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學論語個人體會范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學而第一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 合的人從遠方來, 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 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讀書擺脫了功利的實用主義,把讀書看成修身之必需,這樣書 才能讀出味道,讀書時才能不浮躁,靜下心,持之以恒。心靜、明理 的結(jié)果必然是學習上的持恒和透徹。 心得 這是論語的開篇之語,也是孔子思想的總綱??鬃硬坏诶硇?上一直重視學習,而且也認為,這是人內(nèi)心快樂的源泉。同時,基于 學習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種智慧的歡悅。人生在世
2、,能夠每天都對世 界有新的認識,新的發(fā)現(xiàn),并且有所體悟,有所感動,才能真正算得 上是一種高層次的活法。 孔子提倡的學習,不只限于書本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 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學中強調(diào)“實踐”。把所學的東西經(jīng)過反復(fù)實 踐,真正掌握了,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喜悅。 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喜悅。 好學者的心胸是敞開的, 愿意與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 而且多多 益善。從另一方面說,如果“無朋自遠方來”,甚至近處的人都不了 解自己,也并不能影響一位有修養(yǎng)的人的情緒。因為在君子的眼里, 學習在己,知不知在人,自己的學習與別人的知不知無關(guān)。這是一種 已消解了名利的學習和做人的自在狀態(tài)。 “人不知而不慍”,是一
3、種 “君子知命”的開闊豁達的境界。 勤勉好學不貪安逸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 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 是好學了。” 吃穿住行雖屬于細節(jié)問題, 然而一旦開始追求這些物質(zhì)的享受, 就會漸漸被它軟化、腐蝕,以致讓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 必須在一開始就樹立起警惕性, 并且用遠大的事業(yè)目標來沖淡并取代 它在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來,能成就一番大業(yè)的人莫不如此。 心得 志向遠大者不僅要有勤學好問的精神, 而且要有不糾纏于吃飯、 穿衣、
4、住房等“俗務(wù)”的毅力和能力。 雖然,這有些不近乎“人情”, 但對于一個已確立了崇高追求目標的人來說,吃飯穿衣是為了活著, 而活著不是為了享受吃飯穿衣的飽暖安逸。 因此,一個人只有把自己 的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事業(yè)上來, 才能做到辦事機敏果決, 不斷改正錯 誤。 進德修業(yè)終生不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為政第二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 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歲懂得了天命; 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 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古人形容學習刻苦,常用“十年寒窗苦
5、讀”這句話。其實,這 僅僅是考取功名前的階段。許多人通過這種途徑,一舉成名,而隨后 就把“讀書”這塊敲門磚給丟棄了。而真正的杰出賢者,不但在成功 之后依然勤學不輟, 甚至終其一生都在為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而不懈努力。 心得 人的一生短暫,但生命的成長和精神境界提升的歷程卻是一個 漫長的過程。 許多人都在追逐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卻忽視了作為人 一生中一切事物的根基的進德修業(yè)功課, 以致到頭來才發(fā)覺自己的一 生其實都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中,并未取得任何實質(zhì)性的成就。 自我的完善,不僅是為人處世的前提條件,更是自身充實生命 的需要,因此,需要時時處處勤奮努力。即使這樣,能達到孔子所說 的那種境
6、界也是有困難的。但因此而放松懈怠,卻更是一種自棄,沒 有能夠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所在。 邊學邊思不罔不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第二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 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學思結(jié)合,孔子不僅在理論上加以提倡和論述,更在日常的教 育活動中巧妙施行,教育弟子以此來求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心得 關(guān)于“學”與“思”的關(guān)系,人們在理論上大概都能認識到必 須并重,但在實際上,很多人往往會偏廢一方面。可見這不僅是態(tài)度 問題,更是方法問題?!皩W”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nèi), 在于明理。這種外學和內(nèi)
7、省,在人的成長中應(yīng)是相輔相成的事情,是 同等重要的。 人的走路也如同學習,必須用兩條腿,否則,輕則發(fā)生傾斜, 重則寸步難行。 不懂就問精益求精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ze)人之子知禮乎?入 大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八佾(y 1)第三 孔子到了太廟, 每件事都要問。 有人說:“誰說此人懂得禮呀, 他到了太廟里,什么事都要問別人?!笨鬃勇牭酱嗽捄笳f: “這就是 禮呀!” ( 網(wǎng)中網(wǎng)友情提示:發(fā)表論文請選擇正規(guī)刊物 ) 虛心求教、不懂就問道良好習慣,不僅體現(xiàn)出一個人良好的修 養(yǎng)和深厚的內(nèi)涵, 而且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 也會讓自己受益匪淺, 水平不斷地得到提升。 心得 孔
8、子說這些話是帶擔任魯國司寇時,此時他已到知天命的年齡 了,他的知識、為人,那時早已聞名遐邇,真的對太廟的一切他一無 所知嗎?顯然不是,其所以“每事問”,正表現(xiàn)了孔子處處謙虛、謹 慎,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治學精神。 常言道,大海之所以為大,在不拒細流;高山之所以為高,在 不辭壤土。知識不懼多,學問無止境,不懂就問,精益求精,既是做 人的道理,也是求學的“捷徑”。古今之偉人、名人,在學業(yè)、事業(yè) 上有造詣的人,莫不具備“每事問”的精神。 有學有識方成大器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雍也第六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 己,也就可以不離經(jīng)叛道了
9、?!?縱觀孔子一生的求學、治學之道,可以看到他不僅如此說,而 且身體力行,努力實踐之。正式他嚴格地遵循這個“先求淵博,后取 精約”的治學原則,才成為集古文化之大成的學者。 在這里,孔子講的雖是學與行動的道理;但深究一下,就可以 發(fā)現(xiàn)它告訴我們的是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做學問,要將博學 而來的知識,用一種文化精神、理論原則來統(tǒng)率、規(guī)范,并以此為標 準、尺度來分析研究:“一以貫之”,加以系統(tǒng)化、理論化、真正變 成自己的東西。做人也同樣如此。有點人空活一把歲數(shù),在做人做事 上仍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 原因就在于他們并沒有把自己寶貴的人生 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歸納和升華,而僅僅當成了一種過程,經(jīng)過之后就忘
10、 掉了。這樣,無論如何使不能“越活越明白”的。 傳授知識重在啟發(fā)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fù)也。” - 述而第七 孔子說:“教導(dǎo)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 導(dǎo)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教給他一個方 面的東西, 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 那就不再教他 了?!?古人說:“學起于思, 思源于疑?!鼻笾且蓡栆鸬摹?大文豪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而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鄭板橋說的好:有 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純漢耳。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 在一首詩中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
11、問人力勝天工, 只在每事問?!边@些觀點與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啟發(fā)式 教育,精神實質(zhì)是一致的。 心得 孔子搞教學,除堅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外,更重視啟發(fā)式教 育,我們知道, 讀書學習是老師和學生雙向交流的過程,老師固然起 知道作用,但學生才是主體,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老師只是外 因,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內(nèi)因。 學生自己不主動學、主動思考, 單憑老師“灌” 是學不好的。必須想方設(shè)法去引導(dǎo)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 性,即想辦法刺激他,“刺”出“激憤”的心情;想法設(shè)疑、設(shè)問, 引起學生“懷疑”,進而做深入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最佳的教學 效果。 勤學好問揚長棄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1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述而第七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 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 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 改掉自 己的缺點?!?好學好問而不盲從,能夠在從先賢著作里汲取知識的同時,大 膽懷疑其錯誤的地方,這是真正有心智、懂學習的人都共同之處。南 宋時的心學大師陸九淵, 正是靠對圣人之書的揚長棄短, 來實現(xiàn)自己 的非凡成就的。 心得 博學如孔子者,仍然能夠勤學好問;當然,也正因如此,孔子 才成就其博學。當今世界,人們學習、工作選擇面可以算是很寬廣了, 但因此也導(dǎo)致一些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總認為別人不如自己,沒 什么可學的;但同時,也有
13、許多人盲目崇拜別人,對所謂“偶像”、 “權(quán)威”五體投地,對其缺點短處卻完全視而不見。這兩種人,結(jié)果 都會落得像墻上蘆葦, 頭重腳輕根底淺。 因為不管是盲目自大還是自 甘卑下,都不會使人有任何進步發(fā)展。 知其心性因材施教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 之?”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 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 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 先進第十一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 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 “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
14、子 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 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 ,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 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笨?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 他?!?因材施教發(fā)就是針對孩子的性格、氣質(zhì)、志向、興趣、愛好、 能力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 也是一 種常用的教育方法。 心得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家長望子成龍的心切,讓孩子學某一種知 識和技能,誰知孩子偏偏不感興趣,可是家長硬是逼著他們學,結(jié)果 越逼越糊涂,越逼越愚,逼得他索性不學。還有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 學這行不成,學那樣又不行
15、,孩子這也不想學,那也不想學,于是心 煩氣躁、恨鐵不成鋼;有的家長心灰意冷,聽之任之;有的家長則感 到絕望,撒手不管。從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我們的家長們應(yīng)該受到 這樣的啟發(fā),即決不可搞強迫命令,必須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 性格、 氣質(zhì)等具體情況而采用與之相適的教育方法,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揚 長避短,順利成材。 學而不厭默而識之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第七 孔子說:“默默地記?。ㄋ鶎W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 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 歷史事實證明,大凡智慧、才干超群的人,在其求學之際,都 可以看到他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
16、國時期的諸 葛亮,這個中國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他成才的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 例子。 心得 孔子提出做學問,應(yīng)該堅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后兩條“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主要強調(diào)一種學習、育人的態(tài)度和 精神。“默而識之”就是“思”的具體化,思的具體途徑和方法。要 把所見所聞, 以及從書本看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不經(jīng)過自己獨 立思考不行。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字面上似乎不難理解, 乍看起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但深深體會一下,孔子的學問就在這里。 雖然非常平凡, 但要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就是出于自然, 就是平 凡。 博聞多識擇善取之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 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述而第七 孔子說:“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里憑空創(chuàng) 造,我卻沒有這樣做過。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學習;多看,然后記 在心里,這是次一等的智慧。” 醫(yī)學家李時珍能編纂成本草綱目這本醫(yī)書巨著,在于他能“遍 嘗百草,去偽補缺”;而從其治學態(tài)度、方法而言,正得力于博聞多 見,擇善而從。 心得 一門知識,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生產(chǎn)管理制度文本普通貨運十七項
- 汽車金融公司風險防范與應(yīng)對措施考核試卷
- 火工品生產(chǎn)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與保障考核試卷
- 燈具銷售中的市場預(yù)測與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抗磨損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生物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shù)考核試卷
- 電池管理系統(tǒng)與充電技術(shù)考核試卷
- 2025屆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三次(線上)周考數(shù)學試題
- 2025醫(yī)療設(shè)備采購合同協(xié)議范本格式
- 2025版鍋爐設(shè)備購銷安裝合同(草案)
- 2023年江蘇鹽城音樂美術(shù)中考試卷及答案
- 菜鳥WMS(大寶)操作手冊 (修復(fù)的)
- 潔凈區(qū)微生物及衛(wèi)生知識培訓(xùn)根據(jù)GMP
- 臺灣問題專題解讀
- nc600產(chǎn)品說明書串口服務(wù)器使用
- 2023年全國測繪生產(chǎn)成本費用定額
- (完整版)食品安全自查、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保證食品安全規(guī)章制度
- 特種設(shè)備安全管理人員(A)考試題庫
- GB/T 34936-2017光伏發(fā)電站匯流箱技術(shù)要求
- 摩擦學發(fā)展前沿課件
- 吊車牽引放線跨越公路和停電10千伏線路方案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