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賞析_第1頁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賞析_第2頁
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贈劉景文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賞析 劉景文:劉季孫(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開封) 人。宋仁宗嘉祐間,以左班殿直監(jiān)饒州酒務,攝州學事 (石林詩話 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庫副使為兩浙兵馬都監(jiān)。因蘇軾薦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傳,性好異書古文石 刻,仕宦所得祿賜盡於藏書之費。事見東坡全集卷六三乞賻贈 劉季孫狀、東都事略卷一一O劉平傳。劉景文的父親劉皴是北宋的將軍,所以也養(yǎng)成他豪放的個性。 因此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 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喻指荷葉) 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君:你,指劉景文。 蓋:車蓋,這里比喻荷葉。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

2、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 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 橙黃橘綠的時節(jié)?。∵@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名季孫)的。詩的前兩句寫景, 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 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 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 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 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 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3、妄自菲薄。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 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 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 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 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 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 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 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 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 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 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 綠之時。雖然橙和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 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