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遺傳變異與進化(練習)_第1頁
13.遺傳變異與進化(練習)_第2頁
13.遺傳變異與進化(練習)_第3頁
13.遺傳變異與進化(練習)_第4頁
13.遺傳變異與進化(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中考科學一輪復習遺傳、變異與進化生物的遺傳、變異與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一、選擇題1.(2023·山東威?!ぶ锌颊骖})取兩個蒜頭,用清水培養(yǎng)。甲放在陽光下,乙放在遮光處。一段時間后,甲長成了綠色的蒜苗,乙長成了黃白色的蒜黃。下列說法中,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B.生物的性狀受環(huán)境影響C.環(huán)境可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D.蒜苗和蒜黃不是同種生物【答案】B【解析】取兩個蒜頭,用清水培養(yǎng)。甲放在陽光下,乙放在遮光處。一段時間后,甲長成了綠色的蒜苗,乙長成了黃白色的蒜黃。說明了光影響了葉綠體的形成,因此,進一步說明了生物的性狀受環(huán)境的影響,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2.(2023·貴州中考真題)達爾文發(fā)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島上的地雀,經漫長的進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部分地雀喙的特征與其食性關系如圖所示。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雀喙的特征與其食性相適應B.地雀間喙特征的差異屬于變異C.不同特征喙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不同地雀的基因組成都相同【答案】D【解析】A.不同的地雀喙有利于吃不同的食物,地雀喙的特征與其食性相適應,A正確。B.變異:是指親子代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遺傳是指生物親子間的相似性。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地雀間喙特征的差異屬于變異,B正確。C.達爾文發(fā)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島上的地雀,經漫長的進化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特征,不同特征喙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D.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的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不同地雀的基因組成不相同,D錯誤。故選D。3.(2023·四川內江中考真題)原始生命誕生以來,經過漫長時間的不斷進化,繁衍,才形成今天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有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敘述錯誤的是(

)A.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B.米勒實驗模擬了原始地球條件,證明了無機物能形成原始生命C.自然選擇是指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D.自然選擇使生物的有利變異定向積累,可產生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新類型【答案】B【解析】A.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A正確。B.米勒的模擬實驗可以證明在原始地球大氣中,無機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機小分子,B錯誤。C.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C正確。D.達爾文認為,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過一代一代的自然選擇,生物的有利變異被定向積累,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新類型,D正確。故選B。4.(2023·湖北中考真題)如圖是與人類遺傳有關的結構或物質關系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圖表示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由③蛋白質和④DNA組成B.圖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C.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般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形態(tài)一定相同D.從含性染色體的類型看,精子有兩種類型,卵細胞只有一種【答案】C【解析】A.該圖表示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由③蛋白質和④DNA組成,A正確。B.⑤是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B正確。C.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般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形態(tài)不一定相同如男性的性染色體,C錯誤。D.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分開,形成的精子有兩種類型,一種是22條+X的精子,一種是22條+Y的精子,在形成卵細胞時,XX分開到兩個卵細胞中,形成的卵細胞中只含有一條X染色體,故只有一種類型的卵細胞,D正確。故選C。5.(2022·廣西桂林·中考真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遺傳和變異現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分別敘述的是(

)A.前者是遺傳現象,后者是變異現象B.都是變異現象C.都是遺傳現象D.前者是變異現象,后者是遺傳現象【答案】A【解析】“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體現了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相同的性狀,因此體現了生物的遺傳現象;“一母生九仔,九子各不同”這句話體現了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性,說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A正確,BCD錯誤。故選A。6.(2022·寧夏中考真題)下圖是與遺傳有關的概念簡圖,甲、乙、丙分別代表的是(

)A.染色體基因性狀 B.性狀染色體基因 C.染色體性狀基因 D.基因染色體性狀【答案】A【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染色體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染色體包括DNA和蛋白質,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與遺傳相關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因此圖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染色體、基因、性狀。故選A。7.(2021·西藏中考真題)如圖是與生物遺傳相關的概念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②③依次是染色體、基因、DNAB.生物性狀都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特征C.在生物的細胞中,①②③都是成對存在的D.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答案】D【解析】A.結合分析可知,圖中①②③依次是染色體、DNA、基因,A錯誤。B.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性狀。有的是形態(tài)結構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為方式(如嬰兒一出生就會吮吸、慣用右手等行為)等??梢姡誀罹褪巧矬w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特征的統(tǒng)稱,性狀不一定能肉眼觀察到,B錯誤。C.在生物的體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兩兩分開,變成了成單存在,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開,C錯誤。D.通常,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D正確。故選D。8.(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如圖為染色體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的所有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全部為23對B.DNA是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有兩個DNA分子C.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每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D.人的性別決定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與基因無關【答案】C【解析】A.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的數量為23對,有的體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沒有染色體,如紅細胞,生殖細胞中23條,A錯誤。B.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B錯誤。C.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兩種物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C正確。D.人的性別決定是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的,D錯誤。故選C。9.(2022·遼寧朝陽·中考真題)關于染色體、DNA、基因、性狀之間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的對數和性狀的數目相等B.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它們都是遺傳物質C.每個DNA分子上只有一個基因D.很多性狀表現是由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案】D【解析】A.生物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染色體的對數和性狀的數目不可能相等,錯誤。B.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DNA是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錯誤。C.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DNA上有多個基因,錯誤。D.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狀是否表現,還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物質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正確。故選D。10.(2021·四川宜賓·中考真題)下列有關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保留的變異永遠都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B.在原始大氣中存在著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C.在地質年代較晚的地層中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細菌抗藥性形成原因是用藥后細菌產生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答案】C【解析】A.生物中普遍存在變異現象,變異是不定向的。由于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是不斷變化的,適應當時環(huán)境的變異未必適應將來變化了的環(huán)境,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才能生存和發(fā)展,A錯誤。B.原始大氣包括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氧氣,B錯誤。C.研究發(fā)現,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較淺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比較相似,埋藏于較深地層中的化石與現代生物結構差別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低等。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地質年代較晚近的地層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正確。D.細菌首先存在抗藥性的變異,使用抗生素后,是抗生素對細菌的抗藥性進行了選擇,而不是細菌產生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D錯誤。故選C。11.(2022·遼寧鐵嶺中考真題)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三代以內的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結婚的原因是()A.后代都會得遺傳病 B.后代都會得艾滋病C.后代長相都不好看 D.后代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增加【答案】D【解析】近親帶有相同隱性遺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較大,近親結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隱性遺傳病的可能性較大。如近親結婚時所生的子女中,單基因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比非近親結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產的機率比一般群體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許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顯著。因此禁止近親結婚的目的是降低遺傳病發(fā)病率。故選D。12.(2022·遼寧葫蘆島·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屬于可遺傳變異的是()A.肥沃土壤中獲得大粒花生B.野外工作者膚色較黑C.一對雙眼皮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孩子D.無光條件下長出的蒜苗是黃白色【答案】C【解析】ABD.肥沃土壤中獲得大?;ㄉ⒁巴夤ぷ髡吣w色較黑、無光條件下長出的蒜苗是黃白色都是都是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是不可遺傳的變異,ABD不符合題意。C.一對雙眼皮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孩子,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是可遺傳的變異,C符合題意。故選C。13.(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題)關于生物變異與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對于個體而言,變異一定是有利的B.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變異的存在使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成為可能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進化作出了科學的解釋【答案】A【解析】A.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如玉米的白化苗,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使玉米生長緩慢甚至死亡,這種變異對玉米的生長是不利的。因此生物產生的變異,有的對自身有利,有的對自身不利,A錯誤。B.結合分析可知,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正確。C.遺傳和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選擇的基礎,是生物進化的內因,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生物進化的外因。所以,變異的存在使生物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成為可能,C正確。D.達爾文認為,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環(huán)境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進化作出了科學的解釋,D正確。故選A。14.(2023·山東日照·中考真題)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氣中的葉片呈扁平狀,浸在水中的葉片呈絲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不同葉片的基因組成不同B.兩種不同的葉形是一對相對性狀C.水毛茛葉的形態(tài)與基因無關D.葉形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D【解析】AB.同一植株的不同體細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組成,即扁平狀葉和絲狀葉的基因型相同,但兩者的表現型不同,故屬于相對性狀,這也說明表現型是基因和外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AB錯誤。C.浸在水中的葉呈絲狀,能減輕水流的沖擊,裸露在空氣中的葉呈扁平狀,能有效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水毛茛葉的形態(tài)體現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葉的形態(tài)與基因有關,也受環(huán)境影響,C錯誤。D.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xù)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所以同一株水毛茛葉形態(tài)的差異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故選D。15.(2022·四川涼山·中考真題)如圖所示,與遺傳有關的結構示意圖敘述正確的是A.③DNA分子呈雙螺旋結構,是主要的遺傳物質B.②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③DNA分子成單存在C.正常人體的所有細胞中,②染色體的數量都為23對D.④基因的數目和③DNA分子的數目相等【答案】A【解析】A.結合題圖可知,DNA呈雙螺旋結構,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正確。B.通常,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故②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③DNA分子也成對存在,B錯誤。C.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比體細胞中的少一半,為23條,C錯誤。D.通常,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故④基因的數目要比③DNA分子的數目多,D錯誤。故選A。16.(2022·湖南邵陽·中考真題)下圖是有關遺傳知識概念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細胞質,③是遺傳信息B.生物性狀由②控制,同時還受環(huán)境影響C.人體所有細胞中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D.一個細胞中DNA的數量多于基因的數量【答案】B【解析】A.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因此,DNA主要存在于①染色體,基因分別控制不同的性狀,故③是基因,錯誤。B.生物的性狀不僅由②基因控制,還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正確。C.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分別進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故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錯誤。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基因的數量多余DNA的數量,錯誤。故選B。17.(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題)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比較法是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常用的方法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過程最有力的證據C.哺乳類和鳥類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而來D.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都是定向的【答案】D【解析】A.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對各個事物特征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本質,比較法是研究生物進化常用的基本方法,A正確。B.比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存在的情況,是運用古生物學上的證據對生物進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證據,B正確。C.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為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原始鳥類、哺乳類,所以哺乳類和鳥類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而來,C正確。D.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D錯誤。故選D。18.(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炎熱的夏季,睡覺時嗡嗡亂飛的蚊子令人討厭,很多驅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時間后,效果越來越差。對此現象解釋正確的是()A.蚊子接觸蚊香后,慢慢產生了抗藥性B.因為燃燒的蚊香數量太少,蚊子沒被殺死而產生抗藥性C.蚊子存在抗藥性變異,蚊香對這種變異起到了選擇作用D.蚊子為了適應這種環(huán)境變化,產生了抗藥性變異【答案】C【解析】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蚊子的抗藥性存在著差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蚊香時,把抗藥性弱的蚊子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蚊子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蚊子,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蚊香時,又把抗藥性弱的蚊子殺死,抗藥性強的蚊子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蚊子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在使用同樣的蚊香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蚊作用,導致蚊香的滅蚊的效果越來越差,ABD錯誤,C正確。故選C。19.(2023·北京·中考真題)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蝦為食。它全身覆蓋的葉狀附肢并非用來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下圖中①~④代表的生物與其存在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下列關于葉海龍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 B.葉狀附肢有利于隱藏自身C.其形態(tài)結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圖中與其親緣關系最遠的是④【答案】D【解析】A.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為食物和能量來源的生物,主要指動物。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蝦為食,屬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A正確。B.葉海龍全身覆蓋的葉狀附肢并非用來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可見,葉狀附肢有利于隱藏自身,B正確。C.那些具有有利變異(即具有更好的偽裝能力)的葉海龍個體,能夠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更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生存下來。而那些形態(tài)結構不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則容易被捕食者發(fā)現或無法有效捕食,從而被淘汰。因此,葉海龍的形態(tài)結構是經過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D.結合題圖可知,圖中與其親緣關系最遠的是①或②,不是④,D錯誤。故選D。20.(2023·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下列有關生命起源及實驗探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是原始海洋B.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C.米勒實驗中火花放電模擬了閃電D.米勒實驗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夠形成生命【答案】D【解析】A.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A正確。B.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氨、氫、甲烷、水蒸氣等,沒有氧氣,B正確。C.米勒通過兩個電極放電產生電火花,模擬原始天空的閃電,以激發(fā)密封裝置中的不同氣體發(fā)生化學反應,C正確。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設計了一個實驗裝置,將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氣體泵入一個密閉的裝置內,通過火花放電,合成了氨基酸,即得出的結論是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D錯誤。故選D。21.(2023·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脊椎動物各類群的進化關系如圖,圖中①和②分別是(

A.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B.節(jié)肢動物和哺乳動物C.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D.哺乳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答案】C【解析】根據生物進化樹可知,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中①和②分別是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C符合題意。故選C。22.(2023·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達爾文曾發(fā)現一種蘭花長著細長的花距,其底部儲存著花蜜,他推測這種花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這樣的昆蟲,它們生有同樣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從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約50年后,研究人員果然發(fā)現了這樣的蛾類昆蟲。下列對蛾類昆蟲及蘭花的描述錯誤的是(

A.蛾類昆蟲的發(fā)育方式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B.蛾類昆蟲細長的口器與其功能相適應C.此種蘭花的傳粉方式一定是自花傳粉D.蛾類昆蟲和蘭花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答案】C【解析】A.蛾類、蝶類的發(fā)育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發(fā)育過程為:受精卵→幼蟲顫迅→蛹→成蟲,其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A正確。B.由題干“達爾文曾發(fā)現一種蘭花長著細長的花距,其底部儲存著花蜜,他推測這種花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這樣的昆蟲,它們生有同樣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從花距中吸到花蜜”,可知,蛾類昆蟲細長的口器與其功能相適應,B正確。C.由題干“蘭花長著細長的花距,其底部儲存著花蜜”,可知,此花屬于蟲媒花,C錯誤。D.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的蛾類昆蟲更有利吸食細長的花距的花蜜,細長的花距選擇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的蛾類昆蟲進行傳粉,因此,蛾類昆蟲和蘭花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D正確。故選C。23.(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有關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科學家推測,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C.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D.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由體型小到體型大【答案】D【解析】A.科學家推測: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原始海洋中,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A正確。B.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B正確。C.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或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不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被淘汰,這就是適者生存,C正確。D.結合分析可知,生物的進化經歷了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進化歷程,D錯誤。故選D。24.(2021·江西贛州·中考真題)某大豆品種的4號染色體上存在著一種抗蟲基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4號染色體上只有這一個基因 B.4號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C.抗蟲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 D.4號染色體位于大豆細胞的細胞核內【答案】A【解析】A.通常,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許多個基因,A錯誤。B.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B正確。C.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所以,抗蟲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C正確。D.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梢姡?號染色體位于大豆細胞的細胞核內,D正確。故選A。25.(2023·四川涼山·中考真題)下列植物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正確排列順序是()①海帶

②葫蘆蘚

③滿江紅

④蘇鐵

⑤向日葵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③④⑤②① D.④⑤③②①【答案】A【解析】①海帶屬于藻類植物,②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③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④蘇鐵屬于裸子植物,⑤向日葵屬于被子植物,因此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海帶→葫蘆蘚→滿江紅→蘇鐵→向日葵。故選A。26.(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生物進化的間接證據C.達爾文以自然選擇學說理論解釋了進化的原因D.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答案】B【解析】A.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A正確。B.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B錯誤。C.結合分析可知,達爾文以自然選擇學說理論解釋了進化的原因,C正確。D.生物的遺傳變異(屬于內因)和環(huán)境因素(屬于外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D正確。故選B。27.(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農民施用農藥Ⅰ來防治害蟲,害蟲數量銳減,然后又逐漸增加。一段時間后,農民又施用農藥Ⅱ,害蟲數量發(fā)生了同樣的變化(見如圖)。運用自然選擇學說進行分析,錯誤的是()A.ab段下降的原因是農藥對害蟲進行了定向選擇B.b點不為零的原因是少數抗藥性強的個體存活下來C.bc段迅速上升體現了害蟲有過度繁殖的傾向D.de段上升是因為農藥Ⅱ使害蟲產生了更強的抗藥性變異【答案】D【解析】A.殺蟲劑Ⅰ、Ⅱ都對害蟲起到了定向選擇作用,ab段下降的原因是農藥對害蟲進行了定向選擇,正確。B.曲線下降不會達到零值,是因為害蟲有抗藥性強的個體,正確。C.曲線回升是通過抗藥性強的害蟲不斷繁殖實現的,正確。D.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個體差異,殺蟲劑l、Ⅱ不能使害蟲發(fā)生抗藥性強弱的變異,錯誤。故選D。28.(2022·山東中考真題)下列為某同學繪制的長頸鹿進化簡圖(如圖)及相關闡述,你不認同的是()A.①表示長頸鹿祖先的頸和前肢在長度上存在差異B.②表示通過生存斗爭,長頸鹿有利變異保存下來,不利變異被淘汰C.長頸鹿選擇了有利變異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D.③表示有利變異經過逐代積累和加強,進化成現代的長頸鹿【答案】C【解析】A.①表示長頸鹿祖先的頸和前肢在長度上存在差異,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A正確。B.②表示通過生存斗爭,長頸鹿有利變異保存下來,不利變異被淘汰,B正確。C.變異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下,有利變異通過逐代積累而成為顯著的適應性特征,C錯誤。D.③表示有利變異經過逐代積累和加強,進化成現代的長頸鹿,D正確。故選C。29.(2022·山東德州·中考真題)下列敘述中,符合達爾文生物進化觀點的是A.食蚊獸的舌細長,是長期舔食白蟻的結果B.濫用抗生素會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C.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經過自然選擇后會成為新物種D.枯葉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干枯的樹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D【解析】A.食蚊獸的舌細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長期舔食白蟻的結果,A錯誤。B.濫用抗生素是出現“超級細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剛被使用的時候,能夠殺死大多數類型的細菌,這是不適者被淘汰;但少數細菌由于變異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殺死而生存下來(這是適者生存),并將這些特性遺傳給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經過抗生素的長期選擇,使得有些細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響了,就出現了所謂的“超級細菌”,B錯誤。C.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經過自然選擇后能夠生存下來,但不一定進化成為新物種,C錯誤。D.按照達爾文的解釋,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tài)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形成的??萑~蝶,它停息在樹枝上,像一片枯樹葉??萑~蝶的祖先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像枯葉,有的不太像枯葉。像枯葉的個體,不易被天敵發(fā)現,不太像枯葉的個體,常被天敵吃掉。這樣,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繁殖、變異,定向性更明顯,枯葉蝶更像枯葉了,D正確。故選D。30.(2021·山東日照·中考真題)蘭花螳螂從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蘭花,既有利于逃避敵害又可躲在花叢捕捉食物。下列關于蘭花螳螂進化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蘭花螳螂的體色和體態(tài)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天敵對蘭花螳螂的變異起到了選擇的作用C.蘭花螳螂也會產生不利于應對天敵的變異D.為了應對敵害,蘭花螳螂產生了體態(tài)隨環(huán)境變化的定向變異【答案】D【解析】A.蘭花螳螂從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蘭花,既有利于逃避敵害又可躲在花叢捕捉食物。蘭花螳螂的體色和體態(tài)是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保護性適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B.蘭花螳螂在外形上看就是一朵蘭花,不易被敵害發(fā)現,因此天敵對螳螂的變異起到了選擇的作用,B正確。C.變異是不定向的,既有適應環(huán)境的,也有不適應環(huán)境的。因此,蘭花螳螂也會產生不利于應對天敵的變異,C正確。D.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且變異不是生物的自主選擇,因此蘭花螳螂不能“為了應對敵害,而產生體態(tài)隨環(huán)境變化的定向變異”,D錯誤。故選D。31.(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題)1890年至1960年,英國某地區(qū)由于工業(yè)發(fā)展,排放大量黑煙,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統(tǒng)計了這段時間樺尺蛾的數量變化情況,如下表。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年份種類1890年1900年1910年1920年1930年1940年1950年1960年深色樺尺蛾65706958130222323440淺色樺尺蛾45146244545030321212870A.1920~1960年,淺色樺尺蛾的數量逐漸減少,深色的逐漸增加B.淺色和深色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C.由于環(huán)境污染,淺色的樺尺蛾在生長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深色D.1920年前,淺色樺尺蛾能夠更好的生存【答案】C【解析】A.據表中數據可見:1920~1960年,樺尺蛾的數量呈現出淺色的逐漸減少,深色的逐漸增加,A正確。B.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樺尺蛾淺色和深色的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可以遺傳給后代,B正確。C.環(huán)境改變后,淺色的樺尺蠖體色與環(huán)境差異較大,容易被天敵發(fā)現,被捕食。深色樺尺蠖,具有保護色,能適應環(huán)境,并把自己的基因型遺傳給后代,故深色的樺尺蠖比例不斷的增加,C錯誤。D.據表中數據可見:1920年前,環(huán)境沒有變化前,淺色樺尺蛾占的比例更多,能夠更好的生存,D正確。故選C。32.(2023·湖北黃石·中考真題)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每個DNA分子上只有一個基因 B.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3條C.男性的Y染色體一定來自于父親 D.女性的X染色體只能來自于母親【答案】C【解析】A.通常,每一條染色體上具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A錯誤。B.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3對,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即23條,B錯誤。CD.人體的性別遺傳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男性的Y染色體一定來自于父親,女性的X染色體一條來自于母親,一條來自于父親,C正確,D錯誤。故選C。33.(2023·吉林長春中考真題)下列關于人體細胞核中染色體、DNA與基因之間的關系,表示正確的是()A.

B.C.D.

【答案】A【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因此,染色體、基因、DNA三者之間的包含關系的表述中,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體>DNA>基因,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34.(2023·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和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和基因組成B.DNA全部位于細胞核中,外形很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C.人的卵細胞核中23條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D.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個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答案】C【解析】A.如果將正在分裂的細胞用堿性染料染色,再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fā)現細胞核中有許多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染色體。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A不符合題意。B.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是長長的鏈狀結構,外形很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B不符合題意。C.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所以人的卵細胞核中23條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C符合題意。D.親代在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基因要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生殖細胞中,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來自于精子和卵細胞,數目又恢復到親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所以子代體細胞核中的每一對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D不符合題意。故選C。3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