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五《蜀道難》教學設計之一_第1頁
人教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五《蜀道難》教學設計之一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蜀道難教案 1教學目標:1基礎(chǔ)知識目標:章法、氣象、基調(diào);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進行的誦讀要求。教學重點:散文化詩句欣賞。教學難點:詩歌內(nèi)容的鑒賞。教學類型:鑒賞課。電教或?qū)嵨镎故臼侄危和扑]全唐詩光碟和大唐詩錄光碟,并請學生介紹自 己有否類似電子產(chǎn)品。教學過程與步驟:學生讀詩(至少 3 遍)鑒賞要點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這樣評論這首詩:“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 間?!保ㄌ圃妱e裁)這段話既形象而又概括,涵蓋的內(nèi)容很多,但主要是指章法靈 活、氣象宏偉而言。茲分述如下:先說章法。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見:開頭

2、、中間、結(jié)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 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 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這樣的章法可稱靈活巧妙,也就 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nèi)容的 “副句” 伴隨著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還有一個副部頗有幾分相似。具體地說,詩的開頭 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 嘆,突出地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正是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 捫井歷參等張本。詩的中間則是主旨句在前,畐

3、恂在后。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 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 后兩層內(nèi)容的作用,前一層說蜀道凄涼萬狀,后一層說蜀道極其險惡一一這些都是 旅游者心理上難以承受的。結(jié)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側(cè)身西望長咨 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跟開篇“噫吁嘻! 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jié)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nèi)容概括無余。主旨句的重復出現(xiàn)及其副句的變化,不僅在詩的結(jié)構(gòu)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全詩 的基調(diào)的形成影響也很大,但這一點要放到后面去講。再說氣象。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

4、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 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拔鳟斕子续B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笾?,他仿佛將秦蜀之間重山 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6 個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guān)于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 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棧道 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边@是詩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 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

5、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 不得不繞道而行; 再俯視下面, 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渦一一這幅畫又是多 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泥嶺的情 形。“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边@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一一這很像一 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 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 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diào)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

6、物的多樣,但 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砍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砍崖轉(zhuǎn)石,都會危 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 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 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 接,故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豈虛語哉!最后說說這首詩的基調(diào)。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

7、了它的詠嘆基調(diào)。 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 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 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 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 意味尤為深長。 又如“朝避猛虎, 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 殺 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用具體描寫方式,再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 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的圖景,有不忍目睹之意。一鑒于這首詩較長,且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之始不宜要求學生背

8、誦,所以先 設計此題,而將背誦練習置于最后,體例與本單元其余話課異。目的是使學生初步 適應這首詩節(jié)奏的變化,讀出一點韻味來,不要把某些句子讀成散文,這對領(lǐng)會詩 人熾烈奔放的感情和飄逸的風格極為必要。這是一首雜言體詩,但跟其他詩人的這類體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這類體裁作品(如將進酒梁甫吟廬山搖寄盧待御虛舟等)相比,都有顯著的不同。這 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練習中所列舉的)如果孤立地看,確屬散文句。 但我們不這樣稱它們,因為它們畢竟是詩的整體中的一部分,只能說它們是散文化 的詩句,或句法與散文近似。這當然不能隨意而為,沒有李白那樣的氣概,那樣的 英才,是駕馭不了的。附:自購練習答案要點:一、

9、這些詩句都仿佛是詩人在熾烈感情的驅(qū)動下,不能 自已,脫口而出,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奔放豪邁的風格。二、這道題是為鑒賞詩的內(nèi)容設計的。 重點是前一問,后一問是對前一問的補充,意思是可以從形式入手,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先問后一問,然后分析“蜀道之難”一句的含義。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不宜過早提出。答題所不可或缺的條件是:(1)課文基本成誦;(2)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3) 了解詩的大意。李白善于從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這首詩中“一詠三嘆”的寫法,明顯地是對詩經(jīng) 中復沓形式的繼承,同時又有很大的發(fā)展。如果時間允許,無妨讓學生復習一下已 學過的詩經(jīng)作品如君子于役 無衣等,再做一番比較這就從內(nèi)容的鑒 賞延伸到形式的鑒

10、賞上來了。答案要點;詳見“課文鑒賞說明”。三、這道題共含四小題:前三小題用于鑒賞詩的藝術(shù)特色,是按照課文段落順序 命題的,可以討論一題,背誦一段,把鑒賞和記誦結(jié)合在一起;命題的原則是就詩 論詩,不用文學史上的綜合方式;討論過后,教師可參考“鑒賞要點”中關(guān)于“氣象”的分析做一個小結(jié),將鑒賞提到稍高的水平上。第4 小題用于鑒賞詩的寓意,因為涉及歷史背景和歷來的不同看法(見整體感知”,難度大些,在水平較低的教學班可以不予討論。l,此題涉及詩人的夸張敘述和運用民間傳說的寫法。重點是第二間。答案要點:第一問:分三層:第一層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已寓高山阻隔之意, “四萬八 千歲”為夸張敘述;第二層描述

11、秦蜀之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 第三層敘述蜀道來由。第二問:表現(xiàn)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 和開路者的勇力。2此題涉及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和夸張的運用,也表現(xiàn)了詩人想象的豐富和奇特。答案要點:“上有”四句寫的是“面”即蜀道的整體形象;“青泥”四句寫的是“點”即青泥嶺的情況,這是點面結(jié)合?!傲埢厝铡薄皞儏v井”是詩人的想象。詳見“課文鑒賞說明”。3此題涉及細節(jié)的運用和夸張寫法。答案要點: “但見”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氣氛; “連峰”四句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詳 見“課文鑒賞說明”。4劍閣為蜀之門戶,寫劍閣,正如胡震亨所說,是為了著其戒”此題涉及詩的寓意,應

12、當聯(lián)系全篇內(nèi)容和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對這一段內(nèi)容獲得正確的認 識。在思想比較活躍的教學班上,也可稍帶說說某些錯誤的解釋,讓學生經(jīng)過反復 思考作出自己的結(jié)論。答案:見“課文鑒賞說明”。四背誦這首詩既要口熟,又要懂得它的章法;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在此基礎(chǔ)上指 導學生作表情誦讀,使記誦達到完美的程度?!罢n文鑒賞說明”中的“誦讀提示”和有關(guān)基調(diào)的解釋可供參考。這篇課文擬用 3 課時教讀。教學進程設想如下;第 1 課時:本詩寫作年代簡介。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誦讀前兩段:先試讀兩三遍, 再劃分層次并歸納大意,然后練習背誦。第 2 課時:學生練習背誦第三段,方式如前。鑒賞詩的章法并歸納主旨。師生共 同探討詩

13、的基調(diào)。學生試背全詩。第 3 課時:鑒賞詩的藝術(shù)特色。略說詩的寓意。指導學生有表情地誦讀全詩。幾條供課上參考的資料:一、對經(jīng)典藝術(shù)作品的解釋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正?,F(xiàn)象。對于有爭論的問題,我們應當本著有利于學生鑒賞的原則要善地加以解決。例如: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根據(jù)王定保的材料可以確定為不會晚于天寶三載(744)詩人離開長安以前。這自然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因此我們再據(jù)詩的內(nèi)容說它作于詩人身居長安 之時,這樣講起來就比較方便。當然,也有可能比這更早,但目前尚無資料可以證 明,不宜作這樣的假設。這個問題在 有關(guān)資料”中有進一步的說明,但只提供教師 參考,不要講給學生聽。詩中的 君”可能是詩人

14、的一位朋友,也可能是一種虛擬 方式,即實無其人而是泛指所有 西游”之人,二說并通。為便于學生接受,可以采 用前一種說法;如采用后一種說法,則應作一番解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詩的 寓意只宜采取胡震亭的說法,言 險”即所以申 戒”險”戒”二字高度概括了詩中要 旨,這樣來理解,對鑒賞也十分有利。二、結(jié)構(gòu)的分析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了結(jié)構(gòu),則詩的主旨、 章法等都極易明白,對記誦全詩也很有幫助。分析結(jié)構(gòu)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在試 讀兩三遍之后歸納各層大意;第二步,探究各層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分析結(jié)構(gòu)應當是 點撥式的,點到為止,切忌講得過多,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自行領(lǐng)悟。最好能設 計一個簡明的圖表,邊講邊畫。下面的示意圖可供參考:開篇:主旨句一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