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木蘭詩》教案_第1頁
2024年《木蘭詩》教案_第2頁
2024年《木蘭詩》教案_第3頁
2024年《木蘭詩》教案_第4頁
2024年《木蘭詩》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木蘭詩》教案

《木蘭詩》教案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耦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

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

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要點)木蘭是T立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

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

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一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用英雄的本色,也反映

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

象的。

二、整體感知

1、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用課件打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1喇樂府民歌。

它產(chǎn)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

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稑?/p>

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民

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diào)雄渾、熱烈、質(zhì)樸。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第一遍,教師范讀課文,第二遍,全班齊讀,第三遍,默讀并借助注解了解課文大意,因為

學生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比較熟悉,課文注解比較詳細,詩歌語言生動質(zhì)樸,朗朗上口,所以

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大致疏通文意。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共同解決,教師巡堂點撥,再由小組把

疑難點提出來,教師集中解答。

3、合上書本,請同學根據(jù)自己記憶復述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同學們互相補充。打開課本,對

照課文內(nèi)容再次復述故事情節(jié)。

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4、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通過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善良機智的愛國女英雄的'形象,贊美了木蘭善良,

機智,勇敢,不貪功,愛父母,聰慧。

三、研讀賞析

1、文章詳寫了哪一部分?略寫了哪一部分?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明確:

詳寫:木蘭當戶織的時的心'事重重,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zhàn)場時的心態(tài),木蘭

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

略寫:戰(zhàn)斗過程

這首詩正是要突出木蘭對父母的孝敬,勇于擔當重任的品格,所以,對于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

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則不惜筆墨。

2、詩歌以聲音開頭,有什么好處?

明確:聲音開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詩歌最后,以兔結(jié)尾,有什么好處?

借兔喻人,使文章含蓄有趣,以比喻作結(jié),贊揚木蘭機智,勇敢

4、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

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fā)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

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3也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

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

毅力和機智謹慎,女1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

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讀了《木蘭詩》后,你有何感想?你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

請你以本詩為素材,以《木蘭傳》為題編一則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聽,看誰講得

好。

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一《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木蘭詩》:

2、解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

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勁、熱烈、質(zhì)

樸。

二、詩歌誦讀,疏通文意

(一)詩歌誦讀:

1、播放錄音,明確聽讀的要求:

①.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把握在預習中遇到的字詞障礙。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隨時用筆圈點勾畫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點字詞。)

②注意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diào)°

2、學生自由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

(二)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同"貼"讀作(tie)

出門看火伴:”火"同"伙"讀作(huo)

2、古今異義字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意是只(副詞);今意是但是,可是(轉(zhuǎn)折連詞)出郭相扶將郭:

古意是外城;今意是僅用作姓氏

雙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3、一詞多義

東市買駿馬集:市(名詞)

愿為市鞍馬:買(動詞)

4、詞類活用

愿為市鞍馬市:買名詞用如動詞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騎:戰(zhàn)馬動詞用如名詞

策勛十二轉(zhuǎn)策:記下名詞用如動詞

5、數(shù)詞運用

軍書十二卷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zhuǎn)同行十二年

(注意:這些數(shù)詞均不表示具體數(shù)目,即表示虛數(shù),言其多。)

三、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jié)。

②在概述情節(jié)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

3、解釋詞語和翻譯句子:見課文。

(補充:對偶、互文、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含義。)

4、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

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nèi)容。

明確: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數(shù)年征戰(zhàn)歷盡艱辛

第三部分(5-6段)還朝辭官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比喻贊美木蘭

5、小結(jié):

這樣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

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性,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醇厚質(zhì)樸

又機敏活潑,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廣為傳唱。

四、作業(yè)

1、識記詞語的音、形、義,背誦詩歌。

2、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背誦。

2、回顧上一節(jié)課所講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二、齊讀全詩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一)人物賞析: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哪些詩句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明確:

①"萬里赴戎機……寒光照鐵衣"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

敢剛強的戰(zhàn)士形象。

②"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寫出了戰(zhàn)爭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長期激

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歸來見天子……賞賜百千強”,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cè)面表現(xiàn)出木蘭是一位戰(zhàn)功顯赫

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T立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jié)描寫了她的女性心理?

明確:

①停機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里著想,又為國家大計著想,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

特有的心理。

②遠征沙場時思鄉(xiāng)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

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③辭官還家后"著我舊時裳”和“對鏡帖花黃"的行為描寫。

木蘭回家第T棒就是迫不急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J身",從她"開、坐、脫、著、理、帖”

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的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木蘭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

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又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

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險的沙場,在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能不令人

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于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這一形象的意義何在?

明確: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

的愛國精神和不慕名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賞析寫作特色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彳正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

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

在表現(xiàn)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zhì)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

始末,著重寫她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

這樣根據(jù)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怡當。

2、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明確:《木蘭詩》具有樂府詩歌的獨特風格,復沓、問答、排比、重疊、對偶、頂真等形式

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氣

勢酣暢的排比等等。

(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品析特色及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歷史上不獨有花木蘭這一個巾幗英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讓我們仰慕。你還能再舉

出一些中外歷史上巾幗英雄的例子?

居里夫人、劉胡蘭、穆桂英、余老太君、王昭君、秋瑾等。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五、總結(jié):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

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zhàn)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

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

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

優(yōu)秀品質(zhì)。

這首詩在敘事上,詳略得當,并運用了排比、夸張、對偶、互文等修辭方法,這是這首詩寫

作上的一些特色。

六、作業(yè)

1、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jié):

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

數(shù)年征戰(zhàn)歷盡艱辛(略寫)

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

吟唱比喻,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茯雄氣概)(略寫)

《木蘭詩》教案3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詮釋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是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蘭在歷史中不一

定確有其人,但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只不過是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謀篇立意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gòu)思木蘭的傳奇故事。本詩以時間為序,采用比興的手法,敘述了

農(nóng)家女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衛(wèi)國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聰明勇敢、堅毅質(zhì)樸、不貪功名、

熱愛家鄉(xiāng)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一3自然段):敘述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寫木蘭十年來的征戰(zhàn)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敘述木蘭還朝辭官,回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四)寫作特點及借鑒

寫作特點1.詳略得當。這首敘事詩,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得

當。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xiāng)、家人團聚的內(nèi)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

及十年的征戰(zhàn)內(nèi)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jié)構(gòu)疏密有致,主

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2.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云鬟花黃的女子,也是T立金戈鐵馬的英

雄。詩歌對木蘭的刻畫形象生動,如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娘

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

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木蘭那少年纏

綿的情懷。對一個初出遠門的女子來說,既感到新鮮,又思念家鄉(xiāng),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

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3.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xiāng),同親人合家歡聚一節(jié),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

"脫"、"著"、"理"、"鐵",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一急于恢復女兒裝,表現(xiàn)

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歸來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借鑒:《木蘭詩》作為古代民歌,在表現(xiàn)人物、敘述情節(jié)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不

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和"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聞但聞”的反復,

"萬里赴戎機"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驚忙”的側(cè)面襯托,"雄兔雌兔"的比喻等等,都給

讀者一種清新、質(zhì)樸之感。正因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讀者才看到了一個英雄的木蘭勇敢

而可愛的形象,才使木蘭像史詩一樣載入了中國文學的史冊。

二、課文重點難點疑點導學

(一)重點難點句子導學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K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導學: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不聞""惟

聞”兩句對偶。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導學: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tài)

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qū)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shù)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

相同。"女亦"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瞅”兩節(jié)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

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導學: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xiàn)出出征健兒的豪邁

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

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

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導學: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馳

抵戰(zhàn)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導學: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

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二)重點段落導學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詮釋。

導學: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zhàn)場

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困難了。同時,這個比喻還解釋了伙伴的驚訝,也對讀者產(chǎn)生的疑問作出了

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將這幾句看成是木蘭對伙伴的回答,從而表現(xiàn)木蘭機智聰慧,又充滿

豪情的神態(tài)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

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三)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導學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

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

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導學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這首詩所要突出的不是木蘭孝敬父母、

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則不惜筆墨。

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在戰(zhàn)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勇武強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廣大

讀者喜愛的并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強人,所以,戰(zhàn)場上的廝殺略寫,而以"木蘭是女郎"

為構(gòu)思核心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

彩照人的風姿神韻。這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

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現(xiàn)作者傾向的作用。

《木蘭詩》教案4

教學目標

一、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二、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三、學習本文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花木蘭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關于花木蘭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前一段時

間,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她的形象搬上了銀幕,一時轟動了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走

近花木蘭,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與人格魅力。

二、解題:本文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是漢朝的音樂機關,任務是制定樂

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專門收集民歌,后來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

“樂府詩",成為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赌咎m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樂

府雙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yè)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

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機杼(zhCi)可汗(k。俏n)鞍鞘(臺nji.............

臺n)轡頭(pQ)燕山(y&n)鳴濺濺(j話n)鳴....

啾啾(jiu)胡騎(ji)戎機(r6ng)金柝(tub)........

著(zhu6)裝傍地走(bang)朔(shud)氣舊時裳....(chang)

3、對照注釋誦讀,讀準讀順。

4、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

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zhàn)。

第三部分(5—6段)凱旋而歸。

第四部分(第7段)結(jié)尾附文。

四、分析第一部分內(nèi)容

1、齊讀1、2段,看詩篇如何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

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xiàn)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

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下段父母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xiàn)

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回答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

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

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

家庭情況,經(jīng)過??棁@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

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

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具有什么樣的趣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

四句之間構(gòu)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

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娉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

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

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

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

懷,活生生地刻畫了T立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山也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五、布置作業(yè)

1、生字帶拼音抄寫三遍。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抽查上一節(jié)課知識掌握情況。

1、默寫生字。

2、學生齊讀全文。

二、分析第二部分

1、齊讀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

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

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

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

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

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

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

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

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以來。

三、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

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

故鄉(xiāng)",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zhì)。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

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a懈,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鬟,對鏡帖花黃",運用

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

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

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

潮中結(jié)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jié)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

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

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xiàn)

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五、小結(jié)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

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

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

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木蘭詩》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民歌的語言特色,了

解木蘭的形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初備統(tǒng)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2.文學知識介紹。

Q)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詩是一首W蹴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二、自主學習

師:這首詩記敘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花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

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zhì),以及愛國爰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

20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這首民歌,

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nèi)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

課文。

4.本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清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nèi)容。

5.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6.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L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口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機杼可汗燕山鞍黯卜朔迷離金柝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nèi)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

課文。.

明確:(交流制作的學習卡片,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根據(jù)情況進行講相)

3.本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nèi)容。

明確:(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zhàn)生涯。內(nèi)

容:這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4.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明確:(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

法,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畀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

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5.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

家。)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背誦詩歌。檢查背誦。

8.重點研討課文第4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概括本段內(nèi)容。

②分析本段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

明確:(①木蘭的征戰(zhàn)生涯。

②對偶。作用: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diào)鏗鏘,氣氛雄壯悲涼。

③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

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板書設計

木蘭詩

1.人物形象。

2.語言特色。

《木蘭詩》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文言詞匯積累;

2)品味詩歌的傳奇美、形象美、語言美;

3)背誦詩歌。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深刻領會木蘭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領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詩歌傳奇美、形象美、語言美的探索。

教學理念:

以講述、品味、朗讀為主的板塊教學模式。

教學步驟:

1、導語引入。

由穆桂英(有男子剛健的巾幗英雄)、西施(集嬌美女兒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剛?cè)嵯酀呐?/p>

子一木蘭。(板書課題)

2、初讀詩歌,理解大意。

1)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2)點讀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3、講述傳奇美。

1)默讀課文。用4——8字完成每節(jié)大意:

第一、二節(jié):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十年征戰(zhàn)生活;

第五節(jié):;

第六節(jié):;

第七節(jié):比喻作結(jié),解答奧密。

(第三節(jié):準備出征,奔赴戰(zhàn)場,第五節(jié):還朝辭官,第六節(jié):還鄉(xiāng)團聚)

2)主題探索。

討論:下面對《木蘭詩》主題的概括,你認同嗎?

A贊頌勞動人民出生的婦女英雄;

B反映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頌尚武精神。

3)繁簡處理探索。

討論:作者七節(jié)詩是否平均用筆,哪些詳、哪些略?為什么?

(備忘: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不惜筆墨,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

板書:得當?shù)脑斅蕴幚恚ㄒ罁?jù)主題需要)

4)講述傳奇故事。要求:①理清文章脈絡②體現(xiàn)主題③詳略得當。

4、品味形象美。

1)根據(jù)提綱,找出詩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語言品味人物形象。

嬌美女兒勤勞善良

淳厚質(zhì)樸

熱愛親人

巾幗英雄堅毅勇敢

機敏活潑

報效祖國

2)小結(jié)板書:豐富的人物形象。

3)畫木蘭。

分組畫女妝、巾幗妝的木蘭。

5、朗讀語言美。

1)品味下面詩句,說出句式特點,從詩中找出類似詩句。

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復沓句)

②爺娘聞女來,……;阿姊聞妹來,……;小弟聞姊來.....(排比句)

(備忘:①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②東市……,買長鞭。)

2)小結(jié)板書:獨特的語言風格(民歌:反復詠嘆、反復鋪陳)

3)朗讀品味。

6、遷移閱讀。

孔雀東南飛(節(jié)選)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四常苦悲。君既為府

吏,守節(jié)情不移。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妒嫉嫌遲。非為織布遲,君家

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守節(jié)情不移()妾不堪驅(qū)使()便可白公姥()

2)你認為詩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樣的?

3)按原文回答:

①描寫主人聰明能干的句子是:

②描寫主人自尊的句子是:

板書設計:

木蘭詩

一、傳奇美L得當?shù)脑斅蕴幚?/p>

二、形象美2、豐富的人物形象

三、語言美3、獨特的語言風格

《木蘭詩》教案7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語: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誰說女子不如男》.

問:同學們,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誰說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說得很對,誰說女子不

如男啊?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什么"巾幗不讓須眉”嗎?其實,古今中外,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的女中

豪杰,你們知道哪些呢?數(shù)一數(shù)吧?傕桂英、劉胡蘭、江姐、薩切爾夫人、木蘭……)

導入:看來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還真不少!剛才有人說到一個人一木蘭,同學們,你們知

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

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

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

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

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范讀課文。

1、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代

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

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頸、熱烈、質(zhì)

樸。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

A認真聽讀,不出聲。

B注意生字新詞的正確讀音。

C揣摩讀樂府詩的語氣,注意句中的停頓處理。

3、聽完了一遍課文,同學們,你們有哪些話想要說呢?

4、指名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弄懂意思,整體感受。

1、導入:好,剛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也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老師把時間交給大家,用自

己喜歡的任何方式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掃除字詞障礙。

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學習情況。

A字詞。

注音:機杼軍帖可汗鞍馬鞍鞘轡頭鳴濺濺

鳴啾啾戎機金柝阿姊著我舊時裳

B指名分段朗讀,正音,學生集體評價。

3、導入:剛才,老師檢查了大家的自學情況,非常不錯,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大

家分好的組,結(jié)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著把這篇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吧。

第一組:一二段;第二組:三四段,第三組:五七段,第四組:六七段。

4、指句串講。適時補充指導。

5、指名復述故事。

四、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賞析詩歌。

導入:《木蘭詩》寫得很好,同學們都背過了嗎?(背過了)那讓我們一起背誦《木蘭詩》。

師生一起背誦。

同學們背得很熟。和同學們一起背誦的時候,老師想起了自己上中學時學習這首詩的情景,

認真學習,誰都會被木蘭這一這一中國古代巾幗女英雄的形象深深地打動。聽同學們背誦得很有

情,看出同學們很喜歡這首詩。最喜歡詩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為什么喜歡?誰來說一說?

指名說。學生有可能會說:我最喜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兩句詩,從這兩句中可

以看出木蘭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從軍的決心,“從此替爺征”。

我喜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鞘,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幾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前

緊張的準備工作,而且讀起來也很順口。

我最喜歡"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幾句能讓人聯(lián)想到木

蘭到底在想什么。

順勢導入:這位同學說得真好,同學們,你們都有豐富的想象,來,想象一下木蘭當時想的

是什么吧?

指名說。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我喜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d士士十年歸"。

這幾句描寫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蘭十年的從軍生活。

"軍中生活”一段確實寫得很好,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北

方寒冷的夜晚,點點星光照在木蘭的.鎧甲上,的確是傳神之筆。在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

們思考:十幾年的軍中生活為什么只用了這短短的六句詩來描寫呢?(學生思考,討論。)

指名說。

二、啟發(fā)想象。

導入:詳略的安排是這首詩的一個主要特點。正因為是略寫,也就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象的

空間。下面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豐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蘭的軍中生活??梢詮哪咎m的女扮男

裝,從天氣呀,地勢呀,交戰(zhàn)雙方呀,多個方面展開想象。

(學生靜思默想。)

然后問:哪位同學愿意把想象出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指名說,老師作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三、交流討論。

出示問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分組討論。

小組討論。

指名說,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四、結(jié)束新課。

同學們,學了花木蘭的故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指名說。

《木蘭詩》教案8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字詞。

2、初步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在師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

課文內(nèi)容,復述“木蘭從軍”的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2、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

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詞匯,翻譯課文。

三、教學難點

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復述法

2、學法:預習法、誦讀法、合作討論探究法

五、課時安排:3課時

授課時間: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教

學過程:

第一課時

授課日期:課時目標:

1、介紹作家作品;掌握字詞;朗讀《木蘭詩》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

2、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一、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花木蘭是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爰的形象,作為一首民歌,《木蘭詩》對后世文學藝術產(chǎn)生的

影響也很深遠。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木蘭詩》,走進花木蘭。

2、明確課時目標(多媒體展示)

二、自主學習,前題診測檢杳預習,學生展示交流:

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

北方的一首民歌,是1嘲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

何為“樂府詩”?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樂府"。秦朝及西漢惠帝時設有“樂府令",漢

武帝時的樂府規(guī)模較大。采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樂府詩”一繼《詩經(jīng)》《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

新詩體。《木蘭詩》的.重要地位:北朝樂府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古詩為

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1、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

機杼Zhu戎機rong可汗khan鞍鞘jian轡頭pi

燕山y(tǒng)an胡騎ji朔氣shud金柝tud紅妝zhuang著我舊時裳zhud傍地走bang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教師范讀一二小節(jié),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等,尤其應注意

朗讀節(jié)拍的把握。教師提示:

⑴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萬里/赴/戎機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⑵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⑶將軍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⑷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同樣是五字句,⑴組為"二一二"節(jié)拍,⑵組為"二三"節(jié)拍,⑶組為"二二一"節(jié)拍。所

以劃分節(jié)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表達,應遵循"句不離詞,詞不離意”的原則。

4、學生練讀詩歌,力求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

5、學生分小組展示詩歌朗讀。

二、小組內(nèi)疏通文意。

請學生將文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找出來寫在黑板上。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檢測練習冊1、2、3、4。

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

1、抄寫課下注釋。

2、背誦兩個自然段。

《木蘭詩》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盎ノ摹⑴疟?、頂真、復沓、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

其表達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

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xiàn)。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xiàn)朗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彼,力求聲情并茂,體

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復述法。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

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

歌內(nèi)容,便于背誦。

3.鑒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注意發(fā)揮聯(lián)

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現(xiàn)實的可能性,鑒賞詩歌有時要虛化,太實際的態(tài)度不利于鑒賞。

4.討論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杳閱資料、網(wǎng)絡搜索、調(diào)查

訪問、集體探究等渠道。

5.競賽法。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花木蘭畫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歌帶、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復述詩歌的

故事情節(jié),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強化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同學思考,回答:穆桂英、如胡蘭……)教師演示多

媒體課件,呈現(xiàn)巾幗英雄圖片:花木蘭、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今天,

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感受她的英雄豪氣,女兒柔情。

二、作品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了解1喇民歌。

教砌安排學生欣賞京劇、豫劇、評彈、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斷,簡介背景,激發(fā)興趣。

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

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

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

」嘲于戰(zhàn)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

吹曲》中的1微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chuàng)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nèi)容深刻,

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xiàn)出另夕一種風

情民俗的畫卷。

三、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1.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斷,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

音,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多媒體顯示:

(1)辨析字音

機杼軍帖可汗金柝鞍鞘

戎機轡頭云鬢濺濺燕山

胡騎啾啾著我舊時裳

(2)掌握下列多音字

騎轉(zhuǎn)強帖

(3)通假字

帖花黃看火伴

(4)辨析字形

柝、析、拆、折戎、戍、戌、戊

學生自由發(fā)言,其余同學補充或更正。

明確:(1)zhutiekehantudjianrongpeibinjianyan

jijiuzhuo

(3)"帖"通"貼""火"同"伙"

(4)金柝、分析、拆開、折斷

戎馬、戍守、戊戌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等,尤其應注意朗讀節(jié)拍

的把握。

教師提示:

(1)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萬里/赴/戎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IZ

愿為陸鞍馬從此/替爺征

(3)將軍后戰(zhàn)糜壯士/十年用

(4)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同樣是五字句,(1)組為"二一二"節(jié)拍,(2)組為“二三"節(jié)拍,(3)組為“二二一"

節(jié)拍。所以劃分節(jié)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表達,應遵循"句不離詞,詞不離意”的原則。

3.學生練讀詩歌,力求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

四、默讀詩歌,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工具書,試譯全詩。

2.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