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北朝散文之特點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1.gif)
![論北朝散文之特點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2.gif)
![論北朝散文之特點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3.gif)
![論北朝散文之特點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4.gif)
![論北朝散文之特點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e06c448e-8f25-464f-abf8-6e2d9ce946e85.gif)
文檔簡介
1、論北朝散文之特點摘要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整體特點,并偏重于其表現(xiàn)及其成 因兩個方面加以探討。北朝散文與南朝散文相較,有著自己鮮明的整 體特點。歸納說來,有兩個方面:第一,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第二, 以政治功利為中心的有效性。這兩大特點是彼此依存、彼此聯(lián)系的。關鍵詞 北朝散文;質樸剛??;有效性關于北朝散文的特點,一些文學史家對之雖有歸納,但他們的觀 點大體上都脫胎于唐朝魏征的說法,而且對形成這一特點的緣故和表 現(xiàn)缺乏探討。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整體特點,并偏重于其表現(xiàn)及其成 因兩個方面加以討論。北朝散文與南朝散文相較,有著自己鮮明的整 體特點。歸納說來,有兩個方面:第一,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第二, 以
2、政治功利為中心的有效性。一、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關于北朝散文的文風,最先加以明確歸納的是唐初的魏征。他比較南北朝文學最繁榮時期的南北文風不同曰:“暨永明、天監(jiān)之際,太和、天保之間,洛陽、江左,高雅尤盛。于時作者,濟陽江淹、吳郡沈約、樂安任昉、濟陰溫子昇、河間邢子才、鉅鹿魏伯起等,并學窮書圃,思極人文,縟彩郁于云霞,逸響振于金石。然彼此好尚,14互有異同。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那么理勝其詞,清綺那么文過其意,理深者便于時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1魏征指出了這一時期北朝文學具有“詞義貞剛,重乎氣質”的特點,也確實是質樸剛健的風格特色,這也適用于整
3、個北朝散文。今天的許多研究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郭預衡在中國散文史中得出結論說:“從散文來看,北朝尚質,亦甚明顯,貞剛之氣,時有可觀?!?譚家健在中國古代散文史稿中對照南北散文風格之異時說:“北朝文章以散體為主,求實、尚質,風格剛健清新;與南朝文章崇駢、尚文,風格柔和綺靡有明顯區(qū)別?!?王鐘陵先生比較南北朝文學的優(yōu)長說:“文學藝術的進展中往往存在著如此的情形:一個掉隊的民族的許多創(chuàng)作,往往并非一個遠為先進的民族所能及得上。南朝在刻畫描述、聲律對偶等方面的精致,無疑是藝術上的進步,北朝文學在這方面遠不及南朝,但它質樸渾厚的氣韻又遠超于這些小巧的精致之上?!?無疑,王先生事實上確信了北朝質樸渾厚
4、的文風。在北魏前期的一百年里,散文大體處于寂靜狀態(tài),散文語言整體說來質木少文,乃至談不上文采。直到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以后,帝王好尚文學,文士們向南朝學習創(chuàng)作技術,追求審美化, 散文進展才取得轉機,但直到孝明帝時才顯現(xiàn)“綜采繁縟”之文。但北朝散文的文采、聲律等形式,與南朝的精美化、雕琢化相較,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西魏時期和隋初的散文,由于西魏宇文泰、隋朝楊堅改革浮華文風,鑿雕為樸,致使這兩個時期的文風重返質樸,藝術性在必然程度上有所減弱。確實是在東魏北齊時期,在散文創(chuàng)作技術上雖與南朝八兩半斤,但還比不上南朝文的精致流轉。因此,王鍾陵先生指出:“南朝文風在講究文字之美上是遠超于北朝了。”5
5、質樸剛健也表此刻創(chuàng)作構思等技術上,就拿賦作為例:“抒情言志較少依傍外物,而是直抒胸臆,在十六國和北朝賦中表現(xiàn)尤其顯著 這是北朝文風直質樸實的表現(xiàn),也反映了北朝賦的整體藝術水平不高?!?曹道衡指出:“北朝文人在作品中往往能直率地流露自己的觀點,很少利用隱晦曲折的手法。”7曹氏所論也是再說明北朝散文質樸剛健的文風。質樸剛健也表此刻北朝散文的內容上。整個北朝散文反映的社會生活始終是踴躍進取健康向上的,很難發(fā)覺像南朝那些純粹“吟風雪, 弄花草”,乃至“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詞尚輕險,情多哀思”8的作品,更沒有低級的色情成份。即便有人偶然為之,也會被指責而加以矯正,如北齊的王昕“好詠輕薄之篇”、隋初司
6、馬幼之“文表華艷” 都被定罪。遑論那些以治國為宗旨的軍國公函、宮庭詔誥和大臣章表等應用文字,確實是一些抒情文字和山水文字也充滿貞剛之氣。北朝山水文老是突出山水雄奇之壯美,而南方山水文那么多表現(xiàn)山明水秀之優(yōu)美;“南朝作家對山水的刻畫沒有停留在微觀上,而是力求形成意境,以意境涵蓋全篇;而北魏山水文由于初起,手法上還顯得嫩稚, 于山水的描述上偏重于客觀描述,意境組成不足”9。就抒情文而言,北朝散文多情感真摯、感蕩心靈之作,專門是那些書信散文如為閻姬與子宇文護書、閻姬母書,在形式上實無“文”可言,但千載之下讀之,無不為其情真而折服。相反,“終南朝之世,并無顯現(xiàn)強烈地興奮人心或深刻地感染人心的作品,作家
7、所追求和制造的,大略是那種精致、富麗和輕柔之美”10。相關于北朝散文的質樸剛健,南朝散文顯得浮靡而柔弱。形成北朝散文特有的文風的緣故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學、文化上的,也有民族風尚上的,又有地理上的等等。第一,北朝散文乃至整個北朝文學進展的基礎極差,起點很低, 幾乎是在文學的沙漠上開始進展的。由于歷史的緣故,西晉末大量中原士人南渡,十六國時期連年干戈擾攘,致使北魏散文和一直向前進展的魏晉文學斷裂開來,致使北朝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積存。而南朝那么不同,上承魏晉深厚的文學積存,沿著魏晉以來重形式美的方向,踵事增華,變本加厲。第二,整個北朝的藏書很少,這使文士失去了豐碩學識和借鑒前 人創(chuàng)作體會以提
8、高寫作技術的機遇。隋書對整個北朝藏書情形統(tǒng)計說:“后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經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書于齊,秘府當中,稍以充實。暨于爾朱之亂,散落人世。后 齊遷鄴,頗更搜聚,迄于天統(tǒng)、武平,校寫不輟。后周始基關右,外 逼強鄰,戎馬生郊,日不暇給。保定之始,書止八千,后略加增,方盈萬卷。周武平齊,先封書府,所加舊本,才至五千?!?1可見, 北朝藏書的總數才達一萬五千卷。而南人私人藏書往往上萬,有的乃 至比北朝藏書的總量還多。如沈約“好墳籍,聚書至二萬卷,都下莫比”12,任昉“于書無所不見,家雖貧,聚書至萬余卷,率多異本”13,王僧孺“好墳籍,聚書至萬余卷,率多異本,與沈約、任昉家信埒
9、”14。第三,北方昂揚向上、踴躍進取的民族精神和與此相伴的崇尚樸素儉仆的生活風尚也是形成質樸剛健文風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人, 乃至一個民族,若是她是踴躍向上日趨強盛的,那么她的生活態(tài)度一樣是勤奮儉仆的;若是她是從繁榮走向衰落的,那么她的生活態(tài)度一樣是享受的奢華的。北朝人多數尚儉節(jié)用,表現(xiàn)出踴躍向上的發(fā)奮精神。北朝由于多有戰(zhàn)亂,致使經濟遠掉隊于南朝,又加上特有的“聚族而居”生活方式,要求北朝士人崇尚儉仆又踴躍進取。顏氏家訓·治家:“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jié)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5即便是位居最上層的統(tǒng)治者,他們絕大多數也以儉仆為美,軀體力行。而且北方的帝王多有勵精圖治、統(tǒng)一天
10、下的宏遠理想,如北魏道武帝、太武帝和孝文帝,北齊的高歡、文襄帝和北周宇文泰、周武帝,還有隋文帝等等,而在南朝卻很難找到這種懷有宏圖大志的帝王,相反,“統(tǒng)治集團很少有宏圖遠略,惟以維持一時的安寧承平為治國的全然方針”16,“士醫(yī)生們的奢侈淫逸,大約也不是個別現(xiàn)象”17。認真考察一下北朝的歷史,咱們不難發(fā)覺,從北魏至隋朝,北朝經歷著一個不斷壯大直至統(tǒng)一南北的進程,而南朝那么是經歷了一個不斷被減弱被蠶食直至衰亡的進程。南北間不同的生活風尚和民族精神,產生了不同的審美取向,反映在作品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風。第四,南北人的民族情愫剛柔不同,也會對文風產生阻礙。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前人所
11、重;江南餞送,下泣言離?!?8“北間風俗,不屑此事,歧路言離,歡笑分首?!?9北朝人的性格粗獷、豪放,和長期與少數族融合和戰(zhàn)亂頻生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劉大杰在中國文學進展史中指出:“南方的情感是柔弱的,偏于個人的享樂,北方的情感是雄壯的。”20南人情感脆弱,北人情感那么剛強,反映在文風上那么南朝文柔弱,北朝文那么剛健。第五,質樸的文風也受北朝的學風和宗教的阻礙。不管北朝的儒學,仍是北朝的佛學和道教都有素樸、重有效的特點,與南朝重義理探訪的學風不同。隋書·儒林傳序指出了南北學風的不同:“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大略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 窮其枝葉。”21這種學風的不同和南北朝玄
12、學的進展不無關系。北朝幾乎沒有玄學,只有個他人感愛好罷了,如北魏末期的盧元明、北齊的杜弼、陽烈,終整個北朝都沒能形成風氣。而南朝那么不同,南人繼承了魏晉以來對玄理的好尚之風,以致對玄理的追求進展為士人高貴身份的象征,如此崇尚玄學便成了盛行南朝的社會風尚。許杭生在魏晉玄學史中指出:“北方的學風趨向樸實,帶上了漢代經學的遺風。南朝那么繼承中朝清談玄風,崇尚玄理之學。與之相應,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也有著明顯的不同:北方佛教重行業(yè)修行求取福田,如大規(guī)模的建寺造像和開鑿佛教石窟等等;南方那么較多地受玄談的阻礙,偏重于探求佛教的玄理?!?2湯用彤也指出北朝佛教重有效的特點說:“自孝文帝提倡義學以還,至宣武孝明
13、之世,而譯經講論之事頗盛。然朝廷上下之奉佛,仍首在建功德求福田饒益。故造像立寺, 窮土木之功,為北朝佛法之特點?!?3南北道教也明顯不同,“南方的道教徒不論其主張有多大的不同,但中心思想都是求個人的修煉羽化,永生不死,和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學說似很少直接聯(lián)系”;而北朝“寇謙之那么要輔佐太平真君,兼修儒教,二者顯然不同”24。第六,北朝散文質樸剛健的風格與北方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也有必然關系。顏之推在其顏氏家訓·音辭中曰:“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淺薄,其辭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訛鈍, 得其質直,其辭多古語?!?5北方特有的深厚的地理環(huán)境,一方面會阻礙特定的審美心理的形成,另
14、一方面北方的風物通過作家審美觀照后形成作品,也就表現(xiàn)出雄壯剛健的文風。二、以政治功利為中心的有效性北朝散文的另一特點是以政治功利為中心的有效性“。北方人對政治盛衰的關切那么遠遠超過南方”26,“北朝文以筆札之文為主,文士創(chuàng)作重視經史之文及軍國有效文體”27。嚴可均所輯全后魏文共收錄散文一千三百余篇,而純文學的賦作包括存目在內約四十篇, 還不到總數的 3%(其中還有一部份歌功頌德一類的政治功利性的文字),其余絕大多數都是有效性的章表奏議書檄碑志頌啟等文章。正如周建江所指出的“:貫穿北朝始終的關于對文章的觀點是偏向于文章的有效性,即以表現(xiàn)儒家思想、研究儒家典籍的文章和軍國文翰為文章之首?!?8這些
15、文章毫無疑問具有極強的有效性,乃至就連表現(xiàn)心性的賦作也不能例外。北魏后期,由于政治混亂、社會黑暗,便產生了一些反映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作家不滿情緒的賦作,如李騫的述身賦、釋情賦、陽固的演賾賦,元順的蠅賦等。北朝四部散體文高作,代表了北朝散文的最高成績,都具有很強的有效性,正如范文瀾所指出的:“北朝重要高作多切有效?!?9如酈道元的水經注本是地理高作,由于其描述山水相當超卓,因此又是山水游記散文;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是記錄北魏洛陽佛寺興衰歷史的史傳散文;魏書本身確實是史書,同時也是優(yōu)秀的史傳散文;顏之推顏氏家訓是家誡類文字,是為教育子孫如何“安身立命”而作。北魏初中期、西魏和隋初是北朝散文表現(xiàn)政治性
16、、有效性最為突出的時期, 占據了北朝歷史的一大半的時刻。北朝散文盡管隨著南朝文風阻礙的加深,和北朝作家審好心識的慢慢自覺,其審美化程度也隨之提升, 但始終沒有輕忽文章的有效價值。形成這一特點的緣故要緊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北朝以儒學治天下,而儒學的精義在于經世致用,要求文學具有很強的政治功利性和有效性。正如前面在北朝散文進展的動因一節(jié)所述,儒學在北朝一直興盛不衰,帝王們大多好尚儒學,士人們也多治經。隋書·儒林傳指出了北朝儒學興盛的情狀:“暨夫太和以后,盛修文教,搢紳碩學,濟濟盈朝,縫掖巨儒,往往杰出,其雅誥奧義,宋及齊、梁不能尚也?!?0趙翼指出:“六朝人雖以辭藻相尚,然北朝治經者,
17、尚多專門名家。”31“北朝偏安竊據之國,亦知以經學為重。在上者既以此取士,士亦爭務于此,以應上之求。故北朝經學較南朝稍勝,實上之人有以作興之也。”32第二,北朝經濟掉隊,不許諾文士創(chuàng)作不切實際、不關現(xiàn)實的文章。由于北魏經濟掉隊,以致百官無祿。例如,高允雖在朝廷為官, 但“時百官無祿,允恒使諸子樵采自給”33,至太和八年才預備頒祿。北朝這種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是不許諾北方民族離開生存的現(xiàn)實,作玄思冥想和浮光蹈世之舉的客觀基礎”34。梁啟超很有見地地指出:“北地苦寒磽瘠,謀生不易,其民族銷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維持社會,猶恐不給,無余裕以馳騖于玄妙之哲理。 故其學術思想, 常務實際,切人事、貴力行
18、、重體會,而修身齊家治國利群之道術, 最發(fā)達焉。”35第三,北朝人在文學觀念上,重視文學的有效性,反對不關有效、浮靡空洞的文風。顏之推對有效性的文字大加確信,代表了北朝人重有效的文學觀:“朝廷憲章,軍旅誓誥,敷顯仁義,發(fā)明功德,牧民建國,施用多途?!?6相反,他反對尚虛談、重娛樂的文字,曰:“至于陶冶性靈,從容諷諫,入其滋味,亦樂事也。行有余力,那么可習之。”37又曰:“士君子處世,貴能有利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38隋開皇四年,隋文帝楊堅改革文風,主張“公私文翰,并宜實錄”39。接著,李諤又批評那些不關風教之文,說它們是“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40,顯然他
19、們也是持政治功利性的有效文學觀。北朝人盡管也重視審美,隨著散文的進展,審美性不斷增強,但一味追求形式、輕忽內容的文章會受到強烈反對。例如,北齊的王昕因詠南朝輕薄之篇而被文宣帝高洋免官。北史·王憲傳附昕傳:“帝愈怒,乃下詔曰:(王昕)偽賞賓郎之味,好詠輕薄之篇。自謂模擬傖楚,曲盡風制。推此為長,余何足取。此而不繩,后將焉肅?在身官爵,宜從削奪?!?1無獨有偶,隋初的“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艷,付所司定罪”42。第四,北朝人看重治國功業(yè),而視文學為小道。事實上,一些上層貴族往往看不起文學,動輒以“刀筆”、“雕蟲”、“小道”之類輕視意味的字眼對待文學之士。這種現(xiàn)象在南朝是絕少見的。北魏末,
20、為胡太后父謚號一事引發(fā)一場辯論,很有文才的袁翻受到輕視:“(張) 普惠厲聲訶(袁)翻曰:禮有下卿上士,何止醫(yī)生與公!但今所行,以太加上,二名雙舉,不得非極。雕蟲小藝,微或相許,至于此處, 豈卿所及!翻甚有慚色,默不復言?!?3北齊文宣帝時,朝臣議麟趾格,太子少保李渾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4竇泰違背軍令而敗亡以后,高歡責問杜弼什么緣故不阻止竇泰,“弼對曰:刀筆小生,唯文墨薄技,廉價之事,議所不及。”45又如顏氏家訓載席毗嗤鄙文學事:“齊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臺尚書,嗤鄙文學,嘲劉逖云:君輩辭藻,譬假設榮華,須臾之玩,非宏才也;豈比吾徒千丈松樹,常有風霜,
21、不可凋悴矣!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fā)春華,何如也?席笑曰:可哉!”46席毗意思是功業(yè)是第一名的,可流傳千古,然后才是須臾之玩的文學。北周的李昶也持如此觀點:“昶于太祖世已當樞要,兵馬處分,專以委之,詔冊文筆,皆昶所作也。及晉公護執(zhí)政,委任如舊。昶常曰 :文章之事,不足流于后世,經邦致治,庶及前人。故所作文筆,了無稿草。唯留意政事罷了?!?7如此,北朝文學始終沒有取得獨立的地位,文學就只能成為政治的附庸而效勞于政治。第五,北朝重“理”的文學觀也是形成散文有效性的因素。北朝文重“理”,“理深者便于時用”48。北朝人常把“文”與“理”相對,或“辭”與“理”并舉,“理”指文章的內容,“文”或“辭”指文
22、章的形式。如:八月甲辰,(孝文帝)詔曰:“務令辭無煩華,理從簡實。”49(宣武帝)詔曰:“辭理懇至,邈然難奪?!?0(邢穎)中遇沈痾,賦詩以訊,忠顯于辭,理出于韻51。(劉昶)自陳家國衰亡,蒙朝廷慈覆,辭理切至,聲氣激揚52劉景安書規(guī)(崔)亮曰:“而朝廷貢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3(裴景融)雖才不稱學,而緝綴無倦,文詞泛濫,理會處寡54。孔璠等學官四十五人上書曰:“故處士趙郡李謐:不茍言以違經,弗飾辭而悖理?!?5(獻文帝)詔曰:“高麗奏請頻煩,辭理俱詣?!?6(孝文帝)曰:“朕躬覽尚書之文,稱肆類上帝,禋于六宗,文相連屬,理似一事?!?7(隋文帝)勞之曰:“我讀卿判數遍,詞理愜當,意所不
23、能及也?!?8(李諤)于是上書曰:“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9顏氏家訓·文章:“辭與理競,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60與北朝文重“理”相對,南朝文那么重“情”,因此,南北所重不同,文風那么異。其實,以上所論兩大特點又是彼此依存、彼此聯(lián)系的,后者決定前者,前者反映后者。總而言之,北朝散文表現(xiàn)出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和以政治功利為中心的有效性的特點,和南朝散文重抒情尚詞采的綺靡柔弱文風大異其趣。這主若是由南北之間文化上多方面的不同決定的。參考文獻18112130394042唐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p17291730,p1730,p9
24、07908,p17051706,p1705, p1545, p1545,p1545.2 郭預衡 . 中國散文史 ( 上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p530.3 譚家健.中國古代散文史稿 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6. p270.4 5王鐘陵.中國中古詩歌史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p531,p532.6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 p322.7101626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p351,p16,p16,p522.9周建江.北朝文學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p110.121314唐李延壽 .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 1975. p1412,p1455,p1462.151819253637384660北齊顏之推著,王利器集解. 顏氏家訓集解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p55 ,p91,p91,p473,p221,p221,p290,p247,p249.1724曹道衡.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p139,p233.20 劉大杰.中國文學進展史 M.上海:上海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退德育申請書
- 義務兵離隊申請書
- 環(huán)境友好型石墨材料加工技術的實踐與挑戰(zhàn)
- 現(xiàn)代酒店餐飲空間中的文化元素融入
- 電子商務營銷推廣提高品牌曝光率的策略
- 2024年高中化學第1章認識化學科學第2節(jié)第3課時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學案魯科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數學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1.2.3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1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冊
-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學第一章第三節(jié)第一課時氧化還原反應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個人醫(yī)療救助申請書范文
- 2025年度數據中心水電安全保障及應急響應協(xié)議
- 經營性房屋租賃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4年華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 合肥市廬陽區(qū)雙崗街道社區(qū)工作者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2024
- JBT 106-2024 閥門的標志和涂裝(正式版)
- 煤礦技術員必須會的知識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橋梁施工監(jiān)控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山東藥品食品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行政倫理學教程(第四版)》課件 張康之 第8-13章 行政組織倫理-技術時代的行政倫理
- 進出潔凈室培訓
- 2024年高考語文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大全(新標準)
- 2024ABB IRB IRB6700Inv IRB6700I產品手冊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