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_第1頁
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_第2頁
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_第3頁
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_第4頁
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最全版)自1888年世界首例肝切除術成功開展以來,肝臟外科已經(jīng)歷了 從局部肝切除到擴大半肝切除再到活體肝臟移植等漫長的發(fā)展歷程。近 年來隨舂對肝臟解剖的不斷認識和血流控制技術的逐漸完善,以及新型 斷肝器械的相繼發(fā)明,肝切除技術已日臻成熟。然而,國內外肝切除術 的手術死亡率雖已下降至5%以下,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高達15% 50% 1 。如何逬一步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然是肝臟外科面臨的重要課 題。肝切除術的圍手術期管理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息息相關。圍手術期 管理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對病人病情的系統(tǒng)化評估和處理。近年來在 這一領域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涌現(xiàn),但目前尚無公認的針

2、對肝切除術圍 手術期管理的規(guī)范?;诂F(xiàn)有的循證醫(yī)學研究證據(jù),結合國內外多個肝 臟外科中心的最新臨床實踐的經(jīng)驗,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 組組織國內部分專家經(jīng)過反復多次討論和修改,制定肝切除術圍手術 期管理專家共識,供同道參考。術前評估和準備1.1 全身狀況評估 肝切除術是一種風險較大的復雜手術,病人術 前的全身機能狀況對手術成敗有重大影響。術前全身狀況評估包括體力 狀況、營養(yǎng)狀況和重要器官功能狀況等方面。1.1.1 術前體能狀態(tài)評估 當前,國際上多項診療指南均將體力狀態(tài) 作為手術評估的重要指標。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 cology Group ,

3、 ECOG )-活動狀態(tài)(performs nee status , PS )評 分簡便、易行,是一個通行評估標準。有硏究表明,ECOG-PS評分3 4分的肝切除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大大增加3 。推薦1 : ECOG-PS評分應作為術前常規(guī)評估方法,PS 3 4分的 病人應慎重考慮手術(I b、A )。1.1.2 術前營養(yǎng)風險篩查 營養(yǎng)風險篩查與肝切除術的順利施行密 切相關。當前針對腹部大手術術前營養(yǎng)風險篩查的工具主要有兩種,即 歐洲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營養(yǎng)風險篩查(NRS ) -2002評分表和美國腫瘤學 會推薦的病人自評主觀全面評定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4、 global assessment , PG-SGA )。NRS-2002 評分表具有簡便、實用和 容易掌握的優(yōu)點。NRS-2002得分分表明病人存在營養(yǎng)風險,需要在 圍手術期進行營養(yǎng)支持4 。PG-SGA需要營養(yǎng)專業(yè)人士運用專門設備 進行人體測量,目前尚難晉及。但是PG-SGA準確度高,特異度強,在 有條件的單位仍推薦開展。推薦2:對擬行肝切除術的病人,特別是明顯瘦弱者,建議行術 前營養(yǎng)風險篩查(I b、A )。1 -1 -3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評估肝切除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且手術時間較長,良好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是保障手術安全的關鍵。重要器官功能 的評估應該從病史開始,首先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心血管、呼

5、吸、泌尿、 消化、神經(jīng)、血液、內分泌-免疫等系統(tǒng)的疾病病史,詳細了解是否服用 了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等方面的藥物(可樂定類抗高血壓藥物,華法林 等抗凝、抗血小板類藥物應該停用或調整)。通過病史和體檢可以對病 人的心、肺功能等狀況做出初步的評估(如心功能分級等)。肝切除術 前建議行胸部CT、肺功能、心電圖等檢查,必要時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 或心臟超聲檢查。對于合并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升高的病人應常規(guī)監(jiān)測4個時間 點(包括早晨空腹及三餐后2 h )的血糖值。對于糖尿病病人行肝切除 術前應采用皮下或靜脈注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 有硏究表明術前糖化血紅蛋白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

6、生密切相關5 。當前,病人心理狀況的評估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評估方法和處理 措施尚未有公認的原則和方法。多數(shù)專家的經(jīng)驗是術前向病人和(或) 家屬交待清楚病情,以取得信任和配合,并使其對疾病的程度有較充分 的認識。嚴重的精神疾病和人格異常應列為肝切除術的禁忌證。推薦3 :肝切除術前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的評估至關重要,血壓和 血糖的監(jiān)測應作為基本要求(I a、A )。1 -2 基礎肝病狀況的評估 我國施行肝切除術的病人大多合并慢性 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有硏究表明手術創(chuàng)傷對乙型肝炎病毒(HBV )有激 活的可能性,因此對術前HBV復制狀態(tài)必須做出評估。目前公認的方法 是血清H BV相關抗原抗體和血清HBV-

7、DNA的拷貝數(shù)測定。對于H BeAg 陽性,尤其是HBV-DNA滴度高的病人術前應予以抗病毒治療。圍手術 期監(jiān)測血清HBV-DNA對及時了解HBV的復制和激活情況非常重要, 且術后應盡早使用抗病毒治療6 。推薦4:對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肝切除術前應該常規(guī)行 血清HBV-DNA拷貝數(shù)檢測,并于圍手術期采用核苜類似物控制HBV 復制和再激活(I b、B)術前合并嚴重肝硬化的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増高,目前較 為簡便的評估肝硬化的方法是肝纖維化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 /血 小板(PLT )指數(shù)(APRI指數(shù))。有硏究表明,術前APRI可預測術后 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7。APRI 評分二

8、ASTULNx100/PLT( 109/L), ULN : AST的正常上限;PLT :血小板。術前通過Fiberscan等方 法檢測肝硬化程度,對評估肝切除術耐受性亦有裨益。在巴塞羅那(BCLC)分級中,嚴重的門靜脈高壓是肝切除術的 禁忌證。但是結合我國國情,合并門靜脈高壓的肝癌病人接受肝切除術 的情況時常存在。因此,選擇合適的門靜脈高壓評估手段是今后的重要 研究方向。對合并慢性肝病行肝切除術的病人術前應常規(guī)行胃鏡檢查評 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情況,行白細胞、紅細胞、PLT檢測結合CT掃描評 估脾臟大小和脾功能亢進情況,同時行術前超聲或CT評估腹腔積液情 況。推薦5 :術前存在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

9、張(紅色征),嚴重的脾 功能亢進(PLT10xULT )有可能是繼發(fā)的肝功能不 全。研究表明,術后早期(一般在術后2 h )檢測PLT,有助于對術后肝 功能恢復的判斷。當術后2 h PLT下降至100x109/L以下,應警惕術后 肝功能不全及相關并發(fā)癥(如出血等)的發(fā)生20 o推薦11 :術后定期檢測肝功能指標、凝血指標,注意腹腔積液 的情況,及時評估Child-Pugh評分和MELD評分,評分逐漸升高應該 高度警惕術后肝功能不全(I、A )。2.3.2 術后護肝藥物的合理使用 當前臨床應用的護肝藥物種類較 多,應綜合考慮藥物的作用機制、處方劑量、配伍禁忌以及不良反應和 副反應,有選擇地合理使

10、用。常用的護肝藥物包括:(1 )抗炎類藥物。 甘草酸制劑針對炎癥通路,廣泛抑制各種病因介導的相關炎癥反應,減 輕肝臟的病理學損害,改善受損的肝細胞功能;代表藥物有異甘草酸鎂 注射液、甘草酸二胺腸溶膠囊等,該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療效 強,副反應少,可以作為首選的基本護肝藥物。(2 )磷脂類。多磷脂酰 膽堿可以促進肝細胞膜再生、協(xié)調磷脂和細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漫潤。與抗炎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有助于發(fā)揮協(xié)調效應。(3 )解毒類藥物。通過提 供頸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強解毒功能,如谷胱甘肽、水飛薊素等。(4 ) 利膽類藥物。腺苜蛋氨酸作為甲基提供的前體,有助于防止膽汁淤積。 熊去氧膽酸可增加膽汁分泌,促進膽

11、汁排泄。上述兩種藥物可作為防治 術后高膽紅素血癥的首選。不同抗炎護肝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有可能起到更 理想的抗炎護肝效果。護肝具體的藥理機制、適應證和處方劑量可參考肝臟炎癥及防治專家共識14。術后肝功能不全常用的診斷標準 為:肝切除術后第5天或以后,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總膽紅素高于正常 值上限,一般情況下50 pmol/L )和凝血功能障礙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延長,或需依 靠輸注凝血因子維持正常值,同時排除了膽道梗阻等其他臨床或生化 改變。推薦12 :術后護肝藥物的使用應以抗炎類為基礎,也可聯(lián)合使 用,但機制相同或相似的藥物不應聯(lián)用。2.4 術后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肝切除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的風險與病

12、 人的原發(fā)疾病,術前全身及肝功能狀態(tài),以及手術范圍和術中失血等因 素密切相關。術前控制潛在的感染病灶,維護肝臟功能,術中精細操作, 避免過度失血是預防術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對于合并肝硬化以及術中反 復、長時間肝血流阻斷的病人,應該注重防治腸道菌群易位導致的內毒 素血癥。對于術前合并局部化膿性感染的病人,在術前控制感染的同時 應盡可能在術前獲得細菌學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以便正確指導術后用 藥。肝切除術后容易合并感染的并發(fā)癥是腹腔積液和膽漏。對于合并 大量腹腔積液的病人首先應通過綜合措施改善肝功能,糾正低蛋白血癥。 同時加強腹腔積液的細菌學監(jiān)測,如果發(fā)現(xiàn)合并細菌感染,應及時選擇 敏感的抗生素治療。另

13、一方面,應該通過加強胃腸道的管理,控制腸道 菌群易位和內毒素血癥。肝切除術后膽漏容易并發(fā)感染,應該高度重視。肝切除術后膽漏 的診斷標準為:術后第3天或以后,出現(xiàn)腹腔引流液或腹腔內液體中膽 紅素增高(積液或引流液中膽紅素大于同時檢測的血清膽紅素的3倍以 ) 21-22 o對于合并感染的膽漏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進行抗菌治療: (1 )均應進行膽汁/引流液培養(yǎng),必要時需要進行血液培養(yǎng)。(2 )有化 膿性感染證據(jù)的病人均應立即使用抗菌藥物。(3 )開始可逬行經(jīng)驗性治 療,以后應根據(jù)藥敏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4)中度、重度感染者 抗菌治療應至少持續(xù)57 d ,之后根據(jù)癥狀、體征以及體溫、白細胞、 C-反

14、應蛋白(CRP )來確定停藥時間。2.5 術后低蛋白血癥的治療 在我國,肝切除術的主要適應證是原 發(fā)性肝癌。病人大多伴有肝硬化,肝功能較差。血清白蛋白幾乎完全在 肝臟內合成。當施行部分肝臟切除手術時,尤其對已有肝功能損害的病 人來說,可能嚴重影響血清白蛋白的合成,導致術后嚴重的低蛋白血癥 并誘發(fā)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外源性補充人血白蛋白是公認的糾正肝切 除術圍手術期低蛋白血癥的有效方法。近年來,在肝切除圍手術期合理 使用人血白蛋白越來越被提倡。有學者主張合并肝硬化病人肝切除術后 使用等滲性白蛋白制劑,可有效穩(wěn)定病人血液循環(huán)、保障器官有效灌注, 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23 。推薦13 :肝切除術圍手術

15、期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可有效防治術 后低蛋白血癥,有利于術后病人的康復(ni、b)o2.6 術后能量、代謝支持和營養(yǎng)治療 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和補充性 腸外營養(yǎng)對病人術后康復有益。腸道是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器官,腸內 營養(yǎng)有助于改善術后過度炎癥反應,維護腸道屏障功能,防止腸道細菌 易位。當前提倡的肝切除術后營養(yǎng)治療理念是先腸內、后腸外、腸內不 足腸外補。術后早期可先給予少量腸內營養(yǎng),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在 營養(yǎng)素方面,可先給予能量密度稍低的短肽型營養(yǎng)制劑,待腸道功能恢 復后再給予高能量密度的整蛋白制劑24-26 。病人圍手術期的目標 營養(yǎng)量是:每日熱量20-25 kcal/kg( 1 kcal =4.

16、184 kJ ),蛋白質1.2 1.5 g/( kg d )。腸外營養(yǎng)方案的設計應考慮到病人術后的高應激狀態(tài), 初始不要求給予全量的熱量,應重視合適的熱/氮比(非蛋白熱量:氮 量)。普通肝臟手術非蛋白質熱量(kcal)與氮量(g )的比例一般應保 持在(100-200 ) : 1 ;重癥病人宜増加蛋白供給,比例可降至80:1。 糖脂比(糖:脂)保持在6 : 5較為適宜。推薦14 :術后適當?shù)哪c內或腸外營養(yǎng)支持有利于肝臟手術病人 的康復(皿、B)。2.7 ERAS措施在肝切除術后的應用 當前,肝切除術后病人的管理 主要遵循ERAS的原則,在合理充分應用鎮(zhèn)痛藥物緩解疼痛,控制過度 炎癥反應前提下,

17、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加快手術病人術后康復,縮短住 院時間及降低病人病死率27 。2.7.1 術后早期活動 術后早期活動非常重要,有利于加快術后恢 復。應該鼓勵病人早期在床上活動,情況允許可以在床旁活動。因為傷 口疼痛而忌諱活動者,可以適當應用鎮(zhèn)痛藥物,鼓勵盡早活動。2.7.2 術后疼痛管理術后良好鎮(zhèn)痛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緩解緊張 和焦慮,且提高早期逬食、早期活動的依從性,加快機體功能恢復。術 后主張預防、按時、多模式的鎮(zhèn)痛策略。預防鎮(zhèn)痛,即在疼痛出現(xiàn)前采 取鎮(zhèn)痛措施以減緩術后疼痛的發(fā)生,其始于外科手術前,覆蓋整個術中 和術后,并按時有規(guī)律地給予鎮(zhèn)痛藥物。多模式鎮(zhèn)痛是指聯(lián)合使用作用 機制不同的鎮(zhèn)痛

18、藥物或鎮(zhèn)痛方法,使作用機制互補,鎮(zhèn)痛作用相加或協(xié) 同,同時由于每種藥物的劑量減少,不良反應可相應降低。2.7.3 術中不放引流管或術后早期拔出引流管 對于肝切除范圍不 大,創(chuàng)面止血處理滿意,估計不會出現(xiàn)大量腹腔積液的病人,術中可以 考慮不放置引流管。但是手術醫(yī)師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來慎重決定。有硏 究結果顯示,長期留置胃管病人發(fā)熱、肺不張、肺炎、胃食管反流等并 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而不留置胃管病人胃腸功能恢復較快;長期留置導尿 管有増加尿路感染等風險。建議對于沒有前列腺病變的病人,術后策1 2天拔除導尿管。未行胃腸道重建病人可不放置胃管或于手術結束時拔 除;行胃腸道重建病人根據(jù)引流情況于術后第1 2天拔除胃管。合理的 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使病人獲益。2.7.4 預防深靜脈血栓肝臟外科中涉及惡性腫瘤的大手術居多,増 加了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動脈栓塞風險。預防性抗凝是降低這一嚴重并 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有效手段。預防性抗凝措施包括:基礎預防即早期活動; 機械預防常用措施是間歇性空氣加壓(IPC );藥物預防的用藥主要有普 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肝切除術后采用藥物預防性抗血栓 治療的主要障礙是對術后出血的顧慮,回顧性硏究顯示采用藥物預防性 抗血栓治療并未增加術后出血。目前,肝切除手術實施ERAS是否采用 預防性抗血栓治療尚有爭議。建議術前2-12 h使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