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考試資料_第1頁
試驗考試資料_第2頁
試驗考試資料_第3頁
試驗考試資料_第4頁
試驗考試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比重試驗1.目的與適用范圍 土的比重是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時質量與同體積4蒸餾水質量的比值。 本方法適用于粒徑小于5mm的土。2.試驗步驟2.1 將比重瓶洗凈、烘干,稱量,準確至0.001g。2.2 將煮沸經冷卻的純水注入比重瓶。將比重瓶放入調整至5或10的恒溫水槽中,水溫恒定后取出、擦干、稱重,準確至0.001g。2.3 以5級差,逐級測定不同溫度下的瓶、水總質量,至達到本地區(qū)最高自然溫度為止。每個水溫進行兩次平行試驗,兩次的測定差值不得大于0.002g,取平均值。繪制溫度與瓶、水總質量關系曲線。2.4 將15g烘干土裝入100ml烘干的比重瓶(50ml可裝土12g),稱量。2.5 瓶

2、中注入一半蒸餾水在砂浴中沸煮,以排出氣體。煮沸時間:高液限粘土不少于1h;砂及低液限粘土不少于30min。煮沸時,不得使土液溢出瓶外。2.6 將水加滿擦干、稱重,準確至0.001g。并測定瓶內水的溫度,準確至0.5。2.7根據測得的溫度,在以繪制的溫度與瓶、水總質量關系曲線中查得瓶水總質量。并可用同溫度的水(已煮沸過)稱取瓶水總質量。3.結果整理3.1用蒸餾水測定時,按下式計算比重3.2有中性液體測定時,按下式計算比重3.3 本試驗必須進行兩次平行試驗,平行差值不大于0.02。取其算術平均值,以兩位小數表示。顆粒分析試驗篩分法3試驗步驟3.1 對于無凝聚性的土3.1.1 按規(guī)定稱取試樣,將試樣

3、分批過2mm篩。3.1.2 將大于2mm的試樣從大到小的次序,通過大于2mm的各級粗篩。將留在篩上的土分別稱量。(粗篩分分析)3.1.3 2mm篩下的土如數量過多,可用四分法縮分至100800g。進行篩分。(細篩分分析)3.1.4 稱取每級篩孔的質量。篩后總質量與篩前總質量之差,不應大于1%。3.1.5 如2mm篩下的土不超過試樣總質量的10%,可省略細篩分分析;如2mm篩上的土不超過試樣總質量的10%,可省略粗篩分分析3.2對于含粘土粒的砂礫土3.2.1將土樣碾散,拌勻、烘干、取有代表性土樣稱量。3.2.2將試樣至于盛有清水的瓷盆中,過2mm篩沖洗。將篩上洗凈的砂礫風干稱重。按上述方法進行粗

4、篩分析。3.2.3 將通過2mm篩下的混合料用同樣方法過0.074mm篩沖洗。將篩上洗凈的大于0.074mm凈砂風干稱重。并進行細篩分析。3.2.4 將大于2mm顆粒及20.074mm的顆粒質量從原稱量的總質量中減去,即為小于0.074mm顆粒的含量。3.2.5 如果小于0.074mm顆粒含量超過總土質量的10%,有必要時可進行比重計或移液管分析。4.結果整理4.1 按下式計算小于某粒徑顆粒質量百分數4.2 用四分法時,按下式計算小于某粒徑顆粒質量占總土質量百分數4.4 按下式計算不均勻系數4.5 曲率系數(級配系數):注:當同時滿足CU5和CC=13這兩個條件時,土為級配良好的土含水量試驗1

5、.烘干法(標準方法)土種類取樣質量(g)取樣精度(g)烘箱溫度()烘干時間(h)細粒土15300.011051108砂類土500.011051106粗粒土5000.21051106有機質土(5%)與上述同與上述同6570與上述同穩(wěn)定土粗2000,中500,細100粗1,中0.2,細0.01烘箱溫度預先達到1051104h質量之差原試樣質量的0.1%平行兩次試驗,滿足誤差要求取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1. 酒精燃燒法2.1不適用于有機質土、含鹽性土,穩(wěn)定土中含有大量粘土、石膏、石灰質。2.2 取代表性試樣(粘質土510g,砂類土2030g)。稱量精確至0.01g。穩(wěn)定土(細粒土30g,精確至0.1g

6、;中粒土300g,精確至0.5g)。2.3 平行三次試驗,取平均值。穩(wěn)定土含水量圓整至1%。3. 比重法適用于砂類土,取樣質量為200300g,準確至0.5g。4.砂浴法工地快速測定穩(wěn)定土的含水量,不適用于穩(wěn)定土中含有大量粘土、石膏、石灰質。加熱時間一般為1h。取樣質量與烘干法同。瀝青標準粘度試驗1.目的與適用范圍1.1 本方法采用道路瀝青標準粘度計測定液體石油瀝青、煤瀝青、乳化瀝青等材料流動狀態(tài)時的粘度。1.2 本方法測定粘度應注明溫度及流孔孔經。以CT,d表示(T為試驗溫度,d為直徑,mm)。1.3 10mm流孔采用直徑為12.7mm的球塞,其余流孔(3mm、5mm)均采用直徑為6.35m

7、m的球塞。2.試驗步驟2.1 將試樣加熱至鼻試驗溫度高23(試驗溫度低于室溫,試樣需冷卻至比試驗溫度低23)時注入盛樣管,其數量以液面到達球塞桿垂直時桿上的標記為準。2.2 試樣在水槽中保持試驗溫度至少30min,用溫度計輕輕攪拌試樣,測量試樣溫度為試驗溫度0.1時,調整試樣液面至球塞桿的標記處,再繼續(xù)保溫1min3min。2.3 將流孔下蒸發(fā)皿移去,放置接受瓶或量筒,使其中心正對流孔。接受瓶或量筒可預先注入肥皂水或礦物油25ml,以利洗滌及讀數準確。2.4 提起球塞,借標記懸掛在試樣管邊上,待試樣流入接受瓶或量筒達25ml(量筒刻度50ml)時,按動秒表,待試樣流出75ml(量筒刻度100m

8、l)時,按停秒表。2.5 記取試樣流出50ml所經過的時間,以s計,即為試樣的粘度。3.試驗結果 同一試樣至少試驗兩次,當兩次測定值的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4%時,取其平均值的整數作為試驗結果。乳化瀝青蒸發(fā)殘留物含量試驗1. 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 測定各類乳化瀝青中加熱脫水后殘留瀝青的含量。2. 方法及步驟2.1 將試樣容器、玻璃棒等洗凈、烘干并稱其質量(m1)。2.2 將試樣容器內稱取攪拌均勻的乳化瀝青試樣300g1g,稱取容器、玻璃棒、乳液的合計質量(m2),準確至1g。2.3 將盛有試樣的容器連同玻璃棒一起置于電爐或燃氣爐(放有石棉墊)上緩緩加熱,邊加熱邊攪拌,其加熱溫度不應致乳液溢濺,直至確

9、認試樣中的水分已完全蒸發(fā)(通常20min30min),然后在1633.0溫度下加熱1min。2.4 取下試樣容器冷卻至室溫,稱取容器、玻璃棒及瀝青一起的合計質量(m3),準確至1g。3.試驗結果3.1 ,以整數表示。3.2 同一試樣至少試驗兩次,當兩次測定值的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4%時,取其平均值的整數作為試驗結果。3.3 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4%;復現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8%。乳化瀝青篩上剩余量試驗1. 試驗目的及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各類乳化瀝青的篩上剩余物含量,評價瀝青乳液的質量。非經注明,篩孔尺寸為1.18mm。2. 方法及步驟2.1 將濾篩、金屬盤、燒杯等用溶劑擦洗干凈,再

10、用水和蒸餾水洗滌后用烘箱(1055.0)烘干。分別稱其質量,準確至0.1g。2.2 在燒杯中稱取充分攪拌均勻的乳化瀝青試樣500g5g(m),準確至0.1g。2.3 將篩網油油酸鈉溶液(陰離子乳液)或蒸餾水(陽離子乳液)潤濕。2.4 將濾篩支在燒杯上,再將燒杯中的乳液試樣邊攪拌邊徐徐注入篩內過濾。2.5 多次清洗燒杯,并將洗液過篩,再用蒸餾水沖洗過濾篩,直至過濾水完全清澈為止。2.6 將過濾篩,置于已稱量的金屬盤中,在烘箱(1055.0)烘干(2h4h)。2.7 取出濾篩,連同金屬盤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一般30min以上)后稱其質量(m2),準確至0.1g。3. 試驗結果3.1:,準確至小

11、數點后1位。3.2 同一試樣至少試驗兩次,當兩次測定值的差值不大于0.03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3.3 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03%;復現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08%。乳化瀝青微粒離子電荷試驗1. 目的及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各類乳化瀝青微粒離子電荷性質,即陽、陰離子的類型。2. 準備工作2.1 將乳化瀝青過1.18mm的篩。2.2 將電極板洗凈、干燥,并將電極板平行固定于一框架上,其間距為30mm,然后將框架置于200ml或300ml的潔凈燒杯內,插入乳化瀝青中約30mm。3. 試驗步驟 3.1 將過濾地乳液注入盛有電極的燒杯中,其液面的高度至少使電極板頂端浸沒3cm。3.2

12、將兩塊電極板的引線分別介于6V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上,接通電源開關并、按動秒表。3.3 接通電源3min后,關閉開關,然后將固定有電極板的框架由燒杯內取出。3.4 仔細觀察電極板。如負極上吸附有大量瀝青微粒,說明瀝青微粒帶正電荷,則該乳液為陽離子型。反之,如正極上吸附有大量瀝青微粒,說明瀝青微粒帶負電荷,則該乳液為為陰離子型。乳化瀝青儲存穩(wěn)定性試驗1. 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各類乳化瀝青的儲存穩(wěn)定性,非經注明,乳液的儲存溫度為乳液制制造時的室溫,儲存時間為5d。2.方法與步驟2.1 將穩(wěn)定性試驗管分別用溶劑(汽油)、洗液、潔凈水洗凈并置溫度1055.0烘箱中烘干。冷卻后用塞子塞好上下管出口。2.2 將均

13、勻的乳化瀝青300ml過1.18mm的篩。2.3 將過濾后的乳液用玻璃棒攪勻,緩緩注入穩(wěn)定性試驗管內,使液面達到管壁上的250ml標線處。支管不得附有氣泡。然后,用塞子塞好關口。2.4 在室溫下靜置5晝夜。在靜置過程中,經常觀察乳液有否分層、沉淀、變色等情況。做好記錄并記錄5d的室溫變化情況。當生產的乳液在5d內即用完時,也可作1的的儲存穩(wěn)定性試驗。2.5 靜置后,輕輕拔出上支管口的塞子,從支管流出試樣約50克接入一已稱量個蒸發(fā)殘留物試驗的容器中。在拔出下支管的塞子,待乳液不流時,將管內剩余乳液搖勻倒出約50g接入另一已稱量個蒸發(fā)殘留物試驗的容器中。2.6 分別稱取上下的兩部分試樣質量,準確至

14、0.2g。依據T0651方法測定蒸發(fā)殘留物含量PA及PB。3.試驗結果3.1 計算公式:。3.2 同一試樣至少試驗兩次,當兩次測定值的差值不大于0.5%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以整數表示。3.3 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5%;復現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6%。3.4 報告中英注明乳液的溫度變化范圍(最高與最低溫度)與貯存時間。瀝青密度試驗:目的和方法1. 利用比重瓶測定瀝青材料的密度和相對密度,未經注明,測定瀝青密度溫度為15。2. 測定瀝青密度的標準溫度為15,與25溫度時的密度換算關系為相對密度(25)=相對密度(15)0.9963.比重瓶為20ml-30ml,質量不超過40g。試驗步

15、驟:1、洗凈烘干比重瓶,稱質量M1,準確至1mg。2、燒杯中盛煮沸并冷卻的蒸餾水,置水槽中保溫,水面高于杯底10cm,將比重瓶及瓶塞放入燒杯中,燒杯中水面超過比重瓶40mm,使水槽溫度達到試驗溫度0.1;3、保溫30min后,塞上瓶塞,排除瓶中多余水,注意瓶內不得有水泡。取出比重瓶擦拭瓶塞擦拭瓶塞一次,同時迅速擦拭瓶外面的水份,稱質量M2,準確至1mg。M2-M1為比重瓶的水值;4、瀝青加熱至軟化點以上(石油瀝青)100、(煤瀝青)、50,仔細灌入比重瓶約2/3高度,注意不使瀝青粘附于瓶口上方瓶壁,并不得有氣泡產生。將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卻不少于1小時,之后連同瓶塞稱取質量M4,準確至1mg。

16、5、在比重瓶中注入在水槽中保溫的蒸餾水,再連同瓶塞放入燒杯中,將燒杯放回水槽中恒溫保溫30min,之后按照前面的方法迅速擦拭比重瓶,稱取質量M5。準確至1mg。試驗結果1. 試驗溫度下粘稠瀝青密度計算:(試樣在試驗溫度下的密度,g/cm3)(試樣在試驗溫度下的相對密度)試驗溫度下水的密度,15時,0.99910g/cm3;25時,0.99703g/cm3。比重瓶的質量,g;比重瓶與盛滿水的質量,g;比重瓶與瀝青試樣合計的質量,g;比重瓶與瀝青試樣和水的質量,g;2. 同一試樣平行兩次試驗,兩次試驗的允許誤差為0.003g/cm3。取平均值作為瀝青的密度。精確至3位小數。砂漿稠度試驗1. 試驗步

17、驟:1.1盛漿容器和試錐表面用時毛巾擦干凈,用少量潤滑油輕擦滑桿,然后將滑桿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紙擦凈,使滑桿能自由滑動。1.2 將砂漿拌合物一次裝入容器,使砂漿表面低于容器口約10mm左右,用搗棒自容器中心向邊緣插搗25次,然后輕輕地將容器搖動并敲擊56下,使砂漿表面平整,隨后將容器置于稠度測定儀的底座上。1.3 擰開試錐滑桿的制動螺絲,向下移動滑桿,當試錐尖端與砂漿表面剛剛接觸時,擰緊制動螺絲,使齒條側桿下端剛接觸滑桿上端,將指針對準零點。1.4 擰開制動螺絲,同時擠時間,待10s立即固定螺絲,將齒條側桿下端接觸滑桿上端,從刻度盤上讀出下沉深度(精確至1mm)即為砂漿的稠度值。1.5 圓錐形容

18、器內砂漿,只允許測定一次稠度。2. 試驗結果2.1 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計算精確至1mm。2.2 兩次試驗值之差如大于20mm,則應另取砂漿攪拌后重新試驗砂漿分層度試驗試驗步驟將砂漿拌合物按規(guī)定的稠度試驗方法測定稠度。將砂漿拌合物一次裝入分層度筒內,待裝滿后,又木錘在容器周圍距離大致相等的4個不同地方輕輕敲擊12次,刮去多余的砂漿。靜置30min后,去掉上接200mm砂漿,剩余的100mm砂漿攪拌2min,測其稠度。前后兩次稠度之差即為砂漿的分層度(cm)??焖俜ǎ涸囼灢襟E與上述大體相同,只是將裝滿的分層度筒在振動臺上振20s。試驗結果2.1 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2.2 兩次試

19、驗值之差如大于20mm,重新試驗。5、安定性測定(標準法)雷氏夾試件的制作方法 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以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裝滿雷氏夾。裝滿是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次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242h。沸煮:調好沸煮箱那的水位,使之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能沒過試件,不需在中途添加試驗用水,同時保證在305min內水能沸騰。脫下玻璃板,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至0.5mm,之后放在水中鋼架上,使之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后再305min內加熱水至沸騰,并恒沸3h5min。沸煮結束后,冷卻至室溫,測量雷氏

20、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C。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統(tǒng)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粗集料壓碎值試驗目的與適用范圍集料壓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漸增加的荷載下抵抗壓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學性質的指標,以評價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適用性。試樣準備采用風干石料用13.2mm和9.5mm 標準篩過篩,取13.2mm9.5mm的試樣3組各3000克,試驗用。如過于潮濕許加熱,溫度不得大于100,時間不超過4h。試驗步驟1)、將試筒安放在底板上。2)、將要求質量的試樣分3次均勻裝入試

21、模中,每次均將試樣表面整平,用金屬棒的半球面端從石料表面上均勻搗實25次。最后用金屬棒作為直刮刀將表面仔細整平。3)、將裝有試樣的試模放到壓力機上,同時加壓頭放入試筒內石料面上,使壓頭擺平。4)、開動壓力機,均勻的施加荷載,在10min左右的時間內達到總荷栽400KN,穩(wěn)壓5,然后卸載。5)、取出試樣,用2.36mm標準篩過篩。稱取通過2.36mm以下的全部細集料質量(M1)。精確至1g。3、計算:精確至0.1。石料壓碎值(%);試驗前試樣的質量(g);試驗后通過2.36mm篩孔的細料質量(g)。4、以3次試樣平均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壓碎值的測定值。注:但是,2003年頒布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2、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粗集料的壓碎值是以舊規(guī)范為基準的,在舊規(guī)范未修改之前,可采用本方法試驗后,利用相關關系式0.8165換算得到。水泥取樣方法1、將每一編號所取水泥混合料通過0.9mm方孔篩,均分為試驗樣和封存樣。2、水泥試樣保管期為3個月。超過3個月應重新檢驗該樣品標號。水泥細度檢驗方法(0.08mm篩篩析法)2、試驗步驟:負壓篩法:(1)水泥樣品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2)篩析試驗前,調節(jié)負壓至4000Pa6000Pa之間。(3)稱取試樣25g,放在負壓篩上,蓋上篩蓋,連續(xù)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在篩蓋,可輕輕的敲打篩蓋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4)當工作負壓小于

23、4000Pa時,應清除吸塵器內的水泥,使負壓篩恢復正常。3、負壓篩法與水篩法測定的結果發(fā)生爭議時,以負壓篩法為準。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試驗準備:1、試樣及用水 (1) 水泥試樣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2)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如有爭議時可用蒸餾水。2、試驗室溫度及濕度 試驗室的溫度為202,相對濕度我大于50%。3、抗折強度試驗:(1)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2)抗折試驗加荷速度為50N/s10 N/s直至折斷,并保持兩個半截棱柱試件處于潮濕狀態(tài)直至抗壓試驗。Rf=0.00234375*破壞荷載(Mpa)(3)抗折強度結果取三個試件平均值,精確至0.

24、1 Mpa。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過平均值10%的,應剔除后再平均,應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3、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標準法)水泥凈漿拌制 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拌制,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合水倒入攪拌過中,然后5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墜和水泥濺出;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1)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步驟:拌合結束后,立即將拌合好的水泥凈漿裝入以防在玻璃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擦搗,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降低試桿直道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

25、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到底板的距離。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離底板57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用水量。當試桿距離底板小于5mm時,應適當減水;當試桿距離底板大于5mm時,應適當加水。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符合要求為止。4、抗壓強度試驗:()抗折強度后立即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壓力機加荷速度應控制在速率范圍內,在接近破壞時應嚴格控制??箟簭姸龋ǎǎ┛箟簭姸冉Y果為一組個試件的抗壓強度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如果個強度值中有一個超過平均值10%的。英剔除后剩下的個值得算數平均值作為最后的結果。如果個中再有超

26、過平均值10%的,則次組試件無效。4、凝結時間的測定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調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使指針對準零點。 試件的制備;以標準稠度用水量制成標準稠度凈漿(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一次裝滿試摸,振動數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1)初凝時間的測定: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用“min”計。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30min時進行第一次的測定。使試桿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臨近初凝時,每個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35mm時,為水泥的初凝狀態(tài)。(2)終凝時間的測定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用“min

27、”計。初凝時間測完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下旋轉180度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繼續(xù)養(yǎng)護。(3)臨近終凝時每個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件0.5mm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件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時間。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檢驗方法(ISO法)1、(1)試件成型實驗室應保持實驗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大于50%。水泥試樣、ISO砂、拌合水及試模等的溫度應與室溫相同。(2)養(yǎng)護箱溫度201,相對濕度大于90%。養(yǎng)護水的溫度應為201。(3)水泥與ISO砂的質量之比1:3,水灰比0.5。(4)每成型三條試件需要稱量的材料及用量為;水泥450g、IOSO砂135

28、0g(一袋)、水225ml。 2、試驗步驟: (1)將水加入鍋中,再加水泥,啟動儀器。(2)將膠砂分為兩層裝入試模中,啟動儀器。振完之后。將多出的膠砂表面刮平。(3)試驗前或更換水泥品種時,須將攪拌鍋、葉片和下料漏斗等擦洗干凈。(4)對試件編號,編號應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件分在兩個以上的齡期內。(5)在標準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201,相對濕度大于90%)。(6)任何到齡期的試件應在試驗前15min從水中取出。抹去試件表面沉淀物,并用濕布覆蓋。瀝青混合料及基層用集料用水洗法試驗5.1 取試樣一份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稱取干燥集料試樣的烘總質量(M3),準確至0.1%。5.2 將試樣置一潔凈容

29、器中,加入足量的潔凈水,將集料全部淹沒,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滌劑、分散劑或表面活性劑。5.3 用攪棒充分攪動集料,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從水中濺出。5.4 根據集料粒徑大小選擇組成一組套篩,其底部為0.075mm標準篩。仔細將容器中混有細粉的懸濁液經過套篩倒出,盡量不將粗集料倒出,以免損壞標準篩篩面(不可將集料直接倒至0.075mm篩上)。5.5 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倒出的水潔凈為止。將套篩每個篩上的集料和容器中的集料全部回收在一個搪瓷盤中,容器上不得有粘附的集料顆粒。將0.075mm篩子倒扣在搪瓷盤上用水和毛刷回收細粉。注意不得散失集料。5.6 在確保細粉不散失的前提下,泌出搪瓷盤中的積水,將搪瓷

30、盤連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稱取干燥集料試樣的烘總質量(M4),準確至0.1%。注:恒重指相鄰兩次稱量間隔時間不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況下,前后兩次稱量之差小于該項試驗所要求的稱量精度。5.7 將回收的干燥集料按干篩法篩分。如0.075mm篩還能篩出,將其并入0.075mm以下的部分(表示水洗布干凈)。6.計算6.1 按下式粗集料中0.075mm篩下部分質量m0.075和含量P0.075,精確至0.1%。當兩次試驗結果P0.075的差值超過1%是,試驗應重新進行。粗集料中小于0.075mm的含量(通過率)(%);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0.075mm的部分的質量(g);用于

31、水洗的干燥粗集料總質量(g);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總質量(g)。6.2 計算各篩分計篩余量及篩底存量的總和與篩分前試樣的干燥總質量m4之差,作為篩分時代損耗,并按下式計算損耗率,若損耗率大于0.3%,應重新進行試驗。由于篩分造成的損耗(g);用于水洗篩分的干燥集料總質量(g);各號篩上的分計篩余(g);水洗后得到的0.075mm以下部分的質量(g),即m3-m4。i依次為0.075mm、0.15mm至集料最大粒徑的排序。6.3 計算其它各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累計篩余百分率、質量通過率。當干篩時有損耗,按4.1的方法從總質量中扣除損耗部分。6.4 同一種集料至少取兩個試樣平行試驗兩次,取平均值作為

32、每號篩上篩余量的試驗結果。細集料含泥量試驗(篩析法)3、試驗步驟:(1) 將試樣置于加水筒中,充分攪拌,浸泡24h。然后淘洗試樣,緩緩地將試樣倒入1.18mm至0.075mm的套篩上,濾去小于0.075mm的顆粒。重復上述步驟,直至試樣洗出的水清澈為止。 (2)將試樣烘干稱取質量M1。4、精度要求: 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5%時,應重新進行試驗。1:瀝青針入度:測定瀝青的粘稠度,針入度越大表示瀝青越粘稠。準備工作:(1)瀝青試樣準備;(2)將恒溫水浴調至規(guī)定溫度(25)備用;(3)將試樣注入盛樣皿,高度超過預計針入度10mm以上,并加蓋于試樣皿,以防灰

33、塵落入,在15-30室溫下放置1-1.5小時,之后放入水浴恒溫保溫1-1.5小時;(3)檢查針入度儀,調平,準備試針。試驗步驟:(1)取出恒溫試樣,移入水溫為試驗溫度0.1的玻璃皿三腳架上,水面高于試樣10mm;(2)使針尖與試樣表面剛好接觸,啟動針入度儀,測記錐入5秒的深度,準確至0.5(0.1mm)。(3)進行3次平行試驗,測試點位置距試樣杯邊緣不少于10mm,保持試驗溫度,每次更換標準針或擦干凈標準針使用;注意事項:(1)試驗過程中控制好三項試驗條件(25、100g、5s);(2)針入度大于200(0.1 mm)時用三根針測試,每次試驗將針留在試樣中;(3)針入度小于50時重復性誤差2,

34、復現性誤差4,針入度大于50時重復性誤差為平均值4%,復現性誤差平均值8%。2:瀝青軟化點:測定瀝青的溫度敏感性,(軟化點小于80用蒸餾水試驗,大于80時用甘油試驗)準備工作:(1)將試樣環(huán)置于涂隔離劑的玻璃板上,徐徐注入準備好的試樣,并略高于試樣環(huán),室溫冷卻30min,刮平試樣。試驗步驟:(1)將試樣、試樣環(huán)連同玻璃板同時置于50.5恒溫水槽保溫15min,同時將金屬架、鋼球及定位環(huán)保溫;(2)燒杯中加入煮沸并冷卻至5的蒸餾水,水面略低于立桿標記;(3)取出保溫試件置于支架圓孔中,套定位環(huán),調整水位,保持水溫;(4)加熱燒杯,3分鐘之內調整水溫上升速度為50.5/min,至鋼球墜落至下層底板

35、表面接觸時的溫度準確至0.5,即為軟化點。(5)平行試驗兩次,兩次差值符合重復性精度要求時取平均值為試驗結果。注意事項:(1)軟化點小于80重復性誤差為1復現性誤差4,大于80時為重復性誤差為2復現性誤差8;(2)軟化點大于120時,試樣環(huán)及底板預熱至80-100,不得使用玻璃板。3、延度試驗:測定瀝青承受塑性變形的能力。方法與步驟:1、拌合隔離劑(甘油:滑石粉=2:1)均勻涂于干燥潔凈的試驗底板和兩個側模內側表面,安裝穩(wěn)妥。2、將瀝青試樣緩緩注入試模,并略高于試摸,同時防止氣泡混入。室溫冷卻30-40min后在規(guī)定試驗溫度0.1恒溫水槽中保溫30min,取出自試模中間向兩邊刮平至表面平滑,再

36、保溫1-1.5小時。3、檢查延度儀并加水保溫至試驗溫度0.5。將試件連同底板置于水槽后取下底板。安裝后取下側模。水面高于試件25mm。4、開始拉伸,注意保持水溫不變,儀器不得振動,水面不得晃動,停止水循環(huán),觀察瀝青絲,調整水的密度與瀝青密度相近,防止瀝青絲沉底或浮于水面。5、讀數,以cm計,觀察試件斷面成錐尖狀,面積接近零,否則應在報告中說明。結果整理:平行試驗不少于3個,3個值均大于100cm或平均值大于100cm時計為100cm;有一個以上結果小于100cm時,若最大值與最小值與平均值之差滿足重復性試驗精度時,取平均值整數為結果,不符合重復性試驗精度時重新試驗。注意問題:1、結果小于100

37、mm時,重復性試驗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20%;復現性誤差為平均值的30%;2、根據要求通常采用試驗溫度為15、10、5,一般采用15。速率5cm/min0.05cm/min。3、隔離劑的調配以達到有效防粘連和偏稠影響試件有效尺寸為宜。4、礦料與瀝青粘附性試驗:方法與步驟:水煮法:(1)取13.2mm-19mm表面規(guī)整,接近立方體顆粒5個,洗凈烘干,系線加熱備用;(2)瀝青加熱至130-150,集料浸入瀝青45s,使瀝青裹覆集料,取出掛于試驗架,冷卻15 min;(3)在微沸的水中浸煮3 min;(4)有兩名以上人員觀察瀝青剝離情況,以5個平均值為結果評定粘附性等級。水浸法:(1)取9.5 mm

38、-13.2 mm形狀規(guī)則集料200g洗凈烘干備用;(2)制備瀝青試樣并加熱至拌和溫度(150-160);(3)四分法取試樣100g至烘箱中在高于拌和溫度5以上加熱1h;(4)按每100g礦料稱取瀝青5g0.2 g,放入容器加熱15 min;(5)將集料加入容器拌和1-1.5 min,取20顆集料至玻璃板冷卻1h;(6)將玻璃板連同集料浸入802恒溫水槽30 min,撈出剝離的瀝青;(7)取出玻璃板浸入冷水,觀察瀝青剝離情況。瀝青混合料試件制作方法:擊實法1擊實法試驗方法與步驟:(1)基本要求a;試件直徑不小于公稱最大粒徑4倍,厚度不小于1-1.5倍,直徑101.6mm試件公稱最大粒徑不超過26

39、.5mm,大于26.5mm的集料用13.2-26.5mm等量集料替代,也可采用152.4mm試件,152.4mm試件粒徑不超過37.5mm ,試件數量不少于4個,一般5-6個。b:確定拌和及擊實溫度,改性瀝青在基質瀝青基礎上提高10-20。準備工作:(1)各種礦料加熱4-6小時,(2)測定各種礦料及瀝青密度;(3)按摻配比例稱取各種礦料并拌和加熱(礦粉單獨加熱)至拌和溫度以上15,(使用石油瀝青163,改性瀝青180),(4)將瀝青加熱至拌和溫度,不得超過175(5)將試模、套筒及底座擦拭少許黃油至100烘箱加熱1小時?;旌狭习韬停海?)將拌和機升溫至拌和溫度以上10備用;(2)將礦料加入拌和

40、機用小鏟拌和,加入已加熱的瀝青,開動攪拌機攪拌1-1.5 min,加入礦粉,再攪拌1-1.5 min。試件成型:(1)均勻稱取混合料(標準試件1200g,大試件4050g),(2)安裝已預熱的試模及套筒,底座墊吸油性小的紙,將混合料均勻裝入試模,用螺絲刀沿周圍插搗15次,中間10次,表面整平成弧面。(3)在中心測溫度,符合壓實溫度后表面蓋紙開始擊實,擊實一面后,試模調頭擊實規(guī)定次數(4)擊完后,用鑷子取上下面紙,測試件高度,不符合要求時調整混合料質量。(5)將試模側放冷卻12h后脫模,或電風扇吹1h或浸水3min后脫模,水浸試件不能測定物理指標。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準備工作:1、按照試件制作方法

41、成型試件,尺寸符合101.6mm0.2 mm,直徑63.5 mm1.3 mm,試件數量不少于4個,一般為4-6個。兩側高度差超過2mm的試件作廢。2、測定各項物理指標;3、將水浴溫度調整到601。試驗步驟:1、將試件置水浴中保溫30-40min,(大試件45-60 min),間隔放置,距底部不小于5cm,2、將馬歇爾試驗儀的壓頭同樣保溫至規(guī)定溫度,取出后才是干凈,將試件放于上下壓頭間,開始加載,測計穩(wěn)定度和流值。注意從取出試件至試驗結束時間不超過30秒。加載速率為505mm。浸水馬歇爾試驗除試件浸泡時間為48小時外,其他與馬歇爾試驗步驟相同。浸水馬歇爾主要檢驗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瀝青密度試驗:測

42、定瀝青密度的標準溫度為15,與25溫度時的密度換算關系為相對密度(25)=相對密度(15)0.996比重瓶為20ml-30ml,質量不超過40g。試驗步驟:1、洗凈烘干比重瓶,稱質量M1,準確至mg;2、燒杯中盛煮沸并冷卻的蒸餾水,置水槽中保溫,水面高于杯底10cm,將比重瓶及瓶塞放入燒杯中,燒杯中水面超過比重瓶40mm,使水槽溫度達到試驗溫度0.1;3、保溫30min后,塞上瓶塞,排除瓶中多余水,注意瓶內不得有水泡。取出比重瓶擦拭瓶塞擦拭瓶塞一次,同時迅速擦拭瓶外面的水份,稱質量M2,M2-MM1為比重瓶的水值;4、瀝青加熱至軟化點以上(石油瀝青)100、(煤瀝青)、50,仔細灌入比重瓶約2

43、/3高度,注意不使瀝青粘附于瓶口上方瓶壁,并不得有氣泡產生。將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卻不少于1小時,之后連同瓶塞稱取質量M4,5、在比重瓶中注入在水槽中保溫的蒸餾水,再連同瓶塞放入燒杯中,將燒杯放回水槽中恒溫保溫30min,之后按照前面的方法迅速擦拭比重瓶,稱取質量M5。試驗溫度下粘稠瀝青密度計算:相對密度= M4-M1/(M2-M1)-(M5-M4)密度= M4-M1/(M2-M1)-(M5-M4)試驗溫度下水的密度瀝青薄膜烘箱加熱試驗: 試驗目的:測定瀝青加熱后的質量損失和殘留物的指標變化,評定瀝青的抗老化性能。方法與步驟:1、將盛樣皿洗凈烘干編號稱質量M0,準確至mg,在四個盛樣皿中注入5

44、0g0.5g,使之形成均勻的薄膜,在干燥器中冷卻后稱質量M1,(事先測定瀝青針入度、粘度、軟化點、脆點、鹽度等性質)注意不同品種和不同標號的瀝青不得放在一個烘箱中。2、懸掛溫度計至轉盤中心,水銀泡距轉盤頂面6mm,烘箱溫度加熱至1631,調整轉速為5.5r/min1r,轉盤與水平面夾角不大于30;3、烘箱溫度達到163后迅速將盛樣皿放入烘箱內,關閉烘箱門并開始轉動,溫度回升至162時開始計時,連續(xù)5小時保持溫度1631。注意從放置盛樣皿開始至試驗結束的總時間不超過5小時15分鐘。4、加熱后取出盛樣皿至干燥器中冷卻,取兩個盛樣皿稱質量(M2),注意即使不測定質量損失,也得放入干燥器中冷卻,防止室

45、溫冷卻時吸收空氣中的水份。5、將試樣皿連同石棉網至規(guī)定溫度烘箱中轉動15min后,將瀝青刮入適當的容器中在電爐上加熱至流動狀態(tài)。進行其它指標測試。質量損失=(M2-M1/M1-M0)100,損失時為負值,增加時為正值。質量損失=加熱后質量-加熱前試驗質量/加熱前質量-盛樣皿質量即加熱后質量減少質量或增加質量除以加熱前試樣質量。注意和說明問題:1、結果可正可負,正值為瀝青試樣加熱時吸收空氣中其它物質引起。2、重復性試驗精度符合時取平均值為結果,準確至小數點2位。3、根據要求報告殘留物針入度計針入度比、軟化點和軟化點增值、粘度和粘度比、老化指數、延度、脆點等指標。4、質量損失小于0.4%時,重復性

46、試驗誤差為0.04%,復現性誤差為0.16%;質量損失大于0.4%時,重復性試驗誤差為平均值的8%,復現性誤差為平均值的40%。瀝青混合料試件制作方法:(輪碾法)適用范圍:1、300mm300mm50mm(40mm)或300mm300mm100mm,試驗室鉆芯取試樣,密度必須符合馬歇爾標準擊實試樣密度1001%。2、試件尺寸符合條件:板塊試件厚度不小于最大粒徑1-1.5倍,切制棱柱體試件,長度不小于最大粒徑的4倍,寬度或厚度不小于最大粒徑的1-1.5倍。成型板厚50mm試件時礦料規(guī)格及數量符合擊實法的規(guī)定,厚度大于或等于100mm時用直接法制作試件。(材料不用替換)準備工作:1、拌和溫度和碾壓

47、溫度(石油瀝青130-160拌和,120-150碾壓;改性瀝青160-175拌和,140-170碾壓;煤瀝青90-120拌和,80-110碾壓)2、現場取樣或室內備料;3、預熱試模及小型擊實錘;4、拌制混合料,混合料數量和各種材料用量按一個試件的體積按馬歇爾標準擊實密度乘以1.03的系數計算;成型方法:試件尺寸如上,碾壓厚度不超過100mm;1、取出已預熱的試模,鋪紙使底面和側面均被紙隔離將混合料全部裝入(兩次柈和的應到在一起,由邊至中轉圈裝料,中部略高于四周);2、取下試??蚣?,用預熱小夯錘由邊至中轉圈夯實,整平成凸圓弧形;3、測溫至混合料溫度符合碾壓溫度(試模底墊木支起,冷卻均勻),表面蓋

48、紙;4、預熱碾壓輪至100左右,(不加熱時鋪牛皮紙),將試模置于試驗臺,放下試驗輪,調整總荷載至9KN,(線荷載300N/ cm)5啟動輪碾機,先在一個方向碾壓2個往返,卸荷,將試件掉轉方向,加荷碾壓至馬歇爾標準密度1001%為止。(一般在正式壓實前,試壓確定碾壓次數,一般12個往返24次可達到要求。厚度為100mm宜先輕后重的原則分兩層壓實。6、手動壓實時先空碾,之后逐漸加荷碾壓至馬歇爾標準密度1001%為止。7、成型后去掉表面紙,標明碾壓方向。8、室溫冷卻12小時后脫模。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目的:檢驗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試驗條件:規(guī)定溫度60,試件尺寸300mm300mm50mm,輪壓0

49、.7MPa測定試件在變形穩(wěn)定期時,每增加1mm變形碾壓輪行走的次數,作為車轍試驗結果,稱為動穩(wěn)定度,以 次/mm表示。儀器與材料:車轍試驗機1、固定安裝兩種規(guī)定寬度(300mm和500mm)的尺寸試件。2、橡膠制實心試驗輪外徑200 mm,輪寬50mm,橡膠層厚15mm,國際標準硬度20時為844,60時為782,行走距離230mm10mm,碾壓次數為往返42次/min1次/min,(往返21次/ min),采用臺動輪不動或輪動臺不動方式碾壓。3、試模300mm300mm500mm,可固定寬150mm現場切取試件。4、試驗輪與試件接觸壓強在60時為0.7MPa0.05 MPa,施加總荷載78K

50、g左右,根據需要可調整。5、自動檢測車轍變形并記錄變形曲線。6、溫度檢測裝置,精密度0.5??刂茰囟?01。試驗方法與步驟:準備工作:1、試驗輪接地壓強測定(溫度60,試驗臺上放50mm鋼板,上鋪毫米方格紙,其上再鋪新復寫紙,以700KN荷載靜壓復寫紙,在方格紙上得出面積,計算壓強并調整荷載至壓強為0.7MPa0.05 MPa)。2、按輪碾成型試件,標準試件300mm300mm50mm,也可在試驗室制作和現場切取寬150mm試件。現場取樣制作試件檢驗時必須將混合料裝入保溫桶中,在溫度降至成型溫度時迅速制作試件,溫度略有不足時可稍加熱,時間不超過30min,不得冷卻后二次加熱,二次加熱試件經僅供

51、參考,不得評定。3、如需要可脫模測定物理指標,水浸試件必須吹干在裝入原試模。4、成型后試件連同試模常溫放置12小時,改性瀝青混合料放置48小時為宜,使混合料充分固化。但室溫放置時間不得超過1周。試驗步驟:1、將試件連同試模置規(guī)定溫度601恒溫室保溫不少于5小時,不多于24小時。在行走輪不行走不為粘貼熱電偶溫度計,檢測試件溫度。2、置試件連同試模于試驗機試驗臺上,試驗輪行走方向與碾壓或行車方向一致。開啟試驗機車轍變形自動記錄儀,試驗輪往返行走,時間約1小時,或最大變形準確至0.01mm。如在未到60min變形已達25mm時,則以達到25mm(d2)時的時間為(t2),將其提前15min為t1對應

52、變形為d1。3、動穩(wěn)定度計算:DS(次/ mm)=(t2- t1)N/(d2- d2)C1C2N碾壓速度42次/min C1-試驗機類型修正系數,曲柄連桿驅動試件變速行走為1.0,鏈條等速驅動試件時為1.5; C2-試件系數,試驗室制備寬300mm試件為1.0,現場切取寬150mm試件為0.8。4同一試樣3次平行試驗,變異系數小于20%時,取平均值,大于20%時分析原因,追加試驗。計算結果大于6000次時計為6000次/min.。5、報告中注明試驗溫度、輪接地壓強、時間密度、空隙率及試件制作方法。允許誤差變異系數為20%。瀝青混合料凍融劈裂試驗目的:按規(guī)條件對混合料進行凍融循環(huán),測定試件受水損

53、壞前后的劈裂強度比,評價混合料水穩(wěn)定性。 采用試件為馬歇爾試件,雙面擊實各50次。集料最大粒徑小于26.5mm。方法與步驟:1、按馬歇爾制件方法制作圓柱體試件,雙面擊實各50次,數目不少于8個;2、測定試件直徑和高度至0.1mm,尺寸符合直徑101.60.25mm,高度63.51.3mm,試件兩側通過圓心畫十字線。3、測定密度等物理指標;4、將試樣隨機分成兩組,每組不少于4個,第一組置平臺室溫保存?zhèn)溆茫?、第二組試件真空飽水15min,之后恢復常壓在水中放置0.5小時。6、取試樣放入塑料袋并加水約10ml,扎緊袋口置于恒溫冰箱在-182冷凍161h;7、連同袋取出試件置于600.5水中恒溫不少

54、于2 h,撕掉塑料袋保溫24 h;8、將兩組試件均浸入250.5水中不少于2 h,試件間距大于10mm;9、取出試件以50mm/min速率加載進行劈裂試驗得到試驗最大荷載。劈裂抗拉強度計算: 未凍融試件 1=0.006287PT1/h1 凍融試件 RT1=0.006287PT2/h2PT-試驗最大荷載N h-試件高度mm強度比:TSR(%)=(RT2/ RT1)100一組試驗的有效試件不得少于3個,取平均值為結果,一組測定值中有一個數據與平均值差大于標準差K倍時予以舍棄,并以其余數據平均值為結果。試件數目 3 4 5 6K值 1.15 1.46 1.67 1.82 瀝青混合料中瀝青含量試驗:(離心抽提儀)準備工作:1、取樣將溫度降至100左右,用燒杯稱取1000g-1500g(m),(按粗粒高限)準確至0.1g;2、如試樣為鉆芯或切割取得,應電風扇吹風使完全風干,適當加熱使試樣松散;試驗步驟:向裝試樣的燒杯中加三氯乙烯,將試樣全部淹沒,浸泡30min,適當攪拌,使試樣充分溶解2、將混合料及溶劑倒入離心機,用溶劑沖洗燒杯和玻璃棒;3、稱濾紙質量,準確至0.01g,濾紙不得多次使用;4、墊濾紙于分離器邊緣,加蓋緊固;出口放上口密閉回收瓶,防止流出液霧化損失;5、啟動離心機,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