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3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講義理解中心論點

(一)概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比較,層層遞進地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文章深入淺出地闡述觀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其通過運用大量的排比手法,使論證更具說服力;行文脈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分析精微,議論恢弘,氣勢流暢,展現(xiàn)出極強的邏輯性,是一篇傳誦千古的政治短論。

(二)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

(三)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一座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可是不能取勝,這(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不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憑借險要的山河,威懾天下不能憑借銳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注釋

天時: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團結(jié)。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

城:內(nèi)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環(huán)(huán):圍。

之:代這座城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

而:連詞表遞進。

天時:指有利于攻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

是:這。

也:表判斷語氣,“是”。

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護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

堅利:堅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糧食。

多:充足。

委:放棄。

而:然后

去:離開。

之:代詞,代“城"。

是:代詞,這

故:所以。

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以:憑借。

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

固:使鞏固。

國:國防。

山溪:山河。

險:險要的地理環(huán)境。

威:震懾。

以:憑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

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達極點。之:去,往,到。至:極點。

畔:同“叛”,背叛。之:代詞他,指失道之人。

順:歸順,服從。

以:憑借,靠。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親戚: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勝:取得勝利。

(四)簡析

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由此逐層推進,短文先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做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jié)論,完成本文的論證。

這一章開頭即提出中心論點,并用概括性很強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zhàn)必勝矣”作結(jié),突出地說明了“人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本文語句整齊、流暢,一氣貫注,很有說服力。比如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作者先用四個并列的雙重否定句,充分鋪張防守一方所具備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條件,然后陡然一轉(zhuǎn),說出失敗的結(jié)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結(jié)論有了很強的說服力。又如在闡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時,作者也是先用了三個否定的排比句,順理成章地推導出結(jié)論;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導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一)通假字

畔(pàn、,通:“叛”,背叛。

(二)古今異義

1、城

古義:內(nèi)城

今義:城市

2、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水塘

3、委

古義:放棄

今義:委屈、不甘心

4、國

古義:國防

今義:國家

5、親戚

古義:泛指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包括父母兄弟。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員,親屬,不包括父母兄弟。

6、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往、到

7、域

古義:這里用作動詞,限制。

今義:地域

8、是

古義:這

今義:關(guān)系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9、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

10、然而

古義:這樣卻

今義:表轉(zhuǎn)折的連詞。

(三)一詞多義

1、利

⑴天時不如地利:有利條件

⑵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2、之

⑴三里之城:的,助詞

⑵多助之至:到

⑶天下順之:代詞,指得道者。

⑷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代指這座城

3、時

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氣候,時令

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時機,機會

⑶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代,朝

⑷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當時的

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季度,季節(jié)

4、和

⑴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和樂

⑵春和景明:和煦

5、去

⑴委而去之:離開,逃離,逃亡

⑵去死肌,殺三蟲:除去,去掉

⑶西蜀之去南海:相距,遠離

⑷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別處

⑸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也:距離

6、勝

⑴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⑵予觀夫巴陵勝狀:非常美好,美妙

⑶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盡,完

⑷驢不勝怒,蹄之:能承擔,能承受

⑸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勝過,超過

7、固

⑴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使……鞏固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zhí),頑固

⑶固以怪之矣:原來,本來

⑷君子固窮:安守,堅守

8、亡

⑴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逃跑

⑵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滅亡

9、城

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nèi)城

⑵城非不高也:城墻

10、而

⑴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轉(zhuǎn)折

⑵委而去之,連詞表順承

⑶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修飾

(四)詞類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作動詞,鞏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4、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環(huán):名詞用作動詞,圍。)

(五)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親戚畔之()

(3)攻親戚之所畔()

2、對下列各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比方一座)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方圓七里的外城。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安定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C、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一﹣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就會很太平。

D、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所以得道者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3、對文段意思的理解,哪一項是不準確的()

A、本文在分析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項關(guān)系時,指明了"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B、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本文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

D、本文通過運用對比和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使文章增強了說服力。

【答案】

1、(1)震懾,使……震懾。(2)內(nèi)外親屬。(3)通"叛"背叛。

2、C

3、B

(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兵:

(2)域:

(3)畔:

2、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________________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認為"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具體表現(xiàn)為下文所說的“_______”,和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_____”的政治思想。

【答案】

1、(1)武器。(2)用劃定的邊界來限制。(3)通"叛”,背叛。

2.(1)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內(nèi)親外戚都叛離的人,因此施行仁政的君王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

(2)這說明有利的作戰(zhàn)時機不如有利的地勢。

3.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仁政。

(一)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孟子曰:"桀、紂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④也。"

【注釋】①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與:同"為",替的意意思。③爾也:而已。④壙(kuànɡ):荒原。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4分)

寡助之至

親戚畔之

所惡勿施爾也

2、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將這個句子寫在下面,并加以翻譯。(3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甲文說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象的描繪。(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說到的"桀、紂”,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來解釋就是(2分)___

5、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極致)(2)(同叛”,背叛)(3)(實行)

2、句子: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翻譯:百姓變得仁愛,就像水將要流下,野獸走在田野里(一樣自然)。

3、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4、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不一樣:前者為"正義"后者為"方法"

【譯文】

孟子說:"桀和對失去了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方法:獲取人民,就能獲取天下了,得人民有方法,贏得民心,就能獲取人民了,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想要的,就給他們齊集起來,他們厭惡的,不加給他們,這樣罷了。

人民向于仁,憂如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荒原同樣。

(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病,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注釋:①阿:地名

1、解釋甲文中加點的字。

①委而去之________

②親戚畔之________

2、解釋乙文中加點的字。

①追者反曰________

②乃起兵擊之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的劃線句。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________________

4、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5、子奇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使"阿縣大治"(用自己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放棄。②同"叛”,背叛。

2、①同"返”,返回。②于是

3、①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②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必須勝利。

4、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zhàn)/遂敗魏師。

5、把兵庫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農(nóng)具,給百姓使用;打開糧倉救濟貧苦的人。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白發(fā)老人。那么憑借老人的智慧,憑著年輕的人的決策,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子奇到達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nóng)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于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三)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楚莊王欲伐陳①,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其城郭高,溝洫②深,蓄積多也。"寧國③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罷④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莊王聽之,遂取陳焉。

(選自《說苑》)

【注釋】①陳:國名。②洫:護城河。③寧國:楚國大臣。④罷:通"疲"。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委而去之

②親戚畔之

③楚莊王欲伐陳

④民怨上矣

2、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兩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

②城郭高,溝血深,蓄積多也。

________________

4、對楚莊王伐陳這件事,使者和寧國的意見為什么會截然相反?聯(lián)系選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離開;②同"叛”,背叛;③攻打,進攻;④國君,君主。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①得到仁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②城墻很高,護城河很深,積蓄的糧食財物很多。(每題2分,計4分)

(4)二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寧國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見截然相反

【譯文】

楚(荊)莊王想要去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使者(回來以后)說:"陳國不能夠討伐。"楚莊王說:"什么緣故呢?"(使者)回答說:"(陳國)城墻高大,護城河深邃,積蓄的財糧很多呀。"寧國說:"陳國可以討伐。陳國是個小國家,卻財糧積蓄很多,(這)是(因為)賦斂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會怨恨統(tǒng)治者!"城墻高大,護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憊了!派軍隊去討伐它,陳國可以拿下。楚莊王聽從了寧國的建議,于是攻下了陳國。

(四)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選自《論語》)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①兵革非不堅利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足兵

④民信之矣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觀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甲】【乙】兩文重點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有什么關(guān)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兵器;②動詞,限制;③軍備、軍隊;④信任。

(2)①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②從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國家就無以立足。

(3)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民無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4)【甲】文重點強調(diào)的"人和"("得道")與【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條件(或"內(nèi)容")之一。

【譯文】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tǒng)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么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么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①得道者多助:_

②環(huán)而攻之_

③委而去之_

④是天時不如地利也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

②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列劃分句子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選文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選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指出"域民""固國""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這是從___面強調(diào)了___的重要性,接著引出_"的論斷,并進而指出"寡助之至"必然眾叛親離,"多助之至"則會天下歸順,二者交戰(zhàn),結(jié)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

1、①實施"仁政"的君主②包圍③放棄④這

2、①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

②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

3、D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正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