松脂合劑滅殺,冬春季加水8~10倍,夏秋加水16~20倍,每隔1天噴1次。六、白芨的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白芨為蘭科白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白根、地螺絲、白雞娃、羊角七、紫蘭、刀口藥、連及草等。以塊莖供藥用,能收斂止血,消腫生??;治肺結(jié)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咯血、胃潰瘍吐血、尿血、便血等癥。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手足皸裂等癥。在生物醫(yī)藥、保健食品、紡織印染、特種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業(yè)利用價值。隨著白芨食品的開發(fā)利用和印染業(yè)、美容業(yè)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趨增多,現(xiàn)已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予以保護。其價格仍有上升趨勢,且表現(xiàn)為供不應求的暢銷態(tài)勢。(一)白芨生長發(fā)育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huán)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區(qū)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故應選擇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地塊。(二)栽培1.選地與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以及陰濕的地塊種植。前一季作物收獲后,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種前,再淺耕1次,然后整細耙平。2.種植方法在生產(chǎn)上,白芨主要用其塊莖繁殖。在貴州地區(qū),一般在9-10月份收獲時,選擇當年生具有老稈和嫩芽、無蟲蛀、無采挖傷者作種植材料,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開寬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廂,按行距約30公分、窩距30公分左右挖窩,窩深10公分左右,窩底要平。將具嫩芽的塊莖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1-2個,每窩栽種莖3個,平擺窩底,各個莖稈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錯開。栽后覆細肥土或火灰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然后蓋土與廂面齊平。(三)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壓不住雜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長旺盛時,因此時雜草生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出盡雜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結(jié)合收獲間作的作物淺鋤廂面,鏟除雜草。每次中耕都要淺鋤,以免傷芽傷根。2.水分管理白芨喜陰濕環(huán)境,栽培地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遇天氣干旱及時澆水。7-9月干旱時,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3.追肥白芨喜肥,應結(jié)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齊苗后,每畝施硫酸銨4-5公斤,兌腐熟清淡糞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長旺盛期,每畝施過磷酸鈣30-40公斤,拌充分漚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廂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水拌土雜肥2000-2500公斤。4.與其他作物間作白芨植株矮小,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可在頭兩年在行間間種短期作物,如蘿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謂間作就是指在同一塊田地中在同一生長季節(jié)內(nèi),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壟上間作穿心蓮、菘藍、補骨脂、半夏等。(四)收獲及初加工1.收獲及初加工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莖葉黃枯時,就要采挖,不然過于擁擠,生長不良。采挖時,先清除地上殘莖枯葉,用鋤頭從塊莖下面平鏟,把塊莖連土一起挖起,抖去泥土,不摘須根,單個摘下,先選留具老稈的塊莖作種莖后,剪去莖稈,放入籮筐內(nèi),在清水里浸泡1小時左右,踩上去粗皮和泥土,放到沸水鍋里不斷攪動,煮到內(nèi)無白心時(大約6-10分鐘)取出,大太陽天氣曬2-3天或烘5-6個小時,表面干硬后,用硫磺熏12小時,每100公斤鮮塊莖,用硫磺0.2公斤,烘透心后,繼續(xù)曬或烘到全干。硫磺熏蒸后,白芨不霉變,不蟲蛀,且色澤潔白透明。然后,放入竹筐或槽籠里,來回撞擊,擦去未脫盡的粗皮和須根,使其光滑、潔白,篩去灰渣即成。干燥后的白芨應裝入麻袋或編織袋內(nèi),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存放,注意防蟲蛀。2.藥材商品的規(guī)格足夠干燥,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個分枝似掌狀,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肥壯有肉,質(zhì)堅實,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zhì)。味微苦,嚼之有粘性。無烤焦、無須根、無蟲蛀、無霉變。一等品:塊莖成個,飽滿有肉,手指大以上。二等品:達不到一等大,個較瘦、肉少。七、黃芪的栽培技術黃芪為根莖類藥材,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栽培,具體措施如下:(一)種子處理種子外皮有果膠質(zhì)層,種皮極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須對種子進行細砂擦傷處理.即在種子中摻入細砂摩擦種皮,使種皮有輕微磨損,以利于吸水,能大大提高發(fā)芽率,處理種子置于30-50度溫水中浸泡3-4小時,待吸水膨脹后播種。一般常用此方法種植。(二)育苗移栽直播一般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保苗難度大,因此生產(chǎn)上應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進行栽培。春季或夏季,種子前置處理后,按每畝7公斤的用種量,均勻撒入田內(nèi),覆土厚度2厘米,鋪一薄層細沙,干旱時應多次進行噴灑水,30天時間苗可出齊,苗期要間苗鋤草二次,行、株距6-8厘米,注意防治病蟲害,當年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溫貯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移栽時按各種植品種需要開溝并擺放苗木,使苗頭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整平表面稍加鎮(zhèn)壓。(三)田間管理:1.定苗:當苗高3-4厘米時,進行移苗補缺,苗高10厘米左右時,結(jié)合定苗進行鋤草松土,特別干旱時,可適當澆水。2.追施肥料:以上三個品種比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年還需追肥2-3次,第一次苗齊或返青后,追施農(nóng)家肥;第二次中耕鋤草后,追施化肥。3.病蟲防治:生長期發(fā)現(xiàn)蠐螬等地下害蟲時,用90%固體敵百蟲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對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豆莢螟初孵幼蟲期用50%馬拉硫磷1500-2000倍液,白粉病可用波美度為0.1-0.3度的石硫合劑噴霧,或畝用70-100g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噴霧。4.收獲加工:管理措施正確,以上三種藥材春季移栽的當年即可收獲,亦可三年采收.一般10月下旬,當植株莖葉枯萎時,將地上部分莖葉割掉,在畦的一端開60-70厘米深的溝,然后用長鐵叉翻土,將根拔出,除去泥土,剪掉蘆頭,曬至7-八成干時,剪去側(cè)根及須根,分等捆成小把,此后晾曬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八、冬花的栽培技術(一)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基生、葉闊、心形、具長柄,葉片圓心形,基部心形,邊緣有波狀疏齒,上面暗綠色,光滑無毛,下面密生白色茸毛,具掌狀網(wǎng)脈,主脈5-9條?;ㄇo數(shù)個,長5-10厘米,被白茸毛,具互生鱗片葉10余片,淡紫褐色;花光葉開放,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黃色;緣花多層舌狀,雌性,中央花管狀,雄性,雄蕊5個,聚藥。瘦果長橢圓形,有明顯縱棱,具冠毛?;ㄆ?~3月,果期4-5月.(二)生長習性喜涼爽潮濕環(huán)境,耐嚴寒,較耐蔭蔽,忌高溫干旱,宜栽培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qū)半陰坡地.款冬在氣溫9℃以上就能出苗,適宜生長溫度16-24℃,超過36℃就會枯萎死亡,3-8月營養(yǎng)生長,款冬花蕾從9月開始分化,10月后花蕾形成,翌年2月花莖出土,開花結(jié)實。成熟種子發(fā)芽率較高,但不宜室溫貯藏,在室溫條件下,3-4個月喪失發(fā)育能力,同時由于種子繁殖植株小,栽培年限長,生產(chǎn)中多采用根狀莖繁殖。(三)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款冬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土壤肥沃、比較潮濕、底層較緊的砂壤土為好,開好排水溝,施足基肥,坡地種植一般不作畦。2.繁殖方法生產(chǎn)上采用根狀莖繁殖.初冬或早春栽種,冬栽結(jié)合收獲進行,春栽需將根莖沙藏處理.種栽應選粗壯多毛、色白無病蟲害的根狀莖作種,剪成6-10厘米小段,其上要求有2-3個芽節(jié)。按行距30厘米左右開6-10厘米的深溝,按株距15-20厘米,將根狀莖擺在溝內(nèi),覆土壓實。春栽溫度適宜時,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畝需種莖30千克左右.3.田間管理(1中期除草8月以前中耕不宜太深,同時在6一8月中耕時,同時進行根部培土,以防花蕾分化后長出土表變色,影響質(zhì)量。(2)肥、水管理一般在秋季結(jié)合中耕進行,以農(nóng)家肥為主。款冬忌積水,但又喜潮濕,在栽培管理時應注意。(3)植株調(diào)整6-7月葉片生長旺盛,葉片過密時,可去除基部老葉、病葉,以利通風,9月上、中旬可割去老葉,只留3-4片心葉,以促進花蕾生長。4.病蟲害防治(1)褐斑病夏季田間濕度過大易發(fā)生此病,危害葉片,病斑近圓形,中央褐色,邊緣紫紅色防治方法:1)做好雨后排水工作;2)發(fā)病初期噴施1:1:l00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2)菌核病6-8月高溫多濕時發(fā)生,嚴重時根系糜爛,植株枯萎。防治方法:1)注意輪作及排水工作;2)出苗后用5%氯硝銨粉劑預防,發(fā)現(xiàn)病株拔除并進行土壤消毒(3)蚜蟲夏季干旱時,發(fā)生較為嚴重。(四)采收加工11-12月在花蕾尚未出土時,挖出花蕾,如花蕾帶有泥土時,切勿水洗、搓擦,否則會變色,影響質(zhì)量,收后的花蕾忌露霜及雨淋,應放在通風陰涼處陰干。在晾的過程中也不能用手翻動,待半干時篩去泥土,去凈花梗再晾至全干。以蕾大、肥壯、色紫紅鮮艷、花梗短者為佳。木質(zhì)老梗及已開花者不可供藥用。九、連翹的栽培技術(一)形狀特征連翹為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莖直立,枝條中空,常下垂,節(jié)間中空無髓.單葉對生,有柄,卵形,邊緣有鋸齒,頂端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一部分形成三出羽狀復葉。先葉開花,花鮮黃色1—3朵,腋生,花瓣4裂,瓣長橢圓形。蒴果卵形,2室.種子有翅.花期4—5月,果期6—9月.連翹品種很多,在東北連翹、卵葉連翹、金鐘連翹、垂枝連翹、花葉連翹等。(二)栽培方法1.養(yǎng)殖:連翹常用的養(yǎng)殖方法有播種、分株和扦插。(1)播種:在秋季8—9月份采集連翹種子,挑選成熟果實,曬干,敲打,去掉雜質(zhì)得到純凈種子。貯在5—10℃條件下,翌年3月10日左右,開始催芽(距播種還有25—35天)。方法是將種子在1:2000的赤霉素酒精溶液中浸泡3-4小時,打破休眠;再按重量1:1000比例與濕河沙充分混合,置于10—20Y溫度條件下,30天左右即可發(fā)芽.然后條播到日備好的寬120厘米,高15厘米的畦中,深度為2厘米,行距30厘米,每畦3行。及時澆水,除草,當年可長到60-90厘米。(2)分株養(yǎng)殖:秋末上凍前,把叢生的連翹,3-5個枝條為一組,從母株上豎著切下,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3分鐘,立即栽人備好的坑穴內(nèi),澆透水過冬。也可以在春季4月份土層化開35厘米左右,按上述方法分株,移栽。(3)扦插養(yǎng)殖:花期后選連翹母株上生長旺盛的二年生枝條,從根部剪下,截成35-40厘米段,把形態(tài)學的下端,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10—20分鐘,然后按株距10厘米,行距25厘米,插入備好的畦中,用鐵條或細竹做弓形支架,上覆塑料布,并適當遮陰,澆足水分。成活率在95%以上.第二年可移栽。2.管理:連翹屬溫帶植物,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也很耐寒,喜光,略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能耐干旱和瘠薄。在中性、微酸或堿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長.栽培時要選擇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定植時每穴內(nèi)施2公斤農(nóng)家肥,以后一般不需追肥;特殊情況,若有生長衰弱現(xiàn)象,可在落葉后對根部追施廄肥,施后澆透水。花后要剪除枯枝及過密枝條,以促使多發(fā)新枝;衰老枝可在休眠期,從離地10-20厘米處截干進行更新。連翹有強烈的殺菌、殺蟲能力,很少有病害和蟲害。十、柴胡栽培技術(一)柴胡別名硬苗柴胡、竹葉柴胡,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以根入藥。有發(fā)表和里、疏肝解熱、調(diào)經(jīng)作用,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等省。(二)特征: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主根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單葉互生,基生葉及莖下部的葉有長柄,葉片及莖下部的葉有長柄,葉片線狀闊披針形,全緣。復傘形花序。腋生兼頂生;花小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具棱脊,成熟后帶褐色?;ㄆ?--9月,果期8--10月。(三)生長習性:野生于較干燥的山坡、林緣、林中隙地、草叢及溝旁等處.土壤多為土壤、砂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土,耐寒性強并能耐旱,但忌水浸。(四)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柴胡原系野生,人工栽培得較少,近幾年來引種栽培,面積逐漸擴大。宜選擇砂壤土或腐殖質(zhì)土的山坡梯田栽培,不宜在黏土積水的地段種植。如在新墾的開荒地播種的,務必清除田間的石塊樹枝等,并應事先旋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圈肥1500斤左右,然后仔細把地面整平,做畦準備播種。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大面積生產(chǎn)多采用直播。種子發(fā)芽率約50%,溫度在20℃左右,有足夠的溫度,播種后7天即可出苗,若溫度低于20℃,則需要10多天才能出苗.直播在于冬季結(jié)凍前或春季播種,華北在4月,東北在5月上、中旬播種。播種時先按5-6寸的行距劃開溝,溝深3-4分,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2-4分,稍鎮(zhèn)壓后澆水,播種量每畝3斤左右,播種后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全苗。育苗:先向陽地方或作成陽畦,在3月上旬-4月下旬播,條播行距3寸,劃小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蓋嚴,稍加鎮(zhèn)壓,用噴壺灑水.或者先向陽畦的床土上篩揚上一層細土覆蓋畦面.播種畦上加蓋塑料薄膜或蓋層草簾.有利于保溫保濕,可加速種子發(fā)芽出苗,苗高2寸即可挖取帶土坨的秧苗,定植到大田去,定植后要及時澆水定植苗生出新根、葉片開始擴展的時候,輕輕松土一次,做好保墑保苗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高戶的關鍵。3.田間管理:出苗前保持畦面濕潤,出苗后要經(jīng)常松土.苗高1-2寸進行間苗,待苗高3寸以上,結(jié)合松土除草,按2-3寸株距定苗,苗長到半尺高時,每畝追肥過磷酸鈣25斤、硫酸銨15斤。在松上鋤草或追肥時,都需注意勿傷莖稈,以免影響產(chǎn)量.第一年新播原柴胡桿比較細弱,在雨季到來之前應中耕培土,以防止倒伏。在6-9用敵百蟲(800倍液)或青蟲菌(每克含孢子100億)防黃鳳蝶和赤條棒蟓。4.收獲加工:播種后生長兩年即可采挖。秋季植株開始枯萎時或春季新梢未長出前采收.采挖后除去殘莖,抖去泥土,曬干或切段后曬干備用。十一、白芷的栽培技術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adaharica)的干燥根,又名香白芷.具祛風散濕、消腫、排膿、止痛之功能。主產(chǎn)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一)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2.5米.根粗大、長圓錐形,有香氣.莖粗大、圓柱形,中空,常帶紫色,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羽狀分裂,互生,葉柄下部成囊狀膨大的膜質(zhì)鞘。復傘形花序,總苞片常缺,或有1~2片,長卵形,膨大成鞘狀,小總苞片5~10或更多;花小,無萼齒,花瓣5,白色,先端內(nèi)凹.雙懸果扁平,廣橢圓形,黃褐色,有時帶紫色,無毛;分果具5棱,側(cè)棱有寬翅?;ㄆ?~7月,果期7~9月,(二)生長習性白芷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秋播當年為苗期,第二年為營養(yǎng)生長期,但常因種子、肥水等原因,也有少量植株開花,導致根部變空腐爛,失去藥用價值。種子發(fā)芽率較低,發(fā)芽適溫為10~25C的變溫,光有促進種子發(fā)芽的作用。種子壽命為1年.(三)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白芷為深根性植物,故宜選土層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種植,每1000平方米施農(nóng)家肥4000公斤~5000公斤,配施80公斤過磷酸鈣,深翻30厘米,耙細整平,作成1.5米寬的平畦。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多采用直播。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種,條播按行距35厘米開淺溝播種;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開穴播種,播后蓋薄土,壓實,播后15~20天就可出苗。每1000平方米用種量:條播者約2公斤;穴播約1公斤。如播種前用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噴灑在種子上,攪拌,悶潤8小時左右,再播種,能提早出苗和大大提高出苗率。3.田間管理(1)間苗、定苗:翌春畝高5厘米左右時,開始間苗,一般進行2次,苗高15厘米時定苗,條播者按株距12厘米~15厘米定苗;穴播者按每穴留壯苗1~3株。同時除去特大苗,以防早抽薹。(2)中耕除草:每次間苗時都應結(jié)合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淺松表土,以后逐漸加深。待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3)追肥:一般追肥3~4次。常在間苗、定苗后和封行前進行。肥種以腐熟人糞尿、餅肥等為主,先淡后濃,最后一次封行前追肥后,應及時培土,以防倒伏。(4)排灌:播種后若土壤干燥應澆水一次,以后常保持幼苗出土前畦面濕潤,以利出苗。定苗后應少澆多中耕,促其根部向下生長.雨后注意排水。4.病蟲害防治(1)斑枯?。褐饕:θ~片。防治方法:清除病殘組織,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多抗霉素100~200單位噴霧。(2)黃鳳蝶:以幼蟲為害葉片。此外尚有蚜蟲、紅蜘蛛和根結(jié)線蟲病等危害地上部和根部,需加防治。(四)采收與加工白芷在播種后第二年8~9月莖葉枯黃時即可采挖。收獲時挖取根部除去泥土,切去側(cè)根和殘留葉柄,曝曬l~2天,再按大小分別曬干.(五)留種技術有原地留種和選苗留種兩種方法。1.原地留種法即在收獲時,留部分植株不挖,翌年5~6月抽薹開花結(jié)籽后,收種,此法所得種子質(zhì)量較差。2.選苗留種法在采挖白芷時,選主根莖、中等大小的無病蟲害的根作種根,按株行距40厘米X80厘米開穴另行種植,斜栽,每穴栽種根1株,覆土約5厘米,9月出苗后加強除草施肥、培土等田間管理,第二年5月抽薹后及時培土,以防倒伏。7月后種子陸續(xù)成熟時分期分批采收。采收方法是待種子變成黃綠色時,選側(cè)枝上結(jié)的種子,分批剪下種穗,掛通風處陰干,輕輕搓下種子,去雜后置通風干燥處貯藏。主莖頂端結(jié)的種子易早抽薹,故不宜采收,或在開花時就打掉。十二、虎杖栽培技術(一)繁殖方法1.種子繁殖3-4月中旬,按行距40cm開溝,溝深5-8cm,在溝內(nèi)按株距30cm開穴深5cm。每穴下種4-5粒,覆土3cm,播種量1.5-2kg/667m2。若墑情不好,播后要澆水。一般種子播后,8-10d出苗,約20d苗出齊。亦可育苗移栽,行株距60cm×30cm,移栽時盡量避免傷根,移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2.分根繁殖春季返青前進行分株繁育,虎杖萌發(fā)前刨起母株,選擇健壯,無病的母株根莖分株繁殖作為種苗,將根莖剪成帶有2-3個芽10-15cm的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