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章內能單元測試卷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分數(shù)____________(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是()A.冬天,雪花紛飛 B.八月,桂花飄香 C.掃地時,灰塵漫天飛 D.擦黑板時,粉筆灰在空中飛舞解:A、雪花紛飛是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運動到空氣中,人們就聞到了桂花的香味。故B符合題意;C、灰塵滿天飛是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粉筆灰在空中飛舞屬于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B。2.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間同時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溫度越低,分子的熱運動越緩慢,當溫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熱運動會停止 C.通常液體分子之間的距離比氣體的小,比固體的大 D.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解:A、分子間同時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確;B、構成物質的粒子時刻處于不斷的運動狀態(tài)之中,故B錯誤;C、通常固體分子間距離最小,液體分子間距離較大,氣體分子間距離最大,故C正確;D、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故D正確。答案:B。3.將2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ρ二氧化氮>ρ空氣)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開隔板后,通過觀察瓶內顏色變化推斷氣體分子是否做無規(guī)則運動。對于玻璃瓶的三種放置方法(如圖所示),四位同學判斷正確的是()A.小華認為甲圖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認為乙圖放置最不合理 C.小夢認為丙圖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滿認為三種放置方法都不合理解:由題意可知,圖甲中,雖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但是它也會運動到上面的瓶子內,這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最有說服力;圖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氣體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氣體會向下運動,所以不能完全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最不合理;圖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開隔板,氣體可以自由運動,互相進入對方,能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但與甲相比,仍不夠典型。綜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圖,最不合理的是乙圖。答案:B。4.如圖,甲、乙、丙三個相同的燒杯中盛有等量、等溫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別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紅墨水,記錄整杯水變紅所用的時間。這項活動要探究的問題是紅墨水擴散快慢是否()A.與墨水滴的大小有關 B.與滴墨水的位置有關 C.與燒杯的容積有關 D.與水的溫度有關解:三個相同的燒杯中盛有等量、等溫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別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紅墨水,記錄整杯水變紅所用的時間。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路,這項活動要探究的問題是紅墨水擴散快慢是否與滴墨水的位置有關。故ACD錯誤、B正確。答案:B。5.端午佳節(jié),人們常食用鹽蛋。鹽蛋的一般制作方法:在洗凈的鴨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鹽后用紙包起來,放置一段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鴨蛋變咸是一種擴散現(xiàn)象 B.鴨蛋變咸是因為內部產生了鹽 C.煮鹽蛋升溫的過程中,鹽蛋內能不變 D.鹽蛋冷卻降溫的過程中,鹽蛋內能增大解:AB、在洗凈的鴨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鹽后用紙包起來,放置一段時間,鴨蛋中不會產生鹽,鹽分子擴散到鴨蛋中,是一種擴散現(xiàn)象,故A正確、B錯誤。CD、煮鹽蛋升溫的過程中,鹽蛋的質量不變,狀態(tài)不變,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鹽蛋冷卻降溫的過程中,鹽蛋的質量不變,狀態(tài)不變,溫度降低,內能減小,故C、D錯誤。答案:A。6.圖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壓活塞,注射器內密封的氣體溫度升高。此過程密封氣體的()A.內能增加 B.分子動能減小 C.分子熱運動速度減小 D.內能轉化為活塞動能解:AD、小芳迅速下壓活塞,注射器內密封的氣體的壓強變大,機械能轉化為筒內空氣的內能,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故A正確、D錯誤;BC、注射器內氣體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速度加快,分子動能增大;故BC錯誤。答案:A。7.為了探究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低溫物體溫度變化的特點,小明做了如下實驗,將盛有30℃冷水的小燒杯放入盛有70℃熱水的大燒杯中,分別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兩杯水的溫度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熱水和冷水到達同一溫度的時間是相同的 B.熱水溫度下降比冷水溫度升高得快 C.熱水放出的熱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熱量 D.熱水的質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質量解:A、由圖可知,400s時,熱水和冷水到達同一溫度40℃,所以熱水和冷水到達同一溫度的時間是相同的,故A正確;B、400s內,熱水溫度由70℃下降到40℃,下降30℃;冷水30℃上升到40℃,上升10℃,熱水溫度下降比冷水溫度升高得快,故B正確;C、實驗中不可避免有熱量損失,所以熱水放出熱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熱量,故C錯誤;D、因存在熱損失,熱水放出的熱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熱量,又知熱水的溫度變化Δt大,熱水和冷水的比熱容相同,由公式Q=cmΔt可知,熱水的質量與冷水質量相比,可能小,也可能相等,也可能大;故D正確。答案:C。8.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熱量多 C.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D.溫度相同的物體接觸時不發(fā)生熱傳遞解:A、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A錯誤;B、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B錯誤;C、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有物體對它做了功,故C錯誤;D、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溫度相同的物體接觸時不發(fā)生熱傳遞,故D正確。答案:D。9.寒假,小明在漠北參加冬令營活動。隨行老師提出,在漠北這樣溫度低于0℃的環(huán)境里,若不提供熱源加熱,用什么辦法可以讓冰熔化。結果小明用兩塊冰來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語中描述的現(xiàn)象與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A.炙手可熱 B.揚湯止沸 C.滴水成冰 D.鉆木取火解:兩塊冰來回摩擦時,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冰塊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使冰塊熔化了;A、炙手可熱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B、揚湯止沸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B不符合題意;C、滴水成冰是凝固現(xiàn)象,凝固過程中水放熱、內能減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D、鉆木取火時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木頭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木頭的著火點,木頭會燃燒,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故D符合題意。答案:D。10.下面是研究黑點標注的物體內能改變的情景,通過做功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A.把鐵絲反復彎折,彎折處變熱 B.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一段時間 C.冬天,用熱水袋對手進行取暖 D.水燒開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解:A、把鐵絲反復彎折,對鐵絲做功,彎折處變熱、內能增大,屬于通過做功增加物體內能的,故A符合題意;B、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鋼球從火焰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故B不符合題意;C、用熱水袋對取暖時,手從熱水袋吸收熱量,是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D、燒開水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水蒸氣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A。11.依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物質比熱容c/[J?(kg?℃)﹣1]水4.2×103煤油2.1×103沙石約0.92×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變小 B.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得較多 C.水的比熱容表示水的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 D.質量、溫度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熱量,煤油溫度升高得較多解:A、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無關,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不變,故A錯誤;B、由Δt=QC,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表示質量1kg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故C錯誤;D、由Q吸=cmΔt可知,水和煤油的質量、吸收熱量相等,由于煤油的比熱容小,溫度升高較多,故D正確。答案:D。12.圖為海風形成的示意圖,海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與海洋相比,陸地的()A.比熱容較小,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快,氣溫較高 B.比熱容較小,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慢,氣溫較低 C.比熱容較大,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快,氣溫較高 D.比熱容較大,在相同日照條件下升溫較慢,氣溫較低解: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白天,太陽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海水溫度上升慢;海岸吸熱后,溫度上升快,熱空氣上升,微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熱量,但水的比熱容大,海水溫度降低得少,海面氣溫較高,空氣上升,風就從陸地吹向海上,形成陸風,故A正確。答案:A。13.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溫度升高的比乙液體溫度升高的多解:A、已知兩種液體質量相等,相同熱源加熱說明相同時間提供的熱量相等。由圖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熱量相同時,甲液體升高的溫度更大,由公式c=QB、由圖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溫度時,甲需要的時間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熱量少。此選項錯誤;C、加熱時間相同,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此選項錯誤;D、由圖象知: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溫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體。此選項正確。答案:D。14.質量相等、溫度均為100℃的鋁塊和銅塊(c鋁>c銅),分別投入質量、溫度均相同的兩杯水中,當兩杯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取出兩金屬塊并使它們接觸,不考慮熱損失,則兩金屬塊()A.不發(fā)生熱傳遞 B.熱量從銅塊傳向鋁塊 C.溫度保持不變 D.熱量從鋁塊傳向銅塊解:質量相等、溫度均為100℃的鋁塊和銅塊,分別投入質量、溫度均相同的兩杯水中,當兩杯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根據(jù)Q=cmΔt可知,水吸收的熱量相同,不考慮熱損失,則金屬塊放出的熱量也相同;因鋁的比熱容較大,根據(jù)Q=cmΔt可知,鋁塊溫度降低的少,則鋁塊的末溫高,所以當取出兩金屬塊并使它們接觸時,熱量從溫度高的鋁塊傳向溫度低的銅塊,故D正確。答案:D。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15.將蘋果放在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蘋果很難被掰開,這說明分子間有引力(選填“引力”或“斥力”)。解:(1)將蘋果放在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2)蘋果很難被掰開,這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答案:做無規(guī)則運動;引力。16.端午節(jié)那天,小明家里彌漫著粽子的清香,這是擴散現(xiàn)象;粽子在鍋里煮的時候香味會更明顯,原因是物體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填“劇烈”或“緩慢”)。解:煮粽子時,小明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這時擴散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做無規(guī)則運動;粽子在鍋里煮的時候香味會更明顯,是因為物體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答案:擴散;劇烈。17.如圖一只瓶子,內裝一些鐵屑。我們既可以通過振蕩,也可以通過加熱,使鐵屑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從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來看,前者是通過做功方法,后者是通過熱傳遞方法來增大鐵屑的內能。如果你沒有看到內能改變的過程,僅憑鐵屑溫度的改變,能否確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變了鐵屑的內能?不能(能或不能),這是因為二者效果相同。解:使鐵屑內能增加的方法:①用力晃動瓶子,對瓶子和鐵屑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鐵屑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②將裝鐵的瓶子加熱,鐵屑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鐵屑的內能;如果沒有看到內能改變的過程,單憑鐵屑溫度的升高,不能判斷出具體的方法,因為做功與熱傳遞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答案:做功;熱傳遞;不能;二者效果相同。18.春季,在培育秧苗時,有經(jīng)驗的農民往往會在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倒春寒凍傷秧苗,這是利用水的比熱容比較大的性質;若質量為2000kg的水溫度從5℃降低到2℃,放出的熱量是2.52×107J。[c水=4.2×103J/(kg?℃)]解:(1)晚上時在秧田里灌水,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土大,在相同條件下,晚上水在降溫時會放出熱量,熱傳遞給秧苗,使秧苗的溫度不致下降過低,從而可使秧苗不被凍壞;(2)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Δt=4.2×103J/(kg?℃)×2000kg×(5℃﹣2℃)=2.52×107J。答案:比熱容;2.52×107。19.質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銅(已知c水>c沙石>c銅),放出了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銅。解:由熱量的計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放熱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的比熱容越小,其溫度變化就越大;已知c水>c沙石>c銅,銅的比熱容最小,所以相同質量的水、沙石和銅,放出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銅。答案:銅。20.小明在燃氣灶上煲湯,將質量為2kg、初始溫度為20℃的湯,升高了80℃,湯吸收了6.4×105J的熱量,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來改變湯的內能。[湯的比熱容為4×103J/(kg?℃))解:(1)湯吸收的熱量:Q吸=cmΔt=4×103J/(kg?℃)×2kg×80℃=6.4×105J;(2)在燃氣灶上煲湯時,湯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利用熱傳遞來改變湯的內能。答案:6.4×105;熱傳遞。21.如圖所示的一種學生飲用奶,在飲用前加熱的過程中,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選填“增大”或“減小”):若其中奶的質量為0.25kg,奶的比熱容是4.0×103J/(kg?℃),當把它從10℃加熱到40℃需要吸收3×104J的熱量。解:(1)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有兩個:自身的溫度和質量,在加熱過程中,溫度升高,內能增加。(2)奶吸收的熱量為:Q吸=cm(t﹣t0)=4.0×103J/(kg?℃)×0.25kg×(40℃﹣10℃)=3×104J。答案:增大;3×104。22.小李在實驗室取出﹣10℃的冰進行加熱實驗,她觀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騰的過程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0~4min內這塊冰的內能增加(選填“增加”或“不變”),加熱到6min時,將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加熱到14min,水開始沸騰。解:(1)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0~4min內這塊冰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該物質是晶體,第6min時處于該物質的熔化過程中,所以在6min時固體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由圖可知,加熱到14min,液體溫度不再變化,此時水開始沸騰。答案:增加;固液共存態(tài);14。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20分)23.如圖是一組實驗,觀察實驗完成填空。(1)如圖1,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觀察液面的位置,發(fā)現(xiàn)液體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2)如圖2所示的裝置,其中一個瓶子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個裝有空氣,則演示擴散現(xiàn)象時應該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下方。(選填“上”或“下”)。擴散現(xiàn)象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溫度下④(填序號)氣體擴散最快。(3)如圖3,把一塊玻璃板用彈簧測力計拉出水面,在離開水面時,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說明了分子間存在引力。解:(1)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2)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必須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氣體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還是擴散;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必須放在下面的瓶子中。將兩個瓶口對在一起,二氧化氮氣體分子會向空氣中運動,所擴散現(xiàn)象說明了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而且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所以④的氣體擴散最快;(3)因為玻璃和水接觸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間的距離在引力作用的范圍內,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將變大。答案:(1)分子間存在間隙;(2)下;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④;(3)分子間存在引力。24.如圖甲是小鵬探究“水和油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兩個試管中分別裝有初溫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時間兩試管中的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c水=4.2×103J/(kg?℃)](1)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放在油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為91℃。(2)沸騰前加熱過程中,液體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增加了液體的內能。(3)實驗過程中兩個溫度計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液體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水的沸點低于100℃,原因是此時氣壓低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4)若試管中油的質量為水質量的2倍,由圖象可知:c油=2.1×103J/(kg?℃)。解:(1)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放在油中溫度計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為91℃;(2)沸騰前加熱過程中,液體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增加了液體的內能。(3)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由實驗數(shù)據(jù)知,水溫達到98℃后保持不變,說明水的沸點是98℃;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沸點的高低和氣壓有關,氣壓降低,沸點降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此時沸點98℃低于100℃,所以氣壓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4)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水與油的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NB/T 11526-2024煤礦微震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用技術條件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4.3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聽評課記錄3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聽課評課記錄1
- 生態(tài)管護合同(2篇)
- 環(huán)境科學崗位中介合同(2篇)
- 北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6課《殖民地獨立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1.2二次函數(shù)y=a^2 b c的圖象與性質(5)》聽評課記錄4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偉大的歷史轉折》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6.1《學無止境》聽課評課記錄
- 吉林省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7章一次方程組7.3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聽評課記錄1新版華東師大版
- DB61∕T 1854-2024 生態(tài)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技術規(guī)范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DL∕T 5810-2020 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wǎng)設計規(guī)范
- 北京三甲中醫(yī)疼痛科合作方案
- QCT957-2023洗掃車技術規(guī)范
- 新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1單詞正序英漢互譯默寫本
- 自愿斷絕父子關系協(xié)議書電子版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藝術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美麗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學年美術一年級下冊
- 成都特色民俗課件
- 花城版音樂四下-第四課-認知音樂節(jié)奏(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