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教學案+練習人民版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教學案+練習人民版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教學案+練習人民版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教學案+練習人民版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案專題十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教學案+練習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4講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課標要求](1)知道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相識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2)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主干梳理巧點妙撥宗教改革運動1.歷史背景(1)文藝復興宣揚了人文主義,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人們要求改革教會。(2)eq\x(\s\up1(01))德國經濟分散,政治分裂,受教皇的壓迫最深,被稱為“eq\x(\s\up1(02))教皇的奶?!薄?3)導火線:教皇出售“eq\x(\s\up1(03))贖罪券”,激起德國民眾的生氣。2.起先標記:1517年,eq\x(\s\up1(04))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3.主見(1)“信仰即可得救”:人的靈魂的得救要靠自己的eq\x(\s\up1(05))信仰。(2)《圣經》至上:人人有權閱讀和理解《圣經》,干脆和上帝對話,《圣經》代表著理性和思想自由。(3)eq\x(\s\up1(06))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話,是基督的福音。4.實質:用資產階級神學取代封建神學,是新興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爭。其目的是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廉儉教會。5.影響(1)引發(fā)了德國和歐洲反對天主教會的宗教改革運動,形成了eq\x(\s\up1(07))路德教、加爾文教等新教派。(2)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將西歐人從長期的基督教神權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為eq\x(\s\up1(08))啟蒙運動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打算。啟蒙運動1.背景(1)經濟上:新航路開拓后,eq\x(\s\up1(01))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2)政治上:英、法等中心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封建專制統(tǒng)治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巨大障礙。(3)思想上:eq\x(\s\up1(0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化發(fā)展,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4)科技文化上:eq\x(\s\up1(03))近代科學的興起,為啟蒙運動奠定了科學基礎。2.概況(1)性質:是歐洲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之后的又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2)經過:從eq\x(\s\up1(04))英、法兩國起先,然后擴展到德國和荷蘭等諸多國家,法國是啟蒙運動的高潮和中心。(3)思想武器:以eq\x(\s\up1(05))理性為思想武器,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4)理性主義的內容①崇尚理性,確定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否定任何外在權威。②提倡eq\x(\s\up1(06))科學,重視學問,反對宗教迷信。③提倡民主,提出“天賦人權”和“自由、同等、博愛”。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代表代表作思想意義霍布斯(英國)《利維坦》每個人都有天賦的eq\x(\s\up1(07))自然權利;有必要依據(jù)公共意志訂立契約愛護公共權利對推翻eq\x(\s\up1(08))君權神授理論、摧毀封建專制制度影響深遠洛克(英國)《政府論》國家權力來源于eq\x(\s\up1(09))人民;分權學說;人民有權抗拒暴政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供應理論基礎伏爾泰(法國)《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提倡自然權利學說,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同等,贊成實行“eq\x(\s\up1(10))開明專制”推動啟蒙運動發(fā)展孟德斯鳩(法國)《論法的精神》提出eq\x(\s\up1(11))三權分立學說體現(xiàn)了eq\x(\s\up1(12))人民主權的原則,奠定了近代民主政體理論基礎盧梭(法國)《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同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認為自由、同等是人的天性,提出“eq\x(\s\up1(13))主權在民”的主見;對“理性”提出質疑;人類天性本善,學問的進步有害于人類的華蜜否定封建王權,描繪共和政體藍圖,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干脆影響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被稱為浪漫主義之父百科全書派(法國)《百科全書》天賦人權;契約國家體現(xiàn)eq\x(\s\up1(14))科學與民主的時代精神,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思想打算康德(德國)《純粹理性批判》人是自由、同等的;人不是他人的eq\x(\s\up1(15))工具,應當運用理智,獨立思索,eq\x(\s\up1(16))理性推斷哲學探討理性,確立人類的主體地位,道出了eq\x(\s\up1(17))啟蒙的真諦4.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1)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關系: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以來人文精神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人們已從對人的崇拜發(fā)展到對理性的崇拜。(2)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文主義①以人類的共同屬性為前提,指出人類社會應當滿意人對自由和同等的要求。②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兩個方面,也就是要使人獲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5.影響(1)為批判封建專制制度供應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運動的思想基礎。(2)其最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對人本身的徹底解放,為人的解放創(chuàng)建了珍貴的精神財寶,成為近代歐洲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3)推動人文主義的發(fā)展,使人文主義得到深刻圓滿的體現(xiàn)。(4)對歐洲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思維點撥]比較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1)相同點①背景:都是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②目標:兩者都將矛頭指向封建教會。③性質:兩者都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運動,都體現(xiàn)了濃郁的人文主義色調。④范圍:都波及西歐的廣闊地區(qū)。⑤結果: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旺盛。(2)不同點①文藝復興時期:關切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主見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②宗教改革時期挑戰(zhàn)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神學的角度印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提倡人的特性解放,獲得更多的特性自由。[思維點撥]啟蒙運動所提倡的“理性”(1)理性即人的思索和推斷,強調以人的思索和推斷去視察問題和解決問題。(2)宣揚理性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權利。(3)實質是資產階級要求的民主、自由、同等。(4)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5)是啟蒙運動的理論基礎。[思維點撥]啟蒙思想家們思想主見的共同點(1)都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2)都主見“主權在民”“天賦人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同等和個人自由,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3)都主見實行法治,為將來的資產階級政權設計了藍圖。[思索探究]不同時期人文主義的側重領域古希臘時期人文主義側重于哲學領域;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側重于文藝領域;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側重于宗教領域;啟蒙運動時期人文主義側重于政治領域。互動探究分層突破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愿的義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需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舍,聽從教會、遵守教規(guī)、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說。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須要教會的繁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加爾文主見“信仰得救”。他認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于上帝預先的支配,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fā)財致富,萬事順當,死后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教你讀史]1.史料一反映出羅馬教會主見“因行稱義”。2.史料二反映出馬丁·路德主見“因信稱義”,即“信仰即可得救”。3.史料三反映出加爾文主見“信仰得救”和先定論。[史料運用]1.依據(jù)史料一和史料二,說明馬丁·路德和羅馬教會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羅馬教會主見要依據(jù)教會規(guī)定的行為,按教皇的吩咐去做才能得救;馬丁·路德主見只要虔誠地信仰上帝,就能夠贖罪,而不用靠教會、神職人員和繁瑣的圣功。2.依據(jù)史料二、三,指出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基本主見的共同點?他們?yōu)槭裁匆岢雠c羅馬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共同點: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主見信仰得救。緣由: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tǒng)治和權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須要的民族教會。1.宗教改革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對教會的精神禁錮和羅馬教廷的權威統(tǒng)治。它既是一場社會政治運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見,事實上是敬重每個人自己對信仰的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推斷,這其實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達了對人的敬重。宗教改革使千千萬萬的民眾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響在于成功運用了人文主義的世俗精神創(chuàng)建出新教倫理,把人的心靈從罪的熬煎、來世挽救和教廷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世俗生活與世俗人生煥發(fā)出勃勃朝氣。2.宗教改革的意義(1)政治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發(fā)展。(2)經濟上: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道路。(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傊诮谈母锎龠M了歐洲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國家最高權力屬于全體人民,人民是國家主權的主體、擁有者和行使者。主權“是完全確定的、神圣的、完全不行侵擾的”。主權“恒久不行轉讓;并且主權者既然只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本人”;“正如主權是不能轉讓的一樣,同理,主權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權只能通過干脆民主實現(xiàn)。假如任何人拒不聽從公共意志,全體就要強迫他聽從,“這即是說,人們要迫使他自由”?!幾员R梭《社會契約論》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tài)還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黃宗羲、唐甄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方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孟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摘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7、18世紀中西方社會均處于較猛烈的變動之中,生產力發(fā)展的張力鼓動著先進的階級或階層要突破傳統(tǒng)政治的腐敗和官方哲學的愚昧,因此,中國和歐洲的啟蒙思想家們取用儒學精蘊的社會基礎存有某種相像性。但因二者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卻存在著根本區(qū)分,歐洲正處于新舊思想、新舊力氣激烈交鋒的狀態(tài),而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并未發(fā)生根本變更,這就注定了二者產生的影響迥然不同,儒家學說在啟蒙運動中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進而促進了歐洲社會的巨大變革,而中國的啟蒙活動卻未能形成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有力的思想運動。——摘編自談家勝《17、18世紀中西啟蒙思想家取用儒學精蘊及其影響之比較》[教你讀史]1.史料一闡述了盧梭“主權在民”的思想。史料共四句話,一句話一層,留意逐層概括其層意。理清史料的二、三層次是獲得信息的關鍵。“主權‘是完全確定的、神圣的、完全不行侵擾的’”說明盧梭主見人民主權神圣不行侵擾。2.史料二為“分—總”結構,先分述,后表明觀點。依據(jù)“新的經濟形態(tài)還非常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可知,明清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的緣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育遲緩。3.史料三反映了17、18世紀的中國和歐洲在經濟思想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更,但是由于中歐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思想家對現(xiàn)實進行批判所產生的影響迥然不同。[史料運用]1.依據(jù)史料一,概括盧梭“人民主權”思想的主要內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國家主權屬于全體人民;人民主權至高無上,不行分割、轉讓與代表;人民主權只能通過干脆民主實現(xiàn);個人聽從公共意志。2.結合史料一,運用歷史的、辯證的方法,評價盧梭的“主權在民”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堅持“主權在民”,創(chuàng)立民主共和國,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時代要求;主要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實質是維護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權利。3.依據(jù)史料二,概括說明中外啟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會的方案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國是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歐洲則描繪出資產階級國家的藍圖。4.依據(jù)史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導致17、18世紀中國和歐洲的啟蒙思想家對現(xiàn)實進行批判產生影響迥異的歷史緣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思想解放不斷深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力氣日益壯大。中國:封建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小農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微弱,工商市民階層不夠強大;理學地位穩(wěn)固,科技發(fā)展步履維艱。1.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從批判對象看文藝復興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啟蒙運動把斗爭矛頭既指向基督教會,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內容是封建的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從批判形式看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宣揚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完全擺脫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索和推斷,只敬畏真實,敬重科學從思想內容看啟蒙思想家主見用理性取代專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同等的志向社會,勾畫將來社會藍圖,進一步弘揚人文精神從涉及領域看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科學等精神文明領域的各個方面2.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不僅供應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生,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對美國獨立斗爭成功后,制定了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頭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24全國卷Ⅱ·T342024全國卷Ⅲ·T322024全國卷Ⅲ·T332024全國卷Ⅲ·T332024全國卷Ⅰ·T41考頻5年5考1.(2024·全國卷Ⅱ,34)法國史學家索布爾認為,從某種角度而言,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可以用來說明這一觀點的是,在啟蒙思想的指導下,法國大革命()A.創(chuàng)建了民主共和政體B.以暴力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專制復辟危急D.以社會同等為首要目標考查點學問考查啟蒙運動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實力考查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素養(yǎng)考查歷史說明答案D解析依據(jù)“法國大革命大大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革命,包括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可知,材料強調的是法國大革命的開創(chuàng)性。美國同樣創(chuàng)建了民主共和政體,解除A項;美法都是以暴力革命為主要手段,解除B項;法國大革命后多次出現(xiàn)復辟,解除C項;啟蒙思想指導下的法國大革命強調社會同等,這一點在英美等革命中未有明顯體現(xiàn),故選D項。2.(2024·全國卷Ⅲ,32)16世紀,英國自上而下地進行宗教改革,國王成為英國國教教會唯一的首腦。17世紀六七十年頭,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宣布實行宗教自由,強調英國國教教會的至尊地位。此舉旨在()A.促進信仰自由B.鞏固君主立憲C.強化專制統(tǒng)治D.落實《權利法案》考查點學問考查英國宗教改革實力考查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素養(yǎng)考查歷史說明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史實可知,宗教改革后的英國國教成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查理二世曾經復辟帝制,他強調英國國教的至尊地位,其目的是強化專制統(tǒng)治,C項正確。宗教自由不等于信仰自由,材料中查理二世強化英國國教至尊地位,其實是反對信仰自由,A項錯誤;英國君主立憲政體建立的標記是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B、D兩項錯誤。3.(2024·全國卷Ⅲ,33)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從前往來于凡爾賽宮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們,起先熱衷于參與沙龍聚會,探討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這表明()A.啟蒙思想漸漸流行B.宮廷文化普及到民間C.專制王權已經衰落D.貴族與平民趨于同等考查點學問考查法國啟蒙思想的傳播實力考查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素養(yǎng)考查(1)時空觀念;(2)歷史說明答案A解析結合材料時間“18世紀前半期”、地點“法國”及“熱衷于參與沙龍聚會,探討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可知,當時法國啟蒙思想流行,故A項正確。B、C兩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解除;D項與史實不符,解除。命題角度1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2024·江西新余四中檢測)馬丁·路德宣稱,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稱為“義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這種主見在當時的主要進步意義在于()A.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神圣不行侵擾的地位B.使人們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救贖的自主權C.打擊了宗教神權和專制王權D.使個人獲得了與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稱為‘義人’,于是信徒……就得救了”可知,馬丁·路德提出了人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使人們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和精神的自由,故B項正確,A、D兩項表述錯誤,故解除;C項是啟蒙運動的影響,解除。命題角度2理性主義(2024·湖南期末)盧梭指出“我們遵守著國家的法律,并用這些準則制約著自己和他人”;康德認為“華蜜與道德的區(qū)分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則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兩者()A.主見用法治手段維護統(tǒng)治B.認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轉讓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會生活D.強調自由是一個人應有的權利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遵守著國家的法律,并用這些準則制約著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則要求自律”可知,法國啟蒙思想家主見用契約規(guī)范社會行為以塑造理性的社會生活,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法治思想,解除A項;材料也未體現(xiàn)理性思想的轉換,解除B項;材料并非強調個人自由,解除D項。命題角度3啟蒙運動的主見(2024·重慶一中高二期末)“要尋求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氣來防衛(wèi)和愛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寶”,以及結合體中每一個體的自由。在盧梭看來,達成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是()A.訂立社會契約B.保障信仰自由C.推行三權分立D.廢除私有制度答案A解析依據(jù)材料“要尋求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氣來防衛(wèi)和愛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寶”可知,統(tǒng)治者和個人之間是一種契約的結合,即盧梭提出的“社會契約論”,故A項正確。材料與信仰自由、三權分立無關,解除B、C兩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廢除私有制度,解除D項。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2024·甘肅蘭州一中高二期末)馬丁·路德曾稱印刷術為“上帝至高無上的賞賜,使得福音更能傳播”。此語事實上()A.證明白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獨創(chuàng)B.說明白路德認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說C.確定了印刷術有助于新教思想的傳播D.夸大了印刷術在傳播中華文明中的影響答案C解析馬丁·路德的話是說印刷術對宗教改革的作用,故選C項。A、B、D三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故解除。2.(2024·江蘇宿遷高二期末)“他的大多數(shù)主見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確表明,上帝之語并不在教會的說教里,而在《圣經》里,這就大大地減弱了教會的權威?!庇纱丝芍牧现械摹八睖p弱教會權威的方式是()A.否認上帝存在B.變更靈魂救贖C.揭露教皇腐敗D.簡化宗教儀式答案B解析材料“上帝之語并不在教會的說教里,而在《圣經》里”說明,“他”主見人們通過自行閱讀《圣經》以得到救贖,即變更了靈魂救贖的方式,故選B項?!八敝饕娙藗冏孕虚喿x《圣經》,并沒有否認上帝存在,解除A項;“他”通過主見人們自行閱讀《圣經》減弱了教皇權威,并不是通過揭露教皇腐敗和簡化宗教儀式,解除C、D兩項。3.(2024·湖北沙市中學雙周練)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屬性’,在精神方面,他們是自由的,只聽從于上帝……基督徒還具有‘肉體的屬性’,在物質方面,應當聽從世俗權威,可以當兵,可以嫁娶,可以過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見因信稱義B.否定教皇權威C.反對禁欲主義D.強調王權至上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精神方面,他們是自由的,只聽從于上帝”,這是對教皇權威的否定,把人們從羅馬教會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故B項正確。因信稱義是手段不是目的,解除A項;C項不是主要目的,解除;強調王權至上不是其目的,解除D項。4.(2024·河北滄州一模)16、17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高校分布范圍有所擴大,歐洲高校的世俗化和民族化進程加快,高校不再是教會的附庸,漸漸成為世俗政權的工具,并為國家政權服務,除此之外,高校學術自由起先萌芽。這些變更主要得益于()A.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倒塌B.唯物主義思想產生C.宗教世俗化運動的開展D.文藝復興走向質樸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16、17世紀歐洲”“漸漸成為世俗政權的工具”可知,歐洲高校的變更與宗教改革有關,因為宗教世俗化運動的開展導致歐洲高校世俗化和民族化的進程也逐步加快,故選C項。迄今為止基督教都未出現(xiàn)精神信仰倒塌的狀況,解除A項;唯物主義思想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產生,這無法說明16、17世紀歐洲高校的變更,解除B項;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文藝復興在16、17世紀逐步地從質樸走向了高雅、精致,解除D項。5.(2024·河北衡水摸底)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把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fā)覺稱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稱為“黎明之曙光以后繼起的光照萬物的太陽”。黑格爾之所以這樣評價宗教改革是因為這場改革()A.為社會的發(fā)展供應了精神動力B.創(chuàng)立了很多新的宗教派別C.提出了很多新的宗教觀點D.使社會各階層破除了宗教迷信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與發(fā)展,為社會的發(fā)展供應了精神動力,故選A項。B、C兩項不能體現(xiàn)其進步性,故解除;宗教改革并沒有破除宗教迷信,解除D項。6.(2024·重慶一中高二期末)在宗教改革時期,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經》譯成英語,并主見《圣經》是信仰唯一的依據(jù)。同樣,馬丁·路德也于1534年譯出德文版的《圣經》。這些做法在當時()A.減弱了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B(tài).徹底摧毀了羅馬教皇的政治權威C.推動了歐洲的民主政治進程D.有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把《圣經》譯成英語,并主見《圣經》是信仰唯一的依據(jù)”“馬丁·路德也于1534年譯出德文本的《圣經》”可知,這體現(xiàn)了深厚的民族主義色調,有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宗教改革并沒有減弱歐洲人對上帝的信仰,故A項錯誤;B項表述過于確定,解除;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對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與歐洲的民主政治無關,故C項錯誤。7.(2024·陜西西安質檢)有學者探討認為,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哲學家對世界的探討是描述性的,即世界事實上是如何的。十八世紀則不同,歐洲哲學家考慮和探討的卻是世界應當是怎樣的,而不是事實上是怎樣的。這一轉變反映了歐洲()A.封建君主專制逐步松動B.生產方式發(fā)生革命性變更C.宗教改革運動影響深遠D.社會思想正發(fā)生深刻變更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與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哲學家相比,十八世紀哲學家們考慮和探討的問題發(fā)生了明顯的變更,即由對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轉向對將來世界的設計,體現(xiàn)出這一時期歐洲思想界的深刻變更,D項正確。A項的結論無法從材料中得出,解除;材料沒有提到生產方式,解除B項;材料反映了啟蒙運動的內容主見,而不是宗教改革,C項錯誤。8.(2024·湖北沙市中學雙周練)英國早期聞名的啟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認為數(shù)學語言是唯一一種理性的話語形式。之后,數(shù)學語言被科學家萊布尼茨和牛頓當作新的物理語言來運用,這使得數(shù)學語言成為了理性象征。這一現(xiàn)象()A.干脆推動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產生B.標記著近代科學體系最終形成C.反映科學發(fā)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D.說明白英國成為歐洲啟蒙運動中心答案C解析霍布斯將數(shù)學作為唯一理性話語,反映了數(shù)學為啟蒙運動供應了理性思想,隨著啟蒙運動進行,使理性思想深化人心,又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這反映出了科學發(fā)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的特點,故C項正確。A、B、D三項說法錯誤,故解除。9.(2024·河北辛集中學開學考)《歐洲史》中記載:“……盧梭認為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有契約,即‘社會契約’,假如統(tǒng)治者不履行責任,被統(tǒng)治者就有權認為契約已被廢除,他們就不必接著忠誠和聽從統(tǒng)治者。”由此可見,盧梭主見()A.三權分立B.開明專制C.君主立憲D.遵守公共意志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盧梭認為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有契約……被統(tǒng)治者就有權認為契約已被廢除”可知,盧梭主見社會契約,也就是遵守公共意志,統(tǒng)治者不遵守,人民就有權推翻他的統(tǒng)治,故選D項,解除A、B、C三項。10.(2024·安徽宣城高二期末)盧梭和伏爾泰是同時代的人,兩個人的思想爭辯激烈,甚至相互謾罵為敵,但伏爾泰的宏大在于,他雖然對盧梭的作品深惡痛絕,卻又生氣地指責要把盧梭作品燒毀的瑞士政府。這一現(xiàn)象主要表明伏爾泰()A.與盧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B.堅守言論自由的民辦法識C.不贊同盧梭改造社會的方案D.指責瑞士政府以避開革命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雖然盧梭與伏爾泰的思想觀點相悖,但是伏爾泰卻反對瑞士政府燒毀盧梭作品的做法,體現(xiàn)出伏爾泰主見言論自由,故選B項。盧梭和伏爾泰都反對暴政和壓迫,只是在推行方法上產生分歧,并沒有在思想上有根本分歧,解除A項;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盧梭的任何思想方案,解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大革命的領路人,并不行能避開革命,D項與史實不符,解除。11.(2024·湖北部分重中起點考)王夫之指出,為民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義所在,君主雖位尊權重,其意志僅一人之義,屬“私”。孟德斯鳩認為,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因為人們膽怯 這個國王暴虐地執(zhí)行法律。由此可知,兩人主見的相像之處是()A.體現(xiàn)顯明的民主共和精神B.勾畫將來社會發(fā)展藍圖C.質疑和防止君權過于集中D.都有新階級力氣的推動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國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并沒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沒有對將來社會提動身展藍圖,據(jù)此可解除A、B兩項;依據(jù)材料可知,兩人都對王權至上提出了質疑,反對君權過度集中,故選C項;當時中國的資本主義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資產階級還沒有產生,解除D項。12.(2024·湖北沙市中學雙周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一些持批判看法的人認為啟蒙運動必需為道德危機、精神空虛、生存壓力,甚至環(huán)境惡化等這些削減人類華蜜感的現(xiàn)代性整體危機負責。這一批判的主要依據(jù)是()A.法國啟蒙運動發(fā)展最為快速B.理性主義思潮引發(fā)精神危機C.啟蒙運動存在一些激進觀點D.啟蒙運動促使社會發(fā)生轉型答案C解析法國啟蒙運動發(fā)展快速與人類華蜜感降低無關,解除A項;理性主義思潮強調理性思索,本身并不會引發(fā)精神危機,解除B項;啟蒙運動中過于強調理性與科技的力氣,忽視情感與社會環(huán)境,從而造成道德危機等問題,故選C項;材料主要強調啟蒙運動的弊端,故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13.(2024·全國高三課時練)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王陽明生活的時代,很多人對覆蓋在社會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識形態(tài)已經相當反感。王陽明繼承了陸九淵“獨創(chuàng)本心”的思想,主見從“本心”入手去相識圣賢之心。他認為:“知之真實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行離?!痹谒x開人世前留下的最終一句話便是:“吾心光明,亦復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編自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二馬丁·路德是神學博士、維滕貝格高校神學教授、維滕貝格修道院院長。1510年,他帶著虔誠的心情朝拜羅馬城,看到的卻是一片腐敗。他痛感個人無力無助,再研讀《圣經》,發(fā)覺保羅的訓誡有“義人必因信得生”;《福音書》中說,耶穌基督之死已經代替人類在上帝面前贖罪,只要信仰耶穌,就可以得救。此后,他起先提倡“因信稱義”,認為信仰的本質是內心活動,而不在于形式和行為,每個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同等的,可以通過《圣經》干脆和上帝對話,不用神父做中介。——任世江《中學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1)依據(jù)材料一、二,指出王陽明與馬丁·路德基本主見的異同。(2)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王陽明與馬丁·路德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影響的不同。答案(1)相同:都留意從自己的內心活動動身去相識事物。不同: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馬丁·路德:“因信稱義”(或“信仰即可得救”),通過閱讀《圣經》干脆與上帝對話,上帝面前人人同等。(2)背景不同: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不同;中國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理學的繁瑣;西歐羅馬天主教會的腐敗。影響不同:王陽明:通過自我反省,加強道德自律,留意社會秩序,維護封建專制。馬丁·路德:促進思想解放,特性張揚,有利于擺脫天主教會的壓迫和思想禁錮,實現(xiàn)信仰自由,其同等思想為后來民主政治奠定基礎。解析第(1)問,相同點,依據(jù)材料一“主見從‘本心’入手去相識圣賢之心”、材料二“信仰的本質是內心活動,而不在于形式和行為,每個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可知,他們的共同點即強調通過自己的內心活動來相識事物。不同點,依據(jù)材料一“知之真實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行離”可知,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依據(jù)材料二“每個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不用神父做中介”可知馬丁·路德強調“因信稱義”,每個人通過閱讀《圣經》干脆與上帝溝通。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兩人各自所處的歷史時期,王陽明生活在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明朝,而馬丁·路德生活在資本主義已經起先發(fā)展起來的歐洲。其次小問,可依據(jù)王陽明和馬丁·路德的思想對當時的影響和對后世的影響兩個角度作答。14.(2024·江蘇宿遷高二期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