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的歷史_第1頁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_第2頁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_第3頁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_第4頁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達嶺長城的歷史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由“八大嶺”、“巴達嶺”、“八道嶺”、“把韃靼”這四種諧音而得名。一起來看看八達嶺長城的由來及歷史吧。歡送閱讀!

八達嶺長城的由來及歷史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宏大的防備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局部,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是長城建筑最精華段,集雄偉險峻、秀麗青翠于一體,“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qū)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化旅游效勞設施。

八達嶺景區(qū)是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以其壯觀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于世,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

關于八達嶺的名稱有幾種由來

1、由“八大嶺”諧音而得名。因這一帶山巒層疊,地勢險峻,據說所建的長城在這里要轉八道彎,越過八座大的山嶺,當年興建這段長城很困難,工期遲遲完不成,曾先后有八個監(jiān)工為其而死。最終通過仙人的點化,采納“修城八法”,即“虎帶籠頭羊背鞍,燕子銜泥猴搭肩,龜馱石條兔引路,喜鵲搭橋冰鋪棧”,才把建筑材料運輸?shù)缴缴稀K匀藗兙桶堰@段長城稱為“八大嶺長城”,后來地名就諧音成“八達嶺”。

2、由“巴達嶺”諧音而得名。相傳元代有一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到此,見這里關山險峻,層巒疊翠,于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巴達嶺”,后訛傳為“八達嶺”。但查閱《歷代帝王錄》、《中國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過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卻有一位叫愛育黎拔力八達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據傳他誕生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內。

3、由“把韃靼”諧音而得名。據傳明代時,八達嶺一帶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沿陣地,因明時漢人把東北方的滿族人稱為“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靼”(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

4、由“八道嶺”諧音而得名。傳聞明末李自成率起義大軍征戰(zhàn)到此,受阻于長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說前方還有八道險關。李自成聽罷長嘆一聲:“這里的八道嶺實在是難以越過,看來強攻是不行!”于是吩咐起義大軍改道而去,后來這里被稱為“八道嶺”。

以上四種說法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難以考證。

5、其實最可信的說法,應是《長安客話》中的說明:“路從今分,四通八達。”因為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北往延慶、赤城、蒙古,西去張家口、懷來、宣化、大同,東到永寧、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區(qū),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它是古代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衛(wèi)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稱。

歷史重地

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要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防備北方民族的侵擾,在此修筑了長城,至今仍見殘墻,墩臺遺存,其走向與明長城大體相同。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今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笨梢姲诉_嶺的地理戰(zhàn)略地位。

經過八十余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lián)、墩堡相望、重城護衛(wèi)、烽火報警的嚴密防備體系。

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wèi)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日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正扼住關口的是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梢姰敃r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的。八達嶺山口的特別地形,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里修筑長城具有極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八達嶺是歷史上很多重大事務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后,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來回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筑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mdash;mdash;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留下了很多歷史典故和寶貴的歷史回憶,是歷史名地。

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安坏介L城非英雄”。迄今,八達嶺已接待中外游人一億三千萬,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爾、戈爾巴喬夫、伊麗莎白、希思等373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云人物,登上八達嶺觀光巡游。這種狀況,在世界風光名勝景點中,實屬罕見。

八達嶺長城的開發(fā)利用

1953年修復關城和局部城墻后,辟為巡游區(qū)。經屢次整修,可供巡游地段達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敵臺16座。

1961年3月“萬里長城mdash;mdash;八達嶺”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文物愛護單位。

1961年,國務院確定八達嶺關城和城墻為全國重點文物愛護單位。

1101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八達嶺作為北京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組成局部,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11014年,在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建議下,古老雄關更換新顏,先后修復敵樓19座,城墻全長3741米,使巡游總面積到達1.9萬平米。

11016年,八達嶺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1101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1011年8月,八達嶺作為萬里長城的精華,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承受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人類文化遺產證書。11011年12月,在珠海舉辦的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評比活動揭曉命名大會上(全國候選景點94個,回收有效選票48萬張),八達嶺因其景點聞名,以37萬張的肯定多票數(shù),成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

11015年八達嶺長城被中國關懷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