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幾何第四版習(xí)題答案1_第1頁
解析幾何第四版習(xí)題答案1_第2頁
解析幾何第四版習(xí)題答案1_第3頁
解析幾何第四版習(xí)題答案1_第4頁
解析幾何第四版習(xí)題答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柱面、錐面、旋轉(zhuǎn)曲面與二次曲面 4.1 柱面1、已知柱面的準(zhǔn)線為:222(x 1)2 (y 3)2 (z 2)2 25x y z 2 0且( 1)母線平行于 x軸;(2)母線平行于直線 x y, z c ,試求這些柱面的方程。 解:(1)從方程222(x 1)2 (y 3)2 (z 2)2 25x y z 2 0中消去 x,得到: (z y 3)2 (y 3)2 (z 2)2 252 2 3 即: y2 z 2 yz 6y 5z 0此即為要求的柱面方程。xy (2)取準(zhǔn)線上一點 M0(x0,y0,z0),過 M 0且平行于直線的直線方程為:zcxx0tx0xtyy0ty0ytzz0z0

2、z而 M 0 在準(zhǔn)線上,所以(x t 1)2 (y t 3)2 (z 2)2 25x y z 2t 2 0上式中消去 t 后得到: x2 y2 3z2 2xy 8x 8y 8z 26 0 此即為要求的柱面方程。2而 M 0 在準(zhǔn)線上,所以:22x t y2 (z 2t)2 x t 2(z 2t)消去 t ,得到: 4x2 25y2 z2 4xz 20x 10z 0 此即為所求的方程。3、求過三條平行直線 x y z, x 1 y z 1, 與x 1 y 1 z 2 的圓柱面方程。解:過 又過準(zhǔn)線上一點 M1(x1, y1,z1) ,且方向為 1,1,1 的直線方程為:xx1tx1xtyy1ty

3、1ytzz1tz1zt將此式代入準(zhǔn)線方程,并消去 t 得到:2225( x 2 y2 z 2 xy yz zx) 2x 11y 13z 0 此即為所求的圓柱面的方程。4、已知柱面的準(zhǔn)線為 (u) x(u), y(u), z(u) ,母線的方向平行于矢量 S X,Y, Z , 試證明柱面的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與坐標(biāo)式參數(shù)方程分別為:x Y (u) vS與x x(u) Xvy y(u ) Yv z z(u ) Zv 式中的 u, v 為參數(shù)。證明:對柱面上任一點 M (x,y,z),過 M 的母線與準(zhǔn)線交于點 M (x(u), y(u), z(u) ,則,M M vS即1、求頂點在原點,準(zhǔn)線為 x2 2

4、z 1 0, y z 1 0 的錐面方程。解:設(shè)為錐面上任一點 M(x,y,z),過 M 與 O的直線為:設(shè)其與準(zhǔn)線交于 (X0 ,Y0 ,Z0 ) ,即存在 t,使X0 xt,Y0 yt,Z0 zt ,將它們代入準(zhǔn)線 方程,并消去參數(shù) t ,得:x2 2z(z y) (z y) 2 0即: x2 y 2 z2 0 此為所要求的錐面方程。2、已知錐面的頂點為 (3 , 1, 2) ,準(zhǔn)線為 x2 y2 z2 1,x y z 0 ,試求它的方程。解:設(shè) M(x, y,z)為要求的錐面上任一點,它與頂點的連線為:令它與準(zhǔn)線交于 (X0 ,Y0 ,Z0) ,即存在 t,使X0 3 ( x 3)t Y

5、0 1 ( y !)t Z02 ( z 2) t將它們代入準(zhǔn)線方程,并消去 t 得:3x2 5y2 7z2 6xy 2yz 10xz 4x 4y 4 z 4 0 此為要求的錐面方程。4、求 對錐面上任一點 M ( x, y, z) ,過 M 與頂點 O 的母線為:XYZxyz令它與準(zhǔn)線的交點為 (X0 ,Y0 , Z0) ,即存在 t,使 X0 xt,Y0 yt,Z0 zt ,將它們代入準(zhǔn)線方程,并消去 t 得:xy yz zx 0此即為要求的圓錐面的方程。5、求頂點為 (1, 2, 4) ,軸與平面 2x 2y z 0垂直,且經(jīng)過點 (3, 2, 1) 的圓錐面的方程。解:軸線的方程為:x

6、1 y 2 z 4221過點 (3,2,1) 且垂直于軸的平面為:2(x 3) 2( y 2) (z 1) 0即: 2x 2 y z 11 011 20 37116該平面與軸的交點為 (191 , 290 , 397) ,它與 (3, 2,1)的距離為:(11 3)2 (20 2) 2 (37 1)2999要求圓錐面的準(zhǔn)線為: 的徑矢為 0 x0, y0, z0 ,試證明錐面的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與坐標(biāo)式參數(shù)方程分別為:v (u) (1 v) 0x vx(u) (1 v)x0 y vy(u) (1 v)y0 z vz(u) (1 v)z0式中, u,v 為參數(shù)。證明:對錐面上任一點 M(x,y,z)

7、 ,令 OM ,它與頂點 A 的連線交準(zhǔn)線于M ( x(u),y (u ),z (u,)即 OM(u) 。AM / AM ,且 AMAM vAM0(頂點不在準(zhǔn)線上)即 0 v( (u) 0)亦即 v (u) (1 v) 0此為錐面的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若將矢量式參數(shù)方程用分量表示,即:x,y,z v x(u), y(u),z(u) (1 v) x0, y0,z0x vx(u) (1 v)x0u,v 為參數(shù)。y vy(u) (1 v)y0 z vz(u) (1 v)z0 此為錐面的坐標(biāo)式參數(shù)方程, 4.3 旋轉(zhuǎn)曲面1、求下列旋轉(zhuǎn)曲面的方程:x 1 y 1 z 11 xyz 2 1 1x 1y z繞

8、z軸旋轉(zhuǎn);13 3z x24)空間曲線繞 z 軸旋轉(zhuǎn)。x2 y2 11);2);3)繞x1 2 1 1繞 x y 11y z 1 旋轉(zhuǎn)12 z1 z 1 旋轉(zhuǎn)2x 1 y 1 z 1解:( 1)設(shè) M1(x1, y1,z1) 是母線上任一點,過 M 1的緯圓為:1 1 2(xx1)(yy1)2(zz1)0(1)x2y2(z1)2x12y12(z11)2(2)x1 y1 z1 1因 M 1 在母線上,(3)1 2 1 1從( 1)( 3)消去 x1, y1, z1 ,得到:5x2 5y2 23z2 12xy 24yz 24xz 24x 24y 46z 23 0此為所求的旋轉(zhuǎn)面的方程。(3)對母線

9、上任一點M 1(x1, y1, z1) ,過該點的緯圓為:z z1(1)2222 2 2(2)x2 y2 z2x1 y1 z1又 M 1 在母線上,所以:x1 1y1z1(3)133從( 1)( 3)消去x1,y1,z1 ,得到:9(x2 y2) 10z2 6z 9 0 此為所求的旋轉(zhuǎn)面方程。(4)對母線上任一點 M1(x1,y1,z1),過 M 1的緯圓為:z z1(1)2 2 2 2 2 2x y z x1 y1 z1(2)又 M1 在母線上,所以2z1 x12 (1)x12 y12 1 (2)從( 1)( 3)消去 x1, y1, z1 ,得到:x2 y2 1z z1 x12 1 0 z

10、 1 即旋轉(zhuǎn)面的方程為: x2 y2 1 ( 0 z 1)x y z2、將直線繞 z 軸旋轉(zhuǎn),求這旋轉(zhuǎn)面的方程,并就, 可能的值討論這是什01么曲面?解:先求旋轉(zhuǎn)面的方程式:任取母線上一點 M1(x1,y1, z1),過 M 1的緯圓為:z z1(1)2 2 2 2 2 2x y z x1 y1 z1(2)又 x1 y1z1(3)01從( 1)( 3)消去 x1 , y1, z1 ,得到:x2 y2 2 z2 2 0 此即為所求旋轉(zhuǎn)面的方程。當(dāng)0,0 時,旋轉(zhuǎn)面為圓柱面(以 z 軸為軸);當(dāng)0,0 時,旋轉(zhuǎn)面為圓錐面(以 z 軸為軸,頂點在原點)當(dāng) ,0時,旋轉(zhuǎn)面變?yōu)?z 軸;當(dāng)0,0 時,旋

11、轉(zhuǎn)面為單葉旋轉(zhuǎn)雙曲面。3、已知曲線 的參數(shù)方程為 x x(u),y y(u),z z(u) ,將曲線 繞 z軸旋轉(zhuǎn), 求旋轉(zhuǎn)曲 面的參數(shù)方程。p(x,y,z) ,解:如圖,設(shè) M(x(u),y(u),z(u) 為 上任一點,則對經(jīng)過 M 的緯圓上任一點4.4 橢球面2 2 2xyz1、做出平面 x 2 0與橢球面 21 的交線的圖形。42 9 4222解:平面 x 2 0與橢球面 x2 y z 1 的交線為:42 9 42、設(shè)動點與點 (1,0,0) 的距離等于從這點到平面 x 4 的距離的一半,試求此動點的軌跡。解:設(shè)動點 M (x,y,z) ,要求的軌跡為 ,則條兩兩相互垂直的射線,分別交

12、曲面p1, p2, p3,設(shè) op1 r1,op2 r2,op3 r 3,試證:111222 r1 r2 r3111a2b2c2證明:利用上題結(jié)果,有2ri22i2 i 2 b2 c2(i 1,2,3)其中 i , i, i 是 opi 的方向余弦。若將 opi (i 1,2,3)所在的直線看成新的坐標(biāo)系的三個坐標(biāo)軸,則1, 2, 3 是坐標(biāo)矢量關(guān)于新坐標(biāo)系的方向余弦, 從而1222321 ,同理, 1222321, 1222321所以,12121212 (122232 )12 (122232 )12 (122232 )r1 r2 r3a b c111222 abc即:111222 abc5、

13、一直線分別交坐標(biāo)面 yoz, zox, xoy 于三點 A, B, C ,當(dāng)直線變動時,直線上的三定點p ,它與三點的距離分別為A,B,C 也分別在三個坐標(biāo)面上變動,另外,直線上有第四點a,b, c ,當(dāng)直線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即保持 A,B,C分別在三坐標(biāo)面上)變動,試求 p 點的軌 跡。解:設(shè) A(0, y1, z1 ), B(x2,0, z2),C(x3, y3,0) ,則知:x2z1x3, y3z1 z2z2y1z2 z1x2z1z2 y1C(z 2 1z ,z 2 1z ,0)z1 z2 z2 z1又設(shè)p(x,y,z), pA a, pB b, pC2 2 2 (y y1)( z z1)

14、a(1)2222( x x2 ) y ( z z2 )b(2)(xx2z1z1 z2)2 (yz2y1z2z1)2 z2(3)又 p 在 AB 的連線上,x y y1z z1 ( 4)從( 1)4)消去a 2 c2b2x1y1y1,z1,x2, z2,z2 z1得到即:22(1 b2) ac2 1c2b2 a 2b a2 c2 bc ba c22a滿足要求的平2、給定方程22y2 z22x2ABC( A B C 0)*)yoz 面(或 xoz面)試問當(dāng) 取異于 A,B,C 的各種數(shù)值時,它表示怎樣的曲面?222解:對方程 x y z 1 ( A B C 0)A B C1o、當(dāng)A 時,(* )不

15、表示任何實圖形;2o、當(dāng) AB 時,( * )表示雙葉雙曲面;3o、當(dāng) BC 時,(* )表示單葉雙曲面;4o、當(dāng)C 時,(* )表示橢球面。222 xyz3、已知單葉雙曲面1 ,試求平面的方程, 使這平面平行于494且與曲面的交線是一對相交直線。解:設(shè)所求的平面為 x k ,則該平面與單葉雙曲面的交線為:*)222x2 y2 z2 1494 xk亦即2 2 2 y2 z2 1 k2 9 4 4 xkk為使交線( * )為二相交直線,則須: 10 ,即 k 24所以,要求的平面方程為: x 2同理,平行于 xoy 的平面要滿足它與單葉雙曲面的交線為二相交直線,則該平面為: y 34、設(shè)動點與

16、(4,0,0) 的距離等于這點到平面 x 1 的距離的兩倍,試求這動點的軌跡。解: x2 20y2 24x 116 0 此即為要求的射影柱面方程。6、設(shè)直線 l與m為互不垂直的兩條異面直線, C是l 與m的公垂線的中點, A, B兩點分別在直線 l , m上滑動,且 ACB 90 ,試證直線 AB的軌跡是一個單葉雙曲面。亦即x1 x2 y1 y2 c2 0又設(shè) M(x,y,z)為 AB上任一點,則xx1yy1z cx2x1y2y1 2c(3)從( 1)( 3)中消去 x1,y1,x2 ,y2,得:2 (1 2)x2 (1 2 )y2 2z2 2c2即:22c2 cz22 1 c(4)2 cl

17、不垂直 m ,1(4)表示單葉雙曲面,即 AB 的軌跡是一單葉雙曲面。7、試驗證單葉雙曲面與雙葉雙曲面的參數(shù)方程分別為:x asecucosvy bsecusinv 與z ctgu解為:x atgu cosv y btgu sin v z csecu22 x2 y2 a2 b22z令確定 a與 b(1,2,6)和( 13 , 1,1) 均在該曲面上。有:9ab42 12b12 2從而所以要求的橢圓拋物面的方程為:2236x2 6y2 2z55a236, 1 65 ,b2 5即: 18x2 3y2 5z2、適當(dāng)選取坐標(biāo)系,求下列軌跡的方程:(1)到一定點和一定平面距離之比為定常數(shù)的點的軌跡;(2

18、)與兩給定的異面直線等距離的點的軌跡,已知兩異面直線間的距離為 2a ,夾角為 2 。解:( 1)取定平面為 xoy 面,過定點且垂直于 xoy 面的直線作為 z 軸,則定點的坐標(biāo)設(shè)為(0,0,a) ,而定平面即為 z 0,設(shè)比值常數(shù)為 c,并令所求的軌跡為 ,則點 M ( x, y, z)2 2 2 x y( z a)即 x2 y2 (1 c2) z2 2az a2 0x軸,使其與二異面直線的夾此為的方程。(2)取二異面直線的公垂線為軸,中點的坐標(biāo)為原點;再取角相等,則二異面直線的方程為:y tg x 0 zay tg x 0 za設(shè)所求的軌跡為 ,則M (x, y, z)tgzax2xy0

19、11 tgz0a21 tg 2222yzazaxxytg0011 tg1 tg 2解:略。5、試驗證橢圓拋物面與雙曲拋物面的參數(shù)方程可分別寫成:y bu sin v12 zu2式中的 u,v 為參數(shù)。 解:對方程2消去參數(shù) u,v 得: x 2a22y22 2zb2xau cos vx a( u v) 與 y b(u v)z 2uvx au cos v y bu sin v12zu2這正是橢圓拋物面的方程。對方程22消去參數(shù) u,v 得: x2 y2 2za2 b2這正是雙曲拋物面的方程。x a(u v) y b(u v) z 2uv 4.7單葉雙曲面與雙葉雙曲面的直母線1、 求下列直紋面的直

20、母線族方程:(1) x2 y2 z2 02) z axy即: (x z)(x z) y yx z y 亦即: t y x zx z ty (x z)t y解:( 1)從原方程得: x2 z2y2為了避免取極限,將上方程寫成:s(x z) ty (x z)t sy若將原方程變形為: y2 z2x2 ,則可得到:u(y z) vx v(y z) ux1)(2)1若令 u 1 (t s) ,2v 1 (t s) ,則( 2 )便是( 1 )2原曲面的直母線族是( 1),其中 s,t 不全為零。( 2)原方程變形為: z ayx亦即: z ay txz xtay t由 z axyz syax s得:1

21、)2)(1)(2)即這原曲面的兩組直母線族方程。2、 求下列直線族所成的曲面(式中的為參數(shù))(1)2 xyz;1102解:(1)原方程等價于xyz2) x 2 y 4z 4x 2 y 4 z 4從此式中消去 ,得: z2 x y 此即為直母線( 1)所形成的曲面。22z2 1(2)從原方程中消去得: x y16 4 此即為( 2)的直母線族所形成的曲面。223x 2y 4 z 0 的直母線。3、在雙曲拋物面 x yz 上,求平行于平面16 422解:雙曲拋物面 x y z 的兩族直母線為:16 4xy42xyv42(4x 2y)v(4x 2y ) z第一族直母線的方向矢量為: 2, 1, u第

22、二族直母線的方向矢量為: 2,1,v 據(jù)題意,要求的直母線應(yīng)滿足:2 3 2 4u 0u 12 3 2 4v 0v 2要求的直母線方程為:4、試證單葉雙曲面xy142xyz422 2 2xyz422x 2 y2 z2 1的任意一條直母線在 a 2 b2 c 2xoy 面上的射影,一定是其腰圓的切線。22x2 y2 1證明:單葉雙曲面的腰圓為a 2 b2z0兩直母線為:它在 xoy 面內(nèi)的射影為將( 2)的第一式代入( 1)xzacxzac2x a z0的第一式得:yv(1 by)1y1v (1 by)v1yvb ( v1 v) bv2)4y 2 4b 2 4又動直線與平面 2x 3y 5 0

23、平行,所以,2(x0 x1) 3(y0 y1 ) 0對動直線上任一點 M (x, y, z) ,有:x x0x1 x0y y0y1 y0z z0z1 z01 y 1 2v 1v by (v1 v)2112 2 212 12即: 2 (v )2 y2( 2 v2 )y (v)2 0b 2v bv2 v上述方程的判別式為:4 1 2 2 4 1 2 1 22 ( 2 v )2 ( v ) ( v) 0b2 v 2b2v v(2)與( 1)相比,證畢。x 6 y z 1 x y 8 z 45、求與兩直線與 相交,而且與平面 2x 3y 5 0 平3 2132 21行的直線的軌跡。解:設(shè)動直線與二已知

24、直線分別交于(x0, y0,z0), (x1,y1,z1),則x0 6 y032z0 1 , x1 y1 8 z1 41 3 2 21x1yz22從( 1)( 4)消去 x0,y0,z0,x1,y1,z1,得到: x9 y4 4z6、求與下列三條直線y 1 z 245都共面的直線所構(gòu)成的曲面。x 1x 1解:動直線不可能同時平行于直線 及直線y zy z不妨設(shè)其與第一條直線交于 p(1, , )注 p(1, , ) 與第二條直線的平面為: (x 1) (y z) 0過 p 與直線x23y 1 z 2的平面為 (x 1) 3(y z) 3(x 1) ( y z) 0 45動直線的方程為:( x

25、1) ( y z) 0(x 1) 3( y z) 3(x 1) (y z) 0從上式中消去參數(shù),得: x222yz1直母線的每個平面一定經(jīng)過屬于另一族直母線的一條直母此為所要求的軌跡方程。7、試證明經(jīng)過單葉雙曲面的一線,并舉一反例,說明這個命題與雙曲拋物面的情況下不一定成立。22證明:單葉雙曲面 x 2 y2a 2 b22z2 1 的一族直母線為:c2u( x z) v(1 y ) a c bv( x z) u(1 y) a c b過該族中一條直母線的平面為: su( xz)v(1 y)tv(xz)u(1 y)0ac b ac bx zyx zy即: su( ) sv(1 ) tv( ) tu

26、(1 ) 0( 1)a cba cbxzym( ) n(1 ) 另一族直母線為: acbn( xz) m(1 y)acb過該族中一條直母線的平面為: km(xz)n(1 y)ln( xz)m(1 y)0ac b ac bxzyxzy即 km( ) kn(1 ) nl ( ) ml(1 ) 0(2)acbacb對照( 1)、( 2)得,只要令 m s,k u, n t,l v,得( 2)便是( 1)了亦即過 u 族每一直母線的任一平面都經(jīng)過 v 族中的一條直母線, 同理,對 v 族的直母線也有類似性質(zhì)。22對雙曲拋物面: x 2 y 2 2 z a2 b 2其族直母線為:y 2uabz*)x 取

27、其中的一條(即取定 u ),顯然平面a 母線中的任何一條,這是因為: v族直母線yby 2u 通過直母線( *),但該平面不通過v族直ywby)v zb1 1 2v的方向矢量為 1,1, 2vb a ab1 1 1 1 0 2v20a b b a ab abxy平面 2u 不能通過 v 族中的任何直母線。 ab228、試求單葉雙曲面 x 2y 2a 2 b 22z 2 1上互相垂直的兩條直母線交點的軌跡方程。 c2解:由于過單葉雙曲面上每點僅有一條 u母線和一條 v 母線, 所以它的同族直母線不能相交,設(shè)單葉雙曲面的二垂直相交的直母線為:w( x z) u(1 y) a c bt( x z)a

28、cv(1 byxzv(ax cz) t(1將兩方程化為標(biāo)準(zhǔn)式,得:a(t2 v2 ) x)y2bvt2vt22a(v2 t 2)a(v2 t 2)2vt22c(v2 t 2)a( uv wt ) x, yvw ut 又二直線垂直,x2 y2 z2 a2(uv wt)2 b2 (vw ut)2 c2(uv wt)2(vw ut) 2a2(u2v2 w2t2) b2(v2w2 u2t2) c2(u2v2 w2t 2) 2(a2 b2 c 2 )uvwt(vw ut) 2(u2v2 w2t2)(a2 c2) b2(v2w2 u2t2 ) 2(a2 b2 c 2 )uvwt(vw ut) 2(a2 c2)(w2v2 u2t2) b2(v2w2 u2t2 ) 2(a2 b2 c 2 )uvwt 4b2uvwt由此求出二直線的交點坐標(biāo)為:b(vw ut)c(uv wt ),zvw utvw ut2 2 2 2 a (u w )(vt2 ) 4b2uvwt c2 (u2 w2)(v2 t2) 0(vw ut)2(a2 b2 c2)(w2 v2 u2t2 2uvwt)(v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