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1.gif)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2.gif)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3.gif)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4.gif)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98ec5e82-2b0f-4bce-8b5f-3d42b609050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目 錄第一部分 前言(3)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背景(3)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3)三、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4)笫二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6)一、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6)二、7-9年級的具體忖標(6)第三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8)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范圍(8)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選擇與組織(24)第四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27)一、實施的一般原則(27)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與組織形式(29)三、教師的有效指導(31)第五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評價 (33)一、評價的基本原則(33)二、評價的方式(33)三、教師
2、評價與學校評價(34)第六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35)一、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35)二、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35)三、教師培訓(36)第一部分前言綜合實踐活動是棊于學牛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牛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 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xiàn)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fā)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它是九年制義 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guī)定的7-9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 要的精神,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人員理解和實施綜合實踐活 動,特制定本綱要。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背景兒童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綜合素質 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
3、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關注兒童青少年思想道徳建設,深化以 發(fā)展學牛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索質教冇,成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 的重耍使命。引導學生在社會?;钪袑W會處理人與口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基本關系, 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信息意識與技術意識、勞動觀念與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 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的能力,是索質教育的巫要任務。為實現(xiàn)索 質教育的宏偉h標,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亟待改革與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是 適應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綜合實踐活動反映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體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 耍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
4、生都冇自己的需要、興 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他們的發(fā)展不僅僅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 而獲得的。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住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的設 計與實施,有利于克服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 在實踐中發(fā)展。當今社會迅猛發(fā)展,產牛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道徳問題、 國際理解問題、信息科技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 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綜合實踐活動的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特別是1992年以來的活 動課程有效經驗,體現(xiàn)了當前索質教冇的內在要求。同時又適應加強科技教
5、冇的信息時 代需要。此次課程改革設立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對活動課程的繼承、發(fā)展與規(guī)范,對充分 發(fā)揮活動課程應冇的發(fā)展價值具冇重耍的現(xiàn)實意義。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 的功能和價值。為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一)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通過引導 學生親身經歷各種實踐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各項補會實踐活動,在“調杏”、“考察”、 “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積累和豐富經驗,口主獲取知識,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
6、牛在實踐中學習, 在實踐中發(fā)展。(二)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超越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課堂教學的時宇局限,面向學生的整 個?;钍澜?,其課程h標和內容具有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 程;關注學牛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表現(xiàn),其學習活動方 式與活動過程、評價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三)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是綜合實踐活 動的主體,它客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性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自主學 習、自主實踐、自主反思。指導教師對學生實踐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 包攬學生的活動。(四)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注覓發(fā)
7、揮在活動過程屮自主建構和動態(tài)生成的作用,處理好課程的預 設性與牛成性z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學生的活動主題、課題或活動項目產生于對牛活 中現(xiàn)象的觀察、問題的分析,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展開,學牛的認識和體驗不斷豐富和 深化,新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將不斷牛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tài)隨之不斷完善。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木理念7-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要求突出學牛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 作為課程的主休,一切從學牛的實際出發(fā),
8、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fā)揮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耍以學牛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慕礎,將學牛的需要、動 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 枳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主動發(fā)展。(二)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fā)展空間綜介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補會生 活的傾向,而向沖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 系,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開放的空間。面向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的基木要求。綜合實踐活
9、動課程超越書木或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單一的、封閉的課堂時 空,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 鮮活的活動主題、項日或課題;面向口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牛的?;詈鸵延薪涷灒?開放的時空屮促進學牛?;罨顫姷匕l(fā)展,增長學牛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 發(fā)展綜合的實踐能力。(三)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實踐,是綜介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規(guī)定。綜介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強調學生 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 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元
10、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二部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與其他類型的課程一樣,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也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悄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維度。但與其他類型課程的目標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強調過 程與方法、悄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維度的目標,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屮實現(xiàn)課程的發(fā)展價 值。一、綜合實踐活動的總忖標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通過密切學牛與?;畹穆?lián)系、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引導學 牛在積極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積極體驗利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 內在聯(lián)系的整休認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學生良好的個 性品質。二、7-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h標綜合實
11、踐活動的實施,耍注重發(fā)展學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 體h標包括:(一)增進學生對口然的了解認識,逐步形成關愛白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和 能力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lián)系關心自然環(huán)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huán)保意識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活動,形成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能力(二)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 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關心社會現(xiàn)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服務社會,發(fā)展社會實
12、踐能力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他人共同生活、丁作養(yǎng)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三)逐步掌握棊木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yǎng)成負責任的生 活態(tài)度。反省口我,增進口我認識,確立口信,樹立人牛理想,積極進取學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yǎng)成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了解與認識現(xiàn)代牛產和勞動技術,端止勞動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四)發(fā)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態(tài)度,了解并學習運用問 題解決的基本方法;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索養(yǎng)、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學會h主提出問題、制定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活動方案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13、,初步具有信息素養(yǎng)和技術索養(yǎng)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了解與學習問題解決的基本研究方法,對感興趣 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fā)展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第三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綜介實踐活動是山國家設置、由地方指導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fā)與實施的課程。國家 教育主管部門著眼于宏觀指導而研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管 理并提供必要的專業(yè)支持。學校要根據綱要所設定的基本框架規(guī)劃學?;顒拥幕绢?型、基本內容和具體活動方案。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范圍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內容領域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 術教育、信息
14、技術教育等方面。(一)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丁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口然、社會和學??谏砩?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 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 的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7-9年級研究性學習要充分尊重初中生渴望獨立、愿意在自主活動中體驗成功,抽 象思維能力增強、愿意接受智力挑戰(zhàn),探究活動的范圍廣、程度深、社會意義增大等特 點。讓學生在體驗與創(chuàng)造屮學習,使學習充滿探究的快樂。讓學生在探究生活中融入生 活、熱愛生活。1研究性學
15、習的目標(1)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學生通過自主參與探究活動,親丿力探究過程,獲得探究體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 人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的興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喜愛質疑、勤于思考、 樂于在探究中獲取新知的意識和習慣。(2)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發(fā)現(xiàn)并確定探究問題,提出探究設想并自主開展探究活動, 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策略,表達探究成果。(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學會利用適當?shù)墓ぞ吆图夹g、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 理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學會運用獲得的信息描述或說明問題,并 做出恰當?shù)慕忉?。?)學會分享與合作
16、學生在探究活動屮,既獨立思考、積極主動,乂樂于與伙伴乂相幫助、彼此協(xié)作; h覺遵守合作規(guī)范,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沖會處理人際關系,主動與同伴分享 信息、創(chuàng)意和成杲等。(5)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學牛在探究活動屮,要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學”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不盲 從、不迷信;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認真踏實、善始善終,勝不驕、敗不餒;善于對 學習過程與結果認真反思和口我評價;了解并嘗試運用問題解決的基本科學方法,具有 一定的方法意識,體驗研究的基木過程;尊重他人的思想與研究成果等。(6)增強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心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學會關心 科
17、學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初步形成維護補會進步、承擔補會義務、服務社會的公民意 識。2.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7-9年級研究性學習強調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主動探究來獲得直接經驗, 因此主要從學生的學校?;睢⒓彝ド詈蜕鐣;畹母鱾€方面,選擇和確定專題。(1)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基本特點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基本特點是開放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既可以由學生 口行確定,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建議;可以來源于學校生活,也可以產牛于家庭或社 會生活實際;可以繪對口然現(xiàn)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對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的探討。研究 性學習的內容應該具有探究價值。対于同一個問題或主題,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 興趣愛好和能
18、力水平,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i韋i。(2)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的原則重視與學牛個人經驗的聯(lián)系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應該與學生的學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相適應。由于學生是從生 活屮選擇專題開展研究,因此耍關注學牛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同時隨著初屮學牛年 齡的增長,在選題內容上,既要有趣味性,也要逐漸垂視社會性;在研究范i韋i上,要在 考慮可行性的棊礎上逐步擴展。重視為社會?;顚嶋H的聯(lián)系要引導學牛從牛活實際岀發(fā),發(fā)現(xiàn)和提岀問題。從自然現(xiàn)象到社會生活,從身邊小 事到國家大事,從現(xiàn)實壯界到歷史和未來,都可以是研究性學習的對象。研究性學習是 胖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活動,必須強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校內外活動相結合
19、。要結 合學校教育的各種活動,包括班隊活動、文體活動、參觀訪問、補會服務等,拓展探究 的內容。重視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聯(lián)系初中學生想象豐富、大膽,在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欲望。反映現(xiàn)代科 學發(fā)展成果與趨勢的內容,是學??释私獾模彩墙炭茣荒芗皶r容納的??梢酝?過創(chuàng)設悄境讓學牛了解一些當代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成就,如航空航天、牛物工程、計算機 技術、環(huán)境保護、新材料新能源等,并把這些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以滿足學牛的 探究需要和興趣,啟迪思維。通過這些活動增進學生對科學發(fā)展的了解和認識,鼓勵學 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參與研究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拓展研究性學習的領域。重視與各科知識的聯(lián)系進
20、入初中階段,學科門類逐漸增多,學習難度逐漸增大。研究性學習活動要注意創(chuàng) 設各種情境和條件,加強與各科知識內容的聯(lián)系。要注意從學科知識的拓展和應用中生 成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在研究和解決?;铄膯栴}時,要引導學牛有效地利用各科知識。(二)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牛在教師的指導下,超越單一的教室空間,參與社區(qū)和 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fā)展實踐能力、培養(yǎng)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 為主旨的學習領域。設置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徳教育的重耍途 徑,是強化課堂、學校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是增強學生對他人、對集體、 對補區(qū)乃至整個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奉獻精
21、神的巫要舉措。1、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的忖標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在服從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的某礎上,更為注重發(fā)展 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公民責任感。7-9年級社區(qū)服務與社 會實踐的階段目標是:(1)增強服務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和充實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熱心參與志愿者活動和公益活動,關心社區(qū)中的重大活動和社區(qū)存在的主耍問題。 關心他人,關心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樂于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爭情。積極 血對牛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并隨時樂意幫助他人。通 過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學生要認識到,服務和關心并不僅僅是給予,它更能帶來心靈 上的收獲,在
22、服務補區(qū)、幫助他人特別是幫助弱勢人群的公益活動過程屮,會有痛苦也 會有快樂,會有挫折也會有成就,這都是難得的教育資源,都有助于胖生珍視生命,熱 愛生活,保持蓬勃朝氣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體驗服務他人社會的充實為愉悅。通 過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尤其要讓學生認識到,幫助他人、貢獻社會的體驗不是一個抽 象的概念,而是一個自己完全能達到的活生生的過程。這對于深化學生的生存體驗,舒 展學生的個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獨特價值。(2)參ai社會實踐,培養(yǎng)實踐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初屮階段的學牛要經常接觸社會現(xiàn)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自覺實踐,自主參與, 提高實踐能力,獲得社會經驗。增強對家庭、社會和國
23、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懂得為人 做事的基木道理,懂得尊重人、寬容人,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形成與他人友好相 處、共同成長的意識與能力,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補會、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牢固 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道徳情操,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的繁 榮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機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時刻準備著。這對于 實現(xiàn)學生在認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領域的全而、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垂要意義。(3)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質量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最大追求不是授人以書本知識,不是記憶、背誦,而是培養(yǎng) 學牛不斷地領悟世界的意義和人牛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注意促使學住在實踐中、在服 務
24、社會、幫助他人的體驗中尋求學習的動力,克服巫分數(shù)輕發(fā)展、垂帖本教學輕社會實 踐的現(xiàn)象,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貼近實際、貼近?;?,把學習場所從教室拓展到 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使課堂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結合起來, 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掘蘊藏于鄰里、社區(qū)乃至整個補會的有利于學 生胖習和成長的教育資源,充實胖生的學習生活,全而提升學習質量。2、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領域是開放的,非常廣泛。選擇內容時應著重考慮:(1)密切聯(lián)系社會牛活。應從學牛接觸的?;钍澜鐚绨l(fā),從學牛熟悉和關注的社 會實際屮選取主題,把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對于
25、初小生來講,選擇的內 容可從日常牛活擴展到地區(qū)、國家乃至世界范圍的一些問題,以進一步拓展學牛的學習 領域和發(fā)展空間。(2)鼓勵學牛自主選擇。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利,引導學牛適應課程目標的需耍,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去選擇和設計內容,在活動屮學會學習學會選擇。(3)注重本土性。課程內容關注社區(qū)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就地取材,發(fā)揮優(yōu)勢, 充分反映學校和地方特色。(4)注垂各學習領域的融通。要保證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與其他指定領域內容的 貫通,使各學習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冇機整合。(5)內容的選擇應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應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周圍世 界的完整認識。3、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社區(qū)服務和社
26、會實踐的開展應適應和滿足每個學牛的不同需求,考慮為學生提供盡 可能多的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的機會,不能局限丁狹義的教室和系統(tǒng)的書本知識,要讓 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實際鍛煉。應圍繞主題整介各科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綜介應用各學 科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經驗。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己參 與設計、白己選擇主題、口己組織實施、口己進行評價,盡可能將活動的實施過程作為 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的過程。(三)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為主的多方面發(fā)展 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 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
27、,強調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通過該領域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 用技術和職業(yè)分工,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木領域之一,是初中年級的學生人人必 須經歷的實踐活動內容。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丿丿j是每個學生 的基本權利。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當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應當從促進學生積極勞動體驗 的產牛和著力促進學牛技術索養(yǎng)的形成這一基木任務出發(fā),形成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上 的多樣化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要;應當在注重勞動教育的多學科滲 透和多渠道實施的同時,注意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冇機聯(lián)系和冇序整合,努力發(fā)揮勞 動教
28、育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并注意引導學 牛用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積極價值觀,融入勞動與技術世界;應當重視學牛的手腦并用, 注巫學生的技術探究、試驗創(chuàng)造,強調以技術內容為載體的“做中學”和“學中做”, 強調心科技能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它不應只重視操作技能的訓 練,還應重視操作活動屮學生對技術原理與方法的探究與試驗,重視對技術的文化特性 的理解與感悟,重視對技術作品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根據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考慮到 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性,提倡以具體的技術項忖為單位來設計和組織學 生的勞動技術教育的活動。一般地,一個具體技術項目包含著一系
29、列具有綜合特性的 學習內容,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通過系列性的實踐活動,能夠獲得相應的工具 應用、材料認識、簡易設計、作品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發(fā)展。1. 基本h標(1) 認識勞動世界,形成止確的勞動觀念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通過技術實踐活動,深化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止確的勞動價值觀;養(yǎng)成勤儉、負 責、守紀的勞動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2) 拓展生活中的技術學習,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學會自我的生活管理,學握一些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增強生活屮 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3) 主動進彳亍技術實踐,初步學握一些現(xiàn)代生產通用的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施,
30、并對常見材料進行簡易加工:初步掌握簡易設計與制 作的一般過程與方法,并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簡單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制作,或者了解 作物生長和農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的-般規(guī)律,了解一些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并進行技術實 踐;在使用和改良技術作品、進行技術實踐的過程中,作出多方面的有一定根據的評價。(4) 發(fā)展技術學習興趣,初步形成從事技術活動和進行技術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與能 力。關注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技術問題,形成持續(xù)而穩(wěn)定的技術學習興趣,具有較 強的技術意識;理解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格與態(tài)度,能夠安全而負責任地參加技 術活動,具有初步的與他人進行技術合作、技術交流的態(tài)度與能力;通過體驗和探究, 掌握基木
31、的技術學習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以及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初 步的技術探究、解決口常生活中的簡單技術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技術的終身學習能力, 形成一定的與技術相聯(lián)系的經濟意識、質量意識、環(huán)保意識、安全意識、倫理意識、審 美意識以及推動當?shù)亟洕ㄔO的意識。(5) 關注職業(yè)領域,增進職業(yè)認識,形成初步的職業(yè)選擇意向和初步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了解從事職業(yè)活動必須具備的勞動保護知識和相應的職業(yè)道德;關注木地區(qū)的經濟 發(fā)展和人才需求,進行學習或就業(yè)的初步選擇;知道創(chuàng)業(yè)過程的艱辛和樂趣,形成初步 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2.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范圍及主要活動形式勞動與技術教育內容町以在以下范圍組織:(1)勞動實踐活動包
32、括校園內的自我服務勞動、公益勞動;在社區(qū)進行的社區(qū)公益勞動;在當?shù)貜S礦 企業(yè)或在農村的農山、林場、牧場、漁場等場所進行的簡單牛產勞動等。(2)技能練習活動主耍有常見的工具使用、常見材料加工、常規(guī)構件或部件的連接,日常生活中的技 術產品的使用、簡易維護與保養(yǎng);具有一定技術特征的生活技能,如日常烹飪、衣物縫 制、常見洗滌等方面的技能學習,以及一些簡單的、通用的工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技能練習 等。(3)t藝制作活動主要指體現(xiàn)技術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工藝站的制作活動,以及紙塑、泥塑、 編織、印染、雕刻、刺繡、電子等項目作品的制作等。(4)簡易設計活動包括對一個簡要技術作品的需求調查、方案構思、草圖繪制、
33、模型制作、調配裝試、 交流評價等活動。(5)技術試驗活動主要指技術實踐、技術探究過程中所進行的一些簡單的技術小試驗,如種植、養(yǎng)殖 屮的農業(yè)小試驗,常見材料的性能試驗,技術設計作品的功能試驗等。(6)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主要指從現(xiàn)實的牛活和牛產需要出發(fā),以人類未曾出現(xiàn)的技術產品或技術手段為對 象,采用一定的創(chuàng)造技法、系列化的步驟,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成果的活動。(7)職業(yè)體驗活動主要是指學生結合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一定的職業(yè)理解、體驗為目標,在一 定的職業(yè)崗位上實地扮演職業(yè)角色、進行職業(yè)實踐的活動,如在商丿占里進行營業(yè)員職業(yè) 的體驗、在丁廠的零件裝配車間進行裝呢員的職業(yè)體驗等。以上主耍內容及活動形
34、式,既冇一定區(qū)別,也相互聯(lián)系,在課程實施屮不能機械理 解、相互割裂。79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內容的選擇可以項忖為基本單位。英項h涉及到技術基 礎、家政和職業(yè)引導等方面。技術基礎有印章、雕刻、陶藝、編織、刺繡等傳統(tǒng)工藝項 目,有木工、金工、電了電工、簡單機械維修、農機具使用與維修、農作物栽培技術、 花卉栽培、攝影、養(yǎng)殖技術、農副產品貯藏和加工、農作物良種繁育、樹木種植等基木 技術項目;家政有營養(yǎng)與烹飪、服裝與縫紉、家用器具使用與保養(yǎng)、家庭理財與購物等 項目。各地區(qū)、各學??筛鶕嶋H,選擇其中3個以上的項目作為載體實施勞動為技術 教冇;職業(yè)引導町結合學牛的畢業(yè)教冇、社會調查和技術基礎學習確定具體內容
35、;此外 應結合課外活動、社區(qū)活動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四)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而設 置的滸習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以培養(yǎng)芽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 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為特征的基本學習領域z。信息技術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h是綜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 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屮,信息技術教育具有特殊性。初屮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冇效 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主動進行終牛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牛適應現(xiàn)代社會?;钏璧男畔⒓夹g技能,鞏固 信息素養(yǎng)
36、和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培養(yǎng)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 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耍的奠基作用。1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h標初屮信息技術教育的口標是:發(fā)展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鞏固良好 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 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初中信息技術強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借助計算機和網絡獲取、處理、表達信 息并用以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學科學習的過程;在活動屮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 倍息編碼以及利用計算機等常見信息處理工具處理信息的一般過程;發(fā)展積極參加信息 技術技術活動,主動探究信息技術工作原理和
37、信息科技奧秘的興趣;在參與實踐活動的 過程中,思考、討論和分析少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養(yǎng)成適當?shù)男畔⒓夹g使用 習慣。2.內容的設置和選擇原則(1)與小學和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銜接:初屮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應以小學階段 規(guī)定的內容為基礎,不再采用“零起點”的內容設置;同時注意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 準有關規(guī)定的銜接,為學牛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2)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主線,螺旋上升地設置內容:以符合初中學生年齡 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實踐任務為主線,組織初屮學生應進一步學習的信息技術內容。淡化 學科體系,打破各操作軟件z間的界限,將學生必須掌握的軟件知識和操作技能有機融 合到不同學年的實
38、踐活動中,通過活動的不同技術耍求引領學牛螺旋上升式學習必耍的 軟件操作。初屮階段的學習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牛綜合運用小學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 能。(3)鼓勵跨學科的活動主題,實現(xiàn)技術學習與技術應用之間的整合:應注意從各 學科學習任務屮設計活動主題,引導學生以學科學習任務為載體探究和掌握信息技術; 同時,加深沖生對信息技術在沖科學習中價值的理解,推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養(yǎng)科 學習,解決研究性學習問題,實現(xiàn)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與學習t具的雙巫價值。(4)適應地區(qū)差異、體現(xiàn)地域特色: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各地在內容選擇 及其難度設置上,應適應木地設備、師資及學生的現(xiàn)狀;活動選題耍體現(xiàn)各地經濟社會 發(fā)
39、展的需要,體現(xiàn)地域特色,鼓勵多樣但不失合理的選題。(5)體現(xiàn)個別差異,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學習內容應豐富多樣,要求耍分水平,以 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殊發(fā)展需求;鼓勵學生口主選擇活動主題、討論確定合適的活 動方式,活動空間要打破教室和書本的局限,鼓勵更自主的技術實踐與更開放的科技探 究與技術創(chuàng)新。3. 初屮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內容分為基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A性內容是學生運用信息 技術開展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牛活的必要基礎,是必修內容;拓展 性內容是針對信息技術條件較好的地區(qū)以及在信息技術方而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的選 擇性學習內容,以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廣度和深
40、度上進一步發(fā)展。4. 初小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及冃標要求(1)了解信息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顜淼挠绊?,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使用習慣結合學習和?;罱涷灒私庑畔⒌母拍罴爸饕卣鳎懻摵饬啃畔⑸鐣闹魉?志。結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經驗,進一步討論信息的價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屮表現(xiàn)出 理性認識信息價值、敏銳捕捉有用信息、主動獲取相關信息、甄別篩選正確信息、共亨 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識;進一步提高判斷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動抵觸不良信息的 信息道德判斷能力;討論每個個體在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公共知識創(chuàng)新中的責任,形成積 極參與冇益信息創(chuàng)作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意識。結合實例,了解常見的
41、信息編碼方式及其對信息處理的意義。調查身邊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術的類別及其在學習、工作和科 研中的用途。能列舉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變化對工作、學習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并能就某個 專題進行調查、研究。在使用信息產品、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時,能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道徳 規(guī)范,理解不恰當應用帶來的后果;了解知識產權的簡單知識,養(yǎng)成負責地使用技術設 備和信息資料的習慣,學會規(guī)范的論文、著作、網絡資料等不同資料來源的引用方式; 養(yǎng)成保護口 信息安全的意識,知道如何在局域網或互聯(lián)網中保護自l1信息資料和人身 安全。(2)探究和初步理解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能結合應用實踐,總結和描述計算機系
42、統(tǒng)的硬件和軟件構成,初步認識互聯(lián)的概 念及單機的區(qū)別。在具備網絡的學校中,學生應熟悉局域網的常用功能。了解常見硬件設備的作用及其常用的關鍵技術指標,比較不同指標計對計算機功 能的實際影響。學會根據學校、家庭或工作場所的具體需要,設計計算機的軟碩件配置 方案。討論分析操作系統(tǒng)在計算機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認識操作系統(tǒng)的重要性;學習或進一步熟悉資源管理器的有關功能及相關步驟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 復格式化;建立目錄、復制、移動、搜索;常用硬盤管理功能;設置安全與共享等)。 通過實踐,加深對資源管理的認識,養(yǎng)成資源管理的意識。(3)利用因特網有效獲取信息,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學習或實踐需
43、要,提高使用因特網搜索、瀏覽和下載信息的能力,體驗超鏈 接在網頁中的作用,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學會合法、合理地使用網絡丁具和資源能根據學習主題或實踐任務,識別網上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能討論 網絡信息獲取與其他信息獲取形式的異同點。能利用bb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網絡交流工具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輔助學習。 學會判斷不良信息、主動抵觸不友好網絡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學會管理電子信箱和反垃 圾郵件的方法、學會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斷并主動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4)學會制作動畫作品,直觀地表達動態(tài)信息或描述過程欣賞分析動畫作品,比較動畫與其他信息表達方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分析動畫在信 息
44、表達方面的獨特性。通過剖析作品,了解動畫的制作原理,熟悉動畫制作的某木概念。學會使用一種常用動畫制作工具,設計、制作動畫,表達動態(tài)信息或描述過程。(5)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軟件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處理,支持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根據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輸入或記錄數(shù)據,并對數(shù) 據進行整理、分類、成表(編輯、格式化)。根據需要,學會用電子表格的公式函數(shù)對數(shù)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和處理。能通過數(shù)據分析,得出結論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使用電了表格的圖表功能,直觀地呈現(xiàn)統(tǒng)計結果或研究結論,增強研究結論 結果的說服力。(6)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 設計、制作并發(fā)
45、布多媒體作品能根據內容的特點和信息表達的需耍,確定表達意圖和作品風格,選擇適合的素 材和信息表現(xiàn)形式,并對制作過程進行規(guī)劃。能根據表達的需要,綜介考慮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的 索材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性,選擇合適的索材并形成組合方案;學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卟杉?要的圖像、咅頻、視頻等多媒體索材。學會運用合適的軟件和工具(如文字處理軟件、電了表格軟件、動畫制作軟件、 圖像加工軟件、簡單的咅頻和視頻處理軟件)對原始素材進行初步的編輯、加工。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體制作軟件(有條件的可學會使用一種新的多媒體著作軟 件),集成各類索材,制作多媒體作品。能根據作品特點和受眾的盂要,選擇合適的方式
46、演示或發(fā)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 和創(chuàng)意。能討論形成多媒體作品的評價標準,對自己和他人的多媒體作品及其制作過程進 行評價,能在評議的基礎上對電腦作品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以增強表現(xiàn)力;能比較利用信息 技術制作電腦作品與傳統(tǒng)制作過程和傳統(tǒng)作品的異同。討論所用信息技術丁具的優(yōu)缺點,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7)通過網站設計與制作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結合自己使用網站的經驗,比較網站與其他多媒體作品之間的異同,比較網屮和 網頁的關系,了解網站的棊本結構。學會根據學習或社會交往的需要,設計學習支持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 規(guī)劃網站的內容欄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學會使用合適的網站制作工
47、具(如所見即所得工具)制作網站,嘗試使用常用網 站制作技巧支持課程學習、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會交往,例如,利用表格對網頁進行布 局,了解和使用導航功能,設置超鏈接,初步了解(如,能看懂簡單標識)超文本標雷 語言(html)的作用。在使用網站及相關現(xiàn)代通信技術開展學習和交往的過程中,能認識到網絡影響的 兩而性,討論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為規(guī)范的意義,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健康、負責和符合 網絡禮儀的行為。能討論分析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學會必要的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方法。* (8)設計和制作機器人,以機器人為載體,體驗并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 問題的棊本過程小學階段未開設機器人選修課的初中學校,可參照卜述要求組織
48、相關教育活動:了解簡易機器人的基本構造;說出各類傳感器(如聲音、光敏、紅外、溫度、觸 摸)的功能及其対人類功能的模擬。能描述機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通過傳 感器搜集信息、通過程序來判斷處理信息、控制外部動作等。研究和了解現(xiàn)代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討論機器人與人類在解決相關問題上的優(yōu)缺 點,例如,機器人對復雜悄況的反應;機器人可以完成哪些人類難以完成的任務等。學會根據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需要,設計、動手制作或組裝簡單的實物機器人(如: 機器人導盲,機器人迎賓,機器人滅火,機器人踢足球,機器人走迷宮等),將編制好 的控制程序(使用流程圖方式)導出到實物機器人,運行機器人并對機器人及其控制程 序做
49、出必要的調試和修改?;蚴褂煤唵我讓W的程序語言(如logo)編制簡單的程序控制 機器人做出簡單動作或解決簡單問題。在不具備實物機器人的悄況下,也可以利用機器人仿真環(huán)境來模擬機器人的運動 和調試使用流程圖編制的簡單的控制程序;感受利用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小學階段已開設機器人選修課的初中學校,可參照下述要求組織相關教育活動:在制作和操縱簡單機器人的基礎上,探究機器人的機械裝置、電子裝置,了解計 算機程序控制機器人做岀各種動作的簡單流程,體驗機器人対信息技術多個門類的綜合 運用。通過使用和剖析一段機器人(仿其)程序,感知程序和程序設計語言;了解“確定 算法-編程實現(xiàn)”這一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般過程。
50、通過剖析機器人教學平臺屮的程序實例,理解程序的基本結構。學會使用一種機器人編程控制軟件編制小編程,在仿真環(huán)境中運行或導出到實物 機器人中運行程序,觀察計算機運行程序的結果。根據運行結果對程序進行必要的修改 和優(yōu)化。開展機器人創(chuàng)意實踐活動,學會搭建實物機器人(在不具備搭建實物機器人時, 學會規(guī)劃搭建機器人的創(chuàng)意實踐活動,能描述搭建常用機器人的方法);初步了解復合 結構的機器人機器搭建方法。了解機器人領域的發(fā)展前沿,分析我國在機器人領域存在的差距,樹立責任感。通過合作設計、搭建機器人及參加有關競賽活動,學會分工協(xié)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5. 實施建議(1)璽視結合學生經驗,突出實踐性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活動
51、要求學牛能將獲得的操作技能遷移到實際的問題情景中,并 能在復雜多變的情景中靈活地運用知識技能,臨場生成適當?shù)募夹g應用方案。因此,信 息技術的學習要注意創(chuàng)設高度真實的活動情景,幫助學生針對實際需要、在真實有趣的 情景中掌握實用的、在而臨新任務時易于遷移和提取的知識技能;要注意設計多種多樣 的活動悄景,讓學牛從不同方面反復理解信息技術的核心概念的內涵,幫助理解在前后 概念間的聯(lián)系,形成前后一貫的概念體系。要避免采用脫離實際應用情境的“照本宣科 式”的教學方式,或強迫學生進行枯燥的軟件命令學習和機械操練,更要避免要求學生 死記硬背信息技術知識。盡量把某些常用軟件的操作設置在不同學年的任務悄景中,逐步
52、提高某-軟件的內 容深度、技術要求和操作的綜合性,讓學生有機會在每一學年中都可以學習和綜合應用 多種軟件與工具,并能在不同悄景中、從不同的角度反復接觸某一軟件或信息處理手段。 引導循序漸進地學習冇關技術和操作,逐步深入地理解不同軟件和工具間的聯(lián)系,提高 靈活運用所學技能的能力。對相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理解、內化 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道徳準則和彳亍為規(guī)范;同時,要加強“行為指導”, 確保學生的相關認識和責任感能落實到具體行為中,并引導學生形成好的行為習慣。(2) 技術活動與認知活動相互支持,積累操作經驗、探究科技奧秘信息技術的學習既需要學生探究、理
53、解和建構信息技術的有關原理和方法,更需要 學牛通過信息處理、設計制作作品等技術活動表達口己的創(chuàng)意、想法和認知活動結果。 理解和建構等認知活動是有效技術操作的前提,也是技術操作的提升與經驗總結,更是 探究科技奧秘的必耍過程;而技術操作是認知活動結果的外在表達與實踐檢驗。信息技術教育要注意“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和理解的基礎 上,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技術;在操作過程屮,鼓勵學生探究原理、總結方法、積累經驗。在 技術活動與認知活動的互動中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技術實踐能力。避免脫離思考與 探究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或者脫離技術實踐的“紙上談兵”式的信息技術教學。(3) 口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有
54、機結合,培養(yǎng)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識信息技術學習不僅需要個體的自主探究和建構,更需要表達交流、討論合作。信息 技術不僅提供了有力的探究和學習工具,還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計算機網絡更是 提供了跨時空互動交流的環(huán)境,使隨時、隨地、隨需的合作學習和研究成為可能。信息技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分享資料、合 作交流,通過討論深化理解,通過合作促進社會建構;引導學牛學會在合作過程中合理 表述個人觀點,恰當?shù)貞盟擞^點,在利用社會公共信息的基礎上共亨個人的信息資 料,培養(yǎng)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交流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識。(4) 活動要兼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進高
55、水平思維初屮階段要注意通過展示一些新技術的強人功能和新軟件的魅力來鞏固學牛的興 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動選題在注意趣味性的某礎上,要適度增加挑戰(zhàn)性,引 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必要的比較、分類、綜合等深度加工,并通過理解、分析、推理等高 水平思維過程來解決問題,促進其從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避免活動要求過于簡 單,導致學牛通過簡單的信息復制和粘貼即可完成任務,以免學牛形成通過機械復現(xiàn)其 至抄襲他人成果的不良習慣,以及不求甚解的思維惰性。(5) 創(chuàng)設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機會,鼓勵個性發(fā)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各地信息技術設備、師資差異較大,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悄況也不盡相同, 應根據本地實際設立合理
56、的學習起點,開發(fā)恰當?shù)膶W習內容和活動方式,保證各地學生 都能在信息技術教育方而得到應用的發(fā)展,幫助所有學生做好適應信息社會的準備;基 礎和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則可適當延長教育時間,開發(fā)更為多樣的教育內容和更為豐 富的活動形式。初屮學牛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起點水平參差不齊,在學習過程屮的實踐能力和興趣已 經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分化。教師要通過調查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水平,觀察學生的學 習興趣,設立分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一方面為水平高、發(fā)展快的學生 留有白主學習和探索實踐的空間;另一方面,對于基礎差、發(fā)展慢的學牛,可采用界質 分組、學?;ブ确椒?,變學生的個別差異為學習資源,幫助其逐步適應學
57、習進度,減 少挫敗感,確保所有學生都得到適度的發(fā)展。盡量保證學生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 興趣的內容,避免“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的關鍵期明顯早于其他領域,初中學生已經開始在信息技術方而表現(xiàn) 出較高的創(chuàng)造性。應通過必修少選修結合、課堂學習課外實踐結合的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 發(fā)展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口主選擇, 少些對主題的統(tǒng)一耍求;多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少些機械模仿;對學生富冇個性的操作 方式或問題解決方法,要多些接受和認可,少些打擊和漠視。6. 學牛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評價建議(1)綜合運用各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全面考察學牛的信息索養(yǎng)和操作能力在對學牛的信息技術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應針對不同評價內容和相應的課程目 標,適當選擇和靈活運用表現(xiàn)性評價、成長記錄等評價方式,以學生在操作或實踐活動 屮的實際表現(xiàn)和成果作為評價依據,全而記錄和評價學生在信息素養(yǎng)、操作能力、運用 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丿j、相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而的實際表現(xiàn),避免采取一次測 驗或考試評定學牛一學期或整個學段學習悄況的局面;評價以診斷學習、鼓勵進步為主, 弱化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和分數(shù)排名。除成長記錄之外,信息技術活動的評價主要以典型作晶評價和項目型實踐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賽事合作協(xié)議書
- 學校秋季學生會工作計劃
- 債權轉讓合同范本
- 產業(yè)基金合作框架協(xié)議書范本
-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實施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pvc管采購合同范本
- 河北省2024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一課確立人生目標第2課時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背記新人教版
- 跨越35kv線路施工方案
- 小學s版第二學期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八下數(shù)學4.4《用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一次函數(shù)表達式》聽評課記錄
- 老年癡呆癥患者生活陪護協(xié)議
- 2024年-急診氣道管理共識課件
- 鋼筋工程精細化管理指南(中建內部)
- 小學語文中段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研究 中期報告
-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適應性測試 (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浙教版2023-2024學年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國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運動訓練與康復治療培訓資料
- 干部人事檔案數(shù)字化 制度
- 經營開發(fā)部工作目標責任書
- 小班繪本教學《藏在哪里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