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編輯說明_第1頁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編輯說明_第2頁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編輯說明_第3頁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編輯說明_第4頁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編輯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

GB27887-2011《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于2011年12月30日發(fā)布、2012年7月1

日實施,標準的發(fā)布和實施對規(guī)范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制造、質量管理以及推動

該行業(yè)的規(guī)范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GB27887-2011標準為首次制定,并參考了聯(lián)合國法規(guī)UNR44的技術內(nèi)容,以保持與國際

的協(xié)調一致。標準實施后內(nèi)置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要求與整車準入一起進行強檢試驗,其它類型兒童

約束系統(tǒng)通過3C產(chǎn)品強制認證得以全面實施。自GB27887-2011發(fā)布至今,所參考的UN法規(guī)經(jīng)

過多次修改,部分內(nèi)容進行了更新和修正,并且根據(jù)產(chǎn)品和技術的發(fā)展,將兒童約束系統(tǒng)產(chǎn)品的

基本分類、分組均進行了重新劃分,并增加新的要求。我國是車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生產(chǎn)制造大國,

為國外品牌的代加工產(chǎn)品也非常多,因此國際法規(guī)的協(xié)調一致成為產(chǎn)品和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

為了便于中國產(chǎn)品的國際化生產(chǎn),以及正確引導產(chǎn)品的發(fā)展,提高產(chǎn)品技術要求,積極響應行業(yè)

需求,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委托全國汽標委開展該標準修訂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啟動項目申報流程。

2020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GB27887-2011標準修訂立項申請,以國標委發(fā)【2020】

54號文批準立項,立項號為20205238-Q-339。

(二)主要工作過程

1.標準預研

2016年1月至12月,標準牽頭單位搜集各單位及機構關于GB27887-2011標準實施的反饋

意見,翻譯整理UNR129法規(guī)第一、二階段內(nèi)容,并進行UNR129法規(guī)與UNR44法規(guī)的對比分

析工作。

2016年,為開展標準新增側碰試驗能力評估,標準牽頭單位進行了P、Q假人試驗比對、側

碰試驗條件準備、側碰試驗方法驗證等技術準備工作,初步形成新標準完整測試能力。

2016年12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車用兒童座椅標準工作組召集主要的兒童座椅生

產(chǎn)企業(yè)和整車企業(yè)、檢測機構等相關單位就GB27887-2011標準實施問題進行討論,如支撐腿的

到位提醒、有關燃燒特性的要求、靠背和座椅用聚氨酯泡沫特性的要求、翻轉測試的加載要求等,

并就P、Q假人的試驗對比、側面碰撞試驗方法的研究情況進行交流。

2017年7月,工作組會議上各單位重點對初步形成的修訂草案(只針對UNR129第二階段

的內(nèi)容)進行了討論,有些細節(jié)仍需進一步找尋法規(guī)制定背景的資料以便于正確理解法規(guī)內(nèi)容。

本次會上還討論了兒童假人傷害機理方面的初步研究,為新標準使用Q假人進行試驗并提出合理

的指標限值提供基礎。

2017年2月至6月,標準牽頭單位將修訂草案的附錄部分進行了整理,形成完整的標準修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訂立項草案。

2017年7月提交全國汽標委車身分標委進行立項申請程序,但因行業(yè)急需GB27887-2011

第1號修改單內(nèi)容已在流程中,故修訂申請未能提交成功。

2018年1月,牽頭起草單位已將UNR129法規(guī)新更新的第三階段的內(nèi)容融合進標準草案,

在工作組會議上,各參與單位重點對標準草案正文的新增內(nèi)容進行了討論。

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標準起草組共在三次工作組會議上對本文件草案分部分進行詳

細討論,持續(xù)完善草案內(nèi)容。同時跟蹤UN法規(guī)的修正案,進行了多次文本完善,并開展相關試

驗驗證,尤其是新增加的側面碰撞試驗,對多個產(chǎn)品進行驗證試驗,為標準提供支撐。

2.標準立項

2020年3月,修改完善的標準修訂立頂材料提交全國汽標委按規(guī)定程序進行立項申請。

2020年12月24日,國標委以“國標委發(fā)【2020】54號”文批準立項,立項號為20205238-Q-339。

3.標準編制

2020年11月,標準牽頭單位將UNR129法規(guī)最新完成的第四階段的內(nèi)容增加進標準草案,

至此,形成對應UNR129號法規(guī)全部內(nèi)容,并在工作組會議上,對四階段有關增高墊的內(nèi)容進行

了討論和修改。本次會議上提出是否可在UNR129基礎上增加規(guī)范性附錄“Q系列假人標定程序”,

以規(guī)范試驗操作程序,有助于各試驗室統(tǒng)一操作保證結果一致程度,該項工作由中汽研(天津)

汽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承擔。

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標準牽頭單位對標準草案注重細節(jié)和編寫規(guī)范進行再次修改完

善,并同期對所有驗證試驗結果進行匯總和整理。

2021年6月,再次召開工作組會議,集中對標準征求意見初稿內(nèi)容進行確認。重點對標準

中標識和說明書兩章進行了文字表述的完善,對新增加的附錄“Q系列假人標定程序”的主要內(nèi)

容進行了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

2021年7月至10月,標準牽頭單位組織相關標準、試驗人員,對標準文本進行逐條確認,

同時與UNR129法規(guī)進行對照。為便于理解和使用,對條款描述和部分章條結構進行了調整,形

成完善的征求意見初稿,同時發(fā)工作組成員單位確認一致。

2021年12月31日,標準牽頭單位與GB14166和GB14167標準起草牽頭單位及分標委秘

書處以網(wǎng)絡會議的形式召開了標準協(xié)調會,與會人員對上述三項標準在起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

行了深入詳盡的研討,并形成了以下意見:

1)對于三項標準中ISOFIX、ISOFIX位置等兒童座椅相關術語和定義,原則上以GB27887

為基準(參照UNR129的最新版本)。GB14166和GB14167中兒童座椅相關術語與GB27887協(xié)

調一致;

2)充分關注針對三項標準修訂后可能對整車(含在用車)和兒童座椅產(chǎn)品造成的影響,確

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3)各工作組完善標準草案文本后,相互交換并審校文本的必要部分,以便保證標準間名詞

術語及其相關技術要求的協(xié)調一致。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2022年1月,召開標準工作組會議,對前期標準修改的內(nèi)容進行了說明,各成員單位于2022

年1月至2月28日期間,對標準文本研提意見。

2022年3月,標準牽頭單位將工作組成員反饋的意見進行集中處理,討論采納工作組成員

的部分意見,并將結果進行反饋,與各成員達成一致。

4.標準征求意見

2021年4月,將修改完成的標準征求意見稿提交全國汽標委和工信部審核。

(三)主要參加單位和工作組成員

本次標準修訂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持修改,其它的工作組成員單位包括中汽

研(天津)汽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麥克英孚(寧波)嬰童用品有限

公司、明門(中國)幼童用品有限公司、億科測試認證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車零部件檢驗中心(寧

波)有限公司、汕頭市宏高汽車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寧波環(huán)球娃娃嬰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長春

富維安道拓汽車飾件系統(tǒng)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沃爾沃汽

車(亞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樂瑞嬰童用品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qū)投資有限公司、寧波惠

爾頓嬰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鴻貝嬰童用品有限公司、歐頌德嬰童用品(湖北)有限公

司、江蘇幸運寶貝安全裝置制造有限公司等單位。

二、標準編制原則、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技術要求的依據(jù)及理由

(一)編制原則

1.跟隨國際上的產(chǎn)品和技術發(fā)展趨勢對兒童約束系統(tǒng)產(chǎn)品重新定義分類,調整兒童約束系統(tǒng)

分類,覆蓋整體式、非整體式、安全帶固定、ISOFIX固定所有型式的產(chǎn)品,增加側碰試驗要求,

變更試驗用假人,完善測試指標;

2.充分解決GB27887-2011版實施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的標準描述不清晰、內(nèi)容不明確等問題;

3.標準要利于操作,便于執(zhí)行;

4.標準與國際接軌,便于中國產(chǎn)品走出去。

(二)主要技術要求的依據(jù)及理由

1.關于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分組

本標準更改了原標準中按照體重進行分組的方式,而采用身高規(guī)范產(chǎn)品適用區(qū)間。原標準采

用體重進行分組,有部分體重在不同組別有重疊,經(jīng)驗表明,這樣會導致父母給孩子過早地使用

下一組別兒童約束系統(tǒng),從而導致錯誤使用。

本標準采用了新的分組方法,即按孩子的身高進行分組,這樣,可以根據(jù)孩子的體型大小來

選擇合適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因為父母通常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身高,而不是體重,因此,按孩子

的身高進行分類,使父母更容易選擇正確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這樣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座椅提供了簡

單的指導。

因此,本標準按照兒童身高對應不同兒童約束系統(tǒng)產(chǎn)品提出相應的要求,不再使用原標準的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0組”、“0+組”、“I組”、“II組”、“III組”的用法。

由兒童約束系統(tǒng)制造商來確定產(chǎn)品適合的兒童身高范圍,并在產(chǎn)品上明確標示出來。按本標

準,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內(nèi)部尺寸需要在規(guī)定的檢具內(nèi)進行檢查,確保在產(chǎn)品全部指定身高尺寸范圍

內(nèi)的可用性。除了尺寸范圍外,還規(guī)定了可以使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最大重量。這樣,就可以確保

所有與安全相關的部件,以及車輛相關部件,都能保證應有的安全性。

標準中對于按照身高使用的相關規(guī)定如下:

4.1.2.6年齡不超過15個月的兒童應使用側向或后向安裝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即:

a)適用年齡范圍達到15個月的后向安裝兒童約束系統(tǒng),適用身高范圍的上限應不低于83cm;

b)前向安裝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適用身高范圍的下限應不低于76cm;

c)前后轉換安裝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后向安裝時適用身高范圍的上限應不低于83cm。

4.1.2.7嬰兒提籃所適用兒童身高不得超過87cm。

4.1.3.3非整體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應滿足以下要求:

a)適用兒童身高范圍的下限不應低于100cm;

b)適用兒童身高范圍的上限應大于105cm;

c)適用兒童身高不超過135cm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應符合5.1.4.5規(guī)定的側面碰撞保護要求;

d)兒童約束系統(tǒng)適用兒童的身高范圍不應間斷,例如:增高椅適用的身高范圍不應是

“100cm~130cm和140cm~150cm”。

4.1.4增高墊不應適用于身高小于125cm的兒童。

標準中對于重量的相關規(guī)定如下:

4.3.2.4包含所搭乘最大假人質量的整體式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質量不應超過33kg。

2.關于“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

本標準中引入了“i-Size”概念,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即插即用”的通用ISOFIX兒

童約束系統(tǒng)。標準取消了原GB27887-2011中的半通用類,將支撐腿納入通用類,提高了兒童約

束系統(tǒng)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使兒童約束系統(tǒng)誤用的風險最小化。

“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是一種通用的ISOFIX系統(tǒng),使用ISOFIX固定裝置連接在車輛上。

具體是指標準中的“整體式通用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i-Size)”和“非整體式帶靠背通用兒童

約束系統(tǒng)(i-Sizeboosterseat)”。

本標準中的“i-Size”產(chǎn)品與車輛中相應的““i-Size”車輛座椅位置相匹配。所有“i-Size”

兒童約束系統(tǒng)均可用于車輛上任何符合GB14166和GB14167要求的“i-Size”座椅位置。上拉

帶或支撐腿都可以作為防翻轉裝置。這樣,將不再需要車輛適配清單,車輛和兒童約束系統(tǒng)之間

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3.關于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分類

本標準更改了原標準中“通用類”、“半通用類”、“受限制類”和“特殊車輛類”的分類方式,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采用了新的分類,即以下八個類型:

a)整體式通用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i-Size);

b)整體式特殊車型用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

c)整體式通用安全帶固定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

d)整體式特殊車型用安全帶固定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

e)非整體式帶靠背通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i-Size增高椅);

f)非整體式帶靠背特殊車型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特殊車型用增高椅);

g)非整體式無靠背通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通用增高墊);

h)非整體式無靠背特殊車型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特殊車型用增高墊)。

新的分類方式更加清晰明了,同樣是為了提高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使兒

童約束系統(tǒng)誤用的風險最小化。

4.關于后向使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要求

為了減少在車輛事故發(fā)生時兒童嚴重受傷的風險,應盡可能長時間地讓嬰幼兒以與駕駛方向

相反的方向乘坐,即后向乘坐。這是因為,與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相比,嬰幼兒的頸部肌肉

較弱,頭部相對較大且較重。過早地改變?yōu)榍跋虺俗鴥和s束系統(tǒng),兒童會在發(fā)生事故時增加頸

椎嚴重損傷的風險。

本標準規(guī)定兒童在15個月大以前必須使用后向或側向安裝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代替了原標準

中規(guī)定的9個月。這一改變將為嬰幼兒正在發(fā)育中的頭頸部提供更好的保護。同時,本標準中還

增加了對于整體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前后向使用的粘貼警告標簽要求。

下表可以更清楚了解嬰幼兒前后向使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與身高的關系:

兒童的身

40455055606570758083859095105

高[cm]

從出生到15個月大,強制后向、側向使用

從15個月到105cm,可以前向使用(注意最大允許

體重)

整體式約束系統(tǒng)

帶有上拉帶或支撐腿的通用ISOFOX系統(tǒng)

5.增加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支撐腿和支撐腿腳的評估要求

原標準中的半通用類(帶支撐腿)兒童約束系統(tǒng)在本標準中列為整體式通用ISOFIX兒童約

束系統(tǒng),為了保證這類帶支撐腿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通用性,必須對支撐腿的安裝性進行檢查,使

其在所有使用位置(如:連接件長度可調、帶基座使用,最短和最長腿等情況,不包括支撐腿收

納位置)滿足支撐腿尺寸和支撐腿腳調節(jié)范圍的要求,以及支撐腿腳尺寸要求??刹捎梦锢矸椒?/p>

或計算機模擬方法來檢查。檢查通過如圖1和圖2所示的支撐腿尺寸評估體和支撐腿腳評估體模

型完成。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圖13D視圖——支撐腿尺寸評估體圖23D視圖——支撐腿腳評估體

6.增加側面碰撞保護要求及加嚴試驗相關要求

1)本標準中新增加了側面碰撞保護要求和相應的試驗方法,主要是為了讓兒童約束系統(tǒng)能

夠在側面碰撞事故發(fā)生時更好地保護兒童的頭部,特別是對較年幼的兒童。

側面碰撞保護要求包括:

a)包容性要求,如:頭部不得與門板接觸;頭部不得超過頭部包容平面等。

b)傷害指標,如下:

指標單位Q0Q1Q1,5Q3Q6Q10

頭部傷害指標HIC15600600600800800/

頭部累計3ms合成加速度g7575758080/

2)本標準對于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誤操作規(guī)定也更為明確,解決了原標準中對于誤操作風險考

慮不全面規(guī)定不明確的問題。原標準只針對抗翻轉裝置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的情形,本標準中還增

加了對非整體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ISOFIX裝置使用或不使用的情形,以及對可轉換安裝方向的整體

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其約束部件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的情形。要求如下:

5.1.5.1.7對于使用抗翻轉裝置和/或肩帶定位裝置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應按以下要求進行動

態(tài)試驗:

a)抗翻轉裝置和肩帶定位裝置同時起作用;

b)抗翻轉裝置和肩帶定位裝置分別不起作用。除非有能避免抗翻轉裝置和/或肩帶定位裝置

誤操作的措施,如機械結構或同時帶有視覺和聽覺警告信號。也可同時不起作用進行試驗。

5.1.5.1.8對于帶有ISOFIX連接裝置的非整體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試驗:

a)使用ISOFIX連接裝置;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b)不使用ISOFIX連接裝置。

5.1.5.1.9對于可轉換安裝方向的整體式兒童約束系統(tǒng),若有僅在一個方向起作用的約束兒

童的部件,則應按以下要求進行做動態(tài)試驗:

a)在約束部件起作用的安裝方向,使用該約束部件;

b)在約束部件不起作用的安裝方向,使用該約束部件。除非有能避免該方向誤操作的機械

結構。

3)本標準中在動態(tài)試驗的其它要求中進一步明確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上部件失效的規(guī)定。如下:

5.1.5.2.1動態(tài)試驗中,兒童約束系統(tǒng)上除設計用于限制載荷的部件和系統(tǒng)外,用于保持兒

童在乘坐位置上的約束系統(tǒng)的任何部件都不應完全或部分斷裂,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帶扣、鎖止裝置

或位移系統(tǒng)不應解鎖或失效。兒童約束系統(tǒng)上設計用于限制載荷的部件和系統(tǒng)應滿足以下要求:

a)性能滿足制造商的設計要求;

b)未削減兒童約束系統(tǒng)保護乘員的功能。

5.1.5.2.2動態(tài)試驗中,車輛安全帶不應從導向件或鎖止機構中脫落。對于非整體式兒童約

束系統(tǒng),車輛安全帶的肩帶部分,應在假人頭部水平移動量到達最大值前判定。

5.1.5.2.3動態(tài)試驗中,在假人頭部水平移動量到達最大值前,腰帶不應完全滑離假人骨盆。

以上要求旨在確保兒童約束系統(tǒng)在動態(tài)試驗期間能夠承受所有載荷,通過保持初始位置和配

置,使兒童保持在原位。原始配置的任何變化,包括傾斜位置或支腿長度的變化,都應視為失效。

任何承載部件或組件的失效,如車輛安全帶接觸點(標識為安全帶路徑)、抗翻轉裝置或CRS外

殼,也應視為失效,除非已明確定義為限制載荷裝置。

7.使用新型Q系列假人并增加假人標定要求

Q系列假人是國際發(fā)展趨勢,UN129、NCAP、ADAC、JNCAP均采用Q系列假人進行動態(tài)試驗;

因Q系列假人相比原標準中的P系列假人,評價指標包括了頭、頸、胸等部位,更加完善,且Q

系列假人腹部評價更為客觀、仿真性能更好,更真實地反映了了碰撞對于孩子身體的實際影響,

因此其應用更合理。Q系列假人能評價更多碰撞形態(tài)的乘員傷害。所以,本標準中碰撞試驗方法

中所使用的假人使用Q系列假人,代替原標準中的P系列假人。

而假人的標定是為了使假人在碰撞試驗過程中采集的數(shù)據(jù)能夠準確不致產(chǎn)生設備偏差,規(guī)范

的標定程序正是對假人性能的保障。因此本標準附錄G中增加了G.2假人的標定一章。規(guī)定:每

個假人的標定周期為每30次試驗或每個月(以先到的為準)進行標定或更換假人零件后進行標

定。

8.新的“i-Size”標識

“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除了簡化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使用外,使兒童約束系統(tǒng)被

動安全性也得到了改進。在具有“i-Size”座椅位置的車輛中,可以使用任何類型

的“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在“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上ISOFIX下連接件上,

以及車輛的“i-Size”座椅位置的ISOFIX下固定點附件,都應保證在車輛上安裝兒童約束系統(tǒng)

的操作者能夠看見如右的“i-Size”標識。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但是如果在某些帶有ISOFIX標識的車輛座椅位置使用獲得批準的“i-Size”CRS,那么應按

照聯(lián)合國法規(guī)UNR44的要求使用,即根據(jù)車輛手冊中的說明。

9.本標準與原標準的章條差異

本標準除了以上主要技術內(nèi)容的更改和增加外,對原標準的術語結構也進行了調整,以對應

范圍中明確的標準適用的八種類類型的產(chǎn)品。本標準與GB27887-2011相比,正文中除了部分結

構性和編輯性修改之外,由于GB27887-2011以及UNR129的附錄順序編排不符合GB/T1.1的

要求,因此附錄的順序進行了大調整。標準中主要技術差異及涉及條款如下:

——更改了文件的適用范圍(見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定義(見3.1,2011年版的3.1);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同一型式的定義(見3.2,2011年版的3.34);

——更改了整體式的定義(見3.3.1,2011年版的3.3.1);

——更改了非整體式的定義(見3.3.2,2011年版的3.3.2);

——更改了ISOFIX的術語(見3.4,2011年版的3.23);

——增加了通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和特殊車型用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術語和定義(見3.6、3.7);

——刪除了類型、通用類、受限制類、半通用類、特殊車輛類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術語和定義(2011

年版的3.2);

——刪除了分類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3);

——刪除了部分約束、增高墊、導向帶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4、3.5、3.6);

——增加了尺寸范圍的術語和定義(見3.8);

——增加了側向的術語和定義(見3.9.3);

——刪除了ISOFIX固定點定義中的圖示(2011年版的圖1);

——更改了抗翻轉裝置的定義(見3.12,2011年版的3.28);

——更改了ISOFIX上拉帶固定點的定義(見3.13.1,2011年版的3.29);

——更改了支撐腿的定義(見3.15,2011年版的3.20);

——增加了支撐腿腳、支撐腿腳接觸面、支撐腿腳評估體、支撐腿尺寸評估體的術語和定義

(見3.15.1、3.15.2、3.15.3、3.15.4);

——增加了兒童約束固定模塊(CRF)的術語和定義(見3.16);

——更改了車輛座位檢具的術語和定義(見3.17.1,2011年版的3.47);

——增加了i-Size增高墊/椅檢具的術語和定義(見3.17.2);

——更改了座椅的定義(見3.18.1,2011年版的3.9);

——更改了兒童約束帶系統(tǒng)的術語和定義(見3.19,2011年版的3.8);

——更改了嬰兒提籃的定義(見3.24,2011年版的3.12);

——更改了碰撞防護裝置的定義(見3.26,2011年版的3.15);

——更改了織帶的定義(見3.27,2011年版的3.16);

——更改了兒童約束帶的定義(見3.28,2011年版的3.16.4);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更改了腰帶約束帶的術語和定義(見3.29,2011年版的3.16.1);

——刪除了兒童約束連接帶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16.5);

——更改了調節(jié)裝置的定義(見3.33,2011年版的3.18);

——刪除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調節(jié)器、連接裝置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18.2、3.19);

——刪除了約束系統(tǒng)固定點、附加固定點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24、3.25)

——增加了肩帶定位器的術語和定義(見3.37);

——增加了襯墊的術語和定義(見3.38);

——更改了睡姿的術語(見3.40,2011年版的3.33);

——增加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位移系統(tǒng)、兒童約束系統(tǒng)鎖止系統(tǒng)、限制載荷裝置的術語和定義(見

3.41、3.42、3.43)

——增加了模塊、基座的術語和定義(見3.45、3.46);

——增加了安全帶路徑、織帶通過區(qū)域的術語和定義(見3.47、3.48);

——增加了復合材料的術語和定義(見3.49);

——更改了車輛座椅位移系統(tǒng)和車輛座椅鎖止系統(tǒng)的術語(見3.55、3.56,2011年版的3.40、

3.41);

——更改了ISOFIX座位的術語和定義(見3.58.1,2011年版的3.36);

——增加了i-Size座位、通用座位的術語和定義(見3.58.2、3.58.3);

——刪除了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45);

——刪除了成人安全帶導向機構的術語和定義(2011年版的3.53);

——刪除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分組(2011年版的4.1);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在車輛上的安裝位置及固定方式的一般要求(見4.1,2011年版的

4.2);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結構要求(見4.2,2011年版的4.3);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材料的要求(見4.3.1,2011年版的4.2.5、4.2.6);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尺寸和質量要求(見4.3.2,2011年版的4.4.1);poiut

——更改了ISOFIX連接裝置鎖止標識的提法(見4.3.3.3,2011年版的4.4.2.3)

——刪除了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上拉帶的調整規(guī)定(2011年版的4.4.4);

——增加了i-Size兒童約束系統(tǒng)支撐腿和支撐腿腳的一般要求、尺寸和調節(jié)范圍(見4.3.5);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動態(tài)試驗的一般要求、其它要求和假人傷害指標(見5.1.5,2011

年版的5.1.4、5.1.5);

——刪除了對Ⅱ組和Ⅲ組兒童約束系統(tǒng)帶扣的位置要求(2011年版的5.2.1.5);

——增加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肩帶定位器的要求(見5.2.2);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織帶最小寬度要求(見5.2.5.1,2011年版的5.2.4.1)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織帶在特殊條件下的強度要求(見5.2.5.3.2,2011年版的

5.2.4.3.2)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增加了ISOFIX兒童約束系統(tǒng)連接裝置上的鎖止機構的性能要求(見5.2.6.2);

——更改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翻轉試驗方法(見6.1.2,2011年版的6.1.2);

——更改了動態(tài)試驗說明(見6.1.3.1,2011年版的6.1.3.9);

——更改了減速或加速式滑車的描述(見6.1.3.2.1.4,2011年版的6.1.3.1);

——更改了在滑車上和標準座椅上進行的前面碰撞和后面碰撞試驗方法的描述(見

6.1.3.2.1、6.1.3.2.2,2011年版的6.1.3.2.1、6.1.3.2.2);

——增加了在滑車上和標準座椅上進行的側面碰撞滑車試驗方法(見6.1.3.2.3);

——刪除了動態(tài)試驗中對停止距離的測量要求(2011年版的6.1.3.2.1.3、6.1.3.3.1.6);

——更改了不同試驗型態(tài)下的動態(tài)試驗條件(見表6,2011年版的表3);

——刪除了包括附加固定點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試驗方法(2011年版的6.1.3.6);

——更改了試驗假人的安裝程序(見6.1.3.6.2,2011年版的6.1.3.7);

——增加了安裝假人后在動態(tài)試驗開始前的要求(見6.1.3.6.3);

——更改了動態(tài)試驗假人選用的方法(見6.1.3.7,2011年版的6.1.3.8);

——增加了支撐腿調節(jié)的方法和要求(見6.1.3.8);

——刪除了增高墊的約束方法(2011年版的6.1.4);

——更改了微滑移試驗的描述(見6.2.3,2011年版的6.2.3);

——更改了磨損試驗程序和載荷要求(見6.2.5.2.7.3和表9,2011年版的6.2.5.2.7.3

和表4);

——更改了調節(jié)裝置的試驗方法的描述(見6.2.6和附錄U,2011年版的6.2.7和附錄S);

——增加了對ISOFIX連接裝置的試驗方法(見6.2.8);

——更改了動態(tài)試驗過程中對視頻記錄的要求(見6.4,2011年版的6.4.1.1);

——增加了對頸部、胸部、腹部的電測量通道頻率級(見表10);

——更改了試驗報告中測量結果記錄的內(nèi)容(見第7章,2011年版的第7章);

——更改了對兒童約束系統(tǒng)標識的要求(見第8章,2011年版的第8章);

——更改了對兒童約束系統(tǒng)說明指導文件的要求(見第9章,2011年版的第9章);

——增加了對于標準實施過渡期的規(guī)定(見第10章);

——刪除了本文件與聯(lián)合國法規(guī)章條編號對照變化情況(2011年版的附錄A);

——增加了對特殊車型用安全帶固定式的后向兒童約束系統(tǒng)的附加固定點要求(見附錄A);

——增加了對增高墊高度測量裝置要求和測量方法(見附錄C);

——更改了對下軀干體試驗的描述(見附錄D,2011年版的附錄X);

——增加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內(nèi)部幾何尺寸要求及評估方法(見附錄E);

——增加了i-Size支撐腿尺寸評估體和支撐腿腳評估體的規(guī)定(見附錄F);

——更改了材料吸能測試的試驗程序(見附錄G中的G.3,2011年版附錄Q中的Q.3);

——增加了對于側面碰撞門的定義和性能要求(見附錄I中I.6);

——更改了滑車上標準座椅靠背及座墊材料特性參數(shù)、覆蓋材料的相關尺寸(見附錄I中的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I.3.1、2011年版附錄E中的E.3.1);

——更改了滑車試驗標準座椅及座墊的尺寸、固定點的布置和安全帶固定點的位置(見附錄

I中的I.4、I.5、I.6,2011年版附錄E中的E.5、E.7);

——刪除了對停止裝置的尺寸要求(2011年版附錄E中的E.6);

——刪除了對半通用類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裝置附加固定點的要求(2011年版的附錄J);

——增加了對動態(tài)試驗性能指標的確定方法(見附錄J);

——刪除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座椅靠背內(nèi)高的要求(2011年版的附錄K);

——增加了翻轉試驗的載荷施加裝置的圖示及相關尺寸參數(shù)(見附錄L);

——增加了側面碰撞曲線的定義及側面碰撞中滑車與門板相對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見附

錄M中的表M.3和圖M.3)

——刪除了對標準安全帶中兩點無卷收式安全帶的相關描述(2011年版附錄M中的M.5、M.6);

——刪除了說明性注解(2011年版的附錄P);

——更改了對假人的描述(見附錄P中的P.1,2011年版的附錄G);

——增加了假人的標定程序(見附錄P中的P.2、P.3);

——刪除了對側翼最小尺寸的測量要求(2011年版附錄R中的R.2、R.3);

——更改了磨損和微滑移試驗程序示意圖(見附錄T、附錄R,2011年版的附錄D);

——刪除了動態(tài)碰撞試驗裝置的描述(2011年版的附錄U);

——更改了調節(jié)裝置耐久試驗操作方法(附錄U,2011年版的附錄S)。

(三)主要試驗(或驗證)情況分析

本文件修訂內(nèi)容將以歐盟法規(guī)UNR129為基礎,再結合GB27887-2011標準實施幾年來發(fā)現(xiàn)

的問題進行研究。開展了新舊版假人的試驗對比分析,新增加的側面碰撞試驗內(nèi)容和應用新的Q

系列假人后的正面、后面碰撞已完成了試驗驗證,對試驗條件、設備等硬件準備已經(jīng)完善,具備

測試能力,且正在進行更多的試驗驗證以積累試驗數(shù)據(jù)。

1.P系列假人與Q系列假人對比試驗

修訂后標準因啟用新的Q系列假人,在標準研究過程中也對原P系列假人和新Q系列假人進

行了試驗對比分析。以下是對比試驗的初步結果:

反裝正碰,P1.5左,Q1.5右正裝正碰,Q3右,P3左增高墊,Q10右,P10左

圖3各組假人對比試驗

按照圖3,分別選擇三個組別的最大假人,嬰兒組1.5歲,幼兒組3歲,學童組10歲。使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用相同的兒童約束系統(tǒng),將P、Q假人安裝在車身后排的左右兩側坐席進行動態(tài)試驗,進行各個

假人具體的測量數(shù)據(jù)對比,指標為頭部加速度、胸部加速度、頸部張力Fz。

以下是各組假人對比情況:

1)Q1.5vsP1.5

圖4P1.5與Q1.5兩組假人頭部、胸部、頸部測量峰值曲線對比

表1P1.5與Q1.5兩組假人各部位指標對比

指標Q1.5P1.5CV

HIC151771936%

HIC3627834014%

Head-3ms46.453.3210%

Chest-3ms47.6244.665%

Fz563.9132857%

通過以上圖4和表1,可以看出,

P1.5頭部加速度初始偏差大,70ms左右主波峰相近,HIC和3ms加速度變異系數(shù)10%左

右,基本相同。

胸部加速度曲線一致性很好,3ms加速度的變異系數(shù)5%。

Q假人頸部Fz是傳感器直接測量的,P假人無頸部載荷傳感器,采用頭Z向加速度×頭

部質量,曲線形狀趨勢類似,幅值相差巨大,峰值分別為564N和1328N,變異系數(shù)57%。

由于兒童座椅為反裝,頭與靠背之間存在摩擦,增大了頭部加速度Z。

Q假人整體性更好,曲線平滑,毛刺干擾較小。

2)Q3vsP3

圖5P3與Q3兩組假人頭部、胸部、頸部測量峰值曲線對比

表2P3與Q3兩組假人各部位指標對比

指標Q3P3CV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HIC1545838912%

HIC3667155114%

Head-3ms65.7861.535%

Chest-3ms46.0849.635%

Fz179317940%

通過以上圖5和表2,可以看出,

頭部加速度和胸部加速度曲線形狀基本相同,HIC變異系數(shù)12%、14%,3ms加速度變異

系數(shù)5%。

Q假人頸部Fz是傳感器直接測量的,P假人無頸部載荷傳感器,頭Z向加速度×頭部質

量,曲線形狀類似,峰值1793N和1794N,變異系數(shù)0%,偶然性。

Q3和P3傷害響應基本一致,P3存在同樣的問題,毛刺干擾嚴重。

3)Q10vsP10

圖6P10與Q10兩組假人頭部、胸部、頸部測量峰值曲線對比

表3P10與Q10兩組假人各部位指標對比

指標Q10P10CV

HIC1540517955%

HIC3667227659%

Head-3ms63.9844.725%

Chest-3ms38.5744.079%

Fz3455143758%

通過以上圖6和表3,可以看出,

頭部加速度形狀相同,但Q10的幅值更大,HIC的變異系數(shù)50%以上,3ms加速度變異系

數(shù)25%。

胸部加速度曲線一致性很好,3ms加速度的變異系數(shù)9%。

Q假人頸部Fz是傳感器直接測量的,P假人無頸部載荷傳感器,采用頭Z向加速度×頭

部質量,曲線形狀趨勢類似,幅值相差巨大,峰值分別為3455N和1437N,變異系數(shù)

58%。

4)假人對比總結

目前,以上對比試驗只針對1.5歲、3歲、10歲三組假人各進行了一次試驗,結果不能全面

反映兩種假人的差異,僅為參考。

頭部加速度,有一定差異,P3、Q3差異最小,P10、Q10差異最大。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胸部加速度,P、Q假人一致性很好,響應基本相同。

頸部Fz,由于P假人采用頭Z向加速度×頭部質量,所以只能做參考。

P1.5約為Q1.5的2倍;

P3、Q3基本相同;

Q10約為P10的2倍。

整體而言,Q假人整體性更好,曲線平滑,P假人毛刺干擾嚴重。Q假人應能更好體現(xiàn)

兒童傷害特征。

2.正面、后面及側面碰撞試驗驗證

標準制定過程中,牽頭單位組織開展了兒童約束系統(tǒng)正面、后面、側面碰撞試驗驗證,目前

共涉及63次正面碰撞、27次后面碰撞和36次側面碰撞。產(chǎn)品總體動態(tài)試驗符合性較好,部分

指標超出規(guī)定限值。經(jīng)過分析,這些超標產(chǎn)品經(jīng)過一定的改進可以滿足標準要求。下一階段,標

準起草組還將按照標準全部內(nèi)容進行符合性試驗驗證。驗證試驗總體情況及三項碰撞試驗數(shù)據(jù)表

見表4至表7,三項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見附件一。

表4驗證試驗總體情況

試驗總數(shù)不合格數(shù)量通過率

正面碰撞試驗63986%

后面碰撞試驗27581%

側面碰撞試驗36683%

表5正面碰撞試驗數(shù)據(jù)表

頭部頭部頭部3ms胸部3ms

安裝腹部壓力

編號假人移動量移動量HIC15加速度加速度符合性

方向(Bar)

X(mm)Z(mm)(g)(g)

1Q0后向418.8545.219749.042.0——是

2Q0后向366.1534.111136.341.1——是

3Q0后向454.9561.619152.646.6——是

4Q0后向396.7551.220248.243.3——是

5Q0后向423.9542.616743.843.0——是

6Q0后向441.4562.916049.342.4——是

7Q0后向426.4554.511240.843.6——是

8Q0后向381.4580.39138.739.1——是

9Q0后向392.9536.09837.340.3——是

10Q1后向525.8682.030958.147.6——是

11Q1后向534.4675.726654.137.2——是

12Q1后向626.9728.923350.040.8——是

13Q1.5后向555.3697.332057.641.70.08是

14Q1.5后向640.6734.420446.246.40.13是

15Q1.5后向545.5716.433459.244.10.09是

16Q1.5后向562.8719.135360.745.40.09是

17Q1.5后向533.7718.134859.546.10.09是

《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tǒng)》(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頭部頭部頭部3ms胸部3ms

安裝腹部壓力

編號假人移動量移動量HIC15加速度加速度符合性

方向(Bar)

X(mm)Z(mm)(g)(g)

18Q1.5后向547.3710.331556.941.20.08是

19Q1.5后向538.2714.027152.940.10.08是

20Q1.5后向546.5670.920046.835.00.09是

21Q1.5后向508.0733.923853.536.90.04是

22Q1.5后向576.5685.721850.438.70.12是

23Q3后向613.4737.526353.335.10.18是

24Q3后向470.4761.719847.634.70.87是

25Q3后向721.6779.320645.935.70.14是

26Q3后向666.0763.720146.741.40.11是

27Q3后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