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含解析_第1頁
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含解析_第2頁
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含解析_第3頁
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含解析_第4頁
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20【期末沖刺AB卷】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末測試卷(湖北武漢A卷)一、選擇題(請你只選擇一項符合題意的答案的字母序號,在答題卡對應字母序號上用2B鉛筆涂黑,每小題3分,共計54分)1.(3分)如圖所示的測量工具中,不是測力計的是()A.握力計 B.彈簧秤 C.案秤 D.托盤秤【答案】C【解析】A、B、D、都是利用金屬的彈性制成標有刻度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謂之“測力計”。測力計有握力計、彈簧測力計、托盤秤等種類,故ABD不符合題意;C、一般案秤案秤是利用不等臂杠桿原理原理制成的,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故C符合題意故選:C。2.(3分)關(guān)于物體的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重力就是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 B.因為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C.物體的重心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所以重心肯定在物體上 D.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成正比【答案】D【解析】A、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是萬有引力的一種,重力并不完全等于萬有引力。故A錯誤;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所以施力物體是地球。故B錯誤;C、物體的重心不肯定在物體上,與物體的形態(tài)及質(zhì)量分布狀況有關(guān)。故C錯誤;D、物體所含物質(zhì)多少叫質(zh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故D正確。故選:D。3.(3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下列選項中的說法都正確的是()①須要限制物質(zhì)的種類相同②須要限制物體的體積相同③須要用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進行試驗④須要在同一地理位置進行試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②、探討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因重力與物質(zhì)的種類和物質(zhì)的體積沒有干脆關(guān)系,故①②錯誤;③、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為得出普遍性的結(jié)論,要用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進行多次試驗,③正確;④、同一質(zhì)量的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地球緯度有關(guān),依據(jù)限制變量法,須要在同一地理位置進行試驗,④正確。故選:B。4.(3分)如圖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箱子沒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箱子沒有動說明箱子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更 B.箱子所受的推力小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 C.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對地面的壓力二力平衡 D.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A【解析】A、箱子沒有動,即箱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說明箱子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更,故A正確;B、箱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上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則箱子所受的推力等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故B錯誤;C、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對地面的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這兩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平衡力,而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箱子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在豎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A。5.(3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試驗中,小楓同學采納的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紅同學采納的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下列是他們關(guān)于試驗的一些做法和探討,其中正確的是()A.小車或木塊應當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才簡單保持靜止 B.小車或木塊兩端的定滑輪可以變更力的方向 C.當向圖甲左、右兩盤分別同時加入100g、120g的砝碼時,木塊仍可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D.圖乙試驗用小車代替木塊更科學,是因為小車受力面積小【答案】BC【解析】AD、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試驗造成影響,應將小車或木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用小車代替木塊可以用滾動摩擦來代替滑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故AD錯誤;B、小車或木塊兩端的滑輪不隨物體一塊移動,是定滑輪,可以變更力的方向,故B正確;C、當向圖甲左、右兩盤分別同時加入100g、120g的砝碼時,兩盤的砝碼質(zhì)量雖然不相等(即兩側(cè)的拉力不相等),但由于木塊和桌面間存在摩擦力,木塊仍可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C正確。故選:BC。6.(3分)某宇航員登上月球后,他的慣性相比在地球上時()A.變大了 B.不變 C.變小了 D.沒有慣性了【答案】B【解析】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宇航員的質(zhì)量不變,所以慣性不變;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7.(3分)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A.齒輪處加潤滑油 B.縫衣針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C.汽車輪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紋 D.花盆托的下面安裝輪子【答案】C【解析】A、齒輪處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來減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題意;B、縫衣針的表面做得很光滑,是在壓力肯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題意;C、汽車輪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肯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題意;D、花盆托的下面安裝輪子,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8.(3分)園藝師傅運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A.盡量讓樹枝靠近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遠離O點 B.盡量讓樹枝遠離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靠近O點 C.樹枝和手離O點的距離無論遠近,修剪樹枝時都費勁 D.樹枝和手離O點的距離無論遠近,修剪樹枝時都省力【答案】A【解析】(1)盡量讓樹枝靠近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遠離O點,阻力不變,減小了阻力臂,增大了動力臂,依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省力。故A正確,C錯誤;(2)盡量讓樹枝遠離O點,手握剪刀的位置靠近O點,阻力不變,增大了阻力臂,減小了動力臂,依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費勁。故BD錯誤;故選:A。9.(3分)小紅同學在廚房里勞動時,發(fā)覺了很多與學過物理學問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瓷磚表面的吸盤式掛鉤,是利用大氣壓將吸盤緊壓在瓷磚表面 B.高壓鍋能很快煮熟食物,是由于鍋內(nèi)氣壓增大,水的沸點上升 C.抽油煙機能將油煙吸走,是因為空氣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大 D.茶壺的壺身和壺嘴構(gòu)成了連通器【答案】C【解析】A、把吸盤緊壓在光滑的瓷磚表面上,吸盤內(nèi)的空氣被排出,大氣壓就把吸盤緊壓在了墻上,在掛鉤上可以掛衣服,利用了大氣壓,故A正確;B、高壓鍋能增大鍋內(nèi)氣體的壓強,提高水的沸點,食物在高溫下簡單煮熟,故B正確;C、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流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凰?,抽油煙機在工作時,轉(zhuǎn)動的扇葉處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故C錯誤;D、茶壺的壺身和壺嘴上端開口、底部連通,構(gòu)成連通器,故D正確。故選:C。10.(3分)小明在學習液體壓強時,用壓強計做了探究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據(jù)表中信息推斷小明探討的問題是()序號液體深度/cm橡皮膜方向壓強計液面高度差/cm1水3朝上2.826朝上5.639朝上8.4A.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的大小關(guān)系 B.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guān)系 C.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 D.液體壓強與橡皮膜方向的關(guān)系【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液體的密度肯定,方向相同,深度不同,壓強計的液面高度差相不同,所以此試驗利用限制變量法探究液體壓強在液體密度和方向相同時,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guān)系。故選:B。11.(3分)如圖所示,把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通過橡皮塞插入裝有紅色水的玻璃瓶中,橡皮塞與瓶口緊密接觸。從管口向瓶內(nèi)吹入少量氣體后,瓶內(nèi)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為h。把這個自制氣壓計從1樓帶到5樓的過程中(對瓶子實行了保溫措施),視察到管內(nèi)水柱的高度發(fā)生了變更,如表所示。依據(jù)試驗現(xiàn)象,下列推斷錯誤的是()樓層12345管內(nèi)與瓶內(nèi)水面的高度差/cm55.35.766.3A.水柱高度h增大,說明大氣壓上升了 B.往瓶內(nèi)吹氣后,瓶內(nèi)氣壓大于瓶外大氣壓 C.水柱高度h越大,瓶內(nèi)外的氣體壓強差越大 D.上樓的過程中,瓶子保溫是為了避開溫度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答案】A【解析】A、由于高度增加,大氣壓減小,故A錯誤;B、從管口向瓶內(nèi)吹入少量氣體后,瓶內(nèi)氣壓大于瓶外大氣壓,則豎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將上升,故B正確;C、水柱高度h越大,瓶內(nèi)外的氣體壓強差越大,故C正確;D、由于熱脹冷縮會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變更影響試驗結(jié)果,所以在拿著它上下樓時,應保持瓶中的水的溫度不變,故C正確;故選:A。12.(3分)如圖所示,升船機能將船只從下游以“坐電梯”的方式抬升至上游:船只在下游駛?cè)脘撓鋭蛩儇Q直托舉至上游。用相同的鋼箱抬升大小不同的船只時,鋼箱內(nèi)水深均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圖中船只較大,抬升機構(gòu)托舉鋼箱的力較大 B.鋼箱內(nèi)水深均相等,a、b、c圖中鋼箱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相等 C.a(chǎn)圖中鋼箱中水較多,水對鋼箱底部的壓力較大 D.在a、b、c圖中對鋼箱的托舉力相等【答案】BD【解析】AD、三圖中船都漂移,因此F?。紾船=G排液,因為鋼箱內(nèi)的水深均相等,所以三圖中的重力與船的重力之和相等;因為勻速運動,所以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即F=G,所以三圖中抬升機托舉鋼箱力一樣大,故A錯誤,D正確;B、鋼箱內(nèi)水深均相等,依據(jù)p=ρgh知,三圖中鋼箱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相等,故B正確;C、三次水的重力與船的重力之和相等,故鋼箱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相等,鋼箱相同,則底面積相等,依據(jù)p=可知,三圖中水對鋼箱底部的壓力相等。故C錯誤;故選:BD。13.(3分)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甲、乙兩種適量的不同液體,將同一個蘋果先后放入甲、乙兩種液體中,蘋果靜止后的浮沉狀況及液體的深度如圖所示,對圖中情景分析正確的是()A.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 B.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等于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C.裝有甲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于裝有乙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D.蘋果排開甲液體的重力小于排開乙液體的重力【答案】C【解析】A、因為蘋果在甲液體中漂移,所以蘋果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因蘋果在乙液體中懸浮,所以蘋果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此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故A錯誤;B、放入蘋果后,液面等高,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故B錯誤;C、因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液面相同,體積相同,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所以甲液體重力大于乙液體重力,由于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體的重力之和,則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依據(jù)P=即可比較得出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大,故C正確;D、蘋果在甲液體中漂移,蘋果受到的浮力等于蘋果的重力,蘋果在乙液體中懸浮,蘋果受到的浮力也等于蘋果的重力,因此在甲和乙液體中蘋果所受到浮力相等,依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蘋果排開甲液體的重力等于蘋果排開乙液體的重力,故D錯誤。故選:C。14.(3分)某同學站立在勻速上升的電梯里,則此過程中()A.人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其重力勢能 B.人的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 C.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做功為零 D.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答案】D【解析】AB、某同學站立在勻速上升的電梯里,人的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則人的動能不變;同時高度增加,則人的重力勢能增加,所以此過程中人的動能沒有轉(zhuǎn)化為其重力勢能;機械能等于動能與勢能總和,所以人的機械能增大;故AB錯誤;C、電梯上升時,人受到向上的支持力,且人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支持力對人做了功,即支持力做功不為零;故C錯誤;D、電梯上升是電動機做功的結(jié)果,消耗了電能,使人和電梯的機械能增大,所以是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故D正確。故選:D。15.(3分)一名游客蹦極時下落過程的v﹣t圖象(忽視空氣阻力)如圖所示。已知t1時,彈性繩處于自然伸直狀態(tài);t3時,游客達到最低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0﹣t1時間段內(nèi),彈性繩的彈力等于游客所受重力 B.在t1﹣t2時間段內(nèi),彈性繩彈性勢能漸漸減小 C.在t2﹣t3時間段內(nèi),重力不做功 D.在t3時,彈性繩彈性勢能最大【答案】D【解析】A、由題意可知,t1時,彈性繩處于自然伸直狀態(tài),在0﹣t1時間段內(nèi),彈性繩沒有發(fā)生形變,沒有彈力,故此時彈力不等于重力,故A錯誤;B、在t1﹣t2時間段內(nèi),彈性繩的伸長量變大,則彈性繩的彈性勢能變大,故B錯誤;C、在t2﹣t3時間段內(nèi),游客是向下運動的,在重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所以重力做了功,故C錯誤;D、在t3時,游客的速度為0,此時游客到達最低點,此時彈性繩的伸長量是最大的,彈性勢能時最大的,故D正確。故選:D。16.(3分)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滑輪組只是繞線不同。不考慮摩擦與繩重,用它們把相同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則()A.利用甲滑輪組須要的拉力大 B.二者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相等 C.甲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大 D.利用乙滑輪組須要的拉力大【答案】A【解析】由題知,現(xiàn)在用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的重物G提升相同的高度h,由甲圖知,n甲=2,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甲=n甲h=2h;不考慮摩擦與繩重,拉力F甲=(G+G動);由乙圖知,n乙=3,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乙=n乙h=3h;不考慮摩擦與繩重,拉力F甲=(G+G動);可見:s甲<s乙,F(xiàn)甲>F乙,即:乙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大,利用甲滑輪組須要的拉力大,故A正確、BCD錯。故選:A。17.(3分)如圖,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400N的重物在10s內(nèi)勻速上升了1m。已知拉繩子的力F為250N,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A.繩子自由端下降速度為0.3m/s B.動滑輪的重力為100N C.拉力F的功率是40W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答案】D【解析】A、由圖可知,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2×1m=2m,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0.2m/s,故A錯;B、滑輪組存在繩重和摩擦,無法求出動滑輪的重力;故B錯誤;C、拉力做的總功:W總=Fs=250N×2m=500J,拉力的功率:P===50W,故C錯誤;D、有用功:W有用=Gh=400N×1m=4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80%,故D正確。故選:D。18.(3分)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S1=100cm2的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某種液體,A為圓柱形木塊,其底面積為S2=80cm2,C為壓力傳感器,用F表示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h表示木塊A的下表面與液面的距離。小明同學想利用此裝置探究F與h的關(guān)系,它先把木塊A放入液體中,當木塊A靜止時,測得木塊A的下表面與液面的距離為h1,小明再用輕桿B向下壓,漸漸變更h的大小,并記錄下與之相對應的壓力F的數(shù)值,依據(jù)數(shù)據(jù)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F﹣h圖象,此過程中液體始終沒有溢出。(不計傳感器C和輕桿B的重力和體積,g=10N/kg),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木塊A的重力為6N B.該液體的密度為1.25×103kg/m3 C.浸沒時,木塊A受到的浮力為6N D.木塊A全部浸沒液體后,與木塊放入液體前比較,液體對容器底部產(chǎn)生的壓強增加了800pa【答案】B【解析】A、由F=0,h1=4cm時,A處于漂移狀態(tài),F(xiàn)?。紾A,即:ρ液gS2h1=GA…①當F'=6N,h2=10cm時,A浸沒,則F浮′=GA+F′,即:ρ液gS2h2=GA+F′…②①÷②得:=,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GA=4N;故A錯誤;B、當A漂移時F浮=GA,即ρ液gS2h1=GA,所以:ρ液===1.25×103kg/m3;故B正確;C、當F'=6N,h2=6cm時,A浸沒,則F浮′=GA+F′=4N+6N=10N;故C錯誤;D、依據(jù)力的相互性,A全部浸沒液體后,與木塊A放入液體前比較,容器底部增大的壓力與A浸沒時的浮力相等,即△F=F浮′=GA+F′=10N,依據(jù)p=,液體對容器底部增大壓強:△p===1000pa,故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包括9道小題,共計46分)19.(3分)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減速時,發(fā)動機噴射“火焰”的方向與地球前進方向________(選填“相同”、“相反”),此時給地球阻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選填“空氣”、“火焰”)。關(guān)閉地球發(fā)動機后,地球能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這是因為地球________?!敬鸢浮肯嗤?;空氣;具有慣性。【解析】當發(fā)動機向上噴射火焰時,對空氣有一個向上的力,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氣對地球有一個向下的力,地球就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故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減速時,發(fā)動機噴射“火焰”的方向與地球前進方向相同;此時給地球阻力的施力物體是空氣;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在不受力的狀況下,地球由于慣性仍可以光速的千分之五的速度“滑行”。20.(2分)如圖所示,是孫老師在物理課堂上做的一個演示試驗:把一個生雞蛋A快速地向另一個完全一樣的靜止的生雞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擊),結(jié)果每次都是________(選填“A”或“B”)雞蛋被撞破,A對B的作用力________(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B對A的作用力【答案】B;等于。【解析】A對B的作用力和B對A的作用力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肯定大小相等;在撞擊瞬間,A蛋內(nèi)蛋黃和蛋白由于慣性,會產(chǎn)生對A蛋殼向前的作用力,使A蛋殼接觸處所受的合力比B蛋殼的小,因此B蛋殼易被撞破。21.(3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試驗中,采納了如圖甲所示的試驗裝置:(1)試驗前,首先應調(diào)整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其目的是________;(2)把圖乙中A點的鉤碼取下,在A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F時,杠桿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丙所示,當拉力F向左傾斜時,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圖丙中畫出拉力F向左傾斜時,拉力F的力臂L;(3)小紅同學采納了圖丁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發(fā)覺當杠桿水平平衡時,與其他同學得出的正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可能的緣由是________?!敬鸢浮浚?)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便于測量力臂,并能消退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2)變大;如上圖;(3)杠桿自身的重力對試驗有影響?!窘馕觥浚?)試驗前,首先應調(diào)整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便于測量力臂,并能消退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2)若拉力F向右傾斜時,此時F的力臂變短,依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阻力和阻力臂肯定,動力F的力臂變短,則動力F變大;在圖丙中畫出拉力F向左傾斜時,拉力F的力臂L,如圖所示:(3)利用如圖丁所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22.(4分)圖甲是探討“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試驗裝置,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遇到同一木塊上;圖乙是探討牛頓第肯定律的試驗裝置,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在粗糙程度不間的平面上運動。(1)設計甲圖的試驗目的是探討鋼球的動能與________的關(guān)系,設計圖乙試驗的目的是探討運動的小車與________的關(guān)系。(2)圖甲試驗的結(jié)論是________。(3)圖乙試驗中,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時,其運動的距離會不同,這說明在速度相同的狀況下________?!敬鸢浮浚?)速度;摩擦力;(2)質(zhì)量相同時,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窘馕觥浚?)甲試驗中,質(zhì)量相同的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乙試驗中小車在同一高度滑下,則到達底端的速度相同,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小車的運動與所受摩擦力的關(guān)系;(2)甲試驗應用了轉(zhuǎn)換法,通過視察同一木塊被推出距離大小,從而間接推斷鋼球動能的大小,推出的距離越遠,鋼球的動能越大;讓質(zhì)量相同的鐵球從不同高度滾下,鋼球到達水平面時獲得的速度不同;由試驗可知:質(zhì)量相同時,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圖乙試驗中,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時,其運動的距離會不同,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23.(5分)小明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請你利用身邊常見的器材做試驗驗證小明的觀點并完成下列任務:(1)選擇的器材________;(2)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3)試驗現(xiàn)象及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用釘子做腿的小桌、砝碼、裝有沙的容器,(2)①如下;(3)比較第一、二次試驗視察的現(xiàn)象,其次次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較深;結(jié)論: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第一、三次試驗視察的現(xiàn)象:第一次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較深;結(jié)論: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窘馕觥浚?)選擇的器材:用釘子做腿的小桌、砝碼、裝有沙的容器,(2)試驗步驟:①探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guān)系,限制受力面積不變,只變更壓力大?。旱谝淮尾僮鳎喊研∽雷拥乃臈l腿放在沙子表面,視察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其次次操作:將砝碼放在桌面上,視察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②探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限制壓力不變,只變更受力面積大?。旱谌尾僮鳎喊研∽雷拥淖烂娣旁谏匙颖砻?,將砝碼放在桌面上,視察小桌子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與第一次操作中的現(xiàn)象比較;(3)試驗現(xiàn)象及結(jié)論:比較第一、二次試驗視察的現(xiàn)象,其次次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較深;結(jié)論: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比較第一、三次試驗視察的現(xiàn)象:第一次小桌子腿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較深;結(jié)論: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24.(7分)小字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進行了下列試驗操作:(1)如圖(a)所示,將木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________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________N。(2)在木塊上放一個砝碼后,重復(1)中的操作,如圖(b)所示。試驗時,發(fā)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________F2(選填“<”、“>”或“=”)。進行(a)、(b)兩次試驗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________的關(guān)系。(3)如圖(c)所示,在長木板上鋪上毛巾后,再次進行試驗時,小字發(fā)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達到最大值時仍沒拉動木塊。在不增加或更換器材的狀況下,請你想個方法,幫小宇順當完成試驗。你的方法是:________,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3,再與________(選填“F1”或“F2”)進行比較,這樣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________的關(guān)系?!敬鸢浮浚?)勻速直線;3.8;(2)<;壓力大??;(3)取下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F1;接觸面粗糙程度?!窘馕觥浚?)試驗過程中,應使彈簧測力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作用,依據(jù)二力平衡學問可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等;由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它的示數(shù)是3.8N;(2)由(a)、(b)兩次試驗可知,兩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圖(b)中的壓力大,滑動摩擦力大,依據(jù)二力平衡學問可知,(b)的拉力大,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3)圖(b)(c)是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應限制壓力大小相同,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當測力計示數(shù)達到最大值時仍沒拉動木塊,說明摩擦力較大,測力計的量程不夠,可使(c)圖與(a)圖的壓力相同進行探究,所以可以將(c)試驗中木塊上的砝碼取下,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3,再和(a)圖的F1進行比較,這樣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了。25.(5分)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阻值探討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在該裝置中,彈簧測力計A下懸掛一體積為V的金屬塊,彈簧測力計B下懸掛一空筒。試驗時,他分別將金屬塊浸入甲、乙兩種液體中,并通過彈簧秤A的示數(shù)變更得到金屬塊受到的浮力,通過彈簧秤B的示數(shù)的變更測得金屬塊排開液體的重力。下表記錄的是試驗測得和求得的數(shù)據(jù)。液體試驗序號物體浸入液體體積物體所受浮力(牛)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牛)甲10.50.521.01.03V2.02.0乙40.40.450.80.86V1.61.6(1)分析上表中的試驗序號1與2(2與3,1與3)或4與5(5與6,4與6)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2)分析上表中的試驗序號________可知:當物體浸入液體體積相同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跟________有關(guān)。(3)分析上表中________還可得到:________。【答案】(1)浸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2)1與4、2與5、3與6;液體的密度;(3)全部數(shù)據(j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窘馕觥浚?)比較數(shù)據(jù)1與2、1與3、1與4可知,液體的種類(密度)相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不同,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說明受到的浮力不同,且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關(guān)系,因此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同種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2)依據(jù)試驗序號1與4、2與5、3與6可知,限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種類不同,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3)分析數(shù)據(jù)中“物體所受浮力與物體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