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天津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階段性檢測試卷(2025.3)語文試卷命題人:高二語文集備組試卷審核人:高二語文集備組第Ⅰ卷選擇題一、(每小題3分,共3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自古文人好雅事,花事便是其一。宋人愛花之切,使得花事在宋代極具日常化和大眾化的特點。宋人對花的賞愛,并非,佯裝高雅之態(tài),而是把花事作為生活中一點別樣的溫暖,一份美麗的點綴。①從宮廷到貴胄到平常人家,皆喜種花賞花、詠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傳遞友情、吟詠花事的作品。宋人花事也是商業(yè)化的,但這并不妨礙它詩意。②市聲是人間煙火里捕捉的花事風雅,就連宋徽宗的《宣和宮詞》中也有“隔簾遙聽賣花聲”之語。③旅店用日送鮮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懷,也成了當時一種日?;姆?wù)。④宋人愛花,遠不止于此。無論是楊萬里的“膽樣銀瓶玉樣梅”,李彌遜的“睡夢里,膽瓶兒,枕畔數(shù)枝”,林希逸的“膽瓶花在讀書床”,還是趙孟堅的“便須著個膽瓶兒,夜深在,枕屏根畔”,這些詩詞都是講睡覺時枕旁要放個膽瓶,而膽瓶里自然要插花。即便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對宋人生活的影響之大?;ㄊ麦w現(xiàn)了宋人對雅致生活追求。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附庸風雅不勝枚舉浸潤可見一斑B.矯揉造作俯拾皆是漸染略見一斑C.附庸風雅俯拾皆是浸潤略見一斑D.矯揉造作不勝枚舉漸染可見一斑2.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兩句古詩回填到材料中,位置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巍峨壯麗的自然風光、繁華現(xiàn)代的都市景觀、內(nèi)涵厚重的人文傳統(tǒng)等視頻畫面伴隨音樂依次展現(xiàn),如“屏?!卑憔挛馈.嬅娑ǜ裉?,旁白道出一句句()的城市廣告語:“大美青?!薄昂每蜕綎|”“七彩云南”。______。如今,各地在()地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時,都喜歡推出一句廣告語,作為宣傳展示、對外推廣的畫龍點睛之筆。有人總結(jié)為:“一句話叫響一座城?!薄肮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帶貨”之下,武漢和揚州兩座城市長久以來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至今魅力不減。千古名句這樣的“城市宣傳語”,堪稱神來之筆。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們總喜歡拍些美照發(fā)朋友圈,證明“人間值得”。古代文人墨客其實同樣喜歡游歷,古代因為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因為他們的一句話,你便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到杭州西湖畔看“山外青山樓外樓”,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寧靜與美麗。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至今,成為神州大地壯美山河的最佳宣傳語,為各地文旅部門()了無數(shù)慕名而來的游客。當然,古代文人墨客借景抒懷,更多是對名山大川等一些具體景物有感而發(fā),沒有上升到今天城市形象宣傳的高度。但其文采斐然、匠心獨運,值得今人借鑒。(摘自《經(jīng)濟日報》5月12日,有刪改)3.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A.字正腔圓傾巢而出也許招募 B.朗朗上口傾巢而出雖然招攬C.朗朗上口不遺余力也許招攬 D.字正腔圓不遺余力雖然招募4.填入橫線中的句子,銜接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ǎ〢.這些廣告語直擊觀眾心靈深處,讓人恨不能立即打點行裝,奔赴詩與遠方B.被這些廣告語深深震撼,觀眾恨不能立即打點行裝,奔赴詩與遠方C.被這些廣告語深深震撼,觀眾恨不能打點行裝,立即奔赴詩與遠方D.直擊觀眾心靈深處,讓人恨不能打點行裝,立即奔赴詩與遠方5.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因為古代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B.在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C.古代因為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用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D.在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用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6.下列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源頭;西漢劉向編輯,收錄的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作品,《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B.《孔雀東南飛》繼承了《離騷》所開創(chuàng)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tǒng),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C.《蜀道難》是雜言古體詩,這首詩想象奇特,筆意縱橫,境界擴大,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chuàng)作特點?!妒裣唷肥瞧哐怨朋w詩,結(jié)構(gòu)嚴整,法度森嚴,全詩情感深沉悲壯,有厚重的歷史感。D.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是乞巧節(jié),舊時婦女在這一天晚上祭織女以乞巧;十二時辰中的“黃昏”相當于現(xiàn)在的19時至21時,“人定”相當于現(xiàn)在的21時至23時。7.下列關(guān)于文學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蘇武傳》班固西漢《漢書》國別體B《過秦論》賈誼東漢《新書》政論C《伶官傳序》歐陽修北宋《新五代史》《二十四史》D《燕歌行》高適晚唐樂府舊題邊塞詩A.A B.B C.C D.D8.請根據(jù)下面語段內(nèi)容與邏輯關(guān)系,選出橫線處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對于涌起鄉(xiāng)愁的人來說,周遭無一不是可感之景,無一不是可觸之情。冬去春來、物候變化、時空間隔,都會引發(fā)游子內(nèi)心深處的鄉(xiāng)愁。不論是_______,還是______,不論是_______,還是________,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遠鄉(xiāng)愁一起,失魂落魄。①離家十年的吳文英②與故鄉(xiāng)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③離家萬里的王維④少小離家的賀知章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9.某中學話劇社團準備在藝術(shù)節(jié)上表演話劇《紅樓夢》,編劇擬在《紅樓夢》劇中編入能體現(xiàn)“差序格局”典型場景的幾出戲。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A.雨村判案 B.元春省親 C.探春理家 D.香菱學詩10.閱讀下面的《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①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保ā墩撜Z·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要想事業(yè)有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就必須勤奮學習,多聞多見,掌握豐富的知識。B.歷史上一些有識之士,不僅善于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而且為求同存異,往往保留自己的觀點。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跡,目的就是勸誡人們要勇于檢討自己的缺點,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D.儒家認為,一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僅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且要對批評者心懷感激。二、(每小題3分,共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史記》《漢書》(以下簡稱“史漢”)布世以后,就研究情況而言,唐前解釋《漢書》者備有名家,而《史記》“傳者甚微”,《漢書》受推崇程度明顯高于《史記》。至唐代,史漢評論者大抵以疏通音義、詮解史筆等為標榜。宋元以后,評論史漢者更關(guān)注史漢的文學價值,史漢文學層面的研究盛況空前,“遷固史法”“太史公筆法”“孟堅筆力”等作為文章評論術(shù)語首次亮相。從史論方面來看,宋前史漢評論呈現(xiàn)出明顯的正反兩端。東漢王充以《漢書》“記事詳悉,義浹理備”,認為“甲班乙馬”。而晉人張輔斷言馬優(yōu)勝于班:“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jiān)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碧迫藙⒅獛讋t對張輔的看法作了糾偏,并批判張輔以文字多寡來判斷班馬優(yōu)劣的片面性。與宋前不同的是,宋元學者從文學的眼光品讀史漢,且對史漢敘事論有所創(chuàng)獲與發(fā)明。如王構(gòu)《修辭鑒衡》評《史記》“以簡為貴”,是對史漢辭簡事約敘述特色的論述。陳繹曾《文章歐冶》稱道司馬遷“善序事,只陳最大事為主,主者從者,以次而略,小者不書”,可視為對史漢敘事體例的評價。張镃《仕學規(guī)范·作文》載李麃言《史記》“其意深遠,則其言愈緩;其事繁碎,則其言愈簡”,則更多關(guān)注的是《史記》作為實錄史書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成就。還有學者注意到了遷固因節(jié)奏疏密不同造成的敘事風格的區(qū)別,如朱熹用“疏密”一詞概括了史漢在敘事節(jié)奏上的異同:“太史公書疏爽,班固書密塞?!彪S著遷固敘事筆法論的不斷深入,宋元學者對遷固文章結(jié)構(gòu)法度的探求更為鞭辟向里,紛紛對史漢字法、句法、章法等予以顯微闡幽。嚴格說來,呂祖謙雖第一個提出“遷固史法”,但最早將遷、固并稱并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的應(yīng)該是蘇洵。他在《史論》中論遷固史法之長時說:“后之人其務(wù)希遷、固,實錄可也?!彼笥谩耙?guī)矩準繩”制史法,認為遷、固筆法之妙在于“遷、固史雖以事辭勝,然亦兼道與法而有之”。此后,宋元文法理論著作中關(guān)于遷固敘事文法的探討比比皆是,顯示了宋元學者對敘事體法的深刻認識。材料二:宋代伊始,古文大家們以唐代古文運動為指向,繼承了韓柳復興古道、學習西漢文的宗旨。宋元學者除剖析遷固敘事文法外,還主動提出作文學習與摹擬遷固文法,史漢遂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王洙《王氏談錄·為文》首談文章的造語下字:“為文以造語為工,當意深而語簡,取于六經(jīng)、莊、騷、司馬遷、揚雄之流,皆以此也?!贝丝芍^“造語”一詞在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的記載,當指造句和用字。黃庭堅主張熟讀史漢以學文,他在傳授自己讀書作文的經(jīng)驗時曾說:“凡人修學惟節(jié)略,今人文字似無益于用。若熟讀班固《漢書》,自首至尾不遺去一句,然后可見古人出處?!敝祆湟矊笊韺W說:“若會將《漢書》及韓、柳文熟讀,不到不會做文章。”他們都指出師法古人首先要熟讀遷固古文,以不因襲前人、另創(chuàng)新語為學文標準。宋元時期,研究者們對遷固敘事藝術(shù)的認識是他們摹擬遷固的重要前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推動下,宋元古文大家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紛紛仿效遷固史筆文法。歐陽修《新五代史》師法《史記》,吳德旋說:“事外遠致,《史記》處處有之,能繼之者,《五代史》也。”蘇洵的文章也師承遷固,宋人邵博就指出蘇洵的《上歐陽內(nèi)翰第二書》“文似司馬子長”,贊其《史論》“得遷史筆”。學習遷固學得最好的要數(shù)蘇軾,他融會貫通,化史法于無形,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看蘇文法”曰:“(蘇文)出于《戰(zhàn)國策》《史記》,亦得關(guān)鍵法?!敝苊堋逗迫积S雅談》評蘇軾《赤壁賦》曰:“多用《史記》語。”宋元文人還以遷固文法為標準評述前人文章,其中最重要的理論便是韓柳班馬并提論,以南宋吳子良“韓柳文法祖《史記》”論為代表。吳子良提出韓愈《獲麟解》句法祖《史記·老子傳》,柳宗元《游黃溪記》句法亦祖《史記·西南夷傳》。樓昉《崇古文訣》評韓愈《進學解》曰:“設(shè)為師、弟子詰難之詞,以伸其己意。機軸自揚雄《解嘲》、班固《賓戲》來?!庇衷u《毛穎傳》曰:“筆事收拾得盡善,將無作有,所謂以文滑稽者,贊尤高古,是學《史記》文字?!痹谶@樣的文學環(huán)境下,“韓、柳文法祖《史記》”這一術(shù)語便應(yīng)運而生。這一術(shù)語既是宋人對史漢文學價值再度認可與接受的體現(xiàn),也是“遷固史法”理論范疇在散文史上定型的表現(xiàn)。自此,上溯遷固文、下延韓柳文幾成學文定法。(選自《“遷固史法”:宋元史筆文法理論之宗及其流衍—兼談班馬優(yōu)劣論》,有刪改)1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宋元后,史漢文學層面研究盛況空前,“遷固史法”“太史公筆法”“孟堅筆力”等文章評論術(shù)語的出現(xiàn)即是明證。B.張輔認為司馬遷的著述語言簡約但敘事全面,而班固則煩省不同,這是其言司馬遷優(yōu)于班固的一個主要原因。C.司馬遷、班固敘述筆法精妙,呂祖謙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第一個提出了“遷固史法”這一概念。D.黃庭堅和朱熹都指出師法古人首先要熟讀遷固古文,韓愈柳宗元文法祖《史記》,這表明學文必讀遷固韓柳。12.結(jié)合材料,下列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元學者以文學的眼光讀史記,從敘述特色、敘事體例、語言表達、敘事節(jié)奏等方面對史漢敘事論進行研究。B.宋代古文大家們繼承了韓柳復興古道、學習西漢文的宗旨,使史漢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C.材料二中②③④段圍繞“遷固文法”展開論述,②段側(cè)重從理論上學習,③段側(cè)重從古文創(chuàng)作上摹擬,④段側(cè)重以“遷固文法”為參照評述前人文章。D.結(jié)合兩則材料內(nèi)容,作者認為史學研究應(yīng)具備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實證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精神。1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A.洪邁主張為文煩簡有當,其《容齋隨筆》稱《漢書》用字“不為冗復”。B.《屈原列傳》中,屈原的“遷”用筆較多,而關(guān)于屈原的“任”“疏”用筆較略。C.《鴻門宴》中,“立誅殺曹無傷”,一個“立”字,寫出劉邦的堅決、果斷。D.《漢書·晁錯傳》中評價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是班固對晁錯的毀貶。三、(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歐陽修,字永叔。幼敏悟過人,及冠,疑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慶歷三年,知諫院。時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奉使河東。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曰:“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nèi)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鍺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庇墒侵莸么妗P奁缴c人盡言無所隱,及執(zhí)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場屋之習,從是遂變。修在兵府,與曾公亮考天下兵數(shù)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材料二:(洵)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于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古固當然者。然猶術(shù)敢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力央,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范論》《史論》凡七篇,執(zhí)事觀其如何?嘻!區(qū)區(qū)而自言,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節(jié)選自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注】本文創(chuàng)作于嘉佑元年(1056年),歐陽內(nèi)翰即歐陽修。1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梅堯臣游游:出游、游玩B.知諫院知:掌管C.率為聞人率:全都、大都D.凡七篇凡:總共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范仲淹之貶饒州也杳不知其所之也B.凡如是者輒黜村中少年好事者C.終日以讀之者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D.試出而書之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B.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C.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D.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東,古指黃河以東地區(qū)。黃河自北而南流經(jīng)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內(nèi)黃河以東為河東。B.場屋,又稱“科場”,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場所,引申指科舉考試。C.致仕,也叫致事、休致等,舊時指交還官職,即辭官。源于周代,漢以后形成制度。D.執(zhí)事,古人對自己的謙稱。常用于對話或書信中,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敢以煩執(zhí)事”。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幼年聰敏過人,剛成年時就享有極高聲譽。參加科舉榮登甲科,與梅堯臣作詩酬答,文章天下聞名。B.歐陽修受朝廷器重,仁宗任用天下名士時,他首先入選。歐陽修才能卓異,在兵府任職時,與曾公亮重新編制軍事地圖和士兵名冊。C.歐陽修獎掖后進,慧眼識人才。曾鞏、王安石和蘇氏父子不人知時,歐陽修廣為游說,他們才名聞于世。D.蘇洵苦讀文章,歷經(jīng)從惶然到胸中有盲而書之的過程。后寫成《洪范論》等文章,期望能被人賞識。19.把下面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2)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第Ⅱ卷四、(25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喜雨清代·鄭燮宵來風雨撼柴扉,早起巡檐點滴稀。一徑云煙蒸日出,滿船新綠買秧歸。田中水淺天光凈,陌上泥融燕子飛。共說今年秋稼好,碧湖紅稻鯉魚肥。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兩句,交代了雨來的時間以及風雨來臨時和詩人早起之后聽到看到的情景。B.第三句寫太陽在天際的云霞和田間煙霧的烘托下冉冉升起,就像剛從蒸籠中滾出,別有一番壯觀的景象。C.詩人雖然內(nèi)心喜悅激動,卻沒有自己直說,“共說”其實也道出了詩人自己的想法。D.詩人故意用“碧湖”和“紅稻”在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照,實寫詩人看到眼前豐收景象的歡快情緒。21.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五六句的寫景句?22.此詩以《喜雨》為題,全詩雖不見一個“喜”字,但在字里行間卻洋溢著喜悅之情。請概括讓詩人“喜”的原因都有哪些?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艱。(3)_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此態(tài)也。(4)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捫參歷井仰脅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掛倚絕壁。(7)映階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師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孤而美許冬林①人世間,有許多際遇,許多人和事,是只此一個,只此一回,無法重復的。這樣的際遇、人和事,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孤絕的風景。他們孤而美。②王羲之寫《蘭亭集序》,不論是文章辭采,還是書法氣象,都絕美到令人嘆絕。但是,《蘭亭集序》那樣的文章和書法,在王羲之的人生里,也無法重復。三月三年年都有,文人雅集也時常會有,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不稀罕,但《蘭亭集序》永遠是獨一無二的。③看大漠胡楊,尤其是在深秋,那些胡楊像立于世外,有一種莊嚴凜冽的美。沙漠是金色的,夕陽是金色的,胡楊也是金色的,這讓人想到苦難和孤獨也可以像金色的胡楊一樣輝煌。④我在朋友拍的胡楊照片里流連——每一棵胡楊,都獨自在風沙里站立幾百年了。每一棵胡楊,都是枝干蒼老遒勁,滿布滄桑,與眾不同。每一棵胡楊,都是植物世界里的一個古老國度,蒼老的樹色和斑駁的傷痕成為它們的榮耀。⑤江南的煙柳在三月的細雨里吐露幼芽時,塞外還是苦寒時節(jié);江南的竹與樹在多雨之夏里綠意濃重時,沙漠地帶依舊干旱。但是,胡楊還是生存下來了,一年一發(fā)。即使它們枝干斷折,殘余的根和枝干依然是一道風景,讓人驚嘆生命的堅韌。因為,它們永遠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⑥看大漠胡楊,常常為一種絕世的孤美傾倒。⑦到安徽淮北去,在一片麥地的盡頭,有一處文化遺址,叫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我站在古運河的河床邊,看到一艘沉船,泥沙沉積于船艙,旁邊,一根桅桿將折未折。船艙外的淤泥里,破碎的藍花瓷片這里一片,那里一片,仿佛守望的眼神。我在古運河邊靜穆肅立,久久無語,只覺得千百年的時光仿佛化作運河流水,從我心上湍急流過。⑧當一種已經(jīng)流逝的文明,以碎片的形式存于文物保護的玻璃之下時,我們依然會被它驚艷到眼底有淚。它也是,無法再生,不可復制,成為孤絕之美。⑨許多人途經(jīng)我們的生命,像旅客。我們和他們相處時,以為彼此會一直肩挨著肩在花木蔥蘢的世界走下去,春天不會老,我們也不會老。我們以為,即使離別,轉(zhuǎn)身就又會看見彼此,欣然而笑??墒?,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轉(zhuǎn)身,就再也不見。有些人,也是生命里的孤品。⑩十幾年前,我在南方學舞蹈,結(jié)識了一群愛跳舞的朋友。離別時,我們互留了地址,當時以為還有后話。十幾年過去,他們音信杳然。不只未見,連聯(lián)系方式也在幾次的輾轉(zhuǎn)搬家中丟失?,F(xiàn)在,即使重逢,我怕連他們的名字也叫不出來了。?我的童年幾乎是在姨娘的懷里度過的,她不是我的母親,卻給了我比母愛還要豐厚廣大的愛意和溫暖。20世紀80年代,她給我買大紅的方形絲巾,讓我在春天花開欲燃。她教我唱歌,唱《回娘家》《小草》等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她牽著我的手去照相館,我們一起拍很親昵的合影。?后來,我們家的相框里,我和她的合影,只露出有我的那半邊,有姨娘的那半邊被母親遮了起來。姨娘在我的童年剛剛結(jié)束時就永遠地離開了。外婆去世入土時,我們經(jīng)過姨娘的墳前,墳上青草萋萋。我看著那些青草,記憶忽一閃,全是我跟姨娘在一起時的旖旎風光??墒牵毤毣叵胍棠锏哪?,卻不真切,記憶里的她已模糊成一個年輕美麗的背影。?許多事情,并不是越熱鬧越好。精神上能對話的人,只要一個就好。?世界太熱鬧了,我要留一點兒憂傷給自己,留一點兒落寞給自己。我要一個人孤零零地凋零,不要快樂來修飾。保持一種孤而美的狀態(tài),像老井,不溢,也不枯,清淺地晃著后半夜的月光。(選自許冬林散文集《忽有斯人可想》,有改動)2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〢.“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不稀罕”與《紅樓夢》中“你那玉氈是件稀罕物兒”中“稀罕”一詞的含義不同。B.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和對比相結(jié)合的手法,豐富而充分地表現(xiàn)了身在大漠的胡楊的“孤而美”。C.作者否定熱鬧世界的意義,認為孤身一人,心中充滿憂傷落寞,沒有快樂,就能保持一種孤而美的狀態(tài)。D.從文體角度說,本文可謂形散神凝。作者把讀者帶進了平民化對話中,用感性話語化解了立意的高深。E.《孤之美》這篇散文語言生動、靈氣、婉約而又富有節(jié)奏感,深入淺出地表現(xiàn)了“孤之美”的真意所在。25.根據(jù)全文,請概括“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孤絕的風景”的那些“際遇、人和事”。26.請簡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27.請賞析文中畫線句。28.結(jié)合全文,請就“孤而美”的魅力所在談?wù)勀愕睦斫狻?/p>
天津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階段性檢測試卷(2025.3)語文試卷命題人:高二語文集備組試卷審核人:高二語文集備組第Ⅰ卷選擇題一、(每小題3分,共3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自古文人好雅事,花事便是其一。宋人愛花之切,使得花事在宋代極具日?;痛蟊娀奶攸c。宋人對花的賞愛,并非,佯裝高雅之態(tài),而是把花事作為生活中一點別樣的溫暖,一份美麗的點綴。①從宮廷到貴胄到平常人家,皆喜種花賞花、詠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傳遞友情、吟詠花事的作品。宋人花事也是商業(yè)化的,但這并不妨礙它詩意。②市聲是人間煙火里捕捉的花事風雅,就連宋徽宗的《宣和宮詞》中也有“隔簾遙聽賣花聲”之語。③旅店用日送鮮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懷,也成了當時一種日常化的服務(wù)。④宋人愛花,遠不止于此。無論是楊萬里的“膽樣銀瓶玉樣梅”,李彌遜的“睡夢里,膽瓶兒,枕畔數(shù)枝”,林希逸的“膽瓶花在讀書床”,還是趙孟堅的“便須著個膽瓶兒,夜深在,枕屏根畔”,這些詩詞都是講睡覺時枕旁要放個膽瓶,而膽瓶里自然要插花。即便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對宋人生活的影響之大。花事體現(xiàn)了宋人對雅致生活追求。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附庸風雅不勝枚舉浸潤可見一斑B.矯揉造作俯拾皆是漸染略見一斑C.附庸風雅俯拾皆是浸潤略見一斑D.矯揉造作不勝枚舉漸染可見一斑2.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兩句古詩回填到材料中,位置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1.A2.B【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第一空:附庸風雅:指缺乏文化修養(yǎng)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jié)交文人,參加有關(guān)文化活動。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文中提到“宋人對花的賞愛,并非______,佯裝高雅之態(tài)”,這里強調(diào)的是宋人賞花并非裝點門面,而是真心喜愛。故選“附庸風雅”。第二空:不勝枚舉:形容數(shù)量很多,無法一一列舉。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文中提到“故而寄托心志、傳遞友情、吟詠花事的作品”,這里強調(diào)的是作品數(shù)量多且無法一一列舉,故選“不勝枚舉”。第三空:浸潤:逐漸滲透,潛移默化。漸染:逐漸沾染或感染。文中提到“但這并不妨礙它詩意”,這里強調(diào)的是商業(yè)化并不妨礙花事充滿詩意,像浸潤一樣逐漸滲透,故選“浸潤”。第四空:可見一斑: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略見一斑:大致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就能推知整體。文中提到“花事對宋人生活的影響之大”,這里強調(diào)通過日常小事也能看出花事對生活的深遠影響,故選“可見一斑”。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描繪的是春夜聽雨,清晨聽到深巷中賣杏花的聲音,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詩意。①處:前文提到“宋人對花的賞愛”,后文提到“從宮廷到貴胄到平常人家,皆喜種花賞花、詠花送花”,此處主要是介紹宋人賞花的普遍性,插入詩句不太合適。②處:前文提到“市聲是人間煙火里捕捉的花事風雅”,后文提到“就連宋徽宗的《宣和宮詞》中也有‘隔簾遙聽賣花聲’之語”,此處強調(diào)的是市井生活中商業(yè)化的“市聲”所帶來的花事風雅,與詩歌中的“賣杏花”照應(yīng),插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非常貼切,描繪了市井生活中商業(yè)化的“市聲”的詩意。③處:前文提到“旅店用日送鮮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懷”,后文提到“也成了當時一種日?;姆?wù)”,此處主要是介紹旅店的服務(wù),插入詩句不太合適。④處:前文提到“無論是楊萬里的‘膽樣銀瓶玉樣梅’……”,后文提到“這些詩詞都是講睡覺時枕旁要放個膽瓶,而膽瓶里自然要插花”,此處主要是介紹詩詞中對日常生活“睡覺”時枕旁有花相伴的記敘,插入詩句不太合適。故選B。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巍峨壯麗的自然風光、繁華現(xiàn)代的都市景觀、內(nèi)涵厚重的人文傳統(tǒng)等視頻畫面伴隨音樂依次展現(xiàn),如“屏?!卑憔挛馈.嬅娑ǜ裉?,旁白道出一句句()的城市廣告語:“大美青?!薄昂每蜕綎|”“七彩云南”。______。如今,各地在()地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時,都喜歡推出一句廣告語,作為宣傳展示、對外推廣的畫龍點睛之筆。有人總結(jié)為:“一句話叫響一座城。”“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帶貨”之下,武漢和揚州兩座城市長久以來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至今魅力不減。千古名句這樣的“城市宣傳語”,堪稱神來之筆。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們總喜歡拍些美照發(fā)朋友圈,證明“人間值得”。古代文人墨客其實同樣喜歡游歷,古代因為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因為他們的一句話,你便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到杭州西湖畔看“山外青山樓外樓”,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寧靜與美麗。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至今,成為神州大地壯美山河的最佳宣傳語,為各地文旅部門()了無數(shù)慕名而來的游客。當然,古代文人墨客借景抒懷,更多是對名山大川等一些具體景物有感而發(fā),沒有上升到今天城市形象宣傳的高度。但其文采斐然、匠心獨運,值得今人借鑒。(摘自《經(jīng)濟日報》5月12日,有刪改)3.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A.字正腔圓傾巢而出也許招募 B.朗朗上口傾巢而出雖然招攬C.朗朗上口不遺余力也許招攬 D.字正腔圓不遺余力雖然招募4.填入橫線中的句子,銜接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ǎ〢.這些廣告語直擊觀眾心靈深處,讓人恨不能立即打點行裝,奔赴詩與遠方B.被這些廣告語深深震撼,觀眾恨不能立即打點行裝,奔赴詩與遠方C.被這些廣告語深深震撼,觀眾恨不能打點行裝,立即奔赴詩與遠方D.直擊觀眾心靈深處,讓人恨不能打點行裝,立即奔赴詩與遠方5.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因為古代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B.在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C.古代因為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他們用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D.在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用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波瀾壯闊?!敬鸢浮?.C4.A5.D【解析】【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字正腔圓: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朗朗上口:指誦讀詩詞文章時的聲音大而順口。語境修飾“城市廣告語”,這些廣告語讀起來十分順口好聽,應(yīng)選“朗朗上口”。傾巢而出: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侵擾。不遺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語境指各地都在用盡力量塑造城市形象,應(yīng)選“不遺余力”。也許:表示不很肯定。雖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應(yīng),表示承認甲事為事實,但乙事并不因為甲事而不成立。語境帶有猜測意味,可能因為文人墨客的一句話,就會吸引游客到來,應(yīng)選“也許”。招攬:招引到自己方面來。招募:募集(人員)。語境指好的宣傳語能夠招引游客到來,應(yīng)選“招攬”。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橫線前面談到的是城市廣告語,此處用“這些廣告語”與之銜接更恰當;而且此處話題也是“廣告語”,而不是“觀眾”,排除BC;D缺少主語,且“立即”最好放在“打點行裝”前面。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中途易轍,前句主語是“古代”,沒有出現(xiàn)謂語,下句主語換成了“他們”??砂选肮糯驗闆]有現(xiàn)代高科技”直接改成句子的狀語,修改為“在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的古代”;成分殘缺,“他們手中的筆寫下”缺少介詞,應(yīng)在“手中的筆”前面填上介詞“用”。全部修改正確的是D項。故選D。6.下列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源頭;西漢劉向編輯,收錄的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作品,《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B.《孔雀東南飛》繼承了《離騷》所開創(chuàng)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tǒng),是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為“樂府雙璧”。C.《蜀道難》是雜言古體詩,這首詩想象奇特,筆意縱橫,境界擴大,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chuàng)作特點。《蜀相》是七言古體詩,結(jié)構(gòu)嚴整,法度森嚴,全詩情感深沉悲壯,有厚重的歷史感。D.農(nóng)歷的七月七日是乞巧節(jié),舊時婦女在這一天晚上祭織女以乞巧;十二時辰中的“黃昏”相當于現(xiàn)在的19時至21時,“人定”相當于現(xiàn)在的21時至23時?!敬鸢浮緿【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收錄的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作品”錯,《楚辭》收錄的不僅是屈原的作品,還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B.“《孔雀東南飛》繼承了《離騷》所開創(chuàng)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tǒng)”錯,《孔雀東南飛》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它繼承的是《詩經(jīng)》所開創(chuàng)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C.“《蜀相》是七言古體詩”錯,《蜀相》是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故選D。7.下列關(guān)于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蘇武傳》班固西漢《漢書》國別體B《過秦論》賈誼東漢《新書》政論C《伶官傳序》歐陽修北宋《新五代史》《二十四史》D《燕歌行》高適晚唐樂府舊題邊塞詩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A.“西漢”“國別體”錯。班固是東漢人,《漢書》是紀傳體斷代史。B.“東漢”錯。賈誼是西漢人。D.“晚唐”錯。高適是唐代詩人,其活動時間主要在盛唐時期。故選C8.請根據(jù)下面語段的內(nèi)容與邏輯關(guān)系,選出橫線處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對于涌起鄉(xiāng)愁的人來說,周遭無一不是可感之景,無一不是可觸之情。冬去春來、物候變化、時空間隔,都會引發(fā)游子內(nèi)心深處的鄉(xiāng)愁。不論是_______,還是______,不論是_______,還是________,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遠鄉(xiāng)愁一起,失魂落魄。①離家十年的吳文英②與故鄉(xiāng)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③離家萬里的王維④少小離家的賀知章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銜接排序)的能力。由下文“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遠”可知,先寫時間后寫空間。①④強調(diào)時間,②③強調(diào)空間。填寫部分由兩組“不論……還……”句式構(gòu)成,為無條件關(guān)系,句群之間呈現(xiàn)層層遞進的邏輯順序。所填句子程度應(yīng)由深到淺,離家時間應(yīng)由長到短,空間應(yīng)由遠到近。故所填順序為:④①③②。故選B。9.某中學話劇社團準備在藝術(shù)節(jié)上表演話劇《紅樓夢》,編劇擬在《紅樓夢》劇中編入能體現(xiàn)“差序格局”典型場景的幾出戲。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A雨村判案 B.元春省親 C.探春理家 D.香菱學詩【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或觀點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安钚蚋窬帧笔琴M孝通提出的,發(fā)生在親屬關(guān)系、地緣關(guān)系等社會關(guān)系中,以自己為中心像水波紋一樣推及開,愈推愈遠,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社會格局,且它隨自己所處時空的變化而產(chǎn)生不同的圈子。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以宗法群體為本位,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以親屬關(guān)系為主軸的網(wǎng)絡(luò)關(guān)系,是一種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結(jié)成網(wǎng)絡(luò)。這就像把一塊石頭扔到湖水里,以這個石頭(個人)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可以標示社會關(guān)系的親疏。A.“雨村判案”中,英蓮本是賈雨村恩人甄士隱的女兒,但賈雨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著意討好四大家族,體現(xiàn)了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四大家族”構(gòu)成的權(quán)利結(jié)構(gòu)也是由內(nèi)到外一層層遞減,內(nèi)圈緊密的四大家族一榮俱榮,外圈薄弱的毫無關(guān)系的賈雨村也能借此與他們攀上關(guān)系,著充分體現(xiàn)了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差序格局”。B.“元春省親”發(fā)生在賈家內(nèi)部,是一種以親屬關(guān)系為主軸的網(wǎng)絡(luò)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差序格局”。C.“探春理家”發(fā)生在親屬關(guān)系之中,以“探春”為中心結(jié)成網(wǎng)絡(luò),取得了初步成效,體現(xiàn)了“差序格局”。D.“香菱學詩”中,香菱本來與寶釵的親屬關(guān)系更近,但寶釵不愿意指導她,反而是與她關(guān)系較遠的黛玉愿意做指導,所以這則故事中沒有體現(xiàn)“差序格局”。故選D。10.閱讀下面的《論語》《孟子》選段,回答問題。①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保ā墩撜Z·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要想事業(yè)有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就必須勤奮學習,多聞多見,掌握豐富的知識。B.歷史上一些有識之士,不僅善于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而且為求同存異,往往保留自己的觀點。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跡,目的就是勸誡人們要勇于檢討自己的缺點,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D.儒家認為,一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僅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且要對批評者心懷感激。【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和思想的整體把握能力。A、C、D三項圍繞儒家思想的“擇善”“改過”兩點來說,在選文中都有依據(jù)。B.“為求同存異,往往保留自己的觀點”的說法與文段內(nèi)容相悖,文段中寫舜的一句有“舍己從之,樂取于人以為善”的內(nèi)容,即“拋棄自身的缺點,學人長處,樂于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來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之意。故選B。參考譯文:①孔子說:“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里憑空創(chuàng)造,我卻沒有這樣做過。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學習;多看,然后記在心里?!保ā墩撜Z·述而》)②孟子說:“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高興。禹,聽到善言,就拜謝。偉大的舜又超過了他們,好品德愿和別人共有,拋棄缺點,學人長處,樂于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來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二、(每小題3分,共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史記》《漢書》(以下簡稱“史漢”)布世以后,就研究情況而言,唐前解釋《漢書》者備有名家,而《史記》“傳者甚微”,《漢書》受推崇程度明顯高于《史記》。至唐代,史漢評論者大抵以疏通音義、詮解史筆等為標榜。宋元以后,評論史漢者更關(guān)注史漢的文學價值,史漢文學層面的研究盛況空前,“遷固史法”“太史公筆法”“孟堅筆力”等作為文章評論術(shù)語首次亮相。從史論方面來看,宋前史漢評論呈現(xiàn)出明顯的正反兩端。東漢王充以《漢書》“記事詳悉,義浹理備”,認為“甲班乙馬”。而晉人張輔斷言馬優(yōu)勝于班:“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jiān)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碧迫藙⒅獛讋t對張輔的看法作了糾偏,并批判張輔以文字多寡來判斷班馬優(yōu)劣的片面性。與宋前不同的是,宋元學者從文學的眼光品讀史漢,且對史漢敘事論有所創(chuàng)獲與發(fā)明。如王構(gòu)《修辭鑒衡》評《史記》“以簡為貴”,是對史漢辭簡事約敘述特色的論述。陳繹曾《文章歐冶》稱道司馬遷“善序事,只陳最大事為主,主者從者,以次而略,小者不書”,可視為對史漢敘事體例的評價。張镃《仕學規(guī)范·作文》載李麃言《史記》“其意深遠,則其言愈緩;其事繁碎,則其言愈簡”,則更多關(guān)注的是《史記》作為實錄史書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成就。還有學者注意到了遷固因節(jié)奏疏密不同造成的敘事風格的區(qū)別,如朱熹用“疏密”一詞概括了史漢在敘事節(jié)奏上的異同:“太史公書疏爽,班固書密塞。”隨著遷固敘事筆法論的不斷深入,宋元學者對遷固文章結(jié)構(gòu)法度的探求更為鞭辟向里,紛紛對史漢字法、句法、章法等予以顯微闡幽。嚴格說來,呂祖謙雖第一個提出“遷固史法”,但最早將遷、固并稱并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的應(yīng)該是蘇洵。他在《史論》中論遷固史法之長時說:“后之人其務(wù)希遷、固,實錄可也?!彼笥谩耙?guī)矩準繩”制史法,認為遷、固筆法之妙在于“遷、固史雖以事辭勝,然亦兼道與法而有之”。此后,宋元文法理論著作中關(guān)于遷固敘事文法的探討比比皆是,顯示了宋元學者對敘事體法的深刻認識。材料二:宋代伊始,古文大家們以唐代古文運動為指向,繼承了韓柳復興古道、學習西漢文的宗旨。宋元學者除剖析遷固敘事文法外,還主動提出作文學習與摹擬遷固文法,史漢遂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王洙《王氏談錄·為文》首談文章的造語下字:“為文以造語為工,當意深而語簡,取于六經(jīng)、莊、騷、司馬遷、揚雄之流,皆以此也?!贝丝芍^“造語”一詞在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的記載,當指造句和用字。黃庭堅主張熟讀史漢以學文,他在傳授自己讀書作文的經(jīng)驗時曾說:“凡人修學惟節(jié)略,今人文字似無益于用。若熟讀班固《漢書》,自首至尾不遺去一句,然后可見古人出處?!敝祆湟矊笊韺W說:“若會將《漢書》及韓、柳文熟讀,不到不會做文章。”他們都指出師法古人首先要熟讀遷固古文,以不因襲前人、另創(chuàng)新語為學文標準。宋元時期,研究者們對遷固敘事藝術(shù)的認識是他們摹擬遷固的重要前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推動下,宋元古文大家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紛紛仿效遷固史筆文法。歐陽修《新五代史》師法《史記》,吳德旋說:“事外遠致,《史記》處處有之,能繼之者,《五代史》也?!碧K洵的文章也師承遷固,宋人邵博就指出蘇洵的《上歐陽內(nèi)翰第二書》“文似司馬子長”,贊其《史論》“得遷史筆”。學習遷固學得最好的要數(shù)蘇軾,他融會貫通,化史法于無形,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看蘇文法”曰:“(蘇文)出于《戰(zhàn)國策》《史記》,亦得關(guān)鍵法?!敝苊堋逗迫积S雅談》評蘇軾《赤壁賦》曰:“多用《史記》語?!彼卧娜诉€以遷固文法為標準評述前人文章,其中最重要的理論便是韓柳班馬并提論,以南宋吳子良“韓柳文法祖《史記》”論為代表。吳子良提出韓愈《獲麟解》句法祖《史記·老子傳》,柳宗元《游黃溪記》句法亦祖《史記·西南夷傳》。樓昉《崇古文訣》評韓愈《進學解》曰:“設(shè)為師、弟子詰難之詞,以伸其己意。機軸自揚雄《解嘲》、班固《賓戲》來。”又評《毛穎傳》曰:“筆事收拾得盡善,將無作有,所謂以文滑稽者,贊尤高古,是學《史記》文字?!痹谶@樣的文學環(huán)境下,“韓、柳文法祖《史記》”這一術(shù)語便應(yīng)運而生。這一術(shù)語既是宋人對史漢文學價值再度認可與接受的體現(xiàn),也是“遷固史法”理論范疇在散文史上定型的表現(xiàn)。自此,上溯遷固文、下延韓柳文幾成學文定法。(選自《“遷固史法”:宋元史筆文法理論之宗及其流衍—兼談班馬優(yōu)劣論》,有刪改)1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宋元后,史漢文學層面研究盛況空前,“遷固史法”“太史公筆法”“孟堅筆力”等文章評論術(shù)語的出現(xiàn)即是明證。B.張輔認為司馬遷的著述語言簡約但敘事全面,而班固則煩省不同,這是其言司馬遷優(yōu)于班固的一個主要原因。C.司馬遷、班固敘述筆法精妙,呂祖謙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第一個提出了“遷固史法”這一概念。D.黃庭堅和朱熹都指出師法古人首先要熟讀遷固古文,韓愈柳宗元文法祖《史記》,這表明學文必讀遷固韓柳。12.結(jié)合材料,下列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元學者以文學的眼光讀史記,從敘述特色、敘事體例、語言表達、敘事節(jié)奏等方面對史漢敘事論進行研究。B.宋代古文大家們繼承了韓柳復興古道、學習西漢文的宗旨,使史漢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C.材料二中②③④段圍繞“遷固文法”展開論述,②段側(cè)重從理論上學習,③段側(cè)重從古文創(chuàng)作上摹擬,④段側(cè)重以“遷固文法”為參照評述前人文章。D.結(jié)合兩則材料內(nèi)容,作者認為史學研究應(yīng)具備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實證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精神。1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A.洪邁主張為文煩簡有當,其《容齋隨筆》稱《漢書》用字“不為冗復”。B.《屈原列傳》中,屈原的“遷”用筆較多,而關(guān)于屈原的“任”“疏”用筆較略。C.《鴻門宴》中,“立誅殺曹無傷”,一個“立”字,寫出劉邦的堅決、果斷。D.《漢書·晁錯傳》中評價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是班固對晁錯的毀貶?!敬鸢浮?1.A12.B13.D【解析】【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主要原因”錯誤,原文為“不如遷一也……不如二也……不如三也”。三者沒有分主次。C.“呂祖謙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錯誤,原文為“嚴格說來,呂祖謙雖第一個提出‘遷固史法’,但最早將遷、固并稱并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的應(yīng)該是蘇洵”,“從文學敘事層面剖析史漢敘事文法”的是蘇洵。選項張冠李戴。D.“這表明學文必讀遷固韓柳”錯誤,原文為“自此,上溯遷固文、下延韓柳文幾成學文定法”,可見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宋代古文大家們……使史漢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錯誤,原文為“宋元學者除剖析遷固敘事文法外,還主動提出作文學習與摹擬遷固文法,史漢遂成為復古道路上主要的崇尚對象”,“使”強加關(guān)系。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觀點是“宋元學者從文學的眼光品讀史漢,且對史漢敘事論有所創(chuàng)獲與發(fā)明”。D.是班固對晁錯的評價,與史漢作品的敘述特點無關(guān)。不符合材料一第三段觀點。故選D。三、(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歐陽修,字永叔。幼敏悟過人,及冠,疑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慶歷三年,知諫院。時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選中。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奉使河東。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曰:“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nèi)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鍺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庇墒侵莸么?。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zhí)政,士大夫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場屋之習,從是遂變。修在兵府,與曾公亮考天下兵數(shù)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材料二:(洵)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于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古固當然者。然猶術(shù)敢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力央,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為《洪范論》《史論》凡七篇,執(zhí)事觀其如何?嘻!區(qū)區(qū)而自言,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惟執(zhí)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節(jié)選自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注】本文創(chuàng)作于嘉佑元年(1056年),歐陽內(nèi)翰即歐陽修。1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梅堯臣游游:出游、游玩B.知諫院知:掌管C.率為聞人率:全都、大都D.凡七篇凡:總共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范仲淹之貶饒州也杳不知其所之也B.凡如是者輒黜村中少年好事者C.終日以讀之者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D.試出而書之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B.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C.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D.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nèi)諸堡緩急/得以應(yīng)援/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于策為便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東,古指黃河以東地區(qū)。黃河自北而南流經(jīng)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內(nèi)黃河以東為河東。B.場屋,又稱“科場”,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場所,引申指科舉考試。C.致仕,也叫致事、休致等,舊時指交還官職,即辭官。源于周代,漢以后形成制度。D.執(zhí)事,古人對自己的謙稱。常用于對話或書信中,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敢以煩執(zhí)事”。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幼年聰敏過人,剛成年時就享有極高聲譽。參加科舉榮登甲科,與梅堯臣作詩酬答,文章天下聞名。B.歐陽修受朝廷器重,仁宗任用天下名士時,他首先入選。歐陽修才能卓異,在兵府任職時,與曾公亮重新編制軍事地圖和士兵名冊。C.歐陽修獎掖后進,慧眼識人才。曾鞏、王安石和蘇氏父子不為人知時,歐陽修廣為游說,他們才名聞于世。D.蘇洵苦讀文章,歷經(jīng)從惶然到胸中有盲而書之的過程。后寫成《洪范論》等文章,期望能被人賞識。19.把下面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2)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詰之,以是怨誹益眾?!敬鸢浮?4.A15.C16.B17.D18.C19.(1)歐陽修與尹洙、余靖都因認為范仲淹有理而被放逐,(世人都)視他們?yōu)椤包h人”。(2)他總是當面說明行還是不行,即使是臺諫的官員議論政事,他也必定以是非對錯責問,由此怨恨誹謗他的人越來越多?!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言文選自《宋史·歐陽修傳》和蘇洵的《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主要講述了歐陽修的仕途經(jīng)歷、文學成就及其對后進的提攜。文章通過具體事例展現(xiàn)了歐陽修的才華、正直和影響力,尤其是他在政治、文學和教育方面的貢獻。同時,蘇洵的自述部分也反映了他對學問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歐陽修的敬仰?!?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的能力。A.游:交往。句意:與梅堯臣交往。B.句意:掌管諫院。C.句意:大多成為天下的名士。D.句意:總共七篇。故選A。【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動詞,到、往。句意:當初范仲淹被貶去饒州時。/遠遠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B.不同。者,代詞,……的人。/助詞,定語后置標志。句意:凡是寫這樣的文章的讀書人就摒棄。/村里有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C.相同。以,都是連詞,表修飾。句意:整天閱讀這些文章。/希望您幫助我實現(xiàn)理想,明確地來教導我。D.不同。而,連詞,表承接。/代詞,你。句意:試著把它們寫下來。/你父親回來,自然跟你再算賬。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不如分散一部分麟州的兵力,駐扎合并到黃河以東的各個堡壘,遇到緊急情況了還可以相互支援,并且平時還可以減少物資運送,在謀略方面是適宜的?!安蝗舴制浔敝小胺制浔笔莿淤e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兵”后斷開,“駐并”是兩個連續(xù)動詞,不斷開,排除AC;“而平時可省轉(zhuǎn)輸”中“省轉(zhuǎn)輸”是動賓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輸”后斷開,排除D。故選B。【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古人對自己的謙稱”錯。執(zhí)事,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是敬稱。句意:我只是希望您理解我多年來的苦心,像我這樣做絕不是偶然的,愿您察明我的心意。/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故選D。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歐陽修廣為游說,他們才名聞于世”理解有誤,原文是“修即游其聲譽,謂必顯于世”,意思是歐陽修就廣為揄揚他們的聲名,認為(他們)將來一定會名聞于世。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直”,正當、正確;“見逐”,被放逐;“目”,把……視作、看作。(2)“面諭”,當面說明;“雖”,即使;“詰”,責問;“以是”,因此;“眾”,多。參考譯文:材料一:歐陽修,字永叔。年幼的時候敏捷聰悟過人,等到成年的時候,更是超群出眾,卓有聲譽。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參加禮部會試名列第一,被選拔列入甲科(進士)。與梅堯臣交往,吟詩作歌,相互唱和,從此以文章名揚天下。慶歷三年,掌管諫院。當時仁宗對在朝大臣進行人事更換,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歐陽修最先入選。當初范仲淹被貶去饒州時,歐陽修與尹洙、余靖都因認為范仲淹有理而被放逐,(世人都)視他們?yōu)椤包h人”。從此,朋黨的議論便產(chǎn)生了,歐陽修于是作《朋黨論》一文以進呈仁宗。他奉命出使河東。從對西部用兵以來,議事者想要舍棄麟州來節(jié)省糧餉。歐陽修說:“麟州,是天然地勢險要的地方,不可放棄;如果放棄了,那么黃河以東的郡縣(受到震動),老百姓都不能安穩(wěn)居住生活了。不如分散一部分麟州的兵力,駐扎合并到黃河以東的各個堡壘,遇到緊急情況了還可以相互支援,并且平時還可以減少物資運送,在謀略方面是適宜的?!币虼索胫莸靡员A粝聛?。歐陽修一生和人暢所欲言,無所隱瞞。等到他當大官后,士大夫有請托的,他總是當面說明行還是不行,即使是臺諫的官員議論政事,他也必定以是非對錯責問,由此怨恨誹謗他的人越來越多。主持嘉祐二年的科舉考試。當時的讀書人推崇寫新奇怪癖的文章,歐陽修極力排斥貶抑,凡是寫這樣的文章的讀書人就摒棄(不予錄取)。科舉考試(寫新奇怪癖文章)的風氣,從此就轉(zhuǎn)變了。歐陽修在樞密院時,和曾公亮一起考查全國的軍隊數(shù)量以及河北、河東、陜西三路駐守軍隊的多少、地理方位的遠近,重新編制軍事地圖與士兵名冊。獎勵推薦后進,唯恐不及,得到他賞識、舉薦的人,大多成為天下的名士。曾鞏、王安石、蘇洵以及蘇洵的兒子蘇軾、蘇轍,還是隱蔽于民間的布衣百姓時,不為人所知曉,歐陽修就廣為揄揚他們的聲名,認為(他們)將來一定會名聞于世。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乞求辭官。熙寧五年,去世,追封為太子太師,謚號文忠。材料二:我(蘇洵)取出《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圣人、賢人的文章,一動不動地端坐在那里,整天閱讀這些文章,就這樣過了七八年。開始的時候,深入鉆研它們的實際內(nèi)容,感到迷惑煩惱,瀏覽多了那些文章又令人吃驚。等到時間長了,(我)讀得更加精通,而我的胸中也豁然開朗起來,似乎覺得人的言論本來就應(yīng)該這樣。然而就是這樣也還不敢寫出我想要說的話。時間久了,胸中積累的話越來越多,不能自我控制,就試著把它們寫下來。然后反復誦讀古人的書便覺得文思泉涌,寫起來容易多了,然而就是這樣也不敢自以為是。近來所寫的《洪范論》《史論》總共七篇,您看怎么樣?唉!我一個小人物,這樣自我介紹,不了解內(nèi)情的人又會以為我是在夸贊自己,用來求得別人的賞識。我只是希望您理解我多年來的苦心,像我這樣做絕不是偶然的,愿您察明我的心意。第Ⅱ卷四、(25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喜雨清代·鄭燮宵來風雨撼柴扉,早起巡檐點滴稀。一徑云煙蒸日出,滿船新綠買秧歸。田中水淺天光凈,陌上泥融燕子飛。共說今年秋稼好,碧湖紅稻鯉魚肥。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兩句,交代了雨來的時間以及風雨來臨時和詩人早起之后聽到看到的情景。B.第三句寫太陽在天際的云霞和田間煙霧的烘托下冉冉升起,就像剛從蒸籠中滾出,別有一番壯觀的景象。C.詩人雖然內(nèi)心喜悅激動,卻沒有自己直說,“共說”其實也道出了詩人自己的想法。D.詩人故意用“碧湖”和“紅稻”在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照,實寫詩人看到眼前豐收景象的歡快情緒。21.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五六句的寫景句?22.此詩以《喜雨》為題,全詩雖不見一個“喜”字,但在字里行間卻洋溢著喜悅之情。請概括讓詩人“喜”的原因都有哪些?【答案】20.D21.示例一:動靜結(jié)合。前半句描繪的是靜景,秧田里淺水天光互相映照;后半句描繪的是動景,燕子在陌上銜泥,上下翻飛。示例二:高低結(jié)合。水波清淺,處于低處,燕子在低處的陌上翻飛,與天光的高遠相映成趣,展現(xiàn)出高低錯落的美,使整幅畫面更加立體、生動。22.雨后農(nóng)忙的情景令人喜悅,雨后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愉悅,想象秋稼長勢良好稻壯魚肥令人欣喜【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D.“實寫詩人看到眼前豐收景象”錯,“共說今年秋稼好,碧湖紅稻鯉魚肥”是寫大家都紛紛預(yù)測今年的莊稼長勢喜人,等到秋天豐收時,一定會稻壯魚肥,喜獲豐收。這是詩人想象秋天一定會豐收,不是實寫,也不是眼前看到的景象。故選D。【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鑒賞描寫手法的能力。五六句是“田中水淺天光凈,陌上泥融燕子飛”寫的是一望無際的秧田里淺水映人,天光照底;春光融融,鮮花盛開,燕子在陌上銜泥、上下翻飛,令人感到如癡如醉。頸聯(lián)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上句是靜景,清澈的水面、明亮的光線,就像一個巨大的畫布。下句是動景,燕子在濕漉漉的田埂上靈動地飛舞,銜泥筑巢,顯得那般富有生機,又像是在描繪著一幅生動的圖畫。頸聯(lián)也采用了高低結(jié)合的手法。上句描寫田間的水清澈見底,映照天光,是低處景色;下句寫燕子在陌上忙著銜泥筑巢,燕子在空中翻飛,是高處景色,并且仰望燕子飛舞,背景是高遠的天光,這樣就拓展了寫景的空間,呈現(xiàn)出更加廣闊的天地。這樣高與低錯落有致,使整幅畫面更加立體、生動?!?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頷聯(lián)展現(xiàn)了一幅絢爛無比的春景圖,雨過天晴,太陽從一片云霧中探出頭來,顯得如此輝煌。農(nóng)家也開始忙碌起來,河水上漲,載滿禾苗的小船爭先恐后,大家熱情高漲,也生怕耽誤了農(nóng)時?!罢羧粘觥比?,描寫出雨后初晴、空氣濕潤的情況,有力地烘托出陽光燦爛的景象;“新綠”二字,表達出春雨之后禾苗新鮮的氣象,委婉地抒寫了一份喜悅之情,更傳達出詩人對農(nóng)家生產(chǎn)活動的關(guān)心。由此概括出:雨后農(nóng)忙的情景令人喜悅。頸聯(lián)描寫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澈的水面映照著天光,燕子在濕漉漉的田埂上飛舞,顯得那般輕盈。雨后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愉悅。結(jié)尾表達出詩人對豐收的渴望。這樣好的天氣條件,預(yù)示著秋季時將會出現(xiàn)一片喜人的豐收景象?!氨毯⒓t稻、肥鯉”的意象,抒寫了詩人想象秋稼長勢良好稻壯魚肥的情景,令人欣喜。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艱。(3)_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4)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捫參歷井仰脅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掛倚絕壁。(7)映階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出師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雖九死其猶未悔②.長太息以掩涕兮③.寧溘死以流亡兮④.可以橫絕峨眉巔⑤.以手撫膺坐長嘆⑥.連峰去天不盈尺⑦.隔葉黃鸝空好音⑧.長使英雄淚滿襟【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猶、太、溘、峨眉巔、膺、隔、長。四、(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孤而美許冬林①人世間,有許多際遇,許多人和事,是只此一個,只此一回,無法重復的。這樣的際遇、人和事,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孤絕的風景。他們孤而美。②王羲之寫《蘭亭集序》,不論是文章辭采,還是書法氣象,都絕美到令人嘆絕。但是,《蘭亭集序》那樣的文章和書法,在王羲之的人生里,也無法重復。三月三年年都有,文人雅集也時常會有,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不稀罕,但《蘭亭集序》永遠是獨一無二的。③看大漠胡楊,尤其是在深秋,那些胡楊像立于世外,有一種莊嚴凜冽的美。沙漠是金色的,夕陽是金色的,胡楊也是金色的,這讓人想到苦難和孤獨也可以像金色的胡楊一樣輝煌。④我在朋友拍的胡楊照片里流連——每一棵胡楊,都獨自在風沙里站立幾百年了。每一棵胡楊,都是枝干蒼老遒勁,滿布滄桑,與眾不同。每一棵胡楊,都是植物世界里的一個古老國度,蒼老的樹色和斑駁的傷痕成為它們的榮耀。⑤江南的煙柳在三月的細雨里吐露幼芽時,塞外還是苦寒時節(jié);江南的竹與樹在多雨之夏里綠意濃重時,沙漠地帶依舊干旱。但是,胡楊還是生存下來了,一年一發(fā)。即使它們枝干斷折,殘余的根和枝干依然是一道風景,讓人驚嘆生命的堅韌。因為,它們永遠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⑥看大漠胡楊,常常為一種絕世的孤美傾倒。⑦到安徽淮北去,在一片麥地的盡頭,有一處文化遺址,叫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我站在古運河的河床邊,看到一艘沉船,泥沙沉積于船艙,旁邊,一根桅桿將折未折。船艙外的淤泥里,破碎的藍花瓷片這里一片,那里一片,仿佛守望的眼神。我在古運河邊靜穆肅立,久久無語,只覺得千百年的時光仿佛化作運河流水,從我心上湍急流過。⑧當一種已經(jīng)流逝的文明,以碎片的形式存于文物保護的玻璃之下時,我們依然會被它驚艷到眼底有淚。它也是,無法再生,不可復制,成為孤絕之美。⑨許多人途經(jīng)我們的生命,像旅客。我們和他們相處時,以為彼此會一直肩挨著肩在花木蔥蘢的世界走下去,春天不會老,我們也不會老。我們以為,即使離別,轉(zhuǎn)身就又會看見彼此,欣然而笑。可是,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一轉(zhuǎn)身,就再也不見。有些人,也是生命里的孤品。⑩十幾年前,我在南方學舞蹈,結(jié)識了一群愛跳舞的朋友。離別時,我們互留了地址,當時以為還有后話。十幾年過去,他們音信杳然。不只未見,連聯(lián)系方式也在幾次的輾轉(zhuǎn)搬家中丟失?,F(xiàn)在,即使重逢,我怕連他們的名字也叫不出來了。?我的童年幾乎是在姨娘的懷里度過的,她不是我的母親,卻給了我比母愛還要豐厚廣大的愛意和溫暖。20世紀80年代,她給我買大紅的方形絲巾,讓我在春天花開欲燃。她教我唱歌,唱《回娘家》《小草》等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她牽著我的手去照相館,我們一起拍很親昵的合影。?后來,我們家的相框里,我和她的合影,只露出有我的那半邊,有姨娘的那半邊被母親遮了起來。姨娘在我的童年剛剛結(jié)束時就永遠地離開了。外婆去世入土時,我們經(jīng)過姨娘的墳前,墳上青草萋萋。我看著那些青草,記憶忽一閃,全是我跟姨娘在一起時的旖旎風光??墒牵毤毣叵胍棠锏哪?,卻不真切,記憶里的她已模糊成一個年輕美麗的背影。?許多事情,并不是越熱鬧越好。精神上能對話的人,只要一個就好。?世界太熱鬧了,我要留一點兒憂傷給自己,留一點兒落寞給自己。我要一個人孤零零地凋零,不要快樂來修飾。保持一種孤而美的狀態(tài),像老井,不溢,也不枯,清淺地晃著后半夜的月光。(選自許冬林散文集《忽有斯人可想》,有改動)2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〢.“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也不稀罕”與《紅樓夢》中“你那玉氈是件稀罕物兒”中“稀罕”一詞的含義不同。B.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和對比相結(jié)合的手法,豐富而充分地表現(xiàn)了身在大漠的胡楊的“孤而美”。C.作者否定熱鬧世界的意義,認為孤身一人,心中充滿憂傷落寞,沒有快樂,就能保持一種孤而美的狀態(tài)。D.從文體角度說,本文可謂形散神凝。作者把讀者帶進了平民化的對話中,用感性話語化解了立意的高深。E.《孤之美》這篇散文語言生動、靈氣、婉約而又富有節(jié)奏感,深入淺出地表現(xiàn)了“孤之美”的真意所在。25.根據(jù)全文,請概括“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孤絕的風景”的那些“際遇、人和事”。26.請簡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27.請賞析文中畫線句。28.結(jié)合全文,請就“孤而美”的魅力所在談?wù)勀愕睦斫??!敬鸢浮?4.CD25.①王羲之《蘭亭集序》;②大漠胡楊;③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④生命里一轉(zhuǎn)身就再也不見的人;⑤給予“我”豐厚愛意和溫暖卻已離世的姨娘。26.內(nèi)容上:①深化了文章關(guān)于“孤而美”的主題。②表達了作者一種不隨波逐流、堅守內(nèi)心孤獨與美好的人生態(tài)度。結(jié)構(gòu)上:總結(jié)全文,對前文所敘述的各種孤絕的風景進行總結(jié)升華。27.①運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胡楊歷經(jīng)歲月洗禮后的獨特風貌,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到胡楊的滄桑與堅韌。②運用比喻,把每一棵胡楊比喻成“植物世界里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具畜牧師考試記憶試題及答案
- 銀行海外業(yè)務(wù)的開展模式試題及答案
- 潮南區(qū)模擬考試卷及答案
- 滄州吳橋縣中考試卷及答案
- 網(wǎng)絡(luò)編輯師證書考試通關(guān)秘笈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wǎng)絡(luò)編輯師證書考試建議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核心要義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小語種證書考試報名須知及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銜接內(nèi)容總結(jié)試題及答案
- 挖掘深層次的畜牧師職稱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班主任的培訓心得體會(29篇)
- 實驗14 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
- 7 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
- 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警示
- B超健康知識講座課件
- 煤炭倉儲協(xié)議合同
- 政 治薪火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 教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3.1偉大的改革開放+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2025屆山東省濟南市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四川)公需科目(心理健康與職業(yè)發(fā)展主題)題庫及答案
- 肺功能課件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