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_第1頁
“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_第2頁
“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_第3頁
“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_第4頁
“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踏飛燕”的工藝美術鑒賞姓名:李班級:k1113 學號:2011指導老師:魏偉目錄1.“馬踏飛燕”的簡介2.“馬踏飛燕”的造型介紹3.“馬踏飛燕”的發(fā)展演變4.“馬踏飛燕“的工藝鑒賞5.“馬踏飛燕”的美學特征6.“馬踏飛燕”之個人理解1.“馬踏飛燕”的簡介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zhèn)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榜R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

2、來觀望,表現(xiàn)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這件兩千年前制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嘆為觀止。奔馬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只蹄踏在一只飛翔的燕子身上。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wěn)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jié)奏。2.“馬踏飛燕”的造型介紹 “馬踏飛燕” 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駿馬在中國古代是作戰(zhàn)、運輸和通訊中最為迅速有效的

3、工具,而強大的騎兵也曾經(jīng)是漢朝反擊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區(qū)安定必不可少的軍事條件,所以漢人對馬的喜愛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并把駿馬看作是民族尊嚴、國力強盛和英雄業(yè)績的象征。因此,大量的駿馬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于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龍雀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龍雀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于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xiàn)!“馬踏飛燕”,不論其神采的表現(xiàn),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chuàng)作構(gòu)

4、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并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xiàn)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xiàn)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速,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們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夸張地進行巧妙構(gòu)思,讓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飛翔的燕子。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tài)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jīng)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wěn)穩(wěn)地落在踏鳥的一只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構(gòu)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榜R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jié)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

5、 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構(gòu)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gòu)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wěn)定的力學結(jié)構(gòu)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3.“馬踏飛燕”發(fā)展演變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肅省武威地區(qū)金羊鄉(xiāng)新鮮大隊的民工,在武威縣北郊一公里處雷祖廟的雷臺之下開挖戰(zhàn)備地道時,無意間挖掘出了一座東漢的將軍墓,出土了相當可觀的一批青銅車馬傭。墓主的身份,依考據(jù)馬俑胸前的銘文記載,應為“守張掖長張君”陸墓,賻贈者為“左騎千人張掖長”。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計23

6、1件,其中有三顆鑄有“將軍”字樣的銀印,另可貴的是其中有一雄偉壯觀的儀仗隊,在儀仗隊伍的最前面帶頭的,就是馬踏飛燕。 1971年,經(jīng)郭沫若舉薦,銅奔馬運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學界極大震動。1973年,外交部長陳毅決定讓銅奔馬赴世界各地展覽,轟動世界。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5年武威市將“馬踏飛燕”定為象征武威騰飛的城標。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1999年9月,銅奔馬出土30周年國際研討會在蘭州召開。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際,布什總統(tǒng)來華訪問,國家主席江澤民將原大仿制24K鍍金青銅仿制品“馬踏飛燕”作為國禮贈與來訪的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

7、·布什。2002年,為了加強中國珍貴文物出境展覽的管理,切實保證文物的安全,國家文物局發(fā)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其中64件(組)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出。銅奔馬即“馬踏飛燕”便是其中的一件。4.“馬踏飛燕”的工藝鑒賞 漢代乃是我國開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輝煌年代,漢高祖的親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時衛(wèi)青、霍去病等的開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國懾服于大漢天威,而紛紛遣使通漢,廣開經(jīng)貿(mào)的交流大門。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批雷臺漢墓出土的青銅陪葬器物,不僅是一批非常優(yōu)美的古代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兩千年之后,還能見到漢代馬的精神面貌,這不能不說是我國科學技術史上的一次驚 “馬踏飛燕”是一

8、件青銅馬的工藝品,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的東漢墓。這匹正撒開四蹄飛奔的駿馬體態(tài)矯健,昂首甩尾,頭微微左側(cè),三足騰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于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龍雀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龍雀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于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xiàn)! 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wěn)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jié)

9、奏。從造型上來看,馬踏飛燕大膽的構(gòu)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只凌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漢代奮發(fā)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gòu)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jīng)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杰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5.“馬踏飛燕”的美學特征“馬踏飛燕”,不論其神采的表現(xiàn),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chuàng)作構(gòu)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并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xiàn)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xiàn)一匹日行千里的良

10、馬神速,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們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夸張地進行巧妙構(gòu)思,讓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飛翔的燕子。這樣一來,以燕襯馬,讓飛燕與奔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馬的動勢凝固在一個靜止的空間,把一匹靜止的銅馬塑靈了、塑活了、塑絕了! 飛燕的構(gòu)思另一個高妙之處在于,銅馬三蹄凌空飛馳,作為擺設的工藝品,其獨蹄的支點又當如何穩(wěn)定呢?有了這只飛燕,問題便迎刃而解了,這既合乎力學原理,又將奔馬的輕盈和物體的穩(wěn)定雙雙得到完美的解決。欣賞了這件千古一馬,怎不叫人為我國古代藝術家們的精湛藝術而肅然起敬呢!天馬行空、所向無敵、無拘無束,是美學理論中的一種很高的意境,我們常以此而來形容李白的詩歌。而中

11、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銅俑也把這一意境表達得十分充分、傳神。銅傭通過兩方面的對比,形成了造型上的獨特之處:(1)形體對比:健碩、高大的奔馬和輕盈、嬌小的飛燕在體形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健碩、高大的馬符合傳統(tǒng)男性陽剛的審美觀念;輕盈、嬌小的飛燕則符合傳統(tǒng)女性陰柔的審美特點。馬的肌肉厚實、身體粗壯,它伸展的動作、雄健的體魄、無可挑剔的形體,生動的姿態(tài)處處體現(xiàn)出陽剛、健壯之美,是時代呼喚出的英雄人物和中流砥柱的象征。飛燕體形嬌小、動作優(yōu)美、神情自然,在整個藝術品中,飛燕雖是陪襯,卻起到了支點的作用。這是漢初推崇道家思想的延續(xù).是男女社會地位的縮影,同時又是道家陰陽和諧觀的思想在美學上的體現(xiàn)。(2)曲直

12、對比:馬的全身因運動而繃緊的肌肉及馬身的曲線,與馬在疾馳中奮起的四蹄所展現(xiàn)出來的直線充分表現(xiàn)了曲線與剛勁之美。藝術家把奔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動的氣韻,并渾然一體地貫注在昂揚的馬首、流線型的身軀和四條剛勁的馬腿上。6.“馬踏飛燕”之個人理解   回顧以往,經(jīng)典的作品在體材上往往是選用我們最常見的,馬踏飛燕,一馬一燕,本不相干的事物,在作者的手里竟如此巧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既突出了奔馬矯健的雄姿,又表現(xiàn)出了飛燕輕巧,靈動的個性,夸張的定格了駿馬奔騰的瞬間,造型逼真,生動,令人在腦海中浮現(xiàn)這一幕,雖每個人的場景都不同 ,但贊賞的表情卻是相同的,奇作者,高技師,這樣的作品才是真好! “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的結(jié)晶飛奔的駿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穩(wěn)穩(wěn)地踏在飛燕上,是因為馬的重心位置的豎直線能通過飛燕,而馬受到的力是平衡的。銅馬體態(tài)矯健、昂首嘶鳴,被認為是漢代“天馬”的典型形象,是神話中的角色,不是現(xiàn)實中的馬。一般的馬是前后同向騰空,而此馬同一側(cè)的兩腿向同一方向騰起,稱為對側(cè)步,這種步伐對于乘坐的人很舒適。 關于飛鳥的造型,有諸多說法。一種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