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_第1頁
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_第2頁
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_第3頁
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_第4頁
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Univers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counterfeit RMBBanknotediscriminating device(征求意見稿)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GB  ICS 03.060A 90 GB 16999200X代替GB 169991997 目    次      前言     1 范圍4&#

2、160;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4     3 術語與定義4     4 分類及型號編制方法5     5 要求5     6 試驗方法7     7標志、包裝、運輸、貯存8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的一般性能要求與試驗方法10 

3、60;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檢驗規(guī)則14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機器)專用檢測試驗儀器16     附錄D (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機器)通用檢測試驗儀器17     附錄E 參考文獻17   前    言    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nèi)容為強制性。   本標準代替GB 16

4、999-1997人民幣偽鈔鑒別儀。   本標準與GB 16999-1997 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由原人民幣偽鈔鑒別儀修訂為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   修改了標準范圍。將標準范圍修改為:適用于在流通領域中的紙質(zhì)現(xiàn)金收付時自動鑒別人民幣假幣機具的系列產(chǎn)品等。(見第1章);   修訂“定義”為“術語和定義、公式和縮略語”,修改了部分術語,并新增術語6條(見第3章);   修改了“分類”內(nèi)容,增加:按采用防偽技術的鑒別能力和識別能力的分類

5、方法(見第4章);   修訂“技術要求”為“要求”,修改了相應內(nèi)容(見第5章):   a)增加鑒別儀鑒偽技術,提高鑒偽能力(防偽力度)(見第5.1條);   b)增加鑒別儀鑒偽技術考核指標,調(diào)整“漏辨率”和“誤辨率”等指標數(shù)據(jù)要求、表示方法和考核方法(見第5.1條);   c)增加:鑒別儀(耐用性能)使用壽命時間要求(見第5.2條和A.2.2.3)   d)在標準編寫方式上,對“鑒別儀鑒偽”等主要鑒偽(防偽)技術性能做出規(guī)定,而將“鑒別儀的常規(guī)性

6、能要求”修改在“規(guī)范性附錄A”中,突出鑒別儀鑒偽核心性能要求。(見第5章和附錄A);   修改了“試驗方法”內(nèi)容,增加:鑒別儀鑒偽主要技術指標由防偽專家或機構評測和數(shù)據(jù)有效期等內(nèi)容,以建立合理的、科學的產(chǎn)品評價方法(體系),即通過建立動態(tài)(假幣樣本)數(shù)據(jù)庫,提高對產(chǎn)品的時效性、準確性、鑒別能力(技術,防偽力度)評價,促進技術進步。(見第6章和第6.3.3條等)增加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的一般性能要求與試驗方法”(見附錄A)增加規(guī)范性附錄“檢驗規(guī)則”(見附錄B)增加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機器)專用檢測試驗儀器”(見附錄C)增加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機器)通用檢測試驗儀器”(

7、見附錄D)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為規(guī)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提出。   本標準由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   本標準由全國防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18)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8、60;本標準參加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 16999-1997 。 人民幣鑒別儀通用技術條件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人民幣鑒別儀(以下簡稱鑒別儀)的通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在流通領域中的紙質(zhì)現(xiàn)金收付時自動鑒別人民幣假幣機具的系列產(chǎn)品。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9、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本標準。   GB 49432001     信息技術設備的安全   GB 9254-2008      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量方法    GB 17625.1-2003   電磁兼容 限值 諧波電流發(fā)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

10、)   GB/T 191-2008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2828.1-2003 計數(shù)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質(zhì)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   GB/T 3767-1996  聲學聲壓法測定噪音源功率級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場的工程法   GB/T 3785-1983  聲級計的電、聲性能與測試方法   GB/T 4857.5-1992 包裝 運輸包裝件

11、跌落試驗方法   GB/T 5080.1-1986 設備可靠性試驗總要求   GB/T 5080.7-1986 設備可靠性試驗,恒定失效率假設下的失效率與平均無故障時間的驗證試驗方案   GB/T 6587.4-1986 電子測量儀器 振動試驗    GB/T 6587.5-1986 電子測量儀器 沖擊試驗    GB/T 7311-2008    包裝機械分類與型號編制方法   GB/

12、T 17004-1997   防偽技術術語   GB/T 17618-1998   信息技術設備抗擾度限值和測量方法   GB/T 19425-2003   防偽技術產(chǎn)品通用技術條件   SJ 946-1983       電子測量儀器電氣、機械結構基本要求 3  術語與定義、公式和縮略語   GB/T 17004-1997中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

13、義適用于本標準。3.1    紙幣banknote(s)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fā)行的、現(xiàn)行流通的紙質(zhì)人民幣。見附錄E。3.2   假幣forged note   是指偽造、變造的貨幣。偽造貨幣是指依照國家貨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等,使用各種方法、非法制作的假貨幣,冒充國家貨幣的行為。變造貨幣是指對國家貨幣采用剪貼、挖補、揭層、涂改等方法加工處理,使國家貨幣改變形態(tài),升值的國家貨幣。見附錄E。3.3   動態(tài)鑒別dynamic discriminat

14、ion   能連續(xù)辨認處于電動傳輸狀態(tài)中的紙幣真?zhèn)蔚蔫b別方法。3.4    動態(tài)鑒別儀   鑒偽點鈔機    按動態(tài)鑒別方式進行人民幣鑒別的設備(裝置)。3.5   靜態(tài)鑒別static discrimination   能自動辨認單張?zhí)幱谑謩觽鬏敔顟B(tài)中的紙幣真?zhèn)蔚蔫b別方法。3.6   靜態(tài)鑒別儀   驗鈔儀   驗鈔機

15、0;   按靜態(tài)鑒別方式進行人民幣鑒別的設備(裝置)。3.7   漏辨率undiscrimination error rate未辨出假幣次數(shù)與實際清點假幣次數(shù)的比率。FL(%)=未辨出假幣次數(shù)/實際假幣數(shù)×100%3.8   誤辨率misdiscrimination error rate真鈔辨為假幣的張數(shù)與實際清點真幣張數(shù)的比率。FW(%)=真幣辨為假幣張數(shù)/實際真幣張數(shù)×100%3.9   粘連幣stuck banknote(s)   

16、;兩張或兩張以上相互粘連的紙幣。3.10   號碼識別character recognition    在連續(xù)走紙幣過程中,對紙幣上的號碼進行識別、記錄或打印輸出。3.11   號碼誤識character recognition error   一張紙幣的號碼中任何一個字符識別發(fā)生錯誤為號碼誤識。3.12   號碼誤辨率character misdiscrimination error rate   發(fā)生號碼誤識的紙

17、幣數(shù)量與實際識別紙幣數(shù)量的比率。   FH(%)=發(fā)生號碼誤識的紙幣數(shù)量/實際識別紙幣數(shù)量×100%3.13   磁碼分析magnetic code analysis   在連續(xù)走紙幣過程中,對紙幣的安全線的磁性特征進行分析。3.14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denomination magnetic cade analysis   在連續(xù)走紙幣過程中,對紙幣上的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進行識別、記錄或打印輸出。3.15 

18、0; 面額識別磁碼誤辨率magnetic code misdiscrimination error rate     發(fā)生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誤識的紙幣數(shù)量與實際識別紙幣數(shù)量的比率。   FM(%)=發(fā)生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誤識的紙幣數(shù)量/實際識別紙幣數(shù)量×100%4 分類及型號編制方法4.1  分類4.1.1 按動態(tài)鑒別方式(以D表示)和靜態(tài)鑒別方式(以J表示)分。4.1.2 按采用防偽技術的鑒別能力和識別能力分(同時或分別進行鑒別)A類、B類、C類和D類四類, A類為最高級,D類為最低級。4

19、.2  型號編制方法(示例)    WJ  X    X  XXXXXXXX    是指產(chǎn)品特性、設計序號或者修改序號,制造商可自行規(guī)定。                            

20、60;     產(chǎn)品級別(A、B、C、D)                                        產(chǎn)品分類(以D或J表示)  

21、                               以“偽”、“ 鑒”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5 要求5.1 鑒偽性能5.1.1 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防偽力度,見GB/T 19425-2003 5.1)5.1.1.1 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構成因素   a)

22、 鑒別能力是鑒別儀對使用防偽技術的鑒別假幣特性的要求,由防偽鑒別技術種類和防偽技術難度(見GB/T 19425-2003 6.1)等因素構成。防偽鑒別技術種類劃分見表1。防偽技術難度(依據(jù)技術獨占性的數(shù)量、仿制難度、仿制成本大?。┓譃椋汉茈y、難、較難和一般四級。見表2、表3。   b)識別能力包括有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和號碼識別,是對紙幣本身識別的兩項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指標, 并具有記錄功能,其種類劃分見表1。5.1.1.2 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分級   a) 動態(tài)鑒別儀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分級見表2,靜態(tài)鑒別儀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分級見表3

23、。   b) A類鑒別儀應具備兩種識別能力, B類鑒別儀具備識別能力中的任一種。5.1.1.3 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使用要求   a) 在使用過程中, 鑒別儀應不受任何外界干擾影響, 降低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   b) 鑒別能力與識別能力(檢測數(shù)據(jù)或出具的檢測、評價報告)有效期,一般規(guī)定為一年。                  

24、        表1  防偽鑒別技術種類和識別能力序號名稱要求1鑒別能力1多光譜圖像鑒別   6. 圖形鑒別 2. 熒光鑒別            7. 紙幣紙質(zhì)綜合鑒別3磁性鑒別            8. 紅外鑒別4. 安全線磁碼鑒別   

25、60;9. 紙幣透光度鑒別5水印鑒別            10.其他鑒別方式2識別能力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和號碼識別 5.1.2鑒別速度與分級    鑒別速度是鑒別儀僅具備鑒別能力時的點鈔速度。見表2。5.1.3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與分級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是鑒別儀具備鑒別能力和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能力(A類加號碼識別能力)時的點鈔速度。見表2。5.1.4號碼識別速度與分級  

26、;  號碼識別速度是具備鑒別能力和號碼識別能力(A類加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能力)時的點鈔速度。見表2。5.1.5 漏辨率和誤辨率與分級    漏辯率和誤辨率是在具備鑒別能力時的鑒別儀的重要指標。動態(tài)鑒別儀見表2,靜態(tài)鑒別儀見表3。5.1.6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誤辨率與分級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誤辨率是具備鑒別能力和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能力(A類加號碼識別能力)時的鑒別儀的重要指標。動態(tài)鑒別儀見表2,靜態(tài)鑒別儀見表3。5.1.7 號碼識別誤辨率    號碼識別誤辨率是具備鑒別能力和號碼識別

27、能力(A類加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能力)時的鑒別儀的重要指標。動態(tài)鑒別儀見表2,靜態(tài)鑒別儀見表3。5.1.8 假幣辨別   動態(tài)鑒別儀見表2,靜態(tài)鑒別儀見表3。5.1.9 預置數(shù)鑒別   預置數(shù)鑒別見表2。5.2 常規(guī)性能   鑒別儀的常規(guī)性能要求見附錄A 。表2  動態(tài)鑒別儀主要(鑒偽)性能與分級序號名  稱要   求A類2)B類C類D類1鑒別能力防偽鑒別技術(種)44 32防偽技術難度很難難較難一般2識別能力(種)21003鑒別速度(張/min)120011001

28、0009004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張/min)450450無無5號碼識別速度(張/min)180180無無6漏辨率(FL)(%)0.010.010.020.027誤辨率(FW)   (%)0.020.030.030.048面額磁碼分析鑒別誤辨率(FM) (%)0.020.02無無9號碼識別誤辨率(FH)  (%)0.30.3無無10假幣辨別具有聽覺和視覺提示文字標記,計數(shù)器不多計數(shù),能指出假幣所處位置,機器自動停在便于取出假幣位置。11常規(guī)性能紙幣數(shù)量顯示位數(shù)4333喂鈔臺和接鈔臺容量(張)200180160130錯點率(%)0.00050.00070.00

29、10.002假幣分離方式(動態(tài)鑒別式)具有自動分離方式具備手動或自動分離方式連續(xù)工作時間(h)4紙幣前沿距離(mm)17易損件壽命分紙幣、捻紙幣橡皮件工作壽命100萬張,其他易損件連續(xù)工作壽命200萬張。粘連幣辨別能辨別粘連紙幣,并具有聽覺或視覺提示標志,并自動分離或停機。外接顯示功能具備外接顯示功能。可不具備外接顯示功能。12預置數(shù)鑒別1)在預置數(shù)點紙幣過程中,應具有鑒別功能購置機型中有預置數(shù)鑒別功能的鑒別儀有此項要求。 2)產(chǎn)品類別的判定,是指表2序號中第1至第12項全部滿足時,才可判定為A類產(chǎn)品。如有一項不滿足,則判定為下一級產(chǎn)品類別,即B類或C類產(chǎn)品等。(下同)。  

30、;                            表3  靜態(tài)鑒別儀主要(鑒偽)性能與分級序號名  稱要   求A類B類C類D類1鑒別能力防偽鑒別技術(種)4332防偽技術難度很難難較難一般2識別能力(種)21無無3漏辨率(%)0.010.010.010.024誤辨率(%

31、)0.010.010.020.025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誤辨率(%)0.020.02無無6號碼識別誤辨率(%)0.30.3無無7鑒別時間2s8假幣辨別具有聽覺和視覺提示標記6試驗方法6.1 試驗中所需檢測儀器和設備常規(guī)檢驗見附錄A、附錄C、附錄D,型式檢驗見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6.2 受試機器按使用要求準備完畢。鑒別過程中,紙幣正反兩面各鑒別一遍定為鑒別一次,在一次中應將假幣鑒別出。6.3  鑒別能力和識別能力6.3.1 鑒別能力6.3.1.1鑒別能力的測試方法   用目視方法(及專用檢測儀器檢測方法)和防偽專家評定方法,檢查、評定鑒別儀上的

32、鑒別能力,其項目見表1。6.3.1.2 鑒別能力的測試   a)在100張紙幣中摻入不少于6張假幣1), 分別按3張、3張一起摻入和6張隨機摻入的方法, 對產(chǎn)品單個檢測裝置進行測試和兩種以上檢測裝置同時進行測試, 每種摻入方法測試多次, 按表1、表2或表3項目記錄結果。   注:1)該假幣,是指從“動態(tài)假幣樣本數(shù)據(jù)庫”抽取的假幣樣本。這些假幣具有:時效性、代表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它來自權威部門在市場上收繳的假幣和為測試特定的防偽技術特征而設計的假幣。   b)防偽技術難度通過對防偽技術獨占性的數(shù)量、仿制難

33、度、仿制成本大小及復制難易等4個方面技術評估,由不少于3名已注冊的防偽專家綜合評定。6.3.2 識別能力6.3.2.1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的測試方法6.3.2.1.1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方式   逐臺檢驗,或連上測試電腦,打開(相應的)分析軟件,按6.3.2.1.3操作。6.3.2.1.2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樣本   可以正常流通的紙幣,符合不宜流通人民幣挑剔標準的人民幣不作為檢驗樣本。(見附錄E的E.4)。6.3.2.1.3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樣本數(shù)量   人民幣五元以上面額,每種面額紙幣樣本數(shù)量不少

34、于100張,每張人民幣4個面向在鑒別和識別能力下連續(xù)運行狀態(tài)下檢驗次數(shù)不少于3次。6.3.2.1.4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結果   使用6.3.2.1.2所述樣本,完成6.3.2.1.3所述檢驗數(shù)量,按表2或表3項目記錄結果。6.3.2.1.5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    用現(xiàn)行流通的100元紙幣累計識別1800張,在鑒別和識別能力下用秒表測出鑒別時間,按公式(1)計算出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        面額識別磁碼分析鑒別速度=鑒別張數(shù)/鑒別時間

35、(min)(1) 6.3.2.2號碼識別檢驗的測試方法6.3.2.2.1號碼識別檢驗方式   逐臺檢驗,連上測試電腦,打開(相應的)分析軟件,按6.3.2.2.3操作。6.3.2.2.2號碼識別檢驗樣本   可以正常流通的紙幣,符合不宜流通人民幣挑剔標準的人民幣不作為檢驗樣本。(見附錄E的E.4)。6.3.2.2.3號碼識別檢驗樣本數(shù)量    人民幣五元以上面額,每種面額紙幣樣本數(shù)量不少于20張,每張人民幣正面2個面向在號碼識別下連續(xù)運行狀態(tài)下檢驗次數(shù)不少于1次。6.3.2.2.4號碼識別結果 

36、  使用6.3.2.2.2所述樣本,完成6.3.2.2.3所述檢驗數(shù)量。按表2或表3項目記錄結果。6.3.2.2.5號碼識別速度   用現(xiàn)行流通的100元紙幣累計識別1800張,在號碼識別模式下用秒表測出鑒別時間,按公式(2)計算出號碼識別速度。    號碼識別速度=識別張數(shù)/識別時間(min)(2) 6.3.3鑒別速度   用現(xiàn)行流通的100元紙幣累計鑒別1800張,用秒表測出鑒別時間,按公式(3)計算出單位鑒別速度。    

37、;單位鑒別速度=鑒別張數(shù)/鑒別時間(min)(3) 6.3.4靜態(tài)鑒別時間    用假幣10張進行鑒別,用秒表測出每次鑒別的時間。6.3.5 漏辨率、誤辨率的試驗方法   由防偽專家與授權檢測機構依據(jù)實際情況按GB/T 2828.1-2003的要求隨機抽樣準備出廠的產(chǎn)品;所用紙幣和假幣由防偽專家與授權檢測機構依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在鑒別過程中,每100張紙幣中隨機摻入2張假幣進行鑒別,按表2或表3項目記錄結果,并計算其漏辨率、誤辨率。6.3.6 預置數(shù)鑒別   分別設置5張(摻入假幣1張)、10張(

38、摻入假幣2張)、100張(摻入假幣5張),各鑒別2次,預置數(shù)鑒別按表2項目記錄結果。6.4 鑒別儀的常規(guī)性能試驗方法   鑒別儀的常規(guī)性能試驗方法見附錄A。7檢驗規(guī)則   檢驗規(guī)則見附錄B。8標志、包裝、運輸、貯存8.1 標志    產(chǎn)品及包裝箱上須標明制造廠名或商標、產(chǎn)品型號及名稱,其中包裝上還須標明生產(chǎn)廠地址、重量、外形尺寸等,儲運標志應符合GB/T 191的有關規(guī)定。8.2 包裝    產(chǎn)品應先裝在防潮濕塑料袋內(nèi), 連同合格證、使用說明書一起裝入包裝箱內(nèi)。8.3 運輸 

39、   經(jīng)包裝后的產(chǎn)品可用任何交通運輸工具運輸,但嚴禁拋擲并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襲。8.4 貯存   產(chǎn)品使用前應存放在原包裝箱內(nèi),存放產(chǎn)品的倉庫應清潔、通風,環(huán)境2555,相對濕度為10%95%,周圍空氣中不的含腐蝕性氣體,儲存期限為一年,超過儲存期限的產(chǎn)品,應開箱檢驗合格后,再進入到流通領域。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鑒別儀的常規(guī)性能要求A.1外觀和結構  外觀和結構要求, 見表A.1。          &

40、#160;                表A.1 外觀和結構名   稱要     求外 觀1注塑件、噴塑件表面應無明顯劃傷,凹痕,變形,色質(zhì)上無明顯色差。2鍍層、涂層表面應無明顯劃傷,無脫落和生銹現(xiàn)象。3不干膠件薄膜面板、商標等不干膠件應粘貼平整,牢固,不允許邊緣有脫翹現(xiàn)象。4標志,字符所有標志字符應清晰。5緊固件各緊固件應固定牢固。結 構6緊固件緊固件應有防振措施

41、,無松動或脫落。7調(diào)整機構及操作機構調(diào)整范圍應符合規(guī)定。操作機構應靈活。8安裝和焊接導線的排列應整齊,元器件的排列安裝應合理,連接件應有防脫措施。焊接中應無虛焊、漏焊現(xiàn)象。9防腐措施線路板及各焊點應有防腐措施。金屬零部件的鍍層應無脫落或銹蝕現(xiàn)象。10傳動機構傳動機構應無打滑,跳動,卡阻現(xiàn)象。運轉應平穩(wěn),無異常噪聲。標記 耐久性通過檢查和擦拭標記來檢驗其是否合格。 擦拭標記時,應當用一塊蘸有水的棉布用手擦拭15s,然后再用一塊蘸有汽油的棉布用手擦拭15s,在本條款試驗后,標記仍應當清晰,標記銘牌應當不可能輕易被揭掉,而且不得出現(xiàn)卷邊。A.2機電基本參數(shù)A.2.1基本參數(shù)要求  

42、;  見表A.2。 表 A.2  基本參數(shù)    名  稱要  求1電源適應能力220V(1±10) 50 Hz(1±5)2消耗功率(穩(wěn)態(tài)運行時整機)A類B類C類D類<400W<300W<200W<150W3準備時間<2 min4工作狀態(tài)噪聲<65dB(A)(A計權)5工作溫升外殼<20液晶顯示屏(如有)<20電機周圍25mm處<45A.2.2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用MTBF(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表示。A.2.2.1動鑒別

43、方式MTBF大于等于800小時。A.2.2.2靜態(tài)鑒別方式MTBF大于等于1000小時。A.2.2.3鑒別儀(耐用性能)使用壽命一般為3年。A.2.3 安全性能要求   見表A.3。表A.3安全性能序號名  稱要  求1一般要求符合GB 4943-2001中1.3 的有關要求2接地電阻(類)外殼對地,電阻值0.13接觸電流類設備3.5mA;類設備0.25mA。4絕緣電阻20 M 5抗電強度類設備相線與地線之間,1500V, 漏電流置5mA檔,1 min內(nèi)不應有飛弧和擊穿現(xiàn)象; 類設備帶危險電壓部件與可觸及金屬部件之間,3000V, 漏電流置5m

44、A檔,1 min內(nèi)不應有飛弧和擊穿現(xiàn)象。6關鍵元器件一致性核查完全一致。A.2.4磁兼容要求A.2.4.1產(chǎn)品工作時電源端子騷擾電壓和輻射騷擾場強的極限值應不低于GB 9254-2008中A級的要求。A.2.4.2產(chǎn)品抗擾度性能應符合GB/T17618-1998表1表4。A.2.4.3產(chǎn)品諧波電流發(fā)射限值應符合GB17625.1-2003中A類的要求。A.3 環(huán)境要求A.3.1氣候環(huán)境要求, 見表A.4。表A.4氣候條件序號名  稱要  求1工作氣候溫度()040相對濕度(%)4090大氣壓力(kPa)701062貯存運輸氣候溫度()-2555相對濕度(%)1095大氣壓力

45、(kPa)701063恒定濕熱溫度(40±2),濕度(90-3+2)%A.3.2機械環(huán)境A.3.2.1振動要求, 見表A.5。                          表A.5振動要求項  目數(shù)  值共振搜索頻率范圍5555Hz掃頻速率小于或等于1倍頻程(min)驅動振幅(峰值)0.19mm共振保持

46、驅動振幅(峰值)1.59mm(5Hzf10Hz) 0.76mm(10Hzf25Hz)0.19mm(25Hzf55Hz)時間10min振動循環(huán)頻率范圍5555Hz掃頻速率小于或等于1倍頻程(min)驅動振幅(峰值)0.19mm次數(shù)2次振動方向X,Y,Z機器狀態(tài)非工作狀態(tài)A.3.2.2沖擊要求, 見表A.6。                        

47、60;   表A.6 沖擊要求加速度脈沖持續(xù)時間波形沖擊次數(shù)機器狀態(tài)147m/s2(11±1)ms半個正弦波6個面,每面部次非工作狀態(tài)A.3.2.3包裝跌落要求, 見表A.7。表A.7 包裝跌落要求序號實驗機器質(zhì)量/kg跌落高度/mm1小于2001002小于1002503小于505004小于201000A.4 試驗方法A.4.1外觀檢驗   外觀用目視和手感檢查,按表A.1項目的方法進行。A.4.2基本參數(shù)試驗A.4.2.1電源適應能力   將220V,50Hz電源用調(diào)壓器分別調(diào)至198V和242V(50

48、Hz下)與47.5Hz和52.5Hz(220V下)輸入鑒別儀,用100張紙幣隨機摻入2張假幣,在此四種狀態(tài)下動態(tài)鑒別儀各鑒別2次,靜態(tài)鑒別儀各鑒別1次。鑒別完一次,開停機一次,如此反復5次,機器應能正常鑒別。A.4.2.2 消耗功率    在198V,50Hz和242V,50Hz電源供電條件下動態(tài)鑒別儀在連續(xù)穩(wěn)定鑒別過程中,靜態(tài)鑒別儀在通電工作5min后,用功率表測試整機消耗功率按表A.2項目記錄結果。A.4.2.3 準備時間   開啟鑒別儀2 min內(nèi),按6.3.5鑒別,按表A.2項目記錄結果。A.4.2.4 工作噪聲 &

49、#160;  按照GB/T 3767規(guī)定進行。測試儀器應使用GB 3785-1983中規(guī)定的型或型以上的聲級計,動態(tài)鑒別式鑒別儀在連續(xù)穩(wěn)定鑒別過程中,靜態(tài)鑒別式鑒別儀在通電工作5min后,使用7成新100元紙幣進行驗鈔,測試點距離距被測鑒別儀表面1m,測試結果按表A.2項目記錄結果。A.4.2.5 工作溫升   鑒別儀連續(xù)工作4h,動態(tài)鑒別儀100000次;靜態(tài)鑒別儀5000次,用溫升測試儀測量外殼、電機周圍25mm、液晶屏(如有)處最高溫升按表A.2項目記錄結果。A.4.3可靠性試驗A.4.3.1可靠性試驗方案   試驗按

50、照GB/T 5080.71986中編號為5:7的定時截尾試驗方案進行。A.4.3.2抽樣數(shù)量(由防偽專家與授權檢測機構依據(jù)實際情況確定)A.4.3.3鑒別方法(由防偽專家與授權檢測機構依據(jù)實際情況確定)A.4.3.4可靠性判別依據(jù)    機器工作累計時間之和為1168h(鑒別測試不少于75萬次),失效數(shù)小于或等于3,即判該批產(chǎn)品可靠性合格。A.4.3.5 失效判別依據(jù)   見表B.3表 B.7。A.4.3.6失效數(shù)的計算A.4.3.6.1 試驗中凡出現(xiàn)A.4.3.5中任一B類不合格時,即為一個失效;凡出現(xiàn)A.4.3.5中任一A類不合格時,即判可靠性不合格

51、。A.4.3.6.2 試驗中出現(xiàn)故障,但未判定為失效時,不能更換元器件或采取修理措施。否則,每采取一個更換或修理措施,即計入一個失效。A.4.3.3 只計算獨立失效,對于同一臺樣機出現(xiàn)兩個獨立失效時,應計算兩次。A.4.3.4 從屬失效不計入失效。A.4.4 安全要求試驗A.4.4.1 一般要求   按GB 4943-2001的有關章節(jié)進行。A.4.4.2 絕緣電阻   用數(shù)字兆歐表(置200M /500V檔)測量,按表A.3項目記錄結果。A.4.4.3 接觸電流   用接觸電流測試儀測試,鑒別儀供電電壓調(diào)至242V,頻率50 Hz,

52、測得類設備3.5mA;類設備0.25mA,按表A.3項目記錄結果。A.4.4.4 抗電強度   將鑒別儀接入耐壓測試儀,類設備相線與地線之間,1500V, 漏電流置5mA檔,1 min內(nèi)不應有飛弧和擊穿現(xiàn)象;類設備帶危險電壓部件與可觸及金屬部件之間,3000V, 漏電流置5mA檔,1 min內(nèi)不應有飛弧和擊穿現(xiàn)象。按表A.3項目記錄結果。A.4.4.5 關鍵件一致性    核查所有抽樣鑒別儀關鍵件完全一致。按表A.3項目記錄結果。A.4.4.6電磁兼容要求A.4.4.6.1 鑒別儀無線電騷擾特性應符合GB 92542008標準,其中電

53、源端子騷擾電壓和輻射騷擾場強不低于A級產(chǎn)品的要求。A.4.4.6.2鑒別儀抗擾度性能應符合GB/T 17618-1998中表1表4的要求。A.4.4.6.3 鑒別儀諧波電流發(fā)射限值應符合GB 17625.1-2003中A類產(chǎn)品要求。A.4.5環(huán)境實驗 A.4.5.1耐溫度試驗A.4.5.1.1工作溫度下限試驗    將不包裝的鑒別儀放入0±3的低溫箱內(nèi)(溫度變化速率不大于1/min,不超過5 min的平均值)通電保持2h, 然后每30 min鑒別一次, 共4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見表A.4)A.4.5.1.2工作溫度上限試驗  &

54、#160;將不包裝的鑒別儀放入40±2的低溫箱內(nèi)(溫度變化速率不大于1/min,不超過5 min的平均值)通電保持2h, 然后每30 min鑒別一次, 共4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見表A.4)A.4.5.1.3貯存、運輸溫度下限試驗    將經(jīng)過包裝的鑒別儀放入-25±2的低溫箱內(nèi)(溫度變化速率不大于1/min,不超過5 min的平均值)保持16h, 然后將溫度升至室溫后取出鑒別儀, 在室溫下放置8 h以上, 拆開包裝, 鑒別不少于5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見表A.4)A.4.5.1.4貯存、運輸溫度上限試驗  

55、0; 將經(jīng)過包裝的鑒別儀放入55±2的低溫箱內(nèi)(溫度變化速率不大于1/min,不超過5 min的平均值)保持16h, 然后將溫度升至室溫后取出鑒別儀, 在室溫下放置8 h以上, 拆開包裝, 鑒別不少于5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見表A.4)A.4.5.2恒定濕熱試驗   將未包裝的鑒別儀放入40±2的試驗箱內(nèi), 保持1h, 然后在30min內(nèi)將試驗箱濕度調(diào)至(90+2-3)%, 保持48 h后, 鑒別儀在試驗箱內(nèi)進行恢復。(見表A.4)   先將試驗箱的濕度調(diào)至(75±3)%, 然后在30min內(nèi)將試驗箱

56、溫度降至20±5, 保持1h后, 將鑒別儀取出, 鑒別不少于5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見表A.4)A.4.5.3振動試驗   按GB 6587.41986進行。將鑒別儀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 按表A.5項目進行試驗,振動完畢,檢查各緊固件不應有送動現(xiàn)象,鑒別不少于5次, 鑒別儀應工作正常。A.4.5.4沖擊試驗   按GB 6587.51986進行。將鑒別儀固定在沖擊試驗臺上, 按表A.6項目進行試驗,沖擊完畢,檢查各緊固件不應有送動現(xiàn)象,鑒別不少于5次,鑒別儀應工作正常。A.4.5.5包裝跌落試驗  &

57、#160;按GB4857.5-1992進行。將機器按出廠要求包裝后,放在距水泥地面相應高度(見表A.7),按自由落體方式跌落,上、下、左、右四面各跌落一次,拆開包裝檢查各個緊固件不應松動,外殼無裂紋,鑒別不少于5次,機器應工作正常。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檢驗規(guī)則B.1 產(chǎn)品檢驗規(guī)則包括型式檢驗和常規(guī)檢驗。B.1.1  型式檢驗。B.1.1.1 型式檢驗項目按表B.1進行,檢驗不合格判據(jù)見表B.3表B.7。B.1.1.2 型式檢驗應按照本標準中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進行全項檢驗,在需要時應增加例行試驗的相關項目。在以下情況需進行型式檢驗。   

58、;a) 新產(chǎn)品或者產(chǎn)品轉廠生產(chǎn)時;    b) 如材料、工藝、配方等有較大改變,考核對產(chǎn)品性能影響時;    c) 正常生產(chǎn)過程中,定期或積累一定產(chǎn)量后,考核產(chǎn)品質(zhì)量穩(wěn)定性時;    d) 產(chǎn)品長期停產(chǎn)后,恢復生產(chǎn)時;    e)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    f) 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B.1.2  常規(guī)檢驗B.1.2.1 常規(guī)檢驗項目按表B.1進行,檢驗不合格檢驗不合格判據(jù)見表B.3表B.7。

59、B.1.2.2 檢查水平、抽樣方案和合格質(zhì)量水平見表B.2。B.1.2.3 不合格的分類按GB/T 2828.12003中的4.2進行。B.1.2.4 合格與不合格的判斷、檢查結果處置按GB/T 2828.12003中的4.11和4.12進行。表B.1產(chǎn)品檢驗項目檢驗項目常規(guī)檢驗型式檢驗逐臺抽查      包裝檢驗 OO      外觀和結構要求O O基本參數(shù)1電源適應能力  O2消耗功率  O3準備時間 

60、OO4噪聲  O5工作溫升 OO主要性能1鑒別能力O O2常規(guī)能力 OO3鑒別速度 OO4假幣鑒別O O5誤辨率 OO6漏辨率 OO7面額誤辨率O O8號碼誤辨率O O9號碼識別速度 OO10面額識別速度 OO可靠性要求  O安全要求O O電磁兼容  O注:“”表示在該類檢驗中應進行的項目。 表B.2合格質(zhì)量判定檢驗項目檢查 水平抽樣方案合格質(zhì)量水平AQLB類不合格B類不合格A類不合格包裝檢驗一般I按GB

61、2828.1-2003中一次抽樣方案進行1.52.5不規(guī)定AQL值。 出現(xiàn)一個A類不合格即判該批不合格外觀、結構檢驗S-42.54主要性能參數(shù)及基本參數(shù)S-22.5電磁兼容S-32.5安全要求檢驗當發(fā)現(xiàn)一個不合格時,即判該批為不合格表 B.3包裝檢驗判據(jù)項目不合格內(nèi)容不合格類別包裝檢驗1包裝箱嚴重破損不能起保護作用A2包裝箱內(nèi)實物(附件、備件、合格證、說明書)與裝箱單不符C 表 B.4外觀和結構判據(jù)項 目不合格內(nèi)容不合格類別緊固件1緊固件有松動現(xiàn)象或無防震措施B2緊固件有嚴重松動或脫落A調(diào)整機 構及操作1調(diào)整范圍比規(guī)定小C2操作機構不靈活B安裝和 焊接1導線排列不整齊,元器件安裝不合理,連接件無防脫措施C2有虛焊、漏焊現(xiàn)象A防腐措施線路板及個焊點無防措施,金屬件鍍層脫落或銹蝕B傳動機構1傳動機構有打滑、跳動、卡阻現(xiàn)象A2運轉不平穩(wěn);噪聲偏大B 表 B.5主要性能及基本參數(shù)檢驗判據(jù)項    目不符合內(nèi)容不合格類別主要性能1鑒別能力不符合表2要求A2常規(guī)能力B3鑒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