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據(jù)史書記載;大運河開通后,洛陽城店鋪云集,商業(yè)繁榮.如圖中哪一序號表示洛陽城的位置()

A.①B.②C.③D.④2、四川灌縣二王廟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贝寺?lián)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貢獻是()A.修建長城B.修建靈渠C.制造出鐵農(nóng)具D.修建都江堰3、從東漢末年開始,一直到南宋時期,我國經(jīng)濟重心逐步轉移到南方。對這一歷史進程的原因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較少B.大量人口南遷,帶去先進技術,增加了那里的勞動力C.自然條件變化,江南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快,超過了北方D.經(jīng)濟重心的轉移一直伴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4、促成南朝時期江南經(jīng)濟開始趕上北方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B.北方勞動人口大量南遷C.南方戰(zhàn)亂少D.南方統(tǒng)治者注意調整統(tǒng)治政策季5、宋朝時,逐漸居糧食產(chǎn)量首位的農(nóng)作物是()A.大豆B.玉米C.小麥D.水稻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禹死后,禹的兒子啟擊敗伯益,奪取政權,建立____朝。從此______代替了“禪讓制”,______代替了“公天下”7、醫(yī)圣華佗的著作是《傷寒雜病論》。

錯誤:______;訂正:______。8、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______。9、南宋的都城是_______。10、“吳帶當風”是指唐朝閻立本繪畫作品的風格。11、刻在____或____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12、戰(zhàn)國時期,東方六國之間南北聯(lián)合,共同抗秦,稱為“____”。而秦國則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稱為“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秦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奴隸制國家。()14、朱元璋為進一步集中權力,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A.正確B.錯誤15、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采用不同的磨制方法,制成不同的磨制石器。______(判斷對錯)16、唐朝詩人輩出,最為著名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感,被譽為“詩仙”。17、()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以來局面的延續(xù),期間雖然割據(jù)分裂,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4題,共20分)18、(14分)閱讀下列材料請回答材料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珴蓶|材料二: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像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請回答:(1)材料一中“秦皇漢武”各指的是哪一歷史人物?(2分)(2)秦皇、漢武在思想統(tǒng)治方面分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分別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2分)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二反映了漢初社會的哪一問題?(2分)漢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決這一問題?(2分)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張騫始開西域之跡。”——《漢書》材料二絲綢之路示意圖:材料三西漢疆域圖:(1)說出材料一中張騫第一次通西域的目的。(2分)(2)仔細閱讀材料二,將圖中所標序號代表的絲綢之路的路線填在下列括號內(10分)①()→②()→③()→④()→⑤()(3)對材料三中斜線覆蓋區(qū)域,西漢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這一措施有何影響?(4分)20、【題文】(13分)學以致用。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的校園,可是,總有一些同學不能自覺保護這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例如,校園里原本潔白的墻壁已留有腳印、球??;光潔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為一中的學生,請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規(guī)章制度、道家自我覺悟的觀點,為保護校園環(huán)境提出你的建議。21、明朝時期中外關系既有交往又有激烈沖突。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問題探究一:和平篇(1)明成祖把下西洋的重任交給鄭和。請問鄭和下西洋大的起止時間分別是什么時候?鄭和船隊最遠到達哪里?(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鄭和下西洋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4)你從世界著名航海家鄭和身上學到了什么精神品質?探究二:沖突篇(5)請列舉明朝時期中外關系中沖突的典型歷史事件一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隋煬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①為涿郡,②為洛陽,③為長安,④為余杭,故選B.

本題考查的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

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關鍵是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解析】B2、D【分析】據(jù)“六字炳千秋;十四縣民命食天,盡是此公賜予;萬流歸一匯,八百里青城沃野,都從太守得來.”及所學知識可知,此聯(lián)中的“太守”是李冰,最主要貢獻是修建都江堰.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選D.

本題以四川灌縣二王廟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此聯(lián)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貢獻.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解析】D3、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逐步轉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戰(zhàn)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里的勞動力;江南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nóng)業(yè)發(fā)展較快;我國的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北方。所以ABC不對,故選D。

【解析】D4、B【分析】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不斷;南方相對安定,為了躲避北方的戰(zhàn)亂,許多人遷往江南地區(qū),給江南地區(qū)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產(chǎn)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起來,B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以促成南朝時期江南經(jīng)濟開始趕上北方的主要原因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相關史實?!窘馕觥緽5、D【分析】宋朝時期;為了提高糧食產(chǎn)量,從越南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qū)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chǎn)量首位。

故選:D。

本題以宋朝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依托;考查的是我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知識.

本題以宋朝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我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解析】D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略

【分析】禹死后;禹的兒子啟擊敗伯益,奪取政權,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故答案為:

世襲制;家天下.

本題考查了啟繼承父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朝.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啟繼承父位的影響.【解析】世襲制;家天下7、略

【分析】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故答案為:錯誤:華佗;訂正:張仲景.

本題主要考查張仲景.張仲景是“醫(yī)圣”.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作答.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漢時期的醫(yī)學成就.【解析】華佗;張仲景8、略

【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虛心納諫;選賢用能、只人善任,重視農(nóng)業(yè),減輕農(nóng)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jié)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多次修改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發(fā)展較快,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故答案為:

貞觀之治.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貞觀之治相關知識的掌握.唐太宗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發(fā)展較快,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太宗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解析】貞觀之治9、略

【分析】本題考查南宋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故填臨安?!窘馕觥颗R安

10、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隋唐時期的繪畫成就?!皡菐М旓L”是指唐朝吳道子繪畫作品的風格,主要是因為吳道子筆下的人物,神情生動逼真,衣帶飄飄若飛;而閻立本繪畫作品的風格是筆力剛健,線條像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zhèn)?。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輝煌的隋唐文化(二)【解析】【答案】錯誤:閻立本改正:吳道子11、略

【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史實的識記。依據(jù)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9課甲骨文與青銅器,第一子目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中的內容:“商朝時期,占卜之風盛行。王室貴族遇事無論大小,都要占卜以問吉兇,然后將占卜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成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笨芍?,故填龜甲獸骨。考點: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解析】【答案】龜甲獸骨12、合縱連橫【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合縱和連橫的知識;學生應掌握好基礎知識。

【點評】考查學生記憶能力。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分析】【分析】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戰(zhàn)國紛爭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建立。14、√【分析】本題考查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tǒng)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本題是正確的,故選A?!窘馕觥緼15、×【分析】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這種被敲打成的粗糙石器被稱為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鉆孔技術的是山頂洞人。

故答案為:×。

本題以北京人制作石器為依托;考查的是北京人生活的知識。

本題以北京人制作石器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北京人生活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窘馕觥俊?6、×【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而杜甫的詩才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那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代,被后人稱為“詩史”,人們稱杜甫為“詩圣”。

【點評】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輝煌的隋唐文化17、√【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五代十國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后,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黃河流域相繼出現(xiàn)了五個朝代統(tǒng)治,合稱五代,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那時候,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還有十個國家,總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局面實質上是因為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繼續(xù)和發(fā)展造成的;元朝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長期分裂局面,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政權。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所以本題正確?!窘馕觥縏四、綜合題(共4題,共20分)18、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秦始皇嬴政和漢武帝劉徹都是古代杰出的帝王。秦始皇帶領秦軍橫掃了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他還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制度,北擊匈奴,南平閩越,開疆擴土,影響后世即千年;而漢武帝年少登基,雄才偉略,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軍事上完成了大一統(tǒng),他還首開絲綢之路、首創(chuàng)年號,興辦太學,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正是由于他們的巨大的歷史功績,成為毛澤東贊賞的四位帝王,與唐太宗、宋太祖齊名。(2)本小題考查的是秦皇漢武對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態(tài)度。儒家思想在秦漢時期經(jīng)歷了巨大的起伏。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受統(tǒng)治者重視的儒家思想,到了秦朝建立后仍然無法進入統(tǒng)治者的眼睛,甚至在焚書令中被摧殘和坑殺,無疑跌到了歷史的谷底。到了漢武帝時期,經(jīng)過儒生董仲舒的改造,揉入了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把封建君權神化,迎合了漢武帝的需要,直接把武帝推上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地位,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這樣的境遇與秦始皇時期是截然相反的,但坑儒與尊儒間的不同態(tài)度,兩個皇帝卻有著相同的目的,他們都是從維護自己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對思想文化的控制,從而達到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目的,應該說二者有異曲同工的效果。(3)本小題考查的是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漢朝初期,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天下推行郡縣制,導致了秦的速亡,于是大封天下,封了許多諸侯國,希望他們能向周朝一樣能拱衛(wèi)中央。但沒想到各地諸侯做強做大,形成了王國問題,反而給中央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經(jīng)過休養(yǎng)生息,武帝時期,憑借強大的中央實力,頒布推恩令,讓地方諸侯國不斷分封,越封越小,甚至找借口,憑借強大的中央實力,直接削去許多的諸侯國,這樣就徹底解決了至漢初以來威脅中央的地方割據(jù)勢力,大大強化了中央集權。最終漢武帝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大一統(tǒng)的漢朝【解析】【答案】(1)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2)①秦:焚書坑儒,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給中國古代的文化造成嚴重的破壞。②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③目的: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3)①諸侯勢力強大②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權。19、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張騫通西域。西域指的是現(xiàn)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準備聯(lián)絡被匈奴從河西走廊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張騫,毅然應募。公元前138年,張騫帶領隨從,從長安出發(fā),途中被扣留十年,但他仍然達到大月氏,回國后他向漢武帝匯報了西域的見聞,及愿意與漢朝往來的愿望。(2)本小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路線。張騫通西域之后,絲綢之路得以開辟。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的路線是,他們帶著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即①處,通過河西走廊即②處,到達③處即今新疆地區(qū),再運往西亞即④處,最后再轉運到歐洲即⑤處,同時也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到中國內地。(3)本小題考查的是張騫通西域。西域指的是現(xiàn)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使西域與漢朝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后來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物。從此,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解析】【答案】(1)第一次:為了聯(lián)絡西域的大月氏人夾擊匈奴;(2分)(2)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西亞歐洲(10分)(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2分)從此,今新疆地區(qū)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或新疆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20、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結合所學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提倡“仁”“禮”;為政以德,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又主張仁政,民貴君輕,主張“以德教化人民”;法家主張實行法治,加強中央集權,用嚴酷的刑罰鎮(zhèn)壓反抗,鞏固國家的統(tǒng)治;道家認為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提倡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學生在回答時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用儒家、法家、道家的主張去回答。如(1)儒家道德教育:破壞環(huán)境是不道德的行為。(2)法家規(guī)章制度:違反校規(guī)校紀要受到應有的懲罰。

(3)道家自我覺悟:要讓破壞校園環(huán)境者自我反?。粚憴z查。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以后改正。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chǎn)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解析】【答案】儒家強調“仁”和“禮”;主張“以德教化人民”。

法家主張用“刑罰”加強統(tǒng)治;主張強化專制統(tǒng)治,強化中央權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