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信上市突圍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其法律法規(guī)在公司治理、市場監(jiān)管方面優(yōu)勢明顯,國際化人才儲備充足,以此為標準改造和升級公司治理水平,中信有機會成為一個真正國際化的企業(yè)集團 進入 2014 年 6 月,籌劃經年的整體上市藍圖,距離實現越來越近,這不僅是中信集團的一次跨越,亦在昭示中國國有企業(yè)深層次改革的悄然破題。 據中信集團 6 月份披露的信息,集團將把涵蓋從足球俱樂部到銀行等領域的絕大多數資產 ,注入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信泰富。隨著股權和治理結構的變化落實,中信將轉變?yōu)橐患覈锌毓傻?、但總部位于香港的大型綜合類企業(yè)集團。 據財經記者了解,在首輪戰(zhàn)投名單敲定之后,第二批戰(zhàn)投名單即將公布,至此本輪中信 500 億融資基本塵埃落定,中信上市即將完成關鍵一步。 中信走到這一步花了數年時間,幾經反復,從 2008 年起,中信集團就開始謀劃整體上市, 2010 年啟動股份制改造,但隨后因政府換屆等外部因素,中信集團整體上市進程被暫時擱置。 十八大后,中信加速推進整體上市,并最終于 2014 年新春選擇了在香港上市的 “ 紅籌模式 ” ,可謂 “ 一波三折 ” 。 從政策信號上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國有企業(y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從央企巨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引入千億民間資本的計劃,到地方國企的整合兼并以及激勵機制的改革,新一輪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大幕已然拉開。 中國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說,中國前30年改革為國企解決了經營方式的市場化改革,而國企體制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剛剛破題,混合所有制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觀察人士亦提醒,此輪國企改革并不必然在 短期內全面推開,而將以個案方式,讓一些條件成熟的國企率先突破。中信在中國企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有能力成為破題者。 上市融資僅是中信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這次上市改變國有企業(yè)的股權結構與治理行為,實現員工持股計劃,并爭取獲得以市場化方式選聘高管的權力,突破長期以來困擾國有企業(yè)、特別是大型央企的管理體制和治理模式,讓中國的國企更加適應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融入全球市場,獲得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對財經記者說,上市融資僅是次要的目的,其核心是想為中國國企 改革出一條新路。 中信股份成為一家香港公司,將置于香港的法制環(huán)境、監(jiān)管要求和輿論監(jiān)督之下,中信的改變勢在必行 雖然始于 2008 年,但當時中信集團謀求上市仍屬 “ 紙上談兵 ” 。到 2010 年,得到國務院原則上同意,改革思路的形成源自四年前公司高管們的一次 “ 頭腦風暴 ” 。 據親歷者之一、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殷可回憶,當時危機意識促使中信集團再次尋求發(fā)展方向,結合中信集團的發(fā)展歷史,高管層達成必須結合海外市場、通過上市倒逼改革的思路。 關于怎么上市,當初有兩個思路,一個是海外市場IPO,一個是現在已經公布的方案。 因為中信集團旗下核心資產已經在香港和 A 股市場上市,整體在 A 股上市不合法規(guī),于是香港成為中信集團上市的首選地。 如果在香港市場發(fā)行 H 股,中信集團將直接獲得發(fā)展資金,但改革的味道或淡了許多。十余年來,中信眼看多家內地國企 H 股上市后,在公司治理、人事任免方面的改革成效甚微,與中信利用上市倒逼改革的初衷相悖。 現行的方案是,中信泰富以現金和發(fā)行新股的方式收購中信股份 100%已發(fā)行股份,新股發(fā)行價格定為每股港幣13.48 元。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將更名為中 信股份。中信股份成為一家香港公司,將置于香港的法制環(huán)境、監(jiān)管要求和輿論監(jiān)督之下,中信的改變勢在必行。 選擇中信泰富作為中信股份的上市平臺,是反復對比的結果。經過 2008 年澳元衍生品事件,中信泰富元氣大傷,雖然它還是恒生指數的成分股,但關注度已大不如前。此次中信股份上千億元資產注入中信泰富的成本不高,比較容易達成集團上市目的。而其他如中信銀行、中信證券等旗下上市公司,均屬集團優(yōu)質資產,借殼上市并不明智。 常振明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中信泰富投資的澳大利亞鐵礦后續(xù)投資巨大,中信泰富 “ 小 馬拉大車 ” 不堪重負。采用現在的方案,以集團的力量接手澳礦,既實現了整體上市,又減輕了泰富的壓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國有企業(yè)繼續(xù)深化改革的方向, “ 混合所有制 ” 、 “ 市場化選聘 ” 、 “ 長效激勵機制建立 ” 等等新提法都成為中信集團整體上市的投資故事 中信集團業(yè)務涵蓋金融、實業(yè)等多個領域,與中國經濟高度契合,而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低谷中,這類企業(yè)的投資故事并不好講。不過,投資界也明白,投資中信股份就是投資中國經濟,買中信股份更像買一個中國指數。 “ 關鍵是講好故事。綜合性的企業(yè)本身就不太受 歡迎,現在都是 1+1=1.5,很少見 1+1=2.5 的,而且中信的大部分核心資產已經在內地或香港上市。對投資者來說,沒什么特別有吸引力的東西。 ” 香港資深投行家溫天納說。 中信集團由鄧小平倡導和批準,由實業(yè)家榮毅仁于1979 年創(chuàng)辦。多年來,中信集團一直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2010 年,中信集團啟動股份制改革,于 2011 年改造完成,中信集團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 改造完成后,中信集團持有中信股份 99.9%股份,中信股份承接了中信集團 90%的資產,包括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資產和地產、資源 能源、工程承包等非金融資產。 截至 2013 年底,中信股份(不包括中信泰富)凈資產約為人民幣 2250 億元。其中金融資產比例占比達 80%,非金融資產比例為 20%。 在香港,與中信股份可類比的企業(yè)包括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和由包玉剛創(chuàng)立的九龍倉。以 2013 年底的數據計算,與中信泰富合并后的中信股份營業(yè)收入將達到 4100億港元,高于和記黃埔。合并后新公司的凈利潤將達到 480億港元,超過和記黃埔和九龍倉的營業(yè)利潤之和。 中信集團總經理王炯對財經記者說,中信股份在多個領域已經為市場的領軍企業(yè)。這些領 域包括裝備制造、汽車鋁合金輪轂、工程承包,以及銀行、證券、信托等業(yè)務。 對于現狀,中信集團希望做出改變。常振明說,現在我們的金融與實業(yè)板塊的營收和利潤貢獻并不匹配,我們希望未來中信成為一家 “ 金融與實業(yè)并舉 ” 的綜合性企業(yè)集團。 王炯進一步介紹,中信集團未來將進入健康醫(yī)療、信息技術等新領域,比如在健康醫(yī)療領域,中信將加大投資,而在信息技術領域中信更多地做一些整合工作。進入這些新領域,中信希望多采用兼并收購以及與行業(yè)領軍企業(yè)合作的方式。 鑒于國際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擔憂,以及中信股份作為一家綜合類企業(yè)的特點,中信股份的上市并未采用 “ 廣發(fā)英雄帖 ” 式的路演、認購,而是由旗下中信證券主導,邀請一些比較了解中國改革和中信集團,或者已與中信集團建立合作關系的大型投資機構參與認購,這也成為中信股份上市的一大特點。 據悉,在路演時,多數投資者并不需要中信的高管團隊對中信各項業(yè)務及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詳細介紹,反而更關心中國經濟的走向,包括債務問題、產能過剩等。 中信股份的高管們也傾向于以中信為樣本,向外界傳遞中國改革的信號。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國有企業(yè)繼續(xù)深化改革的方向, “ 混合所有 制 ” 、 “ 市場化選聘 ” 、 “ 長效激勵機制建立 ” 等等新提法,都成為中信集團整體上市的投資故事。 常振明說,在與境外投資者交流時,他們對于中國經濟的了解,對中國改革的認識出乎意料,那些真正給中信下單的投資人,不單看好中國長期的增長前景,更看好中信作為國有企業(yè),在深入改革后釋放出的紅利。 投資者的主要疑慮是中信集團注入的資產定價過高,這樣一家規(guī)模的綜合性公司配售價格卻沒有折扣 由于中信股份的資產中,大部分的核心資產已經在內地或香港上市,中信股份借殼中信泰富涉及資產的重復上市,而現有資產 價格會影響到中信股份的最終定價,這需要中信集團與潛在投資者進行充分溝通,并進行必要的資產安排。 中信股份(不包括中信泰富)持有兩地包括中信銀行( 601998.SH/00998.HK)、中信證券( 600030.SH/06030.HK)、中信重工( 601608.SH)、中信資源( 01205.HK)、中信大錳( 01091.HK)、中信國際電訊( 01883.HK)等十余家上市公司。 其中只有中信證券和中信國際電訊的市凈率( PB)超過 1 倍,顯然,中信股份想以 1 倍 PB定價存在一定的壓力。不過,按前述 中信股份持有的股票市值(不包括中信泰富)計算,已經達到 1900 億元人民幣。 中信泰富收購中信股份的公告發(fā)布后,國際投行紛紛發(fā)表研究報告,雖然它們對中信股份改制上市的前景看好,但對中信泰富與中信股份的協(xié)議股價存在分歧。 瑞銀表示,考慮到交易完成后對資產凈值需要有較大折讓,故給予中信泰富 “ 沽售 ” 評級,目標價為每股港幣 6.1元。 高盛則持較中性觀點,在不計算此次交易情況下,維持中信泰富每股港幣 12元的觀點,但它表示中信股份上市符合國企改革的大趨勢。 特別是 4 月底雙匯國際在 29 家投資銀行保駕上市失敗后,市場對于中信的交易有所看淡,這些都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意愿。 一位接近中信集團的人士說,投資者的主要疑慮是中信集團注入的資產定價過高,這樣一家規(guī)模的綜合性公司配售價格卻沒有折扣。 5 月 14日,中信泰富公布了第一批投資者名單,增加了正在觀望的潛在投資者的信心。 首批投資者中既有全國社保基金、中國外管局、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等國內的大型投資者,也有東京海上日動保險、卡塔爾投資局、淡馬錫、 AIA 等國際投資者。 在此之后,中信重點邀請了美國、香港、大陸民 營企業(yè)等一批有各方面代表性的投資者進行第二輪股份認購,隨著這些機構陸續(xù)認購中信股份,中信股份的股權將更加多元化。 當行政力量已經深入到公司治理的各個層面,企業(yè)如何保持正常的商業(yè)運作,這正是當下國有企業(yè)的真實寫照,亦是中信集團此次改革必須攻克的難題 中信股份改制并不容易。首輪外資認購股份并不如預想的活躍,因為他們并不完全看好中信的未來,投資者提出的疑慮實際上是中信股份面臨的挑戰(zhàn),多少反映出中信當下的困境。 經過 35 年的發(fā)展,中信的體量已經變得十分巨大,大象還能否繼續(xù)起舞成為中信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西方企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表明,除了壟斷型企業(yè),巨型企業(yè)往往難以長期保持快速增長。比如日化巨頭寶潔公司,索尼、松下等日本科技企業(yè),就連中信公司曾經對標的通用電氣公司,也紛紛從卓越走向平庸,有的甚至走在破產的邊緣。 不可否認,中信比其他規(guī)模相當的國有企業(yè)更加市場化,這源自榮毅仁在創(chuàng)辦這家企業(yè)時就給它注入了 “ 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 ” 的基因,中信集團成為市場化和國有化結合的典范。 國有企業(yè)發(fā)展至今,積弊甚深,其效率低下、股權單一、治理僵化、戰(zhàn)略模糊等問題日益嚴重,中信如何能夠擺脫這些 國企慣有的積習而 “ 獨善其身 ” ? 中國政府對經濟巨大的影響力成就了國有企業(yè)的地位,但也禁錮了國企的經營。 一個典型案例是,國有商業(yè)銀行在經歷了國家注資、改制上市的改革后,釋放出巨大的紅利。但 2008 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四萬億刺激計劃的推出,銀行業(yè)成為國家實施刺激工具,饕餮盛宴之后,它們不得不吞下不良資產上升的苦果。 當行政力量已經深入到公司治理的各個層面,企業(yè)如何保持正常的商業(yè)運作,這正是當下國有企業(yè)的真實寫照,亦是中信集團此次改革必須攻克的難題。 常振明坦言,在與境內外投資 者交流的過程中,中信股份管理層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中信作為國有企業(yè)的公司治理能否透明并有新意;中信股份管理層是否更加市場化。 境外一家大型投資機構正是因為對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透明度的疑慮,將原計劃 10億美元的認購額下調到 1 億美元。 熟悉國企運作的人士都很清楚,國企的決策鏈條過長,行政干預色彩濃厚往往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桎梏,對此中信深有體會,并力圖改變 面對挑戰(zhàn),中信作出了遷冊香港的決定。 “ 一國兩制 ” 下的香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作出了獨特而又巨大的貢獻,以至于蘇聯(lián)人在 總結自己國家改革失敗的經驗時提出,蘇聯(lián)改革受挫的重要原因是 “ 蘇聯(lián)沒有香港 ” 。 早在中信成立初期,榮毅仁就戰(zhàn)略性地建立了中信香港公司,此后中信泰富在香港經濟中的深度參與讓中信集團受益匪淺。 中信泰富 “ 澳元門 ” 事件充分暴露出了在公司治理、高端人才儲備上存在進一步發(fā)展的短板,而這些問題亦是內地國企的通病。如何利用香港的優(yōu)勢助推中信集團的改革與發(fā)展在中信管理層中逐漸形成共識。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其法律法規(guī)在公司治理、市場監(jiān)管方面優(yōu)勢明顯,國際化人才儲備充足,以此為標準改造和升級公司 治理水平,中信亦將有機會成為一個真正國際化的企業(yè)集團。 熟悉國企運作的人士都很清楚,國企的決策鏈條過長,行政干預色彩濃厚往往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桎梏,對此中信人深有體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遷冊香港還將取得另一項改革成果 外資身份、內資待遇。中信將在行業(yè)準入、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具有其他內外資企業(yè)不具備的便利條件。 對香港而言,中信遷冊好處不言而喻。如果中信成為一家香港本地公司,顯然會雇傭更多的當地人,提高本地就業(yè)。 當下香港經濟亦面臨諸多挑戰(zhàn),比如家族企業(yè)管理團隊的青黃不接 ,資本外流愈發(fā)明顯,香港核心價值的逐漸流失,中信介入因此恰逢其時,可以銜接香港產業(yè)與資本轉換。 在香港經濟面臨困境之時,中信股份的遷冊或許是未來更多國企赴港的一個先行信號,越來越多的中資背景企業(yè)參與到香港經濟建設中,對香港的長期繁榮將有積極影響。 “ 如果體制機制上的突破仍有待時日,那么就從改變公司行為開始做起。 ”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如此闡述中信集團的改革 中信集團整體上市正如它過去 35年所走的路一樣,繼續(xù)創(chuàng)造許多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 “ 第一 ” 。 “ 中信 35年的發(fā)展歷程表明, 中信集團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是改革開放政策指導下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實踐,是國有企業(y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的實踐,也是國有企業(yè)堅持科學發(fā)展的實踐。改革開放是中國發(fā)展的最大紅利,也是中信集團發(fā)展的最大紅利。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中信要通過改革為自己路,為國有企業(yè)改革探路 ”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如此闡述中信集團的改革。 通過本次上市,中信集團減持了中信股份 25%的股份,籌資約 500 億元人民幣,這部分資金將以中信集團特殊分紅的方式上繳給財政部。 這是中國巨型國有企業(yè)第一次,通過 “ 賣老股 ” 的 方式實現國有資產的全民所有。 雖然減持后,國有股仍然一股獨大,但中信股份的股權結構已經相當多元化。按照公司章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海外資本或民營資本的股東,能夠向中信股份的董事會派駐董事,不過,上市還是為國有股進一步減持提供了平臺,也為民營資本或海外資本在將來獲得董事席位埋下了伏筆。 據財經記者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成為中信集團改制的一個重點方向,未來國有股比例將會進一步下降。 對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中信管理層并不太擔心。中信股份上市后有意建立一個咨詢委員會,邀請包括 股東中專業(yè)資深人士,為中信的發(fā)展提供專業(yè)意見。 “ 如果體制機制上的突破仍有待時日,那么就從改變公司行為開始做起。 ” 常振明說。 以淡馬錫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為例,雖然兩家公司都由新加坡政府控制,但淡馬錫在全世界被普遍認為是一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擔保保證書
-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例解讀
- 電子元器件采購合同樣本
- 塑料袋配送購銷合同
- 創(chuàng)業(yè)聯(lián)盟協(xié)議書
- 設備租賃合同范本范本格式
- 酒店食堂服務招標公告
- 事業(yè)單位采購合同中的支付方式
- 銷售合同調整協(xié)議的修改要點
- 購銷合同有效期內的合同履行條件
- 美容門診感染管理制度
- 2023年電商高級經理年度總結及下一年計劃
- 模具開發(fā)FMEA失效模式分析
- 年產40萬噸灰底涂布白板紙造紙車間備料及涂布工段初步設計
- 1-3-二氯丙烯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證明材料
- 一方出資一方出力合作協(xié)議
- 污水處理藥劑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環(huán)保設施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數字邏輯與計算機組成 習題答案 袁春風 第3章作業(yè)批改總結
- 要求降低物業(yè)費的申請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