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定安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海南省定安縣定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材料一:

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diào)動人的一曲?!多l(xiāng)愁》的美令人矚目,特別是音樂美?!多l(xiāng)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xiàn)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其中的“鄉(xiāng)愁是……"與“在這(外)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四節(jié)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疊詞的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shù)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增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多l(xiāng)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之間的時間性聯(lián)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xiàn)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這是古典詩歌沒有摸索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

(摘編自《新詩鑒賞詞典》)

材料二:

詩歌的音樂性一向是業(yè)界爭論的熱點問題。

關于詩歌的音樂性,文學評論家謝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包括新詩在內(nèi)的所有詩歌都必須包含音樂性。詩歌要有音樂性,沒有了音樂性,就與其他的文體沒有區(qū)別了。而中國新詩缺少的恰恰是音樂性?,F(xiàn)在的很多詩人不懂舊體詩,甚至認為舊體詩好寫,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詩歌內(nèi)在的一些規(guī)律,不知道怎么用詞,不知道聲韻上怎么表達才動聽。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說,現(xiàn)代詩沒有必要像古詩那樣講究平仄、中間對偶,但講究語言的和諧還是必要的。李山所強調(diào)的向古詩學習,并不是要我們回到傳統(tǒng),而是強調(diào)如何在借鑒古代漢語有聲調(diào)這一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符合現(xiàn)代品位,又能充分體現(xiàn)漢語魅力的現(xiàn)代的散體詩,他認為這是需要大力嘗試的。

詩人王久辛說,詩歌有無音樂性的疑問,是不懂修辭的詩人提出的一個很可笑的疑問。真正懂修辭的詩人是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的,因為暢達的修辭,高妙、精微、動人的修辭,那種有復合性的修辭,都是對詩歌音樂性的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造、勇敢的探索。詩人西川提出,格律是個假問題。他認為,主張詩歌要講究格律的人,是“要給新詩立規(guī)矩的人”,他稱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匱乏、趣味良好、富有責任感的好心人。他們多以19世紀以前的西方詩歌為參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這沒什么意義。

(摘編自《遼寧日報》)

材料三:

中國新詩走過的一百年里,質(zhì)疑之聲似乎從未斷過。詩人鄭敏甚至從源頭上對新詩進行了否定:20世紀之所以沒能出現(xiàn)“李白"杜甫”,是因為“五四"時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斷傳統(tǒng),使得白話詩萬劫不復。

如此說來,這真是一部讓人沮喪的百年新詩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詩人于堅就堅持認為,“中國20世紀的所有的文學樣式,小說、散文、戲劇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詩,被誤解最多的是新詩,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詩。這正是偉大的跡象”。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詩?

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國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撓地拿新詩與古詩一決高下,依然用發(fā)展了幾千年的古漢語經(jīng)驗來衡量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國古典詩歌有著超穩(wěn)定的審美規(guī)范,平仄間的韻律流轉充滿內(nèi)外交融的音樂性,起承轉合的結構又極為自然。從如此強大的古典詩歌參照系出發(fā),讀者對新詩的數(shù)落與普遍不滿便可以預料:能讓人完整記住的新詩名篇鳳毛麟角,經(jīng)典之作屈指可數(shù);新詩語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詩離真正走進大眾生活及其內(nèi)心世界還有距離。

然而,必須正視一個嚴酷的事實,古典詩歌堪稱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在后起的新詩這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脫節(jié)或者轉變。新詩與古詩既可比又不可比??杀仍谟冢谠姷谋倔w屬性上新詩具有與母體同質(zhì)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詩經(jīng)過掙脫,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現(xiàn)代新詩與古體詩已然成為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對這兩種狀態(tài)下的詩歌,顯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評價體系或許才是明智之舉。

多年來,詩歌界有這么一個共識,新時期的中國詩歌用二三十年的時光,幾乎走完了西方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詩歌的全部征程,“濃縮"了西方近百年的現(xiàn)代詩、后現(xiàn)代詩發(fā)展歷史。學習和借鑒西方現(xiàn)代詩歌,無疑為中國新詩提供了轉型契機,但這種轉型不是分階段的蛻變,而幾乎是共時性完成的。中國新詩對西方現(xiàn)代詩歌的吸收,有時消化很好,有時消化不良,有時過于貪食——狼吞虎咽、饑不擇食,有時反復挑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致營養(yǎng)過剩。在中外詩歌的評價與比照中,人們總是將各國的詩歌菁華與國際級大師串聯(lián)起來,組成縱深隊列的國際軍團——從20世紀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的普呂多姆,到愛爾蘭的葉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羅姆……多國聯(lián)軍步步進逼,綜合全部優(yōu)勢,用世界詩歌的精粹“總和”輕松地把單一國家的百年新詩比了下去。這種缺乏對等參照的評價標準無形中變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謂中國詩歌“追趕"世界詩歌的差距。

除了與古代詩歌、西方現(xiàn)代詩歌直接或間接的“對抗”,中國新詩還在通過不斷的藝術違規(guī)和越界為自己開疆拓土,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新的題材、內(nèi)容、形式和語言,創(chuàng)造新的詩歌范式。新詩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變、求新的小傳統(tǒng)。對新詩的接受與評價也應該面對其自身小傳統(tǒng)的考核,而不是固執(zhí)于詩歌大一統(tǒng)的本質(zhì)主義觀念,執(zhí)著于新詩必須是古詩的一種分支與延續(xù)。

最后,還涉及對前輩詩人的具體評價問題。當下不少詩人對新詩誕生之初的歷史成績持否定態(tài)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詩歌寫作都是二三流”,這種斷語相當有代表性。他們用已經(jīng)大大發(fā)展了的現(xiàn)時尺度去審視過去,忽視了任何接受與評價都不能偏離歷史特定語境的原則。

(摘編自《人民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等詩人探索了新詩的音樂性,為新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

B.李山認為新詩創(chuàng)作沒有必要講究格律,西川則認為講究格律會使詩人失去創(chuàng)造力。

C.于堅認為對新詩的誤解、忽略,表明新詩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處境開始變好。

D.材料三認為,對詩人進行評價不應該抹去時代背景,否則容易作出不恰當?shù)脑u價。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借助疊詞和數(shù)量詞表現(xiàn)出的音韻美,顯示了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為例,證明了中國新詩富有音樂性的特點。

C.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業(yè)界對詩歌的音樂性認識不同,爭論可能還要持續(xù)下去。

D.材料二中謝冕與王久辛均認為,要使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就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

3.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詩歌較成熟,而現(xiàn)代新詩處在生長期,二者不宜用同一套評價標準來衡量。

B.中國古典詩歌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現(xiàn)代新詩具有了與母體同質(zhì)性的一面。

C.與西方現(xiàn)代詩歌相比,中國新詩的發(fā)展時間短,雖有學習借鑒,但依然不夠成熟。

D.新詩經(jīng)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漸走向了自洽的生長。

4.請梳理材料三的論證思路。

5.應如何評價中國新詩?請結合材料概括。

閱讀文章,完成各題。

走正門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語:夏府的地,賀府的房,海府的銀子用斗量。賀家發(fā)跡早,起初,海爺還是個小油販子時,賀家就已經(jīng)鐘鳴鼎食,門闊院深,人稱“賀半街”了。

然而,家有數(shù)座金山,不敵一個敗子。后來,賀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當度日。一日,海爺路過賀府門前,看到有個不肖子孫正在賣一只枯瘦的看門狗,海爺不禁喟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昔日金玉滿堂的賀府,如今只剩下一個金磚碧瓦做的空殼了。

賀府后來賣給了海爺。因為地勢高,地段好,海爺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門面。賀府后院有個百步寬的天井,青磚鋪就,四周景色幽靜。還有幾棵松柏,枝繁葉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園,中間竟然立著賀家的祠堂,遷也遷不走,拆又不能拆,看著讓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賀家的子孫還三三兩兩地來祭祖。后來便不再有人來了。常有人跟海爺建議,這幫不肖子孫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給敗光了,也沒臉來了,干脆把那個祠堂拆了吧。

海爺卻說,不可。

后院鴿子多,鴿子屎常落得到處都是,海爺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賀家的祠堂打掃干凈。到了清明,賀家沒人來,海爺還讓人燒香點燭,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壞的牌位。

轉眼幾十個春秋,海爺已白發(fā)蒼蒼。一日,日過三竿,一陣鑼鼓開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樣涌過去,隨即,又像拍在巖石上一樣分在兩邊。海爺隱約看到,一個八人抬的轎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鳴鑼十一響!這排場,唯京官才有!海爺微微閉著眼,低著頭,垂著手,腰桿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自言自語,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渾身發(fā)抖,跪在地上半邊身子都斜了。

不一會兒,轎子停在了海爺府前,下來一個官人,下了轎,經(jīng)過海爺時,像經(jīng)過一個腳底下的石子兒,啥也沒說,徑直走進海爺?shù)挠托小I砗?,知府、知縣以及各級官員都低著頭魚貫而入。街坊們瞧這架勢,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爺?shù)米锶肆恕?/p>

海爺?shù)膸讉€兒子,嘴止不住地叨叨著怎么辦,怎么辦呀。海爺靜靜地回過頭,眼神一掃,大伙不敢言語了,同時腰桿子也挺了起來。

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傳來,官人從油行里走了出來,到海爺跟前將海爺扶了起來。海爺覺得此人兩手溫軟有力,微微抬頭,見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髯須飄逸,兩肩圓厚,一副貴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繡的是孔雀,頂戴藍寶石花翎。未等海爺說話,官人便說,本官乃賀家后人,一別數(shù)十年,如今故地重游,舊跡難辨,唯有當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勝感激,剛才失禮,頗有得罪。說著,官人要彎腰拜謝,被海爺一把托住。海爺氣定神閑地微微一笑,道,舉手之勞,榮幸之至。隨后,兩人有說有笑,一同走進了昔日的賀府。

當日,老街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談論著這件事,大伙都覺得,多虧海爺當初的仁義。倘若當初海爺一沖動把祠堂給拆了,保不準今兒個會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著大雨,海爺閑來無事,把幾個兒子兒媳婦叫到跟前喝茶,海爺若無其事地問他們,知道當初為啥我沒拆賀家的祠堂嗎?

小兒媳鬼精,搶嘴說,是老爺您仁義。

海爺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著窗外,好似看到了幾十年前的情景。海爺說,賀家人搬走后的頭幾年,賀家還有不少后人來祭祖,其他人來的時候,都跟老鼠似的鉆進鉆出,拜祭時,有的說說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進進出出,都走側門,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輕女人,一手拎著籃子,一手領著一個孩子,清早最先來。娘兒倆大大方方地從正門進來,進來后,先將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從籃子里拿出一個干凈的蒲團,讓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闊步地走出去。娘兒倆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還帶著點補丁,卻十分干凈。這樣的穿著,從富麗堂皇的大門進出,難免會被眾人指點議論,但那娘兒倆,始終抬頭挺胸,遇到認識的街坊,還讓孩子有禮有節(jié)地問好。

海爺說,賀家有這樣的娘兒倆,誰還敢拆他家的祠堂?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個官人,是不是當年那個孩子?

小兒媳沒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沒走側門走正門嗎?這有啥啊?

海爺聽罷,長嘆一聲,背著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善于通過細節(jié)刻畫海爺,迎接京官時的“閉眼"低頭”“垂手"腰桿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B.起初,每至清明,賀家的子孫三三兩兩前來祭祖,后來不再有人來了,這說明賀家人已經(jīng)窮困潦倒,無力來祭祖了。

C.做了京官的賀家后人返鄉(xiāng)時,海爺?shù)募胰恕坝械纳踔翜喩戆l(fā)抖,跪在地上半邊身子都斜了”,說明海爺?shù)募胰艘虻米锪速R家而害怕。

D.海爺?shù)男合笔莻€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搶先回答海爺?shù)脑?,稱贊海爺,后來又嘀咕,都是為了討好海爺。

7.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賀府的房,海府的銀子用斗量"這一俗語開篇,是為了引出后文對賀府的介紹。

B.海爺買下賀府,并精心照料祠堂,賀府后人還鄉(xiāng)尋舊,感念海爺恩德,這一情節(jié)前后照應,設計自然而又精巧。

C.“走正門”的孩子到祠堂祭祖總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頭挺胸"有禮有節(jié)”,最終高官得做,衣錦還鄉(xiāng),從而彰顯了小說主題。

D.賀家從家境殷實淪落到子孫賣看門狗的境遇,而海爺卻由小油販子成長為“銀子用斗量"的大商戶,兩者對比鮮明,暗示主旨。

8.小說第3段寫賀府后院的環(huán)境有何作用?

9.海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比幌部v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選自《新唐書·李白傳》,有刪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jīng)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卑组L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選自《唐才子傳·李白》,有刪改)

10.材料一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

時宋若思A將吳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尋陽E釋囚F辟為參謀G未幾H辭職。

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號紀年,還常使用干支紀年。

B.故,因此、所以,與《歸園田居(其一)》中“池魚思故淵"的“故”詞義不同。

C.為,表示被動,與《琵琶行并序》中“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的“為”詞義不同。

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隱晦說法很多,如不祿、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

12.下列對材料中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州里推舉有道科,李白不應舉;益州長史蘇颋見到李白而感到奇異,認為他已能比肩司馬相如;后來李白到了長安,賀知章稱贊他的詩文。

B.唐玄宗詔命李白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樂章,于是召他入宮,當時李白已經(jīng)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揮筆成文。

C.永王李璘兵敗,李白應當被處死。郭子儀為李白贖罪,皇帝就下詔將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尋陽,又因事獲罪而下獄。

D.李白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審問,李白在供詞中寫有“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等。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

(2)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卑组L笑而去。

14.請根據(jù)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李白的形象。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田舍

范成大①

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②忙:

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

煙火村聲遠,林菁③野氣香。

樂哉今歲事,天末④稻云黃。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詩人,詩歌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②筑圃:修筑打谷場。③菁:水草。④天末:天邊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農(nóng)人相互吆喝著攜鋤前去修治場圃,能讓人聯(lián)想到當時情景,渲染了農(nóng)忙的氣氛。

B.本詩寫了農(nóng)人筑場、兒童眠葉、水草等幾組跳躍性鏡頭,看似不相統(tǒng)屬,實則一線貫穿。

C.本詩和《插秧歌》(楊萬里)相同點頗多:均為五言律詩,均反映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勞動艱辛的主旨。

D.尾聯(lián)前句直抒胸臆;后句以景結情,金黃的稻子直鋪天邊,凸顯了水稻豐收在望的場景。

16.賞析頷聯(lián)的景物描寫,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四、默寫題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涼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來表達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時而產(chǎn)生同病相憐的感慨。

(3)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回顧了元嘉年間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劉義隆本希望能夠“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終卻“__________”。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提及民眾對異族統(tǒng)治已經(jīng)麻木的現(xiàn)象,描述該現(xiàn)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用黃昏時刻的梧桐和細雨來表達自己無垠的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p>

(6)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登高》中,杜甫用落葉和江水描寫出沉郁悲涼的秋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十分崇拜謝靈運,常常稱其為“謝公”,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關于“謝公”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歲月虛度、只能借酒澆愁的無奈之感。

(10)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駭浪搏擊江岸的壯麗景色。

五、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久前,讀到《山川紀行:臧穆野外日記》,將近400幅植物、菌物素描,大量山水和建筑的水彩畫,畫面上漂亮的板橋體手書……這本書區(qū)別于通常的科考筆記,是一部詩意飛揚、美學意味濃郁的作品,讓我拍案叫絕。整本書由考察筆記和手繪圖畫構成,內(nèi)容豐富,涉及民俗、宗教、文藝、建筑等諸多領域,可以堪稱一部具有博物志書的圖書。

野外科考可謂艱難,尤其在作者寫下這些日記的年代。櫛風沐雨,披霜戴雪,藤蘿羈絆,蚊蟲叮咬,白天辛苦采集標本,入夜還要一身泥一身汗地趕著烘烤制作,但流蕩于字里行間的卻是一派怡然自得、甘之如飴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當然與對專業(yè)的熱愛有關,但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東西,仿佛酒曲,發(fā)酵出他的一腔詩情?答案是明確的!豐富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賦予了作者看待山川自然的獨特目光。在這樣的目光下,仰觀俯察,無往而不美。讀這部書,到處能看到一個“通”字,作者在書中把各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無所拘固。山川、自然、人生和社會,共同作為他情懷投射的對象,庶幾可謂“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茖W精神與人文情懷,一并構成了他生命的底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通”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后來我們將其命名為“青蒿素"。

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

C.“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D.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指出并寫出修改意見。

六、材料作文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百年前,我們的祖輩在《新青年》中吶喊:“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蔽迨昵埃覀兊母篙呍凇肚啻喝f歲》中高歌:“我們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我們渴望生活,從來不淡漠。"今天,我們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聲:“我的青春我做主……”

以上材料給了你關于“青春價值"怎樣的觸動?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你的觸動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錯。根據(jù)原文“余光中等詩人……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他們只是“在這個意義上”為新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這不能理解為“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B.“西川則認為講究格律會使詩人失去創(chuàng)造力”錯。由原文“詩人西川提出,格律是個假問題。他認為,主張詩歌要講究格律的人,是‘要給新詩立規(guī)矩的人,他稱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匱乏、趣味良好、富有責任感的好心人’"可知,西川不是認為講究格律使詩人失去創(chuàng)造力,而是認為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匱乏、趣味良好、富有責任感的好心人”,他們主張詩歌要講究格律。C.“表明新詩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處境開始變好"錯。原文“中國20世紀的所有的文學樣式,小說、散文、戲劇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詩,被誤解最多的是新詩,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詩。這正是偉大的跡象”強調(diào)的是新詩的價值不可低估。故選D。

2.答案:C

解析:A.“……表現(xiàn)出的音韻美,顯示了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力"錯。原文說的是“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shù)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增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不僅……也……”表示并列關系,而不是“……表現(xiàn)出的音韻美,顯示了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力"。B.“證明了中國新詩富有音樂性的特點”錯。由原文“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之間的時間性聯(lián)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xiàn)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這是古典詩歌沒有摸索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為例,是為了說明余光中等詩人對探索中國新詩的音樂性的貢獻。D.“材料二中謝冕與王久辛均認為,要使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就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錯。由材料二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可知,謝冕的觀點是所有詩歌都必須包含音樂性,王久辛的觀點是詩歌音樂性的強弱與詩人的修辭能力有關。故選C。

3.答案:B

解析:B.“中國古典詩歌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現(xiàn)代新詩具有了與母體同質(zhì)性的一面"強加因果,根據(jù)原文“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國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撓地拿新詩與古詩一決高下,依然用發(fā)展了幾千年的古漢語經(jīng)驗來衡量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詩的本體屬性上新詩具有與母體同質(zhì)性的一面"可知,這兩者之間并沒有因果關系。故選B。

4.答案:(1)先總說,人們對中國新詩的評價存在很大爭議,引出話題“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詩”。(2)再從四個方面展開分析:①以中國古典詩歌為參照,認為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現(xiàn)代新詩和古體詩;②以西方現(xiàn)代詩歌為參照,表示不認可這種缺乏對等參照的評價標準;③以自身“小傳統(tǒng)"為參照,認為不能固執(zhí)于詩歌大一統(tǒng)的本質(zhì)主義觀念;④認為對前輩詩人的具體評價,不能偏離歷史特定語境。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1)材料三為總分結構。第一、二段是總說,指出“中國新詩走過的一百年里,質(zhì)疑之聲似乎從未斷過”,并提出“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詩"的話題。(2)然后從四個方面分說。①第三、四段以中國古典詩歌為參照,認為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新詩和古典詩歌。根據(jù)“從如此強大的古典詩歌參照系出發(fā),讀者對新詩的數(shù)落與普遍不滿便可以預料”“新詩與古詩既可比又不可比"對這兩種狀態(tài)下的詩歌,顯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等句可知,這兩段是從中國古典詩歌的角度看待中國新詩;②第五段以西方現(xiàn)代詩歌為參照,表示不認可這種缺乏對等參照的評價標準。根據(jù)“在中外詩歌的評價與比照中,人們總是將各國的詩歌菁華與國際級大師串聯(lián)起來"多國聯(lián)軍步步進逼,綜合全部優(yōu)勢,用世界詩歌的精粹‘總和’輕松地把單一國家的百年新詩比了下去”分析可知,此處是從西方現(xiàn)代詩歌的角度看待中國新詩;③第六段以自身“小傳統(tǒng)"為參照,認為不能固執(zhí)于詩歌大一統(tǒng)的本質(zhì)主義觀念。根據(jù)“新詩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變、求新的小傳統(tǒng),對新詩的接受與評價也應該面對其自身小傳統(tǒng)的考核”可知分析,此處是從中國新詩自身“小傳統(tǒng)"的角度看待新詩。④最后認為對前輩詩人的具體評價,都不能偏離歷史特定語境。由“他們用已經(jīng)大大發(fā)展了的現(xiàn)時尺度去審視過去,忽視了任何接受與評價都不能偏高歷史特定語境的原則”可以概括出。

5.答案:①中國新詩找回了漢字與漢語之間的時間性聯(lián)系,并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

②中國新詩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

③中國新詩發(fā)展時間短,與中國古典詩歌、西方現(xiàn)代詩歌相比尚不成熟。

解析:①由材料一“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之間的時間性聯(lián)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xiàn)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中國新詩找回了漢字與漢語之間的時間性聯(lián)系,并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②由材料三“新詩經(jīng)過掙脫,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現(xiàn)代新詩與古體詩已然成為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可知,中國新詩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

③由材料三“能讓人完整記住的新詩名篇鳳毛麟角,經(jīng)典之作屈指可數(shù):新詩語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詩離真正走進大眾生活及其內(nèi)心世界還有距離”“新時期的中國詩歌用二三十年的時光,幾乎走完了西方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詩歌的全部征程,‘濃縮’了西方近百年的現(xiàn)代詩、后現(xiàn)代詩發(fā)展歷史"等可知,中國新詩發(fā)展時間短,與中國古典詩歌、西方現(xiàn)代詩歌相比尚不成熟。

6.答案:A

解析:B.“說明賀家人已經(jīng)窮困潦倒,無力來祭祖了”錯,從原文海爺“賀家人搬走后的頭幾年,賀家還有不少后人來祭祖,其他人來的時候,都跟老鼠似的鉆進鉆出,拜祭時,有的說說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進進出出,都走側門,怕遇到熟人"的敘述可以看出,賀家子孫不來祭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品行問題,而非經(jīng)濟原因。

C.“說明海爺?shù)募胰艘虻米锪速R家而害怕”錯,從原文“一個八人抬的轎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鳴鑼十一響!這排場,唯京官才有!"可以看出,海爺?shù)募胰恕坝械纳踔翜喩戆l(fā)抖,跪在地上半邊身子都斜了”更多的是因為看到如此大排場的京官而感到害怕和緊張。

D.“都是為了討好海爺"錯,海爺?shù)男合彪m然搶先回答海爺?shù)脑?,稱贊海爺,但她的嘀咕并非都是為了討好海爺。她的嘀咕更多地是表現(xiàn)出她對海爺話中深意的困惑和不解。

故選A。

7.答案:C

解析:C.“總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頭挺胸’‘有禮有節(jié)’,最終高官得做,衣錦還鄉(xiāng),從而彰顯了小說主題”錯,小說中提到的“走正門"的孩子祭祖時的表現(xiàn)與“最終高官得做,衣錦還鄉(xiāng)”之間并沒有絕對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并且小說主題并非在于強調(diào)這一點。小說的主題更多地是贊美海爺?shù)娜柿x和尊重他人,以及強調(diào)即使家境貧寒也應保持尊嚴和禮數(shù)的價值觀。故選C。

8.答案:①照應小說第1段中對賀家“鐘鳴鼎食,門闊院深,人稱‘賀半街’"的概括描寫;

②為下文寫賀家后人衣錦還鄉(xiāng)做鋪墊;

③后院中的賀家祠堂對整個故事的展開起到線索的作用。

解析:

9.答案:①有經(jīng)濟頭腦,善于經(jīng)營。海爺最初只是一個小油販子,最后擁有“銀子用斗量”的家產(chǎn),并買下賀府的豪宅。

②有長遠打算,居安思危??吹劫R家不肖子孫賣狗而不禁發(fā)出“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的感嘆;聽到小兒媳的嘀咕,長嘆一聲回到屋里。

③富有心計,做事果斷。由賀家的一對母子來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覺這對母子不同于賀家尋常子孫,于是沒有聽從別人的建議拆除賀家祠堂,還吩咐下人時常打掃賀家祠堂,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

解析:

10.答案:CEG

解析:(原文標點)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

11.答案:D

解析:“崩”指帝王、皇后之死,“薨"常指王侯之死,也指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12.答案:A

解析:“認為他已能比肩司馬相如”錯誤,根據(jù)原文“少益以學,可比相如"可知,應理解為“如果稍加努力增長學問,就可以與司馬相如相比”

13.答案:(1)(李白)前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的詩文,驚嘆地說:“你,是(上天)謫居人間的仙人啊!"

(2)縣令(看后)又吃驚又慚愧,行禮道歉說:“不知道翰林學士來到此地?!崩畎状笮χx開了。

解析:(1)見(第一個),拜見;子,你;謫仙人也,是(上天)謫居人間的仙人?。?)驚愧,吃驚、慚愧;謝,道歉;去,離開

14.答案:①文學天才,天賦異稟。②輕視財產(chǎn),樂于施舍。③為人傲慢,放蕩不羈。④一生漂泊,仕途坎坷。

解析:

15.答案:C

解析:C.“均為五言律詩"錯,《插秧歌》不是五言律詩。“均反映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勞動艱辛的主旨”錯誤?!恫迩锔琛吠ㄟ^全家人一齊上陣,有條不紊的協(xié)作勞動的描寫,表現(xiàn)的是勞動艱辛的主旨;本詩則通過描寫農(nóng)人整修場圃的勞動等,表達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故選C。

16.答案:①頷聯(lián)寫的是兒童在鋪著落葉的地上安眠,鳥雀在夕陽中鳴叫。

②動靜結合。兒童眠于落葉屬于靜景,鳥雀鳴叫屬于動景描寫,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

③視聽結合。兒童安眠為視覺景象,鳥雀鳴叫是聽覺景象,視聽結合,如在眼前。

④寓情于景。有兒童,有鳥雀,以景襯情,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恬靜美好的生活的喜愛之情。

解析:“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寫小孩子睡在落葉上安眠,鳥雀在斜陽下熱鬧地飛翔,文筆歡快,景象美好,一幅安詳美好的景象躍然紙上。

“兒童眠落葉”為靜景,“鳥雀噪斜陽"為動景,運用動靜結合手法,著力對農(nóng)村作描寫,落葉、鳥雀都點明節(jié)令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畫面溫馨和諧,寫出了喜慶豐收的景象。

兒童安眠為視覺景象,鳥雀鳴叫是聽覺景象,寫小孩子無憂無慮地安眠,鳥雀歡樂地鳴叫,不是經(jīng)歷過的人寫不出來,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鳥雀到了傍晚,總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飛翔啄食,詩人選錄的每一幅場景,都帶有歡樂氣息在內(nèi),以景襯情,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眠”字寫出了兒童可愛的神態(tài),“噪”,此處是鳴叫之聲,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鳥的歡快,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樂景襯樂情,表達詩人對農(nóng)村的喜愛之情。

17.答案:(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