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_第1頁
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_第2頁
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_第3頁
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_第4頁
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4-2018全國各省文科立體幾何大題真題 一、解答題(共35小題;共455分)1. 如圖,四邊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平面AED平面ABCD,EFAB,AB=2,DE=3,BC=EF=1,AE=6,BAD=60,G 為 BC 的中點(diǎn)(1)求證:FG平面BED;(2)求證:平面BED平面AED;(3)求直線 EF 與平面 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 2. 如圖,已知正三棱錐 PABC 的側(cè)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頂點(diǎn) P 在平面 ABC 內(nèi)的正投影為點(diǎn) D,D 在平面 PAB 內(nèi)的正投影為點(diǎn) E,連接 PE 并延長交 AB 于點(diǎn) G(1)證明:G 是 AB 的中點(diǎn);(2)在圖中作出點(diǎn) E

2、 在平面 PAC 內(nèi)的正投影 F(說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體 PDEF 的體積 3. 如圖,四棱錐 PABCD 中,PA 底面 ABCD,ADBC,AB=AD=AC=3,PA=BC=4,M 為線段 AD 上一點(diǎn),AM=2MD,N 為 PC 的中點(diǎn)(1)證明 MN平面PAB;(2)求四面體 NBCM 的體積 4.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 ABCM 中,AB=AC=3,ACM=90,以 AC 為折痕將 ACM 折起,使點(diǎn) M 到達(dá)點(diǎn) D 的位置,且 ABDA(1)證明:平面ACD平面ABC;(2)Q 為線段 AD 上一點(diǎn),P 為線段 BC 上一點(diǎn),且 BP=DQ=23DA,求三棱錐 QABP 的體積

3、 5. 如圖,在三棱錐 VABC 中,平面VAB平面ABC,VAB 為等邊三角形,ACBC 且 AC=BC=2,O,M 分別為 AB,VA 的中點(diǎn)(1)求證:VB平面MOC;(2)求證: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錐 VABC 的體積 6. 如圖,在三棱錐 PABC 中,AB=BC=22,PA=PB=PC=AC=4,O 為 AC 的中點(diǎn)(1)證明:PO平面ABC;(2)若點(diǎn) M 在棱 BC 上,且 MC=2MB,求點(diǎn) C 到平面 POM 的距離 7. 如圖,矩形 ABCD 所在平面與半圓弧 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 CD 上異于 C,D 的點(diǎn)(1)證明:平面AMD平面BMC;(2)在線

4、段 AM 上是否存在點(diǎn) P,使得 MC平面PBD?說明理由 8. 如圖,在四棱錐 PABCD 中,底面 ABCD 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 分別為 AD,PB 的中點(diǎn)(1)求證:PEBC;(2)求證:平面PAB平面PCD;(3)求證:EF平面PCD; 9. 如圖四面體 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CD1. 證明:ACBD;2. 已知 ACD 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 E 為棱 BD 上與 D 不重合的點(diǎn),且 AEEC,求四面體 ABCE 與四面體 ACDE 的體積比 10. 如圖,四棱錐 PABCD 中,側(cè)面 PAD 為等邊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5、 ABCD,AB=BC=12AD,BAD=ABC=90(1)證明:直線BC平面PAD;(2)若 PCD 面積為 27,求四棱錐 PABCD 的體積 11. 如圖,在四棱錐 PABCD 中,ABCD,且 BAP=CDP=90(1)證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 PA=PD=AB=DC,APD=90,且四棱錐 PABCD 的體積為 83,求該四棱錐的側(cè)面積 12. 如圖,在三棱錐 PABC 中,PAAB,PABC,ABBC,PA=AB=BC=2,D 為線段 AC 的中點(diǎn),E 為線段 PC 上一點(diǎn)(1)求證:PABD;(2)求證:平面BDE平面PAC;(3)當(dāng) PA平面BDE 時(shí),求三棱錐 E

6、BCD 的體積 13. 如圖,在四棱錐 PABCD 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1)求異面直線 AP 與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證:PD平面PBC;(3)求直線 AB 與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4. 由四棱柱 ABCDA1B1C1D1 截去三棱錐 C1B1CD1 后得到的幾何體如圖所示,四邊形 ABCD 為正方形,O 為 AC 與 BD 的交點(diǎn),E 為 AD 的中點(diǎn),A1E平面ABCD(1)證明:A1O平面B1CD1;(2)設(shè) M 是 OD 的中點(diǎn),證明:平面A1EM平面B1CD1 15. 如圖,在四棱錐 PABCD 中,PC

7、平面ABCD,ABDC,DCAC(1)求證:DC平面PAC;(2)求證:平面PAB平面PAC;(3)設(shè)點(diǎn) E 為 AB 的中點(diǎn)在棱 PB 上是否存在點(diǎn) F,使得 PA平面CEF?說明理由 16. 在如圖所示的幾何體中,D 是 AC 的中點(diǎn),EFDB(1)已知 AB=BC,AE=EC求證:ACFB;(2)已知 G 、 H 分別是 EC 和 FB 的中點(diǎn),求證:GH平面ABC 17. 如圖,菱形 ABCD 的對角線 AC 與 BD 交于點(diǎn) O,點(diǎn) E,F(xiàn) 分別在 AD,CD 上,AE=CF,EF 交 BD 于點(diǎn) H將 DEF 沿 EF 折到 DEF 的位置(1)證明:ACHD;(2)若 AB=5,

8、AC=6,AE=54,OD=22,求五棱錐 DABCFE 的體積 18. 如圖,四棱錐 PABCD 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 為線段 AD 上一點(diǎn),AM=2MD,N 為 PC 的中點(diǎn)(1)證明:MN平面PAB;(2)求四面體 NBCM 的體積 19. 將邊長為 1 的正方形 AA1O1O(及其內(nèi)部)繞 OO1 旋轉(zhuǎn)一周形成圓柱,如圖,AC 長為 56,A1B1 長為 3,其中 B1 與 C 在平面 AA1O1O 的同側(cè)(1)求圓柱的體積與側(cè)面積;(2)求異面直線 O1B1 與 OC 所成的角的大小 20. 如圖,在四棱錐中 PABCD 中,PAC

9、D,ADBC,ADC=PAB=90,BC=CD=12AD(1)在平面 PAD 內(nèi)找一點(diǎn) M,使得直線 CM平面PAB,并說明理由;(2)證明:平面 PAB平面PBD 21. 如圖,圓錐的頂點(diǎn)為 P,底面圓心為 O,底面的一條直徑為 AB,C 為半圓弧 AB 的中點(diǎn),E 為劣弧 CB 的中點(diǎn),已知 PO=2,OA=1,求三棱錐 PAOC 的體積,并求異面直線 PA 與 OE 所成角的余弦值 22. 如圖,長方體 ABCDA1B1C1D1 中 AB=16,BC=10,AA1=8,點(diǎn) E,F(xiàn) 分別在 A1B1,D1C1 上,A1E=D1F=4過點(diǎn) E,F(xiàn) 的平面 與此長方體的面相交,交線圍成一個(gè)正方

10、形(1)在圖中畫出這個(gè)正方形(不必說明畫法與理由);(2)求平面 把該長方體分成的兩部分體積的比值 23. 一個(gè)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及該正方體的直觀圖的示意圖如圖所示,(1)請將字母 F,G,H 標(biāo)記在正方體相應(yīng)的頂點(diǎn)處(不需說明理由);(2)判斷平面 BEG 與平面 ACH 的位置關(guān)系,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3)證明:直線 DF平面BEG · 24. 如圖,三棱錐 PABC 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1)求三棱錐 PABC 的體積;(2)證明:在線段 PC 上存在點(diǎn) M,使得 ACBM,并求 PMMC 的值 25. 如圖,三棱臺 DEFABC 中,

11、AB=2DE,G,H 分別為 AC,BC 的中點(diǎn)(1)求證:BD平面FGH;(2)若 CFBC,ABBC,求證:平面BCD平面EGH 26. 如圖,三角形 PDC 所在的平面與長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1)證明:BC平面PDA;(2)證明:BCPD;(3)求點(diǎn) C 到平面 PDA 的距離 27. 九章算術(shù)中,將底面為長方形且有一條側(cè)棱與底面垂直的四棱錐稱之為陽馬,將四個(gè)面都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稱之為鱉臑在如圖所示的陽馬 PABCD 中,側(cè)棱PD底面ABCD,且 PD=CD,點(diǎn) E 是 PC 的中點(diǎn),連接 DE,BD,BE(1)證明:DE平面PBC試判

12、斷四面體 EBCD 是否為鱉臑,若是,寫出其每個(gè)面的直角(只需寫出結(jié)論);若不是,請說明理由(2)記陽馬 PABCD 的體積為 V1,四面體 EBCD 的體積為 V2,求 V1V2 的值 28. 如圖,直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是邊長為 2 的正三角形,E,F(xiàn) 分別是 BC,CC1 的中點(diǎn)(1)證明:平面AEF平面B1BCC1;(2)若直線 A1C 與平面 A1ABB1 所成的角為 45,求三棱錐 FAEC 的體積 29. 如圖,AB 是圓 O 的直徑,點(diǎn) C 是圓 O 上異于 A,B 的點(diǎn),PO 垂直于圓 O 所在的平面,且 PO=OB=1(1)若 D 為線段 AC 的中點(diǎn),求證:

13、AC平面PDO;(2)求三棱錐 PABC 體積的最大值;(3)若 BC=2,點(diǎn) E 在線段 PB 上,求 CE+OE 的最小值 30. 如圖,四邊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平面 AED平面ABCD,EFAB,AB=2,BC=EF=1,AE=6,DE=3,BAD=60,G 為 BC 的中點(diǎn)(1)求證:FG平面BED;(2)求證:平面BED平面AED;(3)求直線 EF 與平面 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1. 如圖,四邊形 ABCD 為菱形,G 為 AC 與 BD 的交點(diǎn),BE平面ABCD(1)證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 ABC=120,AEEC,三棱錐 EACD 的體積為 63,求

14、該三棱錐的側(cè)面積 32. 如圖,已知 AA1平面ABC,BB1AA1,AB=AC=3,BC=25,AA1=7,BB1=27,點(diǎn) E 和 F 分別為 BC 和 A1C 的中點(diǎn)(1)求證:EF平面A1B1BA;(2)求證:平面AEA1平面BCB1;(3)求直線 A1B1 與平面 BCB1 所成角的大小 33. 如圖,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BAC=90,AB=AC=2,A1A=4,A1 在底面 ABC 的射影為 BC 的中點(diǎn),D 是 B1C1 的中點(diǎn)(1)證明:A1D平面A1BC;(2)求直線 A1B 和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34. 如圖,三棱錐 PABC 中,平面PAC

15、平面ABC,ABC=2,點(diǎn) D,E 在線段 AC 上,且 AD=DE=EC=2,PD=PC=4,點(diǎn) F 在線段 AB 上,且 EFBC(1)證明:AB平面PFE;(2)若四棱錐 PDFBC 的體積為 7,求線段 BC 的長 35. 如圖(1),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BAD=2,AB=BC=12AD=a,E 是 AD 的中點(diǎn),O 是 AC 與 BE 的交點(diǎn)將 ABE 沿 BE 折起到圖(2)中 A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錐 A1BCDE(1)證明:CD平面A1OC;(2)若 平面A1BE平面BCDE,四棱錐 A1BCDE 的體積為 362,求 a 的值答案第一部分1. (1) 設(shè)

16、BD 的中點(diǎn)為 O,連接 OE,OG,在 BCD 中,因?yàn)?G 是 BC 的中點(diǎn),所以 OGDC,且 OG=12DC=1,又因?yàn)?EFAB,ABDC,所以 EFOG,且 EF=OG,即四邊形 OGFE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FGOE,因?yàn)?FG平面BED,OE平面BED,所以 FG平面BED    (2) 在 ABD 中,AD=1,AB=2,BAD=60,由余弦定理可得 BD=3,進(jìn)而得 ADB=90,即 BDAD,又因?yàn)?平面AED平面ABCD,BD平面ABCD,平面AED平面ABCD=AD,所以 BD平面AED,因?yàn)?BD平面BED,所以 平面BED平

17、面AED    (3) 因?yàn)?EFAB,所以直線 EF 與平面 BED 所成的角即為直線 AB 與平面 BED 所形成的角,過點(diǎn) A 作 AHDE 于點(diǎn) H,連接 BH,又平面 BED平面AED=ED,由(2)知 AH平面BED,所以直線 AB 與平面 BED 所成的角為 ABH,在 ADE,AD=1,DE=3,AE=6,由余弦定理得 cosADE=23,所以 sinADE=53,所以 AH=AD53=53,在 RtAHB 中,sinABH=AHAB=56,所以直線 EF 與平面 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562. (1) 因?yàn)?P 在平面 ABC 內(nèi)的

18、正投影為 D,所以 ABPD因?yàn)?D 在平面 PAB 內(nèi)的正投影為 E,所以 ABDE所以 AB平面PED,故 ABPG又由已知可得,PA=PB,從而 G 是 AB 的中點(diǎn)    (2) 如圖,在平面 PAB 內(nèi),過點(diǎn) E 作 PB 的平行線交 PA 于點(diǎn) F,F(xiàn) 即為 E 在平面 PAC 內(nèi)的正投影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 PBPA,PBPC,又 EFPB,所以 EFPA,EFPC,因此 EF平面PAC,即點(diǎn) F 為 E 在平面 PAC 內(nèi)的正投影連接 CG,因?yàn)?P 在平面 ABC 內(nèi)的正投影為 D,所以 D 是正三角形 ABC 的中心,由(1)知,G

19、是 AB 的中點(diǎn),所以 D 在 CG 上,故 CD=23CG由題設(shè)可得 PC平面PAB,DE平面PAB,所以 DEPC,因此 PE=23PG,DE=13PC由已知,正三棱錐的側(cè)面是直角三角形且 PA=6,可得 DE=2,PE=2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EFP 中,可得 EF=PF=2所以四面體 PDEF 的體積 V=13×12×2×2×2=433. (1) 取 PB 中點(diǎn) Q,連接 AQ,NQ因?yàn)?N 是 PC 中點(diǎn),NQBC,且 NQ=12BC,又 AM=23AD=23×34BC=12BC,且 AMBC,所以 QNAM,且 QN=AM,所以 AQ

20、NM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MNAQ又 MN 平面 PAB,AQ 平面 PAB,所以 MN平面PAB    (2) 由(1)QN平面ABCD,所以 VNBCM=VQBCM=12VPBCM=12VPBCA所以 VNBCM=12×13PASABC=16×4×25=4534. (1) 由已知可得,BAC=90,BAAC,又 BAAD,所以 AB平面ACD,又 AB平面ABC,所以 平面ACD平面ABC    (2) 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2,又 BP=DQ=23DA,所以 B

21、P=22,作 QEAC,垂足為 E,則 QEDC,QE=13DC,由已知及(1)可得 DC平面ABC,所以 QE平面ABC,QE=1因此,三棱錐 QABP 的體積為 VQABP=13×QE×SABP=13×1×12×3×22sin45=1.5. (1) 因?yàn)?O,M 分別為,AB,VA 的中點(diǎn),所以 OMVB . 又因?yàn)?VB平面MOC,又因?yàn)?MO平面MOC,所以 VB平面MOC    (2) 因?yàn)?AC=BC,O 為 AB 的中點(diǎn),所以 OCAB,又因?yàn)?平面VAB平面ABC,且 OC平面A

22、BC,所以 OC平面VAB,所以 平面MOC平面VAB    (3)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中,AC=BC=2,所以 AB=2,OC=1,所以等邊三角形 VAB 的面積 SVAB=3,又因?yàn)?OC平面VAB,所以 VCABV=13×OC×SVAB=33,又因?yàn)?VVABC=VCABV,所以 VVABC=336. (1) 因?yàn)?AP=CP=AC=4,O 為 AC 的中點(diǎn),所以 OPAC,且 OP=23連接 OB因?yàn)?AB=BC=22AC,所以 ABC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OBAC,OB=12AC=2由 OP2+OB2=PB2 知,

23、OPOB由 OPOB,OPAC 知 PO平面ABC    (2) 作 CHOM,垂足為 H又由(1)可得 OPCH,所以 CH平面POM故 CH 的長為點(diǎn) C 到平面 POM 的距離由題設(shè)可知 OC=12AC=2,CM=23BC=423,ACB=45所以 OM=253,CH=OCMCsinACBOM=455所以點(diǎn) C 到平面 POM 的距離為 4557. (1) 由題設(shè)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線為 CD因?yàn)?BCCD,BC平面ABCD,所以 BC平面CMD,故 BCDM因?yàn)?M 為 CD 上異于 C,D 的點(diǎn),且 DC 為直徑,所以 DMCM又 B

24、CCM=C,所以 DM平面BMC而 DM平面AMD,故 平面AMD平面BMC    (2) 當(dāng) P 為 AM 的中點(diǎn)時(shí),MC平面PBD證明如下:連接 AC 交 BD 于 O因?yàn)?ABCD 為矩形,所以 O 為 AC 中點(diǎn)連接 OP,因?yàn)?P 為 AM 中點(diǎn),所以 MCOP 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 MC平面PBD8. (1) 因?yàn)?平面PAD平面ABCD,且 平面PAD平面ABCD=AD,因?yàn)?PA=PD,E 為 AD 中點(diǎn),所以 PEAD又 PE平面PAD,所以 PE平面ABCD,又 BC平面ABCD,所以 PEBC  

25、  (2) 因?yàn)?平面PAD平面ABCD,且 平面PAD平面ABCD=AD,因?yàn)?ABCD 為矩形,所以 CDAD,又 CD平面ABCD,所以 CD平面PAD,所以 CDPA,又 PAPD,且 PDCD=D,所以 PA平面PCD,又 PA平面PAB,所以 平面PAB平面PCD    (3) 取 PC 中點(diǎn) G,連 FG,DG,因?yàn)?F,G 分別為 PB,PC 的中點(diǎn),所以 FG 為 PBC 的中位線,所以 FGBC,F(xiàn)G=12BC,又 E 為 AD 的中點(diǎn),四邊形 ABCD 為矩形,所以 EDBC,ED=12BC,所以 FGED,F(xiàn)G

26、=ED,所以四邊形 EFGD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EFDG,又 EF平面PCD,DG平面PCD,所以 EF平面PCD9. 1. 取 AC 中點(diǎn) O,連接 DO,BO,因?yàn)?ABC 是正三角形,AD=CD,所以 DOAC,BOAC,因?yàn)?DOBO=O,所以 AC平面BDO,因?yàn)?BD平面BDO,所以 ACBD2. 法一:連接 OE,由(1)知 AC平面OBD,因?yàn)?OE平面OBD,所以 OEAC,設(shè) AD=CD=2,則 OC=OA=1,所以 O 是線段 AC 垂直平分線上的點(diǎn),所以 EC=EA=CD=2,由余弦定理得:cosCBD=BC2+BD2CD22BCBD=BC2+BE2CE22BCBE,

27、即 4+422×2×2=4+BE222×2×BE,解得 BE=1 或 BE=2,因?yàn)?BE<BD=2,所以 BE=1,所以 BE=ED,因?yàn)樗拿骟w ABCE 與四面體 ACDE 的高都是點(diǎn) A 到平面 BCD 的高 h,因?yàn)?BE=ED,所以 SDCE=SBCE,所以四面體 ABCE 與四面體 ACDE 的體積比為 1法二:設(shè) AD=CD=2,則 AC=AB=BC=BD=2,AO=CO=DO=1,所以 BO=41=3,因?yàn)?BO2+DO2=BD2,所以 BODO,以 O 為原點(diǎn),OA 為 x 軸,OB 為 y 軸,OD 為 z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

28、系,則 C1,0,0,D0,0,1,B0,3,0,A1,0,0,設(shè) Ea,b,c,DE=DB01,則 a,b,c1=0,3,1,解得 E0,3,1,所以 CE=1,3,1,AE=1,3,1,因?yàn)?AEEC,所以 AECE=1+32+12=0,由 0,1,解得 =12,所以 DE=BE,因?yàn)樗拿骟w ABCE 與四面體 ACDE 的高都是點(diǎn) A 到平面 BCD 的高 h,因?yàn)?DE=BE,所以 SDCE=SBCE,所以四面體 ABCE 與四面體 ACDE 的體積比為 110. (1) 四棱錐 PABCD 中,因?yàn)?BAD=ABC=90所以 BCAD,因?yàn)?AD平面PAD,BC平面PAD,所以 直線

29、BC平面PAD;      (2) 設(shè) AD=2x,則 AB=BC=x,CD=2x,設(shè) O 是 AD 的中點(diǎn),連接 PO,OC,CD 的中點(diǎn)為 E,連接 OE,由題意得,四邊形 ABCO 為正方形,則 COAD因?yàn)閭?cè)面 PAD 為等邊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 POAD,PO平面ABCD,因?yàn)?CO底面ABCD,所以 POCO,則 OE=22x,PO=3x,PE=PO2+OE2=7x2, PCD 面積為 27,可得:12PECD=27,即:12×72x×2x=27,解得 x=2

30、,PO=23則 VPABCD=13×12BC+AD×AB×PO=13×12×2+4×2×23=43.11. (1) 因?yàn)樵谒睦忮F PABCD 中,BAP=CDP=90,所以 ABPA,CDPD,又 ABCD,所以 ABPD,因?yàn)?PAPD=P,所以 AB平面PAD,因?yàn)?AB平面PAB,所以 平面PAB平面PAD      (2) 設(shè) PA=PD=AB=DC=a,取 AD 中點(diǎn) O,連接 PO,因?yàn)?PA=PD=AB=DC,APD=90,平面PAB平面PAD,所以

31、PO底面ABCD,且 AD=a2+a2=2a,PO=22a,因?yàn)樗睦忮F PABCD 的體積為 83,所以 VPABCD=13×S四邊形ABCD×PO=13×AB×AD×PO=13×a×2a×22a=13a3=83. 解得 a=2,所以 PA=PD=AB=DC=2,AD=BC=22,PO=2,所以 PB=PC=4+4=22,所以該四棱錐的側(cè)面積為: S側(cè)=SPAD+SPAB+SPDC+SPBC=12×PA×PD+12×PA×AB+12×PD×DC+12

32、15;BC×PB2BC22=12×2×2+12×2×2+12×2×2+12×22×82=6+23.12. (1) 由 PAAB,PABC,AB平面ABC,BC平面ABC,且 ABBC=B,可得 PA平面ABC,由 BD平面ABC,可得 PABD      (2) 由 AB=BC,D 為線段 AC 的中點(diǎn),可得 BDAC,由 PA平面ABC,PA平面PAC,可得 平面PAC平面ABC,又 平面PAC平面ABC=AC,BD平面ABC,且 BDAC,即

33、有 BD平面PAC,BD平面BDE,可得 平面BDE平面PAC      (3) PA平面BDE,PA平面PAC,且 平面PAC平面BDE=DE,可得 PADE,又 D 為 AC 的中點(diǎn),可得 E 為 PC 的中點(diǎn),且 DE=12PA=1,由 PA平面ABC,可得 DE平面ABC,可得 SBDC=12SABC=12×12×2×2=1,則三棱錐 EBCD 的體積為 13DESBDC=13×1×1=1313. (1) 如圖,由已知 ADBC,故 DAP 或其補(bǔ)角即為異面直線 AP 與 BC

34、 所成的角,因?yàn)?AD平面PDC,所以 ADPD,在 RtPDA 中,由已知,得 AP=AD2+PD2=5,故 cosDAP=ADAP=55,所以異面直線 AP 與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55      (2) 因?yàn)?AD平面PDC,直線 PD平面PDC,所以 ADPD,又因?yàn)?BCAD,所以 PDBC,又 PDPB,PBBC=B,且 PB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 PD平面PBC      (3) 過點(diǎn) D 作 AB 的平行線交 BC 于點(diǎn) F,連接 PF,則 DF

35、 與平面 PBC 所成的角等于 AB 與平面 PBC 所成的角,因?yàn)?PD平面PBC, 故 PF 為 DF 在平面 PBC 上的射影,所以 DFP 為直線 DF 和平面 PBC 所成的角,由于 ADBC,DFAB,故 BF=AD=1,由已知,得 CF=BCBF=2又 ADDC,故 BCDC,在 RtDCF 中,DF=16+4=25,可得 sinDFP=PDDF=55,所以直線 AB 與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5514. (1) 取 B1D1 中點(diǎn) G,連接 A1G,CG,因?yàn)樗倪呅?ABCD 為正方形,O 為 AC 與 BD 的交點(diǎn),所以四棱柱 ABCDA1B1C1D1 截去三棱錐 C

36、1B1CD1 后,A1GOC,A1G=OC,所以四邊形 OCGA1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A1OCG,因?yàn)?A1O平面B1CD1,CG平面B1CD1,所以 A1O平面B1CD1      (2) 四棱柱 ABCDA1B1C1D1 截去三棱錐 C1B1CD1 后,BDB1D1,BD=B1D1,因?yàn)?M 是 OD 的中點(diǎn),O 為 AC 與 BD 的交點(diǎn),E 為 AD 的中點(diǎn),A1E平面ABCD,又 BD平面ABCD,所以 BDA1E,因?yàn)樗倪呅?ABCD 為正方形,O 為 AC 與 BD 的交點(diǎn),所以 AOBD,因?yàn)?M 是 OD 的中點(diǎn),

37、E 為 AD 的中點(diǎn),所以 EMBD,因?yàn)?A1EEM=E,所以 BD平面A1EM,因?yàn)?BDB1D1,所以 B1D1平面A1EM,因?yàn)?B1D1平面B1CD1,所以 平面A1EM平面B1CD115. (1) 因?yàn)?PC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 PCDC又因?yàn)?DCAC,ACPC=C,所以 DC平面PAC      (2) 因?yàn)?ABDC,DCAC,所以 ABAC因?yàn)?PC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 PCAB又 ACPC=C,所以 AB平面PAC又 AB平面PAB,所以 平面PAB平面PAC  

38、;    (3) 棱 PB 上存在點(diǎn) F,使得 PA平面CEF證明如下:取 PB 中點(diǎn) F,連接 EF,CE,CF又因?yàn)?E 為 AB 的中點(diǎn),所以 EFPA又因?yàn)?PA平面CEF,EF平面CEF ,所以 PA平面CEF16. (1) 連接 DE ,因?yàn)?EFBD,所以 EF 與 BD 確定一個(gè)平面因?yàn)?AE=EC,D 為 AC 的中點(diǎn),所以 DEAC;同理可得 BDAC又因?yàn)?BDDE=D,所以 AC平面BDEF,又因?yàn)?FB平面BDEF,所以 ACFB      (2) 設(shè) FC 的中點(diǎn)為

39、I,連接 GI,HI在 CEF 中,因?yàn)?G 是 CE 的中點(diǎn),所以 GIEF又 EFDB,所以 GIDB;在 CFB 中,因?yàn)?H 是 FB 的中點(diǎn),所以 HIBC又 GIHI=I,所以平面 GHI平面ABC,因?yàn)?GH平面GHI,所以 GH平面ABC17. (1) 由已知得 ACBD,AD=CD又由 AE=CF 得 AEAD=CFCD,故 ACEF由此得 EFHD,EFHD,所以 ACHD      (2) 由 EFAC 得 OHDO=AEAD=14由 AB=5,AC=6 得 DO=BO=AB2AO2=4所以 OH=1,DH=DH

40、=3于是 OD2+OH2=222+12=9=DH2,故 ODOH由(1)知 ACHD,又 ACBD,BDHD=H,所以 AC平面BHD,于是 ACOD又由 ODOH,ACOH=O,所以 OD平面ABC又由 EFAC=DHDO 得 EF=92五邊形 ABCFE 的面積 S=12×6×812×92×3=694所以五棱錐 DABCFE 的體積 V=13×694×22=232218. (1) 由已知條件,得 AM=23AD=2取 BP 的中點(diǎn) T,連接 AT,TN因?yàn)?N 為 PC 的中點(diǎn),所以 TNBC,TN=12BC=2,所以 TN=AM

41、又 ADBC,所以 TNAM,且 TN=AM,故四邊形 AMNT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MNAT因?yàn)?AT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 MN平面PAB      (2) 因?yàn)?PA平面ABCD,N 為 PC 的中點(diǎn),所以 N 到平面 ABCD 的距離為 12PA取 BC 的中點(diǎn) E,連接 AE因?yàn)?AB=AC=3,所以 AEBC,AE=AB2BE2=5因?yàn)?AMBC,所以點(diǎn) M 到 BC 的距離為 5,故 SBCM=12×4×5=25所以四面體 NBCM 的體積 VNBCM=13×12PASBCM=45

42、319. (1) 由題意可知,圓柱的母線長 l=1,底面半徑 r=1圓柱的體積 V=r2l=×12×1=,圓柱的側(cè)面積 S=2rl=2×1×1=2      (2) 設(shè)過點(diǎn) B1 的母線與下底面交于點(diǎn) B,則 O1B1OB,所以 COB 或其補(bǔ)角為 O1B1 與 OC 所成的角由 A1B1 長為 3,可知 AOB=A1O1B1=3,由 AC 長為 56,可知 AOC=56,COB=AOCAOB=2,所以異面直線 O1B1 與 OC 所成的角的大小為 220. (1) 取棱 AD 的中點(diǎn) MM平面

43、PAD,點(diǎn) M 即為所求的一個(gè)點(diǎn),理由如下:因?yàn)?ADBC,BC=12AD,所以 BCAM,且 BC=AM所以四邊形 AMCB 是平行四邊形,從而 CMAB又 AB平面PAB,CM平面PAB,所以 CM平面PAB      (2) 由已知,PAAB,PACD,因?yàn)?ADBC,BC=12AD,所以直線 AB 與 CD 相交,所以 PA平面ABCD從而 PABD因?yàn)?ADBC,BC=12AD,所以 BCMD,且 BC=MD所以四邊形 BCDM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BM=CD=12AD,所以 BDAB又 ABAP=A,所以 BD平面PAB又

44、BD平面PBD,所以平面 PAB平面PBD21. VPAOC=13×12×2=13因?yàn)?ACOE,所以 PAC 為異面直線 PA 與 OE 所成的角或其補(bǔ)角由 PO=2,OA=OC=1,得 PA=PC=5,AC=2在 PA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PAC=1010,故異面直線 PA 與 OE 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01022. (1) 交線圍成的正方形 EHGF 如圖      (2) 作 EMAB,垂足為 M,則 AM=A1E=4,EB1=12,EM=AA1=8因?yàn)樗倪呅?EHGF 為正方形,所以 EH=EF=B

45、C=10于是 MH=EH2EM2=6,AH=10,HB=6故 S四邊形A1EHA=12×4+10×8=56,S四邊形EB1BH=12×12+6×8=72因?yàn)殚L方體被平面 分為兩個(gè)高為 10 的直棱柱,所以其體積的比值為 97(79 也正確)23. (1) 點(diǎn) F,G,H 的位置如圖所示      (2) 平面BEG平面ACH證明如下:因?yàn)榱骟w ABCDEFGH 為正方體,所以 BCFG,BC=FG又 FGEH,F(xiàn)G=EH,所以 BCEH,BC=EH,于是四邊形 BCHE 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BE

46、CH又 CH平面ACH,BE平面ACH,所以 BE平面ACH同理 BG平面ACH又 BEBG=B,所以 平面BEG平面ACH      (3) 連接 FH,與 EG 交于點(diǎn) O,連接 BD因?yàn)?ABCDEFGH 為正方體,所以 DH平面EFGH因?yàn)?EG平面EFGH,所以 DHEG又 EGFH,DHFH=H,所以 EG平面BFHD又 DF平面BFHD,所以 DFEG同理 DFBG又 EGBG=G,所以 DF平面BEG24. (1) 在 ABC 中,AB=1,AC=2,BAC=60SABC=12ABACsinBAC=12×1&

47、#215;2×sin60=32 又因?yàn)?PA面ABC,所以 PA 是三棱錐 PABC 的高,所以 V三棱錐PABC=13PASABC=13×1×32=36      (2) 過點(diǎn) B 作 BN 垂直 AC 于點(diǎn) N,過 N 作 NMPA 交 PC 于 M,則 MN面ABC AC面ABCMNACMNBN=NAC面BMNBM面BMNACBM 此時(shí) M 即為所找點(diǎn),在 ABN 中,易知 AN=12CMPC=CNAC322=34PMMC=1325. (1) 證法一:如圖,連接 DG,CD,設(shè) CDGF=O,連接

48、OH在三梭臺 DEFABC 中,AB=2DE,G 為 AC 的中點(diǎn),可得 DFGC,DF=GC,所以四邊形 DFCG 為平行四邊形,則 O 為 CD 的中點(diǎn)又 H 為 BC 的中點(diǎn),所以 OHBD又 OH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 BD平面FGH證法二:在三棱臺 DEFABC 中,由 BC=2EF,H 為 BC 的中點(diǎn),可得 BHEF,BH=EF,所以四邊形 BHFE 為平行四邊形,可得 BEHF在 ABC 中,G 為 AC 的中點(diǎn),H 為 BC 的中點(diǎn),所以 GHAB又 GHHF=H,所以平面 FGH平面ABED因?yàn)?BD平面ABED,所以 BD平面FGH  

49、60;   (2) 如圖,連接 HE因?yàn)?G,H 分別為 AC,BC 的中點(diǎn),所以 GHAB由 ABBC,得 GHBC又 H 為 BC 的中點(diǎn),所以 EFHC,EF=HC,因此四邊形 EFCH 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CFHE又 CFBC,所以 HEBC又 HE,GH平面EGH,HEGH=H,所以 BC平面EGH又 BC平面BCD,所以 平面BCD平面EGH26. (1) 四邊形 ABCD 為長方形, BCAD又 BC平面PDA,AD平面PDA, BC平面PDA      (2) BCCD,平面PDC平面ABC

50、D 且 平面PDC平面ABCD=CD,BC平面ABCD, BC平面PDC PD平面PDC, BCPD      (3) 取 CD 的中點(diǎn) E,連接 PE,AC PD=PC, PECD, PE=PC2CE2=4232=7 平面PDC平面ABCD 且 平面PDC平面ABCD=CD,PE平面PDC, PE平面ABCD由(2)知 BC平面PDC又 ADBC, AD平面PDC又 PD平面PDC, ADPD設(shè)點(diǎn) C 到平面 PDA 的距離為 h,則 VCPDA=VPACD, 13SPDAh=13SACDPE, h=SACDPESPDA=12

51、15;3×6×712×3×4=372,故點(diǎn) C 到平面 PDA 的距離為 37227. (1) 因?yàn)?PD底面ABCD,所以 PDBC由底面 ABCD 為長方形,有 BCCD,而 PDCD=D,所以 BC平面PCD因?yàn)?DE平面PCD,所以 BCDE又因?yàn)?PD=CD,點(diǎn) E 是 PC 的中點(diǎn),所以 DEPC而 PCBC=C,所以 DE平面PBC由 BC平面PCD,DE平面PBC,可知四面體 EBCD 的四個(gè)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體 EBCD 是一個(gè)鱉臑,其四個(gè)面的直角分別為 BCD,BCE,DEC,DEB    

52、;  (2) 由已知,PD 是陽馬 PABCD 的高,所以V1=13S長方形ABCDPD=13BCCDPD.由(1)知,DE 是鱉臑 DBCE 的高,BCCE,所以V2=13SBCEDE=16BCCEDE.在 RtPDC 中,因?yàn)?PD=CD,點(diǎn) E 是 PC 的中點(diǎn),所以 DE=CE=22CD,于是V1V2=13BCCDPD16BCCEDE=2CDPDCEDE=4.28. (1) 證明:如圖,因?yàn)槿庵?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所以 AEBB1又 E 是正三角形 ABC 的邊 BC 的中點(diǎn),所以 AEBC,BCBB1 于點(diǎn) B,因此 AE平面B1BCC1,而 AE

53、平面AEF,所以 平面AEF平面B1BCC1      (2) 設(shè) AB 的中點(diǎn)為 D,連接 A1D,CD,如圖因?yàn)?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 CDAB又三棱柱 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所以 CDAA1因此 CD平面A1ABB1,于是 CA1D 為直線 A1C 與平面 A1ABB1 所成的角由題設(shè),CA1D=45,所以 A1D=CD=32AB=3在 RtAA1D 中,AA1=A1D2AD2=31=2,所以 FC=12AA1=22故三棱錐 FAEC 的體積 V=13SAECFC=13×32×22=61229.

54、 (1) 在 AOC 中,因?yàn)?OA=OC,D 為 AC 的中點(diǎn),所以 ACDO又 PO 垂直于圓 O 所在的平面,所以 POAC因?yàn)?DOPO=O,所以 AC平面PDO      (2) 因?yàn)辄c(diǎn) C 在圓 O 上,所以當(dāng) COAB 時(shí),C 到 AB 的距離最大,且最大值為 1又 AB=2,所以 ABC 面積的最大值為 12×2×1=1又因?yàn)槿忮F PABC 的高 PO=1,故三棱錐 PABC 體積的最大值為 13×1×1=13     

55、0;(3) 解法一:在 POB 中,PO=OB=1,POB=90,所以 PB=12+12=2同理 PC=2,所以 PB=PC=BC在三棱錐 PABC 中,將側(cè)面 BCP 繞 PB 旋轉(zhuǎn)至平面 BCP,使之與平面 ABP 共面,如圖所示當(dāng) O,E,C 共線時(shí),CE+OE 取得最小值又因?yàn)?OP=OB,CP=CB,所以 OC 垂直平分 PB,即 E 為 PB 的中點(diǎn)從而 OC=OE+EC=22+62=2+62,即 CE+OE 的最小值為 2+62解法二:在 POB 中,PO=OB=1,POB90,所以 OPB45,PB=12+12=2同理,PC=2所以 PB=PC=BC,所以 CPB60在三梭錐 PABC 中,將側(cè)面 BCP 繞 PB 旋轉(zhuǎn)至平面 BCP,使之與平面 ABP 共面,如圖所示當(dāng) O,E,C 共線時(shí),CEOE 取得最小值所以在 OCP 中,由余弦定理得OC2=1+22×1×2×cos45+60=1+22222×1222×32=2+3.從而 OC=2+3=2+62所以 CE+OE 的最小值為 2+6230. (1) 取 BD 的中點(diǎn)為 O,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