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鐘山記》同步練習課文挖空練習+重點知識+情景默寫挖空練習學生版石鐘山記蘇軾《水經》云(
):“彭蠡(lǐ)之口有石鐘山焉(
)?!贬B(lì)元以為下臨(
)深潭,微風鼓(
)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
)說(
)也,人常疑之。今以(
)鐘磬(qìng)置水中,雖(
)大風浪不能鳴(
)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
)訪其遺蹤,得(
)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
),北音清越(
),桴(fú)止響騰(
),余韻(
)徐(
)歇。自以為得之(
)矣。然(
)是說也,余(
)尤(
)疑之。石之鏗(kēnɡ)然有聲者,(句式:
)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
)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齊安舟(
)行適(
)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
)德興尉,送之(
)至湖口,因(
)得(
)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
)。余固(
)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
)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
)人;而山上棲鶻(qīhú),聞人聲亦(
)驚起,磔磔(zhézhé)云霄間;又有若(
)老人咳且(
)笑于山谷中者,(句式:
)或(
)曰(
)此鸛鶴(guànhè)也。(句式:
)余方(
)心動(
)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句式:
)噌吰(chēnɡhónɡ)如鐘鼓不絕(
)。舟人(
)大(
)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xià)(
),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
),涵澹(hándàn)(
)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
)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
)而(
)多竅(
),與風水相(
)吞吐,有窾坎(kuǎnkǎn
)鏜鞳(tānɡtà
)之聲,與向(
)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
)焉(
)。因(
)笑謂(
)邁曰:“汝識(zhì)(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yì)也;(句式:
)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ň涫剑?/p>
)”事不目(
)見耳(
)聞,而臆斷(
)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
)見聞,殆(
)與余同,而言(
)之不詳;士大夫終(
)不肯以(
)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
)莫(
)能知;而漁工水師雖(
)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不傳也。(句式:
)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
)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
)實(
)。余是以(
)記之,(句式:
)蓋(
)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句式:
)挖空練習教師版石鐘山記蘇軾《水經》云(說,記載):“彭蠡(lǐ)之口有石鐘山焉(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贬B(lì)元以為下臨(靠近)深潭,微風鼓(激蕩,掀動)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這個)說(說法)也,人常疑之。今以(將,把)鐘磬(qìng)置水中,雖(即使)大風浪不能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響)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副詞,才)訪其遺蹤,得(找到)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揚),桴(fú)止響騰(傳播),余韻(聲音)徐(慢慢地)歇。自以為得之(指石鐘山命名的原因)矣。然(但)是說也,余(第一人稱代詞,我)尤(更加)疑之。石之鏗(kēnɡ)然有聲者,(句式:賓語后置句)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用)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從)齊安舟(名詞作狀語,乘船)行適(到……去)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結構助詞,的)德興尉,送之(他,指蘇邁)至湖口,因(因而)得(能夠)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聲音)。余固(本,原來)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傾斜)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抓,撲)人;而山上棲鶻(qīhú),聞人聲亦(也)驚起,磔磔(zhézhé)云霄間;又有若(像)老人咳且(一邊,一面)笑于山谷中者,(句式:賓語后置句)或(有的人)曰(說)此鸛鶴(guànhè)也。(句式:判斷句)余方(正在)心動(內心驚恐)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句式:狀語后置句)噌吰(chēnɡhónɡ)如鐘鼓不絕(斷)。舟人(船夫)大(非常)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xià)(裂縫),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兼詞,于是),涵澹(hándàn)(水波動蕩)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面對)中流(江河水流中央),可坐百人,空中(中間是空的)而(連詞,表并列)多竅(窟窿),與風水相(互相)吞吐,有窾坎(kuǎnkǎn擊物聲)鏜鞳(tānɡtà鐘鼓聲)之聲,與向(之前)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演奏)焉(助詞,表陳述語氣)。因(于是)笑謂(對……說)邁曰:“汝識(zhì)(知道)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yì)也;(句式:判斷句)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句式:判斷句)古之人不余欺也?。ň涫剑嘿e語前置句)”事不目(名詞作狀語,親眼)見耳(名詞作狀語,親耳)聞,而臆斷(根據主觀猜測來判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所”與其后動詞組成名詞性詞組,可譯為“……的”)見聞,殆(大概)與余同,而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之不詳;士大夫終(終究)不肯以(用,憑借)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所以)莫(沒有什么人,沒有誰)能知;而漁工水師雖(即使)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的緣故)不傳也。(句式:判斷句)而陋者乃(竟)以斧斤考(敲擊)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它的)實(指事情的真相)。余是以(表原因)記之,(句式:賓語前置句)蓋(連詞,表示原因)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句式:判斷句)
重點歸納【內容思想概述】本文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說明認識事物的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主觀臆斷的道理。全文將情趣與理趣融為勺一體,由小事入,由深理出,其中體現的質疑和求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疚恼滤悸方Y構】第一層:點名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同行者和緣由(名字由來的兩種說法及自己的懷疑)。第二層:實地考察,探明有來的經過。第三層:探明石鐘山名字由來的感想,表明寫作意圖。一、通假字1.南聲函胡:“函胡”通“含糊”,模糊2.汝識之乎:“識”通“志”,記得二、古今異義1.余方心動欲還古義:內心驚恐。
今義:內心有所觸動2.空中而多竅古義:中間是空的。
今義:天空中3.將入港口古義:河灣入口處。今義:停泊船只的海灣4.與風水相吞吐古義:風和水。
今義:相地之術5.自以為得其實古義:事情的真相。今義:實際上6.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古義:船工
今義:水軍三、詞類活用(一)名詞作狀語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名作狀,乘小船②事不目見耳聞
目:名作狀,親眼;耳:名作狀,親耳③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夜:名作狀,在晚上④大石側立千尺
側:
名作狀,在旁邊(二)名作動①微風鼓浪
鼓:名作動,激蕩,掀動
②而此獨以鐘名
名:名作動,命名(三)動作名①是說也
說:動作名,說法(四)使動用法①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使……發(fā)出聲響四、一詞多義1.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鐘山焉
兼詞,相當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
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③微波入焉
兼詞,相當于“于是”,即“到那里”④如樂作焉
無義,表陳述語氣詞,助詞2.鼓①微風鼓浪
振動,掀起,動詞②噌吰如鐘鼓不絕
鼓,名詞3.自①自以為得之矣
自己,代詞②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從,介詞4.余①余韻徐歇
剩余的,形容詞②余尤疑之
我,代詞5.得
①得雙石于譚上
得到,找到,動詞②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能夠,助動詞6.搏
①水石相搏
擊,拍,動詞②森然欲搏人
撲向,動詞7.絕①至絕壁下
陡峭的,形容詞②如鐘鼓不絕
斷絕,動詞8.然然是說也
但是,連詞石之鏗然有聲者
……的樣子,形容詞詞尾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鸛鶴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④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⑤此世所以不傳也
2.定語后置石之鏗然有聲者3.狀語后置①得雙石于潭上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賓語前置句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余是以記之六、文化常識1.《水經》: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記載全國河流的地理專著,舊說認為是漢代桑欽或晉代郭璞所著,經清代學者考訂,可能是三國時候的人所寫。今已散佚不存,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四十卷尚存。這里的引文今本無,當是早年佚去。2.彭蠡:鄱陽湖的別稱。3.洪鐘:一種青銅鑄造的大鐘一種打擊樂器,懸掛于架上,以槌叩擊發(fā)音,因其音域廣闊,音色高亢。4.鐘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5.桴:鼓槌。6.尉:縣尉,主管一縣治安的官吏。7.小童:指未成年的雜役。8.棲鶻:宿巢的隼。鶻,隼的舊稱。9.鸛鶴:水鳥,似鶴而頂不紅,頸和嘴都比鶴長,夜宿高樹。10.罅:裂縫。11.中流:江河水流中央。12.竅:窟窿。13.無射:《國語·周語下》記載,周景王曾命鑄造“無射”。無射,鐘名。14.歌鐘:《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2)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魏莊子,魏絳謚“莊”故名。歌鐘,古樂器。
【練習檢測】1.在《石鐘山記》中,蘇軾用一個定語后置句認為“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石鐘山記》中,蘇軾用一個略帶反問的疑問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聽,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這樣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石鐘山記》里酈道元認為石鐘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鐘山靠近深潭,__________,__________,才發(fā)出洪鐘一樣的聲音。4.
《石鐘山記》中,蘇軾尋訪石鐘山,在兩山之間他發(fā)現一塊大石,交代石頭位置的一句是:
。石鐘山窾坎鏜鞳之聲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石鐘山記》中,蘇軾在文末表明寫作本文的意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石鐘山記》中,蘇軾通過實地考察發(fā)現石鐘山下全是石穴罅,當水波動蕩是發(fā)出的聲音是:______________。而處于水流中心、中間是空的、窟窿遍布的大石與風水相吞形成的聲音:_________________。7.《石鐘山記》中,蘇軾指出鄙陋之人只從表面去解釋石鐘山得名理由,卻得不到它實際情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石鐘山記》中,作者寫淺薄的人探求石鐘山得名原因的做法是“
,
”。
9.《石鐘山記》中,作者在與蘇邁的對話中將“噌吰”“窾坎鏜鞳”兩種聲音與“
”和“”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石鐘山命名的緣由。10.《石鐘山記》中,石鐘山得名的由來沒有流傳下來有很多原因,蘇軾認為與士大夫相關的原因是“
,
”。11.《石鐘山記》中,作者寫石鐘山“窾坎鏜鞳之聲”形成的原因是“
,
”。12.在《石鐘山記》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摹石鐘山大石“側立千尺”的形狀的句子是:
,
。13.《石鐘山記》中,蘇軾對酈道元關于石鐘山得名的理由持懷疑態(tài)度,他的理由是:
,
,更何況是石頭呢?14.《石鐘山記》中,對酈道元和李渤關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人們的看法是:
,
。
15.《石鐘山記》中,對酈道元和李渤關于石鐘山得名的說法,作者的看法是:
,
。16.《石鐘山記》中,作者描寫自己到了絕壁下見到了巨大的山石傾斜的樹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的句子是:
,
。
【參考答案】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1年北京西城區(qū)六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部編版(一卷)
- 二年級數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
- 2019.1.19 電力電子技術電子教案
-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 2020-2021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鎮(zhèn)江新區(qū)一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及答案
- Unit4Bobby'sHouseLesson5(教學設計)-北師大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期末專項突破與評價(五)文言文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上冊
- 塑料鞋制造中的安全生產措施考核試卷
- 機織服裝的可持續(xù)采購策略考核試卷
- 2024年醫(yī)藥行業(yè)年終總結.政策篇 易聯招采2024
- 2024年01月11396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本)期末試題答案
- 《臨床帶教實施要求》課件
- 2023年內蒙古興安盟事業(yè)單位秋專項人才引進筆試真題
- 2024年保安員(初級)試題及答案
- 偵查學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蔬菜采購框架合同模板
- 中國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療指南(2024版)解讀
- 中班藝術活動冬天的樹
- 2024秋國開電大《辦公室管理》形考任務1-5參考答案
-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課件(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