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南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1頁
唐山市路南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2頁
唐山市路南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3頁
唐山市路南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4頁
唐山市路南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學業(yè)水平抽樣評估七年級歷史試卷請看提示:1.本試卷共6頁,分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第1至第25題為單項選擇題共50分,第26題至第28題為非選擇題,共50分。2.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3.本次考試用時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題列出的四個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每題選出答案后,用2B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選擇題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1.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有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下列關于他們的表述正確的是()A.元謀人會種植粟 B.北京人會用火照明、御寒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獵取動物 D.山頂洞人住在干欄式房屋內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農業(yè)生產的出現 B.火的出現C.建造房屋 D.制作陶器3.“讀懂中國,必須先讀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讀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先觸摸中國的彩陶?!睋脊虐l(fā)現,較早制作彩陶的遠古居民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4.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災害抗爭中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與下圖畫中的故事有關的傳說是()A.夸父逐日 B.大禹治水 C.后羿射日 D.精衛(wèi)填海5.下列有關夏商周三代興亡的敘述,正確的是()A.然是夏朝第一位君主 B.商王盤庚遷殷標志著商朝滅亡C.牧野之戰(zhàn)后周武王建立周朝 D.“國人暴動”西周滅亡,東周開始6.商周時期,手工業(yè)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造船業(yè) B.制瓷業(yè) C.青銅制造業(yè) D.造紙業(yè)7.“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五霸之首”“他”()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秦王嬴政8.春秋時期,隨著新的生產工具出現,促進了深耕細作農業(yè)的發(fā)展。該時期“新的生產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工具 D.鐵制農具9.向陽中學七年級2的同學在學習完“商鞅變法”后,表演了一出歷史短劇。其中下列情節(jié)錯誤的是()A甲同學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變法B.乙同學扮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獲得獎勵C.丙同學扮演獲得軍功的大將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學向全國頒旨:廢除土地私有制10.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兩家并駕齊驅,故有“非儒即墨”之說。下列主張出自墨家的是A.無而治 B.因材施教 C.以法治國 D.“兼愛”“非攻”11.戰(zhàn)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原因是()A.戰(zhàn)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社會急劇變化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D.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12.經典誦讀已成為當今中國人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度纸洝分小摆A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yè)建”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A.秦→西漢 B.西漢→東漢 C.東漢→三國 D.三國→西晉13.“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guī)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边@一順口溜反映的統(tǒng)治政策的實行者是()A.秦始皇 B.漢文帝 C.漢景帝 D.光武帝14.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 C.劉邦、項羽起義 D.黃巾起義15.“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漢武”最主要的功績是()A.創(chuàng)立了中央集權 B.結束割據,實現國家統(tǒng)一C.鞏固大一統(tǒng)局面 D.推行漢化,促進民族交融16.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边@反映了當時朝廷的狀況是()A.政治清明 B.皇帝年幼 C.朝政腐敗 D.外戚專權17.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時代特征應是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8.“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帛者謂之為紙,綠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毕铝腥宋镏写俪蛇@一變化的是()A.李冰 B.蔡倫 C.張仲景 D.張衡19.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是在()A.西周 B.秦朝 C.西漢 D.東漢20.下面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確的是()A.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游牧民族入侵中原 B.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聯系C.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流的橋梁 D.阻礙了東西方貿易的往來21.如圖所示,地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影響是A.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B.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C.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終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22.公元280年,西晉統(tǒng)一全國,其標志是()A.魏滅蜀 B.西晉滅吳C.司馬炎自立為帝 D.司馬睿在建康稱帝23.東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的主原是()A.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B.江南統(tǒng)治者調整統(tǒng)治政策C.南方戰(zhàn)亂少,社會安定D.南方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24.成語是中華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成語的來源與我國古代著名戰(zhàn)爭有密切的關系。下列成語與相關戰(zhàn)爭的搭配正確的是()A.臨陣倒戈——該下之戰(zhàn) B.退避三舍——長平之戰(zhàn)C破釜沉舟——官渡之戰(zhàn)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戰(zhàn)25.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A.書法藝術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C.江南經濟開發(fā) D.南北政權對峙二、非選擇題(50分)26.中華民族成就輝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七年級歷史小組為此進行了以“古代中國偉大成就”為主題的歷史研究,下面是他們研究過程中搜集和整理的部分圖片材料,請據此回答相關問題。(1)圖一中的史料是怎樣發(fā)現的?根據這一發(fā)現,能推測出什么歷史情境?(2)圖二中的文物是哪一時期的成就?文物上的文字有何歷史價值?(3)圖三中的成就是誰創(chuàng)造的?這是中國哪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4)圖四中的科學家是誰?他取得的重大科學成就有什么?27.中華民族歷史久遠材料一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相傳,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較大的部落……部落之間展開攻伐,又不斷合并,進而結成部落聯盟,并推出部落聯盟首領?!徊柯渎撁艘院笾饾u形成為華夏族。(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說說黃河流域有哪些較大的部落?材料二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時期的哪一社會特征?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時期出現大規(guī)模民族交融的歷史背景?材料三秦統(tǒng)一六國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區(qū),在那里設置桂林、南海、象等數郡,遷徙中原50萬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雜居。……又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3)根據材料三,概括秦朝對少數民族采取的統(tǒng)治措施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采取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材料四——以上材料摘編自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4)結合所學,總結一下材料四中的現象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影響?28.歷史上的治亂興衰材料一(1)圖1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說出圖2這一王朝在我歷史上的地位材料二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tǒng)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漢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漢初期存在著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材料三惠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