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_第1頁
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_第2頁
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_第3頁
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_第4頁
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目 錄錄 摘要摘要.1 關鍵詞關鍵詞.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前言前言.2 1.1研究內容.3 1.2研究方法.3 1.3國內外研究發(fā)展及現(xiàn)狀.3 1.4研究意義.4 1.5概念界定.4 1.5.1教學資源包的相關概念.4 1.5.2教學資源包的概念.5 2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6 2.1教學資源包開發(fā)的設計依據(jù).6 2.1.1政策依據(jù).6 2.1.2理論基礎.6 2.2教學資源包的設計思路.7 2.3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9 2.3.1教學資源包開發(fā)流程.9 2.3.2案例: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9 2.3.3教學資源包開發(fā)過程的體會.16

2、3教學資源包的利用教學資源包的利用.19 3.1教學資源包的利用原則.19 3.1.1明確個人特色,凸顯個性.19 3.1.2立足教學實際,優(yōu)化組合.20 3.1.3突破資源限制,實時更新.20 3.2案例: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使用建議.21 3.2.1資源索引的使用建議.21 3.2.2說課的使用建議.22 3.2.3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的使用建議.22 3.2.4教學評價的使用建議.23 3.2.5教學資源包再開發(fā)的建議.23 4結語結語.23 參考文參考文獻獻:.24 附錄一:附錄一:水水的組成的組成教學資源包資源索引教學資源包資源索引.25 附錄二:附錄二:水的組成水的組成說課說課.28

3、 附錄三:附錄三:水的組成水的組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32 附錄四:附錄四:水的組成水的組成教師評價要求教師評價要求.38 附錄五:附錄五:水的組成水的組成學生評價要求學生評價要求.39 附錄六:附錄六:水的組成水的組成習題精選習題精選.40 致謝:致謝:.42 基于課堂教學的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 XXX 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重慶 摘要摘要:教學資源包是新課改實施后愈發(fā)流行的一種教學資源集合形式,是立體化教學資源在課堂教 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目前尚無明確定義。近來產(chǎn)品級教學資源包的陸續(xù)上市和各種形式教學資源包的 建設與評比活動,主要圍繞素材資源,在課堂教學的實際應用方面的研究尚不成

4、熟,且缺少具體的創(chuàng) 建建議。通過實際開發(fā)教學資源包案例,立足課堂教學,總結經(jīng)驗,提出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建議,不僅 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更可以指導一線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關鍵詞關鍵詞:教學資源包;課堂教學;開發(fā);利用 Rea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 Teaching Resource Package Based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YU Ji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

5、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Resource Package, as a assembl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 more popular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ulum

6、 reform, but now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of it. A number of product-level pack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lis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ctivities of teaching resources package in various in recent years, are all forms focus on material resources, but in the applied aspects of the ac

7、tu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 yet ripe, and lack the creations of the specific.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ctual pack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lessons learned, proposal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asonable, not only provide the teachers w

8、ith a wealth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but can guide more the first-lin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 Package; Classroom Teaching;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1 前言前言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啟動,并于 2001 年秋季首先開展了 義務教育階

9、段的實驗。2005 年秋季,全國各地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已全面進入新課 程。 在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資源觀念也日漸為廣大教師熟悉。 課程資源的提出,將抽象、空泛的教學資源課程化、系統(tǒng)化、具體化,增強了可操作 性。與此同時,國家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硬件投資力度,近幾年陸續(xù)實施了“校校通工 程”、 “農(nóng)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工程”等一系列推進基 礎教育信息化的全國性的項目。但是在經(jīng)過了一輪大規(guī)模的硬件投資之后,遇到了缺 乏應用的亮點,需求缺乏,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等問題。1由此可見,如何在教育過 程中恰如其分地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整合信息資源成為新課改對

10、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筆者教育實習期間參加了重慶市頂崗實習支教,曾在重慶市石柱縣某中學執(zhí)教一 學期。在此期間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首先,大多數(shù)教師較為排斥新型教學媒體。主要 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許多教師對 PowerPoint 等常用教學軟件的使用尚不熟練,對如 何高效獲取網(wǎng)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常常束手無策,而學校也沒有及時對教師進行此方 面的培訓,導致許多教師排斥甚至干脆棄用新型教學媒體;二是學生對采用新型教學 媒體的教學形式不習慣,重視程度不足,常常將此類課看作休閑課,課堂效率低,課 堂紀律差,使得教師更加排斥新型教學媒體。而教師在課堂設計以及課程實施上的欠 缺,使得新課型對學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11、學生興趣低,導致新課型效果差,更加劇 了教師對新型教學媒體的排斥感。如此惡性循環(huán),使得新課型即教育技術在推廣中屢 屢受阻,這也正是基礎教育新課改中所遭遇的問題。 其次,在課程實施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中對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環(huán)節(jié)設計較少,課堂實驗基本為教師的演示實驗,知識講解 過程中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仍較為嚴重,雖然設計有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但多數(shù)為配合教 師活動,缺乏自主性,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較少。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新課程理 念貫徹不徹底,更重要的是教師不擅長對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運用。 要改變上述狀況,不僅需要加強對新課程的宣傳,為一線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資 源,

12、更重要的是指導教師掌握信息資源的收集、處理以及整合的方式方法。基于此, 筆者將在論文中以實例闡述教學過程中如何合理整合利用信息資源,提高課堂效率, 提升學生積極性。 1.1 研究內容研究內容 本文從教學資源包的理論描述入手,為廣大教師理清信息資源對教學的作用以及 實用價值,再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初三年級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與 利用過程的總結,系統(tǒng)闡述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以及利用原則,為一線教師建立健 全個性化的教學信息資源體系提出必要的建議。 1.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文獻法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進展,建立起論文的理論基礎以及框架結 構。而后通過實例研究,針對具體的教學資源包的開

13、發(fā)利用進行分析研究,并使用經(jīng) 驗總結法為一線教師建立個性化教學資源包提出意見建議。 1.3 國內外研究發(fā)展及現(xiàn)狀國內外研究發(fā)展及現(xiàn)狀 20 世紀 70 年代,英國開放大學首創(chuàng)了“教學包”的概念,主要應用于開放教育,可 以理解為一個完整的教學程序,其具體內容包括教學目標的設置與考核,為學員提供 的系列教材,以及總校向分校提供的一套廣播電視接收設備等。2隨后“教學包”這一概 念在美國、加拿大等各國開放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3并進一步發(fā)展成為遠程教學的重 要組成部分,4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5 我國于 20 世紀 90 年代引入了“教學包”的概念,主要應用于當時盛行的廣播電視 大學的教育體系

14、。此時的教學包不是單純的學習材料包,而是為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脫離傳統(tǒng)的教師、教室而獨立自主學習的學生設計和制作的,適合社會多層次、多規(guī) 格的學習,為成人教育、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 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興起,教學包的概念也不斷變化。全球信息化水平的迅 速發(fā)展為教育者拓展出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包也不再單純服務于遠程教育,開 始更多地向課堂教學的實際應用發(fā)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課程資源,讓教 育工作者開始重視對教學資源的全方位整合利用。此時,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提出,又 使課程資源具體化、系統(tǒng)化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成為可能,一些教學資源包的初級 產(chǎn)品也陸續(xù)上市。 有鑒

15、于此,近些年各地區(qū)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包的建設與評比活動,并對 教學資源包進行了多維度的定義,主要圍繞素材資源,多數(sh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實踐活動以及考試評價等內容,形式涵蓋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 動畫、流媒體等。 1.4 研究意義研究意義 本研究從理論入手,加強教師的資源觀念,并通過實例的闡述,促進教師對教學 資源包的開發(fā)與利用,讓更多的教師切實體會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形成個性 化教學風格,讓更多的學生在新課程中獨立自主,學會學習。 1.5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1.5.1 教學資源包的相關概念教學資源包的相關概念 (1)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

16、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目前學術界尚無公 認的定義。 教育大辭典認為,課程資源是為設計課程和制定教學計劃服務的各種可 資利用的途徑、方法,包括目標資源、教學活動資源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6隨著 新課改的進行以及對教育教學工作研究的深入,更多學者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教 育目的、教學活動等不同角度對課程資源進行了界定。如華東師范大學吳剛平教授從 課程目標角度出發(fā),將課程資源的概念進行了廣義與狹義的區(qū)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 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7而 筆者更傾向從課程實施角度對課程資源的定義,即將課程資源看做是課程設計、實施 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

17、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 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8從以上界定來看, 課程資源是保證課程目標實現(xiàn)和課程實施順利進行的基礎,是課程內部的構成要素和 運作條件。 課程資源具有潛在性、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動態(tài)性等特點。根據(jù)來源、性質、存 在方式等不同標準,課程資源有多種分類方式。目前較為普遍的是根據(jù)功能特點,將 課程資源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是指教學的 素材或直接來源,是學生學習、獲取或內化的對象。條件性課程資源是實施課程最基 本的保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沒有它課程是無法展開的。9 (

18、2)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指支持教學活動的各種資源,分為人類資源和非人類資源。人類資源 包括教師、學生學習小組、課外活動小組、旅行小組、課外輔導員、家長、社會成員 等。非人類資源包括各種媒體和各種教學輔助設施,如粉筆、黑板等傳統(tǒng)媒體,投影、 幻燈、計算機多媒體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媒體,此外,還有各種社會教育性機構,如視聽中心、 圖書館、博物館、少年宮等。6 (3)立體化教學資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編王洪對立體化教學資源進行了定位,認為立體化教學資源 建立在當前技術水平和教學基礎條件之上,目的是為學校提供一種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整 體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和教育市場需求,形成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改 革。

19、立體化教學資源不僅具有整體性,內容也十分靈活,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用戶對象進 行定制,用戶可以從整個體系中選擇最需要的產(chǎn)品。通過此種形式,滿足不同層次、 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學生對象的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需求,為學校教學改革服務。 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體系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以課程為單位的教學包, 具有教學設計一體化、媒體呈現(xiàn)立體化和教學應用多元化三個特點;第二層是選擇重 點系列課程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庫,利用教學資源庫的開放性和網(wǎng)絡應用的優(yōu)勢為教師提 供開發(fā)個性化課件的基礎;第三層是以學科或者專業(yè)為應用對象來建設的網(wǎng)站,通過 網(wǎng)絡服務,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學信息與資源的作用。10 1.5.2 教學資源包的概

20、念教學資源包的概念 教學資源包,亦有論者稱為教學包,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后愈發(fā) 流行的一種教學資源集合形式,目前對教學資源包的概念仍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 教育大辭典將教學包定義為經(jīng)專門教學設計,由多種教學媒體組成的新型組 合教學材料。6包內一般裝有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錄音帶、錄像帶、幻燈片、電影片、 投影片等。然而這一定義已不符合當今教學現(xiàn)狀,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 在新課程的推行過程中,隨著資源觀念的漸入人心,教學資源包的內容也在不斷 豐富。有論者提出了“立體化教學包”的概念,即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各教 學要素的有機結合體,它旨在向師生提供全套的教學解決方案,以期高質量地承載并

21、 轉化知識與能力。完整的教學包構架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 四個要素,要素間相輔相成,集合發(fā)力。11 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學資源包是基于立體化教學資源思想,以媒體素材為基礎,通 過知識點的鏈接,能夠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的具體化、系統(tǒng)化的教 學資源集合。一個教學資源包通常以教材內容小節(jié)為單元,內容以課堂教學的準備、 實施以及評價三大過程為線索,包括內容分析、情景素材、實驗設計、化學故事、教 學評價等各類實際教學需要的資源,以文檔、圖表、視頻、多媒體動畫等為具體表現(xiàn) 形式。 2 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 2.1 教學資源包教學資源包開發(fā)的設計依據(jù)開發(fā)的設計依據(jù)

22、2.1.1 政策政策依據(jù)依據(jù)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12 2001 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以下簡稱綱要 ) ,提出大力推 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 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綱要作為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教學資源包設計的重 要依據(jù),其指導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強調在教學設計中制定的目標應適應 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xiàn)國家對公民素質的 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 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

23、學生質疑、調查、探 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強調建立促 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 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教學資源包中教學設計、資源整合的設計過程應該竭力體現(xiàn)以上三方面,將新課 程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 (2)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13 2001 年教育部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以下簡稱課 標 ) 。 從課標中可以發(fā)現(xiàn)化學課程改革的四個重點:提供給學生最基礎的化學知 識和技能;突出化學與生活、社會和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

24、科學 探究能力;建立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新的評價體系。14 在教學資源包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時時對應以上重點,從內容選定、情境創(chuàng)設、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以及教學評價中貫徹新課程的新要求。 2.1.2 理論基礎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5 建構主義在 20 世紀 80 年代興起,對當前的教學改革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建 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tǒng)稱,教育中的建構主義的奠基人當 屬皮亞杰。 辨證的建構主義思想實質上就是一種活動論,其核心主旨是:知識是在主、客體 相互作用的活動之中建構起來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活動是一切知識產(chǎn)生的源泉。 這和馬克思主義的能動反映論、實踐論存在一定的共同

25、點。杜威的經(jīng)驗性學習理論、 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論、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以及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新手專 家研究等也都對當今的建構主義者有重要影響。 當代建構主義者對學習和教學做了新的解釋,強調知識的動態(tài)性,強調學生的經(jīng) 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學生是自 己的知識的建構者,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 建構主義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教學資源包收集整理階 段,需要參照建構主義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尋找重點資源并進行適當整合處理,能夠 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5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的重點在于研

26、究如何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fā)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教育產(chǎn)生的最直接而重要的影響中,羅杰斯當推首位。20 世紀 60 年代,羅杰斯創(chuàng)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和教學理論,其中重要的三個觀點分別 是知情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觀、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和學生中心的教學觀。這些觀點對傳 統(tǒng)的教育理論造成了沖擊,推動了教育改革運動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突出情感在教 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種以知情協(xié)調活動為主線、以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 基本動力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核心,強調人際關系在教學過程中 的重要性,認為課程內容、教學

27、方法、教學手段等都維系于課堂人際關系的形成和發(fā) 展;把教學活動的中心從教師引向學生,把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看作是教 學的主體,從而促進了個別化教學運動的發(fā)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要求教學資源包的收集整理過程中,必須堅持將學生的需求、 喜好作為重要標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過程中資源對學生學習興趣、情 感教育、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影響。 2.2 教學資源包的設計思路教學資源包的設計思路 正如前文的定義,教學資源包不是資源的簡單拼湊,而是建立在立體化教學資源 的思想上,有目的、有原則、有方向的資源整合體。因此在設計教學資源包之前,需 要統(tǒng)一風格,明確設計思路。 本研究所設計的教學資源包,

28、主要針對課堂教學。為了方便教師的使用,教學資 源包的設計過程遵照課堂教學的準備、實施以及評價的一般流程。教學資源包的框架 結構如圖 1 所示: 教學資源包以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為線索,將第一級劃分為教學準備、教學過程 和教學評價三個階段,更符合教師的使用習慣。針對每一個二級結構,如情景素材, 在資源收集整合的同時,初步歸類,并進行適當?shù)木庉嬙O計,形成方案式的第三級結 構。方案中有成型的具體方案,可以在課堂教學直接實施,亦有備選資源,供教師選 擇使用。在具體的方案中,可以包含文字、圖表、視頻和動畫等具體素材。 在“教學準備”的資源建設中,主要參考課標、優(yōu)秀教學案例、同類型教材和相應 的教輔資料以及

29、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文獻。資源則主要以教學內容分析、同類教材 及分析、學生知識及心理準備等信息為主,最終形成說課范例的形式,將信息資源加 以匯總。 在“教學過程”的資源建設中,參考課標、優(yōu)秀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趣味化學故 事及化學實驗改進等資源。內容以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進行細化分類,最終形成教 學設計和教學課件范例的形式,將相關信息資源加以匯總。 在“教學評價”的資源建設中,參考課標、教改成熟地區(qū)的習題、與教學評價相關 一級結構 二級結構 三級結構 教學資源包教學資源包 教學準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評價 內內 容容 分分 析析 學學 生生 分分 析析 情情 境境 素素 材材

30、化化 學學 故故 事事 實實 驗驗 設設 計計 相相 關關 知知 識識 教教 師師 評評 價價 學學 生生 評評 價價 習習 題題 素素 材材 實實 踐踐 活活 動動 方方 案案 一一 方方 案案 二二 文文 字字 圖圖 表表 視視 頻頻 動動 畫畫 圖 1 教學資源包框架結構圖 Figure 1 The Figure of Teaching Resource Package Framework Structure 的最新研究等資源。內容從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習題素材三方面進行分類。 以上是教學資源包設計的總體思路,在確定具體內容后,可以按照此框架構建并 豐富教學資源包。當然,框架并不是一成不

31、變的,一些必備結構的名稱及具體內容可 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而針對某些特殊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框架結構。 可以說,教學資源包的建設過程也是一個知識體系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 2.3 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 2.3.1 教學資源包開發(fā)教學資源包開發(fā)流程流程 整個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基本遵循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 首先,確定教學內容。包括確定教材、選定單元小節(jié)等。 隨后,分析教學任務。針對教學內容,研讀課標中的相關內容,收集其他常用教 材和相應的教輔資料、優(yōu)秀教學案例,進行對比分析,尤其對教學內容的地位、在教 材中的作用以及具體要求作出全面、具體的分析。此階段分析的另一重點在于學生的

32、知識儲備及心理等特點,研讀前面收集的資料,并整理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作出系統(tǒng)分析。該階段的資料最終以說課形式加以匯總,方便教師的使用,而原始的 資料也將歸類后呈現(xiàn)在教學資源包內,方便再加工時查詢使用。 然后,設計教學過程。這一階段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在 研讀課標的基礎上,認真解讀目標要求,充分利用前一階段所收集整理的資源,細化 教學目標,并確定教學重難點;第二步,將教學過程主要劃分為情境創(chuàng)設、化學故事、 實驗教學、綜合實踐等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繼續(xù)收集優(yōu)秀教學案例、教學設 計等資源,整理分析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思考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第三步,初 步設計教學環(huán)

33、節(jié),收集服務于教學目標的文字、圖表、視頻及動畫等資源,并根據(jù)教 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對已收集的資源歸類,必要時進行適當處理以突出重點;第 四步,將選定的資源按照初步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匯總,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 方便教學使用。 最后,完善教學評價。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這一 過程中,需要參考課標中的評價建議及相關研究,收集多種教學評價案例。在課堂實 驗或實踐活動中增加學生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強調發(fā)展性評價。對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也不可忽 視,應收集有實際背景的、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問題。 2.3.2 案例:案例:水的組成水的組成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 為了讓使用者

34、進一步了解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現(xiàn)以水的組成為例,具體闡述 一個完整的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 (1)確定教學內容 教材選定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學內容為九年級化學上冊第 三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 1 水的組成 (以下簡稱水的組成 ) 。 (2)分析教學任務 本課題是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開篇,因此除了基礎內容外,還包括對本章 內容的總括。通讀教材,確定人教版水的組成課題主要內容為水的組成、單質和 化合物,還包括氫氣的簡單性質。課標中相關內容的目標要求分別為:認識水的組成, 區(qū)分單質和化合物知識,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從目標表述來看,為理解水 平和應用水平認知性學習,屬于較高層次的目

35、標,體現(xiàn)出本課題內容的重要性。研讀 教材并認真分析從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到的教學案例和相關說課內容,總結本課題在教材中的 地位及作用,了解初三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習特點。 筆者建立教學資源包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獲取所需資源:一是在各類搜 索引擎直接搜索廣泛收集資源,如一線教師的教育博客內容以及一些省市級教學競賽 的優(yōu)秀案例等均是優(yōu)質的資源;二是在教學資源豐富的網(wǎng)站注冊,獲取優(yōu)質資源,如 學科教育網(wǎng)等;三是整理各類教育期刊,收集更為權威、優(yōu)質的資源。為了更全面地 了解教學內容,筆者還收集了上教版、魯教版兩版使用廣泛的教材中的相關章節(jié)內容, 以方便教師的查詢使用。 資源的收集過程并不是簡單的接收存儲,更需

36、要教學資源包的建設者用心篩選、 整理并進行分析,進而得到自己的觀點并應用于課堂教學,這才是教學資源包建立的 最終目的。因此,筆者對搜集的相關資源進行了對比分析,參照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體現(xiàn)在說課內容中。 為了方便教師使用,此部分的資源通過說課內容加以整合,而原始資源則分為“內 容分析”和“學生分析”兩個類別存放備用。 (3)設計教學過程 通過第二步對教學內容的分析,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如表 1,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包含 課標中對本課題教學內容的要求外,增添了許多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要求,主要目的在于迎合新課改重視過程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理念,培養(yǎng)知情全面發(fā)展 的新時代接班

37、人。同時,根據(jù)初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結構,從教學目標中提煉出 本課題的教學重難點,如表 2,以指導隨后的教學設計。 隨后,通過三種主要形式獲取教案以及教輔資料,依據(jù)教學資源包的設計思路, 初步擬定出本課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創(chuàng)設化學故事相關知識實驗驗證單質化 合物知識。教學過程的設計需將教學目標分散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在具體環(huán)節(jié)的細 化以及資源的收集過程中,也應注意輔助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表 1 水的組成教學目標設計 Table 1 The 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 目目標維標維度度

38、目目 標標 知知識識 與與 技能技能 1 認識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 2 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區(qū)分已學物質中的單質與化合物 3 知道氫氣的簡單性質,能說出檢驗氫氣與氫氣驗純的方法 過過程程 與與 方法方法 1 通過學習水的組成科學探究史實,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 過程 2 通過電解水的實驗,體驗科學驗證的過程 3 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氫氣的檢驗方法 4 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如何觀察實驗并用文字、圖 表和化學語言記錄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 5 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 觀點 情感、情感、 態(tài)態(tài)度、度、 價價值觀值觀 1 通過對水的介

39、紹,增強對水的好奇心,并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 境的觀念 2 通過相關化學史實的學習,認識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思考、堅持不懈 的科學精神,意識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對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 3 通過物質分類的學習,正確認識物質和世界,形成正確的唯物 主義的世界觀 表 2 水的組成教學重難點設計 Table 2 The Design of 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教學教學難難點點 1 水的組成 2 單質、化合物的區(qū)別 單質、化合物的區(qū)別 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可以考慮實現(xiàn)“增強對水的好奇心,并樹立珍惜資源、

40、愛護環(huán)境的觀 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實現(xiàn)方式可有多種,比如針對初三學生渴望希望通過自己 的思考得出答案的學習特點,可以設計為學生討論,以“生活中哪里有水?水有何作用? ”兩個設問讓學生自然地從生活走入化學,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并突出水對生命體 的重要作用。參考其他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案例,還可以考慮從生活中與水相關的新聞 引入水的組成的學習,這要求新聞的時效性強、影響大,同時能夠引起初中學生的廣 泛興趣。因此筆者選擇了前段時間受到廣泛關注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發(fā)現(xiàn)火星存在水 的視頻新聞,如圖 2 所示。視頻新聞的現(xiàn)場感與真實性,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并突出 水對生命體的重要性。確定內容后,通過網(wǎng)絡搜

41、索相關視頻資源,對比選擇后進行下 載,并進行簡單的剪輯處理以滿足教學需要。 圖 2 “美國 NASA 找到火星上可能有液態(tài)水的證據(jù)”新聞視頻截圖 Figure 2 The NASA may have found evidence of liquid water on Mars News Video Screenshot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除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在于讓學生通過情境進入課題 學習,因此需要教師加以適當?shù)男〗Y,以凸顯教學目標。此時的資源收集主要考慮以 圖表的形式集中呈現(xiàn)生活中的水以及水的作用,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選擇色彩鮮艷、 吸引力強的圖片效果更好。因此,搜索圖片資源時需要進行

42、篩選,并對選定的圖片進 行一定的裁剪修整,以突出圖片的主體。而表格也應以較為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如將表 格中的文字信息圖像化處理,使用直觀的柱形圖或餅圖,增強表格的閱讀性,如圖 3 所示。對資源的處理過程也是教學資源包建立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適當?shù)奶幚硪?可以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圖 3 “生物體中的水”表格效果圖 Figure 3 The Effect Drawing of the Table of Organisms in the Water 對資源篩選、處理后,還需要進行歸類整理,形成具體的方案,如學生討論可以 歸為情境創(chuàng)設方案一,而新聞導入可以歸為情境創(chuàng)設方案二,其他的相關資源以及原 始材

43、料可以歸為備用資源,供查詢使用。 本課題的化學故事主要為水的組成的發(fā)現(xiàn)史,通過課本資料的介紹,發(fā)現(xiàn)主要涉 及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許以及拉瓦錫三位科學家,因此可以先收集三位科學家的生平 簡介作為重要的背景資料,而后從網(wǎng)絡、教育期刊等處收集水的組成的發(fā)現(xiàn)歷程,并 進行適當?shù)木幣沤M合,形成課堂教學材料,以達到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 過程的過程目標。此環(huán)節(jié)還是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過程,要讓學生認識善 于發(fā)現(xiàn)、勤于思考、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意識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對科學探究的重要 作用,因此在資料的整理階段需要注意突出三位科學家各自探索過程的特點。 本課題的相關知識為氫氣的簡單性質,此處可以參

44、照本單元的拓展性課題最 輕的氣體中的相關內容。課標中沒有對氫氣的性質作過多要求,只規(guī)定學生認識氫這 一常見元素,因此該內容可以淡化處理,以防混淆教學重點。于是在資源的整理過程 中并沒有將此部分納入要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況,給予不同的指 導。如方案一可以只進行簡單介紹,方案二則可以對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的這一 性質進行簡單的演示實驗,以進一步驗證水的組成。對方案二需要收集相關的實驗資 源,如器材、藥品以及相關實驗視頻。 本課題最重要的部分為實驗驗證,課標中對水的組成的實驗要求為“學生觀察實驗” ,13即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斷水的組成。可見新課程雖然倡導科學探究,但也需 要一定

45、的知識基礎,鑒于學生對氧氣以及氫氣的知識僅有簡單的了解,且剛剛熟悉兩 種氣體的檢驗方法,因此對水的組成實驗探究的效果不比驗證的效果好。但通過對教 材實驗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操作上的不合理因素,即實驗過程需要直接接觸腐蝕性 液體,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因此開始廣泛收集有關電解水的改進實驗方案。 收集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可操作性、合理性等進行必要的篩選,同時還需要考慮不同的 教學環(huán)境,如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學校和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學校,在實驗器材的選擇 上應該提供不同的選擇方案,如圖 4 所示。 此外,對實驗的形式可不拘泥于課標要求的演示實驗,如果設計方案適合且教學 環(huán)境允許,完全可以設計為學生實驗。

46、鑒于課程標準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而本課題教 學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 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可以將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為學生小組實驗,這要求資源中包含較為詳 細的實驗方案,包括藥品、器材、分組材料、實驗記錄表及相關實驗視頻等,因此資 料的收集應多參考其他學生實驗的材料,進行優(yōu)化整合。最終將學生小組實驗的相關 資源整合為方案一,參考下面實例。將教師演示實驗的相關資源整合為方案二,其他 資源整理為備選資源,以備今后查詢使用。 圖 4 適于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學校的自制儀器圖片 Figure 4 The Figure of a Self-made Apparatu A

47、pplicable to Schools with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水的組成教學過程之實驗設計方案一學生小組實驗材料實例: 一 分組材料 視班級情況分組,每小組 4-6 人。分組時盡量讓每組學生的整體水平相近,讓學 生能夠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如成績較優(yōu)但溝通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與溝通 能力好但學習不夠認真的學生一組,形成優(yōu)勢互補、相互學習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二 實驗藥品 蒸餾水;少量氫氧化鈉(或硫酸溶液) 。由教師事先配制為低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 三 實驗器材及過程 1 器材方案一:霍夫曼水電解器 (1)實驗器材 霍夫曼型(H 型)水電解器 1 個;直

48、流穩(wěn)壓電源 1 個;紅藍導線各 1 根(顏色不 同即可) ;電極 2 個;火柴若干;木條 1 根。 (2)實驗視頻 1 霍夫曼水電解器電解水實驗-1.avi http:/ 霍夫曼水電解器電解水實驗-2.avi http:/ 2 器材方案二:人教版電解水實驗裝置改進 (1)實驗器材 水槽(或大燒杯)1 個;中試管 2 只(配套橡膠塞) ;直流穩(wěn)壓電源 1 個;紅藍導 線各 1 根(顏色不同即可) ;電極 2 個;火柴若干;木條 1 根。 (2)實驗視頻 霍夫曼水電解器電解水實驗-1.avi http:/ 霍夫曼水電解器電解水實驗-2.avi http:/ 人教版電解水實驗改進.avi http:

49、/ 四 實驗記錄表 電解水實驗記錄表電解水實驗記錄表 時間:_年_月_日_ : _班級: 第_組 實實 驗驗 過過 程程現(xiàn)現(xiàn) 象象結結 論論備備 注注 1 資料鏈接所獲視頻均為 FLV 格式,為使用方便,本資源包內的視頻均已轉換為 AVI 格式。 1 連接好裝置,開啟電源,控制電 壓為 6V。觀察正負兩極試管; 2 關閉電源,靜置,觀察正負兩極 試管內氣體體積; 3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正極試管內 收集的氣體,觀察; 4 用點燃的火柴檢驗負極試管內收 集的氣體,觀察; 5 收拾實驗裝置,整理臺面。 小組成員: 本課題的教學難點單質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是純粹的概念性知識學習。依據(jù)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50、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這一過程在教學準備階段已經(jīng)完 成。此外,根據(jù)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讓單質化合 物知識處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即在一個可操作的難度水平,通過提問、鼓勵、建 議等策略進行指導,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發(fā)現(xiàn)哪些知識方法能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幫助。 15因此在資源收集的過程中可以首先搜集整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的相關介紹,而后再搜集針對此知識的教學案例,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最終的教學形 式。此環(huán)節(jié)的資源主要以原始材料形式保存,只是在教學設計中提出了一種具體的教 學實例,以方便教師使用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優(yōu)化整合。 (3)完善教學評價 在本課題的教

51、學過程有小組合作形式的學生實驗,因此可以在此過程中增加學生 評價環(huán)節(jié),作為一種教學評價形式,而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評價。評價的具 體方式,需要在資源收集的過程中多方參考。評價的內容應該從與他人合作情況、任 務完成情況等過程性和情感性要求入手。教師評價以及學生互評均可以作為學生的描 述性學習檔案而收入個人的成長記錄中,如附錄四水的組成教師評價要求和 附錄五水的組成學生評價要求。當然,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因此仍 需要通過三種主要的資源搜集方式收集大量的習題,以新課標對習題綜合性、開放性 和情境性的要求進行篩選整合,如附錄六水的組成習題精選。 2.3.3 教學資源包開發(fā)過程的體會教學資源

52、包開發(fā)過程的體會 在設計開發(fā)教學資源包的過程中,筆者以初學者的姿態(tài)不斷學習、進步,從對教 學資源包概念的界定,到不斷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最終以實例形式開發(fā)出實用的教學 資源包,有以下幾點體會,希望能夠對教學資源包的后續(xù)開發(fā)者有所啟示。 (1)明確開發(fā)目的 在開發(fā)教學資源包前,首先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即為什么要開發(fā)、需要開發(fā)到什 么程度、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的等等,這樣才能制定出一個可行的開發(fā)方案。 比如,本研究所指的教學資源包主要服務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并希望最終的開發(fā) 產(chǎn)品能夠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的,就應該緊緊圍繞課堂教 學的流程,充分考慮教師的使用習慣進行開發(fā)設計。因此教學資源包

53、的設計思路是以 課堂教學的準備、實施以及評價的一般流程為線索,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系統(tǒng)化、具 體化整合。 在具體的資源開發(fā)過程中,一般會經(jīng)歷以下三個過程,用三個字來概括即“厚薄 厚”。如情景素材資源的收集階段,開始目的不明確,因此需要大量收集資源,達到 一定量的積累,即“厚”的過程;而后,對已有的資源進行比較,確定所需要的情景素 材的內容,明確資源收集的目的,并進行大規(guī)模的篩選,即“薄”的過程;最后,對經(jīng) 篩選留下的資源進行更深層的研究,主要考慮能否全面反映最初的設計目的,而后對 不充實的部分進行再加工,對缺乏的資源進行再收集,即“厚”的過程。 (2)熟悉網(wǎng)絡資源下載 在資源的收集過程中,網(wǎng)絡資

54、源占絕大多數(shù)。如教案等文檔類資源,除了搜索引 擎提供的直接下載方式外,還有許多需要下載者預先注冊為某網(wǎng)站的會員。此時應該 有所警惕,考慮該網(wǎng)站的權威性和安全性,建議到知名度較高的教學資源網(wǎng)站,如化 學教育網(wǎng)(http:/ 、中國化學課程網(wǎng)(http:/ 、中 基網(wǎng)化學(http:/ 所保障,而且下載的資源質量較好。 下載網(wǎng)絡上的圖片資源,也有許多技巧。下載的圖片在實際教學中通常需要放大 以方便觀察,因此原始圖片的尺寸不可太小,下載時不可直接保存網(wǎng)頁上的小型縮略 圖,而應該選擇大尺寸的圖片并將原圖打開進行保存。一些大型的搜索引擎,如百度、 谷歌等,提供的圖片搜索功能較為完善,可以選擇性的搜索大尺

55、寸圖片,即在關鍵詞 的下方選擇相應的尺寸要求,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 網(wǎng)絡上的視頻資源大多需要從土豆網(wǎng)、優(yōu)酷網(wǎng)等視頻網(wǎng)站進行下載。因此首先需 要通過關鍵詞的搜索找到相關的視頻資源,而后進行觀看以確定是否符合課堂教學要 求。選定所需視頻后,在下端點擊“下載”按鈕,通常會要求安裝相關的下載軟件,安 裝完成后在下載軟件中輸入視頻名稱,選擇并下載。而其他網(wǎng)站的視頻下載方法,可 以充分利用“百度知道”等網(wǎng)絡互動問答平臺或各大搜索引擎,查找相關答案,此處不 再贅述。 (3)熟悉相關軟件操作 在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過程中,對資源作出恰當?shù)奶幚硎鞘种匾沫h(huán)節(jié),它能使 資源主題突出、特色鮮明。而多媒體素材資源在整

56、個教學資源包中的比重較大,因此, 熟悉一些相關多媒體編輯軟件的操作,將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資源包的開發(fā)。 如利用圖片處理軟件 Photoshop,能夠使圖片中的主體更突出,達到更好的視覺效 果。例如在水的組成課題中講解生命體中的含水量是,互聯(lián)網(wǎng)中找到的原始圖片 有的色彩效果一般,主體不明確,經(jīng)過 Photoshop 的裁剪、摳圖、飽和度等處理后,圖 片主體突出、色彩鮮明,提高了教學效果。講解水的作用使用的重慶朝天門碼頭原始 圖偏暗,色彩不鮮明,經(jīng) Photoshop 飽和度以及亮度處理后,視覺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圖 5 “番茄”素材處理前后對比 Figure 5 “Tomato” Materia

57、l Handling before and after Contrast 圖 6 “重慶朝天門碼頭”素材處理前后對比 Figure 6 “Chongqing chao tianmen wharf” Material Handling before and after Contrast 又如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的視頻基本為 FLV 格式,此格式無論是播放還是剪輯均受到一定 限制,在實際教學中,也并非所有的視頻內容均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因此難免需要 對下載的視頻進行編輯處理。此時可以考慮使用格式工廠(FormatFactory)一類的多 媒體格式轉換軟件將視頻統(tǒng)一轉換為 AVI 格式,既方便編輯,又方便在

58、PPT 中使用。 而后使用會聲會影一類的視頻剪輯軟件將課堂教學所需要的視頻內容進行剪輯,一方 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突出主體,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例如水的 組成課題中情境創(chuàng)設方案二即是由視頻新聞導入,而在網(wǎng)絡上搜索到的 CCTV 新聞 30 分的相關視頻格式為 FLV,且篇幅過長。于是打開格式工廠軟件(筆者使用的是 FormatFactory 1.80 漢化版) ,從左側選項中選擇“所有轉到 AVI”,點擊對話框中的“添 加文件”,將需要轉換的視頻導入,點擊“確定”返回上一級對話框,再點擊上端的“開始” 按鈕,即可以將視頻轉換為 AVI 格式,并輸出在原文件的文件夾內。再打開會聲會

59、影 軟件(筆者使用的是 Corel VideoStudio 12 版) ,點擊“會聲會影編輯器”進入主界面,在 菜單欄中選擇“文件將媒體文件插入到時間軸插入視頻”,導入已轉換好格式的視 頻文件,在左上側的預覽窗口中利用“開始標記”和“結束標記”選擇起點和終點,預覽以 確定選擇是否正確,最后點擊程序上端的“3 分享”按鈕,選擇“創(chuàng)建視頻文件與第一 個視頻素材相同”,在對話框中更改名稱以及存儲位置,點擊“確定”,保存后即可得到 所需的視頻剪輯。 至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用廣大教師較為熟悉的微軟公司的 PowerPoint 軟件, 具體的過程不再贅述。但應注意,制作課件前必須明確教學過程,并設計好腳本,即 文字、圖片應如何排布、何時進入,如何突出重點、體現(xiàn)層次感等,課件的制作以 15 頁左右為宜,色彩簡潔,并應該保持統(tǒng)一的風格,這些都是保證課件效果的重要條件。 3 教學資源包的利用教學資源包的利用 雖然本研究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包設計初衷是能夠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但受個人能 力限制,尚無法達到全面概括課堂教學所需資源的要求。同時新課程要求教師進行一 系列的角色轉變,從課程的實施者轉變?yōu)檎n程發(fā)展的參與者、從“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研究者”。因此對教學資源包的利用不能僅從“拿來主義”的角度思考,還需要以科學發(fā) 展的眼光審視教學資源包的可持續(xù)利用。 3.1 教學資源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