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6)_第1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6)_第2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6)_第3頁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6)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 燈 籠吳伯簫教材分析燈籠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 燈籠”為話題,串聯(lián)起早年農村生活的諸多記憶。展 現(xiàn)了舊時的鄉(xiāng)村民俗,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更是借 燈籠”這一形象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 己任,要做抗日 馬前卒”的心愿。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 .品味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訓練語感,積累詞語。2 .認知文中燈籠”的民俗意義、文化價值。3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探究的能力?!具^程與方法】1 .反復閱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整體感知作者的寫作風格。2 .引導學生逐層深入體會,從字里行間把握文中的情感線索和情感變化的層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社會的擔當精神。教學重難點1 .重點:理清課文的思路,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 用。2 .難點:(1)從歷史文化及個人情感的角度感受燈籠”對作者及整個民族的重要意義。(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文中深沉而豐富的語言。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提到燈籠,我們或聯(lián)想到春節(jié)張燈結彩的喜慶,或想起宮廷戲中穿梭在紫禁城的點點燈火。在電燈尚未出現(xiàn)和普及的時代,燈籠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是生活和情感的紐帶,記錄著親情,書寫著繁華,承載著往昔歲月的記憶今天讓我們走進吳伯簫散文名篇燈籠,感受一下那個特殊時期燈籠”對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1 .檢測生字詞(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神賽(kai)犬吠(f

3、 i)瞥旋(w6)靜耀(miu)悵惘(wa ng)鏘然(qi a ng燎原(li O) 幽悄(qi a)(2)理解重點詞語的詞義。斡旋:調停調解。金吾不禁:指元宵節(jié)開放夜禁,允許人們終夜觀燈。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備防務。垂珠聯(lián)瓏:懸掛、裝飾有連串珠玉寶石,形容宅第的奢華。正堂:官府治事的大堂。未始:未必。幽悄:幽深寂靜。掌故: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靜穆:安靜莊嚴。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顏色逐漸變淡。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2 .了解作者吳伯簫(19061982),原名吳熙成,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特點是從枝一葉”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見

4、大,從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內涵。3 .寫作背景20世紀30年代中期,國內形勢嚴峻,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不斷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妄想吞并中 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堅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這一背景下 ,作者寫下了散文燈籠,含蓄地表達了自己保家衛(wèi)國的 情懷和時代擔當。三、了解燈籠文化燈籠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fā)明最早的便 攜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葛,就是用麻織成的白色粗布,用它制成的燈籠,可能就是紗燈的雛形。其用途是 用于標明官銜、字號、身份。而紅燈

5、籠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流行起來的,經(jīng)多年發(fā)展,形成了今天節(jié)日喜慶用燈。紅燈籠是傳統(tǒng)民間藝術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yè)興旺、紅紅火火,代表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四、學習新課步驟一:整體感知,把握內容1 .默讀課文,并思考文章為什么以 燈籠”為題。明確:燈籠”是文本的線索,作者正是通過描寫有關燈籠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情感。2 .找到文本圍繞 燈籠”記敘事情的段落,并說說圍繞 燈籠”具體寫了哪些事。明確:第3段,挑燈迎祖父回家,聽祖父講進京趕考的掌故;第5段,母親接過紗燈,遞給我” 消夜食品;第6段,村頭紅燈高照,慰藉孤行客;第7段,元宵節(jié)

6、看燈;第8段,進士第的官銜燈高照 朱門;第9段,紗燈上描紅;第10段,由宮燈、唱詞聯(lián)想到漢獻帝;第11段,聯(lián)想到 挑燈看劍的名 將”,表達做 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3 .課文一方面敘事,另一方面抒情,有關燈籠”的敘事組成一個序列,所抒發(fā)的情感又成為 一條線索。 事”和 情”交織在一起,并行而下,從不同的方面都表達了燈籠對于作者乃至民族 的重要意義。(請你從文化和情感上進行分析 )明確:文化上:在紗燈上描紅,愛的是那份雅致;對宮燈白想象,體驗的是深長的歷史況味。情感上:挑著燈籠,迎回祖父,長幼,f#篤;接過紗燈,上下燈學,母子情深;跟著龍燈跑個半夜, 伴著小燈入夢,綻放著飛揚的青春;族姊遠嫁,

7、進士第的官銜燈映口著褪色的朱門,是對歲月滄 桑的感慨;引述歷史上保家衛(wèi)國的名將,表達自己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誓愿,是悲壯激越的 家國情懷。步驟二:再讀課文,文本探究1 .第1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明確: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2 .默讀第 8 段 ,說說你對“垂珠聯(lián)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一句的理解。明確: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所以 “朱門 ”代指豪富貴族人家。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已褪,實際上寫族姊家早已衰敗。3 .第 11 段中 “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

8、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運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確: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將李晟之子李恕的故事。憲宗元和八年(814),淮西吳元濟反叛,朝廷出兵討伐,屢招敗績。這時,李恕自求參戰(zhàn)。元和十一年 (817)十月,雨雪不止,李恕趁 吳元濟不備,突出奇兵,襲擊吳元濟的重地蔡州。此戰(zhàn)役為歷史上著名的奇襲戰(zhàn)例?!昂瞬桓夷舷履榴R”指的是蒙恬率軍反擊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 ,在黃河之濱,蒙恬率軍與匈奴騎兵開戰(zhàn),蒙恬的軍隊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這里借用典故寫李恕、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為下文表

9、現(xiàn)家國情懷做了鋪墊。五、課堂小結本文作者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 , 并大聲疾呼, 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熱情。作者的這種愛國情懷在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有些事,如一陣清風,過去了就過去了;有些事,逝去了,便成為永恒;而有些事,如散落在記憶深處的珍珠,永不褪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就像吳伯簫關于燈籠的回憶。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吳伯簫的燈籠。二、學習新課步驟一:揣摩語言,品味表達效果1 .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wǎng)里擠著 的就都是。(試分析句中加點詞語的

10、表達效果)明確:“擠著”一詞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了“我 ”與 “燈籠 ”之間結下的緣分之多。2 .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雖然人已經(jīng)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親的頭發(fā)也全白了。(請你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此句的表達效果)明確:這句話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外貌描寫。“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 ,表現(xiàn)出母親對 “我 ”細心周到的關愛;“母親的頭發(fā)也全白了”,寫出歲月的無情以及“我 ”對母親變老的傷感。步驟二:反復閱讀,體會寫法1 .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回憶的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征,而能達到寓情自然

11、的目的,還在于作者擅長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綜合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明確:以第3 段和第 11 段為例,第3 段寫 “我 ”去接祖父和祖父講故事是記敘,“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是抒情。 第 11 段 “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 ”是抒情 ,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寫。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既創(chuàng)設了感人的意境,又抒發(fā)了強烈的情感。2 .結構嚴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分析開頭兩段和結尾一段的作用。明確:開頭兩段寫小孩子喜歡火及 我”與 燈籠”結緣之多,既寫出了人們對光明的渴望, 又自然引出下文對有關燈籠往事的回憶。結尾一段又由燈籠聯(lián)想到燎原的一把

12、烈火”,再用一壯”字,再次升華中心,贊頌蓬勃發(fā)展的中國革命??梢?,文本前兩段與結尾兩段緊密聯(lián)系 , 中間段落為回憶和想象,可見作者之為文獨具匠心。步驟三:拓展對比,探究思想情感本文第1011段跳出回憶,寫了想象虛構的事情,作者這樣安排有何意義 ?唉,壯,于今燈 籠又不夠了。應該數(shù)火把,數(shù)探海燈,數(shù)燎原的一把烈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態(tài)度 ?青結合 材料鏈接作簡要分析。材料鏈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九一 八”的炮火不僅震碎了壯麗的祖國河山,也擊破無數(shù)文士的美好幻想,這其中就包括吳伯簫。 然而,國民黨政府竟然采取 不抵抗”政策,這讓他十分憤懣,憂心

13、如焚、怒火中燒,如骨鯉在喉,不 吐不快。于是,他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堅持業(yè)余寫作,抒發(fā)一腔積郁。他這一時期的散文,常?;厥幹鴲蹏髁x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這一旋律也時常跳躍而出。燈籠正是這個時期回憶主題的文章。明確:第1011段虛寫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是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鋪墊。唉,X±,于今燈籠又不夠了。 應該數(shù)火把,數(shù)探海燈,數(shù)燎原的一把烈火”贊頌了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及同時代共呼吸的擔當精神。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作者的內心殷 切希望可以有更強大的力量、更具凝聚力的精神,來一起團結抗戰(zhàn),打敗敵人,保衛(wèi)好自己的家 園。三、課堂小結這篇散文回憶了作者與燈籠有關的往事,寄寓著豐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清新練達,既樸實平易又生動傳神,娓娓而談、侃侃而論,有著 無窮的藝術魅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