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1頁
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2頁
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3頁
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4頁
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橋西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無答案)2023—2024學(xué)年度第二學(xué)期期末學(xué)情診斷測試

八年級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6頁,總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請務(wù)必在答題紙上作答,寫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荚嚱Y(jié)束,只收答題紙。

3.答卷前,請在答題紙上將姓名、班級、考場、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清楚。

4.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

5.主觀題答案須用黑色字跡鋼筆、簽字筆書寫。

6.必須在答題紙上題號所對應(yīng)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的書寫,無效。

7.保持卷面清潔、完整。禁止對答題紙惡意折損,涂畫,否則不能過掃描機器。

第一部分(1~3題14分)

本學(xué)期,八年級開展以“古詩苑漫步"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下面三項任務(wù)。

1.本次朗誦大會的主題是“吟誦經(jīng)典,詩意飛揚”。請你根據(jù)“字體一致,和諧美觀"的原則,選擇恰當?shù)摹霸姟弊痔钊胄麄髡拱宓姆娇騼?nèi)。(填寫序號)()

A.B.C.D.

2.“山水詩"研究小組抄錄了兩則學(xué)習(xí)材料。閱讀后,完成各題。

材料一: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發(fā)展過程。據(jù)史料記載,漢代以前,很少有詩人以山川風(fēng)物為創(chuàng)作題材。漢末時期,曹操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钡那Ч琶?,這類好詩在那時仍是鳳毛麟角。直到魏晉時期,山水詩才成為詩壇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為題旨的詩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詩在詩壇上才紛至沓來,并迅速達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泰山在杜甫筆下的恢宏壯闊,讓人拍案叫絕;“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痹诶畎坠P下,讓人真切感受到黃河川流不息的氣勢。先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不斷追求,令后世詩人篤行不怠、奮楫爭先。

材料二:孔子說:“仁者樂山。"我們不難看出,儒家fùyǔ了山人文關(guān)懷。他們認為山的jìngmù、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為核心的。到了漢朝,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獨尊,詩人對山的推崇心理得以發(fā)揚光大。詩人對山的再認識就更深刻了,對他們的“祖籍"——山,產(chǎn)生了許多聯(lián)想,“山”也就成了許多詩人很多時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歸宿。

(1)給這段文字中的注音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加著重號的詞語注音。

①fùyǔ()②jìngmù()

③記載()④推崇()

(2)材料一中畫橫線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鳳毛麟角B.紛至沓來C.拍案叫絕D.川流不息

(3)同學(xué)們查閱字典,找到了“篤"字的主要義項:①厚,深厚;②淳厚,誠信;③堅定;④重,病重;⑤甚。據(jù)此判定材料一中加點詞“篤行不怠”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同學(xué)們計劃將下面六首詩歌,依據(jù)他們的情感共同點編錄一部詩集。下列詩篇其中不適合編輯在一起的一首詩是①___________(填序號)。依據(jù)情感共同點為詩集命名,詩集名稱是②《___________》。③請為這部詩集寫一段前言,簡單介紹這部詩集的編輯過程和主要內(nèi)容。

A.杜甫《春望》B.王灣《次北固山下》C.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D.崔顥《黃鶴樓》E.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F.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第二部分(4~18題46分)

一、古詩文閱讀(23分)

(一)古詩文默寫(6分)

4.默寫

“①___________,弗食,___________。"(《雖有嘉肴》)經(jīng)典的古代詩文就像美味的羹湯,只有品嘗之后,才會覺得齒頰留香、回味悠長。兒時起,我們便在古代詩歌的美妙世界里輕歌曼舞,在詩情畫意中與文人墨客邂逅相遇。我們看見李白的壯志凌云——“大鵬一日隨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懂得杜甫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的濟世憂民;汲取王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積極向上的力量。今天,我們要吟誦這些歷久彌新的經(jīng)典詩歌,讓古人的情懷,鑄造我們的品性;讓飛揚的詩意,點亮我們的生活!

(二)(5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乙】

采桑女

彥謙①

春風(fēng)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②收新絲。

【注釋】①彥謙:唐末詩人。②二月: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tǒng)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到陰歷二月。

5.對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沒有直接議論抒情,而是將其蘊含在情節(jié)的敘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寫中。

B.《采桑女》首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蠶之細小,桑芽之嫩的特點。

C.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D.兩首詩都運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6.有同學(xué)認為【甲】詩中畫線句“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可以互換位置。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三)(12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

【乙】

甘戊①使于齊,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④;騏驥、騄駬⑤,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⑥;干將⑦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⑧,子亦不如戊矣。"

(劉向《說苑卷十七·雜言》)

【注釋】①甘戊:戰(zhàn)國秦武王時丞相。②船人:船夫。③謹愿敦厚:謹慎老實,誠懇厚道。④不施用兵:不能夠用他們帶兵打仗。施,使用。⑤騏驥、騄駬:四種駿馬名稱。⑥小貍:小野貓。⑦干將:古代利劍的名稱,這里泛指利劍。⑧千乘之君,萬乘之主:指小國、大國君主。

7.學(xué)習(xí)古文,可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詞義。請根據(jù)提示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方法解詞示例理解詞義

查字典解讀法“志”的義項:A.心意B.志向,志愿C.稱輕重;量長短D.記,記載《齊諧》者,志怪者也①“志"詞義_________

“間”的義項:A.縫隙,隔閡B.隔開、間隔C.挑撥使人不和D.有時E.除去多余的幼苗河水間耳②“間"詞義_________

課內(nèi)知識遷移法“曾不能損魁父之丘”譯文: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③“曾"的詞義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不能自渡,能王者之說乎?

(2)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9.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

10.【甲】文中“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句可以看出大鵬①___________特點,“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句可以看出大鵬②___________特點,【乙】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③___________。(前兩個空均用一個四字短語作答)

二、現(xiàn)代文閱讀。(18分)

(一)(共7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中國人從小就會背誦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歌。2016年11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政府委員會第11屆常委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jié)氣”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31個列入代表作名錄的項目。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guī)律所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古代天文學(xué)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根據(jù)一年內(nèi)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從西漢起直至今天,二十四節(jié)氣歷代沿用,一直是深受農(nóng)民重視的“農(nóng)業(yè)氣候歷”。它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違農(nóng)時,按節(jié)氣安排農(nóng)活,進行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等農(nóng)事活動。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對研究古代的氣象和物候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

我們可以把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按次序排列,分為四組。這四組就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共六個節(jié)氣,請看下列表格:

季節(jié)名稱節(jié)氣

春季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現(xiàn)在我們把每個季節(jié)的六個節(jié)氣再分為前后兩半,立刻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每個季節(jié)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領(lǐng),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個季節(jié)的后半段,又都是以這個季節(jié)的名稱引領(lǐng),分別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這是說春夏秋冬四季從四個“立”立起來,立起來就是開始嘛,也就是春天從“立春"開始了,夏天從“立夏”開始了。每個季節(jié)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兩個“分”字,兩個“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簡單的“分”,就是“一分為二"了,這就表明,在這里把一個季節(jié)“一分為兩半”了。那另外兩個“至"字呢?有人會很容易理解為“到頭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頭了?不要當作是這個季節(jié)到頭了,而是太陽向北或向南走到頭(北回歸線、南回歸線)了,要回頭走了。確切追究這個“至"字的本義的話,“至”是極的意思。夏至就是說太陽向北走到極點(北回歸線)了,要回頭了,但夏季并沒有完,而是剛剛到中點。冬至也是類似,太陽剛剛到極南點(南回歸線),開始轉(zhuǎn)向北了,冬季過了一半了。綜上所述,其實我們可以把上述這四個季節(jié)的八個節(jié)氣準確的稱之為四始四中,因為它們是界定一年中各個季節(jié)和不同時段的分水嶺。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讓人不解的現(xiàn)象,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嗎?我們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在廚房烙餅的時候會有這樣的體驗,不管餅鐺有多熱,餅放到里面都不會馬上成熟,烙餅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當太陽直射地球時,還并不是我們感覺最熱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的冷和熱雖然是依賴太陽的照射,但又與地面的接受過程有很大關(guān)系。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大暑出現(xiàn)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們說的八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骨架,那么其它的節(jié)氣呢?我們看立春和春分之間插入了“雨水"和“驚蟄”。這兩個名字描寫了春季上半季的氣象或生物的特征。要開始下雨了,藏在地下過冬的小生命聽見太陽的召喚要開始蘇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間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從“清明"兩個字便可以知道這是天氣晴朗溫暖陽光明媚的季節(jié)。從“谷雨”兩個字也可以知道這是莊稼需要雨水促長的季節(jié)。立夏與夏至之間插入“小滿"和“芒種”。小滿是小麥灌漿的時候,芒種是小麥收割和秋種的大忙季節(jié)。夏至與立秋之間插入“小暑"和“大暑”,這是最熱的一個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間插入“處暑"和“白露”,“處"含有隱退的意思,這是暑熱強弩之末和早晚開始見露珠的初秋季節(jié)了。秋分與立冬之間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見字自明了。立冬與冬至之間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與立春之間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氣象意義就更清楚,不必解釋了??傊痪湓?,八節(jié)之間插入的十六個節(jié)氣,是用來描述中國黃河流域的氣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區(qū)都可根據(jù)各地的氣象和物候特征模仿為這十六個節(jié)氣取適當?shù)拿Q,來顯示當?shù)匾荒曛袝r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guī)律,并指導(dǎo)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生產(chǎn)。

11.閱讀【材料一】,指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依據(jù)哪三個方面的原因?qū)⒅袊岸墓?jié)氣”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

12.【材料二】中關(guān)于“夏至"與“冬至”的說明,印證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話?

13.【材料二】的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二)(11分)

閱讀《登黃山記》,完成小題。

登黃山記

季羨林

①汽車終于來到了黃山大門外。

②一走進黃山大門,天都峰就像一團無限巨大的黑色云層,黑乎乎地像泰山壓頂一般對著我的頭頂壓了下來,好像就要倒在我的頭上。經(jīng)溫泉右轉(zhuǎn)進山,山勢一下子就陡了起來。我眼睛里看到的只是臺階,臺階,臺階。拾級而上一直爬到了一線天的門口。一線天真正是名副其實。在兩個峭壁中,只存一條縫隙,僅容人體,抬眼一看,只見高處露出一線光明,上面是藍藍的天。這一團光明就召喚著我們,奮勇前進。我們也就真的一個個精神抖擻,鼓足勇氣,爬了上去。

③過了一線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樓,這里是從溫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轉(zhuǎn)過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長著一棵松樹。這棵松樹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雙臂,其實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來游的人握手,擁抱。你若問它的高壽,那就很難說。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別高,看樣子它至多也不過幾十年至百年。然而據(jù)人說,它挺立在這里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里山高風(fēng)勁,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卻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蒼翠欲滴,枝頭籠煙,仿佛正當妙齡青春,真讓人拍手稱奇。我在這里祝它長壽!

④走過迎客松,山路便陡然下降,一直降到澗底。這一段路走起來非常舒服,右邊可以看到指路石,回頭則見牛鼻峰上的犀牛望月,奇石嶙峋,引人遐思。拿做文章來比,我們走這一段山路,好像是在作“承”的那一段,“起"得突兀,“承”得和緩。但是,“承"過以后,就來了“轉(zhuǎn)”,這一“轉(zhuǎn)”,可真不得了。到了澗底,抬眼一看,前面是八百級的蓮花溝。黃山的奇景險境,仿佛現(xiàn)在才算是開始。身右峭壁凌空,左邊卻是懸崖無地,好像泰山上的陰陽界一樣。驀然抬頭,在遠處的山崖上,忽然看到“萬綠叢中一點紅”。此時正是盛夏,早過了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這一點紅是哪里來的呢?我無法攀上懸崖去看,無從探索與研究?!炯住课抑挥谐寥牖孟胫?,幻想暮春四五月間,黃山漫山遍野開滿了杜鵑花的情況。我眼前的黃山一下子變了樣,“日出山花紅似火”,紅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紅透宇宙的奇景。

⑤就這樣,一路幻想下去。樹木蓊郁,翠竹夾道,兩旁蟬聲啼不住,輕身已到北海邊。

⑥北海真是個好地方。人們已經(jīng)看過了天都峰和蓮花峰,大概總會覺得黃山勝境已經(jīng)探過,到了北海已經(jīng)成為尾聲了。

⑦實則不然。

⑧再拿寫文章作比,如果過了玉屏樓算是“轉(zhuǎn)”,那么到了北海就算是“合"。一篇精巧的文章寫到這里,才算是達到精妙的頂點。我從小讀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覺得這個境界真是奇妙,心向往之久矣。我們正在北海的一個山頭上,猛回頭,看到隔山的深澗忽然冒起白色的濃煙。我直覺地認為這是炊煙。但是繼而一想,炊煙哪能有這樣的勢頭呢?我才恍然:這就是云起。升起來的云彩,初時還成絲成縷,慢慢地轉(zhuǎn)成一片一團,顏色由淡白轉(zhuǎn)濃。最初群山的影子還隱約可見,轉(zhuǎn)瞬就成了一片云海,所有的山影都被遮住,云氣翻滾,宛若海濤。然而又一轉(zhuǎn)瞬,被隱藏起來的山峰的影子又逐漸清晰,終于又由濃轉(zhuǎn)淡,直到山峰露出了真面目,云氣全消,依然青山滴翠,紅日皓皓。所有這一切都發(fā)生在幾分鐘之內(nèi),真是宇宙奇觀。這算不算是云海呢?旁邊有人說:“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云海,那要大雨之后。"我只好相信他的話。但是,“慰情聊勝無”,不是比沒有看到這種近似云海的景象要好得多嗎?

⑨就這樣,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我都領(lǐng)略過了。再拿做文章來打個比方,起承轉(zhuǎn)合,這幾個大股都已作完,文章應(yīng)該結(jié)束了。

⑩然而不然,從我的感情和印象說起來,合還沒有合完,文章也就不能結(jié)束。我們最后懷著惜別的心情,離開北海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如潮涌,如云起,一步三回頭。

我想到過去游覽過國內(nèi)外的名山大川。我一時想到泰山,一時又想到石林。這都是天下奇秀,有口皆碑。【乙】但是我覺得,同黃山比起來,泰山有其雄偉,而無其秀麗;石林有其幽峭,而無其雄健。黃山是大則氣勢磅礴,神籠宇宙;小則剔透玲瓏,耐人尋味。黃山奇在既有陽剛之美,又有陰柔之美。

我一下子又想到,天下名山多矣,中外皆然。但是像黃山這樣的名山,卻真如鳳毛麟角。為什么中國竟會有黃山這樣的山呢?古人會說,這是靈氣所鐘。世界各國都有它們靈氣所鐘的地方,對于這些地方,只要我能走到看到,我都喜愛欣賞。但是,有黃山這樣靈氣所鐘的地方,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與幸福。

我就是這樣一邊走,一邊想,一邊還欣賞四周奇麗景色,不知不覺地就回到了溫泉。古時候有一首關(guān)于黃山的詩:“踏遍峨嵋與九嶷①,無茲殊勝幻迷離。任他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我還沒有歷游五岳,也還沒有到過峨嵋與九嶷。但我相信,即使有朝一日真的游五岳,登峨嵋,探九嶷,我再到黃山來仍然會叫奇不絕的。

(選自《季羨林文集》,有刪改)

注:①九嶷(yí):山名,在湖南省。

14.一位同學(xué)根據(jù)本文繪制了一張黃山游覽圖,并根據(jù)景物特點為幾個重要地點設(shè)計了景點名片。請根據(jù)文章,仿照示例,幫助他將游覽圖補充完整。

15.季羨林散文筆法豐富,靈活多變。同學(xué)們通過旁批來學(xué)習(xí)其寫景方法。請仿照下面的示例,為乙處補寫兩處旁批。

甲句:我只有沉入幻想中,幻想暮春四五月間,黃山漫山遍野開滿了杜鵑花的情況。我眼前的黃山一下子變了樣,“日出山花紅似火”,紅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紅透宇宙的奇景。旁批1:由眼前的“一點紅”,想象出杜鵑花漫山之美景,虛實相生,表達了作者的陶醉之情。旁批2:“燃遍”“直凌"極盡夸張,將杜鵑艷紅如火之顏色、漫山遍野之長勢寫得淋漓盡致。

乙句:但是我覺得,同黃山比起來,泰山有其雄偉,而無其秀麗;石林有其幽峭,而無其雄健。黃山是大則氣勢磅礴,神籠宇宙;小則剔透玲瓏,耐人尋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