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閱讀答案_第1頁
“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閱讀答案_第2頁
“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閱讀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閱讀答案“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郭艷華由于身兼詩人與理學家的雙重身份, 以山水詩人著稱的楊萬里能 夠將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蘊涵的詩性觀念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 以理學家的 仁者胸懷和人格涵養(yǎng)賦予自然萬物以獨特的情感與審美觀照?!案裎镏轮痹从谌寮业亩Y記大學篇,宋代的理學家從各 自思想學說的角度出發(fā)對“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共同的 問題是探討“物”和“知”的關系,目的是要通過對規(guī)律的認知和把 握去揭示和貫徹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格物致知”作為理學的種哲 學方法,它在實現人生境界的同時也由種人生哲學而轉化為藝術思維 和情感的體驗,這也是其能夠成為理學家共同遵循的為學方法的

2、重要 原因。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理學講究“格物” ,詩學注重“感物”,二 者處在不同的層面中。但從情感體驗的這個角度講, “格物”之“物” 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 “感物”之“物”有著親緣關系。在文學家那里,“物” 是他們以感性、形象表達情感的中介, 而理學家則要盡“物”之“理”。 事實上,理學的“格物”到詩學的“感物”只步之遙,關鍵是要找到 二者在思維和審美領域里能夠溝通起來的橋梁。作為理學家,楊萬里對理學“格物致知”的為學方法謹遵不諱, 對“物”也有著自己的認識。他在哲學著作庸言中說: “物亡道 存,道則存矣,何地措道哉 ?”其把對物的認識作為“道”的第要素與理學家的思致是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數

3、也,依于數而已”,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定的形式、數量和性質,但這些皆非事物的本質, 事物的本質在于他們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事物中所蘊涵的“理”。楊萬里正是領會了“物”所負載的雙重意義,因此,在超越江西詩風 的艱難歷程中,他最終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萬物, 并傾注了畢生 的精力致力于對自然的描寫,并用理學家“格物”的精神去認真觀察、 揣摩,在具體細微的意象中以小見大,以少總多,通過不同事物的變 化情態(tài)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楊萬里有意識地去展現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態(tài), 對于月亮意象攝取 同樣如此,月亮的各種情態(tài)都盡現其筆下。不僅有落月、新月、半月、 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曉月、圓月、彎

4、月、殘月、缺月、 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現;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 愁月恨、月色波聲、明月清風、春花秋月、月梢風葉、酒浪月波、月 華露氣等搖曳生姿的景致描寫。盡管前人對月亮已極盡描寫,但楊萬 里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依然能夠把月亮寫得異彩紛呈,不落窠臼,這 無疑有賴于其哲學思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滲透, 從而能夠以超越前人的 審美直覺,將對月亮意象的內涵營造得更為深入而精妙。 如果拋開月 亮意象所承載的思想文化內涵,僅就其自身的審美情態(tài)而言,楊萬里 之前的詩人描寫得已經極其精微,僅張若虛的首春江花月夜,不僅贏得“孤篇壓全唐”的贊譽,更是令其后的詩人望而卻步,就連天 才詩人李白筆下的月亮也大都

5、是起著烘托情思、 寄寓哲理的作用,而 對直接描寫月亮升沉隕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楊萬里的筆下,他卻從不同側面來描寫月亮初生、 高照、低沉的各種情態(tài)。(選自名 作欣賞,有刪改)7 下列對“格物致知”的理解,錯誤的項是()A.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學派的思想, 禮記大學篇里首先提到 這個名詞,后來成為理學家共同遵守的為學方法。B. 格物致知在宋理學家的思想學說中有著不同的理解, 但作為哲 學方法是致的,都探討“物” “知”的關系。C. 格物致知在理學中開始是探討人生哲學, 后來轉化為藝術思維 和情感體驗,最終達到了實現人生境界的目的。D. 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學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是種認識論, 是通過

6、 認識、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來實現這個目的的。答案:C (文中說”在實現人生境界的同時也由種人生哲學而轉 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的體驗”從”同時”“而”等詞語的意思上分 析,”格物致知”作為哲學范疇目的是實現人生境界, 同時由人生哲 學的范疇轉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體驗。 )8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確的項是()A. 理學、詩歌學都注重認識論研究,不過重點有所偏重,理學講 究格物,詩歌學講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層面。B. 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分析, 理學家的物與文學家的物是致的, 不 過前者處于思維領域,而后者處于審美領域。C. 楊萬里十分注重描寫自然景物, 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變化情態(tài) 的妙處,使得詩歌意象以小

7、見大、以少勝多。D. 作為理學家和詩人的楊萬里對 “格物致知” 的物有著深刻的理 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為學方法。答案: D(A 項,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理學講究”格物”,詩 歌學講究”感物”,不是都注重”認識論”的研究。 B 項,文中 說”格物'之'物'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感物'之'物'有著親緣 關系”,但”親緣關系”不能說”物”是致的。 C 項,顛倒主客體, 楊萬里的詩歌是通過意向來揭示自然,而不是相反。 )9 對楊萬里詩歌中“月”的獨到之處理解不正確的項是()A. 僅就其自身的審美情態(tài)而言, 楊萬里已經將月亮描寫得極其精 微B. 楊萬里筆下所表現出來的“月”情態(tài)各異。C. 楊萬里擴大了“月”的意象內涵,把“月”的意象營造得更深 入、精妙。D. 楊萬里從不同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