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8、參商:指參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為參辰或參商。又因參宿居于西方, 心宿居于東方,出沒兩不相見,所以后世把親朋久別不能重逢也比喻為參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黃河流域常見的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一區(qū),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張翼軫以北的星區(qū)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區(qū)是天市垣10、北斗: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瑤光。前四組成斗身,古曰魁;后 三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屬于大熊座北斗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 指北,天下皆冬11、十二次十二次二十八星宿黃道十二宮星紀斗牛女摩羯宮章
2、天文1、五星:太白(金星)、歲星(木星)、辰星(水星)、熒惑(火星)、鎮(zhèn)星(土星)2、古人認為各種自然現(xiàn)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們將它們?nèi)烁窕?,并賦予一定的名字, 例如:風師飛廉、雨師屏翳、云師豐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4、五緯:金、木、水、火、土1金星:方叫長庚2木星:3水星:4火星:5土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銀白。金星黎明見于東方叫啟明,黃昏見于西古曰歲星,一名辰星,古名熒惑, 古名鎮(zhèn)星或填星逕稱為歲。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營室) 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
3、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東方蒼龍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南方朱雀七宿6、 四象:東方蒼龍、北方玄武(龜蛇) 、7、有關(guān)天象的詞:“月離于畢”“熒惑守心”“太白食昴”角亢氐房心尾箕 斗牛女虛危室壁 奎婁胃昴畢觜參 井鬼柳星張翼軫 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分別是:月亮附麗于畢宿:火星居于心宿:金星遮蔽住昴宿玄枵女虛危寶瓶宮諏訾危室壁奎雙魚宮降婁奎婁胃白羊?qū)m大梁胃昴畢金牛宮實沈畢觜參井雙子宮鶉首井鬼柳巨蟹宮鶉火柳星張獅子宮鶉尾張翼軫室女宮壽星軫角亢氐天秤宮大火氐房心尾天蝎宮析木尾箕斗人馬宮12、分野:史記天官書:“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根據(jù)地上的區(qū) 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
4、 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使 它 們 互 相 對 應 。說 某 星 是 某國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國的分野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天官書周禮保章氏宿國宿州次國角亢鄭角亢氐兗州星紀吳越氐房心宋房心豫州玄枵齊尾箕燕尾箕幽州諏詈衛(wèi)斗牛越斗江湖降婁魯女吳牛女揚州大梁趙危室齊虛危青州實沈晉室壁衛(wèi)室壁并州鶉首秦奎婁魯奎婁胃徐州鶉火周胃昴畢魏昴畢冀州鶉尾楚觜參趙觜參益州壽星鄭井鬼秦井鬼雍州大火宋柳星張周柳星張三河析木燕八、翼軫楚翼軫荊州第二章歷法1、 周期: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 “日”,以月相變化的周期為一 “月”2、 陰歷: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 陽歷: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歷法3、 我國古代歷法:陰陽合歷:平
5、年十二個月,六個大月各30天,六個小月各29天, 每三年閏一個月,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大約等于一個太陽年,并和自然季節(jié)大致調(diào)和相配4、 置閏:三年一閏,五年再閏。殷周時代已經(jīng)置閏,閏月一般放在年終,稱為“十三月”,但無定制。有時一年再閏,所以會有“十四月”,這種現(xiàn)象在春秋時代以后消失。漢初在九月之后置閏,稱為“后九月”,這是因為當時沿襲秦制,以十月為歲首,九月為年終5、 月份: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后來又按照夏歷正月、 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分為: 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除了日月季年意外,還有更大的時間單位: 十九年為一章,6、 二十四節(jié)氣正月四月 七
6、月 十月7、 二分二至 二分 尚書呂氏春秋統(tǒng)名之曰夜分,因為這兩天晝夜長短相二至尚書堯典把夏至稱為日永,冬至叫做日短呂氏春秋分別叫做日長至、日短至8、 干支紀日9、 每個月有特定名稱的日子:第一天:朔 最后一天:晦 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近在望后:既望10、一天之內(nèi)的紀時法:日出時叫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夕暮昏晚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將近日中時叫隅中 太陽西斜叫做昃,日入之后是黃昏,黃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 雞鳴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繼的兩個時段。昧旦又叫昧爽,是天將亮的時間 古人一日兩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食時或蚤時;之后,日入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晡時用十二地支表示為:子丑
7、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初2313579111315171921正24246810121416182022(例如:23點為子初,24點為子正。1點為丑初,2點為丑正等)11、每個月的特殊稱謂先秦時代,每個月都有特定稱謂。例如,正月為孟陬,四月為除,九月為玄,十月為陽12、月建“月建”即把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歷) 配子,稱謂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約,如此周而復始13、紀年法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紀年。漢武帝以前以元、二、三的序數(shù)遞記,直到舊君出位為止。 漢武帝開始用年號紀元, 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這兩種紀年法是過 去史家所用的傳統(tǒng)
8、紀年法。戰(zhàn)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jù)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歲指太歲歲星紀年法:古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分為十二等份,由西向東命名為星紀、玄枵等十二次。古人認為歲星由西向東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jīng)一個星次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二十蔀為一紀(1520年),三紀為一元(4560年)夕食在日昃四章為一蔀(76年),堯典把春分稱為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假如某年歲星運行到星紀范圍,這一年就記為“歲在星紀”太歲紀年法:古人所謂十二辰的概念, 就是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東向西配 以子丑寅卯等
9、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順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十二次星紀玄枵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十二辰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因為歲星紀年法使用不方便,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設(shè)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做太歲 (史 記天官書叫歲陰,淮南子天文訓叫太陰),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這樣就和 十二辰的方向順序一致,并用它來紀年。例如某年歲星在星紀,太歲便在析木(寅),這一年就是“太歲在寅”太歲年名太歲年名太歲所在歲星所在攝提格寅(析木)星紀(丑)單閼卯(大火)玄枵(子)執(zhí)徐辰(壽星)諏訾(亥)大荒落巳(鶉尾)降婁(戌)敦牂午(鶉火)大梁(酉)協(xié)洽未(鶉首)實沈(申)涒灘申(實沈)鶉首(未)作噩酉(大梁)鶉火
10、(午)閹茂戌(降婁)鶉尾(巳)大淵獻亥(諏訾)壽星(辰)困敦子(玄枵)大火(卯)赤奮若丑(星紀)析木(寅)歲陽歲陽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默昭陽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史 記 歷 書 所 見 為 : 焉 逢 、 端 蒙 、 游 兆 、 疆 梧 、 徒 維 、 祝 犁 、 商 橫 、 昭 陽 、 橫 艾 、 尚 章14、三正: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所謂夏歷、殷歷和周歷,三者主要的區(qū)別在于歲首的建月不同月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周歷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春夏秋冬殷歷十二正月1月三月四月1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冬春夏秋冬夏歷十一十二正月1二月三月四月1五月六月七
11、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春夏秋冬春秋和孟子多用周歷,楚辭和呂氏春秋用夏歷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改以建亥之月(夏歷十月)為歲首,但是夏正比較適合農(nóng)事季節(jié),所以 并不稱十月為正月,不改正月為四月。漢武帝元封七年改用太初歷,以 建 寅 之 月 為 歲 首 ,此 后 大 約 兩 千 年 間 ,除 王 莽 和 魏 明 帝 是度改用殷正,唐武后和肅宗時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用夏正15、一些節(jié)日(1)元旦:正月初一日(2)人日:正月初七日。據(jù)傳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 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3)上元:正月十五日。舊時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jié)(4)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是農(nóng)家祭社祈年
12、的日子,在春分前后。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秋分前后(5)(6)(7)(8) 把節(jié)日固定為三月三日。后來變成了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9)浴佛節(jié):四月初八日。傳說是釋迦牟尼的生日(10)端午:五月初五日。人們競渡,表示要拯救屈原(11)伏日: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叫初伏,第四個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叫終伏(末伏),總稱為三伏。據(jù)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12)(13)(14)(15)(16)(17)(18)七月七日寒食:清明前二日清明:四月初五日 花朝:二月十二日。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 原為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 舊俗以此日臨水祛除不祥, 叫做修禊。 自曹魏以后,七夕:中元:七月十五日中秋:八月
13、十五日 重陽:九月初九日 冬至 臘日:一般解釋為十二月初八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第三章樂律1五擊(五音)宮商角徵羽123562、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123#4567作為音級,宮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對音高,沒有絕對音高3、十二律123456789101112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C#CD#DEF#FG#GA#AB十二律分陰陽兩類:奇數(shù)六律為陽律,叫做六律;1偶數(shù)六律為陰律,叫做六呂。合稱律呂依照禮記月令,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律相適應:孟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4、樂調(diào):音階的第一級音不同,意味著調(diào)式的不同: 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
14、的主音; 徵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宮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diào)式,意思是以徵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diào)式,意思是以5、九宮:五宮四調(diào)五宮:正宮、中呂宮、黃鐘宮、夾鐘宮、四調(diào):大石調(diào)(大食調(diào))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 林鐘宮、夷則宮、無射宮、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夾鐘商、夷則商、無射商四季春夏季夏秋冬五聲角徵宮商羽五方東南中西北五行木火土金水黃鐘商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黃鐘大呂第四章 地理1、州禹:舜:雍州漢: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十二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青州、營州、徐州、 揚州、 荊州、豫州、梁州、十四州:增加交州和朔方豫州、4東漢:
15、十三州:荊州、交州5晉初: 十九州: 揚州、梁州、益州、司隸、司隸、寧州、豫州、荊州、兗州、 徐州、青州、兗州、 徐州、 青州、 交州涼州、雍州、并州、涼州、2、郡1秦:三十六郡:著名的有: 隴西、 潁州、 南陽、 邯鄲、 巨鹿、 漁陽、 右北平、 太原、代郡、雁門、云中、瑯琊、漢中、巴郡、蜀郡、長沙、黔中后來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閩中。共四十郡2隋:取消郡3唐:州郡迭改,都是行政區(qū)域4宋:廢郡3、國:漢代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qū)4、道:唐代的道士監(jiān)察區(qū),略相當于漢代的州。1貞觀年間, 分全國為十道: 關(guān)內(nèi)道、 河南道、 河東道、 河北道、 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2開元年間,分為十五道:增加
16、京畿(治長安)、都畿(治洛陽)南西道,把江南道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冀州、秦州、遼西、幽州、并州、遼東、揚州、冀州、河東、益州、幽州、上黨、山南道、 隴右道、 淮南道、,把山南分為山南東道和山5、路:宋代的路最初是為征收賦稅轉(zhuǎn)運漕糧而粉的區(qū)域,后來逐漸帶有行政區(qū)劃和軍區(qū)的性質(zhì)。最初分全國為十五路,后來分為十八路、二十三路,和今天的省區(qū)大致相似6、?。罕緛硎枪偈鸬拿Q。 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 又在路之上分設(shè)中書省, 簡稱行省。 后來行省成為正式的行政區(qū)域名稱,簡稱為省7、府唐:宋:元:明清:改州為府依唐代制度,大州稱為府,因為這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護府,府隸屬于道 隸屬于路有的隸屬于
17、路,有的直轄于中央8、軍:宋代的行政區(qū)域,一個軍等于一個州或府,直轄于路9、縣:是地方基層行政區(qū)域。秦漢的縣屬于郡,后代的縣屬于州或府第五章 職官1、中央官制(1)戰(zhàn)國:國君之下分設(shè)將相,分掌文武二柄 楚國的最高長官成為令尹,次于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國(2)秦代:皇帝之下設(shè)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私=寺組成中樞機構(gòu)3)漢初:沿襲秦制,漢武帝以后,丞相權(quán)力逐漸縮小西漢末: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號稱三公(三司) 漢光武帝時,三公只處理例行公事,臺閣反而成了實際上的宰相府魏:改尚書臺為外圍執(zhí)行機構(gòu),另設(shè)中書監(jiān)、令為首長的中書省,參掌中樞機密 南北朝:設(shè)以侍中為首長的門下省,
18、形成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制度 唐:改中書省為內(nèi)史省,改侍中為納言 唐高宗、武后和玄宗是,三省名稱曾有幾度改變:尚書?。褐信_、文昌臺 中書?。何髋_,鳳閣、紫微 門下?。簴|臺、鸞臺、黃門宋:中書和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柄,號稱二府 遼:北、南宰相府,各設(shè)左、右宰相 明:廢中書省,皇帝親理國政,以翰林院官員加殿閣大學士草擬詔諭。大學士后來號4)5)6)(7)(8)(9)稱輔臣,首席輔臣有元輔、首輔之稱(10)清:沿襲明制,雍正設(shè)立軍機處2、九卿1奉常:后來改稱太常,掌宗廟禮儀2郎中令:后來改稱光祿勛,管宮廷侍衛(wèi)3衛(wèi)尉:漢景帝時改稱中大夫令,管宮門近衛(wèi)軍4太仆:管皇帝車馬5廷尉:漢代有時稱大理,是最高
19、的法官6典客:后來改稱大行令、大鴻臚,管理少數(shù)民族來朝事宜7宗正:管理皇族事務8治粟內(nèi)史:后來又稱大農(nóng)令、大司農(nóng),管租稅賦役9少府:管宮廷總務廷尉、典客和治粟內(nèi)史掌管政務,其余六卿掌管皇帝私人事務3、漢代加官:1侍中:出入宮禁,成為皇帝的親信2給事中:掌顧問應對3諸吏:對宮廷官員進行監(jiān)察和彈劾4中常侍:在禁中侍奉皇帝5散騎皇帝騎從4、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掌官吏的任免、銓敘、考績、升降等 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 掌典禮、科舉、學校等 掌全國軍政 掌刑法、獄訟等 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的首長稱為尚書,副首長稱為侍郎5、監(jiān)察官1戰(zhàn)國時代:御史。記事之官兼糾察之職2秦漢
20、:侍御史3元:御史臺4明清:督察院,首長稱為左、右都御史6、臺諫漢:西漢有諫大夫,東漢稱為諫議大夫,是屬于光祿勛的專職諫官2唐:除諫議大夫外,曾設(shè)補闕、拾遺,三者各分左右,分屬門下、中書二省3宋: 左右補闕改為左右司諫, 左右拾遺改為左右正言, 后并入諫院, 以左右諫議大夫為首4隋唐:給事中與諫官同居門下省,負責審閱各部奏章和封駁中書省所擬的詔旨5明:給事中負責稽查六部,并兼任前代諫議、補闕、拾遺之職,后俗稱給諫6清:雍正時,給事中和御史同屬督察院,這樣,御史也就成為臺諫了7、文學侍從1漢:選文章經(jīng)術(shù)之士待詔金馬門,或供奉辭賦,或講論六藝群書,沒有特定官號2唐初:設(shè)翰林院,是文人和卜醫(yī)技術(shù)待詔
21、的處所,并不是中央機關(guān)唐玄宗也翰林待詔草擬詔令、應和文章。 后另建學士院, 入院的成為翰林學士,專 掌皇帝的機密詔令3宋:學士院改稱翰林學士院4明清:翰林院8、武官:漢代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9、地方官制1春秋:邑縣。邑縣長官,魯衛(wèi)稱宰,晉稱大夫,楚稱令尹戰(zhàn)國:郡的長官為守,掌軍事為主;縣的長官為令,掌民政為主2秦漢:萬戶以上的縣,長官稱令;不及萬戶的縣,長官稱長 漢武帝:每州置刺史一人監(jiān)察所屬郡國3隋唐:州的長官是刺史,郡的長官是太守4唐:每道一位巡察使、按察使;邊境數(shù)州為一鎮(zhèn),設(shè)節(jié)度使等10、品階勛爵1品:古代把職官分為若干等級,統(tǒng)稱為品2階: 唐代把前代散官官號加以整理和補充, 并
22、重新規(guī)定品級, 作為標志官員身份級別的稱 號,稱為階3勛:唐代又取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的勛號,上護軍、護軍、輕車都尉、驍騎尉等,共十二級4爵:舊說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漢代封爵實際上只有王侯二等第六章 科舉1、漢:察舉被舉薦的吏民經(jīng)過皇帝“策問”后按等第高下授官,有所謂“對策”和“射策”2、魏晉:察舉孝廉、秀才,逐漸形成九品中正3、隋:廢九品中正,設(shè)進士、明經(jīng)4、唐:曾設(shè)明法、明經(jīng)、明算諸科,而以進士(重文辭)5、宋:王安石建議廢除明經(jīng)等科,只保留進士科6、清:先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又稱為庠生, 俗稱秀才,是功名的起點。正式的科舉考分為
23、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第七章 姓名1、女子出嫁以后的姓名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2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3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謚號稱為勛。有上柱國、柱國、明經(jīng)(重經(jīng)術(shù))為主2、氏1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2卿大夫及其后裔則以受封的邑名為氏3以所居的地名為氏4以官名為氏5古人還有以祖先的字或謚號為氏的6以技為氏(巫、陶、甄)3、注1上古稱呼婦女可以在姓下加“氏”字2在某些情況下,族和氏是同義詞3戰(zhàn)國以后,人們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謂之姓4后世有非漢族的復姓4、謚號1表揚:經(jīng)緯天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威強叡德曰武、柔質(zhì)
24、慈民曰惠、圣聞周達曰昭、圣 善聞周曰宣、 行義悅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曰平、 照臨四方曰明、 辟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知曰獻、溫柔好樂曰康、布德執(zhí)義曰穆2批評:亂而不損曰靈、3同情:恭仁短折曰哀、第八章 禮俗奚”、“仆”、“臣”、“妾”都是奴隸 奴隸可以販賣,也可以被當做牲畜來屠殺2、 冠禮:周代貴族男子二十歲時由父親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禮前先筮日 (選定加冠日期) 、 筮賓(選定加冠來賓) 。貴族男子二十歲結(jié)發(fā)加冠后可以娶妻,貴族女子十五歲許嫁時舉行 及笄禮后結(jié)發(fā)加笄3、婚姻春秋時代, 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妻 (嫡夫人),女方以姪 (兄弟之女) 娣(妹妹) 隨嫁, 此外還有兩個和女方同
25、姓的國家送女兒陪嫁, 亦各以姪娣相從, 統(tǒng)稱為“媵”(地位高于妾) 古代婚姻據(jù)說要經(jīng)過六道手續(xù),叫做六禮。分別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 期、親迎4、喪人將死時叫做屬纊。據(jù)說古人把新絮放在臨終的人的口鼻上,試看是否斷氣 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為死者招魂,這叫做“復” ,復而不醒,再辦理喪事 古人死后,要沐浴,入殮。小殮是給尸體裹上衣衾,越是貴族,衣衾越多。大殮是 把尸體裝進棺材。入殮后,停喪待葬叫做“殯” 。后世所謂出殯是指把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 送葬的規(guī)矩是白衣執(zhí)紼,唱挽歌5、葬殷代奴隸主有人殉的制度,后世以“俑”代替、陪葬品還有青銅制器,玉制、骨制 的裝飾物以及其他飾物好內(nèi)遠禮曰煬
26、、殺戮無辜曰厲 在國遭憂曰愍、慈仁短折曰懷1、階級、階層 奴隸:最初所謂“眾”第九章 宗法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 父、子、孫 父母、兄弟、妻子 父族、母族、妻族2、昭穆:周代貴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為“昭”3、大小宗:嫡長子孫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孫是小宗4、親屬:親屬關(guān)系拉得遠、名稱分得細5、喪服:居喪的衣服制度,分五個等級,叫做“五服” 在喪期中可以看出重男輕女的情況 在喪服中又可以看出嫡庶的分別甚嚴 在喪服中明顯地表現(xiàn)了血統(tǒng)親疏的等級1、族:表示親屬關(guān)系1九族:高祖2三族:(1)(2)(3)穆”兩輩第十章 宮室1、宮:整所房子,外面有圍墻2、室:其中的一個居住單位3、廊廡:漢代帝王宮殿和將相之家獨有4、臺:高而平,便于了望5、榭:臺上的木構(gòu)建筑,只有楹柱沒有墻壁6、觀:宗廟或大門外兩旁的高建筑物7、闕:兩觀之間有一個豁口8、磚:戰(zhàn)國遺址在墓中發(fā)現(xiàn)過空心磚9、斗拱:是我國古代高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里的重要構(gòu)建,同時有裝飾的作用車馬略啦!飲食1、2、3、4、5、6、7、8、9、五谷:六谷: 谷:百谷的總稱 禾:本來專指稷,后來逐漸變?yōu)橐话慵Z食作物的通稱 粟:本來是禾黍的籽粒,后來也用作糧食的通稱 粱:稷的良種糗: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經(jīng)濟社會及煤炭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煤炭科技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
- 金花優(yōu)本競爭品牌媒體投放分析
- 寧夏警官職業(yè)學院《半導體器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晉中學市榆社縣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二模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化工產(chǎn)品市場營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方縣2024-2025學年數(shù)學五下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答案
- 新員工銷售行業(yè)演講
- 西安思源學院《機械結(jié)構(gòu)有限元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菏澤家政職業(yè)學院《室內(nèi)設(shè)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城市建設(sh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前教育發(fā)展史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科普知識競賽題及答案(共100題)
-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專業(yè)教育實習手冊
- 2025年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限塑令”有效嗎(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5年舌診能力測試題及答案
- 高三一模總結(jié)會上校長在高三教師會議上:講話一模反思與高三教學的逆襲之道
- 民用航空維修工程管理概論2
- 小學生講衛(wèi)生主題班會
- 2022量子保密通信技術(shù)白皮書
- 特種設(shè)備作業(yè)焊工資格證考試題庫(帶解析)
- 烘焙食品市場細分-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