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安全技術交底_第1頁
路面工程安全技術交底_第2頁
路面工程安全技術交底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模板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施工前,應對模板進行施工設計。模板及其支架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應滿足各施工階段荷載 的要求,能承受澆筑混凝土的沖擊力、混凝土的側壓力和施工中產生的各項荷載。2. 模板與支架宜采用標準件,需加工時,宜由有資質的企業(yè)集中生產制作,具有合格證。3. 支模使用的大錘應堅固、安裝應牢固,錘頂平整、無飛刺。鋼釬應直順,頂部平整、無飛刺。4. 打錘時,扶釬人應在打錘人側面,采用長柄夾具扶釬;打錘范圍內不得有其他人員;模板、支 架必須置于堅實的基礎上。5. 支設、組裝較大模板時,操作人員必須站位安全,且相互呼應;支撐系統(tǒng)安裝完成前,必須采 取臨時支撐措施,保持穩(wěn)定。

2、6. 模板、支撐連接應牢固,支撐桿件不得撐在不穩(wěn)定物體上;模板、支架不得使用腐朽、銹蝕、 扭裂等劣質材料。7. 現場加工模板及其附件等應按規(guī)格碼放整齊;廢料、余料應及時清理,集中堆放,妥善處置。8. 高處安裝模板必須設安全梯或斜道, 上下高處或溝槽必須設攀登設施, 嚴禁攀登模板和支架上下。9. 吊運組裝模板時,吊點應合理布置,吊點構造應經計算確定;起吊時,吊裝模板下方嚴禁有人。10. 裝卸、搬運模板應輕抬輕放,嚴禁拋擲;模板支設、安裝應穩(wěn)固,符合施工設計要求。11. 槽內使用磚砌體做側模應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前,應根據槽深、土質、現場環(huán)境狀況等對側模進行驗算,其強度、穩(wěn)定性應滿足經施工

3、階段荷載的要求。(2) 砌體未達到施工設計規(guī)定強度,側模不得承受外力,作業(yè)人員不得進入槽內。12. 模板運輸道路應平整、堅實,路寬和道路上的架空線凈高應符合運輸安全要求;車輛盈輸時應 捆綁、打摽牢固;汽車、機動翻斗車運輸時應符合運輸機械相應的安全技術交底要求。13. 模板拆除應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拆除應待混凝土強度達設計規(guī)定后,方可進行。(2) 預拼裝組合模板宜整體拆除。拆除時,應按規(guī)定方法和程序進行,不得隨意撬、砸、摔和大面 積拆落。(3) 使用起重機吊裝模板應由信號工指揮。吊裝前,指揮人員應檢查吊點、吊索具和環(huán)境狀況,確 認安全,方可正式起吊;吊裝時,吊臂回轉范圍內嚴禁有人;吊運模板

4、未放穩(wěn)定時,不得摘鉤。(4) 暫停拆除模板時, 必須將已活動的模板、 拉桿、 支撐等固定牢固, 嚴禁留有松動或懸掛的模板、 桿件。(5) 拆卸的模板應分類碼放整齊。帶釘的木模板必須集中碼放,并及時拔釘、清理。14. 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1) 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2) 裝土等散狀材料時,車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3) 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4) 卸土方等散狀材料時,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把卸料,嚴禁撒把。(5) 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 I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拌和混凝土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5、現場在城區(qū)、居民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莊、機關、學校、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及其附近,不宜采用機械 拌和混凝土,宜采用預拌混凝土。2. 現場需機械攪拌混凝土時,混凝土攪拌站搭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 現場應設廢水預處理設施。(2) 攪拌站不得搭設在電力架空線路下方。(3) 攪拌機等機械旁應設置機械操作程序牌。(4) 攪拌站應按消防部門的規(guī)定配置消防設施。(5) 攪拌站的作業(yè)平臺應堅固、安裝穩(wěn)固并置于堅實的地基。(6) 攪拌機等機電設備應設工作棚,棚應具有防雨(雪) 、防風功能。(7) 攪拌站搭設完成,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8) 現場混凝土攪拌站應單獨設置,具有良好的供電、供水、排

6、水、通風等條件與環(huán)保措施,周圍 應設圍擋。(9) 攪拌機、輸送裝置等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電氣接線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的 具體要求。(10) 現場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規(guī)定布置混凝土攪拌機、各種料倉和原材料輸送、計量裝置,并形 成運輸、消防通道。(11) 施工前,應對攪拌站進行施工設計。平臺、支架、儲料倉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應滿足攪拌 站在拌和水泥混凝土過程中荷載的要求。3. 機械運轉過程中,機械操作工應精神集中,不得離崗,機械發(fā)生故障必須立即停機、斷電;作 業(yè)人員向攪拌機料斗內傾倒水泥時,腳不得蹬踩料斗;混凝土拌和中,嚴禁人員進入貯料區(qū)和卸料斗 下方。4. 需設作業(yè)平臺時,平臺結構應

7、經計算確定,滿足施工安全要求,支搭必須牢固;使用前應驗收, 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隨時檢查,確認安全。5. 攪拌站設置的各種電氣設備必須由電工引接、拆卸,作業(yè)中發(fā)現漏電征兆、纜線破損等必須立 即停機、斷電,由電工處理。6. 需進入攪拌筒內作業(yè)時,必須先關機、斷電、固鎖電源閘箱,設安全標志,并在攪拌筒外受專 人監(jiān)護,嚴禁離開崗位。7 搬運袋裝水泥必須自上而下順序取運。堆放時,墊板應平穩(wěn)、牢固;按層碼垛整齊,高度不得 超過 10 袋。8. 固定式攪拌機的料斗在軌道上移動提升(降落)時,嚴禁其下方有人;料斗懸空放置時,必須 鎖固;攪拌機運轉中不得將手或木棒、工具等伸進攪拌筒或在筒口清理混凝土

8、。9. 手推車向攪拌機料斗內傾倒砂石料時,應設擋掩,嚴禁撒把倒料;手推車運輸應平穩(wěn)推行,空 車讓重車,不得搶道。10. 落地材料、積水應及時清掃,保持現場環(huán)境整潔;攪拌場地內的檢查井應設人管理,井蓋必須 蓋牢。11. 冬期混凝土施工中需使用外摻劑時,外摻劑必須集中管理,專人領取,正確使用,余料回庫, 嚴防誤食。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混凝土運輸安全技術交底1. 應根據運距、工程量和現場條件選定適宜的混凝土運輸機具;運輸機具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 全有效。使用前應檢查、試運行,確認合格,方可使用。2. 作業(yè)后應對運輸車輛進行清洗,清除砂土和混凝土等粘結在料斗和車架上的臟物;污物應妥善 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9、。3. 使用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材料時,應符合相應的運輸車輛安全技術 交底的具體要求。4. 混凝土運輸道路應平整、堅實,路寬和道路上的架空線凈高應滿足運輸安全的要求;跨越河流、 溝槽應架設臨時便橋,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機械、機動車與行人便橋寬度應據現場交通量、機械和車輛的寬度,在施工設計中確定:人行便橋寬不得小于80cm;手推車便橋寬不得小于1.5m;機動翻斗車便橋寬不得小于 2.5m;汽車便橋 寬不得小于 3.5m,(2) 便橋兩側必須設不低于1.2m的防護欄桿,其底部設擋腳板;欄桿、擋腳板應安設牢固。(3) 便橋橋面應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鋼質橋面應設防滑層;

10、便橋兩端必須設限載標志。(4) 便橋搭設完成后應經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5) 在使用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和維護,保持完好。5. 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1) 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2) 裝土等散狀材料時,車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3) 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4) 卸土方等散狀材料時,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把卸料,嚴禁撒把。(5) 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i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混凝土澆筑與養(yǎng)護安全技術交底1 .水泥混凝土澆筑應由作業(yè)組長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運輸與澆筑人員的配合關系,保持安全

11、作業(yè);施 工前應復核雨水口頂部的高程,確認符合設計規(guī)定,路面不積水。2. 澆筑混凝土時應設電工值班,負責振動器、抹平機、切縫機等機具的電氣接線、拆卸和出現電 氣故障的緊急處理,保持用電安全。3. 混凝土泵應置于平整、堅實的地面上,周圍不得有障礙物,機身應保持水平和穩(wěn)定,且輪胎擋 掩牢固。作業(yè)中清洗的廢水、廢物應排置至規(guī)定地點,不得污染環(huán)境,不得堵塞雨污水排放設施。4.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或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運輸混凝土時,車輛進入現場后應設專人指揮。指揮 人員必須站在車輛的安全一側。卸料時,車輛應擋掩牢固,作業(yè)人員必須避離卸料范圍。5. 機動車、 輪式機械在社會道路、 公路上行駛應遵守現行 中華

12、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 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在施工現場道路上行駛時,應遵守現場限速等 交通標識的管理規(guī)定。6. 使用混凝土泵車, 作業(yè)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和環(huán)境狀況鋪設施工現場運輸道路, 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道路應平整、堅實,能滿足運輸安全要求。(2) 道路寬度應根據現場交通量和運輸車輛或行駛機械的寬度確定: 汽車運輸時,寬度不小于 3.5m; 機動翻斗車運輸時,寬度不宜小于 2.5m;手推車運輸不宜小于1.5m.(3) 道路縱坡應根據運輸車輛情況而定,手推車不宜陡于 5,機動車輛不宜陡于 10。(4) 道路的圓曲線半徑:機動翻斗車運輸時不宜小于 8m;汽車

13、運輸時不宜小于15m;板拖車運輸時 不宜小于 20m。(5) 機動車道路的路面宜進行硬化處理; 泵車就位地點應平坦堅實, 周圍無障礙物、不得停放在斜坡上。(6) 現場應根據交通量、路況和環(huán)境狀況確定車輛行駛速度,并于道路明顯處設限速標志。(7) 沿溝槽鋪設道路,路邊與槽邊的距離應依施工荷載、土質、槽深、槽壁支護情況經驗算確定, 且不得小于1.5m,并設防護欄桿和安全標志,夜間和陰暗時尚須加設警示燈。(8) 道路臨近河岸、峭壁的一側必須設置安全標志,夜間和陰暗時尚須加設警示燈。(9) 運輸道路與社會道路、公路交叉時宜正交;在距社會道路、公路邊20m處應設交通標志,并滿足相應的視距要求。(10)

14、穿越各種架空管線處,其凈空應滿足運輸安全要求,并在管線外設限高標志。(11) 穿越建(構)筑物處,其凈空應滿足運輸安全要求,并在建(構)筑物外設限高、寬標志。(12) 嚴禁泵車在電力架空線路下方作業(yè),需在其一側作業(yè)時,泵車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必須符合下表的要求。起重機、挖掘機、樁工機械(含吊物、載物)與電力架空線路的最小距離7.(1) 作業(yè)前應檢查并確認各連接件: 技術距底的具體要求。垂萬向11520 4060 110220連接緊固,電纜線保護接:1.5地良好,電氣接線符合施工用電安04.05.0中應設60采取防損傷纜線的措施。(2) m)作業(yè)人員應戴水平手套,穿絕緣膠鞋;使用前應經檢檢查

15、、試運轉0確認合格;°作業(yè) 人理順纜線,(3) 作業(yè)時,發(fā)現機械跳動或異響必須停機、斷電,進行檢修;作業(yè)后,必須切斷電源,清洗各部 位的泥漿污物,放置在干燥處,并遮蓋。8. 水泥混凝土路面養(yǎng)護應符合下列要求:(1) 現場預留的雨水口、檢查井口等孔洞必須蓋牢,并設安全標志。(2) 養(yǎng)護用覆蓋材料應具有阻燃性,使用完畢應及時清理,運至規(guī)定地點。(3) 作業(yè)中,養(yǎng)護和測溫人員應選擇安全行走路線;需設便橋時,必須支搭牢固,夜間照明應充足。(4) 水養(yǎng)護現場應設養(yǎng)護用水配水管線,其敷設不得影響車輛、人員和施工安全;用水應適量,不 得造成施工場地積水;拉移輸水膠管應順直,不得扭結,不得倒退行走。

16、(5) 薄膜養(yǎng)護應使用對人體無損傷、對環(huán)境無污染的合格材料;貯運、調配材料應符合材料使用說 明書的規(guī)定;操作人員必須按規(guī)定佩戴勞動保護用品;作業(yè)時,施工人員必須站在上風向;噴灑時, 嚴禁噴嘴對向人;作業(yè)現場嚴禁明火。(6) 使用電熱毯養(yǎng)護現場應劃定作業(yè)區(qū);周圍設護欄和安全標志,非作業(yè)人員和車輛不得入內;電 熱毯應在專用庫房集中存放,專人管理;使用前應檢驗,確認完好,無漏電,并記錄;電氣接線、拆 卸必須由電工負責,并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電熱毯上下不得有堅硬、鋒利物, 上面不得承壓重物,不得用金屬絲捆綁,嚴禁折疊;養(yǎng)護完畢必須及時斷電、拆除,并集中庫房存放。9. 使用混凝土振動器

17、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 使用前應檢查各部件,確認完好、連接牢固、旋轉方向正確。(2)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用電安全技術培訓;作業(yè)時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膠鞋。(3) 作業(yè)中應隨時檢查振動器及其接線,發(fā)現漏電征兆、纜線破損等必須立即停機、斷電,由電工 處理。(4) 電動機電源上必須安裝漏電保護裝置,接地或接零裝置必須安全可靠,電氣接線應符合施工用 電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使用前應檢查,確認合格。(5) 移動振動器時,不得用纜線牽引;移動纜線受阻時,不得強拉。10. 用可燃材料配制填縫料時,必須按原材料產品說明書的要求操作,并采取防火措施。11. 填縫料施工不宜在現場熬制瀝青,特殊情況下,由于條件限

18、制,現場需明火熬制瀝青應符合下 列要求:(1) 熬制瀝青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應經主管部門批準,并形成文件。(2) 瀝青鍋的前沿(有人操作的一面)應高出后沿I 0cm以上,并高出地面80cm100cmt(3) 鍋蓋應采用鋼質材料;嚴禁使用敞口鍋;鍋灶上方應設防雨棚,棚應采用阻燃材料。(4) 架空線路垂直下方不得設置鍋灶;鍋灶應遠離易燃、易爆物20m以上,與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 15mt(5) 瀝青鍋與煙囪的凈距應大于 80cm,鍋與鍋的凈距應大于2m火口頂部與鍋邊應設置高度 70cm 的隔離設施。(6) 用火前應進行用火申報,經現場消防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確認消防措施落實并簽發(fā)用火證后, 方可熬制

19、瀝青。(7) 舀、盛熱瀝青的勺、桶、壺等不得錫焊。12. 明火預熱桶裝瀝青應符合下列要求:(1) 作業(yè)結束后,必須熄火。(2) 瀝青匯集槽應支搭牢固。流向瀝青鍋的通道應暢通。(3) 發(fā)現瀝青從桶的砂眼中噴出,應在桶外側面以濕泥堵封,不得直接用手堵封。(4) 預熱前必須打開瀝青桶的大小孔蓋, 遇僅一個孔蓋時, 必須在其相對方向另開一孔。 桶內有積, 水泌須排除。(5) 加熱時必須用微火,嚴禁猛火,現場應按消防部門規(guī)定配備消防器材,加熱中發(fā)現瀝青桶孔口 堵塞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側面用熱鋼釬疏通。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混合料拌和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熱拌瀝青混合料宜由瀝青混合料生產企業(yè)集中拌制。2.

20、 施工前,應檢查運輸道路上方架空線路,確認路面與電力架空線路的垂直距離符合安全距離要 求、通訊架空線的高度滿足車輛的運輸安全要求。3. 施工前應根據施工現場條件,確定瀝青混合料運輸和場內調運路線;運輸道路應堅實、平整, 寬度不宜小于 5m。4. 施工人員應按規(guī)定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勞動保護用品。5. 瀝青混合料運輸車和瀝青灑布車到達現場后,必須設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根據工程需要和現 場環(huán)境狀況,及時疏導交通,保持運輸安全。6. 施工前應復核雨水口頂部的高程,確認符合設計規(guī)定,路面不積水;施工現場障礙物應在施工 前清理完畢。7. 在城區(qū)、居民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莊、機關、學校、企業(yè)、事業(yè)等單位及其附近

21、不得設瀝青混合料拌 和站。8. 需在現場設置集中式瀝青混合料拌和站時,支搭拌和站應符合下列要求:(1) 拌和站不得搭設在電力架空線路下方。(2) 拌和站應按消防部門的規(guī)定配置消防設施。(3) 拌和站的作業(yè)平臺應堅固、安裝穩(wěn)固并置于堅實的地基。(4) 攪拌機等機電設備應設工作棚,棚應具有防雨(雪) 、防風功能。(5) 攪拌機、 輸送裝置等應完好, 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 電氣接線應符合相關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6) 現場拌和站應單獨設置,具有良好的供電、通風等條件與環(huán)保措施,周圍應設圍擋。(7) 現場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規(guī)定布置瀝青混合料攪拌機、各種料倉和原材料輸送、計量裝置,并 形成運輸、消防通道

22、。(8) 施工前,應對拌和站進行施工設計;平臺、支架、儲料倉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應滿足拌和站 在拌和混合料過程中荷載的要求。(9) 攪拌機等機械旁應設置機械操作程序牌。(10) 拌和站搭設完成,應經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9. 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安全要求:(1) 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2) 裝土等散狀材料時,車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3) 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4) 卸土等散狀材料時,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把卸料,嚴禁撒把。(5) 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 lm ,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10. 使用

23、機動翻斗車運輸材料時,應符合運輸機械安全技術交底要求;作業(yè)后,應將車廂內外粘結 的瀝青污物清除干凈。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透層油與粘層油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特殊情況下,由于條件限制,現場需明火熬制瀝青時,應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應經主管 部門批準,并形成文件;用火前應進行用火申報,經現場消防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確認消防措施落 實并簽發(fā)用火證后,方可熬制瀝青。2. 灑布機作業(yè)必須由專人指揮;作業(yè)前,指揮人員應檢查現場作業(yè)路段,確認檢查井蓋蓋牢、人 員和其他施工機械撤出作業(yè)路段后,方可向灑布機操作工發(fā)出作業(yè)指令。3. 現場使用瀝青宜由有資質的生產企業(yè)配制的合格產品;需現場熬制時,應嚴格按照經主管部

24、門 批準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操作。4. 施工前應根據施工現場條件,確定瀝青混合料運輸和場內調運路線;運輸道路應堅實、平整, 寬度不宜小于 5m。5. 凡患有結膜炎、皮膚病和對瀝青過敏反應者不宜從事瀝青作業(yè)。6. 施工區(qū)域應設專人值守,非施工人員嚴禁入內;施工人員應按規(guī)定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勞 動保護用品。7. 瀝青噴灑前,必須對檢查井、閘井、雨水口采取覆蓋等安全防護措施;瀝青灑布前應進行試噴, 確認合格;試噴時,油嘴前方 3m內不得有人。8. 人工裝卸桶裝瀝青運輸車應符合下列要求:(1) 運輸車輛應停放在平坡地段制動,并設方木擋掩牢固。(2) 瀝青桶在跳板上滾動時, 應由專人指揮;

25、瀝青桶兩端應系控制繩, 收放兩端控制繩時, 應緩慢、 同步進行;跳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坡度不得過陡。(3) 發(fā)現瀝青桶泄漏,必須堵嚴后,方可搬運。9. 在道路上灑布透層油、粘層油應使用專用灑布機作業(yè)。10. 采用液態(tài)瀝青車運送液態(tài)瀝青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 向儲油罐注入瀝青,當浮標指示達到允許最大容量時,應及時停止注入;用泵抽熱瀝青進出油 罐時,作業(yè)人員應避開。(2) 滿載運行時,遇有彎道、下坡應提前減速,不得緊急制動;油罐裝載不滿時,應始終保持中速 行駛。11. 施工前,應檢查運輸道路上方架空線路,確認路面與電力架空線路的垂直距離符合安全距離要 求、通訊架空線的高度滿足車輛的運輸安全要求。1

26、2. 塊狀瀝青搬運宜在夜間和陰天,并應避開炎熱時段;搬運時宜采用小型機械裝卸,不宜直接用 手裝運。13. 遠紅外加熱瀝青應符合下列安全要求:(1) 加熱設備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電氣接線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 使用前應檢查,確認正常。(2) 輸油完畢后應將電機反轉, 使管道中余油流回鍋內, 并立即用柴油清洗瀝青泵和管道; 清洗前, 必須關閉相應閥門,嚴防柴油流入瀝青鍋。14. 人工運送液態(tài)瀝青時,裝油量不得超過容器容積的 2/3 。15. 瀝青灑布時,施工人員應位于瀝青灑布機的上風向,并宜距噴灑邊緣2m以外。16. 吊裝桶裝瀝青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 吊裝作業(yè)應設專人指

27、揮,吊臂旋轉范圍內嚴禁有人,瀝青桶的吊裝應綁扎牢固。(2) 吊起的瀝青桶不得從運輸車輛的駕駛室上方越過、不得碰撞車體。(3) 瀝青桶落地放穩(wěn)后,作業(yè)人員方可靠近摘卸吊繩。17. 明火熬制瀝青應符合下列要求:(1) 熬制瀝青鍋內不得有水和雜物,瀝青投入量不得超過瀝青鍋容積的 2/3 ,塊狀瀝青應改小并裝 在鐵絲瓢內入鍋,不得直接向鍋內拋擲,嚴禁烈火加熱空鍋時加入瀝青。(2) 預熱后的瀝青宜用溜槽泄入瀝青鍋;用瀝青桶直接倒入鍋內時,桶口應盡量放低,不得使熱瀝 青濺出傷人。(3) 瀝青一旦著火,必須立即用鍋蓋將瀝青鍋蓋上,并封爐熄火;外溢的瀝青著火,必須立即用干 砂、濕麻袋等滅火;嚴禁在著火的瀝青中

28、澆水;現場應按消防規(guī)定配備消防器材。(4) 熬制現場臨時堆放的瀝青和燃料不宜過多,堆放位置應距離瀝青鍋5m以外。(5) 熬制中應隨時掌握瀝青溫度變化狀況,發(fā)現白煙轉為紅、黃色時,應立即熄滅爐火。(6) 瀝青脫水應緩慢加熱,經常攪動,嚴禁猛火;瀝青不得溢鍋,發(fā)現漫油時應立即熄滅爐火。(7) 熬制過程中發(fā)現瀝青鍋漏油,必須立即熄滅爐火;舀取瀝青應用長柄勺,并應經常檢查,確認 連接牢固。(8) 作業(yè)結束時,必須熄火、關閉爐門、蓋牢鍋蓋。18. 六級(含)以上風力時,不得進行瀝青灑布作業(yè);透層油噴灑后應及時撒布石屑。19. 熬制瀝青鍋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 鍋灶應遠離易燃、易爆物 20m以上,

29、與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 15m架空線路垂直下方不得設 置鍋灶。(2) 瀝青鍋的前沿(有人操作的一面)應高出后沿 10cm以上,并高出地面80cm- 100cmt(3) 瀝青鍋與煙囪的凈距應大于 80cm,鍋與鍋的凈距應大于2m火口頂部與鍋邊應設置高度 70cm 的隔離設施。(4) 鍋蓋應采用鋼質材料,嚴禁使用敞口鍋;鍋灶上方應設防雨棚,棚應采用阻燃材料。(5) 舀、盛熱瀝青的勺、桶、壺等不得錫焊。20. 明火預熱桶裝瀝青應符合下列要求:(1) 預熱前必須打開瀝青桶的大小孔蓋,遇僅一個孔蓋時,必須在其相對方向另開一孔;桶內有積 水,必須排除。(2) 加熱時必須用微火,嚴禁猛火。(3) 發(fā)現瀝青從桶的砂眼中噴出,應在桶外側面以濕泥堵封,不得直接用手堵封。(4) 加熱中發(fā)現瀝青桶孔口堵塞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側面用熱鋼釬疏通。(5) 瀝青匯集槽應支搭牢固;流向瀝青鍋的通道應暢通。(6) 現場應按消防部門規(guī)定配備消防器材。(7) 作業(yè)結束后,必須熄火。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混合料攤鋪與碾壓施工安全技術交底1. 混合料攤鋪施工安全要求(1) 各種作業(yè)機械、車輛應按規(guī)定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