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戰(zhàn)爭26古詩二首教案設計北師大版_第1頁
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戰(zhàn)爭26古詩二首教案設計北師大版_第2頁
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戰(zhàn)爭26古詩二首教案設計北師大版_第3頁
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戰(zhàn)爭26古詩二首教案設計北師大版_第4頁
2024秋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戰(zhàn)爭26古詩二首教案設計北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古詩二首》【教材分析】《古詩二首》做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六單元“斗爭”的第一課,它以詩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斗爭”的性質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并讓學生相識了由此產生的“兵役制”等殘酷的制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相識歷史、了解斗爭?!妒鍙能娬鳌肥且皇诐h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斗爭帶給勞動人民的苦痛和災難。全詩既含蘊簡潔,又深厚凝重,令人感憤,催人淚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之情。同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有關斗爭題材的詩歌和文章,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將使學生從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斗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進一步加強對斗爭的深刻相識?!妒鍙能娬鳌愤@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活靈活現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冻鋈愤@首詩屬于漢朝樂府詩題,是一首感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經典之作。詩人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概流暢。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憐憫,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靜邊塞戰(zhàn)事,使國家安靜的憂國憂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與藝術性完備結合的佳作。王昌齡著有《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緦W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肯定的古詩學習閱歷。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老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斗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肯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窘虒W策略與設計說明】《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斗爭帶給勞動人民的苦痛和災難。學生經過5年的語文學習,在課內外都曾接觸過有關斗爭的文章,同時,對詩歌也形成了肯定的學習方法和步驟,但是,也還存在理解詩歌不夠深化,特殊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不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著力培育學生聯系上下文及課文插圖,依據詩句想象畫面,對詩歌進行賞析的意識和習慣,幫助學生建構詩歌中所傳遞的對斗爭的全面相識。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白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學問,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觀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溝通、各抒己見,培育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冻鋈酚靡栽娊庠姺ǎ簽榱耸拐n堂更充溢,提高40分鐘課堂效率,這為生打開了邊塞詩的大門,借其它邊塞詩的名句豐富了學生的語感,學問與情感,并為理解本詩做了很好的鋪墊與引申。這種借鑒對比也是一種理解詩意的捷徑?!窘虒W目標】1.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閱歷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斗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酷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窘虒W重、難點】了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閱歷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窘虒W打算】多媒體課件【課時支配】2課時?!窘虒W流程】第一課時《十五從軍征》教學環(huán)節(jié)教案(老師活動)學案(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微課設計指導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1.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斗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回憶一下:前面都學過那些關于斗爭的詩詞?這些詩詞有的描寫了邊塞風光,有的講解并描述了斗爭故事,有的抒發(fā)了將士的愛國情懷,還有的傾訴了思鄉(xiāng)之情今日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斗爭的詩,看看這首詩又是從哪個角度來寫斗爭的?(板書課題)2.齊讀課題,從哪兒看出與斗爭有關?(、讓學生在詩題中從“從軍征”了解是與斗爭有關)3.關于樂府詩,誰情愿把自己的信息和大家溝通一下?1.回顧學過的有關斗爭的課文和詩歌。2.學生匯報收集到的資料。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有關斗爭的課文和詩歌,加強學段之間、教材之間的前后聯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閱歷,順當進行新舊學問的遷移、過渡,快速進入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題,激發(fā)了學生對新課的愛好,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約20分鐘)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古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過渡:這個少年從軍65年,好不簡單返回家鄉(xiāng),那么呈現在他眼前的又是怎樣的一幕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層次、按步驟進行練讀,每個環(huán)節(jié)注意落實,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讀自悟,讀出感覺,讀出心情,然后引導學生在古詩詞句中捕獲“感受”的來源,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理念。三、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約10分鐘)1.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讀出斗爭歷經的時間之長和迫切與親人團聚心情。第三、四句:請大家也懷著哀痛的心情告知老兵。老人看到什么?這是一幅什么景象?你能把這種荒蕪的景象讀出來嗎?而現在呢,一切都已經蕩然無存,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讀第4句)他曾經的家人在哪兒呢?(出示,生讀: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見不到曾經熟識的親人,感受不到曾經喧鬧的家園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人那顆帶著期望回鄉(xiāng)的心也已經由熱變冷,(涼),由喜到悲/哀了。(板書:悲/哀)第五句:他的苦僅僅是生活上的苦嗎?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苦痛。大家想象一下:在當時年頭,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這樣的苦痛呢?還有那些人也向老兵一樣孤獨呢?師:不說其他,僅僅是漢武帝在位時,他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死亡,多數個家庭過著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的生活,多數個家庭忍受著羹飯一時熟,不知貽啊誰的苦痛。把老兵的凄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第六句:讀出老人哀痛之情。2.這就是80歲老兵回家的經驗,讓我們再次齊讀古詩,進一步走進老兵的內心。6.說說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老兵的憐憫、對封建兵役制度的憎恨。)1.小組溝通詩歌大意。全班匯報展示。2.朗讀喜愛的詩句,談談自己的感受。3.回答左側的問題。1.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fā)生的經過,結果清晰的說出來,即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實力,概括實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2.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讀書的習慣學習用多種方式自主讀書,自己去讀懂課文的大意,意思讀懂了,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四、約5分鐘)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你對斗爭又有哪些新的相識?師小結:是的,斗爭是殘酷的,老人的悲苦經驗只是當時千千萬遭遇斗爭苦難的人們的一個人縮影。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家庭因為斗爭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日,人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生著武裝沖突,因此珍愛和平,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華蜜生探討溝通自己的感受相識。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我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問延長,讓學生說說對斗爭又有哪些新的相識?通過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育學生的語感實力,是學生對斗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板書設計十五從軍征兵役制度老兵返鄉(xiāng)途中與家中對比教學反思《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的敘事詩,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苦痛。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xiāng)途中與到家之后的情景,抒發(fā)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肯定的典型意義。教學時讓學生把詩讀熟,初步體會詩歌大意,從開篇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边@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他“十五從軍征”,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zhàn)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象的空間。于是我就讓學生想象其軍旅生活如何,戰(zhàn)況怎樣……。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征”,系出于戰(zhàn)事,而且這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比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始終未能回來。在后面的詩句的理解的教學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思,思中想象,很快就走入了角色。其次課時《出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案(老師活動)學案(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微課設計指導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約5分鐘)1.談話:自古以來,邊疆的斗爭不斷,不少詩人都曾經寫過描述邊塞軍隊生活的邊塞詩,而邊塞詩中最有代表性的壓卷之作,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的這首——王昌齡的《出塞》.出示幻燈片1(板書課題)2.簡介詩人王昌齡(出示幻燈片2)1.齊讀題目,解題:"塞"指什么(邊關,關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邊關去保衛(wèi)邊疆.這是唐代代詩人寫邊塞生活詩常用的題目)2.學生齊讀課題。出示有邊塞背景的圖片,意在激發(fā)學生愛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約20分鐘)1.探討:師:古代詩人在描寫邊塞生活的詩歌時,幾乎都會寫到明月和邊關.大家想一想:詩人為何要提到"明月","邊關"呢(小結:也許是保衛(wèi)邊關的將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夜深人靜時,面對這蒼涼的邊關,舉頭望見那明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來.)2.這句詩有沒有言外之意呢將士們?yōu)楹问冀K不能回到家鄉(xiāng)(小結:這光明的月光仍舊像秦漢時期那樣照著邊關,邊關的斗爭從秦漢時期以來,始終沒有停留過,千百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將士被迫告辭親人,遠離家鄉(xiāng),來到千里之外的邊關保衛(wèi)邊疆,始終不能回到家鄉(xiāng).有的老死邊關,有的戰(zhàn)死沙場,還有的葬身與沙漠戈壁上,沒死的還要接著鎮(zhèn)守邊關……)1.下面,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千古傳誦的佳作,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有板有眼;(自由讀—指名讀—示范讀—齊讀)(出示幻燈片3,4)2.小組探討學習:再次自由朗讀古詩,借助注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探討不懂的字詞,如:秦,漢,但使,不教等匯報,弄懂每句詩的意思:(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意思是: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從遙遠的家鄉(xiāng)來守邊關的戰(zhàn)士們還不能回到家鄉(xiāng).)(出示幻燈片5)(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意思是:只要有李廣這樣的大將保衛(wèi)邊關,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和戰(zhàn)馬越過陰山南下入侵我們了.)((出示幻燈片6)過渡語:要理解詩局的意思并不難,但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一種何等的思想感情呢3.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體會詩人的情感:學習第1,2句詩:(出示幻燈片7)齊讀詩句,思索:這句詩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腦海里會出現出怎樣一幅畫面(出示幻燈片8的圖片)通過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采納自己喜愛的形式朗讀課文,了解到這首詩保衛(wèi)邊關的將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夜深人靜時,面對這蒼涼的邊關,舉頭望見那明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來的感情。三、朗讀賞析,細讀感悟。(約10分鐘)1.指導有感情朗讀1,2句.(悲壯,沉重的語調)學習第3,4句詩:站在這冷清的月色下,望著茫茫的黃沙,耳聽著呼呼的風聲,邊關的詩人和將士們心中會涌起什么怎樣的心情呢?2.師:只所以會特殊希望有李廣這樣的大將,是因為什么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是告知我們什么呢小結:當時的將帥不愛惜士兵,貪圖享樂,貪生怕死."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指名讀——觀賞課件范讀(點擊幻燈片11)——自由練讀——齊讀)這句詩包含著詩人怎樣一種感情表達了怎樣一種愿望小結:詩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廣這樣的良將;多么渴望早日平靜斗爭,使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詩人們都有同感啊!指導有感情朗讀3,4句.(激揚,感慨地)小結:全詩通過眼前看到的實景,用短短的十四個字就表達了心中的愿望,抒發(fā)了劇烈的感情,真不愧為七絕的壓卷之作.讓我們再次來美美地朗讀一下這首佳作.進一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要求讀得繪聲繪色.(出示幻燈片10)在學生充分誦讀詩句,深化體會詩句的意境后,讓學生大膽想象,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建實力,并注意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的運用。四、拓展延長,總結全文。(約5分鐘)1.學習了本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珍惜今日的和平生活,為世界和平而努力.)2.像王昌齡這樣的邊塞詩還有許多,你在課外還搜集到哪些呢(出示幻燈片14)1.背誦古詩。2.學生匯報溝通自己搜集到的邊塞詩。1.通過句子的練習,一是推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二、加強訓練學生對古詩詞的感知力。三、是加強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做到學以致用。2.把課內學問延長課外,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實力。板書設計出塞(王昌齡)明月,關,人(憐憫將士)但使,不教(渴望國家安定)教學反思《出塞》是七絕詩的壓卷之作,是唐邊塞詩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應當將其融在邊塞詩中去體會。因此,教學的破題,我選擇“塞”字為突破口,打開邊塞之門,直觀地感知邊塞環(huán)境之惡劣、生活之艱苦、戰(zhàn)事之頻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