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閱讀指導_第1頁
中學生閱讀指導_第2頁
中學生閱讀指導_第3頁
中學生閱讀指導_第4頁
中學生閱讀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初中生閱讀指導:一、養(yǎng)成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容的習慣整體感知是理解的第一步,感知無非是知道大概的事件人物,進而得到具體深入的理解,由理解再加強感知。從感知到理解循環(huán)往復,不斷加深印象,有自己的心得,這就是感悟。整體感知要著眼于全局,學會觀其大略。培養(yǎng)整體感知能力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1.初讀時力爭一次性從頭讀到尾,克服心理上的壓力,遇到障礙不中斷。想辦法超越過去,一時超越不過去先存疑,再往下讀,也許在下面讀的過程中就能得到提示,有助于理解。讀的過程中,初讀有不清楚的地方是常事,學會把障礙變?yōu)榇俪衫^續(xù)閱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往往就會調動“再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但是應該樹立這種意識。2.把課文內容大致“分分塊”。對文章的開頭、主體、結尾要有一個基本印象。這對訓練“短時記憶”是很有好處的?!岸虝r記憶”,意味起碼在讀完之后一兩個小時之內不應忘記。訓練“短時記憶”有兩個目的:(1)通過閱讀,吸取文章的具體內容,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2)鍛煉腦力。記憶是鍛煉腦力最基礎的一環(huán),所以讀完了以后,應分塊記住開頭、主體、結尾。復述也是訓練這種能力的一個辦法。例如魯迅寫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他童年生活的樂園,三味書屋和他接受啟蒙教育又有直接的關系。他把這兩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場景聯(lián)系在一起。這篇文章就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塊寫百草園給他帶來的無限樂趣,還穿插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又想起冬天捕烏的事。◆另一塊寫三味書屋。寫了他不愿去上學的心情,寫初見老師的情景,寫老師讀書的姿態(tài),還寫了學友之間的故事、忙里偷閑干點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樂趣。兩大塊之間構成了一種對比,可以引發(fā)深入的思考。3.善于抓住最能引起人思考的詞語和語句。這些語言材料往往能促使你在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讓你在思考中“破解”疑問。上兩講對字、詞進行了專門研究,其中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借用。(1)標題可以引發(fā)思考。有一篇課文題目是《一面》。閱讀時就不妨思考:是只見了一面?誰和誰見了一面?有這個意念在里面,閱讀的時候自然會關注。(2)抓住關鍵部分。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短短的泥墻根”值得注意,因為它帶來了無限的樂趣。(3)有些心理描寫也有特殊作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提到要送“我”去讀書了,“我”就有~些心理活動,這就是兒童自己的心情、心理與需求。4.課文中有些語句能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初讀一遍以后,尤其是在預習的時候,想想作者這樣寫的原因。這時就應“掩卷暢想”,也許抽象的內容就會具體起來,在陌生的內容中發(fā)現(xiàn)幾許“熟悉”。這些都是為整體感知服務的。記敘類課文的閱讀方法二、抓住內容要點,在“精讀”中深入理解課文抓住課文的要點是深入理解的前提。把書讀“薄”讀“精”,才能真正汲取營養(yǎng),所謂讀“薄”是指把握住重要的內容,反復地去咀嚼。深入理解是分析概括的結果,在分析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讀一篇文章的最終目的是要讀懂、理解,經(jīng)過分析與概括才能真正理解,才能有心得與感悟。例如魏巍寫的《我的老師》,要點就是“難忘”。事隔多年“我”還能想起往事,詳細敘說,顯然是難忘。蔡蕓芝老師關心、愛護孩子們,她的感情和孩子們交融在一塊。她給孩子們及時的幫助,挺身而出保護學生。作者把難忘的事寫出來了。對于讀者而言,難忘的根本原因就是這種愛的魅力、力量,也就是人文關懷,所以要抓課文的要點,這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學習中,精讀有特殊的要求,要做具體的事情。1.用簡明、有條理的話概括課文寫了哪些事(把“人”的活動情感整合到“事”中)。記敘文中,常有對件事或幾件事作出概括的語句,要善于捕捉這樣的語句以提高閱讀效率。(1)“整合”。整合,是指因為人與事密切相關,這就要注意在敘事中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情感?!段业睦蠋煛纷詈髮懥艘患拢髡邏糁邢肫鹆死蠋?,就站起來往外走,席子都拖了好遠。這不只是寫一個夢,更是寫情。這樣整合就是精讀,理解就往前推進了一步。(2)敘述類文章寫的往往都是現(xiàn)象,現(xiàn)象的背后有原因,行為的背后有情感。在閱讀記敘類的文章時就要捕捉重要的詞語,發(fā)現(xiàn)背后的原因和情感。這就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表現(xiàn),甚至可以反過來想:不這么寫行不行?有位同學對《我的老師》這篇課文作了如下概括:魏巍寫的《我的老師》有一條線索,用個詞概括就是“難忘”。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回憶作者上小學時的一位女教師蔡蕓芝,外貌描寫很簡要,為的是突出老師年輕美貌的特點。寫老師的動作很傳神,比如假裝生氣,實際是想反映蔡老師溫柔的性格、對孩子的熱愛。這就是從“事”看到背后的“情”。作者從不同的方面選取事例,不僅寫蔡老師愛孩子、溫柔、活潑,還寫了蔡老師愛生活、多才多藝,這樣的老師受到學生的愛戴,理所當然。作者特別強調老師對孩子心靈的呵護,突出了老師的思想境界。最后寫到蔡老師對作者魏巍成為文學家有很大的幫助,就這一點來講,也確實讓作者難忘。這位同學在老師的講解指導下思考問題,抓住了一個要領:寫事的目的,事件突出的人物的情感。他能不斷地給自己設計問題,自己回答,最后用概括性的語言指明這篇課文的內容、手法及特色。(3)在閱讀記敘類的課文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弄清作者寫人寫事的特點、目的、意義,用概括性的語言表述出來,這對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是最直接的。所以這講要突出整體感知,強調精讀,實際是講培養(yǎng)“個習慣”.真正完成閱讀任務。①“一個習慣”就是初讀的時候,整體感知要投入??梢越柚恍┎僮鞣椒ㄈ绶謮K記憶、增強短時記憶效果、復述課文。②語文學習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yǎng)精讀能力,精讀通常必須完成具體任務?!舾爬ㄓ洈㈩愓n文寫事、寫人、寫景的目的、意義與效果。概括《我的老師》時,就應該注意到作者寫老師假裝生氣是突出她的溫柔、表現(xiàn)她的愛心。目的挖掘出來了,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隱藏的事理,感悟到蘊涵的情感。◆深入體會事件背后的意義。作者寫蔡蕓芝先生,她對孩子的呵護體現(xiàn)了種思想境界,這是一種人文關懷,意義很重大。文章的要點——“難忘”——就具有了說服力。如果能夠用上述方法概括記敘類的課文在寫人寫事上的目的、特點、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就是很有意義的一個訓練過程。要培養(yǎng)初讀時整體感知的習慣。精讀要動手、動口,寫與說循環(huán)往復,最后一定要落實到字面上,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不妨自己多練習概括課文的要點,寫一點自己的體會。2.要大體了解課文的思路——結構特點、材料安排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在弄清思路的過程中,一定會加深對內容的理解。(1)記敘類的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比較容易把握。要大體了解課文的思路,因為文章的結構特點由此而形成?!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把兩個主要的活動場所作為文章的兩大塊來安排,先寫樂園——百草園,再寫孩子們難以理解、感覺陌生的環(huán)境——三昧書屋。(2)材料安排的順序也要注意。魏巍寫《我的老師》,層層遞進,越寫越深,越寫越感人。到結尾處寫夢中想到蔡先生,寫自己的夜游,這都需要認真思考。(3)組織材料的方法。魯迅先生寫《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寫到讓“我”到三味書屋去學習,通過“我”的一種心理自問,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連接起來了,也非常真實地把孩子那種幼稚而又純真的心理展現(xiàn)了出來。3.分析重點語句。重點語句,這里主要指含義深刻的語句、有鑒賞價值的語句。分析,就是要弄清語句的意義、壽達目的以及表達效果。在分析重點語句時,對在表意上起重要作用和產(chǎn)生特殊藝術效果的詞語定要用心揣摩、品味。(1)對字詞的記憶、積累、分析和揣摩,最終要服務于閱讀和寫作。要分析重點語句。含義深刻的話,其中的意蘊并不都是字面上的意義,需要細心體會。有鑒賞價值的語句往往都是特別感人、特別美,或者耐人尋味,這是其價值之所在。閱讀記敘類課文需要了解事件、人物、行動,還要從整篇文章來理解語句,從語句來理解字詞。魏巍《我的老師》寫到這樣件事,最后有一句:“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家笑了,她也笑了?!边@句話是說可能“我”犯了什么錯誤,老師拿著教鞭做出要打的樣子。但是孩子拿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這句話的含義不能依據(jù)平常的邏輯來推斷。老師并不是真的要責罰學生,而是在笑聲中表示她理解孩子,與孩子們心意相通,她的笑給孩子們很大的鼓舞,比批評的力量要大得多,所以這一句不能忽視。如果這句話換成:我用石板一迎,老師的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課上哄堂大笑。原有的意味和效果就消失了。深刻的語句往往需要深入體會和多角度理解,即使是看起來很直白的哲理性、理論性很強的語句,往往會有很深刻的含義。要體會語句的基本意義,更要體會它的表達目的和表達效果。(2)在分析重點語句的時候,應該用心揣摩在表意上起重要作用和產(chǎn)生特殊效果的詞語。仍以《我的老師》為例:“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狡猾”這個詞很關鍵。兒童有自己的聰明、機敏,“狡猾”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不是貶義,而是寫出了兒童的可愛。因此,落實到對詞語、短句的揣摩上,才能看出重點語句的意義?!霸诩偃绽铮盐覀儙У剿募依锖团笥训募依?。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同上)“平生第次”不僅加強了語氣,更是強調這件事情有特殊意義,給自己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聯(lián)系整篇課文來理解,作者正是扣著“難忘”這條線索來寫的。多年前蔡老師教學生背的詩句,即使是不太出名的他都能背下來。與其說詩句令人難忘,還不如說教書的蔡老師讓人難忘。分析重點語句就是訓練深入理解、感悟評價的能力,需要用心揣摩、品味,反復研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含義深刻的語句就很多。在開始描寫百草園的景物時,作者寫了這樣的一段話:“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薄安槐卣f”不是不需要說,恰恰透過具體的景物點出百草園處處有樂趣。后面“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不必說”就和“單是”連接起來了??雌饋頉]有情感色彩的詞語,起到了推出重要內容的作用,詞語的使用就有價值了?!安槐卣f”后面所描寫的景物十分生動細致:“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鼻懊嬲f的是植物,后面說的是可愛的動物,一靜動,體現(xiàn)了作者在藝術安排上的匠心和功力。這篇文章里還插進了長媽媽跟“我”講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敘述完了之后作者寫了這么一句:“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一般就會覺得這里說的是孩子的心理活動。但是它有一定的暗示作用:這個故事是童年時代聽到的,之所以至今不忘,除了點明童年樂趣之外,還是因為這是啟迪做人之險:魯迅生活在那個社會中,處處有險,所以魯迅寫這一句又和他成熟的思想境界聯(lián)系在一塊,這樣的語句顯然很有深意。第一次閱讀要得到這樣的領悟可能比較難,好文章可能需要一輩子反復閱讀,從中感悟。揣摩必須用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想一想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原因以及意義,是否可以換成別的說法,是否可以反過來說?!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里寫到三味書屋時,也有耐人尋味的語句。作者描寫老師讀文章,壽鏡吾先生是他的啟蒙老師:但是魯迅寫自己的老師跟魏巍不一樣,他塑造這個老師的形象主要是想展示當時知識分子的狀態(tài),他是這樣描寫老師讀書時的情景:“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老師為什么喜歡這些孩子們讀不懂的文章,這也耐人尋味。此處描寫極為傳神,不光是“將頭仰起、搖著”,而且“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作者的觀察是很仔細的。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奇特的老師形象到底有什么含義。魯迅筆下所寫的,是他最初所接受的教育。舊式教育只是讓學生認字,誦讀,背誦篇章,但是并不理會學生是否真正明白。魯迅后來一心追求新學,東渡日本追求真理,因為他在幼年所接受的這些教育是陳舊的,但是這些陳舊的東西仍然使中國的舊知識分子那樣陶醉。課文中這些語句的深意就在這里??傮w來說,這講要強調的是把兩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是在初讀的時候養(yǎng)成良好的整體感知習慣,二是抓住內容要點,在精讀中深入理解課文。語文課的學習一定要由初讀向精讀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整體感知的習慣或許容易一點,基本讀懂以后再精讀。動筆概括之前,應弄清人物和事件背后隱藏的動機、目的、情感和態(tài)度,探討寫作手法的特色與效果;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重要語句或不太明白的詞句,要提出問題,細心揣摩。這樣就可以在閱讀上取得越來越大的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小說類課文閱讀指導小說是文學作品的一種樣式,閱讀小說不能只滿足于了解其中的故事內容。在語文課上閱讀小說,除了要把握情節(jié)內容,更重要的是感悟情節(ji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發(fā)現(xiàn)典型人物的社會意義,明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進而還應該培養(yǎng)欣賞小說的能力,欣賞小說中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這些都是語文學習中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和記敘文類課文有相似之處。但是小說有藝術的虛構,特別講究情節(jié)的曲折、完整,著力刻畫人物形象,追求語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所以提高閱讀和鑒賞小說的能力,是有一定的路徑和方法的。一、搞清背景,抓住線索,把握情節(jié)1.搞清背景。背景,主要指故事發(fā)生的時代、環(huán)境,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了解背景特點是解讀故事的前提。否則就難以準確理解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言行、情感及故事的社會意義,甚至會有誤解。要領會《最后一課》中主人公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等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須了解當時法蘭西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如果知道普法戰(zhàn)爭,又理解當時法蘭西民族在遭受外敵入侵之時,民族自尊心變成了一種愛國的力量,那么讀這篇小說的時候思路就會很清楚。又如《孔乙己》,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最黑暗的年代。具備這樣的知識,才能深切理解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用心是要通過這個悲慘的故事喚起不覺悟的民族覺醒。2.抓住線索。小說中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往往有一條線索穿織起來。線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也可能是一件小事或者是時空的變化。如《七根火柴》,作者是以七根火柴為線索講述這個感人泣下的故事。抓住線索,便于整體感知,了解情節(jié)概貌。瀏覽一篇小說,能夠發(fā)現(xiàn)這篇小說情節(jié)所附的線索,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3.把握情節(jié)。了解背景是增長知識,為解讀提供必要的條件;把握線索是培養(yǎng)整體感知、發(fā)現(xiàn)的能力。這兩步對于深入理解課文、探求小說的中心(主題)思想是很有幫助的。把握情節(jié)則是體會小說藝術特色、社會意義的基礎。舉例(詳見講解視頻):《窗口》在一家醫(yī)院的一間病房里,曾住過兩位病人,他們的病情都很嚴重。這間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得下他們兩人。病房設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門通向走廊,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經(jīng)允許,可以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個小時。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則不得不日夜躺臥在病床上。當然,兩位病人都需要靜養(yǎng)治療。使他們感到尤為痛苦的是,兩人的病情不允許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讀書閱報,也不能聽收音機、看電視……只有靜靜地躺著。而且只有他們兩個人。噢,兩人經(jīng)常談天,一談就是幾個小時。他們談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戰(zhàn)爭中做過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時間一到,靠近窗戶的病人就被扶起身來,開始一小時的仰坐。每當這時,他就開始為同伴描述起他所見到的窗外的一切。漸漸地,每天的這兩個小時,幾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內容了。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座公園,公園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著一群群野鴨、天鵝。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在扔面包喂這些水禽,有的在擺弄游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在公園那端的一角,有一塊網(wǎng)球場。有時那兒進行的比賽確實精彩。不時也有幾場板球賽,雖然球藝夠不上正式?jīng)Q賽的水平,但是,有得看總比沒有強。那邊還有一塊用于玩滾木球的草坪。公園的盡頭是一排商店。在這些商店的后邊,鬧市區(qū)隱約可見。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描述仍在繼續(xù):一個孩童怎樣差一點跌入湖中,身著夏裝的姑娘是多么美麗動人。接著,又是一場扣人心弦的網(wǎng)球賽。他聽著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fā)生的一切。一天下午,當聽到一名板球隊員正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皆是時,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他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直至幾天以后。這個想法已經(jīng)進一步變?yōu)椋壕o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他白晝無時不為這一想法所困擾,晚上,又徹夜難眠。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醫(yī)生們對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這時,他的同伴突然醒來,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xù),液體已經(jīng)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立即趕來。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心想,他憑什么要占據(jù)窗口那張床位呢?痛苦的咳嗽聲打破了黑夜的沉靜。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聲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繼續(xù)盯著天花板。第二天早晨醫(yī)護人員送來了漱洗水,發(fā)現(xiàn)那個病人早已咽氣了,他們靜悄悄地將尸體抬了出去,絲毫沒有大驚小怪。稍過了幾天,似乎這時開口已經(jīng)正當?shù)皿w。剩下的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讓他挪到窗口的那張床上去。醫(yī)護人員把他抬了過去,將他舒舒服服地安頓在那張病床上。接著他們離開了病房,剩下他一個靜靜地躺在那兒。醫(y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他探頭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是澳大利亞一位小說作者的杰作,小說的內容十分感人。抓住“窗口”這個線索來安排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者歌頌了一位病人在垂危時刻的美好心靈。這個病人向自己的病友所描述的美好世界的景物、人物都是虛構的,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小說更為動人之處是作者不僅僅是歌頌,而且恰到好處地鞭笞了丑惡的靈魂。兩個病人,展現(xiàn)的是兩種不同的精神境界。作者把他們的心靈、思想、情感寫得如此生動、鮮活。短短的一篇作品,讓人看到了人性這樣一個重大的主題。閱讀小說,僅僅了解故事內容是不夠的,還要體會其中的深意。例如其中一個病人介紹窗外景色,很容易讓人信以為真,可見他的美好心靈。藝術技巧是為小說的社會意義服務的。小說的情節(jié)比較復雜,借用中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原則的說法,可以概括為“崇曲忌直”,要用曲折的、有高潮的情節(jié)和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的結尾構成個故事,打動讀者的心靈,忌諱平鋪直敘。二、練習寫“內容提要”讀一篇小說,能用簡明、通順的文字寫出內容提要,標志著基本讀懂了作品,基本明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練習寫內容提要,有助于提高概括能力、把握復雜情節(jié)的能力。舉例:(詳見講解視頻)《西游記》提要(長篇小說,20卷共100回)《西游記》是根據(jù)唐太宗時僧人玄奘取經(jīng)的史實創(chuàng)作的神話小說。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反抗玉皇大帝大鬧天宮的故事。此后轉入寫他與豬八戒、沙僧同心協(xié)力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沿途降妖伏魔、征服險山惡水。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取來佛教真經(jīng)。《西游記》的故事膾炙人口,但是小說很長,要把它的主要內容用簡要的文字準確概括出來并不容易。這個概括是經(jīng)同學們反復討論最后修訂的。◆“《西游記》是根據(jù)唐太宗時僧人玄奘取經(jīng)的史實創(chuàng)作的神話小說。”這一句點明了背景和題材特點。但是這部小說不是作者憑空想像的,而是立足于史實:唐太宗時候高僧玄奘到天竺(今天的印度)去取經(jīng),把佛教的經(jīng)典引入大唐。小說就是根據(jù)這個史實創(chuàng)作的?!艚酉聛戆研≌f分為兩大塊: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他是《西游記》中最重要的人物。這個人物最為生動,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按撕筠D入寫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同心協(xié)力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沿途降妖伏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取來佛教真經(jīng)。”簡練的語句概括了唐僧師徒歷經(jīng)的種種磨難,體現(xiàn)了很強的語文功底。如果要概括《孔乙己》,就要指出這個人物的特點,作者創(chuàng)造人物的目的。讀小說是娛樂,但概括小說就是艱苦的訓練。苦和樂相依而生,可以大大提高解讀能力。三、作者刻畫人物有多種方法。讀者要從每種方法中體察作者的用心刻畫人物有多種方法,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與語言的描寫是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使用這些方法的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品格、思想感情,最終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閱讀的時候就應該思考作者使用這些方法的目的。比如《孔乙己》中描繪眾人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眾人之中有長衫客,也有短衣幫,他們都不同情孔乙己。在當時的社會,被壓迫、被侮辱、被損害階層的人缺少相互同情和救助,當然也與孔乙己自身的缺點有關,更主要的是通過這些描寫展示了當時世態(tài)炎涼、民眾不覺醒的殘酷現(xiàn)實。寫小說不能把結論直接寫出來,應該融入具體的描寫、刻畫中。例如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酒店,喝完酒以手代足,慢慢地離開酒店。眾人沒有一個去問候,依然在叫在笑,孔乙己就是在人們的叫聲、笑聲中悲慘地離去了。1.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看肖像描寫與人物的思想感情、品質性格有什么關聯(lián)。從心理描寫中體察人物最真實的思想感情,體會心理描寫與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系。不管是肖像描寫、心理描寫,還是動作與語言的描寫,都有一定的作用,每個人物都應該有特色。例如說豹頭環(huán)眼、短剛髯顫巍巍、面色黢黑、手拿丈八蛇矛。一聽就知道是張飛。再如單鳳眼、臥蠶眉、五綹長髯胸前飄灑,一副傲氣,面如赤棗之色。這是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1)肖像描寫要揭示人物的心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性格,服務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農民作家趙樹理有一篇作品《老楊同志》,作者用簡單的幾筆勾勒了老楊同志的形象:“廣聚跟小元抬頭一看,見他頭上箍著塊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藍褲,腳上穿著半舊的硬鞋至少也有2斤半重。”兩人一看這身打扮,認為是派來送信的,懶洋洋的問“他”,情節(jié)就得到了發(fā)展。老楊的肖像不僅把他的農民本色表現(xiàn)了出來,還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揭示了兩個村干部低下的思想境界。(2)心理描寫在小說中非常突出,貴在真實細膩,與行動相關,展現(xiàn)人物個性,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舉例:(詳見講解視頻)《窗口》中有一個遠離窗口,只能聽別人講述而不能看窗外景色的病人,小說中心理描寫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的心理活動。他的同伴越是把窗外的景色介紹得細致生動,他心里越是不平衡。這種心態(tài)很復雜:“一天下午,當聽到一名板球隊員正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皆是時,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他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直至幾天以后,這個想法已經(jīng)進一步變?yōu)椋壕o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他白晝無時不為這一想法所困擾,晚上,又徹夜難眠。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醫(yī)生們對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這時,他的同伴突然醒來,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xù),液體已經(jīng)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立即趕來。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心想,他憑什么要占據(jù)窗口那張床位呢?”他也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慚愧,可是那種想法越來越強,最后這種惡劣的心態(tài)變成了一個極為殘酷的行為。這個病人最后的行為和他的心理直接相關,所以正是這種心理描寫推進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镀吒鸩瘛贰ⅰ堕L征路上》也對人物作了這樣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貴在真實,貴在細膩。2.環(huán)境描寫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的行為、感情、命運有密切的關系,使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更真實。舉例:(詳見講解視頻)《窗口》描寫的是公園里的環(huán)境,這里除了自然環(huán)境,還有人的活動,所以基本上是社會環(huán)境。“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座公園,公園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著一群群野鴨、天鵝。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在扔面包喂這些水禽,有的在擺弄游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在公園那端的一角,有一塊網(wǎng)球場。有時那兒進行的比賽確實精彩。不時也有幾場板球賽,雖然球藝夠不上正式?jīng)Q賽的水平,但是,有得看總比沒有強。那邊還有一塊用于玩滾木球的草坪。公園的盡頭是一排商店。在這些商店的后邊,鬧市區(qū)隱約可見。”這一切都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此處的環(huán)境描寫,是為描繪兩位病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性格服務的,但是熱愛生命有一個準則:自己應該保持美好的心靈,同情和幫助周圍的人,不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所以這個環(huán)境描寫和人的行為、感情、命運有著密切的關系。魯迅的《故鄉(xiāng)》開頭展現(xiàn)的那種蕭條冷落的情景和后面“我”去老屋變賣家產(chǎn)、準備接母親離開時的感傷情景是非常吻合的。閏土的麻木與他所處的悲慘境遇也是直接關聯(lián)的。《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是有錢人和窮苦人交會的一個活動場所,恰恰在這里,命運各不相同,地位相差很遠的不同階級的人,卻對孔乙己產(chǎn)生了共識,這就耐人思考。所以作者在描寫環(huán)境的時候講了長衫客和短衣幫來這里喝酒的情況,而長衫客、短衣幫對孔乙己都是一個態(tài)度,這就引人深思。《七根火柴》的作者真實地再現(xiàn)了長征路上的惡劣環(huán)境,襯托出革命戰(zhàn)士崇高的理想,美好的心靈。例如描寫草地:“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盧進勇要戰(zhàn)勝嚴酷的環(huán)境,要救助自己的同伴,環(huán)境與人物的品質就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了。應該認真研究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或者社會氛圍的描寫)和作品創(chuàng)作的根本目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聯(lián)系。老舍的《駱駝祥子》,其中對烈日暴雨的描寫堪稱經(jīng)典,把舊社會洋車夫所受的磨難展現(xiàn)出來了。烈日下,祥子像牲口一樣喝著污黑的井水;暴雨中他被人奴役著,喘不過氣,渾身冷得發(fā)抖也不能休息。所以環(huán)境描寫和作者的感情、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的目的是緊緊聯(lián)系在起的。3.語言亮點小說的情節(jié)是由作者的“敘述語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語言”構成。其中,有些語言(一句話或幾句話)耐人尋味,或活生生地反映人物的性格、情感,或有深刻的思想內容,這就是“語言亮點”。善于發(fā)現(xiàn)“語言亮點”是能力、悟性提高的結果。聯(lián)系相關內容反復體味“語言亮點”的作用、效果,是很有興味的鑒賞活動。(1)所謂“亮點“是指小說中特別耐人尋味的語言。小說中有些語言是作者千錘百煉的結果,承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具有這種功能的語言就是“語言亮點”。(2)善于發(fā)現(xiàn)“語言亮點”也是一種能力。能夠發(fā)現(xiàn)、體會和欣賞作者精心打造的語言,可以提高悟性。對這樣的語言,要反復地去體會其作用和效果,這就是“鑒賞”。下面結合優(yōu)秀的作品來看看“語言亮點”的功能。《在烈日和暴雨下》:“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用“無精打采”和“懶得動”形容柳樹,用的是擬人手法,突出了酷熱的天氣。但是祥子還得出車,不然他沒有生計,所以這句話并不是為描寫柳樹,而是要表現(xiàn)這種嚴酷的環(huán)境,要寫祥子的命運,要揭示社會現(xiàn)實。如果說這天攝氏三十七點五度,雖然很科學,但形象性就消失了,而小說正是重在形象性。老舍寫那一天。“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十二個字,語言很簡練。祥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拉車。接下來寫“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边@是何等的灼人。前面寫了樹,此處寫動物:“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再寫人:“小販們不敢吆喝。”最后寫點感觸,不完全是寫實,帶有藝術色彩:“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這些都是“語言亮點”。把熱寫到了極至,祥子悲慘的命運也就揭示出來了。寫暴雨也是相當精彩的,特別是祥子的痛苦,不只是來自于自然,更主要的是來自于社會: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氣:“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這兒算怎么回事?”坐車的跺著腳喊。祥子真想硬把車放下,去找個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渾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會哆嗦成一團。他咬上了牙,蹬著水,不管高低深淺地跑起來。剛跑出不遠,天黑了一陣,緊跟著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這個坐車人對祥子沒有一點同情,只說了這么一句話,但這是“語言亮點”。祥子生活的社會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同情、沒有救助、富人壓迫窮人的社會。與其說祥子遭受了烈日的灼曬,暴雨的噴淋,還不如說,他遭受的最大痛苦是心靈上的,是那些有錢人對他的奴役與凌辱?!犊滓壹骸防锩娴摹罢Z言亮點”也有很多。孔乙己也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但又受到舊教育的毒害。他想成就功名而不可得,對生活缺少積極的態(tài)度,還有一些毛病,但孔乙己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壞人,他是和短衣幫處于同一經(jīng)濟地位被壓迫的人。孔乙己是這樣出場的: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這一句耐人尋味??滓壹翰辉敢鈩趧?,也不會勞動,給人抄抄書,又有順手拿人家東西的毛病,被打可能是經(jīng)常的事。他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孔乙己的心態(tài)是通過一件長衫體現(xiàn)出來的: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孔乙己已經(jīng)窮困潦倒,還是不肯脫下長衫,要標榜自己是有知識的人。但他進入不了長衫群落之中。寫孔乙己的迂腐,通過他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但他對小孩子有愛心,把茴香豆分給他們吃,一看自己的不多了,便又蹦出一句名言來??滓壹褐嘶?,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庇谑沁@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特別是結尾,小伙計說的話看似違背事理邏輯: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是不定,“的確”是肯定,擱在一起含意深刻。的確死了是無疑的,社會必定要吞噬他;“大約”是說不清他是什么時候去世的。他在這社會上太卑微了,誰記得他呢?這些都值得回味?!镀吒鸩瘛分袑懩莻€無名戰(zhàn)士犧牲之前的話,感人泣下,也是“語言亮點”。

四、練習歸納作品的主題思想小說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作品中展示的社會環(huán)境及塑造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它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觀和感情傾向。1.社會環(huán)境。《最后一課》的社會環(huán)境是家園即將淪落,自己民族的語言都要被禁錮、不許使用,韓麥爾先生最后寫上“法蘭西萬歲”。作者創(chuàng)造這部小說的愛國主義感情,如同火山一樣的噴發(fā)出來了。2.藝術形象?!镀吒鸩瘛吠ㄟ^無名戰(zhàn)士的形象,展現(xiàn)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小說都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也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觀和感情傾向,讀小說也是在讀社會。在語文課上,閱讀小說的重點應當是提高歸納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能力和對語言的欣賞能力。再提兩點希望:1.小說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情節(jié)安排、線索設置、語言加工、描寫手段,在自己寫文章時也可以采用。2.課外閱讀,了解中外文學名著。世界文學《戰(zhàn)爭與和平》、《基督山伯爵》;中國文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等。說明文類課文閱讀指導說明文是應用性非常強的一種文體,實用價值極大,生活中經(jīng)常要閱讀說明性的文字。說明文有不同的內容,有的重在說明具體事物。如《中國的石拱橋》,介紹的是石拱橋這種橋梁建筑的特征、價值。有的是說明抽象的事理,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說明花的顏色變化的原理;統(tǒng)籌方法》介紹的是統(tǒng)籌學。但是不管閱讀哪一類說明文,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全面、準確的了解“被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與之相關的重要信息。這個根本目的也是閱讀時的努力方向,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與之相關的重要信息,包括事物的成因、發(fā)展、性質、價值,也包括事理內部的邏輯關系等等,所以讀說明文要下工夫。明確文章要說明的對象,是閱讀的前提。一般來說,說明文的主要內容由“被說明對象”的成因、性質、特征、用途等構成。說明文知識性很強,遣詞造句、行文布局講求科學性。閱讀說明文,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增強現(xiàn)代化意識,還可以學到科學地認識事物和闡釋事理的方法。中學生應當多讀一些有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科普讀物”。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基本知識也可以用說明性的文字加以介紹。閱讀說明文不能粗率,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核心是兩個字:精讀。一、讀正文之前,先審視文章題目說明文的題目多種多樣,但是題目中總有一點提示性的信息,有一點指引。審視題目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提示性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可以形成一個基本判斷。審視文章的題目,意在發(fā)現(xiàn)是否明確了或提示了被說明對象的特征,還可以初步判斷文章的主體內容是說明事物還是闡釋事理,甚至還能從題目上發(fā)現(xiàn)說明順序。這項活動不僅能檢驗自己的判斷能力,還能激發(fā)閱讀的積極性?!缎蹅サ娜嗣翊髸谩?,題目很直白,但是這幾個詞各有分工:介紹的對象是人民大會堂。對人民大會堂的中心定位是“雄偉”一詞。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就要看對“雄偉”的介紹和闡釋到不到位。葉圣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這個題目把介紹對象的名稱說出來了,顯然這種園林是蘇州的風格?!端篮2凰馈?,這篇課文的題目耐人尋味。永遠存在的海還叫死海,死海又不死,“死”的含義特別豐富,可以引起人的興趣。《從甲骨文到微縮圖書館》,介紹的是兩個主要對象,介紹一個發(fā)展過程。所以在語文學習中審視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作者寫文章,題目的敲定很費心思。一般來講文章的題目應當比較醒目,讀說明文審視題目,可以激發(fā)閱讀的積極性。實際上讀任何文章,都可以先審視題目。二、逐段明確內容要點,理清說明順序,關注閱讀重點說明順序非常重要。說明文的科學價值與合理的說明順序直接相關。說明順序是很靈活的,視需要而定,不限于從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這一個模式。有可能開始講一個故事,引出話題;也可能為了深入的說明,中間引進非主要的說明對象以此做比較。所以在說明順序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精妙的構思。精讀時,一是逐段的明確內容要點,一是關注閱讀重點,二者有區(qū)別:1.逐段的明確內容要點就是了解每一段的重點內容與重要信息。2.關注閱讀重點關系到對說明對象的準確把握。有三件工作要做:(1)逐段確認重要信息;(2)理清全篇的介紹順序;(3)抓住全文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說明文講究內容精要,每段的內容都應當有關聯(lián)“被說明對象”的有用信息(只起“結構文章”的段落除外),所以逐段明確內容要點的過程就是確認有用信息的過程。將要點歸類、連綴起來,全篇的說明順序就清晰了。這樣才有可能關注到閱讀重點(即說明中心)。說明文的內容應當精要,所以逐段弄清內容的過程就是確認全篇有用信息或者重要信息的一個過程。閱讀時可以列出全文的提綱,把內容要點、說明順序落實到紙面上。列出提綱,再結合題目看看,閱讀重點就比較好把握。例如《向沙漠進軍》,不是打仗,但又是保衛(wèi)家園、保衛(wèi)地球村,題目很有意思。這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結構清晰,內容豐富,把比較深的事理用通俗的比喻、淺顯的語言闡釋得非常到位。舉例:(詳見講解視頻)進軍的原因——危害(舉例:地中海沿岸;我國陜西榆林地區(qū))進軍的前景(只在結構上起收尾作用,沒有具體內容)全篇圍繞著“進軍”構成了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進軍的原因,向沙漠進軍,實際是從沙漠對人類生活、生產(chǎn)包括生命安全的危害說起。特別是前三個段落,舉例說明一個事實:地中海沿岸這個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搖籃的地區(qū),兩三千年來遭受風沙侵占,部分土地逐漸荒蕪??梢娤蛏衬M軍不是人類的奇想,而是被逼的。這是從危害來講。開篇第一句話提到沙漠是人類的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意味著任務的艱巨與持久。減少沙漠的危害,保衛(wèi)家園,發(fā)展生產(chǎn),這個思路是對的。舉的兩個例子就很適當,一個是地中海沿岸,古埃及、巴比倫、希臘文明都在這里產(chǎn)生,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部分沙化,人類有責任去拯救這些文化。另一個是我國陜西榆林地區(qū)。榆林城這個曾經(jīng)雨量充沛、適合人們居住的古城,在半個世紀以前就變成沙漠了。這兩個例子揭示了向沙漠進軍的目的可見說明文是帶著研究的任務進行表述的,中間的主體部分就要談進軍的含義。作者從不同的方面來解釋進軍,防守是一個方面。這里提到了游擊戰(zhàn)法,陣地戰(zhàn)法。所謂游擊戰(zhàn)法是培植防護林;陣地戰(zhàn)是植草種樹。防守不是消極的,也是在發(fā)揮人類的智慧,力求跟自然構成比較和諧的關系。還有進攻。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把部分的沙化土地復原成良田。這篇文章還充滿了辯證的思想。從整體來講,沙漠是人類的敵人。但是沙漠地區(qū)有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自然現(xiàn)象,利用高科技可以補充人類所需要的能源。進軍既是防止危害,也是利用。全文結尾還寫了進軍的前景,起到收尾的作用,使文章更完整。實際這篇文章的中心是講怎樣向沙漠進軍,不過有一個前提就是得介紹進軍的原因。這個提綱是在確認每一段內容的基礎上整合出來的。解讀說明文,要在逐段認清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合并相關內容,分析文章的板塊和思路。比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那幾幅浮雕。不要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和“總分式”、“遞進式”等寫作概念上糾纏,抓住說明中心是讀透文章的關鍵?!断蛏衬M軍》的說明中心就是進軍的原因、途徑、根據(jù)、可能的收效。讀完文章,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并且明白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知識說清楚的,就能掌握說明中心。

三、認真分析關鍵的語句、段落,力求理解透徹要認真分析關鍵的語句、段落,力求理解透徹。舉例:(詳見講解視頻)例1:《向沙漠進軍》中提到防護林: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小70%—80%。到距離防護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風又恢復原來的速度。這句話很關鍵,涉及怎樣造防護林。防護林可以降低風速,但風到一定的距離又會恢復原來的速度。由此可以推斷防護林之間的距離。這就是關鍵性的語句,其中蘊含有知識。弄清楚這個知識,就可以指導實際行動。舉例:(詳見講解視頻)例2:趙州橋橋拱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茅以升寫的《中國石拱橋》,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說明文。作者介紹橋拱時說:“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能用圖示法說明兩個小拱的位置嗎?如果只看文字能夠畫出兩個橋拱的位置,就讀懂了這段文字。把文字變成圖象,可以鍛煉理解能力。中國古人很講究對稱。趙州橋的主體是單拱的石橋,小拱在大拱的兩肩上,一邊兩個??梢运伎籍斈甑墓そ尺@樣設計是想解決什么問題?暴雨期間,河水堵塞,水量很大,橋身就受到?jīng)_擊,拱上加拱,增加了排水量,就比較安全。這就是全文的思路。舉例:(詳見講解視頻)例3:有關“死海不死”的重要信息。弄清“不死”的含義。找出說明這些信息的段落,看作者是怎樣分析、概括的。關鍵是“死”字。文章從一個傳說開始,這樣可以提高讀者閱讀的興味。死海之中沒有任何生命,對生命來講,它是死海。所謂“不死”,是因為人跳下去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會浮上來,淹不死。浮力極大,作者從這一點入手,文章寫得非常靈動。講述傳說,可以增加趣味,但止于此就不是科普文?!安凰馈词共粫斡镜娜?,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句,涉及到浮力。浮力大的原因是咸度高,這是總說,接下來逐條細說。氯化鈉一百三十五億四千六百萬噸,氯化鈣六十三億七千萬噸,氯化鉀二十億噸,還有溴、鍶等,各種鹽類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比重的23%到25%。結論是海水的比重大于人體的比重,人就浮上來了。這是全文的精髓,所以寫說明文有時候需要列出數(shù)據(jù)。舉例:(詳見講解視頻)例4:呂叔湘先生寫的《人類的語言》:“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于能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這是任何其他動物辦不到的?!笨梢运伎甲髡呤窃鯓诱f明人類語言的特點,畫橫線的語句有什么重要作用?!坝米兓療o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這是關鍵之處。畫橫線的語句則突出了人類語言特點的惟一性,作者的說明清晰準確。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讀說明文,學習如何準確運用語言。四、揣摩語言——說明文用語貴在準確揣摩語言就是力求準確理解。揣摩近義詞的選用效果。體會“不可省卻的關鍵詞語”的作用。注意語句中的修辭方法——說明文最講究修辭既形象又準確的雙重效果?!吨袊皹颉贰ⅰ短K州園林》、《向沙漠進軍》,這幾篇都寫得非常好,需要用心揣摩文章語言。在講到蘇州園林的樹木栽種和剪修著眼于畫意的時候,作者寫道:“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薄案┭觥?、“相間”,描繪出一幅錯落有致的圖景。說明這里樹木的特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這是一個非常精美的寫景狀物的散文的境界??梢娬f明文并不枯燥,科學是很美的,科學的語言很有魅力。第六講議論文類課文閱讀指導議論,或出于口,或見于文字。議論文就是使議論內容形成文字,進而寫成的文章。議論文的核心應該是說話人的主張、觀點,稱為論點。閱讀議論文,一要弄清文章的論點,二要研究作者怎樣論證論點。這樣才能對論點是否正確、論證是否合理發(fā)表意見,或者接受,或者補充,或者反駁。實際上,讀—篇議論文就是和一個議論者進行交流。好的議論文,并不只是講大道理。讀議論文,必須要有自己的發(fā)言權,也就是對論點和論證有自己的看法,這對全面發(fā)展理性思維能力很有幫助。文章無非就是表達事理人情,“理”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學會“說理”,就需要讀議論文。議論文不僅要闡釋道理,還要多方論證。閱讀議論文,能從中了解是非曲直、美丑善惡的道理和方方面面的知識,能提高思想、豐富知識、發(fā)展理性思維能力。一、在瀏覽中,要注意句式特點。盡快發(fā)現(xiàn)“議論”要將精力集中在議論性的語句上,這是一種感悟。感悟能力可以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增強,變成一種自覺意識。在讀議論類課文時,要抓住判斷句和概括性較強的語句,因為它們最適于表達作者的觀點。下面來看一篇議論文,這是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寫的《談骨氣》:1.總提觀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遍_宗明義的一句話講中國人和骨氣的關系。接著引述孟子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边@三句話是講人的品格,作者作了解釋:“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弊髡叩慕忉寧в兴睦斫?,也是議論。大丈夫的種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就叫做有骨氣。這就是作者的觀點。下面是依據(jù)歷史進行說理分析:“我國經(jīng)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弊h論文表達作者的情感歷程,是通過有氣勢的語句來完成的。這句話很雄壯。然后是一個轉折:“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弊髡哂每茖W得體的語言論述如何繼承先人的精神,下面就要舉出一些值得學習的典范加以論證。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楚:要有骨氣。骨氣是一種英雄氣概。在拉攏收買、艱難困苦、威脅利誘面前,有骨氣的人體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堅定的立場、美好的操守。2.舉例論證(1)第一個榜樣是文天祥。作者在寫文天祥時選了一個片段,就是文天祥抗元被俘,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文天祥“選取了后者,要把這片忠心記錄在歷史上”,做到了“威武不能屈”。這個事例為人所熟知,作者認為孟子所謂大丈夫的品節(jié)在文天祥身上有了全面體現(xiàn)。(2)文天祥是名人,另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不知姓名的人,因為拒絕了嗟來之食而餓死,出自《禮記》?!斑@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澳侨藬[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睂懙妹靼兹缭?。“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看他的臉色”。這個窮人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這種骨氣是貧賤不能移。(3)以上兩個例子都是古代的,下面作者又選了現(xiàn)代的例子:聞一多?!八且痪潘牧昶咴率迦毡粐顸h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中就表彰了聞一多的精神。此處引用了《別了,司徒雷登》的原文:“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边@就是民族的英雄氣概。作者用事實說話,列舉了志士、平民、戰(zhàn)士,把中國人民所崇尚的骨氣解釋得非常清楚。舉例論證可以讓人想到更多事例,劉胡蘭也是有骨氣的。本文作者議論的目的是為了呼喚繼承、培養(yǎng)、發(fā)揚民族的英雄氣概。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想到應該怎樣向他們學習。最后結尾是圍繞這一點,指出孟子的話直到現(xiàn)在還有積極的意義。作者呼喚:“絕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shù)米?,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觀點事實極為清楚。發(fā)現(xiàn)議論點,爭取主動和作者交流。把握文章中的“理”,了解文章中的“事”。《談骨氣》的中心就是文章開始的幾段話,不能被收買,不怕折磨,不怕威脅,這是英雄氣概。這樣,文章的要點就把握住了。二、梳理文章中的“議論”。體會作者議論的目的,提取或概括中心論點,把握全文中心意思精讀還應該梳理文章中的議論。有的文章中議論性的語句較多,如《談骨氣》,作者提出骨氣在不同時代、不同階級那里含義有區(qū)別。但是有一點是不應該變的,那就是為了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堅定自己的立場、信仰、操守。這是作者的觀點。此外在講“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的時候,作者也加以引申:吃了這碗飯之后該怎么辦?這也是一種議論。所以,要梳理文章中作者的論點和圍繞論點所作的發(fā)揮,這樣就會對議論的中心把握得更準確、更牢固、更全面。示例:林家箴的《說“勤”》:議論點不止一個,但總體來看是要提倡一種治學態(tài)度?!八自捳f‘一勤天下無難事'”,引用俗語強調“勤”。俗話之后就是雅話:“唐代文學家韓愈說:‘業(yè)精于勤'”,這就過渡到文章的論題上來:“學業(yè)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作者于是提出自己的觀點:“勤,就是要珍惜時間,勤學習,勤思考,勤探索,勤實踐”,多角度、多層次地詮釋了“勤”。珍惜時間是前提,勤應該表現(xiàn)在學習、思考、探索、實踐上。所以結論就出來了:“古今凡有建樹者,無不成功于勤?!边@篇文章,更值得借鑒的是,作者分段論述,每個段落用短小精悍的語句加以概括,實際上都是論點:第一,勤出成果。第二,勤出智慧。“勤出成果”。舉的事例有馬克思寫《資本論》,司馬遷著《史記》,歌德創(chuàng)作《浮士德》,陳景潤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這些成功人士都很勤奮?!扒诔鲋腔邸币才e了例子。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小時候口吃,因勤奮練出口才。一個姓陳的人,反應很遲鈍,但他勤讀苦讀,成了博學之士。這些事例印證了勤出智慧。這篇文章的觀點就是講“勤”,主要是針對做學問而言。要想有精深的造詣,必須珍惜時間,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實踐。偉大人物的成就和他們一生的勤奮分不開;即使資質差,也可以成為有智慧、有知識的人。所以,全文得出這樣的結論:“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成就的大小,關鍵在于勤的程度。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又引了一些格言:“高爾基說:‘天才出于勤奮。'卡萊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作者號召深刻體會“勤”的含義。這篇文章的議論不是一句話,而是從幾個方面分別解釋。這就意味著在讀議論文時,要歸納所有論點,概括全文的中心論點。讀議論文不是為了消遣,是要增長見識,開拓眼界,提高覺悟。這是中學生在發(fā)展思維能力、樹立品格信仰、繼承前人的優(yōu)良道德和文化傳統(tǒng)上必須要走的一條路。示例:戲劇家曹禺先生的文章《讀書與做人》,題目就表明做一個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人需要讀好書?!拔?3歲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最懊惱的是讀書沒有讀專?!彪[含著一個意思:青年朋友讀書要“專”一點。“讀過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隱含一個觀點:讀書應該“?!保恰皩!本烤故鞘裁矗靠赡苁歉鶕?jù)專業(yè)特長來讀書,也可能是指專心致志讀書。學以致用,這也是隱含的意義。“面對年輕的中學朋友,我希望你們要從中學開始想。”想什么?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對人類、對國家、對社會有怎樣的益處”。進而就要想,“要讀書,讀好書。要在好書的指引下,做一個大寫的‘人',‘人'這個字,就這么一撇一捺,但真正做一個大寫的人確不容易”。這一段就把做人和讀書融合在一起。這個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話可以說清的。所以讀議論文,有時一篇文章能讓人終身回味、終身思考。這段話的重要信息提取出來就是:要讀書,讀好書。書中有很多導師,書中有很多朋友,要在好書的指引下,做一個對人類、對國家、對社會有益處的大寫的“人”。讀議論文的時候,不僅要發(fā)現(xiàn)議論,而且要處理議論。梳理文章中的觀點,整合觀點,體會作者議論的目的,提取概括中心論點。由此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整合觀點的能力?!墩劰菤狻愤@篇文章關鍵之處在于作者以孟子的話為線索,以古往今來的事例為依據(jù),詮釋中國人骨氣的本質、特征。作者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孟子的話直到今天還有積極意義。這篇文章最核心的信息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我們中國人歷來是有骨氣的。為正義,拒絕高官厚祿收買,不怕貧窮困苦折磨和強暴武力威脅,這是有骨氣的行為。我們應當繼承民族精神,做有骨氣的人。骨氣要表現(xiàn)在行為上,而不是理念上。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心是號召大家做有骨氣的人。三、審視作者選取、使用論證材料的意圖和效果。體味文章的語言特點不少議論文都是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材料的選取就有一定的規(guī)律。比如,吳晗先生選取文天祥,就沒有再選岳飛,盡管他們都很有名;另選的是一個窮人的事例。這兩個人都是古代的,再選取一個現(xiàn)代人的例子,論證就做到了全面、科學。1.審視(1)論證材料是否與文章的觀點和主張有密切的關系。比如,林家箴先生的《說“勤”》,勤出成果,選的是有巨大成就的人,他們都很勤奮。(2)作者使用的這些材料是否證明自己的觀點主張。作者使用的材料如果和觀點脫節(jié)就是敗筆??梢栽O想《談骨氣》換用別的材料能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審視實際上是一種思考,是一種琢磨,甚至在審視中要有假想。2.體味(1)議論性語句在表意上是否明確、嚴謹,是否合于邏輯。比如《說“勤”》提出一個觀點:大凡有成就者,都有“勤”作保證,進而論述“勤”與“不勤”各自的結果。所以議論顯得明確、嚴謹、合于邏輯。(2)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得當,特點鮮明的句式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反問句、比喻句、排比句的效果又怎樣。在《紀念白求恩》中,毛澤東提出了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在歌頌白求恩的精神之后寫道,白求恩因公殉職,我們都感覺很難過。紀念他一是因為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二是表示要向他學習,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fā),就可以變?yōu)橐粋€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下面一句話是核心觀點:“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組排比句把一個優(yōu)秀人物的多層次閃光點說出來了。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所以要細心體味。從整體來講,閱讀議論文比較辛苦,因為議論文講道理需要嚴肅。但是在嚴肅中有一種沉穩(wěn)的美、嚴謹?shù)拿?。在讀議論文的過程中,要汲取方方面面的理論知識和感性材料,這對發(fā)展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來講是必不可缺的。第七講詩歌欣賞在語文課上“讀詩”,有兩項基本任務:一是字面上讀懂,了解所寫的內容,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觀念。二是體味優(yōu)秀詩歌作品的藝術魅力。至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創(chuàng)作主旨,是在閱讀與欣賞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培養(yǎng)欣賞詩歌的能力和情趣,源于多讀、多背、常切磋。正像陶淵明所說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睂υ姷睦斫飧魅丝赡懿淮笠粯?,要相互交流,才能更接近詩人的本意。董仲舒也講“詩無達詁”,見仁見智的情況經(jīng)常會有。了解有關詩歌的知識是必要的,但不要被“知識”所累。在閱讀和欣賞詩歌的過程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開展探究式的學習。一、讀古典詩詞,要過“三關”1.第一關:確認字義、詞義確認字詞在詩句中的義項,要耐心,或查工具書,或比較推斷;確認字詞的語境意義,離不開對全詩內容、情感的初步感悟。確認字詞在詩句中的義項,這是第一關。在比較中則可以推斷哪一種理解更合適,因為漢語字詞的義項往往是多樣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君子”是對男性的稱謂,“役”指“服勞役”,古代的勞動人民都要服役?!捌凇敝v的是時間?!熬佑谝?,不知其期”:君子服役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這顯然是一個服役男子的家屬在抒發(fā)思念之情?!瓣隆笔前l(fā)問詞,通“何”?!瓣轮猎铡?,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可以推斷是盼望親人能早點兒歸來?!爸痢庇小暗健钡囊馑?,但如果理解成什么時候才能到服役的地點,恐怕就不準確了。“塒”字現(xiàn)在不常用,指的是類似于雞槽雞窩的東西?!叭罩σ?,牛羊下來”,已到黃昏時分,放牧的牛羊回來,要回圈了。這句話雖然寫景,實際抒發(fā)了盼望親人歸來的心情。“何勿思”就是怎能叫人不去思念呢?這是個反問句,起強調作用。“勿思”是不思念,再加上“何”字,反問語氣就出來了。這里的難點主要在于一些不常用的字,像“曷”;還有反問的語氣,像“如之何勿思”。有了基本的理解,根據(jù)這一節(jié)的意思來推斷,可能是一個婦人在黃昏的時候,站在高坡上,看著漸漸西墜的夕陽,看著歸來的牛羊,想到了到遠方去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來。雞都進窩了,牛羊都入圈了,可是外出服役的親人究竟在哪兒呢?什么時候回來呢?越想心里越悲戚,所以發(fā)出一種感嘆:怎么叫人不惦念,不思念呢?從中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和他們的情感。再看一首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疤焐n蒼,野茫?!?,說的是草原很遼闊,草很高,牛羊都隱沒在草中。詩句沒有寫人,也許牧人在遠處觀察,畫面中只見草原,風吹草低,牛羊露出來。這幅畫面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詩句以動態(tài)的描寫展現(xiàn)了草原雄厚的美,“見”應該讀成“現(xiàn)”,“顯露”的意思。再來讀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的題目是“村居”,住在鄉(xiāng)間的村莊里面?!懊╅艿托?,溪上青青草”,可能是詞人寫的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白砝铩?,鄉(xiāng)間的生活很恬適,飲酒而醉?!跋唷币馕吨伺c人之間的交往。“吳音”指的是江南吳越之地人們說話的鄉(xiāng)音,親柔軟款的吳音?!拔獭笔抢夏昴凶?,“媼”是老年婦女?!鞍装l(fā)誰家翁媼”,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是誰家的?下面就寫了家庭的成員。“大兒鋤豆溪東”,這里詩的字序要注意,大兒子在小溪東面的豆田里勞作?!爸袃赫楇u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農家樂的畫面出來了?!盁o賴”跟今天所說的“地痞無賴”不一樣,指的是“頑皮可愛”的意思。這首詞的字面意義形成的難點就是少許幾處,查查工具書、認真體味,就可以知道村居生活是恬靜安適的,鄰里相和,家庭成員也生活得非常快樂。2.第二關:疏通句意寫詩要考慮到音韻、格律、情感等因素,所以詩句中的語序不一定都符合事理;詩的語言簡約,詩句往往有詞語“跳脫”現(xiàn)象。這些都會給疏通句意帶來一定困難。但仔細理解,往往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種事理、或者有一種情感起著內在的連接作用。認真疏通句意,是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基礎。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按事理邏輯來說,應該是“黃河流入?!薄5珵榱搜喉嵑鸵艄?jié)的需要,寫成“入海流”。再看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應該是“兩個黃鸝翠柳鳴”。但是動詞“鳴”和上青天的“上”相對,這兩句才能形成很工整的對偶句。杜甫的《石壕吏》: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笆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沒有人怎么會有乳下孫呢?關鍵就要弄清所說的“人”是指成年男子,他們都被抓去當壯丁了,只剩下還在哺乳期間的小孫兒。這與事理并不矛盾?!坝袑O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小孫子的母親沒有離開,生活太貧困,沒有完整的衣裳了。詩句隱含了戰(zhàn)亂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青壯年都被抓了壯丁,上了戰(zhàn)場或者已戰(zhàn)死沙場,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小孩的母親沒有離開,出入都沒有完好的衣裳。不理解詩句的字面意義,就談不上欣賞,對詩句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狀恐怕也難以理解。3.第三關:解讀詩中的典故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常常使用典故。典故,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但也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有些典故字面意思并不難懂,但背景就比較復雜。比如“班門弄斧”是個典故。字面意義好理解:魯班門前耍大斧,太自不量力了。但它實際上與一個小故事有關:李白的墓在安徽當涂縣采石磯,很多文人路過時都在旁邊題詩以示憑吊。明朝官員梅之渙也有文才,見題的詩很濫,于是他也寫了一首詩:“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庇冒嚅T弄斧批評人家。所以,對詩中典故的解讀,有賴相關知識的積累。詩中運用典故,常會翻出新意,因此,不僅要解讀典故的內容,更要揣摩詩人的用心。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盀跻孪铩痹诮裉斓哪暇??!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巴踔x”就是一個典故,是兩個歷史人物的姓,“王”是王導,“謝”是謝安,他們是東晉時人,都做過宰相,有權有勢。如今王謝兩大家族都敗落了。現(xiàn)在有時也用這兩句,又形成了新的典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高科技產(chǎn)品也出現(xiàn)在百姓家中,就可以說“飛入尋常百姓家”。李清照《夏曰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安豢线^江東”有個典故。項羽烏江自刎,在自刎前烏江的小官員勸他過江,到江東去躲藏起來。項羽雖然打了敗仗,但不想茍且偷生,想到無顏見江東父老,終于在烏江自刎。所以,李清照借此稱頌項羽死的壯烈,抒發(fā)豪情壯志。李白《丁督戶歌》: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纖夫之苦必須聯(lián)系“吳牛喘月”這個典故來理解?!皡桥4隆笔钦f江南地區(qū)夏季氣溫太高,牛熱得受不了,晚上看著月亮升起來,以為是太陽,產(chǎn)生條件反射就喘粗氣。后來用“吳牛喘月”來形容夏日炎熱、忍受煎熬。再看辛棄疾的一首詞《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一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安堋笔侵覆懿伲弧皠ⅰ笔侵竸?;孫仲謀就是孫權?!安軇ⅰ本褪且粋€典故: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就只是劉備與自己,還稱頌孫權也是英雄,如果生子像孫權那樣就是一件幸事。所以這一句用曹、劉、孫權作為英雄豪杰的代稱。再看一首完整的詩:毛澤東寫的《七律·登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一山”是廬山?!败S上蔥蘢四百旋”形容廬山的植被非常茂盛,山道盤旋。下面把廬山擬人化,“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霸茩M九派浮黃鶴”,“黃鶴”指的是湖北黃鶴樓。“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用到了典故。陶淵明做過小縣令,后來不為五斗米折腰,回鄉(xiāng)務農?!疤一ㄔ础背鲎蕴諟Y明寫的《桃花源記》,這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心情很開闊,思緒也非常曠遠,看到了眼下的景物,想到了歷史,也暢想著未來。詩中的語句并不難,但如果沒有文化知識,就品不出其中的味道。所以要過字詞關、語句關。如“冷眼”對“熱風”,“九派”對“三吳”,講究的是對偶。此外要能夠解讀典故。古人很向往桃花源,但是它不存在,那么在今天能不能實現(xiàn)呢?在讀詩的時候,需要自己去體會詩人的思想活動。二、詩歌欣賞的重心:品味語言藝術,體會思想感情詩歌的魅力,主要不在于形式。古詩、新詩,格律詩、自由詩,大凡成功之作,其語言都有欣賞價值;優(yōu)秀詩歌作品應該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和真摯動人的感情。讀詩,要在品味語言藝術和體會思想感情上下工夫;除了用心解讀,還要誦于口。一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應該會背誦、能默寫——這是儲蓄“黃金文化”。下面做具體分析。北朝民歌《木蘭辭》中的詩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關山度若飛”寫出了代父從軍的木蘭騎著駿馬時的颯爽英姿、勇往直前?!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八窔狻薄ⅰ昂狻北砻髁藝篮募竟?jié)。戰(zhàn)地環(huán)境非常艱苦,詩句描寫一位堅強的女性和嚴寒作斗爭,和戰(zhàn)場艱苦的環(huán)境作斗爭?!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道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這兩句并非是說將軍百戰(zhàn)而死,壯士十年而歸。這是互文,其實是把將軍和壯士合起來說,他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些捐軀疆場,有些征戰(zhàn)多年榮歸故里。十個字深刻地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郭沫若早期寫的《天上的街市》,題目原為《天上的市街》。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民間傳說融入到詩里,給人以美的享受。“你看,那淺淺的天河”,王母娘娘一劃,一道波濤滾滾的天河把有情人隔開了,但在作者眼里,天河是淺淺的,定然不甚寬廣。因為他希望牛郎織女能夠相會相聚,所以底下寫了“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這個典故得以翻新活用了。從“淺淺的”、“不甚寬廣”中,我們看到了詩人美好的心靈?!岸軌颉?,是堅定的語氣。這是詩人在“五四”運動以后寫的一首詩,作者對美好的追求、對自由的向往、渴望,都在詞語之中體現(xiàn)出來。這首詩的語言并不華麗,也不古奧。所以,詩歌中有藝術價值的詞語也許很平易,關鍵是要深入理解。譚嗣同的《絕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一個“橫”字展現(xiàn)了英雄氣概?!跋蛱煨Α笔且曀廊鐨w。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當年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樣十分精彩??聨r寫的《周總理,你在哪里》:我們對著大海喊:周總理——海浪聲聲:“他剛離去,他剛離去,你不見海防戰(zhàn)士身上,他親手給披的大衣……”“我們對著大海喊:周總理——海浪聲聲”,賦予了海生命。海浪回答“他剛離去,他剛離去”,使用重復手法。這里還充分發(fā)揮了想象?!澳悴灰姾7缿?zhàn)士身上,他親手給披的大衣……”,賦予海以生命,海和人在對話。把當年周總理的事跡融化到詩里,娓娓訴說,情感細膩,天地之間共同懷念偉人周恩來。這些語句雖然很動人,但也很平易。唐代詩人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第一句景象開闊,千里江南,生氣勃勃,富有生活氣息。接下來寫江南的文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睙熡陿桥_,這是江南的春景。這首詩也有政治意義,作者對當年當權者勞民傷財修了這么多廟宇不以為然?!霸姛o達詁”,有人對第一句有不同的理解,以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笨傊琴|疑千里之景,認為應為十里。但是,讀詩不必那么細究。所謂千里,應該意指江南處處有這種美景,并不是真的說一眼就能看見方圓千里,因為誰都沒有這樣的眼力。所以,理解詩歌和理解說明文有區(qū)別,詩歌允許聯(lián)想、想象、夸張,甚至有點幻想都可以。再看一首新詩《致黃浦江》,這是當代詩人公劉寫的:在小學的地理課本上,/我就認識了你,黃浦江!/那時候,海盜的艦隊橫沖直闖,/黑色的炮口瞄準了中國的門窗。數(shù)不清的“總督”和“幫辦”,/把秦磚漢瓦黃金白銀一齊搬進船艙,/爛醉如泥的外國水兵,/用猥褻的目光打量著你潔白的胸膛……當我知道了這一切,黃浦江:/我哭了,我把眼淚交給你儲藏;/我去當了一名為自由而戰(zhàn)的兵士,/于是,今天我有權寫下這驕傲的詩行?!皵?shù)不清的‘總督'和‘幫辦'”,指在中國大地上橫行的惡勢力?!鞍亚卮u漢瓦黃金白銀一齊搬進船艙”,“秦磚漢瓦”不要理解得太實,代指中國的歷史、文化、文物。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財富都被他們掠奪走了?!盃€醉如泥的外國水兵,用猥褻的目光打量著你潔白的胸膛……”這是控訴,勾勒出侵略者的無恥嘴臉。同時有深深的悲痛之感。當然,本詩的基調是對民族、祖國的熱愛,之所以悲痛是因為不忘歷史。所以作者接著寫道:“當我知道了這一切,黃浦江:我哭了,我把眼淚交給你儲藏?!边@一句耐人尋味,眼淚交給黃浦江儲藏,意思是歷史不能改寫,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拔胰ギ斄艘幻麨樽杂啥鴳?zhàn)的兵士,于是,今天我有權寫下這驕傲的詩行”。詩的結尾很昂揚。有些句子要反復體味?!拔野蜒蹨I交給你儲藏”,不能理解得太實,實際上是號召大家以史為鑒,中國歷史上有光輝,也有恥辱,都不應該忘記,只有這樣才能為民族、國家的興旺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這首詩盡管記錄了恥辱的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