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試卷(參考答案)修改_第1頁
08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試卷(參考答案)修改_第2頁
08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試卷(參考答案)修改_第3頁
08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試卷(參考答案)修改_第4頁
08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試卷(參考答案)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院、系領導審批并簽名 A卷廣州大學 2010-2011 學年第 一 學期考試卷課程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考試形式(有限開卷,考試)學院 土木工程 系 專業(yè)土木工程 班級 學號 姓名_ 題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總分評卷人分數(shù)4060100評分一、概念選擇題(均為單選題,每題1分,共40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下列答題卡相應位置)。答題卡題號12345678910答案ACDBDCDD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BBCDBAC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ACACCDCD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BADCCADA1我國現(xiàn)行的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采用: ( ) A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 B容許應力法;C以單一安全系數(shù)表達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 D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 2在軸向壓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強度: ( )A隨壓應力的增大而增大;B隨壓應力的增大而減?。籆隨壓應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壓應力超過一定值后,抗剪強度反而減??;D與壓應力無關。3下列關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粘結錨固承載力的見解,不正確的是: ( ) A變形鋼筋突出的肋與混凝土的機械咬合作用顯著的提高了粘結錨固力;B適當加大錨固區(qū)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可提高對錨固鋼筋的握裹作用;C不配置箍筋的錨固,當保護層厚度不是很大時,因外圍混凝土容易產生縱

3、向劈裂,從而削弱錨固作用; D結構構件承受的荷載越大,粘結錨固承載力越小。4以下關于混凝土強度等級C40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立方體試塊抗壓強度設計值;B標準立方體試塊抗壓強度標準值;C棱柱體試塊抗壓強度設計值;D棱柱體試塊抗壓強度標準值。5以下作用中屬于偶然荷載的是: ( )A地震作用; B風荷載; C自重; D核爆炸作用。6當結構出現(xiàn)以下何種狀態(tài)時,即認為該結構已超過了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 ( )A影響正常使用的變形; B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C結構構件過度變形而不適于繼續(xù)承載; D影響結構耐久性的局部破壞。7下列有關結構設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結構的可靠度與使用年限有關;

4、B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采用的一般結構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C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guī)范采用的普通房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D結構安全等級為三級的建筑,當柱承受恒載為主時,其安全等級應提高一級。8結構的可靠指標與失效概率Pf之間存在下列何種關系: ( )A愈大,Pf愈大; B與Pf呈反比關系;C與Pf呈正比關系; D與Pf存在一一對應關系,愈大,Pf愈小。9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 ( )A縱向受力鋼筋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B箍筋外表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C受力鋼筋形心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D受力鋼筋合力點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10混凝土適筋梁受彎承載力設計應以何種狀態(tài)時的應力圖作

5、為計算依據(jù): ( )A; Ba; C; Da。11提高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 B增加保護層厚度;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寬度。12有兩根其它條件均相同的受彎構件,僅正截面受拉區(qū)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同,一根大,一根小。設是正截面開裂彎矩,是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則與的關系是: ( )A大的,大; B小的,大;C兩者的相同; D無法比較。13單筋矩形截面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受力縱筋采用HRB335和HRB400。試問,進行該梁抗彎承載力計算時應取下列何項數(shù)值: ( )A0.550; B0.518; C0.614; D0.499。14某T形截面簡支

6、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縱筋采用HRB400,試問,該梁按構造要求需配置的下部最小縱筋面積(mm2)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 ( ) A363.31; B383.99; C325; D620.3。15某T形截面梁,當,則該截面屬于: ( )A第一類T形截面; B第二類T形截面;C第一、第二類T形截面的分界; D雙筋截面。16在進行鋼筋混凝土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要求受壓區(qū)高度的原因是: ( )A為了保證計算簡圖的簡化;B為了保證不發(fā)生超筋破壞;C為了保證梁發(fā)生破壞時受壓鋼筋能夠屈服;D為了保證梁發(fā)生破壞時受拉鋼筋能夠屈服。17一般板不作抗剪計算,主要因為: ( )A板內

7、不便配箍筋;B板的寬度大于高度;C板一般承受均布荷載;D一般板的受剪承載力大于受彎承載力。18防止梁發(fā)生斜壓破壞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增加箍筋; B加大截面; C增加縱筋; D將縱筋彎起。19梁內彎起多排鋼筋時,相鄰上下彎點間距應max,目的主要是保證: ( ) A斜截面受剪能力; B斜截面受彎能力;C正截面受彎能力; D正截面受剪能力。 20受彎構件斜截面破壞的主要形態(tài)中,就抗剪承載能力而言: ( )A斜拉破壞剪壓破壞斜壓破壞;B剪壓破壞斜拉破壞斜壓破壞;C斜壓破壞剪壓破壞斜拉破壞;D剪壓破壞斜壓破壞斜拉破壞。21連續(xù)梁在主要為集中荷載作用下,計算抗剪承載力時剪跨比可以使用: ( )A

8、計算剪跨比; B計算剪跨比和廣義剪跨比的較大值;C廣義剪跨比; D計算剪跨比和廣義剪跨比的較小值。22. 鋼筋混凝土梁內配置箍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 )A承受剪力; B彌補縱向鋼筋的不足; C承受彎矩; D提高混凝土的強度。23. 以下因素對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載能力最有效的是: ( )A截面高度; B截面寬度; C混凝土強度; D鋼筋等級。24在保持不變的長期荷載作用下,鋼筋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中: ( )A徐變使混凝土壓應力減小B混凝土及鋼筋的壓應力均不變C徐變使混凝土壓應力減小,鋼筋壓應力增大D徐變使混凝土壓應力增大,鋼筋壓應力減小25鋼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壓構件的破壞特征是: (

9、) A遠離軸向力一側的鋼筋先受拉屈服,隨后另一側鋼筋屈服,混凝土壓碎;B遠離軸向力一側的鋼筋應力不定,隨后另一側鋼筋壓屈,混凝土壓碎;C近軸向力一側的鋼筋和混凝土應力不定,而另一側鋼筋受壓屈服,混凝土壓碎;D近軸向力一側的鋼筋和混凝土先屈服和壓碎,遠離縱向力一側鋼筋隨后受壓屈服。26對于對稱配筋的鋼筋混凝土受壓柱,大小偏心受壓構件的判斷條件是: ( )A時,為大偏心受壓構件;B時,為大偏心受壓構件;C時,為大偏心受壓構件;D時,為大偏心受壓構件。27一矩形截面對稱配筋柱,截面上作用兩組內力,兩組內力均為大偏心受壓情況,已知M1N2,且在(M1,N1)作用下,柱將破壞,那么在(M2,N2)作用下

10、: ( )A柱不會破壞; B不能判斷是否會破壞;C柱將破壞; D柱會有一定變形,但不會破壞。28某對稱配筋普通鋼筋混凝土構件,經檢驗發(fā)現(xiàn)少放了20的鋼筋,則: ( )A對純彎承載力沒有影響; B對軸拉承載力沒有影響;C對軸壓承載力沒有影響; D對大小偏壓界限狀態(tài)軸力承載力沒有影響。29偏拉構件的抗彎承載力: ( )A隨著軸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小偏心受拉時隨著軸向力的增加而增加;C隨著軸向力的減少而增加; D大偏心受拉時隨著軸向力的增加而增加。30設計鋼筋混凝土受扭構件時,其受扭縱筋與受扭箍筋的配筋強度比應: ( )A0.5; B2.0; C不受限制; D在0.61.7之間。31混凝土結構設計

11、規(guī)范(GB50010)對于剪扭構件所采用的計算模式是: ( )A混凝土承載力及鋼筋承載力均考慮相關關系;B混凝土承載力及鋼筋承載力都不考慮相關關系;C混凝土承載力不考慮相關關系,鋼筋承載力考慮相關關系;D混凝土承載力考慮相關關系,鋼筋承載力不考慮相關關系;32鋼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載下: ( )A通常是帶裂縫工作的;B一旦出現(xiàn)裂縫,沿全長混凝土與鋼筋間的粘結力消失殆盡;C一旦出現(xiàn)裂縫,裂縫貫通全截面;D不會出現(xiàn)裂縫。33提高截面剛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 B增大構件截面高度;C增加鋼筋配筋量; D改變截面形狀。34減少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裂縫寬度,首先應考慮的措施是:

12、 ( )A采用細直徑的鋼筋或變形鋼筋; B增加鋼筋面積;C增加截面尺寸; D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35對所有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都應進行: ( )A抗裂度驗算; B裂縫寬度驗算;C變形驗算; D承載能力計算。36以下說法中不恰當?shù)氖牵?( )A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結構構件,重要性系數(shù)可取1.1;B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考慮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C裂縫寬度驗算時,應考慮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與準永久組合;D變形驗算時,應考慮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與準永久組合。37現(xiàn)澆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時,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載,這是因為: ( ) A在板的長跨方向也能傳遞一部分荷載; B塑性內力重分布的有利影響;C支

13、座的彈性約束; D出現(xiàn)活載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較小。38下列有關板配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單向板的受力鋼筋沿短跨方向布置;B雙向板的受力鋼筋沿長短兩個方向布置C單向板的分布鋼筋垂直于受力鋼筋方向布置;D雙向板的配筋方式有分離式和彎起式兩種39圖1所示的5跨連續(xù)梁,當計算第四跨跨中最大正彎矩時的活荷載布置為:(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2220220022002200222012345ABCDEF圖 1 概念選擇題39題圖40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采用調幅法時,要求,以保證: ( )A塑性鉸的轉動能力和正常使用; B足夠的承載力;C正常使用; D發(fā)生

14、適筋破壞。二、計算選擇題(選擇答案,并寫出計算過程或理由。共計60分),選對答案給1分,其余可分步給分。本部分內容中的材料性能參數(shù): C30混凝土:fc=14.3N/mm2;ft=1.43N/mm2 ,ftk=2.01N/mm2 C40混凝土:fc=19.1N/mm2;ft=1.71N/mm2 ;HPB300鋼筋:;HRB335鋼筋:;HRB400鋼筋:fy=360N/mm2 ;HRB500鋼筋:,(一)、某支承在磚墻上的鋼筋混凝土伸臂梁(如圖2所示),若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受力鋼筋為HRB500,構造鋼筋和箍筋為HPB300。,。承受均布恒荷載設計值(含梁自重)g,AB、BC跨可能承受

15、的均布活荷載設計值為q1 ,CD跨可能承受的均布活荷載設計值為q2,且q1 q2,無集中力作用。909090909090180042004200ABCD圖21以下關于構件中產生剪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3分)A在BC、CD跨布置活荷載使支座C產生的剪力最大,最大剪力位于C截面左側;B僅在CD跨作用活荷載使支座C產生的剪力最大,最大剪力位于C截面左側;C全跨作用活荷載使支座C產生的剪力最大,最大剪力位于C截面右側;D僅在CD跨作用活荷載使支座C產生的剪力最大,最大剪力位于C截面右側。解:根據(jù)連續(xù)梁各截面活荷載最不利布置的原則,求某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時,應在該支座左右兩跨布置活荷載。所

16、以答案為A。2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最接近以下何值: ( B )(4分)A0.423; B0.482; C0.550; D0.518。解:3若梁截面尺寸,AB跨跨中正彎矩區(qū)控制截面的彎矩設計值為,則梁AB跨跨中所需的受拉鋼筋截面面積最接近以下何值:( A )(7分)A2670mm2 ; B3580 mm2 ; C1480mm2 ; D129 mm2 。解: ,設計成雙筋截面。取 4計算得梁的彎矩包絡圖如圖3所示,若B支座彎矩調幅系數(shù)為0.2,調幅后B支座的縱向受拉鋼筋面積最接近以下何值: ( B ) (7分)A ; B; C; D。CBA569.3569.3270310圖3 彎矩包絡圖(單位:kN

17、.m)解:調幅后的B支座彎矩為: ,滿足適用條件。 5若梁C支座控制截面最大剪力為。如果只配8雙肢箍筋,請問最合適的箍筋間距s接近以下何值: ( C )(7分)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解:、復核截面尺寸,屬于一般梁。 ,符合要求。 、檢驗可否按構造配箍應按計算配箍。 、箍筋數(shù)量計算直徑為8的雙肢箍筋,;所需箍筋間距為: 所以取 6設截面特征量,。配414()的HRB500縱向鋼筋,10150 ()的HRB335箍筋用于抗扭。則該截面所能承受的扭矩設計值最接近以下何值: ( B )(10分)A; B; C; D。解:(1)驗算截面尺寸 (2)驗算受扭構件縱筋最小配筋率和箍筋最小配箍率 滿足要求。 (3)計算配筋強度比值 (4)構件的受扭承載力計算 該截面所能承受的扭矩設計值為32.39KN.m7若BC跨跨中截面的縱向受拉鋼筋面積為,則其短期剛度最接近值為: ( A )(7分) A ; B; C ; D。解: , (二)、某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柱,截面尺寸,計算長度,內力設計值 ,。混凝土采用C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