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斷學概論_第1頁
中醫(yī)診斷學概論_第2頁
中醫(yī)診斷學概論_第3頁
中醫(yī)診斷學概論_第4頁
中醫(yī)診斷學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診法,第一節(jié) 概論,概念:診法,是指中醫(yī)診察和收集疾病 有關(guān)資料的基本方法。 內(nèi)容: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種, 簡稱“四診”。 目的:通過對于病人的癥狀和體征進行 全面的了解和檢查,收集與病人健康有 關(guān)的資料,為判斷病情提供依據(jù)。診法 的基本原理與運用原則,診法,第二節(jié) 望診,望診,是醫(y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 形態(tài)、局部表現(xiàn),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 色質(zhì)的變化來診察病情的方法。 由于人體臟腑、氣血、經(jīng)絡(luò)等變化,均可 以反映于體表的相關(guān)部位或出現(xiàn)特殊表現(xiàn), 因而通過望診能夠認識和推斷病情。 條件:應在充足的光線下進行,以自然光 線為佳。須結(jié)合病情,先診察全身情況, 再局部望診,診法,一

2、、全身望診 全身望診主要是望病人的精神、面色、形 體、姿態(tài)等整體表現(xiàn),從而對病性的寒熱 虛實,病情的輕重緩急,形成總體的認識,診法,一)望神,神:廣義是指高度概括的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 表現(xiàn),狹義是指神志、意識、思維活動。 神與精、氣互相依存,相互為用,因而觀察神 之變化,可知正氣存亡,臟腑盛衰,病情輕重, 預后善惡。望神主要望面部的氣色和眼神,形 體的動靜狀態(tài),以及精神意識、言語氣息、對 環(huán)境的反映等,其中望眼神最重要,診法,1 、得神,精神充沛,神志清楚,表情自然, 言語正常,反應靈活,面色明潤 含蓄,兩目靈活明亮,呼吸順暢, 形體壯實,肌肉豐滿等。提示正 氣尚足,臟腑功能未衰,病情較 輕預

3、后好,診法,2、少神,神氣不足,精神倦怠動作遲緩,氣 短懶言,反應遲鈍,面色少華等。 提示正氣已傷,臟腑功能不足,多 見于虛證,診法,少神,診法,3、失神,多見于神志昏迷,或煩躁狂亂,或精神萎靡; 目睛呆滯或晦暗無光,轉(zhuǎn)動遲鈍;形體消瘦, 或全身浮腫;面色晦暗或鮮明外露;還可以 見到呼吸低弱,或喘促鼻扇,甚則卒然仆倒, 目閉口開,手撒遺尿,或搓空理線,尋衣摸 床等。提示正氣大傷,臟腑功能虛衰,病情 嚴重,預后較差,診法,診法,4、假神,多見大病、久病、重病之人,精神萎靡, 面色暗晦,聲低氣弱,懶言少食,病未好 轉(zhuǎn),突然見精神轉(zhuǎn)佳,兩頰色紅如妝,語 聲清亮,喋喋多言,思食索食等。提示病 情惡化,

4、臟腑精氣將絕,預后不良。也稱 “回光返照”、“殘燈復明,診法,二)望色,望色是指通過觀察皮膚色澤變化以了解病情的 方法。面部為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luò)的氣血 上注之處,是臟腑氣血之外嶸,中醫(yī)認為,五 色主五臟,因而望色能了解臟腑功能狀態(tài)和氣 血盛衰情況,診法,1、常色,正常的面色與皮膚色,包括主色與客色。 主色:終生不變的色澤。 客色:受季節(jié)、氣候、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 情緒及運動的因素影響所致氣色的短暫 性改變。我國健康人面色應是微黃透紅, 明潤光澤,診法,2、病色,病色包括五色善惡與五色變化。 善色:明潤光澤而含蓄。表示病情 較輕,預后較佳。 惡色:晦暗枯槁而顯露。表示病情 較重;預后欠佳。 五

5、色變化表現(xiàn)為有青、赤、黃、白、 黑五色,主要反映主病、病位、病 邪性質(zhì)和病機,診法,青色,青色:主寒證、痛證、驚風、血瘀。 青色五行屬木,主病以肝經(jīng)和厥陰經(jīng)脈的病證為主,常見于面部、口唇、爪甲、皮膚等部位。青色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診法,赤色,赤色 :主熱。 赤色五行屬火,火熱內(nèi)盛,鼓動氣血, 充盈脈絡(luò)所致,常見于顏面、唇、舌、皮膚等部位,診法,黃色,黃色: 主濕、虛、黃疸。 黃色屬土,多為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或氣血乏源,肌膚失養(yǎng)而致。常見于面部、皮膚及白睛等部位,診法,白色,白色: 主虛、寒、失血。 白色屬金,乃陽氣虛衰,血行無力,脈絡(luò)空虛,氣血不榮所致,多表現(xiàn)顏面、口角、舌及皮膚、爪甲、眼眥

6、等部位,診法,黑色,黑色:主腎虛、水飲、瘀血。 黑色屬水,為陽虛陰寒,水飲內(nèi)泛,氣血凝滯,經(jīng)脈肌膚失養(yǎng)而致。其色可見黧黑、紫黑或青黑,多見于面部或口唇及眼眶,診法,三)望形體,形體指病人的外形和體質(zhì)。 (1)胖瘦 主要反映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 (2)浮腫 見于水腫證和臌脹證。 (3)瘦癟 見于惡病質(zhì)和小兒疳積之證,診法,四)望動態(tài),動態(tài)指病人的行、走、坐、臥、立等體態(tài)。 (1)動靜 陽證、熱證、實證者多以動為主。 陰證、寒證、虛證病人多以靜為主。 (2)仰俯 見于心、肺和腎的病證。 (3)抽搐 多為動風之象。 (4)偏癱 為中風偏枯。 (5)痿痹 關(guān)節(jié)腫痛,屈伸不利,沉重麻木 或 疼痛者多是痹

7、證;四肢痿軟無力,行動 困難,多是痿證,診法,二、局部望診,一)望頭面 頭部過大過小均為異常,多由先天不足而致; 囟門陷下或遲閉,多為先天不足或津傷髓虛; 面腫者,或為水濕泛溢,或風邪熱毒;腮腫 者,多由風溫毒邪,郁阻少陽;口眼歪斜者, 或為風邪中絡(luò),或為風痰阻絡(luò),或中風,診法,二)望毛發(fā) 正常人分布均勻,色黑潤澤,是腎氣充盛之象。 頭發(fā)稀疏脫落,干枯無澤,為腎氣虧虛或精血不榮;不規(guī)則片狀脫落,為血虛血瘀;白發(fā)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小兒毛發(fā)干枯不榮,為疳積,診法,三)望五官 (1)望眼 眼部內(nèi)應五臟,可反映五臟的情況。 目眥血絡(luò)屬心,白睛屬肺,黑睛屬 肝,瞳子屬腎,眼胞屬脾。包括眼 神和色澤。

8、 (2)望耳 主要反映腎與肝膽的情況,診法,3)望鼻 主要反映肺與脾胃的情況。 (4)望口唇 主要反映脾胃的情況。 (5)望齒齦 主要反映腎與胃的情況。 (6)望咽喉 主要反映肺胃與腎的情況,診法,四)望軀體 包括有無癭瘤、瘰疬、項強、 雞胸、腹壁深陷和青筋暴露者。 (五)望皮膚 主要觀察皮膚的外形變化及斑 疹、痘瘡、癰疽、疔癤等情況,診法,六)望小兒指紋,望小兒指紋適用于3歲以內(nèi)的小兒。 指紋是手太陰肺經(jīng)的分支,分為風、氣、命三關(guān)。食指第一節(jié)為風關(guān)二節(jié)為氣關(guān),第三節(jié)為命關(guān)。 正常指紋為紅黃隱隱于食指風關(guān)之內(nèi);若直達指端稱為“透關(guān)射甲”,為臨床危象,診法,七)望排出物,包括排泄物和分泌物。主要

9、反映 有關(guān)臟腑的盛衰和邪氣的性質(zhì)。 1望痰、涎、涕、唾。 2望嘔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診法,三、舌診,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zhì)與舌苔的變化。舌質(zhì)也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luò)組織。舌苔是附于舌面的一層苔垢,其由胃氣上蒸而成。五臟之經(jīng)脈均聯(lián)于舌,說明臟腑經(jīng)絡(luò)與舌有密切關(guān)系,即臟腑的精氣上榮于舌,其病變則可從舌質(zhì)與舌苔變化反映出來。一般舌質(zhì)反映正氣情況,臟腑虛實、氣血盈虧;舌苔反映邪氣情況,病邪深淺,及胃氣存亡,診法,目的:通過望舌可以判斷正氣的盛衰,分辨病位的深淺,區(qū)別病邪的性質(zhì),推斷病邪的進退。 注意:光線充足,以自然光線為佳。病人應自然伸舌,醫(yī)生應循舌尖、舌中、舌根、兩旁順序察看,先看舌苔、后看舌質(zhì)

10、,并注意辨別染苔。正常舌象可概括為淡紅舌,薄白苔,即舌質(zhì)淡紅明潤,胖瘦適中,柔軟靈活;舌苔薄白均勻,干濕適中,不粘不膩,揩之不去,診法,一)正常舌,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鮮明潤澤,不胖不瘦色淡紅。 舌苔為顆粒均勻,干濕適中,不粘不膩的薄白苔。 概括為淡紅舌、薄白苔,診法,正常舌,診法,二) 望舌質(zhì),1 . 望舌神 是判斷疾病預后的關(guān)鍵。舌質(zhì)紅活明潤為有神,說明津液充足,氣血充盈,或病情輕淺,正氣未傷;舌質(zhì)干癟晦暗為無神,說明津液虧乏,氣血虛衰,正氣已傷,病較危重的表現(xiàn),診法,2 . 望舌色 淡白舌: 主虛證、寒證。 紅舌: 舌色鮮紅或正紅,主熱證。 絳舌: 舌色深紅甚于紅舌。主邪熱熾盛, 主瘀。

11、 青紫舌: 色淡紫無紅者為青舌,舌深絳而 暗是紫舌,兩者常常并見。青舌主陰寒,瘀血;紫舌主氣血壅滯,瘀血,診法,淡白舌,診法,紅舌,診法,絳舌,診法,青紫舌,診法,3. 望舌形 老嫩:辨虛實的關(guān)鍵。舌質(zhì)粗糙,堅斂 蒼老, 主實證或熱證;舌質(zhì)細膩,浮胖 嬌嫩,或邊 有齒痕,主虛證或寒證。 胖瘦:舌體肥大腫脹為胖腫舌,舌體瘦小薄 癟為瘦癟舌。 芒刺:舌面有突起的星點,狀如草莓,為熱 盛之象。 裂紋:舌面有裂溝,多因陰液耗傷,診法,齒?。荷噙呌旋X痕印稱為齒痕舌,多屬氣虛或脾虛。 舌瘡:以舌邊或舌尖為多,形如粟粒,或為潰瘍,局部紅痛,多因心經(jīng)熱毒壅盛或 虛火上炎所致。 舌下絡(luò)脈:舌尖上卷,可見舌底兩側(cè)

12、絡(luò) 脈,呈青紫色。若粗大迂曲,兼見舌有瘀斑、 瘀點,多為有瘀之象,診法,胖腫舌,診法,瘦癟舌,診法,4. 望舌態(tài) 痿軟 舌體痿軟無力,伸卷不靈,多為病 情較重。 強硬 舌體板硬強直,活動不利,言語不 清,稱舌強,為無胃氣之重證。 震顫 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己。 常因熱極生風和虛風內(nèi)動。 歪斜 舌體伸出時,舌尖向左或向右偏斜, 多為風中經(jīng)絡(luò),或風痰阻絡(luò)而致,診法,卷縮 舌體卷縮,不能伸出,多為危重之證。 吐弄 舌體伸出,久不回縮吐舌。舌體反復伸出舐唇,旋即縮回為弄舌。 麻痹 舌體麻木,轉(zhuǎn)動不靈稱舌麻痹。常見 于血虛風動或肝風挾痰等證。 舌縱 舌體伸出,難以收回稱為舌縱。氣血兩虛;風痰或痰火擾心;

13、多屬危重兇兆,診法,三)望舌苔,1. 苔質(zhì) 厚薄 見到舌質(zhì)者為薄,不見舌質(zhì)者為厚。 潤燥 反映津液之存亡。 腐膩 反映中焦?jié)駶峒拔笟獾氖⑺デ闆r。 顆粒粗大,苔厚疏松,狀如豆腐渣,邊中皆厚,易于刮脫者,稱為腐苔,顆粒細小,致密而粘,中厚邊薄,刮之不脫者,稱為膩苔,診法,2. 苔色 白苔 多主表證,寒證,濕證。 黃苔 多主里證,熱證。 灰苔 多主痰濕,里證。 黑苔 主里證,多見于病情較重者。 3. 苔形 舌苔布滿全舌者為全苔,分布于局 部者為偏苔,部分剝脫者為剝苔,診法,第三節(jié) 聞診,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和嗅氣味來診察疾病 的方法。人體的聲音和氣味,都是在臟 腑生理和病理活動中產(chǎn)生的,因而能夠 反映出

14、臟腑的變化情況,診法,一、聽聲音,一)聲音 實證和熱證,聲音重濁而粗、高 亢洪亮、煩躁多言。 虛證和寒證,聲音輕清、細小低 弱,靜默懶言,診法,二)語言 譫語 神志不清,語無倫次,語意數(shù)變,聲音高亢。多為熱擾心神之實證。 鄭聲 神志不清,聲音細微,語多重復時斷時續(xù)。為心氣大傷,精神散亂之虛證。 獨語 喃喃自語,喋喋不休,逢人則止。屬心氣不足之虛證,或痰氣郁結(jié)清竅阻蔽所 狂言 語無倫次,不避親疏。為痰火擾心 言蹇 言語不清。多見于中風證,診法,三)呼吸 呼吸 主要與肺腎病變有關(guān)。 氣喘 呼吸急促,甚則鼻翼煽動,張 口抬肩,難以平臥。 哮 呼吸噸中有哮鳴音。 太息 時發(fā)長吁短嘆,以呼氣為主。 上氣

15、 氣促咳嗽氣逆喉間。 (四)咳嗽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 有痰有聲為咳嗽,診法,五)嘔吐 胃氣上逆,有聲有物自口而出為嘔 吐, 有聲無物為干嘔,有物無聲為 吐。 (六)呃逆 自咽喉出,其聲呃呃,不能自 主, 俗稱“打呃,診法,二、嗅氣味,1口氣 2汗氣 3痰涕氣味 4二便氣味 5經(jīng)帶氣味 6病室氣味,診法,第四節(jié) 問診,問診是醫(yī)生通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 有目的地詢問,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包括:一般情況、主訴、既往史、個 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診法,一、問主訴,是病人就診時最感痛苦的癥狀或體征。 1 醫(yī)生要抓住主要矛盾。 2 醫(yī)生要善于引導病人講述主要的痛 苦,診法,二、問病史,一)現(xiàn)病史

16、1 問寒熱 (1) 惡寒發(fā)熱 (2) 但熱不寒 (3) 但寒不熱 (4) 寒熱往來,診法,2、問汗,要診察有否汗出、部位、 時間、性質(zhì)、多少等。 1表證辨汗 2里證辨汗 3自汗 4盜汗,診法,3、問疼痛,1)疼痛的性質(zhì) 脹痛 多為氣滯。 刺痛 為瘀血。 絞痛 有形實邪阻滯氣機或陰寒之 邪凝滯氣機。 隱痛 精血虧虛或陽虛有寒。 灼痛 邪熱亢盛。 酸痛 濕阻或腎虛,診法,2)疼痛的部位 頭痛 胸痛 多為心肺之病。 脅痛 多與肝膽病關(guān)系密切。 脘腹痛 其病多在脾胃。 腰痛 寒濕痹證、濕熱阻絡(luò)、 瘀血阻絡(luò)、腎虛所致。 四肢痛 多見于痹證,診法,4、問飲食口味 (1)食欲與食量 (2)口渴與飲水 (3)

17、口味 5、問睡眠 失眠:為陽不入陰,神不守舍所致。 嗜睡:實證多見于痰濕內(nèi)盛,困阻清 陽;虛證多見于陽虛陰盛或氣血不足,診法,6、問二便 了解脾胃、大腸的寒熱虛實和肺、 脾、腎及膀胱情況。 7、問小兒及婦女 (1)問小兒 了解出生前后的情況、預防接種、 傳染病史和傳染病接觸史, (2)問婦女 了解月經(jīng)、帶下、妊娠、產(chǎn)育等情況,診法,第五節(jié) 切診,診法,一、脈診,一) 脈象的形成原理與脈診的臨床意義 原理:脈象與五臟的活動密切相關(guān)。因心主血脈,心臟搏動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脈搏。而血液行于脈中,還需各臟腑協(xié)調(diào)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脈,脾主統(tǒng)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調(diào)節(jié)循環(huán)血量,腎藏精,精化血等。因而

18、,脈象的變化,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關(guān)系、病情輕重及其預后情況,診法,二)脈診的部位和方法 1 部位:寸口脈法:手太陰肺經(jīng)的原穴所在,是脈之大會,臟腑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均能在這里有所反映。分為寸、關(guān)、尺三部。以腕后高骨為標記,其內(nèi)側(cè)為關(guān),關(guān)前為寸,關(guān)后為尺。左手寸候心、關(guān)候肝膽,右手寸候肺、關(guān)候脾胃,兩手尺候腎,診法,診法,2 方法:(1)時間以環(huán)境安靜,氣血平和為佳。(2)體位應正坐或仰臥,手臂與心臟近于同一水平(3)三指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切脈體,布指疏密,根據(jù)病人手臂長短而調(diào)整。診脈時輕指力切在皮膚上為舉,即浮或輕??;用力不輕不重稱尋,即中?。挥弥亓η邪唇罟情g為按,即沉或

19、重取。醫(yī)生的呼吸自然均勻,以一呼一吸的時間計算脈搏至數(shù)。切脈的時間在50動以上,診法,三)正常脈象,正常脈象又稱平脈,其基本形象是:三部有脈,沉取不絕;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即有胃、有神、有根,有胃即從容、和緩、流利為主要特點,反映脾胃運化功能的盛衰和營養(yǎng)狀況的良好。有神以應指有力柔和、節(jié)律整齊為特點,反映病情輕淺或病雖重而預后良好。有根以尺脈有力,沉取不絕為特點,反映腎氣猶存,生機不息,診法,影響因素,正常脈象影響因素:性別、年齡、體格、 情緒、勞逸、飲食、季節(jié)氣候、地理、環(huán)境等。但總以有胃、有神、有根者為平脈范圍,診法,四)病脈及主病,4常見病脈及主病 脈經(jīng)提

20、出二十四脈 診宗三昧為三十二脈 景岳全書分為十六脈 瀕湖脈學為二十七脈 診家正眼為二十八脈 各種脈象均有位、數(shù)、形、勢的不同特點,診法,1、浮脈,浮脈 脈象:輕取即得, 重按反減;舉之 有余,按之稍弱 而不空。 主?。褐鞅碜C、 虛證,診法,2、沉脈,沉脈 脈象:輕取不應, 重按始得。 主?。豪镒C,診法,3、遲脈,遲脈 脈象:脈來緩慢, 一息脈動不足四至。 主?。汉C,診法,4、數(shù)脈,數(shù)脈 脈象:脈來急促, 一息脈來5至以上。 主?。簾嶙C,診法,5、滑脈,滑脈 脈象:往來流利, 應指圓滑,如盤走珠。 主病:痰飲,食積, 實熱,青壯年的常 脈和婦人的孕脈,診法,6、澀脈,澀脈 脈象:脈細行遲,往

21、來艱澀不暢,輕刀刮 竹。 主病:氣滯血瘀,傷 精血少,痰食內(nèi)停,診法,7、洪脈,洪脈 脈象:脈形寬大, 狀如波濤, 來盛去衰。 主?。簹夥譄崾ⅰ?證屬實證,診法,8、細脈,細脈 脈象:脈細如線,應 指明顯,按之不絕。 主?。褐鳉庋獌商?, 諸虛勞損;又主傷寒、 痛甚及濕證,診法,9、濡脈,濡脈 脈象:浮而細軟。 主?。褐髦T虛, 又主濕,診法,10、弦脈,弦脈 脈象:形直體長, 如按琴弦。 主?。焊文懖?, 諸痛,痰飲,瘧疾。 春令平脈亦見弦象,診法,11、緊脈,緊脈 脈象: 脈來繃緊力, 屈曲不平, 左右彈指, 如牽繩轉(zhuǎn)索。 主?。汉C,痛 證,宿食,診法,12、促脈,促脈 脈象:往來急促, 數(shù)而

22、時止, 止無定數(shù)。 主?。簩嵶C陽盛熱實或邪實阻滯, 虛證多為臟氣衰敗,診法,13、結(jié)脈,結(jié)脈 脈象:脈來緩中時止, 止無定數(shù)。 主?。褐麝幨饨Y(jié), 寒痰瘀血, 氣血虛衰,診法,14、代脈,代脈 脈象:脈來遲緩力弱, 時發(fā)歇止, 止有定數(shù)。 主病:虛證多脈代而無力, 實證多脈代而有力,診法,相兼脈、真臟脈,1)相兼脈 二種或二種以上復合構(gòu)成的者稱為 “相兼脈”,也稱為“復合脈”。 主?。好}象主病的綜合。 (2)真臟脈 疾病危重期出現(xiàn)的脈象,以無胃、無神、無根為特點。又稱“敗脈”、 “死脈”、“絕脈”,等,診法,二、按診,按診是醫(yī)生用手直接觸摸或按壓病人某些部位,以診病方法。按診是切診的重要組成部

23、分,其手法主要是觸、摸、按、叩四法。臨床上多先觸摸,后按壓,由輕到重,由淺入深,先遠后近,先上后下地進行診察,診法,主要審察有無壓痛及包塊。痛有定處,按之有形者,稱為積,病在血分 1 按胸脅 主要了解心、肺、肝的病變。 2 按虛里 虛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動處,反映宗氣的 盛衰。 3 按脘腹 痛無定處,聚散無常者,稱為聚,病屬氣分,診法,4 按肌膚 主要了解寒熱、潤燥、腫脹等內(nèi)容。 肌膚灼熱為熱證,清冷為寒證。 診手足的冷暖,可判斷陽氣的盛衰。 另外通過觸摸皮膚的潤燥滑澀了解 氣血津液的情況。通過按壓肌膚疼 痛、腫脹了解疾病的虛實和病位的 深淺,和辨別水腫與脹氣,診法,4 按肌膚 主要了解寒熱、潤

24、燥、腫脹等內(nèi)容。 肌膚灼熱為熱證,清冷為寒證。 5 按手足 診手足的冷暖,可判斷陽氣的盛衰。 6 按俞穴 通過按壓某些特定俞穴以判斷臟腑 的病變,診法,第二節(jié)八綱辨證,一、 表里 表里是辨別病變部位和疾病發(fā)展趨勢的兩個綱領(lǐng),診法,一) 表證 表證是外邪經(jīng)口鼻、皮毛侵入人體肌表所致的外感病證,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淺、病情輕的特點,臨床表現(xiàn)證候以發(fā)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常兼有頭痛、身痛、鼻塞、咳嗽等癥狀。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中醫(yī)的表證一般是指疾病的初期階段,在病理方面的表現(xiàn)以體表小動脈防御性地痙攣、反射性地收縮為主,尚未造成體內(nèi)重要臟器機能或代謝的嚴重障礙。病變部位一般局限于上

25、呼吸道等,診法,二) 里證 里證是表示病變部位較深,病在臟腑、氣血的一類證候,里證的產(chǎn)生可以由表邪入里侵犯臟腑所致;或由于病邪直接侵犯臟腑以及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臟腑功能失調(diào)。里證的范圍廣,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可以是熱證或寒證,也可以是虛證或?qū)嵶C,可以是五臟氣血、陰陽的虧虛,也可以有六腑的各種實證。特點是病程長、部位深、病情重。即除了表證的一切證候均屬于里證,具體內(nèi)容將在臟腑辨證中介紹。外感病邪由淺入深、表證轉(zhuǎn)為里證標志著病情加重,診法,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中醫(yī)的里證一般是指病情較危重的階段或慢性階段,此時在病理方面多表現(xiàn)出機體內(nèi)某個或多個臟器(官)的機能、代謝發(fā)生了嚴重障礙,診法,三) 半表半里證

26、半表半里證指既不在表又不在里,介于表里之間的一種證候,其臨床表現(xiàn)為:寒熱往來、胸脅脹滿、口苦、咽干、惡心、脈弦等。宜采用和解的方法治療,診法,二、 寒熱 寒熱是辨別疾病不同性質(zhì)兩個綱領(lǐng),寒熱的本質(zhì)是體內(nèi)陰陽平衡的失調(diào),診法,一) 寒證 寒證是指感受寒邪,或陽氣不足,陰寒內(nèi)盛所表現(xiàn)出的一類病癥。臨床多因外感陰寒之邪,或久病內(nèi)傷,陽氣耗傷;或過食生冷,寒從內(nèi)生所致。包括表寒、里寒、虛寒、實寒等類型證候。辨證要點以“寒”象為主要特點:如冷(惡寒或畏寒、肢冷、脘腹冷痛),淡(面色蒼白、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稀(痰稀白、大便稀溏),潤(口不渴、舌潤),舌淡苔白、脈遲。治療以祛除寒邪或溫補陽氣,診法,二) 熱證 熱證是指感受熱邪,內(nèi)熱熾盛或陰虛陽亢所表現(xiàn)出的一類證候。多因外感溫熱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熱;或七情郁而化火;或過食辛辣,飲食不節(jié)內(nèi)生火熱;或房勞過度,久病傷陰,陰虛陽亢所致。包括實熱、虛熱等證候。辨證要點以“熱”象為主要特點:熱(高熱或低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