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教師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jpg)
![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教師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2.jpg)
![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教師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3.jpg)
![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教師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4.jpg)
![2024年高考歷史復習試題分類匯編: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教師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5/3B/wKhkGWbfPnmASsAYAAH5dQDLda826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轉型(1840.1894)
2024
高考真題
1.(2024?山東?高考真題)下表為1846—1905年英國建筑師在上海、漢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
況統(tǒng)計。這體現了()
城市
上海漢口天津北京
人次年份
1846—186014300
1861/p>
1876/p>
1891—1905353206714
A.晚清外交的不斷退讓B.英國勢力范圍的擴展
C.列強侵略方式的轉變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846—1905年(中國)。據本題表格材料可知,從1846年到1905年,上海、漢口、天津、北京等
四地英國建筑師的數量在不斷地上漲,且分布呈現伴隨著列強侵略中國的進程,不斷深入中國內地和腹地
特點,體現了不平等條約的陸續(xù)簽訂,晚清外交的不斷退讓,半殖民地化色彩日益濃厚,A項正確;英國建
筑師在上海、漢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不能代表英國勢力范圍的擴展,且英國的勢力范圍主要在長
江流域,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之后列強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輸出,直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侵略方式
轉變?yōu)橘Y本輸出,排除C項;僅憑四地英國建筑師的分布,不能簡單得出中西文化交流深入的結論,排除D
項。故選A項。
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題)有學者認為:“道光(皇帝)算是個幸運者,白蓮教的事是他父親嘉慶
皇帝了結的;洪秀全的大動干戈則留給了他的兒子咸豐皇帝去擔當。但是,他躲開了這些,卻躲不開另一
種災難,那就是相繼困擾的邊釁與外患?!毕铝小斑呩吪c外患”中,發(fā)生于道光時期的是()
A.嘎爾丹叛亂B.鴉片戰(zhàn)爭
C.大、小和卓叛亂D.中法戰(zhàn)爭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清代中國。結合所學,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于道光年間,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
會,B項正確;喝爾丹叛亂發(fā)生于康熙年間,排除A項;大、小和卓叛亂發(fā)生于乾隆年間,排除C項;中法
戰(zhàn)爭發(fā)生于光緒年間,排除D項。故選B項。
3.(2024?江蘇?高考真題)1850年,上海出現第一家專營進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這類洋布店已有十
五六家,以門市零售為主。1860年以后,內地商人紛紛到上海采購,上海洋布店轉向以批發(fā)為主,實力大
增。上海洋布店的發(fā)展反映出()
A.政府鼓勵興辦實業(yè)B.外來經濟因素逐漸滲入
C.內地棉紡織業(yè)發(fā)達D.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1家發(fā)展到1858年的十幾家,且由門市零
售為主轉變?yōu)榕l(fā)為主,這體現了外來經濟對中國的影響逐漸增強,即外來經濟因素逐漸深入,B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態(tài)度,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況,并未涉及內地棉紡織業(yè)的情況,
排除C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4?北京?高考真題)《萬國公法》譯成中文時,某法國外交官說:“那個打算讓中國人領悟我們歐
洲國際法的人是誰?……他會讓我們陷于無盡的麻煩之中?!绷碛杏⑽膱蠹堅u論道:“我們?yōu)橹袊峁┑奈?/p>
器在日后到底是會瞄準我們,還是只會轉向新的征服者,現在還不好說?!边@說明()
A.引入《萬國公法》破壞了中國司法主權
B.中國社會對當時世界形勢變化渾然不覺
C.中國了解國際法將不利于列強對華侵略
D.此時國際法的應用范圍只限于歐洲國家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根據材料“那個打算讓中國人領悟我們歐洲國際法的人是誰?……他會讓我們陷于無盡的麻煩之
中。”“我們?yōu)橹袊峁┑奈淦髟谌蘸蟮降资菚闇饰覀?,還是只會轉向新的征服者,現在還不好說?!笨芍?/p>
從法國外交官和英文報紙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他們擔心中國了解國際法后會變得更加強大,會對其不利,
這反映了列強擔憂中國了解國際法后更難以對其侵略,C項正確;引入《萬國公法》并未直接破壞中國的司
法主權,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中國社會對當時世界形勢的認識程度,排除B項;國際法并不只限于歐洲
國家,排除D項。故選C項。
5.(2024?甘肅?高考真題)19世紀70年代,英、日等國一方面以廉價棉紗傾銷中國,另一方面從中國大
量進口棉花,致使中國市場棉貴紗賤。到19世紀80年代,中國棉紗進口量與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紗
進棉出的“紗花對流”現象加劇,這表明當時中國()
A.民族企業(yè)生產力迅速提高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
C.卷入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D.傳統(tǒng)家庭手工業(yè)日漸興盛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70年代至80年
代(中國和世界)。根據材料“19世紀70年代,英、日等國……致使中國市場棉貴紗賤。到19世紀80年
代,中國棉紗進口量與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紗進棉出的‘紗花對流’現象加劇”可知,19世紀七八十
年代,中國的棉花和棉紗的生產和銷售明顯受到列強主導的國際市場影響,這說明中國卷入國際分工和貿
易格局,C項正確;民族企業(yè)生產力迅速提高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中國民族企業(yè)剛剛起步不久,深受國際
市場影響,排除A項;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并沒有完全解體,排除B項;由于受到列強侵略和傾銷商品的
影響,傳統(tǒng)家庭手工業(yè)逐漸破產,排除D項。故選C項。
6.(2024?全國甲卷?高考真題)19世紀50年代之前,江蘇鎮(zhèn)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
年代,鎮(zhèn)江府“大地主不復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農戶手上。導致這
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強入侵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C.太平天國運動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
19世紀六七年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鎮(zhèn)江的大地主不復存在了,土地為農民所有。
結合所學可知,根據材料結合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江南的地主階級,以致六七十年代鎮(zhèn)江府“大
地主不復存在”,而后清政府為恢復生產,招募大量移民前來墾荒,由此推動小農經濟發(fā)展,C項正確;西
方列強入侵導致自然經濟解體,小農破產,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集中于城市而非農
村,排除B項;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會導致土地兼并盛行,小農破產,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7.(2024?湖北?高考真題)近代中國第一代外交官郭嵩煮等多是傳統(tǒng)科舉出身,不諳外語,了解西方有
限;第二代外交官陸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館、廣方言館等,外語能力尚可,相對了解西方;第三代外交
官顧維鈞等基本有海外留學經歷,外語嫻熟,非常了解西方。這種演變()
A.受益于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B.促成近代中外關系的平等
C.體現中國外交的近代化趨向D.適應晚清政治體制的變革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第一代外交官郭嵩森等多是傳統(tǒng)科舉出身,不諳外語,了解西
方有限;第二代外交官陸征祥等基本出身于同文館、廣方言館等,外語能力尚可,相對了解西方;第三代
外交官顧維鈞等基本有海外留學經歷,外語嫻熟,非常了解西方。”可知,這種演變體現了中國近代對世界
的了解逐漸增多、認識逐步深入,體現了中國外交逐漸近代化的趨勢,C項正確;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變
體現的是清政府洋務運動的成果,和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化無關,排除A項;促成近代中外關系的平等說法
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第三代外交官顧維鈞等,他們外交活動的主要時期是民國時期,清朝已經滅亡,
排除D項。故選C項。
8.(2024?廣東?高考真題)1884年中法《簡明新約》規(guī)定:“此約繕中法文各兩份,各執(zhí)一份為據,應按
公法通例,以法文為正?!?885年續(xù)談正式約章時,以法文文本為準的條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簽署
的中法《越南條款》沒有“以法文為正”字樣。這表明清政府()
A.意圖抵制西方強權B.拒絕融入國際社會
C.有效遏制邊疆危機D.固守天朝上國觀念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884年(中國)。根據材料“1885年續(xù)談正式約章時,以法文文本為準的條款被慈禧太后‘勾掉’,
1885年簽訂的《越南條款》以法文為正不再出現”并結合所學可知,條約是隆重煌煌的國際交換文件,簽
約所用語言代表著國家溝通的官方語言。1885年簽訂的《越南條款》以法文為正不再出現,體現出清政府
意圖抵御西方強權,降低外國在華的話語權,A項正確;勾掉外國語言為文本為準的條款并不意味著拒絕融
入國際公法,排除B項;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邊疆危機,排除C項;天朝上國觀念即在中國古人心中,
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國以外,皆是蠻夷之國,材料未涉及該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
9.(2024?遼寧?高考真題)1878年,左宗棠上《復陳新疆情形折》,建議在新疆廣設義塾,教授漢文,使
民眾“略識字義”,“征收所用券票,其戶民數目,漢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戶民易曉”。這一建議旨在
()
A.改革稅收制度B.改進教育方法C.增強國家認同D.引導社會風尚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
知準確時空是:1878年(中國)。根據材料”左宗棠上《復陳新疆情形折》,建議在新疆廣設義塾,教授漢
文,使民眾‘略識字義','征收所用券票,其戶民數目,漢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戶民易曉'J并結
合所學,為了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交融,保證政令暢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階層已有
的各類人才,主張在少數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漢語教育,提倡民族語言文字與漢語漢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
曉漢、維、回文化的少數民族人才,促進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為民族團結的重要手段。故這一建議的最終
目的是增強國家認同,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稅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項;改進教
育方法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排除B項;漢文和回字并用并非當時的社會風尚,該說法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
2024
高考模擬題
1.(2023?四川成都?三模)1810年《大清律例》首個英譯本在英國出版后,歐美人主要關注有關刑事的
法律規(guī)定。鴉片戰(zhàn)爭后,歐美人開始關注有關民事關系的法律規(guī)定。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歐美()
A.插手中國司法審判B.弱化了民族優(yōu)越意識
C.淡化在華政治目的D.強化了西方在華功利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初歐洲和中國。
鴉片戰(zhàn)爭前,在中國沿海地區(qū),外國的水手、商人經常和中國人發(fā)生沖突,這段時間主要會發(fā)生涉及外國
人的刑事案件,所以歐美人主要關注的是《大清律例》中有關刑事的規(guī)定。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一系列不平
等條約的簽訂,西方不僅獲得了在華領事裁判權,還獲準在中國開辦工廠、建立教堂傳教,來華人士和中
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也越來越多,這個時期歐美人開始關注《大清律例》中有關民事關系的規(guī)定。歐美人
士對《大清律例》態(tài)度帶有明顯的維護其在華利益的功利性色彩,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歐美人對《大清律
例》的關注重點,未提及插手中國司法審判,排除A項;歐美人士對《大清律例》的評價摻雜明顯的西方
中心論、民族優(yōu)越論,排除B項;歐美人士對《大清律例》的關注背后帶有明顯的為歐美商人、傳教士服
務,維護其在華利益的政治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4?湖北?三模)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期間,荊州旗營為改造和添置拍炮船用銀480兩,林則徐要為
此詳細上報朝廷核準。至于修筑堤防,修繕城墻、書院、衙署等,無論耗費多少銀錢,都要一一詳細上類。
以精明干練著稱的林則徐在任湖廣總督的二十個月里,共受三次處分,降級留任,“不準抵銷”。由此推知,
晚清()
A.中央集權有待進一步加強B.吏治混亂導致官場黑暗腐敗
C.地方管理體制繁瑣復雜D.“外重內輕”格局抑制地方活力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晚清時期的清政府對地方官員和地方事務管理嚴密,如為改造
和添置拍炮船用銀480兩,林則徐都需要詳細上報朝廷核準,這體現了“外重內輕”的格局,該格局不利
于地方的發(fā)展,D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清朝中央集權在雍正時期就已經發(fā)展到頂峰了,排除A項;材料
的主旨是晚清政府對地方官員和地方事務管理嚴密,與吏治混亂無關,排除B項;“地方管理體制煩瑣復雜”
僅為對材料反映現象的概括而非對其深入的分析,排除C項。故選D項。
3.(2024?廣東佛山?二模)據統(tǒng)計,1785—1833年廣東平均每年進口印度棉花約20萬擔,其中很大一部
分供應珠江三角洲加工成棉布,并遠銷海外。這()
A.推動了新的經營方式產生B.密切了與外部世界的聯系
C.突破了閉關鎖國政策限制D.加快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衰落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785-1833年的中國。
根據材料可知,這一時期廣州進口了大量印度棉花,并且通過將其加工成棉布后遠銷海外市場,這有助于
密切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加工棉布的生產方式,無法得出新經營方式產生的結論,
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清王朝被迫開放了五口通商口岸,從而打破了閉關鎖國政策的限制,排除C項;
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開始緩慢解體,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從而加快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衰落,
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4?江西宜春?二模)1839年9月1日,林則徐在上道光帝的奏折中稱:“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
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這一認識
()
A.深刻地影響了中英軍隊的戰(zhàn)法B.凸顯對外政策帶來的消極影響
C.受鴉片戰(zhàn)爭中錯誤認知的影響D.全面揭示了戰(zhàn)爭結局的必然性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
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1839年初,林則徐認為“夷兵除槍炮外”,“擊刺步伐”不熟練,
“屈伸”不便,在岸上“其強非不可制”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他對西方了解不足,沒有突破
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這凸顯對外政策“閉關鎖國”帶來的消極影響,B項正確;林則徐的看法反映其對于英國
軍隊戰(zhàn)法的看法,“深刻地影響了中英軍隊的戰(zhàn)法”夸大其作用,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時間是1840-1842年,
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林則徐的看法主要從軍事角度看待英國軍隊,該看法不客觀,也不符合歷史
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
5.(2024?湖南婁底?三模)1814年從中國流入印度的白銀為130萬兩,1827年共計流入2358萬兩。1830
年至1839年,總數增長至3176萬兩。這一變化()
A.與清政府關稅自主權喪失有關B.表明中國已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使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D.表明中印兩國經濟存在較強互補性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本質題和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
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1814年從中國流入印度的白銀為130萬兩,1827年共計流入2358
萬兩。1830年至1839年,總數增長至3176萬兩”結合所學可知,印度此時已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為扭
轉中英貿易逆差,在印度大量種植鴉片輸入中國,導致中國對印貿易出現逆差。大量白銀外流使國內銀價
高漲,百姓稅收負擔日益沉重,社會矛盾叢生,且鴉片貿易本就危害巨大,C項正確;關稅自主權喪失的時
間在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也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成為列強商品傾銷地,從而卷入資本主義世界
市場,排除AB項;材料體現的是印度對華輸入鴉片的危害,非兩國經濟存在較強互補性,排除D項。故選
C項。
6.(2024?河北石家莊?一模)17世紀之前,中國人認為中國是“天下中心”,周邊國家是依附于中國的“寄
生物”。但之后,部分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中國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另外的文明國度也可能將中國看
成“四夷”。據此可知,當時()
A.傳統(tǒng)的宗藩關系逐漸解體B.封建王朝統(tǒng)治危機顯現
C.西學東漸拓寬了士人視野D.國人夷夏觀念發(fā)生劇變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7世紀以后(中國)。根據材料“但之后,部分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中國也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
可知,隨著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認識,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日益開放,天朝上國觀念發(fā)生變化,C項正確;
結合所學可知,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宗藩關系逐步解體,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
承認朝鮮獨立,中國喪失了最后一個藩屬國,中國自漢朝以來所形成的中華宗藩體系最終崩潰,與材料無
關,排除A項;清中期封建王朝統(tǒng)治危機顯現,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劇變”程度夸張,不符合題意,
排除D項。故選C項。
7.(2024?山東淄博?三模)如圖為1845年一1848年英國貨物輸華總值(單位:英鎊)。這反映出當時中
國()
A.經濟受到鴉片戰(zhàn)爭的破壞B.實行貿易保護政策
C.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D.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答案】C
【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1845年一1848年(中英)。
從圖中可以看出,1845年到1848年英國貨物輸華總值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傳統(tǒng)
的小農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對外國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這使得英國貨物在華銷售遇到阻礙,能
解釋貨物輸華總值的波動,C項正確;僅從英國貨物輸華總值的變化不能直接得出中國經濟受到鴉片戰(zhàn)爭破
壞的結論,排除A項;當時的中國是被迫開放,并不是實行貿易保護政策,排除B項;民族資本主義此時
還未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
8.(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表所示為英國輸華貨物總值與中國出口茶、絲的總體概況。這體現了當時
中國()
英國1843—1860年輸華貨物總值與中國出口茶、絲的總體概況
中國出口貨物
年份英國輸華貨物總值(英鎊)年份
茶(萬磅)絲(包)
1843145618018447047.652604
184523948271850774321548
18522503599185310122.762896
18605318036185911091.5267874
A.日益卷入世界市場B.扭轉了對外貿易格局
C.自然經濟開始瓦解D.傳統(tǒng)手工業(yè)仍具優(yōu)勢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843—1860年,英國輸華貨物總值不斷增加,而中國出口茶、絲的等原
料也在不斷增加,中國日益卷入世界市場,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A項正確;中國日益卷入
世界市場,而非扭轉了對外貿易格局,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對外貿易,而非自然經濟開始瓦解,排除C
項;材料描述的是對外貿易,而非傳統(tǒng)手工業(yè),排除D項。故選A項。
9.(2024?河北邯鄲?一模)19世紀60年代后,浙江雙林鎮(zhèn)附近農村“男子或從事于打線,且必時常出市
買絲賣絹,田功半荒”;江蘇吳江縣盛澤鎮(zhèn)“以絲織業(yè)為業(yè)者,殆不下萬戶,男女作工人數殆在五萬以上”。
家庭勞動力則集中在絲織業(yè)上,或雇人做工。江浙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大量剩余勞動力出現B.中國逐漸融入世界市場
C.經濟中心地位的輻射D.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推動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近代(中國)。)19世紀60年代后,隨著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深入發(fā)展,中國開始逐步
融入全球市場中。這導致了中國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和農業(yè)受到了沖擊,許多農民和手工業(yè)者失去了原有的工作
機會。同時,由于絲綢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江浙地區(qū)的絲織業(yè)得到了迅速地發(fā)展,吸
引了大量的勞動力。因此,江浙地區(qū)農村勞動力轉移至絲織業(yè)的現象主要是由于中國逐漸融入世界市場所
導致的,B項正確;江浙地區(qū)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經濟的解體,不是剩余勞動力出現,排除A項;
“經濟中心地位的輻射”表現為中心地區(qū)帶動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但是材料主要表現“外資入侵后的中國
社會”,排除C項;材料主旨“中國逐漸融入世界市場”,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推動”與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D項。故選B項。
10.(2024?四川成都?三模)如圖是19世紀50年代廣州和上海出口茶葉數量的走勢圖,對此解讀最為合
理的是()
A.中國貿易中心轉移帶來此變化B.廣東對外貿易逆差大于上海
C.兩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比較大D.政局動蕩是波動的主要因素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世紀50年代(中國)。據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以后,近代中國貿易中心逐漸由廣東轉到上海,
促使上海對外出口整體高于廣州,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進出口貿易額的對比,只是描述的出口額,因此
無法判斷是否存在逆差,排除B項;材料沒有描述上海和廣州的經濟發(fā)展情況,排除C項;19世紀50年代,
在中國爆發(fā)太平天國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國內政局動蕩,影響了茶葉對外出口的走勢,但不是主要
因素,排除D項。故選A項。
11.(2024?四川宜賓?三模)1877年,《紐約時報》記述:揚子江航段的本地船商,在準備好資金、買賣
和貨物發(fā)運等事宜后,將船只委托給一家外國商號,便能獲得清政府頒行的洋船“準予通行證”,從而躲過
各航段要求繳納的高額厘金、捐稅等。這一現象說明,當時()
A.晚清海關關稅收入削減B.列強取得在華內河航運特權
C.土洋商船獲得同等權益D.清政府放寬商業(yè)貿易的限制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揚子江航段的本地船商,在準備好資金、買賣和貨物發(fā)運等事宜后,將
船只委托給一家外國商號,便能獲得清政府頒行的洋船'準予通行證',從而躲過各航段要求繳納的高額厘
金、捐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列強取得在華內河航運特權,B項正確;海關關稅收入是政府對于對外商品
的稅收,不是內河航運收入,排除A項;在晚清時期,土洋商船每天獲得同等權益,排除C項;清政府放
寬商業(yè)貿易的限制在甲午戰(zhàn)爭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
12.(2024?廣西桂林?三模)1860年,兩江總督何桂清在給咸豐皇帝的奏折中寫道:“值此逆焰猖狂,若
偵知夷釁未解,勢必重利啖夷,乘機勾結?!缃裰嫞┯胸綖榘矒嵋娜?,堅其和議,俯如所請,……
乘勢勸其助順剿賊,于南北軍務,或可稍挽危機?!边@反映出當時部分清朝官員()
A.國家主權意識淡薄B.意識到向西方學習的必要性
C.頑固堅守華夷之辨D.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代理人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860年(中國)。由題干中的信息“安撫夷人,堅其和議,俯如所請”可知,當時清朝部分官員面
對西方列強的侵華行徑主張妥協(xié)退讓,其民族意識和國家主權觀念淡薄,A項正確;題干中未提及“向西方
學習”和頑固堅守華夷之辨,排除B、C兩項;由材料無法推斷出當時清朝部分官員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代
理人,排除D項。故選A項。
13.(2024?廣東?三模)下表是洋布(機器織出的布,又稱機布)排擠土布的過程(1840—1894)
年份184018601894
全國棉布應有供給量(萬匹)60005.962459.568624.6
其中:洋(機)布(萬匹)27.31988.49708.8
比重(%)0.463.1814.15
全國土布應有產量(萬匹)59732.760471.058915.8
全國土布中:自給布(萬匹)28215.028780.929879.9
商品布(萬匹)31517.731690.129035.9
該表反映了()
A.列強重視資本輸出B.外國商品優(yōu)勢凸顯
C.傳統(tǒng)經濟根深蒂固D.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近代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從1840年到1894年,洋布在我國布匹消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長
幅度并不大,土布依然占有較高的比重,說明洋布遭到土布的頑強阻擊,是傳統(tǒng)經濟根深蒂固的表現,C項
正確;表格信息反映的是我國傳統(tǒng)經濟根深蒂固,并不能體現列強對資本輸出的重視和外國商品優(yōu)勢凸顯,
排除AB項;我國傳統(tǒng)經濟根深蒂固并不能說明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且民族工業(yè)初步發(fā)展是在甲午戰(zhàn)后,排
除D項。故選C項。
14.(2024?江西宜春?三模)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設置“觀審”權,規(guī)定原告國官“可赴承審官員處
觀審”“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關系英人命盜案由英國大臣派員前往該處觀審”?!坝^審”權的設置
()
A.表明中國朝貢貿易體制的崩潰B.是基于國際法的平等互惠原則
C.加深中國司法主權半殖民地化D.體現了清政府具有開放的意識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
可知準確時空是:1876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觀審制度原本是雙方間相互的權利,凡是華
人被告洋人原告的案件,外國官員可以到中國官府進行觀審,中國官員也可以到外國人的審判處觀市,但
是它卻被外國人極力利用甚至濫用,影響審判,而中國官員反而極度漠視甚至放棄觀審權,那這個制度相
當于凡是涉及外國人的案件,都要經過外國的干涉,這表明中國的司法主權被踐踏,加深了中國司法主權
半殖民地化,C項正確;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加劇,促使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發(fā)生變化,周邊的藩屬國
脫離中國成為列強的殖民地,甲午戰(zhàn)爭后這一體系徹底瓦解,排除A項;西方列強憑借自身的實力,把原
本是雙方間相互權利的觀察權,變?yōu)榱袕姼缮嬷袊鴥日氖侄?,違背了平等互惠原則,排除B項;觀市權
的設置是迫于西方列強的壓力,清政府被迫接受的條件,排除D項。故選C項。
15.(2024?廣東?二模)1860年,面對內外交困的時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為議撫”,權臣桂良主張
將原本用于籌備海防的費用“移而為撫局賠償之用”。方針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區(qū)勤王的“御夷”之兵紛
紛被要求原地不動或折回“剿逆”防地。據此可知()
A.洋務派主張遭頑固派抵制B.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大壓力
C.中國面臨列強瓜分的狂潮D.民間輿論左右政府的決策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I860年(中國)。據材料“原本北上京津地區(qū)勤王的‘御夷’之兵紛紛被要求原地不動或折回‘剿
逆’防地”和所學可知,“夷”指西方列強,“逆”指農民起義軍,清政府積極準備對外國列強妥協(xié),對內
全力圍剿太平天國運動,B項正確;據材料“面對內外交困的時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為議撫’”可知,
清政府的洋務派和頑固派都共同主張對外妥協(xié),未涉及雙方之間的分歧,排除A項;19世紀末中國面臨列
強瓜分的狂潮,時間不符,排除C項;“民間輿論左右政府的決策”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B項。
16.(2024?安徽黃山?二模)1861年英國商船從溫州運載食鹽至上海,1862年英國“珍珠號”商船又從
泉州運載食鹽到福州。對此清政府令溫州、泉州等地“無論華洋商人販運,均將船貨扣留,一并入官”,同
時照會英國駐華公使要求查辦相關人員和船只。清政府的舉措()
A.源于英國違背了已有條約體系B.意在扼殺太平天國運動
C.符合開辦民用企業(yè)的利益需求D.扭轉了貿易逆差的現狀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
國)。據材料“1862年英國‘珍珠號’商船又從泉州運載食鹽到福州”“無論華洋商人販運,均將船貨扣留,
一并入官”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雖然福州已經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但泉州并沒有開放,英國商船到
泉州貿易違背了已有的條約體系,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英國商船的貿易,與扼殺太平天國沒有直接關系,
排除B項;此時期清政府尚未開辦民用企業(yè),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對一艘商船的扣押,不能整體反映貿
易的情況,不能體現扭轉了貿易逆差,排除D項。故選A項。
17.(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1861年初,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務;1861年后,英、法、
俄、美相繼派遣公使常駐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團往歐洲各國游歷;1867年派外交使團出訪歐美各國;
1875年派郭嵩素為駐英國公使。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
A.已淪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B.履行了《南京條約》的規(guī)定
C.逐漸融入近代國際外交體系D.學習西方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務”及所學知識可知,總理衙門
的設立推動了外交近代化,據材料“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繼派遣公使常駐北京;1866年,清政府
派使團往歐洲各國游歷;1867年派外交使團出訪歐美各國;1875年派郭嵩素為駐英國公使”及所學知識可
知,外國派遣公使到北京,清政府也派遣駐外國大使,反映了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材料整體反映了清政
府逐漸融入了近代國際外交體系,C項正確;《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
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排除A項;《南京條約》并沒有規(guī)定允許列強公使進駐北京,這是《天津條約》的內
容,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外交制度,并非政治體制,排除D項。故選C項。
18.(2024?廣東?二模)19世紀60至80年代,武漢成為“世界茶葉港”通過便捷的水路運輸,漢
口直通長江流域幾個重要紅茶產區(qū)、包括兩湖茶區(qū),以祁門為中心的皖南茶區(qū),以寧鄉(xiāng)為中心的江西北部
茶區(qū)這一現象()
A.緣于長江沿岸通商口岸的開放B.延續(xù)了封建自然經濟的瓦解
C.說明列強的侵略意圖已經實現D.體現出對外貿易的逆差地位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材料表明,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武漢成為“世界茶葉港”,
這是由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根據不平等條約的相關規(guī)定,長江沿岸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逐漸對外開放,促進
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A項正確;由材料“武漢成為‘世界茶葉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通商
口岸的開放,茶葉進一步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茶葉的商品化程度加強,推動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延續(xù)
了”的表述不夠規(guī)范,排除B項;此時,列強的侵略意圖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因為受到封建自然經濟
的抵制,這一侵略意圖尚未完全實現,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此時的中國進出口的數值,無法得出“國在
對外貿易中處于逆差地位”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
19.(2024?湖南?二模)徐繼畬曾著《瀛寰志略》,動筆時本打算先羅列各大洲地圖,再列舉具體的國家
地圖,但好友提醒他應把中國的版圖單獨放在卷首并與他國區(qū)分開來,并以徐光啟“負謗至今”的故事告
誡他,最終徐繼畬采納建議并在書中特意加上“此書專詳域外”,表明沒有任何中外對比的意思。對此解讀
合理的是()
A.傳統(tǒng)華夷觀念根深蒂固B.中國的地圖測繪技術較發(fā)達
C.士大夫的眼界沒有變化D.向西方學習的思想開始萌發(fā)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將“中國的版圖單獨放在卷首并與他國區(qū)分開來”并加注“此書專詳域外”,意
在將中國的重要性置于各大洲之上,這說明傳統(tǒng)的華夷思想影響了《瀛寰志略》的體例,A項正確;近代以
來中國的自然科學水平落后于世界,排除B項;從徐光啟至徐繼畬,士大夫的眼界在不斷開闊,排除C項;
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在徐繼畬之前就己經出現,排除D項。故選A項。
20.(2024?江西?二模)林則徐的禁煙助手梁廷樹指出:“西方的火炮是在借鑒了中國的地雷、飛炮基礎
上改進成型的;西方的堅船利炮制作技術亦于鄭和下西洋之時傳授的"?!逗鴪D志》刊行之初,大多數士
紳只是為書中展現的萬國風土人情所折服,卻對該書核心觀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漠然而視。這些現象
折射出()
A.西方的風土文化研究比技術更有價值B.“中體西用”的思想觀念影響深遠
C.傳統(tǒng)文化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淵源D.封建傳統(tǒng)積習太深難以迅速轉向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近代中國。根據材料“西方的火炮是在借鑒了中國的地雷”“大多數只是為書中展現的萬國風土人情所折服,
卻對該書核心觀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漠然而視”和所學可知,在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
大多數人卻對“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漠然而視,這說明人們仍懷有“驕傲自大、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封建
傳統(tǒng)積習太深,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西方的風土文化研究比技術更有價值的說法,排除A項;“中體西用”
是洋務派思想,材料所述為地主階級抵抗派,且“中體西用”在材料中也并未體現,排除B項;近代思想
解放潮流興起的根源在于民族危機加深,排除C項。故選D項。
21.(2024?河北保定?三模)據統(tǒng)計,蘇北的沐陽縣在晚清時期共建有大小不等的坪寨(寨堡)148個,
其中咸同兩朝修筑的數量最多,占總數的76%以上,其中又以咸豐十年(I860年)到同治二年(1863年)
的四年為最集中,共建89處,占總數的60%。這從側面反映出該時期()
A.政府權力結構的變動B.自然經濟的迅速解體
C.列強軍事侵略的深入D.社會秩序的劇烈動蕩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晚清時期(中國)。從時間看,晚清咸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捻軍農民運動高漲,清政府號召地方
鄉(xiāng)紳興辦團練,坪寨即是該時期民眾抵御農民運動的防御性設施,反映了社會的動蕩,D項正確;玨寨為基
層的防御組織,并非政府權力結構變動,排除A項;此現象與自然經濟解體無關,排除B項;材料時間集
中于1860-1863年,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列強的軍事侵略并沒有深入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
22.(2024?湖南?三模)下表為清咸豐同治時期(1851?1874年)主要財政收入趨勢表。其中“厘金”一
項是清政府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在國內交通要道設立關卡,依商品數量或價值加征約1%的稅。據此可知()
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財政發(fā)展呈近代化趨勢
C.政府財政危機有所緩解D.民族工業(yè)獲得較大發(fā)展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851至1874年的中
國。根據材料“清咸豐同治時期(1851?1874年)主要財政收入趨勢表”可知,1851年時清政府的財政收
入以田賦為主,1873年時關稅和厘金數額超過田賦,反映清朝舊有的以田賦稅收為主體的農業(yè)型財政稅收
結構,向以關稅和厘金為代表的商業(yè)型稅收結構轉變,體現了財政逐步走向近代化,B項正確;田賦的數額
無法體現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清政府的財政收入趨勢,無法得知財政支出情況,
不能體現財政危機緩解,排除C項;除了國內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外,還有對外貿易發(fā)展,僅強調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是片面的,且民族工業(yè)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3.(2024?江西南昌?三模)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太平天國運動失??;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構成這段文字的是
()
A.歷史結論和歷史解釋B.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
C.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D.歷史敘述和歷史觀點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864年的中國。根據
材料可知,“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太平天國運動失??;太平天國運動雖然
失敗”敘述了太平天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的歷史事實;“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
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狈从沉颂教靽\動對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影響,屬于歷史
觀點的描述,D項正確;歷史結論是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基礎上形成的結論;歷史解釋是指以
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與方法;歷史觀點是觀察(分析)歷史事
件或歷史人物所采取的“態(tài)度”、持有的“看法”,具有鮮明的主觀性,排除ABC項。故選D項。
24.(2024?云南昆明?三模)1863年,清政府因教案與法國交涉,請求美國公使蒲安臣推薦一部權威的國
際法著作,蒲安臣即推薦惠頓的《萬國公法》,并安排美國傳教士丁建良與文祥等4位總理衙門大臣商議翻
譯。次年,經總理衙門批準,由北京崇實印書館印行300部,頒發(fā)各省督撫備用。這表明()
A.中國近代外交制度開始確立B.封疆大吏的主權意識逐漸增強
C.向西方學習深入到制度層面D.清政府關注國際交往規(guī)范理念
【答案】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總理衙門刊印國際法權威著作《萬國公法》給各省督撫備用,這
是為了方便處理中外交涉事務,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現,說明清政府關注國際交往規(guī)范理念,D項
正確;中國外交制度開始建立,開始說法錯誤,排除A項;在19世紀60年代,清朝許多官員不具備主權
意識,封疆大吏不一定具有主權意識,排除B項;向西方學習深入到制度層面是戊戌變法,排除C項。故
選D項。
25.(2024?湖北黃岡?三模)19世紀60、70年代,總理衙門”分別辦理在案”的國際活動如下表,上述
材料說明當時()
時間名稱清政府的應對
法國巴黎博總理衙門“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總稅務司轉飭各商
1867年
覽會遵照”,政府并未派員
奧地利維也
1873年清政府指示海關派員負責從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購商品前往參展
納博覽會
美國費城世清政府指示粵海關稅務司赫政等人“就便派為在美國公會處所照料
1876年
博會一切”,并“將如許陳設之件送與議會作為施濟之用”。
A.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B.清政府不斷調適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C.清廷通過世博會拓寬中外貿易渠道D.外交活動有助于提升中國國家形象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近代中國。材料“行知三口及上海各通商大臣,并札行總稅務司轉飭各商遵照”“清政府指示海關派員負責
從各通商口岸收集采購商品前往參展”“就便派為在美國公會處所照料一切”體現的是伴隨著中國同國際社
會交往的加深,清政府也在不斷調整同國際社會的關系,B項正確;材料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無關,排除
A項;材料僅體現的是同國際社會關系的調整,非通過世博會拓寬中外貿易渠道,排除C項;海關行為不屬
于外交活動,排除D項。故選B項。
26.(2024?山東德州?三模)19世紀中期起,英國等西方經濟學著作不斷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并大量
刊印發(fā)行,如《富國策》《富國養(yǎng)民策》《富國須知》《富強新書》《富國真理》《富民策》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機售賣租賃合同范本
- 個人領養(yǎng)寵物合同范例
- 公建房屋維修合同范本
- 寫退貨合同范本
- 2人合伙人協(xié)議合同范例
- 農村水井租賃合同范例
- 農村住宅買賣租賃合同范本
- 仿古面磚采購合同范本
- 農村水產養(yǎng)殖租賃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奶牛合作合同范例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交通法規(guī)教育課件
- 產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
- 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寒假檢測(開學考試)物理 含解析
-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課件
- 水利工程設計變更表格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03fusionsphere虛擬化場景概要設計模板hld
- 火災接警處置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