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語文7.16赤壁賦登泰山記課件部編版.pptx_第1頁
2020版新教材高中語文7.16赤壁賦登泰山記課件部編版.pptx_第2頁
2020版新教材高中語文7.16赤壁賦登泰山記課件部編版.pptx_第3頁
2020版新教材高中語文7.16赤壁賦登泰山記課件部編版.pptx_第4頁
2020版新教材高中語文7.16赤壁賦登泰山記課件部編版.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6赤壁賦*登泰山記,【助讀博覽】 一、魅力作家 理當(dāng)而格峻,氣清而辭雅姚鼐 姚鼐(17321815),字姬傳,因書齋名惜 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曾任山東、湖南副主考,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破格入四庫全書館充纂修官,撰寫書錄91篇。次年秋辭官歸家,以授徒為生,先后在江寧、揚州等地講學(xué)四十多年。,貢獻:姚鼐文宗方苞,師承劉大櫆,在方苞重義理、劉大櫆長于辭章的基礎(chǔ)上,提出“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不可偏廢的觀點,發(fā)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論。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作品:著有惜抱軒文集16卷等;選錄戰(zhàn)

2、國至清代的古文,輯為古文辭類纂75卷。,【景行行止】 出 人 頭 地 1057年,蘇軾二兄弟同時赴京趕考,雙雙金榜題名, 轟動一時。 那一年,主考官是著名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歐陽修 當(dāng)時正在倡導(dǎo)詩文革新運動,主張文章應(yīng)明道和致用,反對華而不實的浮夸文風(fēng)。他想在科舉考試中,選拔一 批人才,以振文風(fēng)。蘇軾的文章寫得灑脫豪放,風(fēng)格渾 厚,充滿才氣,歐陽修見了大為驚喜,準備點其為狀元。 那時考卷也是密封的,歐陽修反復(fù)推敲之后,覺得試卷 的文風(fēng)與他的得意門生曾鞏相似,怕點了自己的門生為 狀元,受人非議,于是點了個第二。后來知道是蘇軾的,卷子,很是后悔。歐陽修對蘇軾的才華很賞識,他對老 友梅堯臣說:“讀蘇軾

3、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dāng)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這就是成語“出人頭地”的來源。意思是說,自己應(yīng)給這位有才華的青年讓路,讓他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二、背景回眸 1.被貶黃州蘇軾浴火重生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qū)懴潞葜x上表,被 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并扣上誹謗朝廷的罪 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后經(jīng)多方營救,于當(dāng) 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 制生活。清貧的生活、苦悶的心情,使得作者對世事的認識更加成熟深刻,進入到物我合一、達觀超脫的人生境界。 元豐五年(1082),蘇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舟游赤壁,寫

4、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2.辭官歸隱途中踏雪登泰山 乾隆三十九年(1774),厭倦了官場生活的姚鼐以養(yǎng)親為名,辭官歸家,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當(dāng)年十二月小)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后,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初讀任務(wù)】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讀兩篇課文,標(biāo)記出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留待課上解決。 提示:略。,2.赤壁賦中,作者描繪了月下赤壁什么樣的景色?客與蘇子的對話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 參考提示:清風(fēng)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風(fēng)月無邊,秋景如畫。客與蘇子的對話是圍繞著“變與不變”

5、的問題展開的。,3.通讀登泰山記,畫出作者登山的路線,說說文章描寫了雪后泰山怎樣的勝景。 參考提示:登山路線: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勝景: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山河壯美。,赤壁賦 【文本研讀】 一、閱讀課文1、2自然段,完成問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 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 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 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 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 擊空明兮溯流光。

6、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 舟之嫠婦。,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盡情領(lǐng)略其間的清風(fēng)、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這是正面描寫。,B.客人之所以悲傷,用簫吹出悲涼幽怨的調(diào)子,是因為獨處孤舟的寡婦的不幸身世和悲泣引起了客人深深的同情。 C.蘇軾借助于夸張、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D.文段既有傳統(tǒng)賦體詩的特質(zhì)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

7、方面的束縛。,【明確】選B。“泣孤舟之嫠婦”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意思是簫聲能“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用以表現(xiàn)簫聲的悲涼幽怨。,2.作者寫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答:,【明確】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fā)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diào)悲涼、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調(diào)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zhuǎn)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二、閱讀課文第35自然段,完成問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

8、,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 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 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 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 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 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

9、,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C.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shè)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一面。,D.選文將情、景、理有機結(jié)合,實質(zhì)上

10、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明確】選C。“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主義思想,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一面”錯,應(yīng)該是“表現(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4.蘇軾針對客人的回答,闡述了什么道理?流露出怎樣的心情? 答:,【明確】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闡述了“變 與不變”的道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 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 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 獨立、不計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從水、 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客人的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

11、也反映了作者的內(nèi)心痛苦。),【字句夯實】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既望:_ 屬:_ 白露:_ 如:_ 凌:_,過了望日(農(nóng)歷十五日)之后,指農(nóng)歷十六日。,勸請。,指白茫茫的水汽。,往。,越過。,茫然:_。 羽化:_ 擊空明兮溯流光_ _ _ 懷:_,曠遠的樣子,傳說成仙的人能飛升,像長了翅膀一樣。,:(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彰?指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動的月光。,內(nèi)心,心里。,倚:_ 幽壑:_ 嫠婦:_,循、依。,深谷。,寡婦。,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_ _ (2)_ _ (3)_ _,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

12、與牛宿之間移,動。,浩浩然仿佛要凌空駕風(fēng)而行,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那簫聲嗚嗚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傾,訴,尾聲凄切、婉轉(zhuǎn)、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愀然:_ 危坐:_ 繆:_ 釃酒:_ 驟得:_ 遺響:_,容色改變的樣子。,端坐。,同“繚”,盤繞。,斟酒。,屢次得到。,余音,指簫聲。,盈虛:_盈,_虛,_ 造物者:_ 無盡藏:_ _。 適:_ 狼籍:_ 枕藉:_,圓缺。,滿。,缺。,原意指“天”,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自然”。,出于佛家語的“無盡藏?!?像海之能包羅,這里有“享有”的意思。,凌亂。也寫作“狼藉”。,枕著墊著。,萬物),既白:_,已經(jīng)顯

13、出白色(指天明了)。,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_ _。 (2)_。 (3)_ _,何況我和你在江邊捕魚砍柴,與魚蝦做伴侶,與麋鹿,做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起酒杯互相勸飲,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流水的無窮無盡,如果從那變動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微點撥】 狀語后置的類型 文言文中介賓短語作狀語一般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登泰山記 【文本研讀】 一、閱讀課文1、2自然段,完成問題。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

14、齊 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 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 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 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登泰山的經(jīng)過。文章第1自然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泰山及其最

15、高峰日觀峰。,B.本文寫景狀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從旁烘托的寫法。如寫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的形象來進行烘托。 C.第2自然段寫登山的具體經(jīng)過,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描寫了途中的艱險和初登頂峰所見的壯麗雪景。,D.姚鼐寫文章強調(diào)“考據(jù)”,文中的“古長城也”“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均有考古意味。,【明確】選C?!皠屿o結(jié)合的方法”是作者描寫雪景所用方法,不是描寫途中的艱險的方法。,2.第2自然段寫登山的具體經(jīng)過,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試簡要概括。 答:,【明確】文章第2自然段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由南麓登”,寫登泰山的初程、日期和天氣狀況;第二層由“四十五里

16、”到“磴幾不可登”寫登山的艱難過程;最后是第三層,描寫了泰山雪后的瑰麗景色。,二、閱讀課文36自然段,完成問題。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 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 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 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17、。 桐城姚鼐記。,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這里是用風(fēng)雪交加,云霧彌漫創(chuàng)造了日出前的環(huán)境和氣勢,是近景。 B.寫日出之時的景觀,著重觀察描繪日出前后色彩的變化。以動襯靜,是一幅流動著色彩美的動態(tài)圖。,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先寫日上過程,再寫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動形象,又很有氣勢,給人以壯美的感覺。 D.第3自然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描寫景物的變化,精彩紛呈,逼真如畫。,【明確】選B?!耙詣右r靜”錯,應(yīng)是“以靜襯動”。,4.前三段已完整地記述了登山過程和所見,第4自然段所寫內(nèi)容是否多

18、余?請簡述理由。 答:,【明確】不多余。本段寫泰山的人文景觀。提到點綴于日觀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勝古跡,可說是一幅日觀峰古跡圖。大凡作山水畫,既要有山有水,還要有人物,又要點綴一些屋宇及其他景致,這里簡要介紹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跡,既增強了游記的知識性,也有助于表現(xiàn)歷史悠久的泰山的個性特征和整體風(fēng)貌。,【字句夯實】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陽谷:_ _ 以:_ 乘:_,山南面谷中的水。谷,兩山間流水的低道,現(xiàn),在通稱山澗。,在。,這里是“冒”的意思。,限:_ 磴:_ 循:_ 崖限當(dāng)?shù)勒?_ 云:_ 負:_ 燭:_,界限,這里指城墻。,石階。,順著。,山崖像門限(門檻)一樣橫在路

19、上的。,助詞,無實義。,背。,照。,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_ (2)_ (3)_ _ _,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的,是古長城。,東邊的山谷,古代稱為“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邊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一,幅圖畫,而在半山腰停聚的云霧像一條帶子似的。,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戊申晦:_。 五鼓:_ 漫:_ 樗蒱:_ _,戊申這一天是月底?;?陰歷每月的末一天,五更。,彌漫。,古代的一種博戲,這里指樗蒱所用的擲具,長形,而末端尖銳,立起來像山峰。,丹:_ 東海:_ _ 行宮:_ 僻:_ 圜:_ 瀑水:_,

20、朱砂。,泛指東面的海。這里是想象,實際上在泰山頂上,并不能看見東海。,皇帝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偏僻。,同“圓”。,瀑布。,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_ _ (2)_ _ (3)_ _,天邊云彩上有一條奇異的顏色,一會兒變成五彩斑,斕。,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脊背彎曲的樣子。,這天,看見途中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早的石碑都模糊或缺失了。,【審美鑒賞】 1.赤壁賦第1自然段寫作者開始游赤壁時的情景,此時景色如何?作者有哪些活動?心情如何?,【明確】(1)景:皓月當(dāng)空,碧水萬頃,清風(fēng)徐來,景象澄澈,如夢境一般。

21、 (2)活動: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fēng)賞月。 (3)心情:舒暢飄逸,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2.赤壁賦客為什么面對明月清風(fēng)、良宵美景卻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明確】(1)無枝可依之嘆?!霸旅餍窍?烏鵲南飛”暗含著“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嘆。 (2)英雄不再之慨?!棒镀A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人生無常之悲?!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3.赤壁賦這篇賦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表現(xiàn)了蘇軾被貶黃州之初自己思想上的激烈斗爭,作者是怎樣顯示自己兩種思想的斗爭的?請簡要說明斗爭的過程。,【明確】,4.登泰山記中說“少雜樹,多松”,又說“無樹”。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吧匐s樹,多松”,是指整個泰山的總體情況;而“無樹”是說“日觀數(shù)里內(nèi)”的局部情況。二者描寫的對象不同。,5. 赤壁賦登泰山記都是古代寫景抒情的名篇,在景與情關(guān)系的處理上兩文各具特色。請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簡要分析。 【明確】赤壁賦:直接抒情,登泰山記:間接抒情、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綜合素養(yǎng)實踐】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和其他知識的掌握一樣,既要學(xué)之有法,又要有建筑高樓的鋼筋水泥。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就是鋼筋水泥,必須持之以恒。赤壁賦登泰山記里有很多典型的文言文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