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運用工程試題.docx_第1頁
汽車運用工程試題.docx_第2頁
汽車運用工程試題.docx_第3頁
汽車運用工程試題.docx_第4頁
汽車運用工程試題.docx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汽車使用性能汽車應該有高運輸生產率、低運輸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適便的工作條件。汽車為了適應這種工作條件,而發(fā)揮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車的使用性能。汽車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車動力性、汽車燃料經濟性能、汽車制動性、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汽車平順性和汽車通過性能。返回一 2 滾動阻力系數滾動阻力系數可視為車輪在一定條件下滾動時所需的推力與車輪負荷之比,或單位汽車重力所需之推力。也就是說,滾動阻力等于汽車滾動阻力系數與車輪負荷的乘積,即F fT ffWf 是滾動阻力系數,F f 是滾動阻力,W 是車輪負荷,r 是車輪滾r 。其中:動半徑, T f 地面對車輪的滾動阻力偶矩。返回一 3 驅動力與(車

2、輪)制動力汽車驅動力Ft 是發(fā)動機曲軸輸出轉矩經離合器、變速器 (包括分動器)、傳動軸、 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及輪邊減速器)傳遞至車輪作用于路面的力F0 ,而由路面產生作用于車輪圓上TtFt 。習慣將 Ft 稱為汽車驅動力。如果忽略輪胎和地面的變形,則Ft切向反作用力r ,TtTtq i g i0 T。式中,Tt為傳輸至驅動輪圓的轉矩;r 為車輪半徑;Ttq為汽車發(fā)動機輸出轉矩;i g為變速器傳動比;i0主減速器傳動比;T 為汽車傳動系機械效率。制動力習慣上是指汽車制動時地面作用于車輪上的與汽車行駛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b。制動器制動力F等于為了克服制動器摩擦力矩而在輪胎輪緣作用的力F

3、 T/ r。式中:T 是車輪制動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從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動力Fb 為 Fb T / rF 。地面z. .制動力 Fb 是使汽車減速的外力。它不但與制動器制動力F 有關,而且還受地面附著力 F 的制約。 返回一 4 汽車驅動與附著條件汽車動力性分析是從汽車最大發(fā)揮其驅動能力出發(fā),要求汽車有足夠的驅動力,以便汽車能夠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實現最高車速。實際上,輪胎傳遞的輪緣切向力受到接觸面的制約。當車輪驅動力 Ft 超過某值(附著力F)時,車輪就會滑轉。因此, 汽車的驅動 -附著條件,即汽車行駛的約束條件(必要充分條件)為F f Fi FwFtF ,其中附著力 FFz ,式中, Fz

4、接觸面對車輪的法向反作用力;為滑動附著系數。轎車發(fā)動機的后備功率較大。當FtF 時,車輪將發(fā)生滑轉現象。驅動輪發(fā)生滑轉時,車輪印跡將形成類似制動拖滑的連續(xù)或間斷的黑色胎印5 汽車動力性及評價指標汽車動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駛時,汽車由所受到的縱向外力決定的、所能達到的平均行駛速度。汽車動力性的好壞通常以汽車加速性、最高車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項目作為評價指標。動力性代表了汽車行駛可發(fā)揮的極限能力。6 附著橢圓汽車運動時,在輪胎上常同時作用有側向力與切向力。一些試驗結果曲線表明,一定側偏角下,驅動力增加時,側偏力逐漸有所減小,這是由于輪胎側向彈性有所改變的關系。當驅動力相當大時,側偏力顯著下

5、降,因為此時接近附著極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著力,而側向能利用的附著力很少。作用有制動力時,側偏力也有相似的變化。驅動力或制動力在不同側偏z. .角條件下的曲線包絡線接近于橢圓,一般稱為附著橢圓。它確定了在一定附著條件下切向力與側偏力合力的極限值。返回一 7 臨界車速rr當穩(wěn)定性因素K0 時,橫擺角速度增益K0 比中性轉向時K0 的大。隨著車速的r u增加,S曲線向上彎曲。 K 值越小 ( 即 K 的絕對值越大 ) ,過度轉向量越大。當車速為ucr 1r。 ucr 稱為臨界車速,是表征過度轉向量的一個參數。臨界車速越K 時,低,過度轉向量越大。 過度轉向汽車達到臨界車速時將失去穩(wěn)定性。因為r

6、 /趨于無窮大時,只要極其微小的前輪轉角便會產生極大的橫擺角速度。這意味著汽車的轉向半徑R 極小,汽車發(fā)生激轉而側滑或翻車。返回一 8 滑移(動)率仔細觀察汽車的制動過程,就會發(fā)現輪胎胎面在地面上的印跡從滾動到抱死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輪胎印跡的變化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輪胎的印跡與輪胎的花紋基本一致,車輪近似為單純滾動狀態(tài),車輪中心速度uw 與車輪角速度w 存在關系式 uwrw ;在第二階段,花紋逐漸模糊,但是花紋仍可辨別。此時,輪胎除了滾動之外,胎面和地面之間的滑動成份逐漸增加,車輪處于邊滾邊滑的狀態(tài)。這時,車輪中心速度uw 與車輪角速度w 的關系為 uw rw ,且隨著制動強度

7、的增加滑移成份越來越大,即uwr w ;在第三階段,車輪被完全抱死而拖滑,輪胎在地面上形成粗黑的拖痕,此時w0 。隨著制動強度的增加,車輪的滾動成份逐漸減少,滑動成份越來越多。一般用滑動率s 描述制動過程中輪胎滑動成份suw rw100%uw的多少, 即滑動率 s的數值代表了車輪運動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動率越z. .大,滑動成份越多。一般將地面制動力與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z(平直道路為垂直載荷)之比成為制動力系數b 。 返回一 9 同步附著系數兩軸汽車的前、后制動器制動力的比值一般為固定的常數。通常用前制動器制動力對汽車總制動器制動力之比來表明分配比例,即制動器制動力分配系數。它是前、后制動器制動

8、力的1tg實際分配線,簡稱為線。線通過坐標原點,其斜率為。具有固定的線與 I線的交點處的附著系數0 ,被稱為同步附著系數,見下圖。它表示具有固定線的汽車只能在一種路面上實現前、后輪同時抱死。同步附著系數是由汽車結構參數決定的,它是反應汽車制動性能的一個參數。同步附著系數說明,前后制動器制動力為固定比值的汽車, 只能在一種路面上,即在同步附著系數的路面上才能保證前后輪同時抱死。返回一 10 制動距離制動距離S 是指汽車以給定的初速ua0 ,從踩到制動踏板至汽車停住所行駛的距離。 返回一 z. .11 汽車動力因數DFt Fw FiF fm dududu( fi)由汽車行駛程式可導出GGG dtg

9、 dtg dt則 D 被定義為汽車動力因數。以D 為縱坐標,汽車車速ua 為橫坐標繪制不同檔位的D ua 的關系曲線圖,即汽車動力特性圖。返回一 12 汽車通過性幾參數汽車通過性的幾參數是與防止間隙失效有關的汽車本身的幾參數。它們主要包括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等。另外,汽車的最小轉彎直徑和輪差、轉彎通道圓及車輪半徑也是汽車通過性的重要輪廓參數。返回一 13 汽車(轉向特性)的穩(wěn)態(tài)響應在汽車等速直線行駛時,若急速轉動轉向盤至某一轉角并維持此轉角不變時,即給汽車轉向盤一個角階躍輸入。一般汽車經短暫時間后便進入等速圓行駛,這也是一種穩(wěn)態(tài),稱為轉向盤角階躍輸入下進入的穩(wěn)態(tài)響應。汽車等

10、速圓行駛,即汽車轉向盤角階躍輸入下進入的穩(wěn)態(tài)響應,在實際行駛中不常出現,但卻是表征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的時域響應,稱為汽車穩(wěn)態(tài)轉向特性。汽車穩(wěn)態(tài)轉向特性分為不足轉向、中性轉向和過度轉向三種類型。返回一 14 汽車前或后輪(總)側偏角汽車行駛過程中,因路面?zhèn)认騼A斜、側向風或曲線行駛時離心力等的作用,車輪中心沿Y 軸向將作用有側向力Fy,在地面上產生相應的地面?zhèn)认蚍醋饔昧Y,FY也稱為側偏力。 輪胎的z. .側偏現象,是指當車輪有側向彈性時,即使FY 沒有達到附著極限,車輪行駛向也將偏離車輪平面的向,即車輪行駛向與車輪平面的夾角。返回一 二、寫出表達式、畫圖、計算,并簡單說明(選擇其中4 道

11、題,計分)1 寫出帶結構和使用參數的汽車功率平衡程式(注意符號及說明)。Pe1PfPi PwPjt1GfuacosGuasinCDAu3mu du(aa)t36003600761403600 dtTtq i g ioT uaFt uar式中:Ft-驅動力;F f-滾動阻力;Fw-空氣阻力;Fi-坡道阻力;FjTtq-發(fā)動機輸-加速阻力;出轉矩; i 0 -主減速器傳動比; ik -變速器 k 檔傳動比;t -傳動系機械效率;m-汽車總質量; g -重力加速度; f -滾動阻力系數;-坡度角; CD -空氣阻力系數;A -汽車迎風面積;ua -汽車du車速;-旋轉質量換算系數;dt -加速度。返

12、回二 2 寫出檔變速器檔傳動比表達式(注意符號及說明)。若 n5,且 i g 51, 則 i g 4q,i g3 q 2 ,i g2 q 3 ,i g1 q 4q 4 i g1i g 44 i g1 ,i g34 i g21 , i g 24 i 3 ,g 1z. .返回二 3 畫圖并敘述地面制動力、制動器制動力、附著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當踏板力較小時,制動器間隙尚未消除,所以制動器制動力F0 , 若忽略其它阻力,地面制動力Fxb0,當F xbFFFxbF(為地面附著力)時,; 當 Fxb maxF 時 FxbF ,且地面制動力Fxb 達到最大值Fxb max ,即 Fxb maxF ; 當

13、FF 時 , FxbF ,隨著 F 的增加, Fxb 不再增加。 返回二 FbFfFCFxb maxF踏板力,NF xbF4 簡述利用圖解計算等速燃料消耗量的步驟。已知 (neiPi,g ei), i 1,2,n, ,以及汽車的有關結構參數和道路條件QSf (u a ) 等速油耗曲線。 根據給定的各個轉速ne 和不同功率下的比油耗得擬合公式 g ef ( P2 , ne ) 。( fr 和 i ),求作出ge 值 ,采用擬合的法求1) 由公式z. .ua0.377 neri k i0計算找出ua和ne對應的點 (n1,ua1),(n2,ua 2),.,(nmuam) 。,2) 分別求出汽車在水

14、平道路上克服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消耗功率Pr 和 Pw 。FwuaCD Aua3Pw21.1536003600PFr uaua Gfrcosr360036003) 求出發(fā)動機為克服此阻力消耗功率Pe 。4)由 ne 和對應的 Pe ,從 g ef ( P2 , ne ) 計算 ge 。5)計算出對應的百公里油耗QS 為QSPege1.02ua6) 選取一系列轉速n1,n2,n3,n4,. ,nm,找出對應車速ua1,u a 2,ua 3,u a 4, ,uam。據此計算出 QS1,QS2 ,QS3,QS4, Q Sm 。把這些 QS - ua 的點連成線 , 即為汽車在一定檔位下的等速油耗曲線,

15、 為計算便 ,計算過程列于表 3-7。等速油耗計算法ne ,r/min計算公式n1n2n3n4.nmua ,km/h0.377rn eua1ua 2ua 3ua 4.uami k i0z. .Pr ,mgfr uaPr1Pr 2Pr 3Pr 4.Prm3600kWPw , kwCDAu a3Pw1Pw2Pw 3Pw 4.Pwm76140Pe( PwPr )P1P23P4.mTPPge,g/(kWh)ge1ge2ge3ge 4.gemQ S ,L/100kmPgeQS1Q S 2QS 3QS 4.QSm1.02ua返回二 5 寫出汽車的后備功率程式,分析后備功率對汽車動力性和燃料經濟性的影響。利

16、用功率平衡圖可求汽車良好平直路面上的最高車速ua max ,在該平衡點,發(fā)動機輸出功率與常見阻力功率相等,發(fā)動機處于100% 負荷率狀態(tài)。另外,通過功率平衡圖也可容易地分析在不同檔位和不同車速條件下汽車發(fā)動機功率的利用情況。PfPw汽車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以等速ua3 行駛,此時阻力功率為t,發(fā)動機功率克服常見阻Pe1( Pf Pw )Ps被稱為后備功率。如果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PsT,該剩余功率駕駛員仍將加速踏板踩到最大行程,則后備功率就被用于加速或者克服坡道阻力。為了保持汽車以等速 ua3 行駛,必需減少加速踏板行程,使得功率曲線為圖中虛線,即在部分負荷下工作。另外,當汽車速度為 u a1 和

17、 ua 2 時,使用不同檔位時,汽車后備功率也不同。汽車后備功率越大,汽車的動力性越好。利用后備功率也可確定汽車的爬坡度和加速度。功率平衡圖也可z. .用于分析汽車行駛時的發(fā)動機負荷率,有利于分析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后備功率越小,汽車燃料經濟性就越好。通常后備功率約10 20 時,汽車燃料經濟性最好。但后備功率太小會造成發(fā)動機經常在全負荷工況下工作,反而不利于提高汽車燃料經濟性。返回二 6 可用不同的法繪制I 曲線,寫出這些法所涉及的力學程或程組。如已知汽車軸距 L 、質心高度 hg 、總質量 m、質心的位置L2 ( 質心至后軸的距離) 就可用前、F 21mg24hg LmgL22F 12hgL

18、2mgF 1hg后制動器制動力的理想分配關系式繪制 I曲線。F 1F 2mgF 1Fz1L2hg根據程組F 2Fz2L1hg 也可直接繪制I 曲線。假設一組值( 0.1,0.2,0.3,1每.0個 )值代入程組(4-30 ),就具有一個交點的兩條直線,變化值,取得一組交點,連接這些交點就制成I 曲線。LhgmgL2Fxb 2hgmgL1利用 fFxb 2Fxb1Fxb1hg 對線組hghg和 r 線組L hgL于同一值,f 線和 r 線的交點既符合Fxb1FZ1 ,也符合Fxb2FZ 2 。取不同的值,就可得到一組f 線和 r 線的交點,這些交點的連線就形成了I 曲線。返回二 三、敘述題(選擇

19、其中4 道題,計20 分)1 從已有的制動側滑受力分析和試驗,可得出哪些結論?在前輪無制動力、后輪有足夠的制動力的條件下,隨ua 的提高側滑趨勢增加;當后輪無制動力、前輪有足夠的制動力時,即使速度較高,汽車基本保持直線行駛狀態(tài);當前、后輪都有z. .足夠的制動力,但先后次序和時間間隔不同時,車速較高,且前輪比后輪先抱死或后輪比前輪先抱死,但是因時間間隔很短,則汽車基本保持直線行駛;若時間間隔較大,則后軸發(fā)生重的側滑;如果只有一個后輪抱死,后軸也不會發(fā)生側滑;起始車速和附著系數對制動向穩(wěn)定性也有很大影響。即制動時若后軸比前軸先抱死拖滑,且時間間隔超過一定值,就可能發(fā)生后軸側滑。車速越高,附著系數

20、越小,越容易發(fā)生側滑。若前、后軸同時抱死,或者前軸先抱死而后軸抱死或不抱死,則能防止汽車后軸側滑,但是汽車喪失轉向能力。返回三 2 寫出圖解法計算汽車動力因數的步驟,并說明其在汽車動力性計算中的應用。FtFwDG ,求出不同轉速和檔位對應的車速,并根據傳動系效率、傳動系速比根據公式求出驅動力,根據車速求出空氣阻力,然后求出動力因素D ,將不同檔位和車速下的D 繪制在ua - D 直角坐標系中,并將滾動阻力系數也繪制到坐標系中,就制成動力特性圖。利用動力特性圖就可求出汽車的動力性評價指標:最高車速、最大爬坡度(汽車最大爬坡度和直接檔最大爬坡度)和加速能力(加速時間或距離)。返回三 3 寫出圖解法

21、計算汽車加速性能的步驟(最好列表說明)。手工作圖計算汽車加速時間的過程:列出發(fā)動機外特性Ttqne 數據表(或曲線轉化為數據表,或回歸公式);TtTtq i g i 0 TFt根據給定的發(fā)動機外特性曲線(數據表或回歸公式),按式rr求出各檔rn e2rn eFt ,并按式ua0.377ua ;在不同車速下的驅動力i g i060 3.6i g i0計算對應的車速z. .按式 F fmgf cosF fFw1 C D A ur2計算滾動阻力,按式2計算對應車速的空氣阻力F fFw ;duFt(F fFw )畫出 xua按式 dtm計算不同檔位和車速下的加速度以及加速度的倒數,曲線以及 1/ x

22、ua 曲線;ttuua / 3.6 的加速時間按式x 計算步長t ,對 t 求和,則得到加速時間。dsuudussuudusx,計算步長 ( u a u a ) / 3.62同理,按式xx的加速距離s ,對s求和得到加速距離。一般在動力性計算時,特別是手工計算時,一般忽略原地起步的離合器滑磨時間,即假設最初時刻汽車已經具有起步到位的最低車速。換檔時刻則基于最大加速原則,如果相鄰檔位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倒數)曲線相交,則在相交速度點換檔;如果不相交,則在最大轉速點對應的車速換檔。返回三 4 寫出制作汽車的驅動力圖的步驟(最好列表說明)。列出發(fā)動機外特性Ttqne 數據表(或曲線轉化為數據表,或回歸

23、公式);FtTTtq i g i 0 Tt根據給定的發(fā)動機外特性曲線(數據表或回歸公式),按式rr求出各檔rn e20.377rn eFt ,并按式uaua ;在不同車速下的驅動力i g i060 3.6i g i0計算對應的車速z. .按式 F fmgf cosFw1 C D A ur2計算滾動阻力F f ,按式2計算對應車速的空氣阻力F fFw;將FF fF w繪制在u F-行駛阻力t 、a- t 直角坐標系中就形成了驅動力圖或驅動力平衡圖。 返回三 5 選擇汽車發(fā)動機功率的基本原則。根據最大車速 uamax 選擇 Pe ,即1mgfCD A3PeT(3600ua max76140ua m

24、ax ),若給定 m、 CD 、 A、 f、 T ,則可求出功率 Pe汽車比功率(單位汽車質量具有的功率)汽車比功率1000 PefgCD A3mua max76.14mu a max3.6 TT若已知 f、 T、 C D 及ua max 大致差不多,fgua max const,但是, A / m變化較大。3.6 T返回三 6 畫出制動時車輪的受力簡圖并定義符號。z. .Fz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W 重力;T 制動器制動力矩,車輪角速度,F p 車橋傳遞的推力,F 制動器制動力,Fb 地面制動力。返回三 7 分析汽車緊急制動過程中減速度(或制動力)的變化規(guī)律。FpFpdjjfeab cg0 1

25、1221234駕駛員反應時間1 ,包括駕駛員發(fā)現、識別障礙并做出決定的反應時間換到制動踏板上的時間1 ,以及消除制動踏板的間隙等所需要的時間t1 ,把腳從加速踏板2 。z. .制動力增長時間2 ,從出現制動力( 減速度 )到上升至最大值所需要的時間。在汽車處于空擋狀態(tài)下,如果忽略傳動系和地面滾動摩擦阻力的制動作用,在12 時間,車速將等于初速度u0 (m/s) 不變。在持續(xù)制動時間3 ,假定制動踏板力及制動力為常數,則減速度j 也不變。 返回三 8 在側向力的作用下,剛性輪和彈性輪胎行駛向的變化規(guī)律(假設駕駛員不對汽車的行駛向進行干預)。當有 FY 時,若車輪是剛性的,則可以發(fā)生兩種情況:當地

26、面?zhèn)认蚍醋饔昧Y未超過車輪與地面間的附著極限時(FYl Fz) ,車輪與地面間沒有滑動,車輪仍沿其本身平面的向行駛( 。當地面?zhèn)认蚍醋饔昧Y達到車輪與地面間的附著極限時(FYl Fz),車輪發(fā)生側向滑動,若滑動速度為u ,車輪便沿合成速度u 的向行駛,偏離了車輪平面向。當車輪有側向彈性時,即使FY 沒有達到附著極限,車輪行駛向也將偏離車輪平面的向,出現側偏現象。 返回三 四、分析題(選擇其中4 道題,計20 分)1 確定傳動系最小傳動比的基本原則。z. .假設i05時,ua max 2u p 2uaua max;i 05時,ua max 3u p 3 ,ua max 3u a max 2其

27、中 u p 3 不可能達到!但后備功率小,動力性變差,燃油經濟性變好。i0 5時,u a max1u p1 ,ua max1ua max 2;后備功率大,動力性變好,燃油經濟性變差。 返回四 2 已知某汽車0 0.4,請利用 、線,分析 0.5,0.3以及 0.7 時汽車的制動過程。z. .F 2IFxb 2r 線組F 10.30 .40 .5Fxb1f線組0.3時,蹋下制動踏板,前后制動器制動力沿著增加,Fxb1F 1、Fxb2F 2,即前后輪地面制動力與制動器制動力相等。當與0.3的 f 線相交時,符合前輪先抱死的條件,前后制動器制動力仍沿著增加,而Fxb1F 1 ,Fxb 2F 2 ,即

28、前后制動器制動力仍沿著線增長, 前輪地面制動力沿著0.3的 f 線增長。 當 f 與 I相交時,0.3的r 線也與 I 線相交, 符合前后輪均抱死的條件,汽車制動力為 0.3gm 。當0.5 時,蹋下制動踏板,前后制動器制動力沿著增加, Fxb1F 1 、 Fxb 2F 2 ,即前后輪地面制動力與制動器制動力相等。當與0.5的 r 線相交時,符合后輪先抱死的條件,前后制動器制動力仍沿著增加,而Fxb1 F 1Fxb 2F 2,即前、后制動器制動力仍沿著線增長,,后輪地面制動力沿著0.5 的 r 線增長。當 r 與 I相交時,0.5的 f 線也與 I線相交,符合前后輪都抱死的條件,汽車制動力為

29、0.5gm 。0.7的情況同0.5 的情形。返回四 3 汽車在水平道路上, 輪距為 B,重心高度為 hg ,以半徑為 R 做等速圓運動 ,汽車不發(fā)生側翻的極限車速是多少 ? 該車不發(fā)生側滑的極限車速又是多少,并導出汽車在該路段的極限車速?z. .FZmgF ll FZm gFcua2 / 3.62lmRFcF lua2 / 3.62mgml不發(fā)生側滑的極限車速:Rua3.62R lgFZrmgFchgFZrB2ua2 / 3.62hgmBmRg2ua3.62R gB1不側翻的極限車速:2hg返回四 4 在劃有中心線的雙向雙車道的本行車道上,汽車以55km/h的初速度實施緊急制動,僅汽車左側前后

30、輪胎在路面留下制動拖痕,但是,汽車的行駛向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請產生分析該現象的各種原因(提示:考慮道路橫斷面形狀和車輪制動力大?。?。汽車在制動過程中幾乎沒有發(fā)生側偏現象說明汽車左右車輪的制動力近似相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道路帶有一定的橫向坡度(拱度),使得左側車輪首先達到附著極限,而右側車輪地面法向力較大,地面制動力尚未達到附著極限,因此才會出現左側有制動拖印,而右側無拖印的現象。返回四 5 請分析制動力系數、峰值附著系數、滑動附著系數與滑動率的關系。z. . 當車輪滑動率S 較小時,制動力系數b 隨 S 近似成線形關系增加,制動力系數在S=20%附近時達到峰值附著系數P 。 然后,隨著

31、S 的增加,b 逐漸下降。當S=100 ,即汽車車輪完全抱死拖滑時,b 達到滑動附著系數s ,即bs 。(對于良好的瀝青或水泥混凝土道路s 相對b 下降不多,而小附著系數路面如潮濕或冰雪路面,下降較大。) 而車輪側向力系數(側向附著系數)l 則隨 S 增加而逐漸下降,當s=100% 時,l0 。(即汽車完全喪失抵抗側向力的能力,汽車只要受到很小的側向力,就將發(fā)生側滑。 )返回四 只有當 S 約為 20 ( 12 22 )時,汽車不但具有最大的切向附著能力,而且也具有較大的側向附著能力。pbsbl20100滑動率S6 某汽車(未裝ABS)在實施緊急制動后,左后輪留下間斷的制動拖痕,而右后輪則留下

32、均勻連續(xù)的制動拖痕,請分析該現象。制動鼓失圓或制動盤翹曲;左側路面不平左側懸架振動。返回四 1(22s2 )ua0ua 07 從制動距離計算式3.6225.92 jmax 可以得出那些結論。z. .汽車的制動距離S 是其制動初始速度 ua 0 二次函數, ua 0 是影響制動距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S 是最大制動減速度的雙曲線函數,也是影響制動距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ua 0 是隨行駛條件而變化的使用因素,而j max 是受道路條件和制動系技術條件制約的因素;S 是制動器摩擦副間隙消除時間2 、制動力增長時間2 的線性函數,2 是與使用調整有關,而2 與制動系型式有關,改進制動系結構設計,可縮短

33、2 ,從而縮短S。 返回四 五、計算題(選擇其中4 道題,計 20 分)1 某汽車的總質量m=4600kg,CD=0.75,A=4m2, 1 0.03 , 20 .03 ,f=0.015 ,傳動系機械效率T=0.82 ,傳動系總傳動比i i 0 i g10 ,假想發(fā)動機輸出轉矩為Te =35000N.m , 車輪半徑r 0.360 m ,道路附著系數為0 .4 ,求汽車全速從 30km/h加速至 50km/h 所用的時間。1) Ft 和 F 計算(略)u2u1t50302)由于 FtFat,即1.42s,所以,3.6 0.49.81返回五 2 已知某汽車的總質量m=4600kg,CD =0.75,A=4m2, 旋轉質量換算系數1 =0.03,2=0.03, 坡度角 =5 ,f=0.015, 車輪半徑rr =0.367m ,傳動系機械效率=0.85, 加速度Tdu/dt=0.25m/s2 ,u a =30km/h,計算汽車克服各種阻力所需要的發(fā)動機輸出功率?1Gfu a cosGua sinC D Au a3muaduPe(36003600761403600)tdt19.81 30 cos5 46009.8130 sin 5(4600 0.0150.850.754303460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